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劉素雲老師複講  (第十二集)  2018/3/19  中國  檔名:56-214-0012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看下面一段經文:

  【於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何以故。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

  下面先來解釋一下有關詞語,『哀愍』是慈悲憐憫,『利樂』是利益眾生,給予快樂。『微妙之義』,指念佛往生不退,平等成佛的這個法門,也就是指這一部《無量壽經》。『一天下』是指四天下之一,佛經上說,須彌山周圍有四大洲,為一日月所共照,所以稱為四天下,「一天下」就是四大洲的一個洲。『累劫』累積的時間很長。『蜎飛蠕動』,「蜎」是小飛蟲,「蠕」是小爬蟲,『含靈』含有靈性的眾生。『度脫』,究竟圓滿的解脫叫「度脫」。這段經文,是釋迦牟尼佛答覆阿難尊者的啟請,經文的開端,世尊先讚歎阿難請經的功德,不可思議。這裡有很深的義趣,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我們看經的原文第一句,『善哉、善哉』。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問得太好了、問得太好了,佛連說兩個善哉,這裡面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稱機,就是說時節因緣到了,這一問問得非常好,這個因緣非常難得。所以不同於四十九年其他的法會,是眾生成佛的機緣到了,佛要教給我們當生成佛的法門。這個比《華嚴》和《法華》還要殊勝,是真正的無比殊勝,這是第一個善哉。第二個善哉是暢佛本懷,佛度眾生目的就是希望眾生趕快成佛。佛絕對不願意看到你成阿羅漢,也不願意看到你成菩薩,那不是佛真正的意思。佛真正的意思是希望你快快成佛,成佛的法門只有這一門,《華嚴經》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能成佛。

  由此可知,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決定不能一生成佛。特別是在華嚴會上,我們看到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是在大乘佛法裡,普遍被大家尊敬的兩位等覺菩薩,他們尚且發願求生淨土,為什麼?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如果不是因為這個理由,他們就沒有必要求生西方,這就顯示念佛法門的殊勝。後面這幾句話很重要,一生成佛這還不是最殊勝的,最最殊勝的是一生平等成佛!這就超過《華嚴》。《華嚴》一生成佛不平等,不是法身大士就沒有資格。這部經說的是平等成佛的法門,所以遠在《華嚴》、《法華》之上。它不僅是淨宗的第一經,真正是如來四十九年所說的第一經,所以佛讚歎「善哉善哉」。接著又說一下請經的功德,如果不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出來,這種功德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想到。就是說什麼?請佛講經的功德,如果世尊不直接在這裡給我們說出來,我們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有這麼大的功德。

  看這句經文,「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這一句是說什麼?說眾生在六道裡輪迴太苦太苦了,六道輪迴之苦,只有真正覺悟的人,才能體會得到。人生苦,三惡道更苦,人生短暫就像石火電光,像閃電一樣一剎那就過去了。可是這有幾個人在一生中就能夠覺悟?真正的覺悟,看清楚人生在世一無所得,什麼都得不到。你以為你所得到的,那真的是迷惑顛倒,實在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得到,沒有一樣是真實的。《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人生確確實實是夢幻泡影,有幾個人覺悟?這一點還不是真正可怕。可怕的是三途,地獄、餓鬼、畜生其苦無比,時劫很長,墮落到三途很容易,出來不容易,太難太難了!佛在大小乘經典裡說得很詳細,只有這部經教我們發願求生淨土,這才是真實的利益。其他一切經不是不好,是我們一生做不到,一生修學不能成就。換句話說,即使你非常認真用功,精進的修學,也不過是能夠得人天兩道而已,沒有辦法超越輪迴。必須超越輪迴才是真正的利益,真實的功德。所以今天阿難問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的法門,那真是利樂諸眾生故。這個利樂跟其他經上講利樂,意思有淺深的差別,這是真實的利益,是永恆的快樂,是究竟的離苦得樂。

