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五十三集) 2003/7/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53
諸位同學,請看第三時第二次的念佛,繞念。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這也是繞念一千聲,我們合前面一起來看。在這個《繫念法事》當中,三時合起來,一個人大概念四千聲佛號;一個人四千聲,十個人四萬聲,一百個人四十萬聲。通常這個繫念佛事,我們一般做的時候人數大概總在一百到三百人之間。如果三百人的話,三四一百二十萬聲佛號,你說這個力量多大!何況再加上這裡面讚佛、誦經、念咒、開示、說法、發願、迴向、懺悔,你這樣去觀察,你才知道這個法事的殊勝。
這些年來我們在全世界各個地方提倡,每個淨宗學會都帶頭在做。對於這個大時代裡面的災難,消災免難肯定是有益處的。這個利益,我們看看江本勝博士在日本琵琶湖做的實驗,他人數並不多,三十多個人。這麼多人的力量,一個小時,請一個法師帶領大家念經,把自己的意願、善意迴向湖水。大家心裡面有這個意念,誠誠懇懇的意念,異口同音說「湖水清潔了,湖水乾淨了,我們非常歡喜,非常感謝」。一個小時的祈禱,過了兩三天,這個湖水果然乾淨了,波浪也沒有,染污也沒有。你就曉得善意訊息的加持。
植物、礦物都有能見、能聞、能覺、能知的本能,這個本能是法性的本能。法性本具的德性就是我們一般講的仁慈、博愛。最近這十幾年來,我們歸結大乘教義,提出修行的綱領「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法性本具的德行;能見、能聞、能覺、能知是法性所具的本能。經上這麼說的,中峰禪師在此地開示也是這麼說的。現在科學家逐漸逐漸證明了。
昨天我收到一份傳真,好像這本書是台灣出版的,做了一個報告,《植物的秘密生命》。有人也做了很長時間,用科學方法來實驗,發現植物能見、能聽、能覺、能知,而且沒有距離,人對它的心意,它完全明瞭。以前我們認為這個東西沒有生命的,現在這些科學家研究發現植物有生命,人家善意照顧它,它感恩。照顧它的人如果是出了事情,或者是遠離了、他去了,它會感到很悲哀、很沮喪,垂頭喪氣。如果這個照顧它的人回來了,它很歡喜,都能看得出來。整個宇宙是活的!
我們有幾百人在這個地方,念佛是最殊勝的訊息,最真實、最善的祝福,天地鬼神都感動!所以,繫念法事裡頭最主要的就是念佛。聽了開示之後萬緣放下,一心一意執持佛號,真正做到不夾雜,一句一句接著,不間斷。念一千聲,通常我們是一千零八十聲,我們一串念珠是一百零八,十串是一千零八十聲。當然念佛的時間愈長愈好,因為這個法事裡面開示的很多,開示非常非常寶貴,真是冥陽兩利。
下面這一段,中峰禪師節取《慈雲懺主淨土文》,正如同第二時禪師引用的大慈菩薩的發願文。像這些地方我們能夠看到古大德的心量,他們是包容的,他們是不分彼此的,不一定要樣樣東西都是自己的。第二時我們看到,「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盡」,這是大慈菩薩的發願文,這個地方我們看到慈雲懺主的淨土文。從這些地方我們能夠看到禪師的心量,包容、自他不二。別人所說、所教的,跟我自己所修相應的,那不是別人,就是「我」!
