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怎樣才能不發脾氣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九集)  2024/5/2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19-036-0049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尊敬的堂主悟全法師、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先師淨老和尚的《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上一次我們學習到「離瞋恚得八種喜悅心法」,我們再把這段經文念一遍:

  【復次龍王。若離瞋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何等為八。一無損惱心。二無瞋恚心。三無諍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無礙心。觀者無厭。】

  這段經文《講記》節要,上次我們學習到第二十五,今天接著學習第二十六:「用功的方法很多,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決定不讓自己墮落,是時時刻刻要提防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親近善知識,善知識何在?經典。每天讀經就是親近佛陀,每天研究註解就是親近古今善友。多看、多聽,開自己的智慧,天天增長智慧就不容易墮落。古人所謂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三天不讀經,煩惱、習氣都起現行,沒有能力抵擋社會上許多的誘惑,就墮落了。」這條先師淨老的開示也非常重要。

  這段經文是講「離瞋恚」。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貪瞋痴不好,特別瞋恚心很不容易降伏,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人事物,很自然就生煩惱,貪瞋痴就自然的生起來。特別這些逆境,瞋恚心是很難降伏。我們學佛的同修,大家也知道瞋恚不好,有很多同修都有這種感覺,知道自己這個瞋恚的煩惱,也想降伏,但是境界一來總是控制不住,脾氣發了之後,後面又懊悔,但是沒有辦法。因此我們修行用功,也就是在這個地方上用,要怎麼用?這個境界一來你強忍,忍得住嗎?恐怕我們還沒有想要忍,脾氣就已經發作了,來不及了。因此降伏瞋恚的煩惱,用功的方法很多,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決定不讓自己墮落。什麼叫墮落?什麼叫沒有墮落?我們遇到逆境,你不發脾氣就沒墮落,一發脾氣就墮落了,這個是要時時刻刻提防的。提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親近善知識。善知識何在?善知識在經典。每一天讀經,聽佛的教誨,就是親近佛陀。像《四十二章經》裡面講,有人罵佛,「佛默不對」。我們看到這個經,心裡火氣也都下降了。人家罵我們的時候,想到《四十二章經》講的,佛都有人罵,那我們被罵算什麼!人去罵佛,佛有沒有回他的嘴?沒有。佛默不對,就是讓他罵。「罵止」,罵完了停下來,佛就問了:「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就是你送禮給別人,別人沒有接受,這個禮物是不是又歸還送禮的人?這個罵佛的人說,人家不接受,當然就送的人自己帶回去了。「對曰:歸矣!」佛就接著講,「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今天你來罵我,我沒有接納,我心裡不受影響,沒有接受,你送給我這個禮就你自己帶回去了,禍就歸你了。你罵人,自己造罪業,這個禍就歸自己。

  佛在世,不是都受人家恭敬的,毀謗、侮辱,甚至陷害、要殺害的都很多。佛去托缽,還有人惡作劇,把沙放在缽裡面,佛不生氣。所以讀經,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佛這樣的一個示現給我們看,給我們學習,這個就是讀經,親近佛陀。如果我們常常能夠想到,佛當年都被人家罵、毀謗,現在我們被人家罵也就比較能夠安忍了。但是要常常提起,忘記了,我們煩惱又冒出來了。這是講讀經。特別現在大家讀《無量壽經》,天天讀就天天親近佛陀;最重要,要把佛陀在經典的教誨記住,在生活當中佛教我們怎麼樣待人處事接物要用上,這個是真正的用功。每天研究註解就是親近古今善友,「古今善友」就是古大德這些經典註疏,還有我們現代的這些善知識,像我們淨老和尚就是現代的,當代的還有很多大德,在家出家有很多善知識。先師淨老推薦介紹的善知識,我們都可以去看看他的著作,聽聽他的開示,這些註解也要多看多聽。古代淨宗蓮池大師他的著作,像《竹窗隨筆》、《雲棲別鈔》、《緇門崇行錄》,這些都很好;蕅益大師的《寒笳集》,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常常看的,要提醒自己。近代像弘一大師他的著作,這距離我們更近;《印光大師文鈔》,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多聽多看。在我們現代,先師淨老,現在有同修發心剪輯他老人家在講經當中一個精華片段,這個也非常好。比如說給人家侮辱、冤枉、毀謗,聽到他老人家一開示,我們這個心自然火氣就降下去了。他說,他來給我消業障,感激都來不及。的確是這樣,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常常聽會忘記;沒有常常聽,我們煩惱習氣還是比較強。所以經教薰習的力量要夠,這樣才能夠伏得住煩惱,不然很難。

