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二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八集)  2005/7/26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6-0008

  諸位朋友,大家好!剛剛我們提到買一台車子可以快樂多久?也可以發現很多小男孩最喜歡的是什麼?小汽車,他人生努力的方向很可能就是要買一些昂貴的名牌轎車。有沒有現在看到小孩他是很喜歡聖賢,常常拿著《德育故事》到處走的,有沒有?看不到了。有一個孩子他在海口讀書,讀了經典,受聖賢教育也有兩年多的時間,那天剛好海口舉行防空演練,當響起防空演習的聲音,他們的老師對著學生講到,現在拿你最需要的東西去做防空演練,不需要的東西不用帶。很多孩子拿了水,拿了一些可能會用到的東西,就要離開了。還有一些小孩大包小包都拿,看孩子做出這樣的動作也可以了解這個小孩沒有安全感,遇到緊急狀況手忙腳亂。

  有一個孩子什麼都沒拿,跑到櫃子前面把抽屜打開,拿出了一幅已經裱好的孔子像,對著他的老師說:老師,這個應該先拿吧?一個孩子在情急之下什麼都沒想到,想到孔子像。他的老師看到這一幕眼淚當場都掉下來,他的老師覺得教這個孩子真是沒白教。當在這樣的情境之下他都能想到孔子像,在他往後的人生當中他必然能記住孔老夫子給他的教誨,他會依教奉行。當這樣的孩子愈多,社會的好榜樣就愈顯著,社會風氣的轉化就會愈快速,我們期許我們的下一代就是這些好榜樣其中的一員,定位很重要。

  我們家長對人生的定位直接影響孩子的胸襟氣度。我都常常問家長,你希望你的孩子人生走成什麼樣的格局?很多家長都說我也不希望他有多大的表現,只要他不犯法就好,只要他快樂就好。不犯法就好,這個目標定的怎麼樣?定的很低。當你把目標定在最低,你會教出什麼孩子來?保證你教出來的孩子一定在犯法跟不犯法的水平線晃來晃去,突然有一天噗通,你必須去監獄看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你取法乎下,了無所得。教孩子目標要定的高遠。除了這位家長應該要定高的目標以外,他又提到希望孩子快樂就好,聽起來好像目標不高。諸位朋友,你快樂嗎?快樂的舉手,請放下。我們都活得不快樂,你怎麼教出快樂的孩子?他的思想、價值觀念都受我們影響,我們要活出真實的快樂,他們才有美好的人生。什麼叫快樂?我們剛剛說的天堂,在天堂裡面他們覺得是快樂,他是在追求物質,而欲望是填不滿的,欲望就像深淵一樣,深不見底。

  常常想到現在的孩子都會覺得替他們很擔憂,學校在辦戶外教學,我都是極力建議他們到山上、到大自然當中去體會生活,去向大自然學習,雖然我講得口沫橫飛,但是學生選擇的地點絕對不是我建議的,他們都要去哪裡?都要去兒童樂園,那叫快樂。我帶著一群孩子到兒童樂園,看到他們升的高高的,到了幾百公尺的高空突然間怎麼樣?自由落體向下,然後你會聽到一陣尖叫聲,這叫快樂嗎?現在人很可悲,內心很空虛,找刺激,找了刺激好像可以忘卻煩惱,暫時想不到,這個叫快樂。其實這跟喝酒有沒有兩樣?暫時麻痺自己,沒事,來,乾了。借酒消愁愁更愁,等酒醒了更痛苦。那我們要思考一下,孩子的內心為什麼需要這些刺激?因為他在生活當中感覺不到樂趣,他在學習當中感覺不到喜悅。

  我們十多年的求學生涯當中,您有感覺很快樂的舉手?我相信幾乎沒有。每天想著要讀書、要考試,而讀書、考試的東西能不能用在生活當中?用不上。假如學的東西馬上用在生活當中,那很有樂趣,就像我們現在學習聖賢教誨,每天都可以用在生活、工作,每天都有成長,都有喜悅。有一次剛好我們教孩子如何接待客人,《弟子規》裡面有一句話提到,「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現在長輩來到家裡面,剛好小孩看到了,小孩正在看電視,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情景發生?孩子打開他的大嗓門,「媽,有人找你」,這樣的情景熟不熟悉?很熟悉。當我們看到孩子這樣在嘶吼的當下,你有沒有抓住這個機會教育點?還是已經習以為常?

