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二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九集)  2005/7/27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6-0009

  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人與人當中都有緣分,而緣分起因還在我們的心念,我們心念善了,所感來的是善緣,我們心念邪惡,感來的是惡緣,這個真相一定要明白。當我們有這一份醒覺,就不會把事情的責任往外推。善有善緣,惡的念頭有惡緣。再來,愚痴的念頭也會感來不好的因緣。人的覺悟刻不容緩,沒有覺悟,下錯決定,就要收拾殘局。

  我記得當初在教書的過程,深刻體會德行的重要性。我們中國文化有一部重要的典籍,叫《四庫全書》,它是依照經、史、子、集編成。經是所有處事做人不變的原理原則;史(歷史),它是所有聖哲人透過經典的教誨,把它演出來,把它做出來。讀歷史也很重要,唐太宗曾經說過,「以古為鏡」,就是以古代的歷史來借鏡,「可以知興替」,可以知道一個國家如何興盛、如何衰敗。一個國家興盛衰敗與一個家庭的興盛衰敗,其實原理原則以及所犯的過失,大多相同。

  我們讀歷史,不要說我又不是國君,讀歷史幹什麼!非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同一個道理。當我們在吸收學問的過程,產生了分別執著,你就無法契入這些境界。不要分別、不要執著。當然這有一個很重要的根源,在於諸位朋友你有沒有信心「人之初,性本善」,你有沒有信心每一個人都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有沒有這個信心?有的舉手?請放下。好,你相信人具足無量智慧德能,那首先要先相信誰有無量智慧德能?很多人是相信別人可以,但是我不行。自己不相信自己,然後說相信別人,有待商榷。當你不相信自己可以,你所相信別人可以,其實很有可能當他人是非的讒言到你的耳中,「某某人你覺得他很有德行,但是我又看到他做了哪些事」,因為你不相信自己,在你的內心裡面就很容易點燃對眾生的懷疑、對聖賢的懷疑,很有可能在經歷一些事之後,你對他們的信心都會產生動搖。

  信,首先要從信自己開始。信自己有本善的心,信自己的本善彰顯之後,可以如聖賢一般,如孟子所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諸位朋友,這句話你一定常常勸別人。而當我們自己在學問的過程進進退退當中,你有沒有自我砥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常常掛在口邊都是勸別人,有沒有時時勸自己?有沒有想起《孔子傳》裡,當孔子對著自己父母的靈前注視良久講了一句話,「天生我才,必有大用」。來,諸位朋友,我們把這八個字念一遍,好,吸氣,要有氣氛,來,吸氣,說一遍,預備起,「天生我才,必有大用」,有沒有感覺那一份氣概?有沒有感覺那一份雄心壯志?有。要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真正明白現在整個社會、整個世界狀況,您就可以了解這句話不是譬喻,而是事實。

  社會風氣的敗壞相當快速,而「欲助人者先自助,欲知人者先自知」。我們如何真正了解自己、信任自己、幫助自己、成就自己?與我們相處最久的,時時刻刻在一起的,就是自己。而俗話又說,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誰?自己。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一個是真我,一個是妄我,虛妄的我。虛妄的我不真實。就好像我們昨天說到,那一包背了幾十年的垃圾,我們把它把當作我。你看很多人講話,「我已經改很多了,假如依我本來的脾氣,你現在可能已經在黃土之下了」,你看他講的理所當然,就是把虛妄的習氣當自己。首先要自我了解、自我信任、自我成就。

  剛好在一次課程當中,這個課程是我在師範院校,有一個課叫教育哲學,老師出了十二個題目,題目包含很多,我們老師也趕上流行,還研究星座、血型;還有裡面有一本書,叫《愛彌兒》,這是西方自然主義很重要的一本書。但是這一本書我不願意看,為什麼?因為寫這本書的人倡導的是教育小孩,而他自己卻沒有盡到照顧小孩的責任。講很會講,做都做不到,你要不要聽他的?在中國,這樣的人絕對不能被接受。但是很奇怪,西方的人覺得反正言論自由,任他說,至於他私人生活做不好,那也是他私人的事。這樣的邏輯,我很不能接受。當一個人言行不一致,他絕對無法契入真實學問的境界,他所說的話,連他自己都做不到,又要要求誰做?

