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一集)  2009/8/11  台灣  檔名:12-047-007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一十四面,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問。眾生無邊。苦業無邊。云何菩薩而能普代眾生受苦。】

  這是大師假設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我們常常遇到的。我們看大師的解答:

  【答。菩薩代眾生受苦者。由大悲方便力故。但以眾生妄執。不了業體從妄而生。無由出苦。菩薩教令修止觀兩門。心無暫替。因果喪亡。苦業無由得生。但令不入三途。名為普代眾生受苦德也。】

  這說四德,自性自自然然流露出四德。這是在什麼境界,我們不能不知道。佛說《華嚴經》的對象,也就是講當機,我們現在人講對象,為什麼人說的?是為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說的。由此可知,這在什麼地方?這在諸佛實報莊嚴土。換句話說,不是在十法界,更不是在六道,所以說得這樣簡單扼要。文字雖然不多,義理字字句句無有窮盡,讓我們從這個地方深深體會到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為什麼會應化到十法界,釋迦牟尼佛跟諸大菩薩為什麼會應化到我們這個地球,這就明白了,是自性本來就有這四德。第一個「隨緣妙用德」,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這個眾生是十法界的眾生,自然就有應。雖然隨緣,妙用是什麼?妙用是不變,什麼東西不變?就像惠能大師所說的,清淨心不變,「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大涅槃不變,不生不滅;蘊藏無量不變,「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蘊藏無量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無論是在實報土、在十法界,乃至在三途地獄,絲毫變化都沒有。自性本定,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隨緣,前面四條是妙用,我們現在有隨緣,沒有妙用。我們隨什麼緣?我們隨業力的緣,所以它不妙。諸佛如來是隨自性的緣,自性本具的德用,他能做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所以他能代眾生苦。第二德「威儀住持有則德」,無論示現什麼樣的身相,他有則,則就是規矩、秩序、原則,這什麼?這是自性,這是性德。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隨順性德,這叫有則。我們現在?我們迷了自性,所以隨緣隨著變,苦不堪言!最明顯的,起心動念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隨順自己的自私自利在變,那就苦海無邊,他不隨順自性,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有智慧。

  第三個「柔和質直」,表現在外面,攝受眾生。質直是菩提心,直心是道場。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什麼是菩提心?菩提心的體就是直心,質直,這裡頭沒有委曲相。什麼叫委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委曲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叫直心。誰有直心?菩薩才有,阿羅漢還做不到。所以菩提心一發,無始劫的業障就消除,為什麼?業障是妄心造的,菩提心一發出來,真心現前,妄心沒有了,妄心所造的一些業障全都不見了,這才叫真的還源。妄盡還源,不再用妄心,用真心。用妄心的人在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都還用的是妄心。不過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雖然用妄心,跟菩薩用真心很像,為什麼?因為他學菩薩學得很像。學得很像,他不是真心,在法相宗裡面講,他還用的是阿賴耶識,沒有轉識成智,阿賴耶是妄心。記住,無明不覺生三細,這個三細就是阿賴耶。阿賴耶,第一個叫「業相」,業相就是振動,就是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是業相,從業相立刻就發生第二個「轉相」,從轉相就生「境界相」。轉相是什麼?我們現在講的精神現象、心理現象,境界相是物質現象,我們可以說物質的世界出現了,精神的世界出現了。物質跟精神同時生起,有精神一定有物質,有物質一定有精神,這兩個永遠分不開的。