你看看前面他講的話,「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既然阿彌陀佛跟我已經不二,大慈菩薩也不二;大慈菩薩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大慈菩薩。在這個地方亦復如是,我心即是慈雲懺主,慈雲懺主即是我心,自他不二,性相一如。人契入這個境界,天下太平,還有爭執的嗎?沒有了,自己跟自己不會爭。這個文我們也讀得很多,有很多同學常常念。現在我們也讀這段文。
【一心歸命。】
這一開頭就給我們點出來,歸命也就是歸依。從字面上來看歸命比歸依還要真誠,真誠到極處,歸是回歸,全方位的回歸。『一心歸命』!歸到哪裡?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這是一個真正徹底覺悟的人,如果不是真正徹底覺悟的人,他不可能全面歸依『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真正能做到,古德常講兩種人,一種上根利智,他對於諸法實相完全明瞭,一絲毫疑惑沒有,所以他是世出世間萬事萬法徹底放下,「一心歸命」。上根利智的!哪些人?我們今天在大乘法裡面看到的,法身菩薩!尤其是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真的是一心歸命。另外一種人是下愚,諺語常說愚不可及,他那種下愚我們比不上他。為什麼?他也是一心歸命,你問他這些道理,他完全不懂,他的師父教他:你老實念佛。他就乖乖老實念佛,居然他一個妄念都沒有,全心投靠,一心歸命,他做到了。你問他什麼道理都不懂:師父教我的,師父教我這樣,我就這麼做。
在近代,我們在《影塵回憶錄》裡面讀到的,修無法師、曬蠟燭的那位法師(名字我一時想不起來,以前很熟的)。另外倓虛老法師常常講的,諦閑老和尚有個鍋漏匠的徒弟,都是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老實!師父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他就做到底,一生沒有懷疑過。他能真的做到不夾雜、不間斷,成功了,真正不可思議!最難的,不上不下,當中這個所謂半吊子最麻煩了。你說他沒有智慧,好像挺聰明的,你說他真有智慧,他疑慮重重,這樣的人難度!我們知道世尊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為什麼人講的?就是為這些人講的。上智、下愚太簡單,佛度他們不費力氣,很容易得度。佛對我們的恩德大!我們在此地看了慈雲大師這段文,感觸很深!要常常想想自己有沒有做到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個淨土文還是祈願文,祈禱發願:
【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
這個願很靈,感應非常靈敏。為什麼?一心歸命的。一心就是至誠心,真誠到極處,心裡面不夾雜絲毫的妄想,分別執著當然沒有。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才是一心,這個一心祈願感應不可思議。『願以淨光照我』,阿彌陀佛,這是以自性究竟圓滿般若之光,這個光沒有染污,本來就清淨的,永遠不受污染。佛心性放光,世界也放光明,世界是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世界的光是什麼?世界的光,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氣,中國人講氣,中國人講風水。這個地方聚氣風水極佳,在佛法裡面講這是世界放光;外國人講的,是磁場。
地球有地球的磁場,太陽系有太陽系的磁場,這科學家常講,我們聽得耳熟。世界放光!剎土放光!這個光是一切諸法本具的德能,不是從外頭來的,每個眾生都有,沒有差別,完全相同。那為什麼在事相上有這麼大差別?佛給我們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說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你的光明為什麼會失掉?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把你自性裡面的德能遮蓋住了。諸位要知道,遮蓋住了,並沒有失掉。好像陰天下雨,濃濃的烏雲把太陽遮蓋住,太陽沒有失去,還在,只是受了妨礙,遮蓋了,它的光削弱,不能發揮圓滿的德用,就是這麼回事情。
如果我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的烏雲除掉,自性的德能就圓滿現前!太陽還是光明遍照。我們現在在迷,我們性德的淨光失掉了,現在求佛加持。佛光注照使我們的障礙能化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我們如何具體落實?佛光照我,我的妄想分別執著就化解,煩惱習氣漸漸就消除了,好事情!佛光就繞在我們的身邊,問題是你要接受。你說:我沒有看到佛光,我怎麼接受!經本所在之處就是佛在那裡放光。所以,我們為什麼常常想著要印送《大藏經》,要把世出世間最真實的寶藏(法寶)介紹給一切眾生?「淨光照我」!
