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德行基礎—《十善業道經》心得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九集)  2017/8/24  台南極樂寺  檔名:55-197-0019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接著學習接下來的經文,我們先念一段:

  【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

  經文講『而心無色,不可見取』,就是心不是色,不是物質,所以不是我們可以看到,可以去執取。因為心用現在的話講,它屬於精神層面。而這個物質事實上也是心變現的,我們佛門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近代科學家也證實了,根本沒有物質的存在,是念頭相續產生的幻相,根本沒有物質存在,是念頭相續產生的幻相。所以科學家這個結論就證實了佛法講的道理,所以佛法是真正的科學,三千年前沒有透過任何儀器,就見到了這些真相。科學家還要透過儀器去觀察,有時候他觀察的還不見得是最徹底的。而佛他是甚深禪定,那他看到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假如了解這一點,代表物質也是念頭變現,所以人只要改變思想、改變念頭,他的境界就不一樣了。所以為什麼說人心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心不善,那就很多這種天災異象就會產生。這是大到整個大自然,都是人的思想不善或善決定的。小到我們自己的身體,人心地善良,他就長壽,他就不容易老;人假如煩惱叢生,俗話講的憂能使人老,所以他的思想就影響他的身體。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真的要讓容貌更好,要讓體質更好,其實就是從念頭轉變起,從這個根本下手。

  西方很多這些科學家他研究出來這個真相,好像坊間有一本書很暢銷,《念力的祕密》。所以整個健康,整個物質,整個自然,都是心變現,所以得從根本轉變起,從人的思想觀念。所以這些科學家,他們的這些實驗成果,確實是幫助世間人更清楚佛法不是迷信,它是真正科學。科學是求真,把宇宙的真相真正說清楚了說明白了。所以《華嚴經》就教導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的真心能現相,妄心能改變。真心現一真法界,像西方極樂世界、華藏世界這麼美好,妄心能變,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更嚴重的變成六道輪迴。而唯識所變,這個識就是妄心,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我們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我們就恢復到一真法界,就恢復到極樂世界了。所以跟外在境界沒有關係,是我們自身的妄心做主。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離妄歸真,就是要恢復真心。

  而我們看到經文上講的,『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所以從經文這一段我們就了解到,這談的已經是妄心做主的狀況了,是我們佛門所謂的阿賴耶識。這阿賴耶識像一個倉庫,我們所思所言所行,這身口意三業做了,做了之後,這個身語意三業都會藏在阿賴耶識裡面,落這個印象。所以這身口意三業這個結果,落在阿賴耶識裡面又成為種子。等到緣成熟了,比方說你今天幫助人,這個善行做完了,這個結果就像一個種子,又放在了這個阿賴耶識。突然緣出現了,又遇到那個你幫助的人他回報你,所以你有這個善的種子,遇到緣它就現善果。就像我們昨天舉到的陰鏗這個讀書人,他這麼厚道,還贈予服務人員酒食,那這個事已經結束了,但這善種子在阿賴耶識當中,遇到緣它善果又現了。所以佛門講緣生,要遇緣就現相了,果報就現前。

  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敬畏的是不能種惡因,種了之後它去不掉,只要緣具足了,它惡果是要現的。而我們眾生惡報現前了,很害怕、很恐懼,比方說這個地方發生很大的災難,大家很恐懼,可是過了半年,一年,二年,三年,可能那種恐懼敬畏又慢慢退了。因為他沒有深信因果,可能還繼續又造惡了,可能下一個更大的災難又要現前了。但菩薩明白道理了,他不種惡因就沒有惡果。為什麼儒家講慎獨?在沒人看到沒人聽到的地方,都戒慎恐懼,不敢起不好的念頭跟行為。因為他很清楚,這個會毀了他的道心,這個會造新的惡因,必要受果報。而且有時候真的在面對一些境界,我們抵不住誘惑,那可能會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那這個惡果無法挽回,那不知道要受到什麼時候。一失足成千古恨用佛家來講,假如這一失足跌到阿鼻地獄,那不知道要遺恨多久多久了。

  所以我們了解,這個阿賴耶識是含藏種子,但是它是強者先牽。我們現在念念相續都是佛號,臨終鐵定這個種子最成熟,這個力量最大,它就帶我們去西方極樂世界了。就像《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就提到,你修學普賢行,到你臨命終,你的六根這個身體都壞了,可是普賢行願的這個力量不會壞,這個普賢行願的功德力就帶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我們要很清楚一個重點,我們眼前假如念佛都會分心打妄想,我們現在腦子都還很清楚,就伏不住這個念頭,就會被其他的念頭拉去了,那其他這些念頭的力量,可能還比念佛的力量強,比我們的信願的力量還要強。像我們俗話講的歸心似箭,真的就像很久沒回家了,坐在車上,想的都是故鄉的情景,媽媽煮的菜,歸心似箭,哪還有想其他事?我們還想其他事,就是還有放不下的,還有貪戀。所以念佛當中也在觀照自己,還有哪一些執著點?假如沒有這些貪著了,那應該是念念相續,所以念佛當中也在有自知之明,還有這些念頭,那要看破,要放下。