  這樁事情要不是佛菩薩示現把真實相給我們說出來,十法界裡面的眾生永遠不會明瞭,迷在妄想裡頭,幾個人會回頭?一回頭就見到性了。所以佛法裡面常講,回頭是岸,見性成佛。見性是見到自己的真心,見到自己的本性。本性是什麼樣子?釋迦牟尼佛明心見性說出見性的樣子,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說得詳細。用了多少時間?我們這人間講,二七十四天。十四天能講得完嗎?能。為什麼?見性的人時間沒有了,空間也沒有了,可以將無量劫濃縮成一念,也能夠將一念展開來就變成無量劫,時間是可以伸縮的,自在!空間沒有了;空間沒有,距離沒有了。這是事實真相,所以時間跟空間不是真的。佛在三千年前就講得很透徹,近代的科學家也發現了,發現時間、空間不是真的,但是他不知道如何能超越時空。現在科學還做不到,佛做到了,其實佛沒有出世之前印度人早就做到了。古老的婆羅門他們修禪定,禪定能夠突破空間維次,定功愈深你突破的空間愈大。古印度的宗教、學派都非常重視禪定,四禪八定是他們修的,也就是說他們將禪定分八個階段,八個等級,最高的是第八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得到這個禪定,人在四空天裡面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六道裡面這是天頂,再上去那就突破六道,六道就沒有了,這是個關卡,突破,永遠脫離輪迴。可是他們不行,他們到這個地方就不往上再提升,這是個錯覺,以為就是世俗一般講的大般涅槃,宇宙的源頭,生命的起源,以為就到這裡了,這是很大的一個誤會。阿羅漢比他們聰明,阿羅漢不捨棄,再深入更深的禪定,佛法叫第九定,超越了,超越才稱正覺,他證得位不退,不會再退到六道。

  大師在此地也給我們寫出來,『菩薩教令修止觀兩門』,止觀就是禪定,不修這個不行,出不去。科學可以探索,用機械的方式來幫忙,但是它的成就有限度,它能夠幫助我們探索物質的世界,沒有辦法探索心靈的世界。科學技術跟我們解釋物質的世界解釋個彷彿,相似,不真實,如果能夠解釋心靈的世界,那對於物質世界解釋就更透徹了。解釋心靈要靠智慧,西方人科技用的是知識,知識是有範圍的、有界限的,智慧沒有。這些道理大乘經教裡面講得多,講得透徹。科學家確實肯定宇宙之間有很多不同維次的空間。過去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他是學科學的,在大學裡面教科學的):近代科學家以科學的方法證實,至少有十一種不同維次空間同時存在。從理論上講是無量的,沒有數字的。這種現象從哪裡來的他們不知道,佛法知道,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邊際,所以空間維次就沒有數量。於是修禪定的人,沒有別的,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個東西一放下,空間維次沒有了。所以空間維次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那個世界裡頭沒有時空維次。起一個念頭,再細的念頭,時間再短的念頭,這個念頭一動,遍法界虛空界,周遍世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因為它沒有距離,它沒有速度。前面給我們講的三種周遍,就是說這個事實真相。我們現在起心動念是不是周遍法界?給諸位說,是真的,真的周遍法界,我們不知道。如果不是周遍法界,你怎麼能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沒有速度,現在我們科學裡知道速度最快的是光速、電磁波,太陽的光照到地球上來,光的速度還要八分多鐘,八分多鐘很長的時間!銀河系從這一邊到那一邊直徑,用光的速度要走幾萬年才能走到,我們求阿彌陀佛,我們求觀世音菩薩,念頭才一動,佛菩薩就現前了,不可思議。為什麼?心的波、念頭的波是沒有限量的,只要一動念就遍法界虛空界。這是事實真相,這是佛經裡面講的科學,不是世俗科學能相比的。

  所以菩提心一發,真心,真心沒有邊際,真心沒有內外,真心裡頭沒有自他,也就是說真心裡頭決定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它是真的。迷失了真心,就出現實報莊嚴土;迷失了實報莊嚴土,就變現出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迷失了佛法界,菩薩法界就現前;菩薩要迷了,就變成阿羅漢;阿羅漢要是迷了,就變成天人;天人迷了,就變成我們凡夫;凡夫迷了,就變成畜生;畜生迷了,就變成餓鬼;餓鬼迷了,就變成地獄。就這麼回事情,這是真相。什麼時候破迷開悟你就還源了,迷是一個層次一個層次迷下來的,悟可以一悟一切悟。佛菩薩的教學沒有別的,迷悟而已。怎樣轉迷為悟?我們迷得太深,迷得太久,經典裡面方法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每個法門都能夠幫助你回頭,都能幫助你大徹大悟。為什麼我們學了這麼多年,還是不能開悟?說實在的話,沒有真學,我們學佛是學著玩的,沒把它當真,當真你就成佛了,你沒把它當真,所以你不得受用。為什麼沒有當真?沒放下,只要有一絲毫放不下就成障礙,就回不去。