在近代又增加了一重障礙,什麼障礙?現在人不學文言文了。要知道文言文是中國人古老祖先們無比智慧的創造,因為他們知道語言會隨著時代變遷的。如果文字跟語言合一,古時候人的話我們現在聽不懂,古時候人寫的文字,我們現在沒有法子讀了,要找專家、考古學家,還未必能真正懂得它的意思,一般只是猜測。所以中國人的老祖宗聰明,他把語言跟文字分開,語言不管怎麼變法,文字決定不變。這一招厲害,文字是個工具,把遠古祖先他們的智慧,他們的經驗用文字記載下來,傳遞給後代子孫。讓後代子孫從文字上讀到之後,如同面對面通信談話一樣,這是非常偉大的發明,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所沒有。
現在大家不要了,認為文言文艱難,實在講文言文是一點都不艱難,非常容易。你不學那就難了,你要學就不難。我早年到台灣,我還收集大概有十幾本,不多,好像是十二、三本,民國初年小學生讀的東西,裡頭有小學作文,民國初年的小學作文,模範作文。這些年常常搬動到處流浪,這些東西散失了,現在大概還有五、六本。這些十歲左右小朋友寫的文章,現在大學文學系裡面的學生,不但寫不出來,他念都有困難,他還要去查字典找資料。這就說明今天大學文學院的學生,不如民國初年小學生的程度。
十歲左右小朋友能夠寫得出文章,當然佛經對他來講沒有困難,佛經是最淺顯的文言文。在民國初年那種文學程度,小學生就能讀經。這是祖師大德翻經的時候,特別用最淺顯的文字,所以佛經的文字在中國文學史裡面稱為變體文。你要跟古文比比,像《古文觀止》比一比,《古文觀止》任何一篇文章都比佛經艱深。佛經可以說是當時的白話文,翻經祖師的意思希望佛經普遍流通,不要有文字障礙。今天不讀文言文,加重了一層困難。現在在困難當中還有一層困難,現在大家使用簡體字,繁體字他不認識,這又加了個困難,你說這個麻煩大了。使這個真是無上的法寶,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世出世間一切問題的典籍,跟我們的距離愈來愈遠,想到這一點真是令人痛心。
我們這些後代子孫忘了祖先的恩德,不知道祖先用心之苦,對後輩愛護之深。所以我們今天讀到這個地方,「淨光照我,慈誓攝我」,這個「誓」就是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往生淨土,一生成佛。佛有這個願,我們今天有心、真心來祈求,跟阿彌陀佛本願相應。要真正做到相應,那我們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發四十八願,我們每天讀誦經典,當你讀誦的時候,就是佛光照一次,佛光就在照你。你在念佛,聲聲佛號,佛的光明都照你。
密教裡面的大灌頂,灌頂是什麼意思?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面說得很清楚,他本人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他講的我們很好懂。這個灌頂,頂,是最高的佛法,至高無上的大法。灌是什麼?灌是傳授。換句話說,灌頂真正的意義,是把無上大法傳授給你,這叫灌頂。我們今天知道,無上大法是什麼?是《無量壽經》、是《彌陀經》,無上大法!
隋唐時代那些高僧大德都是各個宗派的祖師,幾乎他們公認《華嚴經》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裡面第一經,稱它為經中之王。《華嚴》最後歸淨土。所以這些祖師大德說《華嚴》、《法華》這些大經,都是《無量壽經》的引導,佛這些大經大論引導你歸《無量壽》,引導你歸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話我們聽了一點都不錯,確確實實如是,引導你到西方極樂世界。那麼西方極樂世界才是第一的第一,無比的殊勝。
我在介紹這些大經講得很清楚,我們把《無量壽經》從頭到尾讀一遍,就是阿彌陀佛跟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給你灌頂一次。你念兩遍給你灌頂兩次,你在一生當中受諸佛如來的灌頂,不知道有多少次!可是還沒有開悟,還那麼糊塗!你就想到你的業障多重,天天給你灌頂你還沒有開悟。業習煩惱之可怕於此可知。怎樣接受佛光注照?接受大法灌頂?我在講席裡頭也常說,必須要把自己障礙除掉。我們有嚴重障礙,障礙住、擋住,佛光照不到我們,這個灌頂我們沒有辦法接受。我常常勸同學,不知道勸多少次,要把自私自利這個念頭拔除;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果然真的能放下,你的障礙沒有了,「淨光照我」,真照到了,「慈誓攝我」,真的有攝受力,你會感覺到。頂法灌我,你也體會到。
你的煩惱,我可以說每個月、每個月會輕,月月煩惱輕,月月智慧長,你會法喜充滿,你會非常歡喜愛好學習這些法門。為什麼?你真得利益。功夫果然得力,每個星期你會感覺得不一樣。就是進步是一個星期一個星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功夫達到高水平的時候,你會感到什麼?天天不一樣。今天跟昨天不一樣,昨天跟前天不一樣,進步快速!只要真幹,這個事情人人平等,本來平等,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幹?肯不肯放下?關鍵就在此地!看破、放下,放下、看破。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一放下心就清淨,清淨心生智慧。
