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劉素雲老師複講  (第六十二集)  2018/5/21  中國  檔名:56-214-0062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三十九品經文,這品經文的題目是「慈氏述見第三十九」。這品經文的主要內容是說,彌勒菩薩述說自己親見的境界,為我們做證明,讓我們知道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是真實不虛的。看下面一段經文: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汝見極樂世界。宮殿。樓閣。泉池。林樹。具足微妙。清淨莊嚴不。汝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諸香華。遍佛剎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見。】

  看兩個名詞,色究竟天,這是色界十八層天,最頂的一層天。唯然表示非常恭敬的回答,就是是的這個意思,唯是表示答應的詞,然是是的。看下面兩句經文,『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慈氏菩薩」就是彌勒菩薩,阿難和彌勒這兩位是本經的當機者,也就是與會大眾的兩位代表,也可以說是我們的代表,阿難是聲聞眾代表,彌勒是菩薩眾的代表。『汝見極樂世界,宮殿、樓閣、泉池、林樹,具足微妙,清淨莊嚴不』。佛對兩位當機者說,你們都親眼看見了極樂世界,看到這裡的「宮殿」,是菩薩們住的、是佛住的、是聲聞大眾住的。「樓閣、泉池、林樹」,這只是在生活的大環境裡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具足微妙,清淨莊嚴」,是指前面所說的宮殿、樓閣、泉池、林樹,極樂世界的一切一切,樣樣都是微妙、清淨、莊嚴。

  『汝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諸香華,遍佛剎不』。極樂世界是純一菩薩法界,不但沒有聲聞、緣覺,哪裡來的天人?但是在經上又明明說,「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色界天就是四禪天,天人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法會中散花供養,這境界怎麼理解?如果我們同修們讀過《華嚴經》,對這個事實自然就明瞭。如果沒有讀過《華嚴經》,對這個說法、這個境界的確是比較難理解。佛講《華嚴經》是在定中講的,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證入圓滿的菩提,他就在菩提樹下入定,二七日中宣講的《華嚴經》。這個法會要是不能入如來的大定之中,就沒有辦法參加。所以參與《華嚴經》的大眾,皆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們在《華嚴經》的開頭,就看到許多天龍鬼神,不但有鬼神,還有山神、樹神也都來參加法會,經中列舉的神眾就有三十多種,這些都是居於欲界。比如說餓鬼道的鬼神,他們為什麼有能力參加法身大士的境界?大家大部分都讀過《地藏經》,《地藏經》是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講的,在天上召開法會,天人參加這個法會那就不足為奇,為什麼閻羅王也來參加,而且他還帶來許多鬼王來參加?

  大家都知道這些都是惡道的眾生,他有什麼能力參加佛的法會?還能在忉利天宮,面對釋迦牟尼佛提出問題向佛請教,你要是把這個事弄明白,你就不會有疑惑。怎麼弄明白?這是諸佛菩薩慈悲到極處,在六道裡沒有一道不化身,他們化身在六道中救度苦難的眾生。這些人從形相上看是天人、是鬼王、是閻羅王,實際上他們都是大菩薩。他們回到西方極樂世界身相沒有改變,還是他方世界天人的樣子。其實他們是大權示現,而不是真正的天人,他們是現天人之身,在十方剎土六道中度化眾生的。通過這段解釋,我們大家就明白了。佛在《普門品》中說,應以什麼身度化,菩薩就現什麼樣的身相,可見他們不是真正的天人。極樂世界沒有真的阿羅漢,也沒有真的聲聞、緣覺,這些人全是菩薩,都是菩薩的化身,他們是來表演的,這是一類。第二類,是阿彌陀佛以神力變化,依正莊嚴無非是佛的神力變化所作,這是真正的莊嚴,顯示出大自在。「汝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諸香華,遍佛剎不」。佛問阿難,你有沒有看到諸天散花供養?『阿難對曰,唯然已見』。阿難恭敬的回答,是的,我已經見到了。請看下面一段經文:

  【汝聞阿彌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眾生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聞。】