  當我們講到孩子應該對長者有禮貌,客人來了要問好,要行禮。很多家長就說了:還行禮,能對你笑一下就已經很瞧得起你了,還跟你敬禮,不可能。家長這麼說,其實要深思!我們要求孩子要求的這麼低,他往後一定非常的無禮,要教。教了一班孩子如何接待客人,剛好中午來了個阿姨,當門鈴響了,六個同學都舉手,然後說道:老師,我來接待客人。每個人都搶著要接待,因為現學現賣。僵持不下,六個孩子排成一排等著接待一個客人,當這位阿姨站在門口,門打開了,六個孩子同時鞠躬,鞠下去以後異口同聲說:阿姨好。這個阿姨站在那裡不敢走進門,從來沒有接受這麼盛情的款待,她說了一句話,我真是受寵若驚,然後接著她又說,假如下一代的孩子都這麼有禮的話,那我們的社會就很有希望。

  當阿姨走進門之前小孩擺拖鞋,拖鞋怎麼擺?諸位朋友,每個禮儀的背後都含有對人的恭敬,都含有為人設想的存心,禮就是給人方便,拖鞋一定擺在客人走進門來馬上可以穿上去的方向,我們有沒有注意到?當我們連這點細節都注意到,你的孩子會很細心、會很體貼。你也要告訴他仁慈之心不是掛在嘴上,是落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當阿姨走進門了,其中有一個孩子就說道:阿姨,你請坐,我給你倒杯水。阿姨坐了,他趕快去倒杯水:阿姨請喝水,你要找我媽媽嗎?你先等一下,我去叫我母親來。這是接待的禮儀,這個要教。你教的是生活他學的就有趣味。我們現在學的東西都是考試用,孩子很枯燥,內心很煩躁就喜歡找刺激。

  看著孩子玩一個一個遊樂器,我在想真的有那麼快樂嗎?我要感同身受一下,我去挑了一個遊戲來玩,是有一個大轉盤,然後上面有好幾個小圓盤,我們坐在上面任由它糟蹋。我下來以後連路都走不穩,在那裡搖搖晃晃,都快吐出來了。這個叫快樂?可憐!孩子不知道大自然的美麗,不知道鳥語花香的樂趣,不知道那一份恬靜的美感,感受不到了,也不知道要向樹木花草恭謙的學習。你看我們國畫當中梅蘭竹菊是四君子,古人在大自然遨遊當中都是以一顆謙卑的態度,那會處處有悟處。現在孩子都沒有這個機會了,他們的樂是苦中作樂。

  買一個上千萬的房子,諸位朋友,可以快樂多久?你們都沒經驗嗎?好,你們都是知足常樂,抓住了樂的本質。有位朋友他買了差不多兩百坪的別墅,也相當大,買了以後一年可以住幾次?住個二三次,因為貸款要還個十多年,他拼命賺錢,找了兩個僕人幫他看房子,他一年住二三次,這個佣人一年住多少次?住三百六十五天,誰比較有福報?他在那裡睡著高廣大床,你在那裡半夜辛苦的工作,誰有福報,值得冷靜下來思考!