為什麼不肯放下?為什麼對於煩惱習氣那麼樣的貪著!要常常記住,佛在般若會上講的是真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常常想著。為什麼?對付你無始劫以來的迷惑、貪戀。你放不下就是迷惑、貪戀,樣樣還要爭取。真的明白了,人家送給你,你都不要。為什麼?虛妄的,不是真的。萬法皆空,包括我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而不可得。《般若經》上講得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正能把世尊這樣的教誨落實在生活當中,那你就天天有進步,天天智慧增長。就像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他跟五祖講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那個境界不是天天生智慧,是念念生智慧!這是什麼人?法身菩薩。明心見性,念念生智慧,他不生煩惱;煩惱沒有了,斷乾淨了。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懂得一心歸命,一心祈禱,求佛加持,我們的進步快速。祈求,自己要有行動,沒有行動,只是口裡面,這是虛妄的,這個不會有感應,要有行動。什麼樣的行動?下面這就說了: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這是拿行動出來,真的在求。正念揀別,邪念遠離了。邪念是什麼?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貪戀,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說,對於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邪念!那不是正念。損人利己的念頭,驕慢嫉妒的念頭,嚴重的邪念,統統放下。正念是什麼?一心歸命,發菩提心,專求淨土,這是正念。底下就說得很清楚,『稱如來名』,正念!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這是正念,純正之念,除阿彌陀佛之外,決定沒有一個邪念夾雜。
我稱名、我求生,我希望成佛道,為的是什麼?『為菩提道,求生淨土』。「菩提道」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究竟圓滿的明瞭,這叫菩提道。明瞭之後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這個事實誰知道?沒人知道,只有法身菩薩知道。我們在宗門語錄裡面聽說過有覺悟的人,說出這個覺悟的境界,他說「虛空法界是沙門一隻眼」。這是什麼意思?虛空法界、剎土眾生跟我是一體,這叫法身,清淨法身。法是什麼?法是一切諸法,所以真正覺悟明瞭的人,一切諸法就是自身,就是自己,「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心現,一真法界;識變,十法界,全是自己,就像作夢一樣。夢境全是自己心現識變的,沒有一樣東西是心外之法,所以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在哪裡?心在諸法。法在哪裡?法就是心現的,心跟法是一不是二。阿難找心找在哪裡?實在講他根本不懂得,不但真心不懂,妄心也不懂。你一懂,一切都懂,你懂得真心你就知道妄心;你徹底了解妄心,你就明白真心。宇宙是一,活活潑潑,是自己。自己對自己,哪有不愛護的道理!所以,佛法說「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慈悲沒有條件的,也沒有等級的,平等的。
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心現識變的,所以,裡面一切萬事萬物都是自己,自分!怎麼不愛惜?我愛惜我的眼睛,一粒灰塵都不能讓它染污。我愛護我的身體,在這裡明白了,我愛護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眾生。這是菩提道!為這個求生淨土,這就是究竟圓滿無上菩提的佛果,我為這個求生淨土。這是如來本願,一切諸佛如來,希望一切眾生快快成佛,與如來的本願完全相應。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第三時慈雲法師的淨土文。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我們看這一段。這段是說阿彌陀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我們在《無量壽經》讀到,他出家之後,這是法藏比丘,在自在王佛面前發四十八願,『本誓』就是指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接引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往生淨土。這一願此地提的就是第十八願,四十八願實在講是以第十八願為中心。第十八願說什麼?十念必生。這個十念是講臨終十念。即使這個人一生都沒有接觸過佛法,臨命終的時候有一個人教他念佛,他就能接受,真正肯念,求願往生,都能得生,這個法門不可思議。
所以日本現在有一個宗派叫「本願念佛」,實在講古人、古大德提倡本願念佛沒有錯,決定正確。現在人搞本願念佛,是投機取巧,這個不能往生,沒有誠意。四十八願他統統都不要,專門只要十八願,這個錯誤!我們在前面看到中峰禪師的開示,發願。這個法門是信、願、行三個條件,願要與四十八願願願相應,中峰禪師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這個話不是他一個人講,古來祖師大德都是這麼說的。我們在大乘教裡面懂得這個意思,《華嚴經》上常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佛法裡頭不變的一個基本原則。那你就曉得,四十八願每一願必定包括其他四十七願,少一願,這個一願就不圓滿,就有欠缺。
所以現在人不懂這個道理,以為四十八願我只要第十八願一願就可以,臨終十念必生,其他都不要了。你這個一願孤立了,裡頭沒有其他四十七願,這一願就不能成立。為什麼說古大德不錯?古大德四十八願,他知道,這十八願裡頭圓圓滿滿含攝其他四十七願,一願也沒少,那行!那個沒有錯。現在人不懂!這說得不好聽,誤導眾生,這些好心的眾生到最後不能往生。這樁事情古來祖師大德不斷的提醒我們,唯恐我們錯會了意思:平時不要學佛了,吃喝玩樂,到臨終再念就行了,何必平常那麼辛苦?好像念佛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古來大德告訴我們,臨命終十念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你臨終時候能不能具備?