  我們在這裡說說『大音』,「大音」是指佛陀說法的音聲,普及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聞,並能普度一切眾生一生圓滿成佛。這句話是問,阿彌陀佛說法你聽見了嗎?彌陀大音周遍法界,大音在這裡可以這樣解釋,它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大音是說無處不聞,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地方聽不到的。另外一層意思,是阿彌陀佛藉此說法,教導我們要一生圓滿成佛。佛不是教你成阿羅漢,不是教你成菩薩,而是教你一生成佛,這是大音沒有比這個教導更大的,這是第二層意思。第三層意思,阿彌陀佛教化的對象,不止是一個西方極樂世界,而是十方三世一切世界。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部經的無比殊勝,這個法門的不可思議。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一切諸佛出現在世間,給眾生說的什麼法?就是說這部《無量壽經》,就是說淨土念佛法門。所以說佛出現在世間所說的第一經,我們在這裡得到了證據。『阿難對曰,唯然已聞』。阿難與大眾都聽到,看得很清楚、聽得很明白,看看極樂世界往生的人,他們的生活狀況,真是令我們羨慕。看下面一段經文:

  【佛言汝見彼國淨行之眾。遊處虛空。宮殿隨身。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不。及見彼等念佛相續不。復有眾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皆是化作。汝悉見不。慈氏白言。如佛所說。一一皆見。】

  解釋一下,淨行之眾這個詞語,這是具足清淨行持的大眾,在這裡指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佛言汝見彼國淨行之眾』,在這句經文裡,我們要特別注意「淨行」這兩個字。西方世界稱為極樂,極樂是從哪裡來的?即是從每個人都修淨行而來的。這就是大經裡常說的「心淨則土淨」,人人修淨行感得的淨土,我們身心清淨,將來到哪裡去?當然生淨土。心不清淨生穢土。只要一念發心求願往生,佛必定來接引你。但是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是什麼?不要以為誰念佛多就能往生。念得再多,心不清淨,往生不了;一定要心行與佛相應,心清淨、行清淨,業就清淨。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到實報莊嚴土的上上品,都是淨業之眾。大家要記住,這個淨業是非常重要的。

  『遊處虛空,宮殿隨身,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不』。這幾句經文是講,極樂世界菩薩們的日常生活概況,他們的生活很自在。比如說他們不需要翅膀,就可以在虛空中自在的飛行,站著、坐著、躺著都能飛行。不但身體能夠飛行,他們所住的宮殿也能夠自在飛行,大家想,這太自在了。不但在西方世界他們飛行自在,就是到了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也無不自在,無論距離有多麼遠,念頭才起來,身體已經到達,這個自在真是太讓我們羨慕。『及見彼等念佛相續不』,這是世尊又問,你有沒有見到他們在念佛?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念佛的功夫從來不間斷,真正是百分之百的圓滿做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復有眾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皆是化作,汝悉見不』。阿彌陀佛以他的神力變化出很多珍奇的異鳥,來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為什麼佛不現佛身說法,而變現出許多鳥來給大家說法?我們是不是想聽聽這個答案?因為十方眾生根性不同,有的喜歡端身正坐聽佛講經說法,有的喜歡歪著,有的喜歡躺著,有的喜歡翹起腿來聽經,這樣變現小鳥為他講法,佛真是慈悲到極處。可見在這個世界修行真的是得大自在,不但鳥會說法,風也會說法,樹也會說法,六塵皆說佛法,妙不可言,不可思議。『慈氏白言,如佛所說,一一皆見』。凡是佛在經上所說的,《無量壽經》所講的,《阿彌陀經》上講的,《觀無量壽佛經》上說的,大家都看到,所看到的狀況跟佛說的一模一樣。證明佛在《金剛經》上講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是完全正確的。這是佛與慈氏菩薩,及阿難尊者的一問一答,在給我們做表演。看下面一段經文:

  【佛告彌勒。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不。彌勒白言。世尊。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處於宮殿。又見眾生。於蓮華內結跏趺坐。自然化生。何因緣故。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我們先來解釋一下,胎生,在這裡的胎生是比喻,說明因疑惑心而念佛往生到邊地,在蓮胎中不能見佛聞法。和我們這個世界的胎生完全不同,夜摩天是欲界的第三層天。跏趺坐是盤腿而坐,就是我們所說的雙盤,表端身正心。『佛告彌勒,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不』。佛提醒彌勒菩薩,西方世界還有胎生的,你們看到沒有?其實這不是真正的胎生,為什麼說胎生?因為胎生很苦,西方世界都是化生的。這一類雖然也是化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不自在,不自在就苦,這是比喻。『彌勒白言,世尊,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處於宮殿』。有一類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們不自在,沒有聽佛說法,沒有見到佛菩薩,好像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被幽禁在禁閉室裡一樣,不得自由。這種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們也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員,他雖然不見佛、不聞法,除這個之外,他們生活上享受的快樂,「如夜摩天,處於宮殿」。這樣的情形在西方極樂世界,已是苦不堪言,一天聽不到佛法都不得了,日子都不好過,這是他們很大的苦惱。

