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二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集)  2005/7/26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6-0007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提到《詩經》頭篇「關雎」這篇文章,它有很深的含義,在倫常大道當中首要關鍵在夫婦,如何選擇好的對象也在文章當中點出來。「窈窕」是指有賢德的女性。在目前的整個社會風氣當中,我常常會有一個憂心,像我教的是六年級的學生,很多學生都亭亭玉立,長得也很漂亮,我都會替她們捏把冷汗。人有時候不能活得太明白,對不對?漂亮的女孩子在目前這樣的社會環境成長,她很容易受影響,很多成人一看到她,第一句說什麼?長那麼漂亮,假如這個女孩從二歲、三歲就常常聽到這樣的稱讚,對她的人格有沒有影響?她在乎的是什麼?是外在。我們對於孩子的稱讚,往往會影響到她整個對於人生的態度影響。

  有一個幼兒園來了一個女孩,還有她的弟弟,一個小男孩,兩個人同時在幼兒園上課,她的老師跟我們說到,這個小女孩漂亮到你看她第一眼不敢再看她第二眼,因為假如你再多看她一次,就會被她吸引過去,長這麼漂亮。這個小女孩常常上課上到一半,就會把鏡子拿起來照一照,請問她上課會不會專心?不專心。她會照鏡子代表她非常重視她的容貌,當她遇到客人來了,遇到朋友來了,她最期待的一句話是什麼?「妳怎麼長那麼漂亮!妳今天衣服怎麼穿那麼漂亮!」她生活的重心都在別人的眼光有沒有注意到她的外貌。她太重視外貌,自然而然就忽略內在的修養,很可能走出的人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有時候你看到一位女士長得很漂亮,突然聽到她一開口,我們就會感覺幻滅是成長的開始,一講起話來很沒氣質,又很刻薄,她那個漂亮你能看多久?我看撐不了十分鐘,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但是假如這個女孩很有氣質,又時時很體貼他人,關懷他人,這樣的女孩會愈看愈舒服,愈看愈有氣質,這叫有人緣,有人緣的背後就來自於她有德行。當女孩子太注重外貌,對她的人生將有很負面的影響。她為什麼那麼重視外貌?就是整個生活當中眾人給予她的引導。往後看到漂亮的女孩子,見面不要一開口就說「你怎麼長這麼漂亮,鼻子怎麼可以長成這樣,眼睛長的這麼水汪汪的,還一邊一個」,稱讚外貌、稱讚才華都有副作用。你稱讚孩子的才華他會不可一世,「你看,我那麼小就那麼厲害」,一個孩子從小長了傲慢,對他一生有相當負面的影響,傲不可長。

  我有一個親戚,她有一天帶著她的小外孫女來我們家,我父母都在,小孩的外婆就對她的外孫女說了,說:「來,我們念英文給這些長輩聽」,一開始就說:「來,蘋果怎麼念?」小朋友反應很快,馬上說「apple」,雨傘怎麼念?「umbrella」。你們可以聽得出來我的英文也不錯。一連講了好幾個英文,這個小孩都對答如流,突然小孩反問她的外婆一句話:「奶奶,書本怎麼講?」外婆說:「我怎麼知道?」接著小孩就說:「奶奶,你怎麼這麼白痴!」你看,她會英文給了她什麼?傲慢。「傲不可長」這是千古名訓,傲慢一長,跟學問就背道而馳,所以稱讚要順著性德稱讚,這才是正確的。你稱讚孩子真孝順、真懂事,這跟他的性德相應,他會愈來愈孝順。有沒有稱讚一個人孝順,然後他愈來愈不孝的?沒有。你稱讚他真有愛心,是點燃他內在的仁慈,這是一個標準,稱讚性德不會有副作用。