  人為什麼要買豪華的別墅?很多時候不是為了住,是很怕跟朋友在吃飯的時候人家在那裡說到我在哪裡買了一棟別墅,在哪裡又買了一棟,自己虛榮心作祟,好像覺得很沒面子。為了這個虛榮心去追求虛幻人生,房子沒什麼住,我們賺錢付貸款。我們靜下來思考一下,這個朋友一年光是要維持這個大樓的一些生活開銷,必須要花二十多萬的人民幣,相當於台幣八十多萬。年輕的時候沒有時間住,要賺錢,等到他中晚年,甚至於退休以後,能不能住?沒有能力住,你住不了這麼貴,那買這棟房子做什麼?年輕沒有時間住,老了沒能力住,閩南話叫「自找麻煩」。這樣不快樂,這樣不叫天堂,這樣是活在虛榮當中,走的是上戰場,最後中晚年假如當時候的社會福利還好,還有老人院可以住,住老人院快樂了嗎?人的晚年能快樂最重要的要有天倫之樂,要能含飴弄孫。

  那天我們坐飛機從深圳要飛到廬江去,遇到一對老夫婦,這對老夫婦也非常的親切客氣跟我們聊起來,那時候已經是夏天,老奶奶穿著三件衣服,我們說妳不熱嗎?她說不熱,因為一件是我媳婦買的,一件是我女兒買的,一件是我兒子買的。你看,她樂在其中,我們感受到她那種天倫的喜悅。當到了目的地,她對我們說現在晚上了,你們可能不方便搭車,我的兒子一定會來,我的孫子也會來,我送你一程。老人家很淳樸、很親切,我們說不用了,我們有人來接。我們就先拿行李,老人家先走出去,當她走出接待室傳來了非常響亮的聲音,有孩子叫著「奶奶」,她的兒子帶著孫子來接她,這樣的人生才叫幸福,這樣的晚年才會快樂。

  有一個外國的老太太在她的遺囑當中寫到,我死了以後,請把我的骨灰灑在對面超級市場的屋頂上。為什麼?因為她有六個小孩,六個孩子常常到她住的對面超市買東西,但是就是不肯去看看這個老奶奶。你看這個老人家看著自己的家人從門口經過,而不走進來看望她,那是多麼大的煎熬,這樣的日子很難受。因為我們忽略了對孩子孝道的教育,讓孩子不懂得做人,不懂得孝順父母,我們這樣走下來晚年堪憂。住在老人院裡我們的名字不見了,因為住太多人,護士記不起來,都叫什麼?叫號碼,二十六號、七十一號、六十八號。當你變成一個號碼,你會不會歡喜?沒有尊嚴。

  而且常常又看到二十七號走了、三十二號走了,我旁邊這個走了,每天睡覺都很緊張,哪天輪到我走了。這樣的人生沒有喜悅,我們不要往這裡走,往聖賢人所經營出來的人生方向走。從小讓他培福,讓他學聖賢教誨,小時候就很懂事,因為明白道理,出社會一定時時想著社會栽培我們,我們應該好好奉獻自己的心力去造福,最後福分在晚年享,叫真正的福分。中國話說「少年得志大不幸」,這個有深意,當年少當中福報現前,賺了很多錢,他會覺得不可一世,會覺得都是自己的功勞,到處揮霍,勸言也聽不進,中晚年福享盡了,禍就來了。在社會當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現在企業能夠傳兩代、三代都不多見了。

  培福,從哪裡培福?從他的存心,福田靠心耕。有個孩子兩歲,去上課,第一堂課回來父母問他你今天學到什麼?這個孩子馬上回答四個字:孝順父母。第二次回來,家長還沒問他,他馬上去端兩杯開水給父母喝,父母也知道今天學到什麼?時時服務父母、關心父母,「冬則溫,夏則凊」,能看到父母的需要。這個孩子才兩歲,他已經在做修身的功夫了,而且他這個修身是找到根本,德的本在孝道,他在修身。請問他有沒有在齊家?當你的孩子兩歲多就懂得幫你倒水,懂得孝敬你,請問你還會對你自己的父母大小聲嗎?你會很汗顏,孩子兩歲多就懂,那我要趕快做他的榜樣。這個孩子在齊家。

