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選講—三十三品至三十七品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20/8/15  三重淨宗學會  檔名:WD02-013-0003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勸喻策進第三十三】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勸喻策進第三十三」,我們從經文:

  【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

  從這段看起。『無田憂田』一直到「憂苦萬端」,這一大段經文都是「累念積慮」這句經文詳細的解說。就是積累憂念,心裡這些掛念,處心積慮的什麼事情,這個都詳細舉出一些例子來給我們說明,我們世間人累念積慮到底在念些什麼、在憂慮些什麼。這裡講「無田憂田」,這個田是田地,沒有田地的人想要有田地。『宅』是家宅,現在講房子、土地,房屋、土地這些屬於不動產,這也是我們世間人大家在希求的。沒有田地的人他想要擁有自己的田地,沒有房子想要有個房子,這也是人之常情。『眷屬』是家屬、親屬,還有包括自己的佣人。佣人,比如說你公司請的員工,這都屬於眷屬;你一個店也有請幾個人,那也是眷屬,這都屬於眷屬這類。眷屬當然有親疏遠近,跟我們有關係的這些人。財物,就是財產,我們家財、產業滋生的這些生活必須要用到的這些器物,民生用品,平常生活要用的。以上舉出幾個例子,都是我們世間人所憂慮的一個境界。佛給我們講,我們世間人所憂慮的這些財物,動產、不動產,佛說這些是不急的事情,佛給我們講這些是不急的。生活上我們要追求的這些財物,佛為什麼說不急?因為這些都是屬於六道輪迴裡面的事情。你天天憂慮這個,也就是天天在製造六道輪迴,怎麼能出離?這是不應該憂慮的,應當要完全放下。

  人生最重要是生死大事,這個事情才是我們最急迫的、最重要的,沒有比這樁事情更大的事情,一個生、一個死,人生這樁事情是最大的。你再大的事情,沒有大過這樁事情。人一旦死了,什麼也帶不走,這個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人這口氣斷了,什麼都不是自己的,包括自己這個身體都不是自己的,何況身外之物!所以佛給我們提醒,我們這一生到人間來最重大的事情、最急的事情,就是要解決生死這樁大事,這個才是最急的,其他是不急。不急,佛也不是說叫我們這些統統不要,不是這個意思,就是說你不要把心都放在那個上面。心應該注重在了生死,像我們念佛人,這一生要念佛求生淨土,這一樁才是現在我們最急的事情。現在念佛對我們來講是最緊急、最迫切的事情,人命無常,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情。真正覺悟的人就是要把握今天,不能想到明天。特別現在災難這麼多,誰敢保證明天這個世界會不會有大災難發生?

  下面註解有一段也解釋這一句的,「無者欲有,思欲得之,但已有者又懼其無,亦復同憂。欲海難填,患得患失,故云有無同憂」。這個意思就是說自己缺乏的、自己沒有的,想要擁有;擁有了,好像沒有錢想要賺一點錢,現在有賺到一點錢,又怕這個錢失去,這個心總是在這個上面患得患失。特別我們在買股票,看電視機股價一直跳動,我們也看過有些人他買股票,一天到晚盯著電視機,這個心跟股價起起伏伏,患得患失,買的股漲了,那賺了;跌了,虧錢了。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最明顯可以看出,其他方面也都是一樣,患得患失。世間人一天到晚追求的就是欲望這些東西,人的欲望沒有止境的,你說哪一個人他能夠知足,這個人就很難得了。大部分都不知足,有了,希望更多,多多益善,沒有止境的,人心不足蛇吞象。所以人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就是這個錯誤的念頭造成的。

  佛在《八大人覺經》也講到這個事情,「生死疲勞,從貪欲起」,我們為什麼生生世世生老病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疲勞,就是說這樁事情從來就沒有暫停的,沒有休息過,無量劫以來都不停的在六道生死輪迴,從來沒有停止過的,所以佛在《八大人覺經》形容生死疲勞。生死疲勞從哪裡起?從貪欲起。我們常常做中峰國師的三時繫念,中峰國師在第一時開示第一首偈就講,「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什麼叫異念紛馳?就是這裡講的,一天到晚憂慮這些身外之物,對了生死這樁事情忘得乾乾淨淨的。所以《八大人覺經》講「少欲無為,身心自在」。所以少欲知足,人要是能知足,他就很容易回頭。特別是年老的人,年紀老如果對得失看得很重,不是好事情。年老,應該要放下,應該辦出世間的大事。出世間的大事,我們真正有把握、真正可以做得到的,無過於信願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我們都遇到了,我們都有機會了,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不容易遇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六道輪迴,輪迴到人道來作人難,機率很小,時間短暫。墮三惡道的機率多,時間長,古大德講「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得到人身又能聞佛法,那就難中之難,又更難。所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現在聞到佛法,又聞到淨土法門,那就難上加難,這個說明不容易。所以我們這一生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不要錯過,這樁才是最重要的,其他就不重要了。