第一個,臨終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迷惑、不顛倒。這一點你能做得到嗎?你仔細看看病得很重的人,快要走的人,你去看看他,大多數連他家裡的人都不認識,迷惑顛倒。在這種狀況之下,這個十念、一念不起作用,不會念!他的兒子、孫子都認不得,都不知道,他還知道阿彌陀佛嗎?不可能!所以這頭一個條件非常非常困難。臨命終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大福報,你有沒有這個福報?你能不能保證你走的時候走得很清楚?
尤其現在,現代的社會我們常常聽到老年痴呆症,得老年痴呆症就完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指望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痴呆的人,《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善根、大福德,他會痴呆嗎?哪有這種道理!痴呆是業障現前。所以佛、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在生前修福修慧,你有福有慧,臨命終時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不會痴呆。頭一個條件,你想想看你有沒有把握。
第二個條件,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快要走了,一口氣就要斷了,這個時候你遇到善知識勸你念佛。你能不能在這個時候碰到這樣一個人提醒你?如果這個時候沒有人提醒,縱然很清楚也不能往生。這個時候要有人提醒,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助念。自己有真正功夫,可以不需要人助念,自己沒有這個功夫,助念很重要,旁邊有人提醒。這第二個條件。
第三個條件,人家提醒你立刻就信,就能接受,就依教奉行,談何容易!頭腦清楚,別人提醒你,勸你念佛,你還半信半疑,那個時候怎麼可能就相信?怎麼可能就發願?所以十念必生,在理論上講是一點問題沒有,事實上有困難。
但是事實上這種人有沒有?有!真的叫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這樣的人祖師們說得好,不是偶然的,這個人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念佛法門,他的善根很深厚。只是在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善緣,迷惑了,所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生沒有遇到佛法,受環境的污染。但是到臨命終時,有人這麼一提醒,他過去生中深厚的善根福德立刻現前,這接上了,這麼走的,不是偶然的。這個說法符合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裡面所講的,他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句話說得好,總在遇緣不同,你這一生沒有遇到善知識,沒有遇到好的因緣,縱然過去生中有深厚善根福德,還是不能現前。
所以我們自己要真正能夠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臨命終時有把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你從現在起就要下功夫,要做準備工作。這個功夫就是斷惡修善,斷惡修善是福報,臨終沒有病苦,清清楚楚是屬於福報,你要有福。現前有福不要去享,你把你的福報享盡了,臨終沒有福。現在有福報,這個福報讓給別人去享,供養大眾,福報就更大了。我們希求福報到什麼時候享?臨命終時享。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意不錯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無比殊勝的大福報。因為這個關口的時刻裡面,關係我們來世,來世走向佛道,不是在六道。
所以,這個十念千萬千萬不能夠錯會,不能夠有僥倖的心理。現在有不少修本願念佛的,你自己要多想想,最好多看看經,多聽聽經,了解這些道理。世間法僥倖都不能成就,何況成佛的大法。僥倖的心,投機取巧,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自己要多想想。這是引用佛的誓願,我今天的願望跟佛的誓願相應。