  而且臨終一念決定了我們去哪裡,問題是臨終一念平常要練功夫,俗話講的平時如戰時,平時就功夫不得力,更何況是戰時?這個戰時就是你臨終。而佛門有講,一個人靜中有十分功力,動中才有一分。你平常這樣靜著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好像比較能伏得住,讓你在做事行住坐臥也要保持佛號,有時候就比較提不起來。動中有十分,可能病中才一分;病中有十分,可能臨終才剩一分。所以雖然說臨終那一念可以決定去哪裡,問題是臨終那一念要練到什麼功夫才有把握,這個不能掉以輕心。所以很多人假如沒有深入經藏,他說反正我臨終再來念佛就可以往生,問題是臨終念不念得了?我們看現在世間很多人,不要說臨終,年紀大了,記憶力愈來愈衰,精神提不起來,一讀經就打瞌睡。甚至於更嚴重的老年痴呆症,業障現前,那根本就做不了主。而且很多還送醫院,都在彌留狀態,那彌留他根本就做不了主了。所以我們看老年痴呆彌留狀況,那個都是業報現前。所以假如能夠如《無量壽經》上講的,「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那他趁著年輕體力好的時候精進念佛,一聲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他就不可能老年痴呆症,他也不可能生重病變成彌留狀態了。我們看到很多公案,生了癌症的病,可是沒有病態,因為他很精進念佛,人家很痛,他不嚴重,這個都是重罪輕報。所以《淨修捷要》第十五拜,「一心觀禮,萬德洪名,能滅眾罪」,趕快消業障,業障消了,智慧福報不斷提升了,「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不但道心純熟,且可福慧增長,臨命終時,聖眾現前」,所有西方極樂世界的聖眾現前,阿彌陀佛放光照我們,我們是平常的功夫再提升一大截,就有把握了。所以我們從這裡知道強者先牽,所以我們哪一個念頭力量最強,這個太重要了。

  所以修學要常常勘驗自己,而且也要透過了解真相,我們的警覺性才會特別的高。像《普賢行願品》裡面告訴我們,「若惡業有體相者」,就是我們過去生有造了惡業,比方說我們今天罵人,這一個惡業假如有體積,體相就是代表有體積,比方說它是一根頭髮的體積好了,而我們無始劫以來造的惡業,假如一件惡業是一根頭髮,那虛空法界都裝不下。這段話告訴我們,我們無始劫以來造的惡業無量無邊,整個宇宙都裝不下。那代表我們阿賴耶識裡面,也有很多三惡道的惡業種子都在,我們假如不精進,還隨順習氣,這些惡種子一遇緣分起現行,我們就要墮到三惡道了。

  所以諸法集起,這個因緣會聚時,果報就要還自受了。所以修行得要當下勇猛精進,我們怎麼知道過去生造了哪些罪業?說不定可能很快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惡業就要現前。所以修行人不能掉以輕心,不能有一個念頭說,我應該可以活到八十、九十歲,假如真正很嚴重的過去生的殺業現前,可能黃泉路上無老少。可是我們是處於精進,縱使身命結束,畢竟我們正念分明,死了沒關係,死了去哪才重要。無常現前,我們還是到西方作佛,這也不是壞事情。但是更重要的要有把握才行,所以了解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就不怨天不尤人,不關別人的事,統統是自己過去生造的業。