  所以年紀老的人特別要放下,這個連儒家孔子也講,夫子三戒,「少之時,戒之在色;壯之時,戒之在鬥;老之時,戒之在得」。年紀,少年血氣未定,戒色;到壯年,血氣方剛,戒之在鬥,鬥爭;年紀老了,血氣已經衰了,戒之在得。在中國《禮記》講「七十曰老」,七十就是老了。七十要傳,就是你把家業、事業要傳給下一代,七十歲就要傳,不能自己抓著不肯放。俗話講「人生七十古來稀」,所以七十就要傳。人七十歲就是稀壽。所以到了七十歲就不能有得失心,不能放不下;要放下,要傳,辦自己的大事要緊。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最大的事情,最重要的一樁事情。我們再看下面這句經文:

  【有一少一。思欲齊等。】

  這個我們一看就很清楚明白,有一樣,你覺得少一樣,欲望沒有止境。過去我們也聽到有同修講,說女人買衣服,總是少一件衣服。衣服已經很多了,總是少一件,現在有新的、流行的,又要買了。那個衣服幾個貨櫃都拉不完,還不夠,還要買,『有一少一』,你永遠缺少。註解講,「例如已有一萬元存款,見人有兩萬元,則思更有一萬元」,就想跟別人一樣,齊等就是說你有,我也要有。你有一部車子,我也要有一部;你兩部,我也要買兩部,要跟你一樣,齊等,不能輸給你,總是想跟人家比較,跟人家一樣,這個叫『思欲齊等』。每個人命運不同,財富是多生累劫財布施所成就的,不是偶然的。你過去生沒有修財布施,你這一生一直想要得財富是打妄想,做不到。過去生有修財布施,這一生你就有財富的果報,因為過去生修的。你沒有修,你看人家賺錢,你去賺看看!看人家做那個行業很賺錢,我們也去跟他做一樣的行業,看我們賺不賺錢?做同樣的,人家賺,我們可能賺不到還虧本,你說為什麼會這樣?頭腦比人家差嗎?不見得,頭腦比那賺錢的人好的人太多了。那賺大財富的人,他未必頭腦很好,但是他就是賺錢,他做什麼都賺;你頭腦很好,你做什麼都不賺,氣不氣死人?命運,萬般都是命,半點不由人。一個人如果能夠認命,那心也會比較安。所以已經有一部電視機,看到別人有兩部,他也要再加一部,這就思欲齊等,「與之齊等」。「思而未得,故以為憂。思而能得,憂亦不止。因欲無止境,故永有不足之憂也。」思慮,得到了又怕失去;沒有得到,很想得到,所以這個憂慮的心始終不止。這個欲望沒有止境,所以有永遠不足之憂慮,這是沒有必要,我們生活愈簡單愈好。