  「能問如是微妙之義」,這句經文的意思,這真是慈悲之極、智慧之極。不是真正的慈悲、真實的智慧是問不出來的,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這個問題問得水平太高了。這是讚歎阿難能問,這是佛對阿難的第一個讚歎,讚歎阿難能夠提出這個問題。阿難尊者是以大智慧、大慈悲憐憫一切眾生,來向佛請示這個法門的。下面一句,「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這一句是佛讚歎阿難所問的功德。前面是讚歎阿難能問,這一句是讚歎阿難提出這個問題的功德。對上是供養,「阿羅漢、辟支佛」都是證果的聖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如果真正遇到辟支佛,你能供養他一缽飯,能得多生多劫不貧窮的果報。經上說迦葉尊者在無量劫之前,就曾經供養過一位辟支佛,因此,他得到了九十億劫不受貧窮的果報。聽一聽這個例子多麼殊勝,供養一位辟支佛,得到了九十億劫不受貧窮的果報。阿難問佛這個法門,他的功德有多大?比較一下,在佛經裡說,勝過供養多少阿羅漢、辟支佛?答案是一天下。

  你看,供養一位辟支佛,得九十億劫不受貧窮的果報,而阿難提出這個問題,問到這個法門,他的功德有多大?勝於供養多少阿羅漢、辟支佛?答案是一天下。那就不是一位辟支佛,是一天下的阿羅漢、辟支佛。下面我們再說說,一天下究竟是多少?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個單位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須彌山的四方就叫四天下,一天下就是一方。一方太大太大,太陽系在須彌山的南方,所以叫南洲,這一方不止一個太陽系。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裡告訴我們,從前他以為佛經上講的大千世界,大概是銀河系,單位世界大概是我們的太陽系。現在想想不對,單位世界比太陽系還要大,可能就是一個銀河系,大千世界就有一百億個銀河系,宇宙之大真是無量無邊。假使一天下的眾生,都證得阿羅漢、辟支佛的佛果,而你同時供養這麼多聖人,所得的福報,真的是沒有辦法可以計算。你說阿難提出這個問題,他該有多大的果報!

  下一句是「布施累劫」,布施累劫告訴我們,不止是布施一天,而是布施累劫,累劫是表示時間之長。布施的對象是「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前面是布施的時間,後面是布施的對象。那累劫布施六道眾生,這個福德該有多大?阿難今天發問的功德,超過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超過累劫布施六道眾生,超過『百千萬倍』,這是請法這一問,就問出這麼大的功德。如果不是釋迦牟尼佛親自為我們說明,我們怎麼想都想不出有這麼大的功德。請諸位同修,要特別注意這一段經文,它的含義很深。我們今天讀誦這部經典,把這部經典介紹給別人,這個功德也和阿難請法的功德一樣大,你能想得到嗎?這是真實真相。我們想修功德到哪裡去修?有什麼能力去修功德?看看這段經文,我們就會了,這是世出世間的第一福田。

  『何以故?』這是一句問話為什麼?就是為什麼這樣一問就會有這麼大的功德?下一句經文回答這個問題,「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這就是答案,為什麼這麼一問,問出了這麼大的功德?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功德?上面幾句經文就是答案。當來就是將來,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的時候起所有聽眾都在內,也包括我們在內,都是當來諸天人民。你不要把自己圈在圈外,我們都在這圈內,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的時候,所有聽眾都在內,包括我們在內,都是當來諸天人民,所以有我們的分兒。「一切含靈」,包括六道眾生,一切眾生都因信願持名念佛,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退成佛,這才是真正的度脫。

  上面這段經文很重要,我們回過頭來,把這一段經文,主要告訴我們什麼,給大家歸納一下。於是世尊讚歎阿難說,你問得太好了,問得太好了,你為了悲憫利樂一切眾生,而能問出這部一生平等成佛的微妙法。你今天這一問的功德,超過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也超過累劫布施六道眾生,百千萬倍的功德。為什麼?將來十方世界所有的眾生,都因為你阿難這一問,而得到究竟圓滿的解脫。這以上是答的第一個善哉。為什麼善哉?這一段經文回答了,這一段經文就是說阿難問得稱機。請看下面一段經文:

