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二十六集)  2003/6/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26

  諸位同學,請看第七段「一心不亂」裡面第二小段。

  「事持,聞說念佛法門,可以橫超三界,帶業往生,深信不疑,一心繫念,句句分明,念念相續,行住坐臥,唯此一念,更無二念,即以一念而除眾念,由未達理,故曰事持」。這是大師為我們說明念佛有事、有理。事上持名念佛跟理上的持名念佛,不同在什麼地方?雖然理持跟事持有差別,但是效果沒有兩樣,都能夠達到一心不亂,完全在個人的用功。由此可知,理持、事持我們用不著去計較,最重要的老實念。事中有理,理中有事,理事圓融的,這個道理要懂,不要分別。分別不知不覺裡面就生障礙,縱然能念到一心,能往生淨土,也障礙品位,這是肯定的。

  我們先講事持,「聞說念佛法門」,你聽到了,這是最平常,我們聽說的,念佛法門可以「橫超三界」。橫超在前面跟諸位說,不是豎超,豎超難,就在人道裡面就移民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還是人道,凡聖同居土,最方便了,「帶業往生」。底下這兩句最重要,「深信不疑,一心繫念」。羅什大師的譯本是一心不亂,玄奘大師的《彌陀經》的譯本是一心繫念;玄奘大師是直譯的,羅什大師是意譯的。一心繫念容易我們做得到,一心不亂很難,不容易做到。但是羅什大師翻的沒錯,為什麼?念到功夫成就了,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你,一定是佛光先照你。佛光照你的時候,加持,你念佛的功夫就升級了,就升了一倍。

  我們功夫實在講還沒有到成片,接近成片,這一句話諸位要記住,「接近成片」,這個時候你因緣成熟了,佛光一加持就把你功夫真的成片了,提升到成片。如果你功夫成片,一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的人提升就是理一心不亂。臨命終佛來接引的時候你的功夫一定提升,這是佛力加持。可見得如果我們不是一心繫念,就難了,為什麼?你心裡面的雜念太多、妄想太多、牽掛太多,這一生念佛功夫想得力相當不容易。

  由此可知,我們念佛的功夫最重要的,念佛堂堂主常常掛在嘴邊上的口頭禪,那個話很重要,「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正念」,這句話重要!身心世界要是放不下,還有稍稍牽掛,你的正念就提不上來,一心繫念你就做不到。你沒有一心,你裡頭夾雜妄想,能不能成就關鍵就在此地。你為什麼放不下?你對於淨宗法門認識不夠清楚,所以你的信心不深,你的願不切。「深信切願」沒有一樣放不下。

  印光大師教人,他自己就是這個做法。我去參拜他的關房,蘇州靈巖山寺,明學法師陪我去的,我第一次到靈巖山去訪問。關房進去是個小佛堂,小佛堂當中掛了一個「死」字。祖師常常跟我們講,念佛人一定要把「死」字貼在額頭上,常常想著我就要死了,這個時候看你還放得下放不下?放不下也得要放下。為什麼?沒有一樣帶得走!可是確確實實有不少人,死了還是放不下,這就沒有辦法!祖師這一服藥沒有效,治不了現在人的病。死也不肯放下,這就沒有法子。

  所以功夫要在平時鍊,每天用功,用什麼功?放下而已!放下是真功夫。我常常跟同學們在一起勉勵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心地真正是純淨純善,沒有一絲毫的染著、牽掛,一心繫念就現前,你就做到了。

  「句句分明,念念相續」。深信不疑是不懷疑;一心繫念,一心沒有二心,一心不夾雜,夾雜著妄念那就不是一心;句句分明,念念相續是不間斷。你看三個條件具足了,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覺明妙行菩薩說的。大勢至菩薩給我們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淨念的「淨」裡面就不能夾雜,夾雜就不淨,懷疑也不淨。淨念裡頭肯定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淨念!淨念就是一心繫念。相續,相續就是念念相續,不間斷。覺明妙行菩薩講的九個字,跟大勢至菩薩講的完全相同。

  再看下面「行住坐臥,唯此一念」,二六時中,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你走著也好,站著也好(住是站著),坐著也好,躺下來也好,你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絕對沒有第二個念頭,這就是以一念斷除一切妄念,這叫功夫成片。有許多同學問我,什麼是功夫成片?這就是功夫成片。一天到晚心裡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念頭,就是說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雜念,這一句佛號功夫得力,全都把它壓下去,沒有斷,所以叫帶業往生。你的煩惱習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並沒有斷,只是你念佛功夫得力,統統把它伏住,所以這個斷叫伏斷,不是滅斷。