  「止觀」,止就是放下,觀就是看破。初學的人先放下後看破,到有一定的程度,先看破後放下。這個程度的界限從哪裡分?從執著分別,特別是執著,先放下執著你才能看破。到你要放下妄想的時候,那得要先看破後放下,妄想、起心動念這個太難了!佛把事實真相講給你聽,你明白了,明白了你才真正學習不起心不動念。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自然環境,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會起心動念,十法界就沒有了,恢復到一真法界。這是誰學的?法身菩薩。「學貴自知之明」,古大德這句話說得好,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要知道自己病根之所在。十法界裡都像生病的,都是病人,所以佛法裡面把佛陀比作大夫,大醫王。大醫王不是指藥師如來,每尊佛都是藥師如來,他給你治病的時候他就是藥師如來。每尊佛都是釋迦如來,他教導你的時候就是釋迦如來,每尊佛都是彌陀如來,佛的德號無量無邊。為什麼那麼多德號?這是性德,性德無量無邊,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們可不能分別,分別就錯了。《華嚴》講到萬法歸一,一就是自性。你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宇宙現前了,剎那之間,太快了。宇宙的起源是自性,一時頓現,沒有先後。所以佛在經上舉比喻舉得好,夢幻泡影。

  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作夢,什麼時候作夢的,誰能記得?幾月、幾日、幾點鐘、幾分鐘、幾秒鐘,你能不能記得?沒有人記得,記得也是空的,三世不可得,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不可得,所以你記它也是枉然,也是空的,不是真的。宇宙的出現就像作夢的出現是一樣的,夢裡有沒有自己?一定有自己。你有沒有一次作夢的時候覺得沒有自己?不可能。你從這個地方能體會到,宇宙的源起跟自己是同時的,沒有先後,精神的世界、物質的世界、我這個身同時發生的;宇宙沒有了,物質世界沒有了,精神世界也沒有了,問問我有沒有?有。為什麼?精神世界、物質世界是我變現的,我怎麼會沒有?那我是什麼樣子?我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在淨土裡面講常寂光是我,那是自性,自性的本體是常寂光。常是什麼?不滅,不生不滅,永遠沒有改它的樣子叫常,真常;寂是什麼?寂是不動,從來沒有動過;它是光明的,它不是黑暗的。釋迦牟尼佛明心見性,詳細說明自性的體相作用,惠能大師見性了,簡單扼要的說明,說了二十個字,釋迦牟尼佛說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跟能大師的二十個字不增不減。《大方廣佛華嚴經》不多,能大師二十個字不少,不增不減。換句話說,惠能大師二十個字展開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佛華嚴濃縮就是能大師的二十個字,妙絕了!我們從這個地方細心去體會,體會什麼?幫助你看破。我們現在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看破之後這才能放下。

  我們有個同學讀《了凡四訓》,有一點悟入,他明白了,原來一個人一生「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像了凡先生被那個孔先生算命算得那麼準,二十年當中,每年他所遭遇的跟孔先生算的絲毫不差,於是了凡先生心定了,不再想了。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這在一般講那是相當的定功,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禪師很佩服他,問他:你是怎麼修成的?了凡先生很老實,我沒有功夫,我只是命被人家算得那麼準,二十年來一絲毫都沒有差錯,我相信了,起心動念沒有用,命裡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想什麼方法你也求不到,乾脆不求了,什麼念頭都沒有了。雲谷禪師聽了就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所以我稱了凡先生叫標準凡夫,做凡夫做到他那樣就合標準。命從哪來的?命不是天生的,命是迷失了自性,造作一切善惡才形成的。你造的善多惡少,果報是享福,你要做的是惡多善少,果報你是受苦受難,所以命是自己造的。雲谷禪師教他改,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可以改,別人不能幫你改。說算命看相給你改命運,那是假的,那是騙你的,他要是真正高明,他教你改的方法,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命運就轉變了。了凡先生就試試看,真幹,第二年就不對了,第二年孔先生算他參加考試第三名,結果他拿到第一名,就不對了,真的改過來了。命裡沒有功名,他去考,考中了,考中舉人,考中進士;命裡沒有兒子,他積善修德求兒子,真的生了一個好兒子;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沒有求壽命,五十三歲那一年平平安安度過,他活到七十四歲,多活了二十一年,命可以改。