『若有眾生』,這個範圍很大,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主要是對六道眾生講的。『欲生我國』,「欲」是你願意、你嚮往,希望生西方極樂世界。下面講的是條件,你必須要具備『志心信樂』,「志心信樂」就是這篇文裡頭頭一句「一心歸命」,一心歸命才是真正的志心信樂。志心可以當作真誠心講,也可以當作志願,我的願心,志心就是願心。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相信,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接引往生的事,相信自己真正有條件往生極樂世界。具足這三種信,這才叫信心成就。「樂」是愛好、歡喜,就是有信有願。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頭告訴我們,往生西方世界的條件就是信願,「真信切願,必定得生」。下面講念佛功夫淺深,是關係你品位高下,念佛功夫深的人品位高,念佛功夫淺的人品位低,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得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這信、願、行三個條件,臨終十念,這個十念是行,也具足了信願行。即使臨終一念,那一念也是行,這條件相應。
後面這兩句話我們很熟,很熟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佛曾經發過這個願,如果他具足這個條件他不能往生,法藏菩薩就不會成佛,「成正覺」就是成佛。法藏菩薩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了,就是阿彌陀佛,成佛到現在已經十劫;換句話說,他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有一願不能兌現,他就不成佛。這個話的意思很深,一定要曉得,一願不能兌現就不能成佛,不是只有第十八願一願。中峰禪師在這裡開示講得好,一定要與四十八願願願相應,你這個第十八願就相應了。怎麼能夠專取一願捨棄其他四十七願,阿彌陀佛怎麼成正覺?佛經義理都講得非常圓滿,我們自己要仔細去讀誦、去觀察,不可以看偏了。你要是看偏了、解錯了,你這一生想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望達不到,你落空了。我們再看下面文:
【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
由於佛曾經發過這個願,我們現在發心跟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我們今天認真念佛。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其目的是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佛,這是佛心,這是佛的意思。但是佛教化眾生最難得的是隨緣,佛不攀緣,我們在經教裡面看到普賢菩薩的十願,你看看,「隨喜功德,恆順眾生」。隨喜、恆順,佛對一切眾生沒有一絲毫勉強,所以你喜歡什麼法門,他就跟你講什麼法門;你喜歡修什麼法,他就教你修什麼法。他不會給你介紹,這個法比那個法好,你看一切經裡頭佛從來沒有說過這個話。隨順個人的根性,隨順個人無始劫以來的緣分。
一個人在一生當中,像我們今天對這個法門歡喜,不是這一生的事情,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學過這個法門,一接觸就生歡喜心。另外法門你接觸很多次,歡喜心生不起來,什麼原因?生疏。從前沒有往來過,這個法門很熟悉。所以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志趣不一樣,愛好不相同,佛能隨順,所以佛心清淨。佛這個做法,真的是度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為什麼度不了自己?我對這個法門歡喜,勸別人你也信這個法門,他也信這個法門。他要不相信的時候,自己生煩惱,就完了,煩惱習氣一現前就墮落了。你要能像佛一樣,心胸拓開,各隨其好,都好!無論學哪個法門,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你看你心胸多開闊,你多清淨平等,這個樣子自度。
佛的示現意思很深很深,讓我們看到了覺悟,我們應當向佛學習,不要執著。他如果學其他的法門,我有能力幫助他。像釋迦牟尼佛有能力,你想學禪教你禪,你想學密教你密,你想學律教你律,無論想學什麼,佛都有能力教,全知全能!所以他能夠普度眾生。我們沒有那個智慧,沒有那個能力,只能學這個法門。
別人要學其他的法門,我們介紹給別人。我前面跟諸位舉過例子,有人學禪的,我都介紹給聖一法師,我認識的宗門的大德。這是一個好法師,是專修專門參禪的,我對他也非常敬仰,你們想學禪的,我都介紹給他。想學唯識的,過去我都介紹給演培法師,那是專門修學法相唯識宗的。我介紹給別人,不必一定要拉著:那個法門不好修,不如這個法門!不可以這樣說法,這個說法不是佛的意思。這個說法我們自己心裡有負擔,什麼負擔?因果的負擔,自己的心不清淨、不平等。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平等的是眾生的根性不平等,眾生的福德不平等,眾生的因緣不平等,法門決定是平等的。我是哪一種根性,哪一種法門適合我,自己要認識清楚,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有不成功的。你要想成就,這一生圓滿成佛,決定要捨棄世出世間這一切的染污。煩惱習氣你要放下,這個東西障礙了我們的心性,障礙了我們的修學。真正學道功夫得力的人,他的心境永遠是清淨的,永遠是快樂的,決定不會生煩惱。