  我也常常被人家坑、被人家騙,我那個不平的心就要起來了,這個人怎麼這麼可惡?後來趕快再聽我們師父講的,我們師父講說,騙就讓他騙。錢被人家騙走了,他說,我們自己用跟給他用不都一樣嗎?有人用就好了,他講得若無其事。早年,在三十年前,先師淨老跟韓館長每一年都要到美國半年,拿綠卡。那個時候我做當家,在看圖書館。有一天晚上小偷來了,功德箱全部被挖,錢全部被拿走。我們師父房間,三十多年前,台幣二十多萬現金,被翻箱倒櫃,統統被拿走。最不可思議的,人家託我兩萬塊要印佛像的,我放在抽屜最下面,沒有人知道,他怎麼知道?給我拿走了。我真的是氣得不行,趕快打電話到美國給師父報告:師父,你的錢,二十幾萬統統翻箱倒櫃被偷了。館長那個功德箱也全部被清光,不曉得多少錢。因為我們不是天天開,大概一個月才開一次,不曉得多少錢。連我那個兩萬塊放在抽屜最底下,只有我一個知道,他也知道。我是氣得!實在講,要打電話給師父也不能表現得很氣,但是氣在心裡,你哪裡不偷,偷到我們佛門來了!我給師父報告,我們師父就一直笑嘻嘻的,我聽到師父在笑,我也沒辦法氣了。師父損失二十幾萬,我才損失兩萬,館長不曉得損失多少,不知道,那個功德箱這麼大。我們師父就好像若無其事,跟自己沒關係。這也是一個經驗談。如果我們師父說,小偷怎麼這麼可惡!那個時候我會更氣,因為師父他是自己的錢,館長那個也是人家供養的,被偷走了。我那個兩萬塊,人家不是要供養我的,是託我去印佛像的,被偷了,我要去賠款。後來有個黃月美居士說:悟道師,不然兩萬塊我替你還。拿兩萬塊,她拿給我去印佛像。

  先師淨老有一些簡短的開示,現在網路上搜尋很方便,所以你遇到什麼事情你就找,找針對我們現在這個狀況的聽,那個火氣會馬上降下去。要常常聽,最好保持每天聽個一段也好。所以多聽多看,開自己的智慧,不然我們想降伏煩惱,真的,不容易。我們學佛都知道這個不好,但是境界一來,我們真的控制不了。唯有讀經,多聽經、多看,天天薰習、天天提醒,這樣才不至於墮落。所以多聽多看,開自己的智慧,天天增長智慧也就不容易墮落。「古人」是世間的這些聖賢人。「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你三天不讀聖賢書,那就面目全非,煩惱習氣統統出來了。現在不要說三天,恐怕一天都不行。古人這些聖賢書,《德育故事》這些待人處世的道理也要天天讀,《弟子規》、《常禮舉要》這些要天天讀。兄弟姐妹如果吵架,要想到「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和睦就是孝,不和睦就不孝,這個也是要天天提醒。所以天天薰習,我們才能控制得住自己的煩惱習氣不起現行。如果三天不讀經,煩惱習氣就都起現行了,抵擋不住現前社會上這麼多、這麼大的誘惑。