  所以佛陀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現在斷惡修善,心善、言善、行善,我們的未來愈來愈好。這個來世果不只是指下一輩子,明天也算來世,十年二十年之後也算來世。我們看到師長老人家,他本來的命是四十五歲,又沒有福報,年輕二十幾歲的時候,養自己都很辛苦,跟著三位老師沒有錢可以供養。可是後來就只有這一生這幾十年,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看他的人生的轉變太大太大,壽命已經延長超過一倍了,又這麼有福報,又這麼有智慧,所以這個給我們很好的榜樣。我們明理了,就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而經文當中提到,諸法集起都是因緣所生,因緣具足了就現果報。因緣聚之後也會因緣散,比方說我們因緣聚,我們得了這一生這個身體,用了八十年,因緣散了,這個身體不能用了,都有因緣的聚散。甚至於這個聚散的速度非常非常的快,所以佛家都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把一切相比喻成什麼?夢幻泡影,就像作夢一樣,不是真實的。但是那個夢從哪裡來的?心變現出來的。其實我們現在也在作夢,這整個宇宙還是我們的心想變現的,怪不得別人。而如露亦如電,我們看那閃電,這個比喻就告訴我們,這個相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這剎那生滅的幻相,何必去執著去貪求?所以真明理的人,他對世間一切幻相,他就不貪求了,他借這個假、借這個假身、借這個剎那生滅的環境修真,修自己的真心。借這個身體好好提升靈性,借一切境界,順境不貪愛,逆境不瞋恚,他就煩惱輕智慧長。所以真正清楚一切有為法是夢幻泡影,他就不著相了,他就懂得借假修真。所以《楞嚴經》講,「若能轉物,則同如來」,他不被境界轉,他能轉境界了。因為他不被境界轉,他不貪著,他時時提升真心,去愛人、去幫助人。被他幫助、被他愛護的人,被他感動了,那你看他所在的境界就開始轉變了。正己就可以化人,所以他能轉物,不被物轉。所以修行就在能轉境界,不要被境界轉。而且看清楚了,都是剎那生滅。

  而且師父最近講經所引的經文,讓我們知道這個生滅的速度有多快。這一段經文就是佛經上說到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等於一彈指就有三百二十兆次的生滅。「念念成形」,代表每個念頭都會現,最後會變現物質,成形了。「形皆有識」,這個識就是精神,所以這個物質都是精神念頭變現的。所以一秒鐘假如可以彈七次的話,那一秒鐘已經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哪有一個真實存在不變的現象?所以那個聚散的速度太快太快了。所以萬法緣生,緣起性空,當體即空,它當處出生,當處就滅盡了,速度太快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師父有總結《大般若經》,佛陀講《大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老人家慈悲,把它總結成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不可能去掌握,不可能去得到,它生滅速度那麼快,是虛幻的。所以諸法集起,那是告訴我們萬法緣生,畢竟無主,就當體即空,就代表緣起,但是是性空,畢竟無主就是沒有主宰。假如這個相可以主宰,那我想每一個人都想年年十八歲,不要老,他做不了主,它剎那剎那變。

  無我我所,人首先他的最嚴重的執著在哪?執著這個身就是我,一執著了,就貪愛這個身,就只為這個身想,不為別人想。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傷害別人,又造業,所以這個迷惑造業就要受報。最根本的迷惑在哪?迷這個身是我。假如不迷惑了,一切眾生都是我的心變現的,所以一切眾生就是自己,「於諸眾生,視若知己」,他就不造業了,他積功累德。所以這個我也是三十二億百千念,變現生滅的速度太快了。科學家他們也研究出來了,那是比較粗的,說人一秒鐘這細胞都不知道生滅多少數量了,哪有一個真的不變的我?我都沒有了,還有我的什麼嗎?我的車子、我的房子、我的妻兒,那都是因緣生因緣滅,不可執著。所以一產生執著了,我的車子、我的房子、我的妻子,那麻煩了,這個貪著愈來愈深,「情執深重,求出輪迴,終不能得」。很多人臨終那一口氣斷不掉,就是這些我所留戀太多了,所以著相就愚痴了,就墮落了。所以我們了解一切都是緣聚緣散,不要去執著就好。所以佛也被問到,跟我們解答說,「若世界實有者」,人很執著這個相,佛陀說一合相,這個一就是一切的現象都是基本粒子組成的,這個基本粒子佛家叫鄰虛塵,跟虛空做鄰居,那是最小的單位了。由這個最小的單位它的聚散,所以就現了世間種種的相,但是也是因緣生因緣滅,不是真實的。

  經文接著講,『雖各隨業,所現不同』,雖然隨著每個人的業力,就像剛剛講的,每個人阿賴耶識所積累的種子不同,它最強的那個念頭都不一樣,強者又先牽,所以他造的業不同,現的果報也不同。所以所現不同的形色種類,甚至於他的生活的環境境界都不一樣。『而實於中,無有作者』,而事實上整個他的身心,包含他的環境也都是萬法緣生,因緣生因緣滅。所以「無有作者」,就是沒有創造者,都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在這裡這一段講,『故一切法,皆不思議』。這一切法不可思議,其實也就是《華嚴經》講的,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佛用這句話把真相講出來了。所以每個人的境界不是佛變的,也不是神變的,都是心現識變的。

