緇門崇行錄淺述—受罰不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七十四集) 2021/9/19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74
《緇門崇行錄淺述.忠君之行第五》。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緇門崇行錄淺述.忠君之行第五》,一百四十三頁:
【受罰不欺】
我們看下面的文:
【宋道楷,沂水人。得法後,大揚洞上之風。崇寧中,詔住東京淨因。大觀中,徙天寧,上遣使賜紫衣,號定照禪師,表辭不受。上復令開封府尹李孝壽,躬諭朝廷褒善之意,而楷確然不回。上怒,收付有司,有司知楷忠誠,問曰:「長老枯瘁,有疾乎?」對曰:「無疾。」有司曰:「言有疾,即法免罰。」楷曰:「豈敢詐疾而求免罪譴乎?」吏太息,遂受罰,編管淄州,見者流涕;楷神色自若。至州僦屋而居,學者益親。明年,勅放自便,乃庵於芙蓉湖中。】
這條是『受罰不欺』。「宋朝東京天寧芙蓉道楷禪師,沂水人,得悟心法後,極力宏揚曹洞宗的宗風。宋徽宗崇寧年間,皇帝下書」,就下詔書命令他住持東京(又名汴京),就是現在的開封,要他去住持開封淨因寺,命令他去當住持。「宋徽宗大觀年中,遷到天寧寺,皇帝派遣使者賜大師紫衣(唐宋皇帝賜高僧以紫色僧衣),封號定照禪師。楷禪師上表推辭不接受。」道楷禪師他就上表推辭,不接受這個封號。「皇上又命令開封府尹」,開封府的知府李孝壽親自去表明朝廷要褒揚推崇道楷禪師的意思,請他要接受這個封號,「然而楷大師仍堅持不接受」。這樣就觸怒了皇上,命執法官吏要辦楷法師,執法官知道楷禪師一向忠誠,於是問他說:「長老看來形貌枯瘦憔悴,有病嗎?」這個執法官意思就是要講個理由給他脫罪,免於受責罰。道楷禪師竟然回答說,他沒有病。官吏又說,如果您回答說有病,就有理由可以免去懲罰,因為您有病就不必受到懲罰。道楷禪師說,我怎麼敢欺騙,沒有病,騙說有病,來免除罪罰呢?這個官吏聽了之後,也嘆息不已,只好去處罰他,終於受罰。
他被罰貶到山東的淄州,貶到山東去了,就是從開封把他貶到淄州,看到道楷禪師被流放的人,「莫不痛哭流涕」。因為被貶到比較貧困的地方,以前比較不開化的地方,就像我們現在做官被降職,調到很鄉下去,調到很偏僻的地方、鄉下去了。大家就很不捨,大家對他的德行非常的敬仰,很多人看到禪師被流放,都痛哭流涕。而道楷禪師「神色自然,若無其事」,他覺得沒事。到了山東淄州,原來出家人是有寺院的,他到那邊連寺院也沒有,要自己去租個房子去住。跟他學的人,「學者更加親近」。跟他學的人,原來親近他的,也都跑到那邊去親近他;沒有親近他的人,也慕名去親近他,人數也就更多了。「隔一年後,皇帝下令」,不用限制他的自由,他可以「自由到任何地方」,他自己要選擇到哪個寺院、哪個道場都可以。古代出家人要到哪個寺院,不是說想去就可以去的,以前要有度牒、要有戒牒,可能還要有人介紹,如果官方派的,要有官方的文件,你才能夠去那個寺院住。所以他是被貶到那個地方,他要去租房子住,表示說他都不可以去住寺院,只能住在一般民間的房子,而且還要自己花錢去租,這就對他一個貶抑、對他一個處罰。後來經過一年,皇帝當然也會聽到這些消息,因為他是真正有德行,親近他、跟他學習的人愈來愈多,所以就赦免他的罪,就是他可以自己自由到任何寺院,都可以自己去選擇了。於是他就建一個茅庵,茅庵就是茅蓬,庵是比較小的道場,就建一個茅庵「位於芙蓉湖」,這邊有註解,「江蘇武進縣東」,這個武進我們也去過,就是「無錫縣西北,今稱芙蓉圩」,上面。
以上這個公案就是忠君,受罰不欺。下面一百四十四頁第一行,蓮池大師對這個公案他有一個讚歎評論,我們接著看一百四十四頁:
【贊曰:「榮及而辭,人所難也;辭而致罰,受罰而不欺,不曰難中之難乎?忠良傳中,何得少此?錄之以風世僧。」】
蓮池大師的讚歎,榮華富貴、功名利祿,這個大家沒有都是想要求到的,要去求的。求到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有兩方面,一方面就是自己對國家社會真正有奉獻,上面皇帝知道了要來獎賞他,所以要給他一個封號。另外一方面,有的人他是利用關係、巴結種種的去親近上面的人,而得到名聞利養、功名利祿。道楷禪師他是自己的道風、學風,感動了皇上要封他這個封號,但是他推辭了,不接受。就像六祖惠能大師,當時是武則天當皇帝,要請他進去京城,六祖也推辭了,他說他老了、病了,沒辦法走那麼遠到那裡。後來武則天也是賜他一個紫金缽,還有祖衣,賜他這個。
道楷禪師『榮及而辭』,他是榮華富貴來了,他卻辭掉,他不受。『人所難也』,這「是人人難以做到的」,榮華富貴來了,名聞利養來了,你要去推辭,這一般人很難做到。一般人要求都求不到了,現在送來了,還不要嗎?那不可能不要,你不接受,這是很難的。這個就是我們老和尚講,這些高名厚利的誘惑他不動心,所以他推辭。推辭,這個可以想像,不給皇上面子,要封他,他不接受,他因為推辭功名富貴而被受罰的。他不是犯什麼錯去受罰的,而是他不接受這個封號被處罰的,這個很難。「受罰而不欺誑求免」,一般人都會想避免這些刑罰,但是道楷禪師他很忠心,不欺騙上面的人,他不欺。所以他不欺誑求免罪,這個「可以說更是難中之難了」,更難了。一般人受到責罰,總是想避免。而他卻不避免,不願意去欺騙上面的人,來避免自己的刑罰,這是難中之難。『忠良傳中』,記載忠良傳記當中,怎能沒有這一則?蓮池大師講,『何得少此』,這個怎麼可以缺席?當然要把它收進來。所以記載下來做為世上出家人的借鑑。我們出家人看到就要反省,不求這些名聞利養、功名利祿,這是我們要看破放下的。所以古大德也做一個榜樣給我們後世的出家人來效法、來學習。
好,這一則公案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