  我們這個星期在別院打佛七,晚上都要念一個普賢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過一天,生命就減少一天,往墳墓就接近一天。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引用以前台中李老師講的歐陽修的一段話,他把人生分春夏秋冬。人一歲到二十歲是人生的春天,二十一歲到四十歲是人生的夏天,四十一歲到六十歲是人生的秋天,六十一歲到八十歲是人生的冬天,把它分成四個季節。八十以後,沒有了,春夏秋冬都過完,隨時可以走,什麼都不貪戀。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往生,這就對了,不要再貪戀這個世間。人老了,年紀大,再貪戀世間這一切,樣樣放不下,前途就不好,決定來生又是六道輪迴,貪心如果重的,就鬼道去了。所以人死了之後不一定做鬼,但是大多數人都去做鬼,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有貪心,貪是鬼道的業因。所以貪瞋痴慢統統要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我們學佛要在這一生當中道業成就,欲望沒有止境的,這個一定要改,決定不要受外面的影響。物質的環境影響很重,更重的是親情的影響,那個更難斷。要真的把它想破,不想破,對我們有大害處,到最後不能往生,這個還是要放下。過去我們華藏圖書館一個老同修,現在已經不在了,田瑤平老居士,他也是八十多歲才往生的。他七十多歲的時候,有一次跟我們到美國達拉斯去打佛七。他老人家到美國去打佛七,那時候我們老和尚打佛七都會在那裡。田老居士就給我們師父講,他說師父,我現在年紀大了,兒女也都長大成人,也成家立業了,孫子也都好幾個了。他說我什麼都放下了,退休了,只有一樁事情沒放下。他說我來這裡打佛七,心裡都掛念我家裡的小孫女,那個小孫女特別可愛,看到我就叫我爺爺、爺爺。他說我來這裡,心裡都在念著那個小孫女。當時我們老和尚就抓到這個機會給他講,給他講什麼叫念佛。他說你現在把你的想念小孫女那個念頭換成阿彌陀佛,換成想念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你怎麼去想你的小孫女,用那個種心去想念阿彌陀佛,把它對象換過來,你就成功了。所以淨老和尚這個開示很貼切的,也讓我們體會到什麼叫念佛。我們現在大部分口念,心沒有在念,「口念彌陀心散亂」,心想其他的事情。田老居士我們認識很久了,他也是菩薩示現給我們看,跟我們到美國打佛七,他心裡念的還是他的小孫女,沒有在念佛,口中是有在念佛,但心裡掛念的還是孫女。這個掛念就是我們講繫念,心繫念著小孫女,他繫念小孫女是真的。所以我們現在依淨老和尚這個開示,什麼叫念佛?我們常常以這個例子來體會,慢慢我們就會體會到什麼叫念佛,我們有沒有真正在念佛。不然我們只是一天到晚口中在念佛,心裡沒有念,有口無心,這樣念就不感應,沒有感應。關鍵心要念,我們口中念佛也是幫助我們心念,提醒我們心裡要念佛。所以念這個字,上面一個今天的今,下面一個心,就是你現在這個心要有佛。所以田老居士跟我們去打佛七,他心裡有小孫女這是真的,沒有阿彌陀佛,這樣跟阿彌陀佛就不能感應,跟他的小孫女倒是有感應。所以要做一個轉變,做一個轉換。世間這些親情也是要想破,想破就是看破。後面的經文會講到,「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生自己來,死了自己走,沒有人陪伴我們,只有到極樂世界才不會分離。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適小具有。又憂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

  『適小具有,又憂非常』,這個註解講,「且稍具有,便欲常保,恐遭禍變,慮其復失」。剛剛賺到一點錢,生活能過得去,想要長遠的保持下去,但是又擔心遭遇到災禍,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會失去,要憂慮這個。『水火盜賊』、『焚漂劫奪』等,這是非常之禍。現代的災難非常頻繁,頻率愈來愈高,災害愈來愈嚴重,幾乎沒有人不憂慮。像今年新冠狀病毒的疫情,這個疫情是全球性的,不是一個地區性的。這個病毒也不限於一個地區性的,這個病毒不是說亞洲人會感染,歐美的人就不會感染,不是這樣的。這個病毒,不管什麼樣的人,什麼種族,他都會受到病毒的感染,今年這個病毒我們就看得很清楚。在二OO三年,十七年前,SARS還是只限於亞洲,大陸廣東、香港、台灣,而且時間也兩個多月就結束了。今年這個病毒它是全球性的。

  除了病毒之外(這是瘟疫,在經典上講叫瘟疫,自古以來,中國外國都有瘟疫),其他還有水災、火災、盜賊(強盜、小偷)。水災可以把財物漂流,火災可以把財物燒光,盜賊把你財物搶走,『焚漂劫奪』,非常之禍,現在災難愈來愈多、愈來愈頻繁,天災人禍。如何躲避災難?一定要念佛、要求生淨土。真正災難爆發,我們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真有把握這才行,對這個世間一切都要放下。我們現在還在這個世間,我們人要存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好人有好報,因果定律,絲毫不爽,這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現在災難怎麼來的?災難,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無量壽經》這幾本經後面的講得也很詳細。《太上感應篇》第一句話講的那是最清楚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災禍福報沒有門路,都是人製造出來的。人造作不善業,造惡業,感召天災人禍,造十惡業。所以災禍不是上帝降臨給我們,也不是閻羅王降臨給我們,人類造作惡業感召來的,換句話說,人自己製造出來的。製造出來的災禍,我們承受這個災難,還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懺悔、不知道改過、不知道修善,還要怨天尤人,那罪上就加罪,後面災難就更嚴重。所以我們學佛的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這個因果報應,學了佛總是要明白這個因果報應的道理。別人不明白,他不相信;我們明白了,我們自己先做、先修,自求多福,共業當中有別業,一定要相信因果定律,絲毫不爽。「水火盜賊」,水災、火災、盜賊這些都會消散人的財物,連生命也都沒有了,這些是舉出幾個災難,當然那些災難還很多。