  「關雎」裡面提到,賢德的女性才是找配偶重要的條件,為什麼舉了雎鳩這種鳥類來教導人夫婦的相處?為什麼用鳥類?從這裡也可以感受得到,古代聖賢為了教化眾人,用心良苦,直接拿人來做比喻,怕我們人好面子,你怎麼在講我。成人有一樣東西最貴,叫什麼?面子,為了面子,很多錯誤也不肯承認,有時候還會惱羞成怒。我記得我到上海去講課,一開始我就說,要求學問,首先要把面子賣了,而上海的面子可能高於其他的地方,由於有這樣的認識,我今天帶了不少錢來,看看待會下課有沒有人要賣掉。

  因為顧及成人的面子,聖哲人善巧的用鳥類來譬喻。而雎鳩這種鳥類,找到伴侶之後終生不換,非常有節操、有道義,透過這種鳥類的行持,牠能做到,我們可以重新反觀自己,連鳥都懂得要忠誠的對待伴侶,難道人比不上鳥嗎?難道我們人要比不上禽獸嗎?用這樣的譬喻,明白的人馬上自我反思,當他的悟性還沒有到達這樣的境界,也不跟他結冤仇。你直接說他,他還不高興,直接說人都是沒有道義,這樣他反而不能接受,反而排斥,就不好,透過鳥類的譬喻,讓人去省思。

  在這篇文章末後還有兩句經文值得我們去思考,「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荇菜是古代祭祀祖宗會用的植物,而誰去採這種植物?媳婦去採,由媳婦親手把荇菜擺整齊來祭祀。它的深意就在當這個媳婦是有賢德的女性,她去祭祀祖宗,祖宗在天之靈非常安慰,因為有一個好的媳婦,家族可以旺三代,德風可以延續三代不衰,相同的,娶到一個不好的老婆會怎麼樣?會敗三代,那擇偶怎麼可以不謹慎?

  在經典當中都會告訴我們擇友、擇偶、擇書,抉擇很多事物的道理所在都在經典裡面,我們要好好去領受、去學習。而在抉擇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抉擇——擇念,抉擇自己的思想觀念,因為思想會影響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創造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從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就可以斷他的命運,一個人如是,從一個家庭成員的思想觀念能不能斷他的家庭命運?其實不困難,從一個社會國家的人民思想能不能斷他這個社會的前景?能不能?並不困難。

  那我們要冷靜想想,我們現在的思想觀念能否成就你的人生?能否圓滿你的家庭?能否利益社會?我們現在的思想。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學貴自知,我們學習之前要有自知之明,到底我們現在思想當中有多少正確的,有多少錯誤的。諸位朋友,我們的腦中有多少聖賢思想?有多少中國古聖先賢的思想?諸位朋友,你是炎黃子孫嗎?我剛剛有講的不標準嗎?怎麼都沒反應。你是炎黃子孫嗎?是,比較大聲一點,還是不夠大聲。你是炎黃子孫嗎?是,大聲不一定就會贏。現在一個錯誤的觀念,好像哭得愈大聲愈有奶可以吃,這是錯誤的。我們要重實質不重形式,什麼是實質?你是否真正有中國炎黃子孫的思想,那最重要。

  假如一個人在國外長大,生長了三十年,他的父母都是炎黃子孫,他的血統一定是純正的中國人血統,但是他的思想是哪裡的思想?是西方的思想。那是思想影響他的一生還是他的血統?思想,所以思想重要。我們現在雖然有炎黃子孫的血統,請問思想是誰的思想?要冷靜!我想到這裡都覺得很汗顏、很慚愧。有一次跟朋友在聊天,他提到他到韓國去旅遊,韓國人保留了差不多快一千年的古蹟,都是唐宋那時候傳下來的,邊介紹邊說我們這個古蹟是學習了中國文化,保留了八百年、一千年。這些朋友就想,我們中國二、三千年的古蹟都有,八百年、一千年算什麼!你會不會這麼想?他這個話才說出去,突然回光返照,韓國人學到中國文化八百年、一千年的東西,珍惜成這個樣子,我們中國人幾千年的文化拿來糟蹋,還敢這麼大聲講「我的東西都幾千年」,人家幾百年這麼珍惜。