  我們看下一段經文: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這裡提到自性,佛家講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真空」就是講的自性,「不空」,這個不空的意思就是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因為它能現一切相,所以它不空,但它現的相,《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都是虛妄的相,它是會生滅的。所以『自性如幻』,所以就像我們作夢一樣,夢幻,但這一個夢境是自己的心想變現的。「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這個妙有也可以用幻有,非有就是它不是永恆不變,它是剎那生滅的幻相,你別把它當真。所以『智者知已』,所以有智慧的人知道這個真相,知道一切法都是心想生,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就是自己的身,近到自己的身心,遠到整個宇宙,都是心想。清楚明白這個真相了,依報隨著我的正報,正報就是自己的心念,隨著心念轉,所以要修心。李炳南老師教導學生修行要改心,心改了命運就改了。不只這一生的命運改,生生世世的命運都會改。所以應修善業,應該勤修善業,依照佛陀的大乘經教來修行。只要這麼下功夫了,就像《無量壽經》說的,「如貧得寶,改往修來」,轉變很大了,改習氣了,「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這個自然感降。那就是他現前命運愈來愈好,臨終會得阿彌陀佛接引,所願輒得。所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重要的是我們要如理如法的求。

  所以這段經文「智者知已」,他已經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知道要如法去修行,他就自然能感得殊勝的果報。所以他修了之後,『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所以他的依報,這裡講到的,他所感得的蘊處界,蘊是指五蘊,色受想行識這五蘊。色代表物質,指的是身體。受想行識,受是他的感受,想是他的思惟取向,行是表示他生滅念頭剎那不住,一念接著一念。識就是指我們剛剛提到的阿賴耶識,它含藏著我們所造一切善惡業,甚至是無記業的種子都在裡面。而受想行識,屬於我們的精神層面、心理層面,所以這個蘊就代表身心的部分。處是十二處,就是六根六塵。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就是我們身體這六個根。六塵是我們遇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界是指十八界,就是十二處再加上六個識。我們眼有識,耳有識,鼻舌身意識,這六識,我們的心有八識。眼耳鼻舌身意識,還有一個第七識末那識,第八是阿賴耶識。所以蘊處界其實我們概括的來講,就代表這個明白的人他勤修善業,他的整個身心世界、居住環境,這個環境包含人事環境,你看一個人精進修學,最後他到西方極樂世界,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看他那個境界就太殊勝了。所以居住環境是包含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西方的物質環境那是黃金鋪地,七寶池,八功德水,樹都是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做的,所以經文上講『皆悉端正』,都是端正莊嚴,『見者無厭』。所以使一切見到它們,接觸到它們的人,都非常歡喜,不討厭。

  當然所在之處讓人看了之後都不討厭,生歡喜心,這個就給佛菩薩臉上貼金了。人家一看到說,修行能這麼健康,能這麼年輕,我也要修行,他就變成佛法的招牌了。像師長老人家他九十一歲,身體這麼好,眼光炯炯有神,談笑風生,多少這些外國的宗教領袖、外國友人,一接觸師父都會先問一個問題,師長老人家是怎麼保養的?因為人都很在乎身體,都希望身體健康。所以是見者無厭之外,還主動向他請法,所以這個表一個不老不病不死的殊勝法門,殊勝莊嚴的果報。師長做得到,每一個人依教奉行都做得到。我們昨天說請佛住世,我們可不能聽完這段說,那是師父,我做不到。那這段話就聽偏掉了,真理它不是偶然,偶然就不叫真理了。所以真理會在每一個人身上展現證實,那才叫真理。只要如理如法去修去做,都能有這麼殊勝的成就。「信為道元功德母」。我們堅信不疑,如是因如是果。佛所講的我們毫無懷疑,進一步依教奉行。

  像接下來這段經文,因為佛陀自己本身他的法相莊嚴,就證實了剛剛講的這段話,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就像阿難尊者,他第一次見到佛陀,法相這麼莊嚴,他說這個絕對不是父母生的,這一定是自己修來的,所以這個法相重要。師長講經的時候說,等覺菩薩還要花一百劫的時間修相好,可見得身相的莊嚴會給眾生很大的信心,好。

  我們看接下來的經文: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

  接著佛陀叫著『龍王』。你仔細觀察佛的身相,這個身相是從百千億福德所生,所以佛是福慧二足尊,他無始劫的修行,福報圓滿了。所以是由無量無邊的福德而生的這個身相,所以是『諸相莊嚴』。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現的是同類身,所以釋迦牟尼佛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從身相來看,比方說佛的耳朵,這個是垂肩的,包含佛是不妄語,佛的舌頭可以把自己的臉蓋住,他是生生世世不妄語修出來的,所以他的身相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事實上佛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所以「諸相莊嚴」。而且『光明顯曜』,佛是光明遍照。『蔽諸大眾』,就是佛所在的地方,一切大眾的光明都隱蔽了,不能顯現。比方說今天你拿幾個電燈在陽光之下,其實只看到陽光,這些小燈泡就隱蔽了。就像《無量壽經》三十八品經文裡面,說到阿彌陀佛現相了,「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我們從這些譬喻去感受一下佛的無量光明。