不但學道,在中國過去儒家讀書人,讀書明理!你看《論語》,這是記載孔夫子一生的言行,第一句話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從孔子一生經驗當中,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我們今天講所有一切行業,所有一切的事業,哪一種最好?你看孔老夫子他老人家的心得,他說「吾嘗終日不食」,我一天不吃飯,「終夜不寢」,一晚上不睡覺,「以思」,我在想,想的很多,想到最後,「不如學也」。這是世間最快樂的,任何事業,任何行業不如學!學了以後,教!現在的話是從事於教育的行業,這個行業清高,這個行業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古時候的教育,學什麼?學聖賢,讀書志在聖賢。中國古人讀書求學目的是什麼?目的是自己要做聖人、做賢人,這個目的正確,我們佛法講的轉凡成聖。
佛一生教學從事於教學工作,教學的目的我們把它歸納只有三句,第一個是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這是最低的,對一般普通人來說的。天分高一點的,聰明伶俐的,幫助他「轉迷為悟」。根性最利的、成績最好的,再提升一層,幫助他「轉凡成聖」,這是教育的目的。今天麻煩大了,今天教育沒有了,學校這麼多,教什麼?教名聞利養。今天學校的目的是在求名求利,不是在做聖做賢,聖賢教育沒有了。這就是世界的動亂,災難頻繁,許多外國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我們看看現代社會的現象,真的,就好像是末日的前兆,很可怕。
中國、外國幾千年的教育,都是以聖學為主導。學聖、學賢是最快樂的事情,所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法喜充滿。「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個「朋」是什麼?傳法的人。你的學術、你的道德有人繼承,這個快樂!世法裡面事業要有繼承人,你的事業真正有成績。你自己一生做得再好,後頭沒有繼承人,你死了就完了,你的事業業績等於零。道學也是一樣,道學要有承人,有傳人,傳承最重要了,代代相傳。在中國佛門裡面許多宗派裡面是祖祖相傳,傳的是道,傳的是德。在近代,這一個世紀之內,幾乎也斷絕了。這都是末日的現象。
印光大師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慈大悲!希望挽救這個劫難,他用什麼方法挽救?告訴我們末法時期學習的總綱領、總原則,十六個字,「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淨土宗的祖師!這是對於廣大群眾,縱然不是修淨土宗的,修其他宗派的,前面兩句一定要遵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是道德。敦倫盡分是道、大道,閑邪存誠是德,無論修學哪個宗派,不能沒有道德,沒有道德那不是佛法,魔法!
對於佛法的承傳,他說得非常好,建小道場,同修不要超過二十個人,不化緣,這是一定要記住,決定不能夠化緣,不能夠募捐。為什麼?你心是定的。常常動腦筋要去化緣、去募捐,你的心永遠不定,心不定就完了。心要定,不化緣,不做會(會是法會),不傳法,不收徒弟,不傳戒,不做經懺佛事,專門念佛修淨土,這個方法好,你心是定的。我們是印光大師直接承傳的,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法師的學生,我們這是一脈相傳,決定遵守老師的教誨。所以我們這小道場,工程快要完了,就是那麼個小道場,住眾遵從老師的原則不超過二十人,這是講出家眾,我們不超過二十個人。大家好好的在一起念佛、學教。
念佛是為自己,自己往生。學教是為傳法,我們希望如來聖教能夠代代相傳,後繼有人。學教的天天講經,天天講經有困難,為什麼?你寫講稿來不及。所以在我們這個小道場,學教的,一個星期至少要講兩次,你上台講兩次。一次兩個小時,兩次就四個小時,一個星期四個小時,大概你寫講稿,一個小時要寫一萬字,你一個星期寫四萬字的講稿。常住什麼事情都不用你管,你就專門學你的經教,你上台講我們大家聽,我們大家聽得不滿意,你就被開除掉了。你的名額空下來,再有好的人想來學,他才能補進來。名額滿了,外頭人想來,補不進來,等我們這裡開除。所以你不用功,不真正的學,在道德、在學問上不用功,你很容易被開除掉。
這個地方,早年慧遠大師廬山的道場有選佛殿,挑選,我也在這裡選佛,不夠水平的就被淘汰掉了。所以你一定要用功,你不能有雜念,也不能有雜事。這麼多人都來侍候你,為你服務,你要不成就道德、學問,你對不起這裡的人,那你只好趕快走路,把位子空下來讓別人。這個地方沒有情面的,如果要情面的話,佛法就在你身上毀掉了。我們必須嚴格遵守印祖的教誨,希望我們在這個地方十年當中能真正有幾個人才出來,不要多,有個三個五個我們就成功了。要苦鍊、苦學!