  我都很害怕五十年以後國際法庭會有一個訴訟案,訴訟的案件是「孔老夫子是誰的老祖宗」,你相不相信?誰會打贏?你看現在把中國文化演出來的是誰?是韓國人。有一個譬喻也很恰當,他說你走在一個巷子裡面,突然迎面而來很多的小孩,你要判斷他是中國人還是韓國人,很容易判斷。當韓國人走到長者的面前,他一定第一個動作,先往兩旁側,然後鞠一個躬「叔叔好,阿姨好」,請長輩走過去,然後他再走。我們現在中國人的小孩能不能做到?很可能看那個長輩迎面而來,他心裡想「他怎麼還不趕快讓我」,家裡的人都讓他,他已經被讓習慣了,所有的人應該要服務於他。當我們的下一代還不好好領受中國文化的教誨,五十年之後演出來不知道是什麼模樣。那時法官會說我們要重實質不重形式,現在看誰把孔老夫子的教誨演出來誰就勝訴。突然國際法庭判決,聽到上億人的哀號,誰輸了?要不要等到那一刻?知恥近乎勇,我們要懂得知恥。

  世界上常常都說中國人了不起,什麼時候的中國人?這個中國人還要加註解,離現在一百多年以前的中國人。我們現在聽到中國是「禮義之邦」,諸位朋友,當你說到這句話的時候你有榮譽感嗎?你會覺得很快樂嗎?我都快樂不起來,覺得很丟臉。在法國的聖母殿寫了一行字,叫「請勿大聲喧譁」,用中國字寫的,寫給誰看?中國人;在泰國的皇宮廁所裡面寫了一行中國字,「大小便後請沖廁」;在珍珠港,也是一個旅遊區,垃圾桶上面寫著「請把垃圾丟在此」,用中國字寫。我問小朋友:為什麼用中國字寫?他說:中國人很偉大。我說:就是中國人都犯這些錯,把臉丟到全世界去了。小朋友說:我們把它擦掉。我們問他:你拿什麼擦?你做錯了事情,死不承認,人家就不知道嗎?要用什麼擦?用你的行為、用你的德行,把這個恥辱洗刷掉。

  本來是禮義之邦,現在為什麼這麼不懂禮?本來是仁慈存心,現在怎麼變得自私自利?是因為正確的思想沒有傳承,人的行為開始轉變。我們首先反思到,在面臨現在功利主義的氾濫之下,人往往存心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我為中心」聽起來好像還滿學術性的,再翻得比較簡單一點比較容易明瞭,叫自私自利。當我們的念頭是如此,自私自利就會貪心,貪心以後得不到就會生氣,就會跟人爭奪、競爭,再來更嚴重,鬥爭、戰爭,最後會發生什麼?末日。

  在小時候的記憶當中,走在路上看到電線桿上貼了四個字,哪四個字?你們都沒有看過嗎?「末日到了」,到了沒有?你們都沒感覺,很好,代表你們活在大同世界,代表你們「德不孤,必有鄰」。「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這是好現象。而我們客觀的來看看,目前社會在往什麼方向走?打開報紙,能不能看到競爭?能不能看到鬥爭、戰爭?能不能看到?幾乎每天都可以見諸報端,這些現象都在發生。而如何遏止這些現象繼續發生,不要在結果當中下手,應該從哪裡著手?從念頭,人假如不自私自利,不會延伸出這些問題的。而末日絕對不是只是原子彈炸下來了叫末日,原子彈炸下來,我們生命結束了,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真正的末日,中國有一句話,叫「生不如死」,當人的心中只有自私自利,毫無道義,父殺子,子殺父,夫婦相殘,兄弟相殺,當我們的社會往這個方向不斷邁進,人會活得很恐慌,人會活得很沒有安全感,這樣的社會現象已經漸漸在逼進。我們要省思,覆巢之下無完卵,當社會現象一直墮落下來,縱使你再有錢,再有權勢,你也沒有好日子可言。在我記憶當中,十年前左右,有一個十多歲的孩子,請求他的父母買一台豪華轎車給他開,他的父母不肯,後來他找了幾位同學一起聯手把父母都殺了。