  你要想了生死出三界,要想去作佛,行不行?行。頭一個要發心,第二個要真修行,你就改了,準能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輪迴,下一次再到六道來,你是佛菩薩來度眾生的,不是來受報的,不一樣了。發菩提心重要,菩提心是什麼?菩提心就是真心。真心每個人都有,但是全迷失了,為什麼?你起心動念就迷了;分別,迷上加迷;執著,那是最嚴重的迷惑,完全迷失了。菩提心純淨純善,中國古人常講「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是什麼?是相對的,有相對的不善。所以它那個善是一個形容詞,是個讚美的詞,它不是對立的。我們要想發菩提心,實在講太難了,你看阿羅漢菩提心都沒有發出來,菩提心一發就是菩薩位。大乘教裡面祖師大德們常常用四弘誓願來解釋菩提心,是正確的,沒有錯誤。菩提心第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就是代眾生苦,你沒有這個心,你沒有辦法提升自己。可是這一句非常難,眾生沒有邊際,眾生太苦,你怎麼去幫助他?為了要滿這一願,你必須修德,你要先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你煩惱不斷,你自己成就不了,你怎麼能度眾生?煩惱裡面,第一個身見,執著身是我,從這裡面生起自私自利,這是六道輪迴的根。

  所以學佛的人頭一個要破身見,要捨身。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別人要有需要,我衣服可以給他。我們能不能做到別人要我們這個身體,我們能不能給他?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割肉餵鷹,鷹沒東西吃,找不到東西吃,牠餓,佛能夠把身上肉割一片餵牠;捨身飼虎,老虎找不到東西吃,菩薩能夠把身體送給老虎,讓老虎吃個飽。我們能不能做到?做不到。為什麼?執著身是我,菩薩為什麼能夠捨?知道身體不是我,我不會死,身有生滅,我不生不滅。世間人認為什麼是我?靈魂是我,現在外國人也認為靈魂是我,很多宗教都承認這個,但是我執還是放不下,所以他入不了門。佛門裡面講證果,小乘初果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你看《華嚴經》講菩薩的階級五十一個,十信是佛教的小學,十住是中學,十迴向是大學,十地是研究所,有階級的。小學一年級,初信位菩薩,什麼條件?身見破了,不再執著身是我,小學一年級,他是真的入門。我們現在沒入門,做不到。所以他要做到五條,破身見是第一,第二個破邊見,邊見是對立,就是我們講相對的,這個不存在了。我們今天是處處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一切萬物都對立,沒有辦法跟一切眾生融成一體。你看看佛法入門,門檻就是這麼高,有對立不行。今天這個世界動亂,你看看是不是每個人執著自己,自私自利,一切時一切處都是跟人事物對立。對立才發生矛盾,有矛盾才會變成衝突,有衝突才變成鬥爭,有鬥爭才變成戰爭,這一步一步發展到最後,毀滅!根從哪裡來?根就從有我、對立,從這來的。佛教給我們化解問題真叫從根本解決,沒有對立,沒有我。再跟你說,真有我,什麼是我?整個宇宙是我,遍法界虛空界是我。西方極樂世界怎麼回事情?唯心淨土;阿彌陀佛?自性彌陀,是我自性性德裡頭變現的,離開自性一法不立。大乘教裡,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天天講,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你要真正得受用,你得把釋迦佛的話聽懂。真的明白了,回光返照,照照自己哪些地方迷失了自性,哪些地方違背了性德,趕緊改過來,趕緊回頭,問題全解決了。