  好!我們接著看下面,二十七、「多少人天天在墮落,自己並不知道。明眼人看得清楚,也想幫忙,但幫忙也要靠時節因緣,佛不度無緣之人。何謂有緣?真正能信、能解、能行,確實有能力辨別好歹、是非、邪正,這是機緣成熟,佛菩薩會特別照顧他。」這條講的是我們想幫助別人,也要看時節因緣,時節因緣還沒到,你想幫也幫不上忙。真正能信、能解、能行,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這就是機緣成熟,佛菩薩當然會照顧,會來幫助。如果這個人他自己還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真妄邪正,只有等待機緣。他不能信、不能解,那當然就更不能行。不能相信,也不能夠理解,這是要有耐心等待因緣,先隨他去。

  二十八、「第三、無諍訟心。諍是諍論。凡有諍訟,心一定不平,存有怨恨。諸佛菩薩何以沒有?諸佛菩薩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自他不二,生佛一體,豈會有諍訟!」這是離瞋恚第三個喜悅心法。諍論、諍訟也是我們現前這個社會上很多的,特別在法院打官司,還有一些辯論,這個都是屬於諍訟。諍訟一定是心不平,心平氣和他不會去諍訟,如果對方不講理,也不會跟他爭。像六祖講「合掌令歡喜」,就合掌,我們念佛人合掌念阿彌陀佛就好了,就不要跟他爭。因為他不跟你講理,你跟他爭也沒有用,愈爭心就愈不平,心就愈有怨恨。諸佛菩薩為什麼不會有諍訟?因為諸佛菩薩知道事實真相。實在講也就是《金剛經》講的,他沒有四相了,沒有分別執著。沒有了分別執著,知道虛空法界是一體;一體,那還有什麼好爭?就沒有了。這是佛的境界。

  第二十九、「世間人爭名、爭財、爭利,佛菩薩全部給你,因為你受用跟我受用一樣,佛菩薩一定過最低水平的物質生活。這是教人無諍。」世間人現在講競爭,競爭、鬥爭、戰爭,在爭什麼?無非就是爭名、爭財、爭利,世間人在爭的都是這個。自古以來,古今中外不都是爭這個嗎?佛菩薩出現在世間,他的示現,他全放下,也就是我們看《無量壽經》世饒王,他也是國王,聞到佛法他就捨棄王位,王位讓給別人,他自己出家去了,過最低水平的物質生活。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是一樣的示現,捨棄王宮的榮華富貴,他出家了。這個我們世間人是萬萬做不到的,沒有得到的就想盡辦法要去爭、要去得到;已經得到了,既得的利益你叫他放下,哪有那麼容易!大家爭都要去爭來,現在已經得到了,他怎麼肯放下?肯定是很堅固的執著,放不下。但是諸佛菩薩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就是啟發我們世間人覺悟,也是做榜樣給我們看,他什麼都捨了。最難捨的就是既得的利益,是最難捨,所以菩薩道難捨能捨,世間人很難捨的他能夠捨,他能放下,這是示現給我們看,啟發我們覺悟的。這個是教人無諍,你們要爭的我統統給你們,這教人無諍。

  三十、「第四、柔和質直心。此地我們看到離瞋恚才能得到柔和質直心,質直心還不是圓滿的直心,但已經接近直心,這個關係我們要清楚。」柔和質直心,這個要離瞋恚。這裡講的「柔和質直心」,這個質直的直心不是佛菩薩那個直心,這個是我們世間、天人就能有這個心。天人他也修慈悲喜捨,所以這個還是在六道的柔和質直心,不是佛菩薩那個直心,那個直心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這個還不是。有這個心也是很接近直心,但還不是圓滿的直心,這個關係我們也要清楚。就是這個直心跟佛的直心,我們講發菩提心那個直心,還是有不同。在我們世間凡夫,能夠有柔和質直心就很不容易了。