  『怨家』,跟我結怨之家,「怨家」他來報復。『債主』,過去我欠他的債還沒有還的人,現在遇到了,他來討債。「以上種種,皆可突生非常之禍」,舉出幾個例子,都會發生突發性的、非常的災禍。『焚漂劫奪,消散磨滅』,火能夠焚燒,把房子燒掉;水能夠漂沒、淹沒,你的財物被水漂流,洪水淹沒田園、土地。最近大陸洪水、水災,那也是空前的大,連房子都被水沖垮了。你看這個不是很明顯嗎?水它能夠把你的財產、生命淹沒掉;火災,把你燒毀;盜賊,他來搶奪、他來劫奪。盜就是明顯的搶,賊他是暗中去偷,那叫賊。冤家報仇,債主索債,跟你討債。「甚至俄頃之間全非我有,舊日財富蕩然無餘」,俄頃就是很短暫的時間,你億萬家財一下沒有了,泡湯了,全部不歸我有了,以前的財富蕩然無餘。過去發生金融海嘯,早年發生金融海嘯,有東南亞,新加坡,有些人財富一夜之間沒有了,受不了,跳樓自殺。

  現在我們講今年的,新冠狀病毒的疫情傳遍全球,你看各行各業受到衝擊,第一個衝擊就經濟,經濟的損失這是無法估算的。你看現在航空公司,可能要倒了很多家。現在上半年那個疫情還沒完,下半年又新的一波又來了。前天新加坡的居士,跟他通電話,他給我講,現在他們新加坡每一天還有四、五百例的感染,那感染都是外籍勞工比較多。他們全部感染的新加坡五萬多例,每一天還有四、五百個病例。現在是美國最嚴重的,這個誰也沒想到,美國是全世界醫療最好的,最強的國家怎麼會這樣?所以當時大家看應該最嚴重的是我們台灣,我們台灣離大陸最近,但是台灣反而疫情在全球是最低的。這個事情,也是台灣還是有很多人在修善,做好事。特別台灣的素食餐廳最多,全世界最多的。也就是說,吃素的人多,它餐廳才會多。台灣吃素的人在全球算是最多的,你走到哪裡都有素食餐廳。這個你到外國去看就知道,沒有一個地方像台灣這種素食餐廳那麼多。可見得素食多,殺生也會比較輕,這也是一個主要因素。還有學佛的人、做好事的人還是很多,在默默的在行善的很多,所以這個就是共業當中有別業。

  我們總希望全世界都不要災難,我們也不能幸災樂禍,看到別的國家有災難,就像我們有災難;我們存心不能存不好的心,不能只說我們台灣好就好,其他就不管。只有我們好,其他的國家都不好,我們也好不到哪裡去,我們也會受影響。像這次的疫情,第一個影響就是經濟,雖然我們這邊是最輕微的,但是畢竟還受影響。你看航空公司,我看如果這個疫情要拖到年底、明年,不曉得要倒幾家了!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現在我聽說客機都改成貨機,變成載貨的,沒有人敢出去。那些工作人員放無薪假,那等於失業了。飯店、遊覽車、賣東西的,都受到影響。特別是觀光業的,受的影響最大。前半年我們台灣還是有限制的時候,你看九份老街、淡水老街,那個商店一開,沒有人,開那個店賺不到電燈費,所以乾脆就關起來,你說不受影響嗎?所以全世界好,我們也肯定好;全世界都不好,我們也好不到哪裡,肯定會受影響。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常常講,我們現在起心動念縱然不能為盡虛空遍法界眾生想,起碼也要為這個地球想;不能想到只有我這個國家好,其他國家他們死光都沒關係的,存這個心就不好,這是惡念,惡念有惡報,不好。所以要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才會有好報。