  【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汝今所問。多所饒益。】

  看下面的詞彙,『無盡大悲』是無窮無盡的大慈悲心,『矜哀三界』就是憐憫三界的一切眾生,『出興』就是出現,『光闡』是光大闡揚,『道教』這裡的「道」是指成佛之道。『欲拯群萌』,「拯」是拯濟,「群萌」是一切眾生,就是救度一切眾生的意思。『惠以真實之利』,「惠」是恩賜,「真實之利」,真實的利益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是真實的利益。『優曇花』是一種花,此花一開就有佛出世。『饒益』,豐饒的利益。這段經文是回答第二個善哉,第二個善哉的意思是暢佛本懷。佛為什麼先要說出他是慈悲之極,目的是教我們起信,真正能信佛,信佛的智慧、信佛的慈悲、信佛的德能。只有信佛,佛講的這些理論方法,我們才會接受;假如你不相信,佛雖然開出了平等成佛的法門,你也當面錯過,不得受用。那就太可惜了!

  和我們現實情況對一下號,這幾年社會上,佛門裡刮風不斷,有些多年修學《無量壽經》的老同修,被風刮跑了,改修別的法門去了。這就好比什麼?好比他們手裡本來拿的是一塊金磚,別人拿一塊磚頭給他,他就把金磚扔掉,就要這塊磚頭了。你說多麼可惜!他扔掉的不是金磚,是扔掉了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成佛的機緣,可惜在這裡。如果這些同修們,能夠聽到我今天講的內容,聽明白了,能夠回頭,那還為時不晚。佛在這裡,首先表明自己出世的本懷,佛的恩德超過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是一生的,佛對我們的恩德,是生生世世永無止境的,一直到我們成佛。佛出現在世間的目的,就是給我們真實之利,這個真實之利是什麼?就是平等成佛的方法。他要把這個方法傳授給我們,故在此表明,「無盡大悲,矜哀三界」,佛慈悲到極處,才出現在世間弘法利生。

  下一句經文,「光闡道教」,這是佛的教學。佛把成佛之道教給我們,目的是教我們永遠脫離六道輪迴,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才是真正的「惠以真實之利」,這是給一切眾生最最真實的利益。最真實的利益就是這部《無量壽經》,教我們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大道。佛在教我們大道,什麼樣的大道?成佛大道,而且是往生不退成佛的大道。下一句經文,『難值難見』,這是說很難遇到、很難看見,這就是經上常常講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說的是真的嗎?我們大家冷靜的想一想,我們每天都在打妄念,這些個妄念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善念多,你去三善道;惡念多,你去三惡道。五戒十善守好了,你生善道;貪瞋痴慢多,那你就生三惡道。貪做餓鬼,瞋墮地獄,痴做畜生,這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現在的人什麼樣人多?愚痴的人多。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邪和正分不清楚。你說那不是愚痴是什麼?把邪法當作正法,把正法當作邪法,這是墮畜生道的業因。所以我們起心動念到底是哪一道的業因多,我們就知道佛說得一點都不錯。

  我們掂量掂量自己,你造的業因哪一道多,你將來就一定去哪一道。就說得到人身,我們地球上現在有七十億人口,信仰佛教的有七億人左右。幾個人能聞到佛法?聞到佛法的人中,有幾個人能聞到大乘佛法?在聞到大乘佛法的人當中,有幾個人能聞到淨土法門?在聞到淨土法門的人中,又有幾個人真正相信淨土法門?在相信淨土法門的人中,又有幾個人認真修行這個法門?就這樣一層一層的淘汰,淘汰到最後剩下的沒幾個。你這才能體會到,佛所說的佛法難聞,「難值難見」,你才能體會到佛說的是真話。聽到這裡,有的同修可能產生疑惑,說七億人信仰佛教的人中,這樣一層一層的淘汰剩下的沒幾個,那我肯定沒有什麼希望,沒希望我還修什麼?錯了,你這個認識錯了。為什麼?你不要忘了這個法門是難信易行之法,這個知道吧?難信易行之法,是佛為末法眾生開啟的一個平等成佛的法門。我再說一次這句話,是佛為末法眾生開啟的一個一生平等成佛的法門,不但是一生成佛,而且是平等成佛。只要你具足了信、願、行三資糧,你這一生決定成佛,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的法門。關鍵是在修字上,你是不是修這個法門?你是不是真修這個法門?如果你是真修這個法門,你真的這一生就決定去作佛。