  所以我們讀到這一段文,就要效法、學習菩薩代眾生受苦。怎麼代?眾生現在迷了自性,我們要做出回頭的樣子來給他看;眾生現在不知不覺,以為造作一切罪業是自然的、是正常的,我們今天要反其道而行之,去啟發他,去感動他,幫助他回頭。就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他過的是苦行僧的生活。他早就成佛了,《梵網經》上他老人家說得很好,這一次,就是三千年前在印度出現這一次,是在這個世間示現作佛第八千次。所以他說他是來表演的,表演給我們看的,真的放下了,真的捨棄了。智慧、德能、相好本來具足,要不要學?不需要,學不來的,你所學來的是知識,不是智慧。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示現,他示現什麼?知識分子,好學。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參學,這一出去十二年。你看身分,王子的身分,聰明好學,你說這個世間哪個做老師的不喜歡這樣的學生?真正把尊師重道做出來了。你對於老師不尊重老師不教你的,這是儒佛,道也不例外,他們傳人,傳法傳給誰?傳給尊重自己的人,他對自己不尊重他就什麼東西都學不會。所以尊重別人是真正尊重自己,看你怎麼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是尊重自己,孝順父母是你真有孝心,你有孝德,他從這裡看。老師絕不是說你尊重我,你對我還不錯,我就傳你道,他不是這樣的,他是看到你自己的德行、你自己的誠意。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老師能傳給你多少東西,看你有多少誠敬的心,你能接受多少他傳你多少,你有十分恭敬、誠敬,傳你九分,老師對不起你。為什麼?像你是個容器一樣,你還能盛,沒有給你盛滿。如果你心量很小,器量很小,你只能盛得三分,就給你三分,不會給你四分,為什麼?四分漫出來了,你裝不進去,道理在此地。

  所以世尊給我們示現,這個示現太重要了,十二年,當時印度無論出家在家這些高僧大德他都參訪過,這是表現什麼?好學多聞。學了之後怎麼樣?再沒有地方學了,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為什麼?我們現在學佛明白了,如果不放下,變成所知障,知識,知識會變成所知障,你就不能見性。把十二年所學的徹底放下,到恆河邊上大樹底下去入定,這才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超越了。見性之後就從事於教學,見性那一年三十歲,一直教到老死,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圓寂的,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沒有自己。生活簡單,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一生不改變,做樣子給我們看。我們看他這個生活太苦,釋迦牟尼佛每天無量的歡喜,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法樂,那是自性裡面的樂,常樂我淨。這個樂別人得不到,孔顏有一點接近,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喜樂從哪裡來的?從學習得來的,你學了之後馬上能兌現,真正做到,這裡頭有樂趣,這是真樂。我們學東西,學了之後沒有做到,這個樂你享受不到。這種樂是從自性裡頭往外流的,像泉水一樣,它不是外面的刺激,世間人享受的樂,樂為壞苦,它是從外來的,不是從內發的。內發的是無盡的,外面來的是有生有滅的,那怎麼會一樣!

  所以看看釋迦牟尼佛一生那個樣子,我們有很大的啟示。再回頭看看中國唐朝時代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給我們示現的跟釋迦牟尼佛恰好相反,農夫,不認識字,他是樵夫,砍柴的。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在中國抗戰時期還有,我那個時候年歲很小,十幾歲,抗戰時期住在福建建甌,這個城市裡面沒有自來水,就有那個挑水到城市裡賣的,在外面河邊上挑水,沒有瓦斯,也沒有電熱,沒有,有電燈,那時候有電燈;煮飯要燒灶,燒灶要用柴火,有賣柴的、賣水的。惠能大師是賣柴的,上山砍柴,挑到城市裡來賣,賣了柴,拿這個錢去買一點米回家去,這才有一天的生活,很苦,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偶然的,柴賣完了,拿到錢了,離開,好像是個小客棧,從窗戶邊上經過,聽到裡面有人在念經,他一聽就懂,聽得很有興趣。聽了一會,推門進去,問這個念經的人你在念什麼。裡面這個念經人看到,這也是個年輕人,二十幾歲,聽他講的聽得很有味道,很難得,很稀有,介紹他到黃梅去見五祖。在黃梅住八個月,五祖分配的工作,他是砍柴的,到廚房去,去砍柴、去舂米,幹了八個月,沒有進過講堂,沒有進過禪堂,去做義工,傳法的時候居然衣缽傳給他了。他聽經只聽一個晚上,十二點鐘進五祖忍和尚的方丈寮,在我們想像當中頂多講兩個小時。他不認識字,給他講《金剛經》大意,他就開悟了,就見性了。這一見性,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你拿經書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講得一點不錯。