  下面講,財產短短的時間就沒有了。還有現在經濟泡沫,通貨膨脹,你的錢會縮水,不要以為你錢寄在銀行,就永遠能保持那個價值。現在我們大部分都買美金,美國沒有錢它拼命印鈔票,印鈔票,那個價值就一直縮水、減少了,你就保佑美元不要垮,如果垮掉,那我們都沒有了,就是這裡講的「焚漂劫奪」,統統給你消散光了。何況還有戰爭、海嘯、地震、風災,損失多大。今天我看到同修傳給我,日本今年不是要辦奧運嗎?花了多少錢,想要大賺一筆,人算不如天算,辦不成。辦不成,原來準備開幕用的煙火,不能放得太久會過期,所以在前幾天就拿出來在富士山那邊放,不但沒賺到錢,還虧本。經典上這裡講的,不就發生在我們眼前嗎?所以我們讀了經,聽了這個經,對照我們現實生活的現狀。

  下面講結怨,這個怨就怨家,有有意的、有無意的,有現前的、有宿世的,這太多了。跟人家結怨,有時候是有意跟人家結怨,有時候是無意、無心的,說話得罪人自己不知道。有現前這一生,現在跟人家結怨的;有過去世結怨,這一生碰到的,這個就很多了。結怨最重的,第一個是殺生,第二個是偷盜。殺生太多了,現在這個殺生不得了,現在的殺生比過去五十年前,不要說五十年前,三十年前都不曉得多多少倍。可以說十年、十年一直增加,有增無減,殺生的業愈來愈重。另外還有墮胎的,那就更多了,不但殺生,殺人,而且殺自己的親生兒女,這個罪過就更重。墮胎是很重的一個罪業,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講,兒女會到你家來投胎總是有因緣,沒有緣他不會來。過去香港光明講堂壽冶老和尚的講堂有副對聯,上聯寫著「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副對聯。這副對聯,我最近在台南新營淨福寺,我就請人把它寫在寺的前面兩個柱子。這副對聯就是告訴我們,一家人的關係就是四種緣來結合,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這四種緣不會來。墮胎,如果他這個兒女是來報恩的,孝子賢孫,你把他給殺了,恩變成仇;如果是報仇來的,仇上加仇;如果是討債來的,你給他殺了,欠他的錢債,現在又多一個命債;如果來還債的,他要還你的債,你把他殺了,變成你欠他的命債,這個很麻煩,這個都是結怨。怨怎麼結的?這是第一個殺生。

  第二個是偷盜,「偷盜是想佔別人的便宜,惡意欺負老實人,老實人是好人,奪取他的財富,這罪更重,殺生要償命,欠債要還錢,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生死是平常的事情,不能造業。希望多活兩年,殺害眾生」,死了以後就到地獄去了。所以做人一定要記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道理明白了,我們心是定的、心是清淨,心在定中,這樣往往我們很自然、平安的度過這個災難。就是我們心要定,心要清淨,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所以做人不要跟人結冤仇,他跟我結怨,我不跟他結怨,這樣就對了。所以古人講「仁者無敵」,仁慈的人他沒有敵人,他心中沒有敵人,別人跟他敵對,但是他不跟人敵對。所以仁慈的人一生沒有冤家對頭,沒有冤家債主,他不跟人結怨。就是處處忍讓、謙讓,他毀謗我,我不毀謗他;他侮辱我,我不侮辱他,我恭敬他,冤結就化解。他障礙我,我不障礙他;他陷害我,我不陷害他。他想這一生現前得到好處,我想來生得到好處,修來生福,眼光看長遠,沒有衝突,這一生我都讓你,來生我得福,福報是自然的。

