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二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集)  2005/7/25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6-0003

  諸位朋友,大家好!剛剛我們說到智慧的積累並不容易,我們幾十年人生的歷練,很可能只是經典裡面的幾句話。這樣的人生還算好,代表他還積累的是對的經驗。我們來思考一下,人的一生,大多數的人,當然比例不知道多高,您覺得他的人生是摸對了,他的人生所積累的價值觀、經驗、智慧是正確的,比例有多高?高不高?很多人的人生會愈走愈多的懊惱、後悔。我們也常常聽到中年人說「假如人生再讓我重來一次,我將不會再犯這些過失」,但是人生有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沒有,人的一生要積累經驗、智慧都不容易。

  這份難度我們的祖宗了解、清楚,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替我們設想,希望我們的人生不用再重新摸索,能夠承先啟後。文言文所傳承的真理是老祖宗給後代子孫最大的恩澤,最大的福分。當我聽到這段話,對我的內心衝擊很大,因為我以前看到文言文,看到「子曰、子曰」,很難受,很有壓力。為什麼有壓力?第一個,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用不上,不覺得它對我的人生有什麼益處。第二,為了考試,為了考試念書痛不痛快?不痛快,愈念會愈乏味。

  記得我在初中的時候有一次考試,題目是「老氣:一橫春;二橫夏;三橫秋;四橫冬」,諸位朋友,你會挑哪個答案?橫秋。怎麼回答這麼快?這樣我的程度差你太遠了。我在那裡選半天選不出來,記得還唱了一首歌,唱一句就點一下,「給我一杯忘情水」,唱完之後,好,二,寫下去,還是錯了。錯了是少兩分,少兩分的背後是什麼意思?打兩下,壓力大不大?我記得有一次我英文考了一百分,拿到考卷才歡喜了幾秒鐘,突然老師在講台上說:下一次月考,少一分打一下。考一百分是噩夢。第二次月考我考了九十一分,被打了幾下?你看我國中生涯所留下的記憶就是這些記憶,怎麼會歡喜學習?怎麼會嚮往中國文化?

  還記得有一次我的老師發了一篇作文範本,一篇文章,讓我們學習,這是國中三年級的學長學姐寫的,我那時候國一。這篇文章的作者叫「蔡蓉青」,她跟我同姓,她是我二姐。我二姐每次考試都第一名,每次頒獎都站在第一位,你看我這個當弟弟的有沒有壓力?她小時候又很愛看書,我小時候很愛玩,作文能力差得很遠。所以她的文章當範本,我的老師看了這篇文章就說道,同一個家庭教出來的孩子,語文能力為什麼差這麼多?諸位朋友,你有沒有看到這句話說出去的時候就好像一把刀怎麼樣?當下有沒有聽到一滴一滴血滴下來的聲音?這個血都沒有止住,一直在出血,到了高中還在出血,沒有信心。

  我還記得有一次月考,我的國文考了四十四分。出家人不打誑語,很多人聽我講這段,都說真的還假的!是不是為了要給我們信心,講得比較誇張?這個成績應該回去學校都還查得到。全班最低分是四十二分,我是倒數第二名,四十四分;沒有信心。有一天上課我的老師叫著我的名字非常生氣,他說:蔡禮旭,你假如上我的課再打瞌睡,我就記你曠課。我們要了解,老師說出這樣的話,這個學生也實在太過分了,有沒有?上課上到老師忍無可忍說你不可以再打瞌睡,再打瞌睡我記你曠課。這絕對不是一次二次而已。

  其實心事假如不講出來人家都不了解,我都是很用力,差一點用兩枝牙籤撐起來,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也很認真要聽,但是一直提不起那個勁。因為沒有人告訴我范仲淹的存心,沒有人告訴我范仲淹家裡四個孩子只有一套完整的衣服,哪一個兄弟要出去就換那一件出去,家裡這麼省,省下來的錢給誰?給所有的鄰里鄉黨困苦的人。范仲淹的薪水養幾百戶人家,他的孩子非常尊敬父親的德行,起而效法。他的後代都當大官,他的後代那顆仁慈之心與范仲淹比起來並沒有遜色。