  我走在大江南北,也算是古代很多的小國,也算是周遊列國,山東、安徽、杭州,到處走。在每一站當中我會把這些寶貴的事例講給在座的人聽,他們聽了也很感動,他們聽了懂得見人善即思齊,這個孩子在做治國的動作。我再拿著這個例子到東南亞、到澳洲、歐洲,明年還要到美國,我把這些例子到天下去講,這個功勞是誰的?這個孩子假如不表演出來我們沒得講,他有功勞在平天下。諸位朋友,您現在孩子只要落實弟子規,這些寶貴的事例請你發到大方廣文化公益網,我幫你的小孩治國、平天下。真的,這些善的例子愈多人心愈感動,愈起而效法。孩子有德行,很小就在培福。

  一般的生涯規劃都說要學了能力出了社會,才有利益社會,六十五歲以後又太老了,所以人生的黃金就在這四十年左右。這樣的規劃,人生價值太短暫。只要他是真有德行,從小就在利益這個社會國家,而且不會到六十五歲就失去他對社會的貢獻,他會愈活愈有價值,因為他的智慧會愈來愈增長。晚年有智慧,所有親朋好友、所有的晚輩都想要親近他,向他學習,這樣的生命從小到老都在發光發熱。

  有一個孩子才六歲,他第一次來幼兒園上課,父母把這個孩子在家裡的狀況稍微介紹了一下,這個孩子有爺爺奶奶、有外公外婆,他的母親有三個兄弟姐妹,他的父親有四個兄弟姐妹,他是第一個誕生的小孩,其他的叔叔、姑姑都還沒生小孩,這個小孩是三千寵愛於一身。有一次他的爺爺就說:看到這個孫子就像看到我一樣,這個孫子說的話就是我說的話,你們假如打他就是打我。諸位朋友,這個孩子好不好教?難!有一次他吃飯,看了看五六道菜,往後一退,「我不吃了,菜太少了」。菜有沒有太少?有沒有?有,菜太少。皇帝吃飯,一次幾道菜?他是小皇帝,一百道,五六道當然太少。他的爺爺馬上過去:孫子,你要吃什麼?爺爺馬上吩咐去買。愛之足以害之。

  他的父母由於接觸聖賢教誨,有警覺性,這個孩子不接回來教不行。幫他找了一間幼兒園,特別重視道德教育。第一天上課媽媽帶他去,對著他說:來,跟老師問好。媽媽鞠了一個躬:老師好,來,跟著做。這個孩子頭抬的高高的,不做。他的媽媽又示範一次給他看,重複示範了幾次以後媽媽心裡有一點急,想待會要上班了,算了,下次再說,就離開幼兒園要去上班。諸位朋友,這樣好不好?你第一次沒把他教會,下次好不好教?更難教,要慎於開始,第一次沒教對,往後要花更大的力氣。

  他的母親走到幼兒園門口,覺得不對,打了一通電話給她先生報告情況,她的先生當場跟公司請假,趕到幼兒園來,帶著他的太太又重新回到教室,把他兒子叫過來:兒子,對老師要有禮貌,這個很重要,爸爸現在示範給你看,如何跟老師問好。說完這個父親九十度鞠了一個躬,「老師好」,看看兒子沒反應,他接著鞠第二個躬,「老師好」、「老師好」,就這樣不知道鞠了幾個躬,這位父親不急不躁,繼續示範著標準的動作。突然他的兒子哭出來了,為什麼哭?體會到父親的苦心,自己生起慚愧了。這個孩子開始彎下腰來跟老師問好,當這個腰彎了下來,他的恭敬心生起來,他的學習成績愈來愈好。我們教書的經驗,只要學生對我們愈尊敬他的成績就愈好。