  就好比今天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到處發動戰爭,然後告訴他的子民,告訴他的下一代,說你要跟人和睦相處,絕對不能打架。諸位朋友,你覺得有效果嗎?有沒有?這樣的告誡,下一代會把你當什麼看?當笑話看。就好像日本教導他的下一代「你要誠實」,這點有沒有教?鐵定有教,人無信不立,教導下一代要誠實,而他的下一代到世界各地去留學,突然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略中國的真相,他們的上一代居然是完全的扭曲,掩蓋住,請問他這一些出國留學的年輕人對他的上一代是什麼看法?會尊重嗎?那是不可能的。中國的「教」談得很清楚,上行下效。

  我們在接觸很多的知識要冷靜,不是新的東西就是好,不要亂趕潮流。現在這個時代,人沒有正邪的判斷的能力,統統在做飛蛾撲火,看到旁邊的蛾都往前在飛,我們還膽戰心驚怕趕不上人家,拼命跟著跑,跑向哪去了?跑向虛幻的名利追逐,一生忙,到頭來一場空。需要冷靜。就好像我們昨天提到的,這麼多的教育理論,我們趨之若鶩,有沒有去思考到這些理論從哪裡來的?從動物的實驗來的。我們為什麼不拿人的成果來效法?幾千年中國聖賢的教誨,創造了多少盛世,我們視而不見,該醒過來了。西方心理學的泰斗佛洛伊德,諸位朋友,佛洛伊德把生活過成什麼樣我們清楚嗎?可是我們卻把他的思想奉為圭臬。

  每一個老師要醒覺,老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解惑,傳授聖賢大道、倫常大道,不是這個時代流行什麼,我們就跟著一起隨波逐流。才多少年的時間,整個社會沉淪這麼快。

  我們昨天也提到逆反心理,叛逆期,現在很多的初中、高中開班親會,請了很多家長來,訓導主任或教務主任上台來,對著底下的家長說到:諸位家長,你們的孩子將進入龍捲風時期,將進入叛逆期,所以你們要先有心理準備。有沒有道理?很有道理。所以家長回家幹什麼?做心理準備,每天看著他孩子的臉,叛逆了沒有?叛逆了沒有?突然有一天感覺講話愈來愈大聲,對你吼了一聲,「你開始叛逆了!」心想事成,想他不好,他收到這個壞的頻率就不好。諸位朋友,有沒有發現我最近胖了?因為大家都想「蔡老師會胖,蔡老師會胖」,最近穿衣服都覺得比較有肉了。對!念頭會潛移默化影響對方。

  這些理論都不是中國的理論,我們冷靜思考一下,幾千年文化的承傳,有沒有一個名詞叫「叛逆期」?為什麼幾千年不能產生出來的產品,在短短的三四年之間快速生產?原因在哪?在哪裡?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思想觀念錯了。當十三四歲,我們想想,古人在十三四歲是什麼時期?都在念太學、念古書。古代的孩子十八歲可以當縣長,可以選賢舉能,可以愛民、可以利民。現在十八歲長什麼樣子?看著我們「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人不輕狂枉少年」。這句話到底是誰講的?把他抓出來,講話都不負責任,讓孩子叛逆都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冷靜思考,當我們三四十歲再回想這一段輕狂年少,什麼滋味?懊悔,糟蹋了自己的生命。既然有這樣的醒覺,能不能再告訴年輕的一代「人不輕狂枉少年」?那就太愚痴了。我絕對不會跟年輕人講這種話,我們會告訴他,「一寸光陰一寸金」,三年、五年都可以成就一個人的道德學問。人生有多少責任要盡?多少的恩德要回報?要當一個好兒女,當一個好公民,當一個好學生,當一個好炎黃子孫。因為中國的教育以孝悌為本,當一個孩子在家庭當中薰習孝悌,在社會當中薰習忠孝節義,他從小的念頭就是孝敬之心,就是感恩父母、親人。當一個孩子有孝敬感恩,會不會有叛逆期?會不會?不可能,十幾歲都是用功讀書。針對這個問題,我還跑去問我媽媽,我說:媽,我有沒有叛逆期?害我媽媽想了一下:沒有。