  他有一個孩子叫范純仁,諸位朋友,取這個「純仁」我們就可以理解到范仲淹對於他孩子的那份期許,期許他做個什麼樣的人?時時都是純一的仁厚,時時不忘替人著想。有一次范仲淹交代他的二兒子范純仁,把五百斗的麥子運回老家,在運送的過程,還有他們的船,運送路途當中遇到父親的一個老朋友,也是他的長輩,這位長者說到家裡的困苦,父母還無法安葬好,自己的子女很多婚姻的事情都還辦不好,因為家裡很難過。范純仁聽完之後,把五百斗麥子賣掉,五百斗賣掉以後錢還不夠,後來他把船也賣了,勉強解決了這位長者的家庭問題。

  范純仁回去跟他父親交差,兩個父子對坐在桌前,當范純仁跟父親講到:父親,我遇到這個長者他家裡有困難,我把五百斗麥子賣了,但是錢還不夠。范仲淹看著兒子說:假如不夠,那你就把船也賣了。范純仁跟他的父親講:父親,我已經賣了。你看,父子同是一顆仁厚之心,諸位朋友,吃虧了嗎?吃虧是福,這一顆仁厚之心歷經了千年不衰。二00二年全球華人在山東曲阜一起讀誦中國的經典,邀請范仲淹的嫡傳子孫來做貴賓,當范氏子孫走上台去唱了一首歌,叫「岳陽樓記」。當我聽到那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感受到范仲淹在天之靈他也會非常欣慰,他的人生走對了,他的榜樣做對了,他的家風可以千年不衰。

  諸位朋友,您的家風要承傳多久?有想過這個問題的舉手。諸位朋友,我們假如每天是活一天算一天,請問我們的子孫會活成什麼樣子?假如你是活一天算一天,教出來的子孫不只不是活一天算一天,是每天吃你的糧草,吃你的福分,他不幹活。因為你沒有教他面對人生的態度,因為他所學到的是物質的享受,當給予他物質享受愈多,他會愈視為理所當然,他對人生沒有承擔。當你的氣魄是我的家風要千年不衰,你這一份正氣所教出來的後代,絕對不一樣。

  范純仁後來也當到宰相,在他當地方官的時候,有一次地方乾旱,人民沒有糧食可以吃,情況很危急。每次要打開糧倉都必須要有中央、必須要有朝廷的指示才能開,擅自開糧倉是要伏國法,是犯罪的。在這個當下考驗范純仁的存心,是要救人民的性命,還是要保自己的官位?當然他二話不說,把糧倉打開救濟災民。在朝廷當中,政治圈裡面比較複雜,這個消息傳到了朝廷,就開始有人進讒言,朝廷派官來查這件事,看看糧倉的米是不是減少了。朝廷的官員還沒到達范純仁當官的地點,人民已經聽到這個消息,所有的人民感范純仁的恩德,日夜扛著米糧放入糧倉之內,朝廷官員到了一看,米糧不只沒有減少,還增加。這是仁慈的存心,這是可以承傳千年的家風。

  我在上高中的時候,老師為什麼沒有問我你的家風要承傳多久?他假如這麼一問,我相信我的人生當下不一樣,你相信嗎?我不是沒有那份氣魄,我們是沒有緣分點燃。我記得我四、五歲的時候去掃墓,當我跪在我曾祖母的墳前,我仰起頭來一看,看到我自己的名字列在第一位;我爸爸是長子,我爺爺也是長子,所以我是長曾孫,我們那一代我的輩分最高。當我看到墓碑上第一個名字是我,對我的內心有沒有影響?有!我時時要警惕自己,要當我所有堂弟、所有這些堂妹的榜樣,有了這一份存心,我的人生態度就相當不一樣。

  假如高中的時候老師又教我學習范仲淹的存心可以承傳家風千年不衰,我可能那時候就把《范仲淹傳》拿來看了,我等不及了。但是老師沒有這樣教,老師教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要背起來,考試會考,兩分。年輕人是最容易熱血沸騰,最容易點燃那一份氣慨,沒有被點燃。「人之初,性本善」,我記得在高中三年的歲月當中,曾經念到兩句話的時候我的眼前突然一片光明,第一句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句就是孔明的《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很奇怪,莫名的感動,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這份感動沒有人繼續引導、點燃。