  這一生的時間短暫的,來生時間是很長的,我們一生本著這種理念心態來生活過日子,來待人接物。遇到淨土法門,我們緣就成熟了,我們什麼都不要,只要往生西方淨土,其他什麼都不要,這才叫大誓願,才是我們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到極樂世界成佛之後,我們再回來這個世界,度這些苦難眾生。所以我們都不要去怪別人,別人對不起我們,那是他對我們不了解,原諒他,不要跟他計較,一筆勾消。佛教導我們,看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他也有佛性,將來他也會成佛,他現在就是一時糊塗,成佛有先後、早晚不同,將來總有一天他會覺悟的、他會回頭的;想到這個地方,恭敬心就生起來了,都是未來佛,不再跟人為難,這是隨緣消業障。別人奪取我的,借去的錢不還,都做還債想,不要放在心上,我們就自在,日子過得很幸福,的確要這麼想。一切都做還債想,我們心裡就歡喜,縱然遇到非常環境,我們的財產都散失了,要知道也是做還債想,過去我們欠人家的。如果我們命裡有的,這個地方散掉了、這個地方給我們拿走了,不久其他地方又進來了。你命裡有的總歸有,丟也丟不掉;命裡沒有,你想得也得不到。所以一定要相信因果,這個因果都是事實真相,不是假的。只要存善心,有善的念頭,利益眾生,業障就消,煩惱就輕,可以轉禍為福,轉災難為吉祥。現在災難這麼多,我們面對這些災難,要依照佛在經上教導的來存心、來做事、來待人接物,這樣災難就變為吉祥。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心慳意固,無能縱捨。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這段經文是講世間相,我們現在世間這個現象。世間人的心吝嗇、貪婪,沒有的他想得到,有的不肯給人,不肯施捨,不肯幫助人,這個叫慳吝、慳貪。『心慳意固』,註解講,「慳吝之心至為頑固」。他沒有智慧,他想不開、放不下。『無能縱捨』,「財物有失,則心中更增憤恨,憂怨愁苦,意無解時,故云無能縱捨」。他的財產被人奪去,怨恨的心帶到來世,來生來世遇到就報仇,造成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縱捨就是放下,他不肯放下,總是不服氣,這個念頭就折福」,折損自己的福報,完全錯了。命中有的福報損失了,這個地方損失,那裡會再過來。但是如果我們生起這種憤恨不平的念頭,該去的去了,該來的不來。為什麼?你障礙它,念頭障礙,「一念瞋恨、一念不平、一念報復」把我們的福報給障礙,這是決定錯誤。「真正聰明的人,受了大的傷害、大的損失,若無其事,後福無窮,不怨天不尤人,真能放得下。能捨後頭就有得,佛法裡面講「捨得捨得」,捨得是佛學裡面的術語名詞。捨是因,得是果。「歡歡喜喜捨,歡歡喜喜得,這得來容易;難分難割的捨,得到也很難,吃盡苦頭才得到。」所以這一生賺錢為什麼那麼不好賺、好不容易?過去生修布施就很難,好像割肉一樣,不是很痛快的布施,所以得的果報也就很辛苦。所以什麼事情都有它的因果。在《安士全書》裡面講,有的人先貧後富、先富後貧,這個都有因果。有的人為什麼先富後貧?年輕的時候賺到錢,他中年以後就沒有了,他是施與後悔,布施之後又後悔了。這個連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也講「施與後悔」,你布施給人不能後悔,布施就布施了,不要後悔。你一後悔,這個也是有因果,在道家的司過之神也記過。來生得的果報,因為你前面有布施,年輕的時候會發財;但是因為你後來又後悔了,那個錢不要布施多好、留著自己用多好,又後悔了,所以後來他錢財又沒有了。所以這個都有因果。

  還有賺錢辛苦,《安士全書》舉出一個打齋,打齋就是供僧眾,齋僧。今天下午宜蘭有個齋僧會來請我,實在講他們辦這個齋僧,應該請我先跟他們講講因果,大家齋僧會辦得更好。齋僧就是請出家人吃飯,打齋,打齋是屬於修福的一個項目,請吃飯總是修福,不管他有修沒修,反正我們供養他一餐飯,這是修福,打齋。《安士全書》講,有的人為什麼這一生賺錢很辛苦,有的人賺錢很容易?就過去生打齋,施主、齋主他打齋,他就請出家人到他家去,去給他供齋,出家人就走路走很遠,辛辛苦苦的。如果像現在是大熱天,很熱、很辛苦到他家接受供齋。供齋,他有修到福報,但是來生得到的福報,他要賺到錢就很辛苦,因為他讓出家人辛辛苦苦到他家來。如果他把齋飯送到寺院道場,不要讓出家人那麼辛苦跑到他家去,他來生賺錢就很容易,很容易就賺到。所以上個星期有個居士他來打了兩次齋,買素食蚵仔麵線、麵包供眾。莊嚴師就建議他,十齋日大家來共修,供眾,請大家吃。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也講,我們出家人接受齋主供齋,不能給人家吃一吃、嘴巴擦一擦,然後屁股一拍就走了。人家齋主財供養,我們出家人要法供養,你也要講幾句佛法供養供養,不能去給人家白吃白喝的。所以上個星期來供齋,吃完了,就坐著喝茶,我就給他講這個公案,我說你們送到這邊來,來生你賺錢就很容易。他們齋主全家人來,也很難得,連他的岳母都請過來了,很高興,所以下個月又要來供齋了。這個是舉出什麼事情都是有它的因果,因不同,果報就不一樣。我們布施,如果歡歡喜喜的布施、歡歡喜喜的捨,將來得到果報也是歡歡喜喜就得到,得來就很容易;很難捨,將來得到也很難,所以因果一定是相應的,吃盡苦頭他才能得到。