  接著佛還舉了個比喻,『設無量憶自在梵王』,這個「自在梵王」是指大自在天王,又稱摩醯首羅天王,他是在色界十八天中最高天。「此天天王為三界極尊之主」,等於在三界當中他是福報最大的,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天,所以整個三界是二十八層天。而他算是三界當中福德最大的,福報最大的。所以以他這麼大的福報,他也是有光明的,但是他的光明跟佛沒有辦法比,所以這裡比喻到。即使是有無量億這麼多的自在梵王跟佛在一起,『悉不復現』,就是這麼多自在梵王的光芒,也完全會被掩蔽、遮蓋住了,都只見到佛的光明。所以『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所以真正有福報見到如來的身相,微妙的金色身相者,沒有不感到佛光的耀眼,沒有不深深感受他的慈悲攝受。這佛以自身現身說法,所以這是身教,力量很大。阿難那只是其中一個例子而已,不知道有多少的眾生,都是因為佛的身相產生一種仰慕信心,進而學佛。

  接著經文講:

  【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集善業福德而生。】

  接著佛陀又跟龍王說到,你再看看與會諸大菩薩,那不少,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他們的光明雖然不及如來,但是他們已經修到菩薩果位,也是『妙色嚴淨』,獲得清淨莊嚴的法相、妙相,而都是從修集善業福德成就的,招感來的殊勝果報。在《了凡四訓》裡面講,這個大菩薩他們的境界應該是三輪體空,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所以他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他修的福德大,我們俗話講的量大福大。所以要修積福德,首先要從擴寬心量開始,這就是懂得修福了。

  我們看接下來經文:

  【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

  佛接著講,還有當下這些參與法會的『天龍八部眾』,這是指佛門的護法神。我們《淨修捷要》三十一拜,「一心觀禮,盡虛空遍法界,常住三寶,十方護法菩薩,金剛、梵天、龍神、聖賢等眾」,這個聖賢等眾就是指這些大威勢者,都是我們的護法。所以天龍八部是護法,世間這些聖賢也是護法。而這一拜告訴我們,我們修學也好,弘法利生的事業也好,都要有好的護法才做得成。師長老人家進一步開解,護法功德大過弘法,要護法不容易,要操勞,很辛苦,面對的人事境界都比較複雜,比較有挑戰。弘法的人單純,他只要看書把經講好。所以往往這個護法很多都是佛菩薩再來的,他才能夠在這麼辛勞當中,甚至於像在一般道場的廚房,到了夏天那多熱,在這麼熱的環境,又沒有掌聲,又做得歡歡喜喜,那他的功德圓滿。甚至於都可能是佛菩薩應現,來護持正法的。所以道場裡面這些義工,我們要感恩、要恭敬,很多很可能都是佛菩薩再來。我們假如眼睛看上不看下,看高不看低,那不知道要造多少罪業。所以我們在極樂寺,這麼多長者義工來護持,我們真的要恭敬、要感恩,更重要的要報恩,認真學習,好好為人演說,他們最歡喜了。

  「天龍八部」,包含天指天人,三界二十八天,龍,這是我們華人比較熟悉的龍神,諸天跟龍神是天龍八部的上首。接著是夜叉,他是勇健輕捷,像守護佛寺山門的執金剛夜叉,還有像毗沙門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將軍。毗沙門天王就是我們熟悉的多聞天王,也稱財寶天王,他底下就有八大將軍,這個都屬於夜叉。還有乾闥婆,意為尋香,他是吸香氣為食,他屬於天帝釋,能凌空作樂。阿修羅意思是飛天,身大但是好勝,但很有福報,也是護法神之一。迦樓羅,迦樓羅他是居住在四大洲大樹上的金翅鳥神。緊那羅是歌神,是帝釋屬下,似人,很像人,但是頭上有角。接著摩侯羅伽是大蟒神,人的身體蛇的頭。這些都是守護佛法的大力神。