  「由未達理」,對於淨宗甚深之理,你不明瞭,所以這叫事持。淨宗的理是什麼?「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那是理。這個理,當然這幾句話常聽,聽得很熟,甚至於自己也會說,實際上這兩句話裡面的含義並不很清楚,所以這屬於事持。再看下面一段講理持。

  理持,蕅益大師在《要解》原文裡是這樣說,我念一遍,「理持者,信西方阿彌陀佛」,這個「信阿彌陀佛」跟事持是一樣的,都是聞說念佛法門。但是這裡有道理了,「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自己真心裡面本來具有的,「是我心造」;「是我心具」就是唯心所現,「是我心造」就是唯識所變。西方極樂世界不例外,還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理。「即以自心所具所造之洪名,為繫心之境,令不暫忘也」。蕅益大師原文裡面講這叫理持。我們這個地方把大師這個意思深入淺說,大家就更好懂。

  「聞說念佛法門,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深信不疑」。這個道理就是在相應,與什麼相應?「心作心是,心現識變」,與這個相應。在理上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你看看多麼親切!離開「心現、心造」(心造就是唯識所變)沒有一法可得。西方極樂世界不例外,華藏世界也不例外。乃至於一切諸佛無量無邊的剎土,上從諸佛如來,下到地獄眾生,有情無情,哪一法離開心性?哪一法不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哪一法不是自心本具,自心所造?要懂得這個道理,對這個道理深信不疑。我們這個念與理相應,與心性相應。

  「一心持念,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六根不會再被外面境界所迷,這叫都攝六根。眼見色不會被色所迷。像什麼?像一面鏡子一樣。心像一面鏡子,外面境界現前,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鏡子決定不會有絲毫染污。用心如鏡,完全是智慧沒有情識,情就染污了,就著相。佛法裡面常講不著相,鏡子照東西不著相。不是說境界離開了,鏡子裡頭沒有了,不是的。正在照的時候就不著,與這個境界相來去沒有關係,它總是不著。我們的真心,六根根性就跟鏡子一樣,從來不著。

  什麼東西著了?妄心著了,真心從來不著。所以佛看到,看你的真心,你本來是佛,現在就是佛,你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這個話講的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但是問題在哪裡?你的真佛外頭套了個假佛,這個東西麻煩了。套了個假相,這個假相是情識,情識是虛妄的,情識是決定沒有的,真性是真的。真妄怎麼說法?真的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這是真的。情識有生滅,有生有滅,有生有滅是假的不是真的。生滅從哪裡來的?生滅從不生滅裡頭變現出來的;迷了,不生滅就變成生滅。真心本性不生不滅,妄心(妄心就是緣慮心),這個心有生滅,所以叫妄,它不是真的。

  這是什麼心?我們現在講的念頭,你的念頭有生滅,前念滅,後念就生。前念跟後念肯定不一樣,它會相似但是絕對不會完全相同,所以變的境界也相似,境界不可能有相同的。境界是妄心所變的,唯識所變的,妄心剎那生滅,所以它變出來的境界也是剎那生滅。妄心念念不相同,所變現出來的境界當然也是念念不一樣。許多人知道冬天下雪,雪花的結晶,自古至今從來沒有人發現兩個結晶是相同的,沒有。

  江本勝博士觀察水的結晶,看了八、九年也沒有看到兩個結晶是相同的。什麼原因?前念跟後念不一樣。因此所變的相,幻相、妙有也不一樣,「妙有非有,真空不空」,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無常!世間無常,世間這個名詞裡頭包括的範圍太大太大了,一切世間法無常的,出世間法也是無常的,世間!無論是世間、出世間,都是世間,世間總是無常的。為什麼?識變的。什麼時候轉識成智,那個時候你才真正看到真常。

