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緇門崇行錄淺述—衲衣一食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七集)  2021/6/10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17

  《緇門崇行錄.清素之行第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清素之行第一」,三十二頁,從第五行:

  【衲衣一食】

  這裡看起。

  【唐慧熙,居惟一身,不畜侍人。日惟一食,不受人施。房地惟一蹤,餘並莓苔。所坐之榻,惟於中心,兩頭塵合,如久曠者。衣服敝惡,僅免風寒;冬服破衲,夏則懸置樑上。有聞其名者,就房參謁,迎逆接候,累日方得見焉。】

  這個公案也是在唐朝,益州這個地方有個空慧寺,這個寺院有個慧熙法師,『居惟一身』,居住,一個人獨居,他旁邊沒有侍者,『日惟一食』,他一天吃一餐,也不接受人家的布施;人家布施,他也不接受。房內地上除了平常走出走進的一條路跡以外,就是平常進出走出來的一條路,旁邊的地都長滿了『莓苔』,長青苔了,只有他平常在走的這一條是路,旁邊都是青苔。『所坐之榻』,他的坐榻,除了中央(他常常打坐這個地方)沒有灰塵,其他兩頭塵埃堆積,很多灰塵堆積在兩旁,好像很久沒有人住的樣子。也很久沒有人坐了,只有他自己打坐的那個地方沒有灰塵,其他都是灰塵。他穿的衣服破舊不堪,僅可遮風禦寒,只可以遮蔽風寒。冬天也是穿破舊的僧服,夏天就把它懸掛在屋梁之上。冬天比較冷穿這個,夏天就不用穿了,懸在屋梁上。這是他的行持。

  『有聞其名者,就房參謁,迎逆接候,累日方得見焉。』你看他一個人住在那邊,一天吃一餐,旁邊也沒有侍者,旁邊的環境也都沒有整理,都長青苔,裡面自己打坐的這個地方沒有灰塵,旁邊都是灰塵。但是很多人去參訪、參謁,拜見他。因為去拜見他的人很多,所以有一些人要排隊,不是說馬上去就可以馬上見,可能要等了好幾天才能排得到,才能跟慧熙法師見面,聽他講開示。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他的德風遠播,他的德行、道風遠播。你看一個人住在一個小茅蓬,人家都去找他,知道他有修有證。這些公案,古大德都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不是一般人。一般人,你打掃得很乾淨,人家都不會去找你了,那麼髒他還去?所以這就不可能。

  這個公案就是訴我們,他的清素之行,就是他很清淨,素就是他很簡單,他的生活幾乎要接近三衣一缽了。所以他也不接受人家布施,人家布施給他都不受,住的地方也沒有去整理。這個大德他的風範,也是告訴我們真正的出家修行人,出家本色就是這樣,什麼都沒有,他也是示現什麼都沒有,唯一有的就是那件破衣服。實在講,像這種房子也不用關門,因為你要去偷、去搶,也沒有東西讓你偷、讓你搶。像佛陀一樣,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天住一棵樹,都住在樹下,明天就要搬家,什麼都沒有,這是出家的本色,出家人這些物質上的累贅都完全沒有了。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公案要怎麼學習?當然現在我們不可能照他這個樣子,這個我們做不到;縱然我們學他的樣子,也不是慧熙大師的境界。他是在那邊示現這種苦行、清素之行,給後世的出家人做個示範、做個榜樣。不然那麼多人去找他,蓋一個大廟有什麼問題!他主要是示現這一方面,讓我們出家人要覺悟,不能出家了,東西又一大堆,真的是罣礙、累贅,妨礙我們修行,跟世俗人沒有兩樣。

  所以出家人的生活就是愈簡單愈好,不麻煩人,你看他『不受人施』,一個明心見性的祖師,他不接受人家布施。他「日惟一食」,他旁邊也沒有侍者,那怎麼辦?當然自己煮,自己處理。他旁邊也沒有侍者,也不接受人家布施,他吃一餐怎麼辦?他自己煮。就像以前悟泓師還在世的時候,有一次在香港碰到,他就跟我講,說我們師父上人(淨老和尚)跟他講,你一個人在外面就不要麻煩,你就去買一個有把的小鍋。他說師父跟我講,叫我去買一個鍋,有把的,像台中蓮社李老師一樣,自己要吃的東西都放在一起,自己煮一點來吃。那個鍋就是碗,煮好了,那個就是碗。等於那個好像是缽一樣,所以什麼叫吃缽飯?缽飯就是這樣,吃完了洗一洗就好,也不用碗盤這麼多,一大堆很麻煩。我們出家人一天到晚在忙這些,哪有時間去修行、念佛?