  在這個時代當中,很多錯誤的言論害我們都會懷疑自己,正常的人都變不正常,不正常的人都變正常。有沒有這個問題?你看穿衣服,現在穿得莊嚴整齊的人,人家說你土包子,趕不上時代;要穿得前面露一點,後面又露一點,這個叫時髦,顛不顛倒?諸位男士,選太太要謹慎,你光看她穿著,你就要了解她以後會有什麼影響:第一個,穿著暴露,保證以後會招蜂引蝶,心性不定,這個胎教做不好,我們做人要高瞻遠矚;再來,她該遮的地方沒有遮到,身體受損。一個人假如感了風寒,風寒沒有祛除,在體內長期下來會傷到五臟六腑,一定要把這個寒氣排掉。而最容易感風寒的,我們脖子後面的督脈、還有肚臍,這是最容易感風寒。現在的衣服這兩個地方都打開了,讓風快一點進來。現在的女孩子你不要看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金玉其外,你現在要找到很健康的年輕女孩容不容易?都不容易。邪正顛倒,是非顛倒。

  當父母的人又說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我管不了!」這句話有沒有道理?這句話多不多人講?太多了!也不能怪他,因為他沒讀過《三字經》。養不教,父母過,父之過,母親不見了,這是押韻用的,父母過。你養育他沒有教導,那沒有盡到父母之責。在《說文解字》的「育」,教育的「育」當中寫到,「養子始作善也」叫育。養子始作善也,諸位朋友,這句話的關鍵字在哪?善。我們的職責是要引導下一代走上好人、善人的人生道路。現在他往不善的路上走,我們卻把責任推開,「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當大人講出這樣的話,我們又如何教出有責任心的下一代?

  當然,教要愈早愈好,愈早愈好教。《易經》裡面有一卦叫「蒙卦」,蒙卦代表天地初開,萬物都很脆弱,都需要呵護,讓它成長茁壯。從蒙卦引伸到人生的道理來,就譬喻著小孩出世,他的心性、行為、言語都還沒有規則可循,這個時候我們引導他的善心、善言、善行,很容易學習,很容易契入。《易經》裡提到「蒙以養正,聖功也」,從小把一個孩子人生思想觀念教導正確了,這個孩子往後必有大用,不管他在社會任何一個崗位上,他都能夠利人利己,都能夠犧牲奉獻。

  蒙以養正是人生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情,現在被忽略掉了。人生的輕重、人生的正邪、是非,有賴我們先把它搞清楚,不是先叫孩子搞清楚。凡事慎於開始,什麼是開始?孩子小時候是開始,孩子去上學是開始,我們每一天醒過來也是開始,只要你心態擺正,任何時候都是好的開始。當今天醒過來,你提醒自己「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我要重新依教奉行,「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心態重要。

  態度決定成功,絕對不是成功以後才來改變態度。很多人說:你先等我有錢了,我再來做好事。有沒有這檔子事?不可能,你不行好事,哪來的福報現前?本末倒置!真正讓他有了錢,他做不做好事?他心不正,真正有了錢,欲望更大,更不可能做好事。我們時時觀照自己的態度,今天我們來聽種子教師培訓,來薰習聖賢教誨,種子教師是要教學生,而我們在上課的態度要反觀,教兒教女以至於教學生,先教誰?先教自己。這個態度就會決定影響我們整個學習的效果,俗話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都在態度。