  後來在好幾年前,我看了一部連續劇叫「三國演義」,當我看到孔明那一份憂國憂民的心,當他身體已經非常的孱弱了,他依然拿著筆要把他的經驗、智慧傳遞下去,在那裡抖著筆桿,撐著那一條快要熄滅的生命,我邊看,淚水止不住的流。又看到孔明居住的營帳外掛著兩行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孔明這一份忠心,在我看完電視劇以後深深的印在心上。

  到海南經歷了一年左右的時間,確實沒有時間想問題,因為每天該幹的事都幹不完。楊老師常常開玩笑,因為她前年九月帶我到海口,她說我到海口,因為一個禮拜左右我們一起去山東曲阜拜孔老夫子,中國文化折中於夫子,夫子的功勞最大,既然要推展中國文化,那當然要先禮拜孔夫子,也求夫子在冥冥當中庇蔭。去了以後非常的感傷,我們去參觀孔林、孔府、孔廟,在參觀三孔的過程,門庭若市,車水馬龍,本來很欣慰這麼多人來,又聽著解說員左一句封建,右一句封建,都在批判中國文化,我們愈聽愈心急,這麼好弘揚中國文化的地方、場合,卻是在批判文化,卻是在誤解文化。不能怪他們,因為中國文化的本質、中國文化的精神沒有人宣講。我們看了很急,假如有機會能夠把所有這些在引導大家參觀孔廟的解說員好好的上幾堂課,相信情況會大有轉變。

  看完三孔以後,我們又到了周公廟,真正尊敬夫子的人也同樣會感受到周公的偉大。我們在《論語》裡面看到,孔夫子說他很久沒有夢到周公了,他覺得自己的學問是不是退步了?因為他尊崇周公的德行,時時想著要以他為榜樣。到了周公廟我們的感觸更強烈,一個人也沒有,而且周公廟很多的樹都有一點傾倒下來,也沒人整理。三孔門庭若市,周公廟空無一人,請問去參觀孔廟的人是為了要深入中國文化嗎?是不是?不是,我們要看到真相。

  看著幾百塊讚頌孔子德行的墓碑統統摔壞了,只有兩塊沒摔壞,其中有一塊我記憶很深,是康熙皇帝賜的,這個碑高度應該超過十公尺,非常的莊嚴,很巨大,因為紅衛兵人再多,抬不動,推不倒,才倖免於難,不然很可能全軍覆沒。他們不是為了要深入中國文化才去三孔,是為了什麼?為了茶餘飯後當朋友問你,你有沒有去過三孔?你假如說沒有,他覺得你怎麼這麼丟臉,連三孔都沒去過。很怕別人問你,你覺得不好意思,都是為了告訴別人這些地方我去過才去。

  我們以前常說出去旅遊叫上車睡覺,下車怎麼樣?你們沒聽過?你們的水準比我高太多了,我都聽到「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處買藥,問他什麼都不知道」。中國人旅遊的目的在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寓教於樂,要去觀察風土民情,向他人學習,向大自然學習,是這樣的態度。看到這些情景非常的傷感。楊老師就對我講,她說我不能陪你回海口了,我必須留在北京創立一個中國文化網站,這個網站能突破時空,能讓全球有心於深入中國文化的人有一個學習的平台,這件事不能等,你自己回海口去。

  楊老師的網站,諸位朋友你猜猜看,多久成立起來?一個禮拜,把這個意念發出去以後,一個禮拜之內所有的人都到齊了。在北京有一個老闆護持楊老師創立了這個文化網站,這個老闆看到創立只花了一個禮拜,頻頻搖頭,他說我找一個可以用的人,找半天連一個都找不到,楊老師要創立網站,一下子四、五個關鍵人物都到齊了。因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你發的這一顆是真實利益眾人的心,很多的助力當下就會感應,我們要相信「得道者多助」,這是在北京的情景。