  所以我出家的時候,我們師父知道我這個習氣毛病很重,叫我去跟日常法師學戒律,就是要改我在家的這些毛病習氣。在家毛病習氣,不但吃三餐,還吃宵夜,這個毛病習氣不好改。出家第一天,日常法師就說晚上不能吃,現在你出家,晚上不能吃。我們師父聽到,他說這個可以慢慢來,我們師父上人說漸進式的。他說以前他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日中一食,就是慢慢減少,減了八個月才日中一食,晚上不吃喝牛奶,喝到最後牛奶也不喝了,這樣八個月。日常法師不是,他是很直截了當的。我過去跟大家講話的時候常常講,我這個貪吃的習氣太重,而且在家的時候沒辦法吃全素,只是吃三淨肉,吃素也可以,半葷半素。出家前一天晚上我還跑去吃大餐,想到明天就沒得吃了,今天最後一餐,你說嘴饞,饞到這個樣子,從小養成貪吃這種壞習氣。第二天吃素,不但吃素,晚上不能吃,一下子斷了,真的是很難受,晚上餓得兩個眼睛瞪著天花板,不能吃。後來慢慢也就習慣了,三個月以後已經適應了,晚上不吃,覺得滿好睡的。

  吃飯的大鍋菜,日常法師講不能煎、不能炸、不能炒,那個菜比較不容易爛的先放,最後才放比較容易爛的。豆腐可以先放,然後煮到差不多,火關掉灑幾滴鹽巴,滴幾滴油,不能放味精,就這樣,不能吃水果。他說我研究科學,那個蔬菜就是維他命C,不要吃什麼水果,不能吃。吃飯,早上吃稀飯,中午吃乾飯,晚上就不能吃了。所以我們現在做不到像慧熙法師這樣吃野菜、野果,大鍋菜應該可以的。大鍋菜自己煮,你看明心見性的祖師大德都自己煮,我們現在聽到自己要煮飯菜,嚇到了,怎麼修!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他有教過我煮大鍋菜,那個時候圖書館館長要求吃三餐,中午剩的菜,晚上煮大鍋菜,不夠再加一點新的。

  所以我們做不到這個,也盡量要把物質生活這種欲望降低一點,我們做不到這樣,降低一點。這才是我們出家人出家本色。你看去托缽,不是吃那一缽飯,是回來再混一混,然後再大家分一分。我們就不會在這個吃的上面起貪心,貪的念頭就會伏住、控制住,這樣念佛,功夫才會得力。不然我們真的是口在念佛,心裡都在念貪瞋痴。過去花蓮淨宗學會潘前會長講「貪吃撐」,我想一想,這句話對我來講,的確是太具體了,我真的就是貪吃撐,所以出家之後吃到胃下垂,胃腸不好,胃消化性潰瘍,貪痴瞋,暴飲暴食。出家也是感恩我們淨老和尚叫我去跟日常法師學戒律,我跟他一年五個多月,好像我們當兵要先去訓練中心一樣。所以以後如果有人出家,就要先去戒律道場,先去三年、半個月的,去訓練中心。我們現在一出家都沒有經過訓練中心,所以大家對佛門這些基本常識、規矩不太懂。所以戒師他說要去圓通寺,我就鼓勵他就住在圓通寺,我說你住在那邊,多少對你有幫助。不管自己習氣再怎麼重,但是還是有它的規矩在。

  所以我們看到這一條,看到古人這麼多公案,這些都是清素之行,都是告訴我們生活簡單,不用跟人家化緣,我們出家人不要有壓力,這樣才能修行,我們是做不到古人這樣。這個地方就是灰塵堆起來了,都沒有去動,那是明心見性的人可以,我們凡夫絕對不能學這樣。我們學這樣就生病了,環境衛生不打掃,大概你就生病,細菌都來了。明心見性的大德不一樣,他旁邊的灰塵很多,但是沒有細菌。你不能學去他那個樣子,學他那個樣子,恐怕你要進醫院,要懂得。

  我們看到古人這個是一個榜樣,這一條他這個示範用在我們現代,我們應該怎麼做?就是降低我們的欲望,不斷的降低。你環境一定要整理,就像虛雲老和尚,他一年洗一次澡,我們哪有辦法?現在叫我們一個月洗一次,我們都受不了。佛規定出家人半個月洗一次,現在我們幾個人能做到?你做不到,我們要慢慢往這個標準靠近,靠近就是說我們洗澡,如果沒流汗就不要洗,擦一擦就好。如果流汗,洗一洗,不要太浪費水,不要說一次洗一個小時,你怎麼洗的?我記得我當兵的時候都洗戰鬥澡,戰鬥澡時間多久?三分鐘你就要完成了。所以現在你叫我洗澡洗那麼久,我是真的受不了。你再怎麼洗、再怎麼沖,身體還是臭的,要觀身不淨。沖乾淨就好了,浪費水還是損自己的福報。

  所以這條我們要抓住它的精神,我們現在怎麼學?你現在是沒有辦法去山上蓋個茅蓬,照這樣我看受不了。所以我們看古人,他是明心見性的大德,他可以做得到。我們現在是凡夫做不到,做不到就要學習他這條的精神,用在我們現前的環境上面,這樣才叫善學。

  好,今天我們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