  『又見眾生,於蓮華內結跏趺坐,自然化生』。這是彌勒菩薩為我們說出來的。一般正常的九品往生都是蓮花化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在蓮花裡盤腿打坐,這樣的姿勢跟一般佛的坐像是一樣的,皆是這樣往生,而且是「自然化生」。這裡我們要特別注意,蓮花自然化生,從上上品到下下品,皆是蓮花中自然化生,因此西方極樂世界稱為極樂。『何因緣故,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到底是為了什麼樣的緣故有九品往生的,也有一般化生的。還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住胎的,也就是不能見佛、不能聞法。彌勒菩薩在這裡,把問題提出來,釋迦牟尼佛在下一品經文裡為大眾解答。上面的內容就是第三十九品經文。

  我們下面看看,這品經文裡的幾個要點,第一個要點,這品經文是彌勒菩薩向與會大眾,述說他親見的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真實不虛的境界,用他親見的境界作證轉。第二個要點,解決大眾的一個疑點問題,《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在定中為法身大士講的。為什麼居於欲界,三十多種天龍鬼神前來參加?如山神、樹神、餓鬼道的鬼神等,他們為什麼有能力參與法身大士的境界?《地藏經》是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講的,在天上召開的法會,何以閻羅王帶了許多鬼王來參加?他們都是惡道眾生,有什麼能力參與佛的法會?能在忉利天宮面對釋迦牟尼佛,並提出問題向佛請教,他們有資格參加這樣的會嗎?這個答案有三,第一,這些天人、鬼王、閻羅王等,都是大權示現,這是諸佛菩薩慈悲到極處,化身在六道裡度眾生的,他們是來表演的。二,是阿彌陀佛以神力變化所作的,這是真正的依正莊嚴,顯示出佛無量無邊的智慧、無量無邊的德能,彰顯佛的威神和大自在。三,阿彌陀佛教化的對象,不止一個極樂世界,而是十方三世一切世界。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無量壽經》無比殊勝,念佛法門的不可思議。第三個要點,只要一念發心求願往生,佛必定來接引你。不要以為念佛多,就能往生,念得再多,心不清淨,往生不了。一定要心行與佛相應,心清淨、行清淨,業就清淨。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到實報莊嚴土上上品,都是淨業之眾。這就是這品經文的三個要點。

  下面我們繼續往下學習第四十品經文,這品經文的題目,是「邊地疑城第四十」。這品經文是說明,有一類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他們為什麼是胎生的原因。當然這個胎生是形容詞,不是真的胎生。從而勸導人們深信切願,莫生疑慮,一心求生淨土,以免墮入邊地疑城,導致五百歲中,不能見佛聞法,不得自在。這品經文主要向我們介紹「邊地疑城」。看下面一段經文: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

  這段經文有幾個很生僻的詞語,先來給大家說明一下。不了佛智,就是不能相信和明瞭佛的智慧,這句是總說。不思議智,佛的智慧深不可測即成所作智,另外一個名字叫成所作智。不可稱智,佛的智慧眾多,不是言語所能盡述的,這另外的一個名字叫妙觀察智。大乘廣智,佛的智慧深廣,能夠窮盡一切法門,這叫平等性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這是說佛的智慧至高無上究竟圓滿,無與倫比,也叫大圓鏡智。

  看經文,『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世尊告訴彌勒菩薩,因為疑惑心所致,不能說他不信,否則他怎麼會念佛?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那就是信願行,缺少一個都不能往生。因為信不純才有疑惑,這裡講「修諸功德」,功德就是指信願行。既然是這樣,他怎麼能信?他怎麼可以修?「願生彼國」,就這句話非常重要,說明這個人他有這個願力,他想往生極樂世界,只不過是他有懷疑。下面說『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這段經文,是說第一類往生邊地疑城的業因,他們對於如來果地上的智慧,沒有真正的了解而產生疑惑。這是哪類人?知識分子居多。有一類知識分子,懷疑經典裡所講佛的智慧,比如佛家常常讚歎佛有圓滿的大智,萬德萬能。不但是一般的知識分子聽了不相信,甚至佛的弟子也以為這是對佛恭敬讚歎的話,不是真的,他們認為佛也有所不能。就是這樣的人,如果念佛往生,就可能會生到邊地疑城,他不知道佛的能力是圓滿的。這是第一類往生到邊地疑城的業因。「不了佛智」,這句是總說,佛智就是如來果地上究竟圓滿的智慧。