我們以這個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四十八願。我們的心願,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行持與佛相應就是與經教相應。經典裡面教導我們的,我們統統要落實,我們要做到。這個樣子才能跟四十八願願願相應,相應就是「入如來大誓海中」。如果與四十八願不相應,相應一半,還有一半不相應都不行。願願相應,不能有一願不相應,這才叫入彌陀願海。這個時候當然:
【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
這肯定的,得佛慈力加持,佛什麼慈力加持?就是佛經教加持。我們把經教裡面的思想變成自己的思想,自己平常這胡思亂想統統放棄。放下自己的成見,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隨順佛陀教誨,隨順經教,把經教裡面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經教裡面的教訓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行為,這叫學佛,學得要像。佛是我們的標本,是我們的模樣,我們要學得跟他一模一樣。縱然不能完全學成一樣也要相似!我們才沒有空過。我們接受十方信眾的供養,這才講得過去。如果達不到這個境界,古人說的話很好,「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你要遭受果報,果報受完的時候,你還要還債。
往年我在講席裡頭常講,出家這一碗飯是最難吃的,比乞丐討飯難得多。乞丐討飯人家布施的,沒有回報的。這個人家是來種福!三寶是福田,他來種福的,你是不是個福田?他是不是真的種到福?他要沒有種到福,他會跟你算帳。所以這裡『承佛慈力』要知道,佛的慈力就是經教,佛的光明也是經教。天天不離開經教,天天讀經,天天研究經教,天天在這裡研究討論經教,這放光!這個地方是佛光普照。
『眾罪消滅,善根增長』,這兩句話想一想就知道。你能夠放棄自己的煩惱習氣,一切隨順佛陀的教誨,你的罪當然滅了,你的善根自然增長。善根是什麼?要知道!罪是什麼?罪的根是貪瞋痴,所以三毒煩惱是罪根。善根是什麼?罪根的反面就是善根,無貪、無瞋、無痴叫三善根。貪瞋痴捨掉了,無貪、無瞋、無痴現前,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是從這三個根生起來的。貪瞋痴沒有了,煩惱斷了,罪就滅了。這一點我們的同學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檢點。
做早晚課,早課讀經提醒自己。你看我們做早課,現在你就懂得了,淨宗學會成立我編了一個課誦本,這個課誦本是行師負責的,我教他編的。我們早課讀經,讀《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說到這個地方,你們心裡就有數、就明白,為什麼把四十八願當作早課的經文!晚課我們用《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我只選這兩段經文,早課是提醒自己,今天一天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行持要與四十八願願願相應。晚課念這段經文,這段經文是五戒十善,讓我們反省,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做到沒有?佛叫我們不能做的,我們有沒有違犯?這是修懺悔!
佛教我們做的要沒有做到,明天一定要做到;佛教給我們不可以違犯的,我們犯了,明天一定要戒掉。這個早晚課有功德,這個早晚課是滅罪生善,早晚課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在佛菩薩面前做早晚課,那個意義是佛菩薩在這裡監督我,給我做證明,我是不是在這裡依教奉行?這就是「承佛慈力」加持,真加持上了,一點都不假,這裡頭一絲毫迷信都沒有。佛菩薩是以教訓來加持我們,我們自己樂意接受教訓,改過自新,改惡向善,改迷為悟,這不統統加持到了嗎?長時間薰習,天天幹,一天都不能空過。
我們煩惱習氣重,外面的誘惑力量很大,一天不幹心就變了。三天不幹,你肯定惡習氣全部現行,你造的罪業必墮三途。古時候的社會一般還能夠支持半個月,半月誦戒,這是佛門的規矩。那個時候行,現在不行,現在半個月誦一次戒一點用都沒有。要怎麼樣?天天誦,我們把《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定作晚課,那一段是戒律,天天要誦戒,天天要反省,做到沒有?你明白這些意思,你才曉得古人的教誨,古人的文字。你真學,怎麼會不得受用?聰明伶俐漢,一生當中轉凡成聖不是假的。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