  所以經文裡面講,『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這個「大威勢」,也可以延伸到社會各個階層,有威德有勢力的領導人。『亦因善業福德所生』,也都是修習善業福德感得的善果。所以我們俗話說福相,有大福報的人,你看他的相就感受得到。比方他臉很圓,他耳垂很大,容光煥發,這是福相。你看現在的人都還去整容,把自己整的那個臉瘦嘎嘎的,沒有福報的相。禮旭曾經在馬來西亞服務的時候,剛好早晨看到一位外國友人進來,我一看相貌不凡。但是因為有事就先去辦了,後來辦完事中午吃飯就問同仁,早上來那個人相貌不凡,什麼來歷?結果這個接待的同仁講,他是巴基斯坦的一個部長。因為他要到馬來西亞出差,他的領導交代他,你到馬來西亞的教育中心,去拿一本《群書36O》的英文翻譯本。當時候聽了非常高興,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其他國家民族的人一接觸,他歡喜,他事後知道這個東西是寶,還特地到大馬中心來拿這個書。這個人有福報,又有智慧,他假如又把《群書36O》這些好的教誨來辦政治,來教化他的老百姓,這樣的領導者,那下一輩子的福報不得了不得了。包含我們有機緣跟老人家到聯合國參與活動,常常親近老人家這些,像馬其頓的大使,像馬達加斯加的大使,他們的相貌真的都是大威勢者,一看就是很有福報。好像師長老人家跟馬有關的國家,好像緣特別深。

  我們看接下來的經文:

  【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

  接著佛陀跟龍王講,你繼續觀察,在現今大海之中所有一切的眾生,『形色粗鄙』,就是代表牠的形相極其粗惡鄙陋,看起來不好看,像一般有一些海底的東西,很多人見了會害怕。『或大或小』,有的很龐大威猛,你看鯊魚很大,很可怕,「或小」,有的很卑微弱小,你看那很多很小的生命,甚至活幾天就死了。『皆由自心種種想念』,這些都是由於他們自己心中種種的妄念,甚至是惡念,然後作了『身語意諸不善業』,造作這些不善之後感得惡報,所以『是故隨業各自受報』,因此隨著許多不同的業因而感受著不同的果報。所以在佛門這個受菩薩戒的人,看到這些畜生道的眾生,都要勸牠發菩提心,不然就一直在這個惡道當中出離不了。

  我們看接下來的經文:

  【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接著佛對龍王說到,你應該遵照剛剛所講的這些教誨來修學,剛剛所講最重要的應修善業,應修十善業,善因必感善果,所以這是真實不虛之理。佛陀不只殷切叮嚀龍王要修習善業,也期許他能夠教化他所管轄的這一切大眾,『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也幫助眾生了達因緣果報的道理,能深信因果,能斷惡因修善因,『修習善業』,能夠自覺覺他。那當然要先自己帶頭,而且自己明理,先覺覺後覺,自己明理了,再去跟所有有緣的眾生講清楚講明白。『當於此正見不動』,而且你更應當堅定正知正見,心不能動搖,要信佛所說的宇宙人生真相。信為道元功德母,所以這個「不動」就信心非常的堅定。這個信心堅定還要透過解、透過行、透過自己的體證,這個信心就更深。

  我們看師長老人家講經的時候說,他出家之後,好像是兩年之後受具足戒,受完戒回來感謝李炳南老師。才下車,李老師遠遠看到師長,就指著,「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老人家也愣住了,他都已經出家了、講經了,現在又受具足戒了,怎麼老師遠遠就叫他要信佛?不是很理解。後來到了李老面前,李老牽著他,跟他非常良苦用心的說到,很多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臨終還不信佛。所以信不信在哪裡看出來?有沒有依教奉行。他沒有依教奉行,那不是真信。所以我們所想所言所行跟經典不相應,那不代表我們信佛。

  所以要『正見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不要墮入錯誤的見解。一般世人容易出現的斷見,就是人死如燈滅,就沒了,這錯誤的,身體會壞死,但靈魂不會死。常見就是這一生是人,下輩子又是人。那不一定,在六道輪轉,哪一道都有可能去過了,所以不要墮在這個斷常的邪見之中。

  而且『於諸福田歡喜敬養』,這個福田大分敬田、恩田、悲田。敬田,首先三寶是人世間最大的福田。三寶,住世三寶佛法僧。就像《無量壽經》說的,「恭敬三寶,奉事師長」,因為我們的法身慧命都來自於佛陀的教誨,還有經典,還有出家的僧人他代佛說法,我們都是三寶弟子,所以對三寶要恭敬,要歡喜供養。恩田那是父母師長,這是恩,包含眾生恩、國家恩、施主恩,我們都要知恩報恩。報恩要主動的,甚至是無微不至的去關心、去照顧,這是恩田。還有悲田,就是救濟憐憫愛護一切的眾生,這是悲田。所以能夠像《無量壽經》一樣,「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不只有緣照顧好他的生活,進而要給他法供養,讓他能了生脫死,才能真正離苦。

  『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我們假如能夠這麼用心勤修善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這麼好的德行,也會感得人天的尊敬供養。像我們熟悉的公案,唐朝道宣律祖,他修持非常好,每一天只吃一餐,都是天人來供養他的,所以有這麼殊勝的果報都是修來的。