  叛逆的現象,除了孩子你沒有教他該教的以外,你孝悌沒教他。我們中國文化透過課程的承傳、經典的承傳,差不多斷了三代。我的父母他們也沒有正式接受這些經典教育,他們現在六十幾歲了,可是他們並沒有叛逆,為什麼?雖然沒有經本教,我父母的上一代,也就是我爺爺奶奶那一代,他們還有家風,還知道要孝順,友愛兄弟,在他們的潛意識當中都會浮現父母的身教。而我們這一代看不到身教,父母言行不一致,要求孩子好學,自己在那裡打麻將、看電視,要求對父母講話恭敬,結果自己對爺爺奶奶講話不敬。孩子還小,敢怒不敢言,當你言行不一致,你要求他,他很不服氣,他很有怨言,而這個怨恨會從小怨積到大怨,等他的身高跟你一樣高,拳頭比你還要大一點,這個時候會發生什麼事?你再繼續要求他,他會跟你說到:父親,一個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你可不要逼我。有沒有可能?這樣的兒子也算是有點理智,他還有忍耐的功夫;假如他連這點忍耐的功夫都沒有,拳頭就出去了。我們對於很多事理了解到枝末,甚至於是偏頗。教育當中最重要的是身教。現在父母的念頭裡面是什麼?「我跟他講這麼多了,都講不聽」,對於教育的重點認知錯了。

  再來,什麼叫威嚴?對孩子很兇就有威嚴,這些認知都有相當的偏頗。《格言別錄》裡面有一句話,「善用威者不輕怒」,一個真正有威嚴的人,絕對不會常常發脾氣、發怒。一個父母常常發怒、發脾氣,三年五載以後,他的孩子對他是什麼態度?他訓斥的話,從右邊耳朵進來,從哪裡出去?左邊耳朵就出去。威嚴不是靠大吼大叫,威嚴是靠言行一致,威嚴是靠德行,你德行展現出來,孩子從小對你又敬又畏。

  一個為人領導、為人長官的威儀、威嚴在哪?也不在他常常罵人;他的威嚴在廉潔有守,盡職盡分,底下的人看了佩服。所以「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所有你的部屬真正敬畏的,不是你很嚴格、很兇悍,而是你很清廉,你言行一致;「廉則吏不敢欺」,你很廉潔,底下不敢欺騙你,不敢貪贓枉法,這才是本質。人現在抓不到本質,只學外面的一個行為動作,學得四不像,反而自取其辱。我們冷靜下來思考每一件事情的真正原因,才能化解。要化解逆反心理、叛逆,最重要的要父母、長輩言行一致,要從小教導孝悌做人處事的道理。當我們能分辨是非真妄,我們才曉得如何自助助人,而在自助的過程當中要時時有信心、有決心,要自我鼓勵。

  剛剛提到我在師範院校,有一個科目叫做教育哲學,比較了很多中西方的教育理論方法,我的老師列了十二個題目,讓每一個同學去研究,找資料。其中有一個題目叫「色即是空,空得了嗎?」。諸位朋友,空得了嗎?當我看到這個題目我心裡想,這個題目,其他同學沒有接觸佛法,懂不懂?不大可能懂,但是它卻是一次講正法的好時機,這個時候應該怎麼樣?你經句要會用,這個時候是該謙虛還是該當仁不讓?當仁不讓,對!所以學問要靈活運用,不然會把自己綁死。