  當他在法庭接受審判,他的臉上毫無慚色,當記者用鏡頭照著他,他非常的憤怒,對著這些記者吼著說道:「有什麼好拍的?拍什麼拍!」我那時候看在眼裡非常感慨,一個十多歲的孩子,都還沒有進入社會的大染缸,就已經形成這種大逆不道的性格,誰造成的?為什麼一個十多歲的孩子會要一台豪華轎車?這部戲我們要往前倒帶,因為前面給了他什麼?可能小學的時候,你考試考得好,爸爸給你買台腳踏車,上了初中、高中,考試考得好,爸爸給你買台手提電腦,你只要考得上大學,爸爸花幾十萬讓你到國外遊學。孩子任何的要求都答應,他對於物質肆無忌憚的追求,到最後欲望止不住,欲就會令智迷,他會失去理智。

  在上海有一個父親很有錢,他的兒子國小四年級,月考考得不錯,他的禮物是BMW一台。四年級的孩子會不會開車?所以送一台車還送一個司機給他。你看這個孩子會不會成材?太難了。這是十年前我親眼看到的一個個案。而在最近的三、五年,聽到的例子更多了,十三歲的孩子煮飯給他父親吃,沒多久父親暴斃死了,因為家裡太窮,沒有錢驗屍,草草埋掉了,這是在四川的鄉下。接著他母親吃完他煮的飯也死了,也是草草埋掉。後來在祭祀父母結束以後,他拿著這些飯菜很不耐煩往水溝倒,他的嬸嬸看到了,內心一驚,這個小孩怎麼對父母一點恭敬心都沒有,接著他走向前來對他嬸嬸說道:「我爸爸、媽媽是不是有買保險?」這個嬸嬸一聽,毛骨悚然,趕快報警處理。調查結果,父母是他親手殺的,原因在他要拿一萬多塊的保險費,才一萬多塊。拿這一萬多塊幹什麼?他要買一台手機,為了一個手機,為了與別人攀比炫耀,連父母都殺了。

  當我們都重利而輕義,未來的社會會比畜生的狀態更慘,因為畜生最起碼不傷害同類。你有沒有看過獅子吃獅子?沒有,再凶狠的動物,不傷同類,更不可能傷自己的父母,傷自己的至親。當人類沒有真正學到做人的道理,而被欲望所蒙蔽之後,做出來的行為會比畜生更凶狠。現在不止父子相殘,我們這次到法國去,有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殺了十七歲的哥哥,殺了哥哥以後還把他的屍體分屍,到處亂丟。這種倫常的血案、倫常的悲劇,現在出現的頻率可能一個禮拜會出現個二、三件;十年以後,諸位朋友,一個禮拜會出現幾件?我們現在這種現象才剛開始,十年以後一個禮拜會出現二、三十件;二十年以後可能二、三百件,那時候真正叫末日到了。我們希不希望一、二十年之後是這種景象?絕對不希望。但是諸位朋友,假如我們現在不重新重視道德教育,當十年以後整個結果呈現得愈嚴重,你想做都已經沒機會了。

  我們在這推展的一、二年過程,真正體會刻不容緩,這種墮落的速度令我們無法想像。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帶著女孩回家,他的爺爺、奶奶勸他你這麼做很不好,對這個女孩也不好,他一氣之下把爺爺、奶奶都殺了。我們的下一代沒有理智可言,這條路不能再走,這條路是一條死路。而我們反思一下,現在一百個人裡面,有多少人的念頭是從自私自利在經營他的人生?很多!包含我自己還沒接受聖賢教育以前,都是走這條道路。我們要迷途知返,轉回來依照聖賢的教誨,從仁愛的存心開始,當人時時能為人著想,懂得互助、懂得互愛,走向大同世界。