  三十一、「第五、得聖者慈心。慈心不是六道、天道裡的慈心。此地指的聖者是超過色界、無色界的凡夫天人,所以聖者慈心的最低水平,是四聖法界的聲聞、緣覺、權教菩薩的慈悲心,正說應當是法身大士的大慈悲心。」這個地方,「得聖者慈心」,聖者有很多層次。在六道,像色界天人也有慈悲喜捨,他也有慈心,色界天就有。超越六道的聲聞、緣覺、權教菩薩,當然他們都有慈悲心,這個慈悲心超越三界。四聖法界最低的聲聞,我們一般講阿羅漢,他就有聖者慈心,但是這個慈心不能跟菩薩來比,特別明心見性的菩薩,法身大士,那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阿羅漢的慈悲跟法身大士的慈悲當然差很多,不能相比,他沒有菩薩這種大慈大悲的心,但是聖者慈心一定有。大家如果到大陸上去看十八羅漢,五百羅漢我也去參觀過,每一尊羅漢的相都不一樣。菩薩的相就差不多,佛的相是完全相同。羅漢那個相都不相同,但你仔細看,他有慈悲相,那個就是聖者慈心。

  三十二、「第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常作,一切時、一切處,無論順境、逆境,從不中斷。利益安眾生就是利益眾生,令一切眾生得到平安,這是大慈悲心的落實。」「常作」是時時刻刻,無論在什麼境界,總是希望幫助眾生。對眾生有利益,安眾生的心,讓一切眾生得到平安,這個也是慈悲心的具體表現,希望一切眾生都得到平安,在方方面面的。「常作利益安眾生心」,這個也是無畏布施。

  三十三、「轉業力為願力,即乘願再來。念頭轉不過來,人的一生決定受業力主宰,就是一般人講的命運,人逃不出命運。一生當中,你的作為、果報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們人到這個世間來都是業報身,業力牽引我們來受報的,來酬償業報,這叫業力身。我們學了佛,把這個業力轉為願力,現在就是乘願再來了。不必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回來是乘願再來,現在就是乘願再來,因為你已經把業力轉變為願力了。我們人一生都有命運,都是受業力的主宰,這個是事實真相。人都逃不出命運,所以你一生的遭遇,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果報都是命中注定的,在儒家講「天命」,在佛家講叫「因果」,前生造的因,這生受果報。真正深信因果,遇到一些不如意的境界就不會怨天尤人,知道這些都是自己造作不善業招來的果報,現在明白了就斷惡修善,命運就改了。所以能夠轉業力為願力,他就改造命運了。特別在佛門裡面,改造命運是最殊勝的。一般人也想要改造命運,他不懂得理論方法,不如理、不如法,想要改,改不過來,他不懂這些理論方法。這個詳細都在《了凡四訓》,所以《了凡四訓》,先師淨老也在香港鳳凰衛視講過一遍,這個大家也可以多聽;多聽,我們對命運這樁事情會愈相信。如果《了凡四訓》讀通了,真的你就不會怨天尤人了,因為一切都是果報,過去生造的因,這一生果報,這個因果都是自己造作,自己去承受的,就不會去怨天尤人,怪別人。所以你要做到不怨天、不尤人,這要很深的學問,不容易。在《太上感應篇》講,怨天尤人都要記過,但是世間哪一個人,特別遇到很不平的、很極端的那種災難的時候,你說哪一個人他不怨天、不尤人?不容易。只有真正明瞭因果報應這樁事實的人,他才能夠逆來順受,不然不容易。

  如果《了凡四訓》讀通了,那也可以,也可以不怨天、不尤人。袁了凡他命被孔先生算定了,我們看到他相信命運。孔先生給他算,吃廩米要九十一石五斗才會出貢,他吃到七十餘石,上面就批准了,他說不準了。後來又被駁回來,一直吃到九十一石五斗才出貢,他就孔先生算得沒錯,他也就不會感覺意外了。他遇到孔先生這麼高明的算命先生,經過他算過的流年,每一樁事情去經驗過也都很準,所以他相信了。因此他碰到這個事情,他不會怨上面那個官(把他駁回來那個);如果不是這樣,大家想一想,會不會怨恨那個?人家明明批准了,你把我駁回來,會不會怨那個,把他駁回來那個官員?一定的。但是他知道這是自己的命運,時間還沒到,他也就心平氣和了。所以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們要相信有命運這樁事情,包括我們人生病,你要生什麼病,這個人在哪裡出生的、壽命到幾歲,如果沒有命運,這個很難解釋。比如說,現在有一些人很年輕就得癌症死了,那這根據醫學講什麼遺傳、什麼基因。三、四十歲就得癌症死了,他媽媽還活得好好的,你說基因,那怎麼講?他媽媽怎麼沒死,兒女先死?各人的命運不一樣,業因果報不一樣,這個都是事實。所以我們要相信人有命運,命運是自己造的。多讀《了凡四訓》,我們也會心平氣和。