  大乘經教裡面告訴我們,這個境界是八地以上。我們明瞭了,八地菩薩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八地剛剛轉,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那才叫宇宙的起源。他能看到起源,或者我們佛法裡面叫緣起,法界的緣起,現在一般世間人講宇宙的起源,八地菩薩見到。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如來果地,這五個位次,菩薩再加上果地是五十二個位次,五十二個位次最高的這五個位次,才看到事實真相。你們想想那是什麼樣的功夫?都是講定功!菩薩的階級是怎麼分的?禪定功夫淺深分的。到最高,這個定是究竟圓滿的,真相大白!七地以下都沒有見到真相。但是能夠懂得佛陀的教誨,能解佛的意思,深信不疑,依教奉行,這是從理上建立的信心。

  「念極而空,能所雙忘」,他念不念?念。念極而空,這個時候就是後面所講的「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心佛一體,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為什麼?心佛一體。如果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能念之心,所念之佛,還是對待的,還是相對的;我心能念,彌陀是我所念,這裡頭有能念、有所念。能所沒有了,這個功夫深,能念之心、所念之佛是一不是二,這契入境界了。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問你念不念?念,念就是無念,無念就是念。事上你看到他念,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普通念佛人沒有兩樣。實際上跟普通人念佛完全不一樣。普通人念佛著相,他念佛什麼執著都沒有,能所皆忘。他的心跟佛的智合成一體,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是能念之心。能念之身跟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眾生合而為一,這是理念。

  「由達理故,是曰理持」。理持功夫得力,比事持要快,因為他明理,而且功夫容易得力。他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所以他心裡頭什麼牽掛都沒有。理不能不透徹,不能不悟。悟入甚深之理,就是佛與法身菩薩所證得的境界,諸法實相。你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不需要斷自然沒有,為什麼?你知道那些統統是虛妄。虛妄的,你還會有牽掛嗎?你還會有分別、有執著嗎?

  連袁了凡先生凡夫一個,他知道什麼?只是知道孔先生給他算命一生都算定了,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他放下了。爭名爭利的念頭沒有了,知道什麼?一生命運注定的,你要爭爭不到;你要想不受也不行,照孔先生批的八字過日子。他能夠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坐上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什麼原因?他知道他的命運,所以妄念沒有了。這裡的功夫高了,知道宇宙人生真相,跟袁了凡是完全不同。

  袁了凡不是不想打妄想,是因為打妄想沒有用,所以就不打妄想。這是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妄想自然沒有了,入佛境界。不像了凡先生,他是凡夫境界,不是聖人。所以雲谷禪師一問他,他一說出來,雲谷禪師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豪傑,你是真功夫,原來你還是個凡夫。很可愛、很難得,雲谷禪師眼目當中孺子可教,教他一招,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先生得的是小果,要遇到念佛法門念佛往生,那證的是大果。理持跟事持,我們就講到此地。再看底下一段。

  「一心不亂該括觀經三心,至誠心、深心、發願回向心」。所以,蕅益大師講得好,真正發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是古來沒有人講過,他是第一個。真正一心繫念,此地我們講的事持裡頭「深信不疑,一心繫念」,菩提心具足了。一心,你想是不是「至誠心」?心要不誠,他怎麼能專一?怎麼可能不夾雜妄想?一心裡頭不夾雜妄念,沒有二念,這個心真誠。什麼叫「深心」?我們這麼多年來常常跟大家說的,清淨心是深心,平等心是深心,正覺心是深心。古人不是這個講法,我們看了很多註解,大多數都是這個說法,「好善、好德」!這是籠統的講,換句話說,深心是自利,自受用的,好德好善。我說這三個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這就講的很具體。諸位想想這三個是不是善?是不是德?「發願回向心」就是慈悲心,大悲心,大慈大悲。

  《觀經》說菩提心說三個,《大乘起信論》裡頭也說三個,《起信論》裡面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至誠心就是直心,深心,經跟論都一樣,《起信論》講的大悲心就是《觀經》講的發願回向心。經跟論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明顯,我們知道怎樣去修學。我在晚近十幾年,我這二十個字是在美國舊金山寫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我們的修行要抓住一個綱領,總綱領、總原則。起心動念、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決定不違背這個原則,不違背這個綱領,我們走在佛道上!十法界十條路,我們沒有走錯路。

  發願迴向,我們常常講迴向有三種,迴向真如、迴向佛道、迴向眾生。你看「普賢行願」最後的三願就是迴向。迴向真如是第十,普賢的第十願「普皆迴向」,這是迴向真如。迴向佛道是「常隨佛學」,有些地方講迴向菩提,菩提跟佛道是一個意思,常隨佛學是迴向。迴向眾生,文句裡頭很清楚,「恆順眾生」,這句很重要!佛對於一切眾生決定沒有一絲毫勉強,順著你,恆順裡面時時刻刻在提醒你,讓你覺悟、讓你明白。