  這條路不能走,我們要體會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整個社會風氣為什麼這麼敗壞?因為善的力量、善的聲音沒有出來,都默默承受,在這個默默承受過程都已經姑息養奸。你說我又沒有做壞事,但是面對錯誤的行為,我們也都視若無睹,讓這些為惡之人肆無忌憚。你看明明公車上寫著「請勿吸煙」,還是一大堆人在吸煙,都沒有公德心。我在海口的時候碰到有人吸煙,我就走過去跟他講,我說:「這位朋友,我有氣喘,你可不可以不要抽煙?」我記得有一次我對一位男士這麼講,他看看我,有一點不知所措,可能沒有人勸過他,他又想罵我,想要展現他的憤怒,可是又覺得開不了口,因為我對他傻笑。我的態度很好,我在力行《弟子規》,「怡吾色,柔吾聲」,「親有過」,誰是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也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同胞。我很客氣的跟他講,我看到他的態度好像不大高興,我就沒有接著對他說,我還是對他微微一笑,就把我的頭轉回來,繼續拉著那個叫什麼?車上的欄杆,是吧?拉環,它沒有拉環,一條的。

  過了二、三分鐘,我稍微吸了一口氣,沒有抽煙的味道了,心裡很欣慰,因為我在勸完他以後,我就把我的雙眼閉起來,然後開始祈禱,「人之初,性本善」,他一定有本善的心,我要把它喚醒。很有效,二、三分鐘就沒有煙的味道。後來我下車了,其他兩位同行的老師跟我說,他說這個抽煙的先生在跟你談完話以後偷偷瞄了你兩眼,瞄了一下,又瞄一下,然後就順手把他的煙熄掉了。人都有羞恥心,只是我們要提醒,而提醒要隨順人情,得理要饒人,理直要氣和。

  假如那天我很生氣的對著他:「你不識字嗎?你沒看到這裡寫什麼嗎?」很可能隔天報紙會報導昨天在公車上發生鬥毆。所以勸人也要講求方法,但是絕對不能對於錯誤的行為我們都視若無睹,這樣社會的風氣會愈來愈敗壞。我們從這一念錯誤的思想轉成仁愛待人,這樣的社會其實並不遙遠,我們回想起三、四十年前,假如有一個鎮裡面的鄰居要去當兵,會發生什麼情景?所有鄉鎮裡面的長輩都來送他,還告訴他:「好好當兵,好好學習,要吃得了苦」,還沿路這樣送他離開故鄉,那種情誼很濃厚,有些長者甚至於還會掉眼淚,一離開又要一、二年才回來,很有人情味。當某一戶人家要娶媳婦了,會有什麼情景?其他的鄰居都來幫忙,所謂「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對門不如自心」。當我們這個心性時時都是仁愛,都是替人著想,所表演出來的就是大同世界,最難得的就是處處替人著想的仁慈之心。

  我還記得小時候某一戶人家長者去世了,我們也會去幫忙,穿著孝服走在前面,幫他們的忙。當有一戶人家在晒稻穀,突然下起雨來,主人沒有注意到,誰會出現?鄰居一擁而上幫忙他收起來,那種社會風氣離我們並不遠,短短幾十年,人心愈來愈不厚道,愈來愈計較。盧叔叔就說到,他有一個鄰居住在同一層樓,他們門口的走廊很髒,沒掃,他敲敲這戶人家的門對他說:「這裡很髒,你把它掃一掃,對你的家居整潔有幫助。」這戶人家說道:「你為什麼不叫對面的掃,要叫我掃?」你看當場第一個念頭是找藉口,是惱羞成怒。盧叔叔接著跟他說道:「隔壁家是租來的房子,這是你自己的家,你何必這樣計較?何必這樣糟蹋?」你看計較到連門前這塊走廊也不願意去掃,人心墮落很快。而這戶人家是小學老師,假如是這樣的老師,你敢把孩子給他教嗎?但是我們不能怪他,要怪怪家庭教育沒有教,怪學校教育沒有教。師範體系上了幾年的課程下來,有沒有重複提醒他要修身,要重視德行,要當孩子的好榜樣?所有社會的現象都值得我們靜下心來反思如何化解。只要有這顆仁愛之心,就可以往大同的社會邁進,末日與大同世界只在一念之間,其實並不複雜,而這一念最重要要透過教育才能達到,教育就刻不容緩。