  當楊老師告訴我「你自個兒回去吧」,諸位朋友,假如你是當事人,當下你的腦子裡面會出現什麼東西?我以前的個性是比較優柔寡斷,比較拿不定主意,想東想西的,所以都吃不胖,是學了中國文化以後,真正了解到人要活在理智當中,人生才能愈走愈有意義、愈踏實。我們對於聖賢的智慧很有信心,把我以前所有的煩惱習氣放下,人生以聖賢經典為劇本,把它演出來。在演的過程當中突然明白,這每一個句子不是孟子的話、不是孔子的話,是你真心裡面的善良、真心裡面的智慧,只是透過孟子、孔子古聖先賢的嘴巴講出來,當你真正自己做到了,內心非常的痛快、喜悅,當你真正做出來了,內心會有一種吶喊,做人就是這樣才有味道,才痛快。

  在楊老師叫我自己回海口的當下,我的腦海裡出現了一句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讀書人要有百折不撓的氣節,要能扛起責任,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時時要以仁厚之心去處世待人,因為當我們這一顆仁厚之心能落實在生活處世待人,將能喚醒他人的仁慈之心,因為你愛人,人愛你,當人愛你的時候他也同時提起了仁厚之心。當人不提起仁厚之心,嚴不嚴重?只有一念,嚴重嗎?

  人不起仁厚之心,必起自私自利之心,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人的仁慈之心沒有被點燃,所喚起的都是自私自利,孟夫子說的「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人的念頭都是自私自利的時候,這個國家會怎麼樣?會動盪。我在下面加了一句話,「上下交征利,而家危矣」,家庭裡面父子相爭、兄弟相爭。現在家庭告上法庭的多不多?愈來愈多,父殺子,子殺父,根源是在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加重了就貪心,貪心得不到東西就瞋恨、就發怒,就鬥爭、戰爭,愈演愈烈。一念的存心對世界影響甚大。而當一個人把仁厚之心演出來,他身旁的人看到他會起慚愧心,會收歛。

  為什麼現在社會風氣敗壞得那麼快?沒有好榜樣可以看,很多的人做錯誤的事情肆無忌憚,因為在他的心中都想著天下的烏鴉一般黑,他不覺得慚愧。當他真正看到身旁有一個范仲淹、有一個包公,他當下會不會收歛?鐵定收歛,因為「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起心動念、我們的存心對整個社會影響面很大,所以不亦重乎,不可小看自己的影響。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要移風易俗,不是短時間能夠達到效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做教育工作是看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在從事教育、從事教化工作又能持續數十年而不退,才顯得他的可貴,才顯出他那一份仁慈之心。這句話在孔明的人生態度當中也出現了,「死而後已」。

  後來我自己一個人在海口發展,發展得也很順利,順利的原因我們剛剛也討論過了,「德不孤,必有鄰」。楊老師常常開玩笑,她說我把他丟到海口,讓他自生自滅。有自生,幸好沒有自滅。一年之後老師給了我一個信封,上面寫了一句話,她說「蔡老師,你辛苦了」,突然孔明那句話又在我的腦海裡浮現出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楊老師對我的照顧,點點滴滴暫且不論,光是楊老師這一份知遇之恩,相信一個年輕人才三十歲,她能夠放我負責一件這麼重大的事情,假如做得不好,她的信譽將受到很大的影響,對於老師這份知遇之恩,我只有全心全意去做。而在全心全意做的過程,誰得的利益最大?我自己得的利益最大,我的成長、我的歷練,在這一年多來快速提升。

  我給朋友講了三句話,最後一句話就是「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這一份承擔是甜美的。記得在高中時候讀到《孟子》的一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諸位朋友,背得出來嗎?應該很多人背得出來,因為你們都考過試,「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在高中時候念了這段話,內心有一個想法,我這一輩子(音檔中斷)說不定還在課程當中數落幾句聖賢人,有沒有可能?你去調查看看,我很喜歡幹這種事,去問問那些中文系出來的,你要不要當中文老師?你要不要傳承文化?很少人有堅定的信念要做這件事,他感受不到喜悅在哪。對!這一份精神我們都不了解,下面就斷了。