  下兩句經文,是「如優曇花,希有出現」。優曇花這種花開的時間很短,我們常說「曇花一現」,這種花世間也很少見。佛在這部經裡告訴我們,法藏比丘就是現在的阿彌陀佛,他就是用六字洪名使一切眾生平等成佛,這六字洪名就是真實之利,這實在是太稀有了。這一段話很重要,就是說阿彌陀佛憑什麼能夠使眾生一生平等成佛?就靠「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就是這個太稀有、太稀有了,所以才難信。下兩句經文,「汝今所問,多所饒益」。阿難這次這麼一問,就問出了這一部《無量壽經》,這部經對九法界眾生惠以真實之利。九法界眾生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只要具足信願行,就是你信願持名,就能平等往生,平等成佛。這個法門多麼稀有!這個法門的利益之大實實在在不可思議。可能上午我講了,大家有的還不完全相信,一個是等覺菩薩,一個是地獄眾生,他們兩個怎麼能在一生中平等成佛?恰恰這個法門殊勝就殊勝在這裡,九法界眾生都能一生平等成佛。

  佛唯恐我們對這個法門還有疑惑,唯恐我們遇到這部經、這個法門,信心還生不起來,那就太可惜了。在小本《阿彌陀經》裡,有這樣一句話,「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今天見到、遇到了,因緣具足了,但是善根福德是不是具足?我們每個人都衡量一下自己。什麼是善根?善根是真正相信、真正理解,這就善根。你對這部經、這個法門是不是真正相信?是不是真正理解?再說說什麼是福德?福德就是對於娑婆世界真的放下,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一心希求,這才是真正的善根福德。我們今天遇到了能生歡喜心,能依教奉行,應該感到慶幸,我們過去生中的善根不可思議。就是說你遇到這部經,遇到這個法門你能歡喜,能夠依教奉行,說明你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不可思議。

  經上講得很清楚,阿闍王子與五百位大長者,他們過去生中是住菩薩道的,無數劫以來供養四百億佛,善根還不夠。大家想想,阿闍王子和五百位大長者,他們過去無數劫來是住菩薩道,供養了四百億佛這個數字可是不小,就是這樣他們的善根還不夠。表現在哪?聽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介紹這個法門,他們還沒有發心求生淨土。只是發個什麼心?我將來成佛,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他們發的是這個心,不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由此可知,住菩薩道,供養四百億佛的善根都不夠。我們今天接觸到這部經,能信、發願、受持,可見我們過去生中的善根超過阿闍王子;如果我們沒超過,我們不可能相信。所以能相信這個法門,真的是《阿彌陀經》所講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過去生中的善根現行,現在十方諸佛如來冥冥中的加持,你才能信、能願、能行,這絕不是偶然的。這一段經文很重要。

  這段經文主要告訴我們什麼,再做一下歸納和總結。上面經文,佛告訴阿難說,如來以無盡的大慈悲心,憐憫三界一切眾生,所以出現在世間。為了推廣至善圓滿的佛陀教育,目的是為了拯救六道眾生,給予眾生幸福美滿、健康長壽、自在快樂,真實的利益。佛教我們受持一句佛號,一生成佛的大事因緣,實在是難值難見,像優曇花一樣希有出現。你今天所問,是給眾生帶來最豐饒的利益。這就是上一段經文的概括。請看下面一段經文: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

  看下面的有關詞彙,『正覺』是真正的覺悟,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相。『難量』難以測量,『無量億劫』形容極長的時間,『無有增減』是不生不滅,『定慧』是禪定、智慧,『究暢無極』,究竟通暢無有障礙,叫「究暢無極」。下面看這幾句經文,「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這四句經文裡的後面三句,是指佛的大智,就是指佛的大智慧。這三句是誰說的?是佛自己說的,佛自己讚歎自己。為什麼?這個我們感到很驚訝,再說一遍,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這三句是指佛的大智慧,是佛自己說出來的,是佛自己讚歎自己。我們可能想,佛怎麼能讚歎自己?為什麼?因為如果佛不讚歎自己,眾生不知道怎樣讚歎,就是誰也讚歎不出來。這個話只有佛自己來說,如果他不說,誰都不知道,就不能起到教化眾生的作用,所以佛只好自己讚歎自己。他讚歎自己的目的是什麼?是希望我們覺悟,佛有真實的智慧,佛有無量的智慧,我們要相信他。