  所以世尊教化眾生,才有所謂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從哪裡來的?從恆順眾生來的。你看一切法門裡頭無比殊勝的,就是這念佛法門!這麼簡單,這麼容易,究竟圓滿的成就,但是眾生不信,佛就給他講別的法門。喜歡參禪,好,教你禪法門;喜歡密,好,就給你教密的法門,真耐煩,喜歡什麼就教你什麼。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接引的方便,到最後給你真實的法門,念佛求生淨土;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引導你歸華藏世界。無量無邊法門統統歸華藏!到了華藏世界之後,文殊、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看這個味道,我們要懂!我是在《華嚴》裡面看到的,所以我就不再兜圈子了,我知道了。

  我初發心的時候是學教。為什麼?對於佛經典的這些義理非常羨慕,實在講都是先入為主!我第一個老師方東美先生,他把佛教介紹給我,是哲學,他眼目當中看的佛教是哲學。那個時候他老人家四十多歲,我二十六歲,他四十多歲,這是中國著名的哲學家。而且跟我說,佛教經典裡面十分之二是哲學,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學,他說十分之二。那時候教我學就學這十分之二的。實際上十分之二他是怎麼講?佛教十個宗派裡面兩個宗,法相宗跟法性宗這兩個宗,這是純哲學,超過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學。

  後頭還有一句話,那真是把我帶到佛門裡,「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句話打動了我的心。我這才開始逛寺廟,逛寺廟的目的在哪裡?找佛經看。當時發現台北市交通非常方便的善導寺,善導寺裡頭有一個太虛圖書館,那裡面好像是有兩套《藏經》。我看了好喜歡,這個東西不能借出,所以假日都到太虛圖書館抄經,帶筆記本去抄經,這樣入佛門。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前面我們講到方老師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的情形。方老師自從我認識他之後,我認識他是中年時代,到晚年三十多年的時間,我看他的功夫完全用在經典上。尤其在那個時候台灣先後翻印日本的《大正藏》跟《卍續藏》。這兩套《大藏經》印出來之後,好像方先生全部的時間、精力都用在這上面。在學校裡面開課開佛經哲學,在台灣大學他講魏晉佛學,講隋唐佛學,講大乘佛學。晚年從台大退休,輔仁大學聘請他在博士班講華嚴哲學。他一生非常喜歡《華嚴》,我對於《華嚴》的愛好,實在講也受他老人家的影響。

  所以到晚年他真正(有這麼多典籍經典)對於佛法改觀,不是像剛剛教我的時候,只有性、相兩宗,到以後就全面涉及。非常可惜他在成熟的時候,在佛法上成熟的時候他就走了,他走的時候是七十九歲。一九七七年,那個時候正好我在香港講《楞嚴經》,好像他往生第三天還是第四天,我回到台灣參加他的追悼紀念。這個地方我們就介紹到此地。再看第八段,「妙行勝果,不可思議」。這一段裡面分九個小段,第一個小段「臨終除障」,「往生極樂,臨命終時,聖眾來迎,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我們把經文念一念: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就是這一段經文。這很了不起,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誰來迎接你?教主『阿彌陀佛』親自來迎接你。不是像我們現在移民到哪個國家,我們去的時候,人家總統不會來迎接我們,部長也不會來迎接我們。你想想看這是什麼味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誰來迎接你?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還有諸大菩薩、聲聞都來歡迎,迎接你。可是往生的條件,這裡頭沒有說一心不亂,好!為什麼?一心不亂的功夫不見得我們每個人能得到。『心不顛倒』。為什麼?這裡頭包括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臨終一念十念,那是剛剛得到功夫成片。

  像前面跟諸位報告的,華盛頓DC的周廣大,臨命終前三天才聽到這個法門,憑什麼往生?「心不顛倒」。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一個關口是什麼?臨走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重要!臨走的時候如果是迷惑顛倒、人事不醒(我們常講昏迷),甚至於家親眷屬不認識;家親眷屬在病院裡看他的時候,他睜開眼睛:你是誰?這問題嚴重。這個人往生難,不但往生難,這種狀況之下多半是被業力牽引。業力牽引就看你一生的行業,你造的善業,人天兩道去了,造的惡業,三惡道去了。但是你要曉得,善業,臨終有福報,清楚。