  其實不難,你說啥時候該謙虛、啥時候該當仁不讓?抓住一個最高指導原則,怎麼做才能真正利益他人,你只要這個主軸抓到了,任何的判斷,你不會有太多的偏失。為什麼要謙虛?因為當我們不謙虛的時候,那一份傲慢去壓迫到別人,去讓別人感受很不舒服、很自卑,這個時候當然是錯誤的,這時候要謙卑。但是當有一個這麼好的機會,能夠讓大家聽聞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時候我們應該主動去爭取才對。我在心裡盤算了一下,說這個題目我應該花點時間來準備。其實你看,這堂課準備下來,誰進步最多?自己得利益最大。所以利人絕對利己,這是真相。

  當老師開始抽題目,一到四號第一組,五到八號第二組,我是第二組,我是五號,旁邊的女同學是六號。我把我的頭轉向右邊,對這位同學說到:我跟妳講,我們一定抽到「色即是空,空得了嗎?」當我話才講完,我的老師抽起:第二組「色即是空,空得了嗎?」我這個同學剛聽我講的話,嘴巴還開開的,結果一聽,張得愈大,楞住了。宇宙間的道理,大道至簡,不複雜。萬法唯心,心是能感,境界是所感,你的心真正發真心了,感應很快就接上去了。

  在我的人生修學聖教的這六七年來,確確實實有求必應。在教書過程,我第一年決定要考老師,從台東回到高雄,離考試的時間只剩四個多月,很多的同學已經補了一年、補了兩年,大部分最起碼已經補半年了,現在是後半學期,我只剩四個多月。諸位朋友,這個時候你有沒有信心可以考上?信心很重要,有信心才有願、才有力。當然,那時候我在考試的心態就是破釜沉舟,一年沒考上,第二年;第二年沒考上,第三年。這一條路,這一生是走定了,有了決心,你讀起書來就會全心全意。

  因為我們是為教育而來,相信諸佛菩薩跟古聖先賢冥冥當中都會庇蔭我,這是第一個信心。第二個信心,就是來考試的同學,中午有男朋友送飯來,女朋友送飯來,下午還有男朋友來接,女朋友來接,我都沒有,我不是覺得很傷心難過?我很高興,因為他們會分心,我是專心致志,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可以很專注。所以好事跟壞事只在你的一念之間。

  有一個朋友,他開律師事務所,他的律師事務所在大陸是前二十名,相當有規模。他在這幾年開始薰習聖賢教誨,收穫也很大。他提到剛好他的太太調來跟他同一個辦公室,所有的同事對他搖搖頭:你慘了。你看跟太太同一個辦公室,多沒自由。他笑著對同事說:好極了,我太太跟我同一個辦公室,幫我擋掉多少這些蒼蠅、螞蟻。他長得很帥,一百九十公分。你看太太來了,我這些無謂的誘惑都可以排除掉,省了多少事,我可以專心致志辦學問,又可以辦事業,哪有不好?他接著又說:我太太跟我同一個辦公室,我哪句話講錯了,哪一個動作做錯了,她回去馬上幫我指出來,那我就「德日進,過日少」。哪有好壞?只在自己一念之間。

  日子可以很好過,可以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很多人看到這句話,講得真好,趕快把它抄起來,抄下來,抄完以後,一本一本疊起來。這麼好的話不是拿來抄的,這麼好的話是拿來契入這種境界,讓你的生活確確實實就是這麼樣的快樂。諸位朋友,這種人生境界困難嗎?困不困難?不困難,你們是說真話嗎?真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契入,只是你道理有沒有搞明白。

  處在逆境當中,不起瞋恚、不生氣,你的道業就上來,哪一個人不是在成就你的學問道德?每一個人都是好老師,看你還有哪些不足之處。楊老師告訴我,能把不好的學生教好,才是你的本事;相同的,你身旁有惡人,你可以透過你的真誠把他轉化,讓他本善的心也能夠彰顯,那也才是你人生最高的價值。面對任何一個人,你都視作成就自己,哪一個人你看了會不舒服?你歡歡喜喜跟每一個人相處。