  下面就講《了凡四訓》,三十四、「若深讀《了凡四訓》,就能明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個人、家庭、國家乃至世界亦復如是,都是注定的。誰注定的?業力注定的。個人是自己別業注定的,家運是一家人的共業注定的,國運是一國人的共業注定的,世運是全世界人共業注定的。」深讀《了凡四訓》,我建議還是先聽我們淨老和尚在香港講的那一套,大家多聽,知道人有命運。我們個人有個人的命運,家庭有家運,國有國運,整個世界有世運,誰注定的?業力注定的,個人是自己的別業注定的,共業當中有別業;家運是一家人的共業注定的;國運就是一個國家人的共業注定的;世運就是整個世界人類的共業注定的。像二O二O年到二O二三年這個四年,新冠狀病毒的疫情,全世界幾乎沒有一個地方倖免的,全球性的,那是全世界人的共業。但是這個共業當中也有別業,有一些國家比較嚴重,有一些比較沒那麼嚴重。同樣在這個國家當中,有的地方比較嚴重,有的地方比較不嚴重。像台灣在這個四年當中,在二O二一年下半年,台北跟新北(雙北)最嚴重,我們住的地方是重災區,但是重災區裡面也有別業。就是在一個家裡面,有共業也有別業,一個道場也是一樣的。

  三十五、「一切眾生所造的業,惡業多,善業少。善念逐漸淡薄,何況是善行!覺悟之人常作利益安眾生心,就是要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給他們做啟示,幫助他們覺悟、回頭。」特別現在這個時代,眾生造十惡業的多,造善業的少,善念逐漸逐漸的淡薄,惡念逐漸逐漸的增長。「覺悟之人常作利益安眾生心」,怎麼去利益安眾生心?就是做個好樣子給社會大眾看,別人不做,我們來做,給他們一個啟示,幫助這些人能夠覺悟、能夠回頭,也是從自己做起。

  三十六、「第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身相端嚴,端嚴是端正、莊嚴。佛法說的莊嚴就是端莊、美好。我們的相變成今天這樣,原因就是貪瞋痴,見思、塵沙煩惱,把本來圓滿莊嚴的相好變成如此醜陋,正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身相本來是端正、莊嚴,但是我們現在這個相變得很不好,因為我們有貪瞋痴,見思、塵沙這些煩惱,把原來端正、莊嚴的相好變成現在這樣,就很不好,這個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因此我們雖然沒有學看相算命,但是憑我們一個直覺感,一個人他的言語、他的舉止也都寫在臉上,這個人是善人還是惡人,大概你一看,也可以知道個起碼七、八分,從臉上可以看出來,從相。如果有學過看相算命,當然看得就更深入了。我們沒有學過,但是一個直覺感,也都能感受得到。這些都是從心想生的,心在哪裡?《楞嚴經》佛叫阿難找心,阿難找了七個地方,都被佛否定了,心在哪裡找不到。還有達摩給慧可安心,他說我心不安,達摩說心拿來,我給你安。他說「覓心了不可得」,要找心找不到,達摩就「與汝安心竟」,給你安好了。所以這個心叫妄心。三時繫念講肉團心、緣慮心、靈知心,我們現在學佛就是要學認識我們自己的靈知心,那個才是真心。但真心在哪裡?真心就在妄心裡面,真妄和合,迷了就是妄心,悟了就是真心。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開示,因為迷悟不同,所以現量才有差別,關鍵在迷跟悟。