  這個孩子透過幾個月的教導轉變很快,有一天跟著他弟弟,他弟弟四歲,兩個人坐捷運,剛好有位老太太帶著孫子上車,這個哥哥六歲,看到老婆婆上來馬上站起來:老婆婆,請妳坐。他讓這個老婆婆坐。因為「長者立,幼勿坐」、「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些孩子學的學問是紮紮實實,學一句做一句。這個老婆婆有點不好意思就坐了下來,把自己的孫子抱到腿上。這個孫子坐的很不耐煩,在那裡喊著:奶奶,妳起來,我要自己坐。在那裡僵持不下,他奶奶有點不好意思,只好站起來讓孫子坐。當老婆婆站起來,這個四歲的弟弟站了起來:老婆婆,這個位子讓妳坐。諸位朋友,這兩個小兄弟上演了一場敬老的好戲。他的母親在一旁看了很欣慰,他的母親說到,從他們兩個讓完座以後,只要有老人上車,大家爭先恐後讓座。這兩個孩子做到了什麼?做到了移風易俗、做到了治國、平天下。這些孩子你只要問他你讀書的目的在哪?他絕對會給你回答我要做聖賢,因為老師就是這麼教。當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能夠做社會的榜樣,這樣的孩子後福無窮,這樣的孩子長大一定是社會的棟梁。

  當我們看著孩子考上了師範院校,考上了醫生,考上了律師,我們當長輩的人會怎麼說話?你看到他考上醫生,會不會跟他講醫生真好,一個月可以賺幾十萬!這樣的長輩多不多?我們教錯了,我們教出來的下一代是唯利是圖。我有長輩看到我考上老師,看到我都是:不錯,一個月多少?我對著他說,我說你為什麼不告訴我當老師重要,你把一個孩子教好,影響他的一生,你把一個孩子帶好,他整個家人都安心,而他往後要為人父母,甚至於為人師長,你把他教錯了影響的層面太大了,要好好教,要不忘了你當老師的使命,應該這樣跟我講。這位長輩聽我這麼一講:對對對,你這樣講對。現在幾個長輩這樣在引導小孩?

  律師他背後代表什麼?社會的公義、真理、公道。當你有晚輩考上律師了,你要把這個最重要的職責、使命重複給他提醒:你要造福於這個社會,你大學四年絕對不能荒廢,你能考上大學是父母的栽培,是社會的栽培,要好好讀,出來好好奉獻。你的晚輩考上醫生,你要怎麼跟他講?他的一個動作攸關人的生命,攸關一個家庭的幸福,怎麼可以不謹慎?你這個不教,只告訴他可以賺很多錢,他的貪心起來了,不只薪水要拿,很可能別人的紅包也會收,你毀了他。

  這些德行的教育是根本,德行的根沒有紮下去,面對污濁的社會,必然有可能連根拔起。這樣有德行的孩子,不管他從事什麼行業,他一定不忘盡自己的本分,一定不忘提攜後進,造福,到了晚年享福。晚年很多的晚輩會來跟他請益,像盧叔叔,他為了提攜後輩,每個禮拜六早上三四點起床去爬山,一群年輕人陪著他去爬山,爬到山上坐下來一起喝茶。這些年輕人遇到學業問題,遇到事業、家庭種種問題,向他請益,他很有耐性,從早上那麼早出門,回到家都是晚上,一天講十多個小時。我也曾經去參加過,看到這位長者已經五十多歲,為了幫助年輕人,做到不疲不厭,我有這麼多好榜樣,鞭策著我不敢鬆懈、怠慢。

  現在不只在台北幫助年輕人,這些年輕人有來自台中,還有高雄、台南,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又跟同學說我有一位長者,他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啟示。這些中部、南部的孩子也生起了好學之心,所以現在盧叔叔北、中、南在跑,都有這些年輕人向他請益,你看盧叔叔的晚年會不會孤單?不會。甚至於這些年輕人會說你到我們家來住十天好不好?住一個月好不好?大家輪流要侍奉他,你還怕你的晚年沒人照顧嗎?有學問的人活的愈老愈有智慧、愈有價值。