  老和尚有一段開示非常的受用,生活在感恩之中,第一句話說到,「感謝傷害我們的人」,為什麼?「因為他磨練了我們的心智」。這個是事實,一個人順境進步多還是逆境?逆境,那你要感謝誰?他們是老師,他們為了成就你的學問,去演壞角色、壞人,所以你要把你成就學問的功德回向給他們,就是他們成就我。當你是這樣的態度去面對障礙你的人,你相不相信他再跟你相處一個月、兩個月以後,他的慚愧心都出來。他覺得我對你這麼過分,你還對我這麼好,良心不安;他處處毀謗你、障礙你,每一次到台東去玩、到宜蘭去玩,拿回名產都不少他一份,你看他會怎麼樣?人生難就難在你做不到的事你能克服過去。人生唯一帶得走的是你的慧命、是你的智慧,而智慧就在歷事鍊心當中提升。

  「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智。」「感謝欺騙你的人」,在聽這段話當中,我看到很多的朋友眉頭都皺起來,為什麼皺起眉頭?老師說的要聽,但是很難完全馬上接受。我們在聽課當中會做一個動作,拿了一個大包包,這句可以接受,放在心上,這句不行,好,先放在袋子裡面。放在心上的可能只有百分之五、百分之三,打包回去的大概百分之九十幾。在我求學問的六七年當中,我有一個態度從來沒有變過,只要是師長講的每一句話,我從來不打折扣、不懷疑,不會去想做得到做不到,絕對做得到。假如我做不到,那佛陀說的話是假的,佛陀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信任佛陀講的,所以一定能做。當你相信自己一定能做,你只有一個念頭,怎麼找更好的方法突破,你不會在那裡自我批評、批判,「我不行、我不行」,那就一直往後退了。

  所有經典的話,我們都能做到,當下聽了放在心上,轉化自己的分別執著,這個叫會學。因為你的真如本性就是被分別執著蓋住了,不是別人蓋你,不是別人障礙你。當我們看到師長這些教誨,你當下要去轉念,當下要生歡喜心,這麼好的教誨都是幾十年來悟出來的人生真相;這幾十年你不用繞過去,馬上可以當下承擔,當下契入,直下承擔。要不要接?你不接,幾十年的心血、好意,擦身而過。

  「感謝欺騙我們的人,因為他增進了我們的見識」,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而我們也了解到「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為什麼騙你,不去騙別人?叫冤冤相報!現在債還掉了,你是痛苦還是高興?今天你欠人家二十萬,然後剛好賺了二十萬,還給他了,你把二十萬還給他,心情怎麼樣?有沒有人很痛苦?會不會?假如很痛苦,那你不大正常了;無債一身輕,應該很舒服才對。那你明白道理的人,理得心安,所有的所謂的壞事都是好事,都是還債,債都還完了,你中晚年的人生愈走愈輕鬆,因為債都還完了。然後在你十多歲、二十多歲以後,種的都是善因,十年、二十年善果統統都出來了,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走到哪歡歡喜喜,那就沒有所謂好壞、順逆了。真正明白人,確確實實活在感恩之中,活在事事無礙、理事無礙。礙在哪?障礙不在外,障礙在內心的執著跟分別。

  「感謝斥責我們的人」,罵我們的人,「因為他助長了我們的定慧」,對!中國話說「士可殺,不可辱」,這句話經典也沒有,讀書人一定要能屈才能伸。當別人斥責我們,我們的心情就起起落落,暴跳如雷,這無法成大事。所以當別人斥責我們,就是在提升我們的定慧,那好事。

  「感謝絆倒我們的人」,下一句是什麼?我怎麼忘記了。「感謝遺棄我們的人,因為他教導了我們應該自立;感謝絆倒我們的人,因為他強化了我們的能力」,讓我們重新爬起來,不會再跌倒,都在成就你!諸位朋友,忘記不會永遠忘記,要對自己有信心,迷惑只是一時的,快醒過來,而醒了以後,保證是浪子回頭金不換。好,這節課我們先上先到這邊,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