  下幾句,「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這四句是讚歎佛的德能,佛有這麼大的能力,他的能力是太大太多,舉個例子來說,這是別人做不到的。比如說「念頃」,是什麼意思?是形容時間極其短暫。「住無量億劫」是說時間很長很長,這一句是念劫圓融,為什麼說念劫圓融?換句話說,佛在時間上得大自在。不受時間長短的限制,他要時間長,時間就長;他要時間短,時間就短,能隨自己的意。我們做不到,我們沒有辦法把一小時化作一分鐘,也沒有辦法把一分鐘化作二十四小時。記得我曾經跟同修們說過,我說為什麼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為什麼不是四十八小時?他們問,老師,妳為什麼這麼說?我說我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看了這段經文,我恍然大悟,這樣的事情對佛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要把二十四小時變成四十八小時,那太容易、太容易!佛能把無量劫縮成一念,也能把一念擴展為無量劫,已經突破時間的障礙,真是在時間上,佛得大自在。這是我們凡夫所不能比的,想都想不到。「身及諸根,無有增減」,這兩句經文的意思是,身是總相,指身體,根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無有增減就是不生不滅,超越時空。這兩句是說的佛智、佛德。

  下一句,『所以者何』,佛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智慧、德能?「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這是四句經文,前兩句經文是因,後兩句經文是果。因是什麼?因是「定慧究暢無極」,果是「於一切法」,得大自在。我們今天在生死輪迴,迷惑顛倒,造作罪業,受盡了苦報,根本的原因在哪裡?根本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定慧。佛法的中心就是戒定慧,戒是手段,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我們缺少的是戒定慧。如來的定慧達到極處,再也沒有比這更高的,「究暢無極」,超過等覺菩薩。於一切法都得自在,而且是得的無比殊勝的大自在,阿羅漢的自在比不上辟支佛,辟支佛的自在比不上菩薩,菩薩的自在比不上佛,所以佛的自在是「最勝自在」。《華嚴經》上為我們略說,如來果地上的十種自在,這十種自在是九法界眾生所嚮往的。

  我現在利用一點時間,把這十種自在給同修們簡單的介紹一下,就是佛果地的十種自在。第一命自在,就是壽命自在,這可是太重要了,九法界眾生哪一個不想壽命自在?壽命自在就是長生不老。如果長生,但是要老了那就沒意思。壽,不老,壽命自在,住世隨意,他在這世間愛住多久就住多久。凡夫是不是也想隨自己的意住世?但是做不到。因為凡夫是被業力牽引,業力牽引大家都知道,業力和願力那是不一樣的,佛菩薩是願力,而我們凡夫是業力牽引。如果我們能夠使自己的願力超過自己的業力,那是什麼?那是乘願再來。不是一定去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再回來,那叫乘願再來,實際上當下就是。如果是業力牽引,那可就不自在了,你說了不算,不能以你的意志為轉移。也就是說,你做不了自己的主,到時候閻王爺一通知,你不敢不去報到,你也不能不去報到。所以希望大家要發願,要願力做主就得自在,我在這個世間願住多久就住多久。怎麼樣發願?《無量壽經》裡講得很詳細、很明白、很透徹,大家好好讀《無量壽經》就知道了。這是第一個命自在,這個命自在是人人都想求得到的,怎麼求?有方法,到《無量壽經》裡去找答案。這是第一個自在。