  我們再看下一段經文: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佛陀接著指導應該如何修學,這是具體講如何下功夫。這段經文等於是整部經裡最重要的一段,我們讀完深入完,更重要依教奉行。佛陀告訴龍王,你應當知曉,應當充分了解菩薩有一個方法,能夠斷除一切諸惡道苦。這個一切諸惡道,可以指六道這輪迴的六趣,也可以延伸到,比方十法界跟一真法界比也是惡道。所以能斷除六道十法界身心之苦,這個方法是什麼?『何等為一?』方法就是『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能夠晝夜常念就是代表心善,思惟善法代表思想善、念頭善,觀察善法,這觀察,觀察言語行為,去效法,所以是言語行為善,所以要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令這所有的善法,心善、念頭善、行為善,讓他們相續不斷,念念增長提升。而且『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不容許毫分不善的念頭夾雜於其中。

  這八個字「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就是夏蓮居老居士講的真幹,下真功夫。什麼是真?沒有一毫自欺,沒有一毫夾雜才叫真。沒有一毫自恕,自我寬恕,沒有一毫懈怠,今天很辛苦了,明天不修了,這懈怠了,沒有一毫懈怠,這樣才叫幹。所以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下了這個功夫,《弟子規》說的,「工夫到,滯塞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所以功夫下得深,久而久之,『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就能遠離一切惡法,「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就成就圓滿一切善法。還可以『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能常常親近十方諸佛菩薩,還有一切的聖賢,他這個依報非常莊嚴。能常常親近諸佛菩薩,感得這麼殊勝的果報,他這一生決定成就。我們當前師父講的修學每一天要讀經,就是親近諸佛如來。每一天都讀經,每一天都聽經,用功不間斷,就能慢慢也是令諸善法念念增長。我們要下大決心,下勇猛心,立決定志,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我們往後的人生會遇到極殊勝的法緣法眷屬,而且這一生功德圓滿,不死,活著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法門是不死法門。活著去之後,就永永遠遠跟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跟諸上善人一起跟著阿彌陀佛,到十方諸佛國土去弘法利生。那就是四恩總報,大圓滿。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所說的這個『善法』,為什麼它稱善?為什麼說這個方法是非常好的方法?因為人天身要修得人天的福報,以至於要修得四聖法界裡面聲聞,我們說的阿羅漢,還有『獨覺菩提』是辟支佛,『無上菩提』,那是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這些殊勝的果報,『皆依此法以為根本』,都是依照這個根本方法修行而得以成就,『而得成就』。所以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修學方法,『故名善法』。

  我們看接下來經文: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這個方法就是修十善業。『何等為十』,是哪十善?經文接著告訴我們,就是能夠永遠離開『殺生、偷盜、邪行』,「邪行」就是邪淫,這是身三業。口能永離『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些不善的行為。更積極的要放生,要護生,不佔別人的便宜,跟人相處給人方便。自己的言語行為守禮端正,誠實守信,這是口,身跟口。接著意業要永斷『貪欲、瞋恚、邪見』,這個「邪見」就是邪知邪見,愚痴了,這都要遠離。

  接下來的經文就具體講修十善業感得的殊勝果報,我們來讀一下經文: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佛跟龍王講,如果能夠遠離殺生,就能成就十種遠離煩惱的果報。遠離這個殺生,不只是殺生的行為,更深入要放下殺生的念頭,連殺心都沒有。而為什麼不能殺生?我想首先我們要了解到,殺生會障礙自己的慈悲心。沒有慈悲心,要造殺業,我們就不斷靈性在墮落。所以孟子都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要有慈悲同情心,孟子還講到,「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孟子這段話也是讓我們感覺君子他有慈悲惻隱之心,不只是對人,還對一切的眾生。所以學佛的人最好是要吃素,不要跟眾生結這個惡緣。真的還完全沒有辦法馬上的時候,也要吃五淨肉或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還有是自己死的,或者殘廢的這些。當然人發心一生素食,慢慢這緣分都會得三寶的加持。

  所以不殺生,一,護自己的慈悲心;二,殺生會斷了眾生修行還有成佛之路,因為牠要有這個身體才能修行,你把牠殺了,牠就沒有辦法修行了,你就跟牠結很重的業了。再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在《華嚴.十無盡藏品》說到,「我無始世來,與諸眾生,皆悉互為父母、兄弟、姐妹、男女」,代表一切眾生跟我們過去都是眷屬,都曾經養育照顧過我們。所以明白這個真相,怎麼還去殺害過去生的親人?再來,這個殺業所造成的結果,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所以《無量壽經》說,「強者伏弱,轉相剋賊。殘害殺傷,迭相吞噉。不知為善,後受殃罰」,這個真的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而且站在我們修行出輪迴的角度,殺生是沒有辦法成就的。