  初中時候覺得不想做聖賢,當我在海口這段時間感受到什麼叫披星戴月,以前是背個句子,突然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感受到,早上很早出門,晚上大半在上課,下了課都已經十點左右,再跟家長溝通一下,回到家都十一點左右。有時候還騎著腳踏車運動運動,因為沒時間運動。一堂課一堂課上下來,我們成長了,一堂課一堂課上下來,深深感受為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境,而他們苦無方法的困窘,我們漸漸能夠感同身受。看著很多的家長,孩子十多歲了,孩子那麼樣的叛逆、忤逆,他們是度日如年,不斷喚醒我們的使命感,我們的「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心,時時鞭策自己要把聖賢的智慧能夠真正去領受,能夠真正利益所有來聽課的人。不是我們在成就別人,是每一個人的恭敬、每一個人向學之心在鞭策著我。

  當看到這麼多的人需要中國的文化教育,聖賢教誨,我突然又想起了孟夫子這一段話,明白了「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為什麼要提升他不會的能力?因為當我們想幫助一個人,也看到了他的需要在哪,而我們卻缺乏這一方面的能力。你看到一個人快要溺水,將要溺斃了,而那個時候你才醒覺到我不會游泳,假如我會游泳,一條生命將不會在我眼前消失。人生身累不苦,身累睡個七個小時,隔天又是神采奕奕,最怕的是心累。心為什麼累?看著身旁這麼多親友需要我們的幫助,而我們卻沒有智慧解決他們的問題,每天只能面面相覷,互相感嘆人生的痛苦,那種心累,睡覺都補不回來。

  這些考驗、這些歷練,都在補我不足之處,深深感受到人生最大的遺憾,是當你覺得很多事情應該做,一定要做,而我們卻沒有能力去做!當這些重要的事情,我們有能力去做,縱使宵衣旰食,縱使忙到身體很疲憊,內心有什麼感覺?踏實!這一年多來我不知道什麼叫失眠,每一天躺下去睡覺很安心,因為這一天沒有白過,終於有做一點利益別人的事,都是一覺到天亮。我在這一段《孟子》的教誨當中批了一個橫批,叫做「甘之如貽」。這一份歷練只會讓我們感受到喜悅、成長、快樂,只要看到孩子進步了,老師提升了,家長懂得教育孩子,那一份辛苦早就已經拋到九霄雲外。

  文言文所承傳下來的經典,確實是老祖宗給我們最大的恩澤,在讀書的過程當中,這一份恩德沒有被告知,我們生不起這一份感恩,這一份緬懷。當師長把這個真相說出來以後,我掉了幾滴眼淚,因為以前看到經典、看到聖賢教誨都是逃避、都是怠慢,甚至於是把它丟到垃圾筒,不願意拿出來。人最大的折福就是忘恩負義,這一份恩不是一個人、不是兩個人的恩,這一份祖宗的恩,那是融入了千千萬萬人的心血!多少人在歷史的長流當中,做出了「動而世為天下道,言而世為天下則,行而世為天下法」的風範。多少聖哲人挑燈夜讀,把他的智慧一字一句寫下來,我們不能讓他們的血汗白流。

  帶著一份深深的慚愧,我重新打開經典開始學習,突然感覺跟聖賢的教誨距離從很遠的地方突然拉得很近,讀起來格外的親切。諸位朋友,就只是這麼一念的轉變,卻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從這一份感受我也體會到,一切法從心想生,所有的障礙不在外,在哪裡?在你的心中。你把它預設立場,把它當作困難,這個障礙就架在你的眼前;當你的這個念頭轉了,是非常的珍惜,是拳拳服膺,讀一句就把這一句放在心上,用這樣的態度,經典就跟你形影不離了。所以一切法都是心所產生,只要我們這個心念一轉,往後學習經典就不困難。

  學習經典所記載的東西,它都是亙古不變的真理,那是理智。有了理智才懂得是非善惡、利弊邪正,才有判斷力,有了判斷力才能下對人生的抉擇。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下對了抉擇,方向才對;方向不對,縱使再努力,還是徒勞無功。諸位朋友,我們的人生幾十年,回顧一下,抉擇對多,還是抉擇錯多?根源在我們有沒有建立起人生的理智、人生的智慧。今天我們思考一下,人生需要哪些抉擇?從抉擇當中你就可以了解人生應該具備哪些智慧,才能下對抉擇。今天回去想一下,我們明天再討論。好,今天的課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