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緇門崇行錄淺述—居喪不食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四集)  2021/7/17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54

  《緇門崇行錄淺述.孝親之行第四》。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緇門崇行錄淺述.孝親之行第四》,一百零八頁,從倒數第四行:

  【居喪不食】

  看下面的文:

  【梁法雲,陽羨人。七歲出家,為莊嚴寺寶亮弟子,雋朗英秀。於妙音寺開法華、淨名二經,學者海湊。性誠孝,勞於色養;居母憂,毀瘠過禮,累日不食。旻法師謂曰:「聖人制禮,賢者俯就,不肖者跂及,且毀不滅性尚出儒宗,況佛有至言:『欲報生恩,近則時奉顏儀,遠則啟發菩提以導神識。』宜速思遠理,使有成津,何可恣情,同於細近?」雲乃割哀,微近饘粥。】

  這個是梁朝那個時候的公案,梁朝楊都光宅寺法雲法師,『陽羨』就是江蘇省的宜興縣,宜興做這些陶瓷茶壺的,他是那裡的人。『七歲出家』,很小就出家了,他是去禮拜莊嚴寺寶亮法師為師。他的長相很英俊清秀,才華出眾。曾經在妙音寺開講《法華經》和《維摩詰經》」,『淨名』就是《維摩詰經》。很多學人從四方聚集來聽,都來聽他講經。

  雲法師性至孝,他的本性非常的孝順,服侍父母很殷勤,『勞於色養』就是說奉養父母非常的勤勞。有一天母親過世了,『居母憂』,「憂」就是母親過世了,悲哀過度,好幾天沒有吃東西,瘦得不成人形。『累日不食』,很多天都沒有吃東西,人就消瘦了。旻法師就跟他講,說聖人制訂禮節規矩,『聖人制禮』,賢能的人要壓低理想去遷就合禮,不賢能的人就要勉強向上追進了。這個『跂』跟企望的意思一樣。儒家尚且有哀傷不得致命的規定,《禮記》裡面有講到,父母過世難免哀傷,但是哀傷,『毀不滅性,不以死傷生也』,但也不能哀傷過度,傷害到身體。何況佛有至理名言說,要報父母生養的大恩,淺近的就要盡心盡力的侍奉供養,讓父母得到歡喜;長遠的更要啟發他們發菩提心,把父母的神識引入正法。所以旻法師就勸他,你應該從長遠這一方面去著想,使父母可以得到超度,怎麼可以像一般世俗淺見之輩一樣,一味的悲哀絕食?

  雲法師聽到旻法師給他勸告,他才開始吃一點稀飯,開始吃一點東西。下面是蓮池大師的讚歎:

  【贊曰:「曾子之母死,水漿不入於口者七日,即雲公之居喪,雖曾子何加焉?語曰:『釋氏棄其親。』豈理也哉?」】

  這是蓮池大師對法雲法師的一個讚歎,說在儒家的曾子(是孔子的傳人),他母親死了,他七天都不吃東西,吃不下,也不能喝水。像法雲法師死了母親,守喪絕食,曾子也比不上!有人說,佛教徒都不顧自己的父母,這句話能算對嗎?

  所以這個公案也就是給出家人講,就是出家了不是說棄父母於不顧,不是說不管了。特別是,如果家裡沒有兄弟姐妹,只有一個兒子,他出家了,父母老了,他還是要供養,還是要照顧。如果兄弟姐妹可以分攤,大家就都來發心要照顧父母。這個公案也就是給出家人講,不是說出家人就不用照顧父母,父母死了也不管,不是這樣的。出家了還是要照顧父母,而且出家要超度父母,比在家這個孝就更殊勝了。這是在家一般沒有學佛的世間人,他的盡孝總不如學佛的人,因為學佛的人他還包括超度。像《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佛門的孝經,所以《地藏經》不能不讀,因為它是孝經。世出世間法都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不是說你出家了就不用孝了。實在講,出家那個孝要比一般世間人還要高、還要圓滿,這個才是最大的孝。如果勸父母信願念佛,求生西方,那是究竟圓滿的大孝,不然世間,你做到怎麼樣的孝,還是不圓滿,所以出世間法的孝是大孝中的大孝。這個地方也講出,出家人不是沒有義務照顧父母,還是要照顧,還是要盡世間的孝。

  好,這條公案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