緇門崇行錄淺述—口吮腹癰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八十四集) 2021/11/13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84
《緇門崇行錄淺述》。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緇門崇行錄淺述》一百六十一頁,倒數第三行:
【口吮腹癰】
我們從這裡看起。
【唐智寬,蒲州河東人。常誦維摩經及戒本,感天神遶房。】
我們先看這段。『唐』是唐朝。『智寬』法師,他是蒲州河東人。『蒲州』是現在山西省的永濟市,在山西。『常誦維摩經及戒本』,他常常持誦《維摩詰經》以及戒本。「戒本」,就是我們去受三壇大戒、受菩薩戒,在《菩薩戒經》裡面,佛有規定半月半月誦戒,就是半個月誦一次戒。為什麼半個月誦戒?因為如果太久沒有去誦戒本就忘記了,所以佛定半月半月誦戒。你受了菩薩戒,半個月,大家要在一起誦戒。智寬法師他自己發願,常常誦《維摩詰經》跟戒本。維摩詰是在家居士,維摩詰是在家佛,釋迦牟尼佛是出家佛。所以在《維摩詰經》經文裡面,我們看到維摩詰他示疾(示現生病),佛就派這些大弟子去探病、去探望。維摩詰他是示現生病,主要他要說法,藉這個生病的因緣來說法。佛就派舍利弗、目犍連這些弟子去探望,當時他在古印度名氣也相當之大,這是一個在家的佛教大德。我們從這裡看到,智寬法師是出家人,他常誦《維摩詰經》跟戒本,我們就可以知道智寬法師是非常明理的人。他感應到『天神遶房』,他誦《維摩詰經》跟戒本都感應到天神圍繞他的寮房。從這個地方我們知道智寬法師他的德行。
【性慈惠,好贍病人,不計道俗及路遠近,無人治者,即輿來房中,躬自經理。】
他的性情非常的慈悲,而且都是布施一些恩惠給人。他特別喜歡照顧病人,『贍』就是照顧。佛在經典上講,照顧病人修的福報是最大的。這個人生病了,需要人照顧,所以照顧病人福報最大。當然照顧病人也是很辛苦的事情,什麼動力讓他來發願照顧病人?就是他的慈悲心,要布施恩惠給人,然後他慈悲主要的對象就是照顧病人,這個不容易。『不計道俗及路遠近』,就是說出家人生病找他,他也照顧;在家人生病找他,他也照顧,而且不管是路途很遙遠還是很近,他都會去照顧。『無人治者』,就是沒有人去治療的病人,『即輿來房中』,就是把他載到他的房子裡面來,『躬自經理』。等於他的房子就像醫院一樣,好像現在醫院病房一樣,沒有人治的病人,在路邊,就把他載到他的房子裡面,他來給他治療、來給他照顧,照顧到他身體恢復健康為止。
【有患腹癰,膿不能出;口吮之,遂獲痊可。】
『有患腹癰』,就是長在肚子,那個膿出不來。以前我自己也長過像這個癰,那個膿頭要把它擠出來才會好。這個病人的癰長在肚子,「腹」就是肚子。『膿不能出;口吮之,遂獲痊可。』他用嘴巴把他吸那個膿出來,這個病人膿一吸出來,他病就好了。
【後梟感作逆,事逮寬,配流西蜀,祖餞財帛悉不受,唯以一驢負經。】
『梟感』就是土匪,後來有土匪作亂,官府去捕捉智寬大師,他也被連累了。土匪作亂,他也受到連累,官府把他抓起來,把他流放到『蜀』,就是四川。四川就比較偏遠的地方,要把他送到那裡去了,當時有很多人來給他送行。大師對於來給他送行的人,請他吃飯、錢財、衣物、布匹等等,送他很多東西,他一概都不接受,他都沒有接受,只有帶著一隻驢子,載著經書去四川。
【路逢僧寶暹者,足破臥道旁,捨驢與乘,自擔經籍。時逢歲儉,煮糜粥以飼饑,又解衣衣之,或割或減,銜哀勸化,導彼念佛。】
他去四川這個路途當中「遇到一個僧人號寶暹的」,就是一個出家人他的法號叫寶暹,他腳受傷沒有辦法走路,躺在路旁邊,也沒有人去幫助他。這個智寬大師他看到了,就讓他坐他的驢子,他自己擔負經典,就經典他自己用挑的,驢子就讓給這個生病的僧人坐。『時逢歲儉』,就是「當時農作物歲收不好」。歲收不好,當然人民就缺乏糧食,智寬大師用一點米煮一些稀飯,跟這個僧人一起吃,彼此來充飢。「又脫下自己的衣服給他穿」,有時候將自己要吃的東西,統統送給生病的僧人吃了。「有時減少自己的食物等」,都布施給人,減少自己的享用,去幫助別人。所以他「含著悲憫的心,勸導教化他念佛求生淨土」,勸這個僧人念佛求生淨土。所以這個智寬大師他也是修念佛法門。這個也是「慈物之行」,照顧病人是非常偉大的,也很不容易,修的福報當然也是最殊勝的。所以佛在經上講,修很多福報,去照顧病人這個福報是最大的,但是照顧病人也是最辛苦的。發這個心的動力,都是源自於慈悲心,從慈悲心生出來的,去幫助這些苦難眾生。
好,「慈物之行」這個公案,我們就學習到這裡,這是照顧病人,唐朝智寬大師的公案。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