  所以臨命終時頭腦很清楚,一點都不迷惑,家裡的人大人、小孩親戚朋友一個個都很清楚、很明瞭,這種人決定不墮三途。他就是不念佛,不求往生,也是人天兩道。這是大福報!中國人講五福,五福最後一條是好死,死得很清楚、很明白。好死,來世好生,你看這個多重要?關係你來世。人修福,說老實話,祖師大德教導我們修福不要享福。福報留著什麼時候享?留著臨命終時候享,臨命終時沒有病苦,預知時至,清清楚楚,念佛佛來接引,第一等的福報,沒有比這福報更大。

  所以一生的福報就求這一條,其他的都不要,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聰明人。平常把福報都享掉了,臨終時候沒有福,迷惑顛倒,你一生所修的都成了疑問。這就是古人常講,到臨命終時,你所修的那個功夫不得力,就是這個現象。所以這裡用「心不顛倒」,這一句重要!這是我們一定要求的。怎麼樣才能求得到?福報。

  心地純淨純善,雖然「純」字我們做不到,我們要做到清淨、善良;心善,思想善,行善。在這一生當中肯吃虧、肯忍讓、能忍辱,於人無爭,於世無求,身心過得安穩,那就是福報。生活平平淡淡,得過且過。如果還有更大的福報,布施供養給苦難眾生,臨命終時這個福報就是「心不顛倒」,這個福報就現前。所以一生處處替別人想,不能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臨命終時恐怕就會顛倒、就迷惑。無論修哪一個法門,用什麼樣的功夫,臨終一迷惑就完了,助念都沒有辦法。

  但是助念,我們看到很多,走的時候面相並不好,助念幾個小時之後他的面貌非常好看,這個不代表他往生。面貌好看這是一定的,為什麼?這麼多人把最好的訊息給他。就像做水結晶實驗一樣,那麼多人以善意對它,你看它回報的結晶變得非常美,就是這個道理。他神識雖然離開,呼吸停止,心臟也不跳,但是他肉體在。肉體每個細胞都有見聞覺知,都能夠接受外面的訊息,這個時候助念的訊息是最好的訊息「阿彌陀佛」!從這個訊息他反應出來的結晶是最美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愛、感恩這個意念平常要養成,時時刻刻用善意,善心善意去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反應回來的都是最好的,可以化敵為友,化怨為親。為什麼不做?佛在經上勸我們,有的時候我們真的粗心大意:佛又沒有見到,經典不知道是什麼人寫的,到底是真的、是假的?確實絕大多數學佛的人,你不要看他很虔誠,實際上他半信半疑,為什麼?功夫不得力!

  現在有了科學的證據,使我們對於經典上講的可信度加深了,科學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看現在自從水結晶這個事情揭露了,我聽說在台北市很多學生們,小學生做實驗,統統成功了。今天有同學在網路上下載他們小學生做的實驗,有七篇報告,我細細看了一遍,希望我們這裡的同學你們也可以做實驗,自己親自做。對什麼?對一切萬事萬物做。我們學院樹木花草很多,每天每個人用善意看到這個花,看到這個樹:你長得非常好,我很喜歡你。你用這個言語跟它說,誠心誠意這個意思對它,它長得愈長愈美,它回報你!

  食物可以做反面的,樹木花草不要做反面,反面的這樹、花都枯死了,很可惜,完全用善意的。反面的,你們平常吃的這些水果,你可以做正面的、反面的、不理會它的,可以做三種實驗。對我們所有樹木花草希望你們統統用善意的,不要用惡意的,誠心誠意愛護它們。還有我們院子鳥很多,學院比較少,我HIGHFIELDS住的那個地方鳥很多,小動物很多,我們都以善意、善心真正愛護牠們,跟牠們就做朋友了,都有靈性。

  你看我們以善意對待那些螞蟻、蟑螂、老鼠,我們用善意對待牠們。現在我們居住的環境很乾淨,這些小動物都在院子裡面,都在外面,都不進來打擾了。我們決定不傷害牠們,牠們也不會給我們添麻煩,你看看這樣子和平共存多麼的美好!把牠們看成朋友,看成同參道友,我們的佛號、我們的講經錄音帶二十四小時不中斷,這小動物都會聽,樹木花草會聽音樂,也會聽講經。何況《華嚴經》上給我們講的,樹有樹神,花有花神,草也有神靈。宇宙是生機活潑,不是死的,活活潑潑。我們認識、我們明瞭,我們與大自然共存共榮,歡歡喜喜,互助合作。只要你誠意,中國古人講得很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李老師教給我的是「至誠感通」。