  第二個自在,心自在,就是《金剛經》上說的,「三心不可得」。心裡沒有妄念,沒有牽掛,沒有執著,這才能自在。我們的心不自在原因是什麼?整天胡思亂想,牽腸掛肚的事太多太多。對我們這樣年紀的老人來說,最多的牽掛兒孫,其實這些操心、牽掛、憂慮一點用都沒有,這些幫不上你的兒孫,為什麼?因為都是假的。再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我們很多老年人都知道這兩句話,說是會說,但是遇到事就不行了,還得為兒孫做馬牛。比如說現在像我們這麼大年齡的,七十多歲好像好一些;就像比我們小一些的,五、六十歲的這些人,就是說中不溜的不老不小的,我前一段時間跟大家交流說的,就指那些小爺爺、小奶奶、小姥姥、小姥爺就這一批人,現在可是他們最忙、最累的時候,他們把自己的兒女養大,成家立業了,沒有得到休息的機會,這下一輩又來了孫子、外孫子,那怎麼辦?看!我跟他們聊天的時候,我就說沒完沒了,等你這孫子、孫女長大了,又涉及到他們成家立業,你那個時候還能繼續給他們服務嗎?但是現在我們社會的情況就是這樣,有多少老年人到現在仍然為兒孫奔忙。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福報,「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還操那麼多心嗎?不操心、不憂慮、不牽掛,我們的心就自在了;你繼續憂慮、牽掛、操心,你的心永遠得不到自在。這是第二個心自在。

  第三個資具自在,資具就是物質享受。物質生活夠用就好,不缺乏也不要太多,多了沒用處,多了反而不自在。這個自在絕不是指你的資產很豐富,物質過於豐富不見得自在,反而是煩惱。比如說衣服,我覺得這個衣服,你穿得得體、大方、舒服,有那麼一、二件就足夠了。家裡的用品,比如說一個冰箱最起碼也能用個十年、八年的!如果一出什麼新產品、新的名牌,你又把這個淘汰,又換個新的,很麻煩,也很浪費,這倒不自在。比如說我認識的同修當中喜歡的東西,有的喜歡衣服,那個服裝甚至可以開服裝店;有的喜歡各種各樣的鞋,那個鞋可以開鞋店。有的攢這個、攢那個,我覺得這都是負擔,你這東西夠用就好了,多了真是麻煩、負擔。但是就這一點有多少人能看得明白?多多益善,有多少也捨不得往外捨。所以說你看佛門的三衣一缽,日中一食多自在,我非常羨慕。如果是我二、三十歲能接觸到佛法,可能我就出家了,我覺得我出家是最合適的。但是現在老了,不可能走這條路了。我特別羨慕佛門的三衣一缽,日中一食的生活,我覺得那是自在的。這是第三個自在,資具自在。

  第四個業自在,業是活動,所有一切活動都用業來代表,世間人稱為事業,這一說事業我們大家都知道。佛法的事業是教化眾生,是不取任何報酬的義務教學,和名聞利養一點不沾邊兒,多麼自在!現代人事業繁忙,應酬很多,忙什麼?忙名聞利養。我們看到這些忙名聞利養的人,確實覺得真的好可憐,覺得他們太辛苦、太累了。《普門品》裡說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佛就現什麼身,這是業自在。你說眾生需要哪個身得度,佛菩薩就示現哪個身,前一節課講的,就像魔術師一樣,隨時可以變換自己的身形,說到哪去就到哪去,你說這個業有多自在;我們這個事業有多麼忙亂、多麼累人。比一比你喜歡那個自在的業,還是喜歡這個繁忙的業?這是第四個自在。

  第五受生自在,那個化身我們就不必說了,現在我們就說說這個應身。釋迦牟尼佛到娑婆世界來受生,要生在帝王家就生在帝王家,要做太子就做太子,我們能做到嗎?我們沒有選擇,讓我們生哪個地方我們就生哪個地方,為什麼?我們是屬於凡夫投胎,凡夫投胎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力。佛菩薩到世間來應化,可以自己選擇,你說這個受生自在多麼好!如果我們要有這個能力,那我們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比如說學佛的人家。如果我們想選擇學佛的人家,但是你受生沒有這個自在,你就沒有這個權力,那你應該投到哪兒你就投到哪兒去,享受不到受生的自在。第六個解自在,解是智慧,對世出世間法都能理解、都能通達,沒有障礙。我們在《六祖壇經》裡看到,六祖惠能大師就是解自在。第七願自在,願自在就是三十二應裡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心想事成即是自在。前面所講過的,八相成道就是願自在。