  我們常常在談生涯規劃,如何運用聖賢的智慧,讓我們的生命走的踏實、走的有價值。在我還沒接觸聖賢教誨以前,我也有我的生涯規劃,我的生涯規劃是什麼?是如何賺到生命中的第一個一百萬,我沒有很貪心。如何買別墅,如何買豪華汽車,那時候誤解那個叫成功。因為我常常看到電視,有一個男士穿得西裝筆挺,然後站在一個陽明山別墅的前面,旁邊站一個婀娜多姿的女人(他的老婆),然後前面還擺一台豪華轎車,我就誤會這叫成功。諸位朋友,這樣會快樂嗎?當人生一開始就是完全在追求物質,他的人生已經失衡了,失去平衡。

  我們思考一下,買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可以快樂多久?孩子為什麼都往物質在走?年少的時候我們教育孩子,希望他過著天堂的生活,要什麼給什麼,所謂的天堂是物質的欲望持續在打開,當物質的欲望打開真的活在天堂當中嗎?錯了,我們以前都覺得有錢就會快樂,其實愈有錢的人平均起來煩惱多還是少?更多。一個女孩買一件名牌的衣服,諸位朋友有沒有經驗?你們說一下,可以快樂多久?我比較沒有經驗。我有一個長輩他就說了,他說他在交女朋友的時候,跟她出去約會,吃自助餐都吃一點點,他想養一個老婆應該不難,娶了以後終於明白真相,飯很便宜,衣服很貴。他常常陪老婆去買衣服;聽說常常陪老婆去買衣服的男人壽命會比較短,因為去買的時候心臟一直跳「碰碰碰」,心臟跳得愈快壽命愈短。當他太太說:「這件衣服買了」,他在旁邊說:「嘜啦!嘜啦!」

  很多年輕的女孩都買名牌衣服,這個卡一刷下去,她一個月的薪水幾乎去了一大半。她也很有財務管理的能力,所以往後一、二個禮拜省吃儉用,吃泡麵過日子,就是要買名牌的東西。等最後真的撐不下去了,回到家裡跟她爸爸說:「爸,我沒錢了」,她爸爸氣得半死,對她說:「我跟你講多少次了,你為什麼每次都講不聽,你是要把我氣死是不是?需要多少錢,過來拿」。有沒有這種父親?長了孩子的欲望,不是幫他,是讓他一生成為物質的奴隸,害他!

  天堂直接通往什麼?不是地獄。我們說中年像戰場,為什麼像戰場?欲望太多了,必須要賺一堆錢來還債,看到別人事業做起來,他會想著要去障礙,不讓別人升官,要自己升,像戰場,最後老年都活在物質的欲望追求,能不能有好的下一代?不可能。在天堂當中其實就已經邁向墳墓了,在天堂當中沒有真正的快樂。穿一件漂亮衣服好像滿快樂的,走到辦公室對著男同事說:「你覺得我今天有什麼不一樣嗎?」左轉一下,右又轉一下,剛好遇到一個觀察力比較遲鈍的男同事,還說:「有嗎?有嗎?」妳不只不會快樂,還會氣得半死,時時活在別人的眼光當中,不會有真正的快樂。

  買一台豪華的轎車可以快樂多久?可能一個月,那個月每天一回家,開著車子回去,回來馬上又在那裡擦得跟新的一樣,他的快樂會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他的太太被打入冷宮,變小老婆,那一台車變什麼?變大老婆。必須付貸款要付好幾年,三年、五年。諸位朋友,他只會付三年、五年嗎?別傻了,當他追逐物質,追逐虛榮,開了半年、一年,又看到同一個牌子出了新的款式,他會不會蠢蠢欲動?他又想著我要開最新的款式,開沒多久又把它賣掉買新的,一輩子都在那裡還貸款,那不會有真實的快樂。好,我們這節課先上到這邊,下一節課再繼續,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