  三十七、「修學淨宗法門,念佛功夫只要能伏煩惱,雖然還有煩惱、習氣,只要臨終決定不起作用,如此就有把握往生。如果無法伏住,這一生也不能成就。」這個也是事實,因為臨終如果發個脾氣,佛就沒辦法念了。臨終決定我們來生要去哪一道投生,就是最後那一念,哪一個念比較強,強者先牽,比較強的那個念頭它會先冒出來,那個念頭就是牽引我們來生去哪裡投生的一個力量。最後一念如果能提起佛號,這一念比較強,這一念現前跟極樂世界就感應,就往生到極樂。所以平常念佛功夫能夠伏煩惱,臨終就有把握;如果伏不住,臨終沒有把握。要看最後一念是不是能夠提起佛念?如果平常能夠念到伏煩惱,臨終就肯定有把握。所以古大德講,我們在夢中可以勘驗,夢中也能念佛,生病當中就能念;生病當中能念,臨終就能念。可以在我們平常生活當中去勘驗,我們念佛的功夫現在是在哪個階段。

  三十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則是眾共尊敬,諸佛如來都尊敬你,諸菩薩、諸大阿羅漢無不讚歎。」一定是諸佛如來都尊敬、都讚歎的,十方諸佛都護念。

  三十九、「想在這一生成就,若不能把十惡轉成十善,這一生只能跟西方極樂世界結個善緣,還是去不了。」這個也是我們要重視的地方,我們這一生如果要往生極樂世界,不能疏忽修十善。十善的基礎是《弟子規》跟《感應篇》,有這個基礎,十善就肯定能落實;沒有這個基礎,十善也落實不了。如果再加上《了凡四訓》就更好。

  四十、「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必須要把淨業三福第一條真正做到。第一條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決定有把握生凡聖同居土;若能做到第二條,決定生方便有餘土;三條統統做到,決定生實報莊嚴土。最低限度要將第一條認真努力做到,做不到就不能出輪迴了。」我們現在實在講,能夠做到第一條就很難得了,我們努力先把第一條能落實,也不要好高騖遠。第一條都做不到,你要提升到第二條那是不可能。第一福做到,才有資格受三皈依,有了三皈依才能受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這是第二福,戒律威儀。第一福都做不到,你講這個戒都沒有基礎,也是做不到,落空!所以我們要努力落實第一福,不能好高騖遠。所以這次的《沙彌律儀》,我也是建議說先講五戒,沙彌戒做不到。沙彌戒,根據弘一大師講,要兩個清淨比丘傳授,你才能得戒。弘一大師講,剃度不是馬上受沙彌戒,是要先受五戒,出家的五戒。出家五戒跟在家五戒不一樣,第三條不一樣。這是很嚴肅的問題,有關我們這一生能不能往生西方,這個很關鍵,我們不能疏忽。《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都有講到修十善。

  四十一、「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為八。和與忍都是性德,是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的,而現在被煩惱習氣障礙住,不能現前。和是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忍是能承受一切善惡、違順的境界。」我們要做到和、忍,必定把煩惱習氣降伏。降伏就是前面講的多聽經、多修行、多薰習,才能做得到,不然的話,境界來我們還是控制不了。

  四十二、「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真正把世緣統統放下,這個世間事與我毫不相關;好人很好,壞人也好;好事很好,壞事也好。用平等心來處事待人接物,沒有分別、執著,天天念佛號求生淨土,心上什麼事都沒有,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就決定得生淨土。」外不著相,內不動心,要真正把世緣放下談何容易!嘴巴講一講當然很容易,真正心裡放下,這個難。如果你沒有深入金剛般若,實在講,你不懂得作觀、修觀,你很難轉境界。所以江味農老居士《金剛經講義》相當重要,江老居士講得很詳細。所以要真正放得下,你沒有金剛般若辦不到。黃念老講,《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我們雖然修淨土,但是對《金剛經》這些般若經也不能疏忽。如果般若不重要,佛為什麼要講二十二年?幾乎佔一半,當然這個是佛法的重心。六度如果沒有般若,那就不叫波羅蜜,變成世間的善法,不能超越六道、不能超越十法界。前面五度有了般若,才叫波羅蜜。有《金剛經》的基礎,幫助我們看破放下,心裡就是提起一句佛號。像江老居士講,「教宗般若,行在彌陀」,他求生淨土。