  SARS帶的病毒,這細菌帶的病毒,我們以至誠心感通,它那個毒轉變成最好的營養,這才是解決辦法,決定不能殺害。要殺死它、消滅它,這個不可以,這個念頭不能有。有這個念頭,它就變種,它會變得更毒,為什麼?它抵抗。彼此兩方面都不好受。為什麼不用愛心?為什麼不用和平的手段?彼此相敬相愛、相輔相成,這多好!所以經文裡面「心不顛倒」這一句,好!非常非常好。這就能往生。下面一段「我見是利」。我們看這一段經文,我見是利。這個經上說。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我』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親自見到這個利益。什麼利益?「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臨命終時,聖眾來迎」,這釋迦牟尼佛親自見到的,這個利益無比!你看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多好,菩薩多好,一點架子都沒有。我們這個世間達官貴人,你想見都見不到。但是西方極樂世界諸佛如來,諸大菩薩天天跟你見面。觀音、勢至把手同行,手牽手一塊在外面散步、聊天,那是阿彌陀佛的左右手,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時時不離他們。在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不行,你是學生,在一個學校讀書,你能天天見校長嗎?你能天天親近這些教授嗎?不容易。

  尤其是校長,有很多學生從進入學校一直到畢業,也許只見過兩三次,還距離很遠很遠,難得跟校長講幾句話。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這些諸上善人親自來接引你,釋迦牟尼佛看到這個利益。這個利益裡頭重要的提一提,「橫超五濁,終時無倒」,這就是臨命終時不顛倒。「五濁」就是娑婆世界,就是我們常講的三界六道。臨終的時候,「第六意識已不行,第八識習氣亂發」,這叫「亂心位」。這是顛倒的相。

  為什麼臨命終時會顛倒?人在臨命終時,法相宗經典裡面講的很好,阿賴耶識(就是第八識)「來先去後作主公」,來投胎它先來。嬰兒完全長成形,出胎了、出生了,八識就統統有了,眼耳鼻舌身意統統都有了。剛剛來投胎的時候沒有,只有第八識,第八識叫神識,它來投胎。人在死的時候,前面七個識慢慢統統都不起作用,好像統統沒有了,第八識還在,第八識最後走。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人斷氣之後,第八識什麼時候離開?大概八個小時,斷氣之後八小時第八識才離開,他的身體才真正沒有知覺,八個小時以後。但是八小時是多數,還有少數對他的身體很貪愛、放不下,他可能十二個小時、十四個小時,它離開了。很少,那是極少數,阿賴耶識好多天都不肯離開,我們稱這個叫守屍鬼。它不離開這個身體,這就是過分的執著,我執太重。「亂心位」障礙往生。

  在這裡我們就明瞭「一心繫念」的重要,「深信不疑,一心繫念」,這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行的祕訣。臨終時候沒有顛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看得很清楚,勸導我們『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這比什麼都重要。再看底下這一段。

  「事理二持,一心不亂」。無論是事持也好,理持也好,我們持名念佛,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求一心不亂。這一段對這些事情講得多,為什麼?非常重要。「不為見思亂故,感化身佛現前,生同居方便淨土」。這是什麼?這是事一心不亂。這裡面的條件是見思煩惱真正伏住,念佛人有感,佛就有應。你見到什麼佛身?佛的化身。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千百億化身,化身來迎接,決定沒有疏漏的。「往生的人這麼多,阿彌陀佛會不會把我忘記了」,你不要打這個妄想,阿彌陀佛決定不會。為什麼?你這邊有感,這個感就好像電波一樣,你有這個願,求佛來接引。這一個意念佛就收到了,自自然然化身就來了。