  我們下面再具體的,把四智和同修們簡要的介紹一下。第一「不思議智」,即是成所作智,說白了,就是佛有大智慧,能成就一切圓滿的誓願,也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無所不能。這個成所作智就是無所不能的意思,世出世間一切法中沒有一樣是佛不能的,沒有一樣是佛做不到的,這就是不思議智。第二「不可稱智」,就是妙觀察智,這種智慧就是無所不知。剛才第一個是無所不能,這第二個是無所不知。世出世間一切法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完全沒有障礙,這才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第三「大乘廣智」,即是唯識裡所講平等性智,佛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平等的,都是從自性裡流露出來的。

  第四「無等無倫最上勝智」,這個智慧是沒有與它相等的,這個倫是同類的意思,沒有與佛同類的。是至高無上、究竟圓滿的智慧,唯識經論裡稱大圓鏡智。這四種智慧,確實是有許多知識分子聽了疑惑,這是對佛智慧、德能的懷疑。但是,這種人他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也相信經典裡所說的,念佛可以往生。他具足了信願行三資糧,只是因為他一念疑惑,而往生到邊地疑城。這是說這種人的疑惑不信,是對佛圓滿智慧德能的疑惑。但這種人「猶信罪福」,他們相信在六道裡輪迴,是罪;相信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是福。因此他們能夠修習善本,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斷惡修善,正助雙修,所以能夠往生西方,只不過是往生到邊地疑城。看下面一段經文:

  【復有眾生。積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無等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故於往生清淨佛國。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然猶續念不絕。結其善願為本。續得往生。】

  這裡面又出現一個普遍智,普遍智就是大乘廣智;無等智,即無等無倫最上勝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即是不可稱智,即不思議智,就變化一個說法而已。這段經文是給我們講,第二類往生邊地疑城的業因,我們前面講的是第一類業因,這回講的是第二類業因。這一類人,他們對佛的智慧、對佛的德能沒有懷疑,崇敬到極處,那他們怎麼會生到邊地去?他們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他們懷疑自己造的業太重能往生嗎?雖然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但還不是算那麼嚴重,可以試試看,他們心是這樣想的,往生當然更好,不往生那也就算了。這種人他們也很用功,因為他們修積的善根,使他們臨終能夠往生到邊地疑城。這是第二個,往生邊地疑城的業因。

  『積集善根』,是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希求佛智,普遍智、無等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如來果地上的五種圓滿智慧都具足。『於自善根,不能生信』。認為自己罪業深重,沒有資格參與西方極樂世界諸菩薩的法會,過失就在於這裡。所以他『故於往生清淨佛國,意志猶豫,無所專據』。這是說對於淨土法門的修學與果德時信、時疑,信心不堅定。處在這樣狀態的人很多,我們要反思自己,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斷疑生信。這一類人,雖然他們對於自己的善根有懷疑,可是他們還是抱著僥倖的心理,『然猶續念不絕』,他肯真念佛。『結其善願為本』,他確實具足了信願行三個條件。臨終佛一樣來接引,『續得往生』。所以我們看這兩種人,一是對佛的智慧懷疑,一是對自己的善根懷疑,但是都是信願行三個條件具足,還是能夠往生,只不過是往生到邊地疑城。看下面經文:

  【是諸人等。以此因緣。雖生彼國。不能前至無量壽所。道止佛國界邊。七寶城中。佛不使爾。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寶池蓮華。自然受身。飲食快樂。如忉利天。】

  看下面這一個詞語,道止就是停留的意思。『是諸人等,以此因緣,雖生彼國,不能前至無量壽所,道止佛國界邊,七寶城中』。這幾句經文就告訴我們,因為他們有懷疑,雖然不是大疑,只是心中稍有一點疑惑。我們一定要警惕自己,於自、於他不應該有絲毫的懷疑,才能夠成功。學佛的人心地要清淨,平常處事待人接物都要隨緣,這個隨緣我們可以這樣解釋,就是絕不自作主張,於隨緣中斷惡修善。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對於善與惡的基本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凡是對自己有利的都是惡,凡是對整個佛法有利益的都是善,凡是對眾生有利益的都是善,就這麼個標準非常容易記。一定要學隨緣,須知人的一生,只不過是個匆匆過客,這裡不是我們的家鄉。我們既然是在這裡作客,何必認真、何必計較?因為不多時日我們就走了,隨緣什麼都好,順境也好、逆境也好,我都能跟他歡喜相處。