  第八神力自在,神力就是我們通常講的神通。佛的六根,樣樣自在,比如佛的肉眼自在、天眼自在、慧眼自在、法眼自在,無一不自在。我們在《西遊記》裡看到孫悟空七十二變,我們好羨慕,那就是屬於神力自在。但是孫悟空的神力自在,比起佛的神力自在真是不足掛齒,微不足道。第九是法自在,法是指說法,就是教學,佛的教學方法非常善巧,能令一切眾生都能理解而不會錯解。我們凡夫沒有這個能力,比如現在同修們聽我講,有的聽不懂,有的聽了以後錯會我的意思。這說明什麼?說明我法不自在,不善巧,因為我是凡夫,沒有佛的四無礙辯才。這是第九個法自在。第十智自在,權實二智,根本智與後得智都沒有障礙,因此佛能觀機,佛說法契機。佛看到在這次大會中,有不少眾生多生多劫修積的善根福德成熟了,所以才為大家說出這個平等成佛的法門。與會的有等覺菩薩,比如文殊、普賢、彌勒、賢護等十六正士。除了這些等覺菩薩之外,也有天人、餓鬼、畜生,六道眾生等等都有。只要過去善根福德成熟,現在就缺少因緣了,佛為此宣說、宣講這部經,因緣具足他就成熟。因為善根福德成熟以後,還要有因緣,佛講這部經就是因緣也具足了,三樣都足,當然他作佛的機緣就成熟了。

  就像前文所講的,如來定慧,究暢無極。定慧所起的作用,歸納成前面所講的十個大自在,這十個大自在的關鍵在於定。這個定是什麼?定就是清淨心。心清淨到了極處,如來果地上最殊勝的十種自在,你一定也能證得,這不是佛的專利,是一切眾生個個都具足的。佛在《華嚴經》上為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智慧就是究暢無極的大智,這個德就是十種自在,相就是指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方便說,真實說是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我們自性本有的。本有的,為什麼現在沒有了?不是沒有了,是你的定慧失掉。什麼時候你恢復定慧,你的智慧德相就恢復。這件事情還是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求別人求不到,求自己樣樣都能得到。佛說這些話是要我們對他生起堅定的信心,佛講的話句句真實,沒有一句妄語,沒有一句誇張。

  上面這一段經文,是佛對阿難說,你應當知道,如來徹底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智慧是一切大菩薩難以測量,究竟圓滿,沒有障礙。他能把很短的時間延長到無量億劫,也能把很長的時間縮為一念。「身及諸根,無有增減,不生不滅」。佛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智慧、道德、能力?因為他的智慧究竟通暢,無有侷限,所以能在一切法中,得到最殊勝的大自在。這是對上一段經文的概括和總結。下面請看下一段經文:

  【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看下面幾個詞,『諦聽』,就是真誠、仔細、恭敬的聽。『善思念之』,是要你聽了之後,能夠真正體會佛講的這些道理、方法與境界,你要細心的去體會,才能真正的得到受用。『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佛詳詳細細的分別為你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因果都說得很清楚、很明白。這段經文很短,是什麼意思?『阿難』你要認真仔細的聽,細心的去體會,佛所講的道理和方法,你才能真正得到受用,我一定為你們大眾詳細解說。佛這一說明,就說出了這一部,稀有方便、最殊勝無比的念佛法門,能令一切眾生一生往生不退,平等成佛。大家想一想,這是佛僅僅對阿難一個人說的嗎?不是,他是對所有眾生說的。佛在本經明白的開示我們,這是真實之際,惠以眾生真實之利,這與《觀經》上所說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它的意義是完全一樣的。這部經是以平等法覺悟一切眾生,而且不是普通的覺悟,是究竟圓滿徹底的覺悟,教一切眾生平等成佛,這個法門實在是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只有這個法門特別殊勝。我們能夠遇到該是多麼大的福分!我們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機緣,絕對不要錯過,錯過實在是太可惜了。要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才是真實的。

  第三品經文到這就講完了,明天我們接著講第四品經文。今天的時間到了,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