  四十三、「往生淨土的條件中,和、忍很重要,要與一切大眾和睦相處。他對我和睦,我對他和睦;他對我不和,我對他也和;順境、逆境,善人、惡人,統統要忍。不要把事情放在心上,就是真忍。」講很容易!我記得好像二OO二年,我們師父到日本東京接受電台的訪問,當時也邀請日本基督教的牧師石井牧師。談到先師淨老去日本參加聯合國和平會議,那就談到要怎麼樣,這個世界才會和平?我們老和尚就跟石井牧師講,別人是錯的,也是對的;我是對的,也是錯的,這樣就和了。石井牧師想一想,他說好難!我也覺得好難,如果你沒有金剛般若,根本就做不到,有了金剛般若才有辦法做到。《金剛般若》忍辱仙人,他什麼罪也沒有,被凌遲處死,這個誰受得了!他為什麼受得了?忍辱仙人講,當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如果我有四相,一定生瞋恚。你沒有金剛般若哪有辦法?硬忍你能忍多久?受不了!為什麼被割截身體,他不會生瞋恚心?因為他沒有四相。沒有四相,這些都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身體是虛妄的,刀也是虛妄的,虛妄對虛妄,他不會痛,所以他不會生瞋恚心。我們為什麼會痛?因為我們有四相,所以會痛,痛一定生瞋恚心。

  四十四、「我們仔細觀察別人,別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看別人的過失,再回頭反省自己。看到別人不和睦,團體不和睦、國家不和睦、宗教不和睦,常常鬥爭、戰爭,回過頭想想,我跟大家相處和不和睦?」

  四十五、「為什麼不和睦?惡業習氣重。若沒有惡業,心地是純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與十善業相應,和、忍就落實了。」當然沒有惡業習氣,心地就純善,起心動念也就跟十善相應。像海賢老和尚,他沒有惡業習氣,他的一切都是跟十善相應。

  四十六、「全世界的眾生不分國家、族類、宗教,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和平才能落實。」現在世界這麼亂,戰爭、天災人禍,為什麼?就是沒有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都是雙重標準,不平等;不平等,怎麼會和諧、怎麼會和睦、怎麼會和平?一定要平等對待,不能有雙重標準,才能夠和平。

  四十七、「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無礙心,觀者無厭。這是將斷瞋恚的功德,迴向無上菩提,不求世間福報,不求世間福報,不是沒有福報,而是福報更殊勝。」要相信因果,把功德迴向無上菩提,就得無礙心。

  四十八、「將功德迴向無上菩提,到成佛之後得無礙心,無礙是無障礙,於世出世法都無障礙,才稱作無障礙法,這是真正解脫,即《華嚴經》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觀者無厭,這是殊勝的果報。凡是跟你接觸的,聞名、見面都能生歡喜心。」《華嚴經》講到事事無礙,事跟事沒有障礙。我們這個身體跟牆壁沒有障礙,走過去牆壁也不會破一個洞,我們身體也不會受傷,虛妄入虛妄,它沒有障礙。所以忍辱仙人為什麼能忍?虛妄入虛妄,刀是虛妄的,身體也是虛妄的,刀砍他的身體就像劃虛空一樣,當然他不會生氣。他已經沒有四相,沒有分別執著,他沒有這個痛苦。

  好!時間到了,離瞋恚得到八種喜悅心法,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離邪見得成就十種功德法,大家如果有興趣,也可以看看網路,現在都有錄像,大家可以參考。我們期待下次再相會,期待!期待!今天我們就跟大家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