  我們也看到我們的師長上淨下空老和尚,已經七十九歲,走到世界各地都受到眾人的愛戴、眾人的需要。諸位朋友,您希不希望您孩子的人生是這樣的格局?希不希望?希望,難不難?不困難,要有信心,只要他從小根紮得牢。而且老和尚的經驗,很多智者的經驗,都會無私的教導給他,只要他好學。因為我在這段時間跟楊老師相處、跟盧叔叔相處都有一個深刻的感覺,他們不怕自己的孩子沒出息,他們只怕聖賢的教誨到他的手上沒傳承下去,因為聖賢教誨傳承影響的面不是一個家,是整個社會,他要為社會負責。一遇到好學的年輕人,半夜叫他,他都會誨人不倦,都會盡心盡力。當你的孩子具備了好學受教,在現在這個時代一定會遇到很多貴人相助,他的生命愈活愈有價值。

  不只現世有價值,縱使他的生命結束了,他對於這個社會的影響將會持續下去,只要他的人生完全是用真誠去立身處事,因為真誠的心不會因為時空而消退。諸位朋友,范仲淹死了嗎?他的精神長存,范仲淹的精神在千年之後居然讓一個年輕人流下了感動的眼淚,這個年輕人是誰?是我,你們都沒有掉眼淚?真心不滅。孔老夫子死了嗎?孔老夫子的教誨在二千五百多年之後讓一百多個人在中壢的善果林緬懷他的教誨,在這裡學習他的智慧,他的生命產生了無窮的光芒,他的生命不死。我們期許自己的人生是這樣的境界,我們也期許我們的下一代能契入這樣的人生境地。人生走出來完全不同的兩個結局,但是在一開頭卻只是一念而已,一念自私、縱欲,走成這樣,一念為人著想,人生走的愈來愈寬廣。《易經》有提到要慎於開始,「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個念頭不同,走了十年、二十年之後,會走出完全不同的人生格局。

  既然我們已經了解到聖賢的存心可以通往大同,聖賢的智慧可以讓生命經營得發光發熱,我們有了這個信心,就要進一步學習。在學習之前要注意到要有正確的態度,態度錯了學起來效果有限。學習首重立志,諸位朋友,我們來上這六天的課,你們有沒有立志?有立志的舉手?好,來,哪位朋友說說看,你立的是什麼志?哪位朋友說說看?都不敢講,要有勇氣講出來,讓大家監督你。掌聲鼓勵!諸位朋友,這位朋友講出了一句學習最直接了當的方法,什麼方法?從存心下手,直接了當。

  我們早上也提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時時想著如何替人著想,如何對人恭敬,時時觀照自己的存心,心正了所有萬行皆正,這是最快的學法。好,我們有了這個志向學習起來才會踏實。假如學習是來聽聽看好不好,那效果就有限。我們人生應該立什麼樣的志向?最起碼要敦倫盡分,把本分做到。來,我們人生有什麼本分要做好?學好以後要當一個什麼?孝順,是當一個什麼?好兒女,再來,還要立什麼志?好父母、好媽媽,再來,好老師,來,還有沒有?好太太。我們這一班的水平很高,好太太。再來,好的弟子,聖賢弟子、佛弟子,就是當好的學生,好的學生最重要的是要依教奉行。還有沒有?有一個答案都排在最後,好媳婦,還有好女婿;你不能只要求媳婦,女婿也很重要。你看我們女婿稱什麼?半子,做人就要甘願一點,不要做半子,要做全子,讓你的岳父、丈母娘看到你,就覺得我的人生多了一個孝順的兒子,那才有味道。

  為什麼好媳婦都排最後?這個就很微妙,人往往把最不願意做的事排在最後。但是學習要有很好的效果又要有另外一個重要態度,從最難的地方下手,乾淨俐落。所以你立定志向,擺在第一位的最難做到的,不用說出來,心裡明白就好。好,我們今天就上先到這邊,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