  因為他們有執著,我沒有執著;他們有分別,我沒有分別;他們有妄想,我沒有妄想。沒有,就什麼都能夠隨順,有了就對立、就摩擦,能夠隨緣、隨順哪有不能相處的環境!哪有不能相處的人和事!我們上面所說的這些人,雖然是他們帶著疑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能立刻見佛,止於佛國的邊界。「七寶城」是比喻,其實還是蓮花化生,絕不是極樂世界真有邊界,極樂世界沒有邊界。不見佛都是邊界,不管在什麼地方,甚至在阿彌陀佛講經的大講堂外面,或者在七寶池裡,只要見不到阿彌陀佛的地方都是邊地。如果我們解義,看到邊地這兩個字,以為就是極樂世界的邊緣地區,那就想錯了,是我們的分別執著,是我們自己在打妄想,錯解了如來的真實義。這回大家應該清楚什麼叫邊地。

  『佛不使爾,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世尊告訴我們真相,不是阿彌陀佛故意不跟他們見面,是他們自己有障礙。佛心清淨,佛心平等,佛與眾生是感應道交。佛看到眾生,眾生看到佛,說經、聽經都是緣,這個緣是平等的,佛對眾生是沒有障礙的,是眾生自作障礙,是往生的人「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寶池蓮華,自然受身,飲食快樂,如忉利天』。「自然受身」是化生,依然是蓮花化生,他們生活的快樂,就像忉利天人一樣。看下面經文:

  【於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隨意高大。於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其人智慧不明。知經復少。心不開解。意不歡樂。是故於彼。謂之胎生。】

  先看下面這四句經文,『於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隨意高大』,就說他的苦處不如九品往生的人,可以在蓮花裡自由出入,居住的宮殿可以隨意大小,可以在空中飛行,可以停住在蓮花裡隨心所欲,這是九品往生的人是這種狀況。這就是因為往生到邊地疑城的人,他有障礙,他的宮殿雖然像忉利天。但是如果他想讓這宮殿大一點不行,想讓它小一點也不行,想飛也飛不起來,這個和人家九品往生的是沒法比的。人家那是自由出入,可以隨意大小,可以在空中飛行,還可以停住在蓮花裡。邊地疑城往生的就沒有這個。『於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他真正的苦是什麼?是要在那裡住五百年,這個五百年是指人間的五百年,不是指極樂世界的五百年。我們人間感受到這五百年的時間很長,但是在忉利天是五天,在夜摩天是兩天半。這裡告訴大家,這五百年是個極限,很少有超過五百年的。不到五百年就覺悟、就懺悔了,知道自己錯了,只要知道自己錯了,認錯悔改就立刻得自在,認錯就是懺除業障。我們凡夫的業障為什麼懺除不掉?是因為不肯認錯。尤其是現在,總是喜歡把錯推給別人,把功歸給自己。

  『其人智慧不明,知經復少,心不開解,意不歡樂,是故於彼,謂之胎生』。這裡的「胎生」是比喻這個人智慧少,讀的經也少。若是能夠多讀誦大乘經論,也可以幫助人開智慧,智慧開了,信心就堅定。必須讀經研教的人有兩種,這裡老法師特別告訴我們,有的人不是喜歡讀經研教嗎?有兩種人是必須讀經研教的,哪兩種人?一種人是負有弘法責任的人,一定要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基礎之上廣學多聞,這是一種人讀經研教。另一種人是想學佛,但由於對佛的經典不甚了解,他們是「心不開解」,就是對佛所說的真實義不能領悟,也不能完全相信。他們「意不歡樂」,就是心裡有疑惑、有障礙,生不起法喜,這種人也必須通過讀經研教開啟智慧。看下面經文:

  【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斷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諸功德。至心迴向。皆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

  勝智這個詞的解釋,指佛智、普遍智、無等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這段經文是說,一般正常念佛往生的人也有兩大類,一是專修淨土,就是上中下三輩往生者,這是一類人。另一類不是專修,而是修學其他大乘法門的,但是他臨終時迴向求生淨土,也能往生。這就是慈舟大師所判的「一心三輩」,這在之前我們已經講過。他們往生極樂世界品位如何,完全是看他的修學功夫,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可以把他的功夫分作上中下三等。淨宗上等是理一心不亂,中等的是事一心不亂,下等的是功夫成片。禪宗也分三等,上等的是照見,中等的是照住,下等的是觀照。不管修學哪個法門,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專精,自古至今修學大乘迴向往生的人很多。明末清初許多學《華嚴》的,比如說楊仁山居士,他是「教宗華嚴,行在彌陀」。江味農居士一生四十年,在《金剛經》上下功夫,他留給後人一部《金剛經講義》,他是念阿彌陀佛往生的。