  所以《楞嚴經》上講,「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修行戒定慧,修行三昧,就是要出輪迴,出塵勞,這個塵勞就是輪迴之苦,「殺心不除,塵不可出」,這句重要。「縱有多智,禪定現前」,你有聰明智慧,有禪定的一些功夫,「如不斷殺,必落神道」,只要殺業殺心沒有斷,出不了輪迴,只會墮到神道去了。《楞嚴經》還有另外一段,「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就在那互相酬償還命債。接著經文講,「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這是指男女的情欲,汝愛我心,這個一般指女的,她情感重,我憐汝色,一般指男眾,他貪愛女色,所以男女之間情愛放不下。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出離不了。而且這個纏縛欲望愈深,甚至於還做出邪淫這些事的時候,這個情債就結得更深了。《楞嚴經》的經文接著又說,「唯殺盜淫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所以要出離輪迴,不能種殺,你要還命債;盜,你要還錢,還財物;淫,你要還情債,你要在那纏綿悱惻。所以這樣的業果相續不斷,無有出期。

  我們了解到為什麼不能殺生,我們再深入《十善業道經》這段經文,那就更希求不殺生的殊勝果報,而且能遠離煩惱。第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能夠對一切眾生無畏布施。普施,就你這個心不傷害眾生,有慈悲心,有緣了你就無畏布施,令其身心安穩,沒有恐懼。所以說菩薩所在之處,讓一切眾生生歡喜心,讓人感覺很舒服。其實就是你不殺生,我們慈悲心現前,就能對眾生普施無畏。你在對人家好的時候,你自己就時時都在自己慈悲的磁場之中,自己的自受用就沒有煩惱。所以念念為人想,就把這個我執淡掉了,這真正離煩惱的根,自私自利是煩惱的根源。『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於一切眾生能夠真誠愛護,慈悲對待。『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我們就能斷除瞋恨的習氣,能夠逆來順受,不生煩惱。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念頭在為他人想,慈悲心做主了。而真正斷了瞋恚習氣,那自受用就是很歡喜,自己都在慈悲之中,這是離煩惱。而且我們佛門特別重視要調伏瞋恚,一念瞋心起,會火燒功德林。

  『第四、身常無病』,這很殊勝,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而且我們剛剛講的,你的念頭都善,念頭變現物質,你的身體當然好。『第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會感得天地鬼神的護持。『第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不會做惡夢來干擾自己,睡得很安穩。『第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化解跟冤親債主之間的這些冤仇,所有這些怨恨會自己解除,為什麼?你真正慈悲了,哪怕過去生跟他結惡緣,你歡喜還債,對方感覺到他也有本善,他一感受到你的真誠慈悲,算了算了不要了,不要再跟你討債了,就重罪輕報了,所以眾怨自解,所以至誠就感通。第九是『無惡道怖』,就不會墮到三惡道了。自己也不會恐懼墮三惡道,因為知道修善因得善果,有信心。『十、命終生天』,命終就到天道享福了。『是為十』,這就是不殺生的十種善的殊勝果報。

  經文後面講,如果能夠以這個不殺生的功德,迴向無上菩提,修行人不求世間果報,他所有善根迴向無上的菩提道,『後成佛時』,他將來成佛的時候,能得到如佛那樣隨心自在的無量壽,這無量光、無量壽。這個是經文告訴我們的殊勝的果報。

  在南北朝的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叫何胤,他是何點的弟弟,他擔任建安太守的時候,對一般民眾恩德有加。他在夏天冬天,還會讓囚犯短期回家跟親屬相聚,結果他的仁慈感得所有的囚犯,都在規定的時間回來,不難為太守。而且他後來辭官在若邪山修行,當地的太守衡陽王元簡對他很敬重。結果後來來跟他學習的學生愈來愈多,他遷到了秦望山。結果他在那要蓋房子,遇到兩個相貌很莊嚴的人,頭戴黑帽,就說,你想要把房子建在這裡嗎?我們的建議建在那裡比較好。後來他有聽從他們的意見,結果本來那個地方不久之後就被洪水給沖壞了,所以他建房子這個都是感得,我們剛剛經文講的有非人守護他。而這個何胤他的祖先都不長壽,可是何胤後來很長壽,活到八十六歲。而且他平常都教人不要殺生,而且這些動物都能感受到他的慈悲,被追殺的時候,像有一隻鹿被追殺,牠就跑到何胤後面躲起來。所以人這個心念的磁場,眾生都感受得到,所以我們從這個何胤可以感受到,他壽命長遠,活到八十六歲,而且還恆為非人之所守護。而且他命終生天,他晚年生病夢到一個神女,率領八十幾個人到他的床前禮拜,醒來之後他命家人準備後事,後來就走了,所以這個都是命終生天的殊勝果報。好,今天就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