  下面這句講『命終棄捐』,這個註解講,「一切世人,臨命終時,則一切積愛之眷屬財寶皆當捨離」。命終你要捨棄這個身體,我們這個身體就捨了,「你一切所愛的、所貪戀的,眷屬財寶,一樣都帶不去,皆當捨離」。愈是不能捨,就是愈痛苦;「愈痛苦,來生的果報不好,多半在餓鬼道跟畜生道」。所以我們老和尚在幾年前,香港有一個老居士過世,送他一個別墅,六和園,在香港一個山上。它裡面有隻貓都坐在主人的位子,那房子也換了很多主人,好幾代了,那可能那個貓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的主人來投胎,捨不得離開那裡,所以墮到畜生道。墮到畜生道,還守住那個房子,牠還坐在主人的位子,墮畜生道。更早我在家的時候聽老和尚講經,他講到高雄有個寺院,有個出家人(主持)死了,投胎去做狗。他為什麼投胎做狗?因為他捨不得他那個寺院、他那個道場。寺院裡人也沒有結婚,你要去投人胎沒得投,寺院附近有那些狗,投到狗胎去了。所以那個狗(那個主持)就是站在當中那個位子,每一天早課牠就是站在那個地方。人家看到,怎麼這隻狗都站在主持站的位子,每天都去,都站在那裡。做完早晚課牠就先走了,因為主持先退下去,先走了。後來有一個比較明理的法師講,這個狗一定是那個死去的主持來投胎,他捨不得離開他的寺院,所以投到狗胎去,投到狗胎,牠回到這個寺院。所以這個統統要放下,不放下,留戀那個地方,脫離不了六道輪迴,還要墮三惡道。所以我們要覺悟,要放下,要求生淨土,不要再貪戀這些東西,這些都是假的,什麼都帶不走。

  『莫誰隨者』,註解講,「獨去獨來,無能隨伴。至愛之人可以同時死,但不能同處去。業因不同,果報千殊,去處各各不同,故云莫誰隨者」。就是家屬,家親眷屬,夫妻恩愛,死的時候還是各走各的。走的時候一個人走,也沒有人陪伴。如果是遇到災難,至親、至愛的人同時遇到災難同時死,可是去的地方還是不一樣,為什麼?各人的業不一樣。各人造的業不一樣,所以同一個時間死,去的地方也是各人去各人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各人造的業不一樣,各人業力不相同。只有一個方法,一個去處可以相同,大家都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那就相同了,我們統統在阿彌陀佛的七寶池、八功德水那邊蓮花化生,那就相同了,永遠不會分離。如果在六道輪迴,肯定非常孤單的,孤伶伶的一個人,獨生獨死,獨去獨來,沒有人陪伴。所以念佛求生淨土,這就是我們最重要的功課。

  我們聽經聞法時間要長,常常讀經、常常聽經,常常薰習。這個地方我們如果還放不下的,這要加強,長時間的薰修慢慢就會覺悟,叫你捨就比較容易放下。長時間接受大乘經典的薰修,有很大的利益。真正學佛的人要自行化他,為人演說。《金剛經》講的「信受奉行,為人演說」,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提醒我們這個世間無常。在《普賢行願品》裡面,「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這就說你的身體,外面六根,裡面五臟六腑統統停止,都不再起作用。「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你的家親眷屬,你所心愛的人,從此分別不再見面了。「一切威勢」,你在這個社會上做大官、掌大權,有威有勢,這個時候完全沒有了。「輔相大臣」,你是宰相大臣、做總統,死了什麼也都沒有了。做大臣,宰相,現在的宰相,像總理,我們台灣叫行政院長這一類的,這個大官也不能跟著你走,你的權力也就沒有了。「宮城內外」,你的宮殿、城市內外,「象馬車乘」,你的交通工具,你的專車、你的專機,一樣也帶不走。「珍寶伏藏」,你收集的珠寶、玉器、藝術品、古董,所有一切,「如是一切無復相隨」,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得走,你空手而來,還是空手而去。這段經文與「命終棄捐,莫誰隨者」的意思是完全相同。