  這說明淨土法門非常廣大,阿彌陀佛並不是限定你非學我這個法門不可,否則就不能往生。而是隨便你修學哪個法門,迴向求生淨土都能往生。因此,我們遇到修學其他法門的人應當讚歎,勸他專修,迴向求生淨土。他已經用了那麼多年的功夫,你不要勸他更改,如果他改了,他還不習慣。所以他念觀世音菩薩,就勸他一直老實念下去;他念地藏王菩薩,也要勸他一直念下去,受持地藏王菩薩,迴向求生淨土。只要是真正發心,希望往生之後見到阿彌陀佛,生到極樂世界都能滿願。我們修學這一宗,誹謗別人的宗派,看輕其他法門,這都叫誹謗三寶。

  這段經文說明,如果有眾生對佛的智慧,甚至四種不可思議的智慧,都能誠信,『斷除疑惑』,這是信佛的智慧、德能;同時又能相信自己的善根,對念佛往生法門真正生起堅定的信心,不懷疑,肯歡喜接受,證明你的善根非常深厚。從現在起努力,『作諸功德,至心迴向』。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專念阿彌陀佛,斷惡修善,把功德迴向求生淨土。將來往生,『皆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自然」就是自在的意思。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居住的地方,雖然是十萬億佛國土那麼遠,但我們的神識,速度是非常之快,『須臾之頃』就是剎那之間就到達。到了西方世界之後,自己的『身相、光明、智慧、功德』,跟等覺菩薩是相同的,沒有兩樣,也就是跟佛一樣,說明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這是講四土九品往生是智慧超勝,智慧超勝表現在哪裡?就是不懷疑。凡是有懷疑即是業障深重,有業障他才懷疑,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不懷疑。對佛的智慧德能、對自己的善根都不懷疑,這叫智慧超勝。看下面一段經文:

  【其胎生者。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無因奉事無量壽佛。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不見三寶是指不見阿彌陀佛,以及極樂世界的諸大菩薩,也聽不到佛說法。『其胎生者,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無因奉事無量壽佛』。這段經文是告訴我們,生在邊地疑城是有期限的,最長不會超過五百年。邊地的苦處是什麼?是「不見三寶,不知菩薩法式,無因奉事無量壽佛」。為什麼會這樣?『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總結歸到業障、疑惑,這個疑心就是思惑裡的五種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這個疑稱為根本煩惱。由此可知,這個疑的障礙有多麼的大。因為這不是對一般事理的疑惑,而是對大乘佛法的疑惑,對淨土法門的疑惑,這個障礙就大。這品經文我們就講到這裡。

  看看這品經文的幾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明瞭往生邊地疑城的業因。有兩種念佛人往生邊地疑城,第一種有信,但信不純,他們對佛圓滿的智慧、德能有疑惑,這一類人知識分子居多。但這類人相信在娑婆世界六道裡輪迴,是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退成佛,是福。因此能夠修習善本,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所以能夠往生西方。但是因為有疑惑,所以生到邊地疑城。第二種,這一類人對佛的智慧、德能沒有懷疑,對佛非常崇敬,他們是對自己沒有信心,懷疑自己的業造得太重能往生嗎?因為這種人他們也很用功,修積善根,所以他們往生到邊地疑城。第二個要點,怎麼樣正確理解佛國邊界。極樂世界沒有邊界,這裡所說的邊界,是指凡是見不到佛的地方,都是邊地。如果我們看到邊地,依文解義,以為邊地就是極樂世界的邊緣地區,那是我們錯解了如來的真實義。第三個要點,怎樣正確理解於五百歲常不見佛?這裡的五百年是指人間的五百年,不是指極樂世界的五百年,五百年是個極限,很少有超過五百年的。什麼時候覺悟知道自己錯了、懺悔了,就見佛聞法。佛心清淨,佛心平等,不是阿彌陀佛故意不見他們,是往生者自己的障礙。這個障礙是什麼?就是疑惑。

  今天的交流就到這裡,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