  見思煩惱很麻煩!一定要伏住。這種功夫要在平常做,現在就要做,怎麼個做法?還是一句老話,放得下!放下什麼?總的來說放下一切執著,不要執著,放下一切分別。只要你有分別執著,你的麻煩就來了,就造成障礙。你有這個障礙,臨終時候見不到佛來接引你。臨終時候見到佛,說明你的功夫能夠把見思煩惱伏住,你才能見到佛;見思煩惱伏不住你見不到。所以臨終助念是好的,確實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有很多念佛的人到臨終了,平常他放不下,臨終要死了,知道什麼都帶不走,這個時候他念佛的心非常懇切、非常真實,又有人帶著他念,這個功德非常殊勝。送一個人往生就是幫助一個人成佛,你說這個功德利益多大。這是伏見思煩惱生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

  第二類是「不為二邊亂故,感報身佛來迎,生實報寂光二土」。這是理一心不亂的,這個功夫高。「不為二邊所亂」,這就是連妄想都伏住,妄想是無明煩惱。「不為二邊亂故」就是入不二法門,前面講的理持,他明瞭理!他念佛的境界是能所雙忘,能念的心、所念之佛融合成一體。一般人能念跟所念是二,不能合一。他入不二法門,能夠融合成一體,那他所感的是阿彌陀佛報身,報身的相就很大。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這是真的花開見佛悟無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花就開了。

  這樁事情,使我們想到大乘經教,唯有大乘一乘的經教長時期薰習,漸漸省悟過來了。宇宙人生真相逐漸逐漸明瞭,尤其是《華嚴》,《華嚴》、《法華》、《楞嚴》、《楞伽》,這些大經大論確確實實能幫助我們通達明瞭諸法實相,幫助我們契入如來境界。我們真的理解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般若經》上講的!這是先教你放下身心世界,放下之後,再教你把自己身心跟諸法實相融合成一體,你就入佛境界。整個宇宙就是自己,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本性,是自己的法身。

  大菩提心現前,你的真誠心遍法界虛空界;你的深心,就是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遍法界虛空界;你的慈悲心,就是發願迴向心,遍法界一切剎土裡面的眾生,這個境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是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我們這個小我跟宇宙的大我合而為一了,「不為二邊所亂」。二邊,以我們剛才的例子來說,我這個身是小我,宇宙是大我,大小是二邊,現在知道沒有大小,大小是一不是二,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這是真正覺悟,徹底覺悟,就是禪宗裡面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再看底下這一節。

  「當知持名,簡易直捷,至頓至圓,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餘無欠」。這幾句話講得好,講得太好太好!祖師在此地告訴我們「當知」,你應當知道,執持名號,信願持名,簡單!八萬四千法門沒有這個法門這麼簡單,找像這麼簡單的,你再也找不到。容易!沒有一個人不會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簡單容易,你不要看輕了它。為什麼?至頓至圓!佛法裡面最殊勝的、最難得的是圓頓大法,圓是圓滿,沒有一絲毫欠缺;頓是頓超,不需要很長時間。這個法門就是的。

  圓滿從什麼地方看?你看臨命終時,佛跟大菩薩來接引,你說這圓不圓滿!頓從哪裡看?這經上教給我們若一日到若七日,哪一個法門七天能成功?真的找不到!在《淨土聖賢錄》裡頭,在《往生傳》裡面,確確實實有一日到七日成就的。這個話不是妄語,頓超!所以稱這個法門是頓跟圓都到了頂點,沒有能超過它的,至頓至圓。

  下面說「以念念即佛故」,這個道理要懂。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要知道,這是事實,你本來確實是佛。本來是什麼時候?本來就是現在。你現在本來是佛,只是你迷了,你不覺。我們在大乘教裡常說六根的根性是佛性,佛性的特性就是見聞覺知,能見、能聽、能覺、能知,這是自性的特性。這個特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非有非無,遍虛空法界。我們眼,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口、在鼻、在身叫覺性;在意叫知性,見聞覺知就是本有的,這是佛。我有,你有,所有一切萬物統統都有;不但一切萬物有,連虛空都有。為什麼?虛空也是心現的,心變現的,它怎麼會沒有?

  我們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把自性迷了,自性佛迷了,迷了就變成凡夫。現在我們念佛,念佛是把自性再念出來,我現在又作佛。我本來是佛,現在又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念念即佛,不勞觀想,用不著觀想,觀想很麻煩,也不用去參究。不勞觀想,就是不必用十六觀的方法,很麻煩。不必參究,不必用禪宗的方法。「當下圓明,無餘無欠」,那就是圓圓滿滿的,沒有一絲毫的欠缺,說明這個法門真實、究竟、大圓滿。好,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