  我們諺語也常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什麼我們都帶不走,這兩句話我們要常常念在口上提醒自己,只有業我們可以帶得走。善業牽引我們到三善道去受生、去投胎,惡業牽引我們到三惡道去投胎,我們念佛這個淨業牽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蓮花化生。所以我們現在要加強的就是淨業,念佛這個業,淨業這個重要,其他統統不要放在心上。也不要去心裡罣礙著什麼人對不起我,常常懷恨在心,念念不忘,這個事情就麻煩,心裡都在念這些貪瞋痴。現在我們要把這些拉拉雜雜的雜念、惡念,把它轉過來,要佛念,這個心的念頭轉成佛,其他統統不要放在心上。我們念佛功夫要得力,就是一個貪心起來了,不知足貪心起來要追求,這個時候我們覺悟得要快,趕快提起佛這一念,把這個貪心壓下去;人家突然罵我們一句,給我們一個臉色看,瞋恨心馬上要起來,這個時候警覺要快,趕快用一句佛念壓下去,這個叫念佛的功夫,就是在這個地方練。剛開始壓常常會壓不住,但是要常常提起、常常壓,因為還不熟悉。「生處轉熟,熟處轉生」,熟處就是我們貪瞋痴,我們很熟悉,不要提起它自己就跑出來;念佛這一念還很生疏,還不熟,現在念佛這個生疏的要不斷讓它熟悉,貪瞋痴這些雜念要讓它疏遠,這樣我們功夫才會得力。念佛能夠把我們貪瞋痴慢這些煩惱壓住、控制住,這叫伏惑,伏惑在我們淨土法門就算及格,成就了,帶業往生,這一生決定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其他法門不行,其他法門你伏惑只能生天,不能了生死,但是淨土法門它就可以了生死。

  所以下面講,『貧富同然,憂苦萬端』,這是講我們現在世間這些人的現象。註解講,「不論貧富,莫不皆然」,不論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富貴貧賤,「個中憂苦無盡,故云萬端」。世間人都有這些苦處,這些苦都是從分別執著來的。你不執著,就沒有這些苦;一執著,就有這些苦。財物,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不要放在心上,常常放在心上就苦了。要常常想到財物不是我的,我到這個世間來空空的,什麼也沒帶來;走了之後也是空空的走,什麼也帶不走。在這個世間有緣暫時用到它,那只是暫時給我借用,決定沒有一個念頭,佔為己有,如果你佔為己有那就錯了。這個世間哪一樁事情我們能夠佔有、我們能夠控制、我們能夠得到的?沒有,自己這個身體都控制不了,身外之物哪一樣我們可以控制?都是暫時讓我們使用的,事實是這樣。所以過去我們老和尚常講,房子,今天我住在這裡,這個房子是我的;離開了,這個房子就不是我的了。那個錢,放在口袋是我的;存在銀行,那個錢不是我的。老和尚這些開示我們也要常常這樣觀想,現在放在身上,我的;不在我身上的,不屬於我的。所以沒有一樣我們要佔為己有,佔為己有這是錯誤的,你就有累贅、有憂慮、有牽掛,一大堆煩惱都來了。像我們住旅館沒有煩惱,因為很清楚這房子不是我的,我明天走了,也不會再牽掛它。用這種心態住在這個世間是很快樂的,我們到地球來是觀光旅遊的,這個裡面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與我絲毫不相關,我可以欣賞、可以遊樂,絕對不會有念頭佔為己有,沒有控制、佔有它的念頭就自在。佔有的念頭叫造業,就造業了;我們沒有佔有的念頭,就不造業。我們好好在這個當中去體會,這個非常重要,都是講的我們現前的現狀。所以這個經,我們淨老和尚為什麼把它列為晚課?每一天晚上要讀就是要提醒,不提醒,我們又忘記了,所以天天讀是天天提醒。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段,下面經文我們下星期六再來學習。我們現在來念佛迴向。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