  所以這東西要不要念?不要。我們到今天完全明瞭,佛告訴我們,你能夠把執著放下,你就成正覺,證阿羅漢果;你能把分別放下,你就能成正等正覺,你就做了菩薩;你能夠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成無上正等正覺,你就成佛了,這真的。所以你只要放下,你自己自性裡頭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樣樣都無量,全現前了。所以佛法修學不在聽得多少,學得多少,是在你放下多少,這個重要。聽得再多,一樣放不下,博地凡夫,佛法真正的德用、好處你一點都沒嘗到,你依舊生活在六道,所謂煩惱跟痛苦的世間,你沒有得到法喜,法樂沒有得到。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樣的地方,世法「為學日益」,學的這個知識天天增加,為道不一樣,「為道日損」,天天放,天天放,統統都放下,沒有了,全部現前了。

  東方人求智慧,西方人求知識,知識跟智慧不一樣。像前年我在劍橋大學、在倫敦大學跟漢學系的這些研究生跟他們教授交流所說的,學佛跟佛學兩碼事。那些學生我很佩服,英國人,也有其他國家,歐洲人在那邊留學的,他們的普通話講得好,能夠讀文言文,我們不能不佩服。我問了幾個學生,有一個用《無量壽經》寫博士論文,我就問他,《無量壽經》九種版本,你用哪一個?他用夏蓮居的會集本,這是我們在學習的;另外有個寫論文用《孟子》,還有個用王維,難得。我讚歎他們,我說你們可以用中國這些典籍拿到博士學位,將來也可以做一個有名的漢學家,大學教授,可是我說你們一生不可能像我這樣快樂。他們問為什麼?我說我學的跟你們恰恰相反。他聽了很奇怪。我說你們學儒學、道學、佛學,是不是這樣的?他點頭,是的。我說我相反,我是學儒、學佛、學道。你看還是兩個字,從兩邊念不一樣。學佛就要學得像釋迦牟尼,學儒那就要像孔子、像孟子,學道那你得像老莊,你才會真正得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你得到法喜。學佛的人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心地永遠保持清淨,一塵不染,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要用心,以清淨心對待。有人問自然就答出來,答得妙,妙不可言,自己都感覺得意外,怎麼會說得這麼好?從自性流露,不用思惟,不用思考。要問你一個問題,我想一想,想想就落在意識。

  所以無我,《金剛經》上講得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一定要做!四相破了,入門了,須陀洹,《華嚴經》上初信位的菩薩四相就破了。《般若經》上也講得好,四相,一相破了其他三個都破了,無論你從哪一個破,真破了,一破一切都破了。所以初入門的這些小菩薩無我相,無邊見,邊見破了,對立破了,沒有對立,沒有成見;見取見、戒取見都是屬於成見,一個是因上的成見,一個是果上的成見,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這都沒有了。我們今天人成見很深,我想的,我以為的,這成見。真正修道人有沒有?沒有,沒有成見。沒有成見才能隨緣,才能得快樂,沒有一樣不好。你會看到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才能看到一切法的真相,真相就在眼前,這是我們要認真學習的。要發心代眾生苦,眾生太苦了,我們要做出好樣子來給他看,他們現在是以苦為樂,他不知道,他在造業。起心動念,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五樁事情必須要放下、要捨棄的,第一個五欲,財色名食睡要放下。經教裡面常講這是地獄五條根,你有一個你就很容易被它推到地獄去,要五個都有還得了!所以生活要隨緣,隨緣就自在,沒有得失。第二個地位,經上講的王位實際上就是講地位,或者講權位,權力、地位,不求。第三個是富饒,財富,這不是好東西,增長貪心。第四個是自樂,自樂是什麼?小乘,眾生有難有苦不肯幫助他。第五個是榮譽,佛經是大名稱,現在講的知名度。《華嚴經》教修行的菩薩這五樣東西要捨棄,我們今天講名聞利養,中國人說得簡單,沾都沾不得,修行人沾到這個東西,與道完全相違背了,道是叫你放下這些東西,你怎麼還沾染它?

  所以自己對佛法,最難的是信心,太難了。你真相信它你才敢幹,你不相信不敢。我統統都捨盡了,總還留一點,我明天過日子,他還得留一點。那個真幹的人他不留,明天還沒到,管明天幹什麼?我們凡夫他會想我明天、我明年,他想得很長遠,他雖然捨,捨得不乾不淨,達不到佛所講的這個標準,所以他果報不能現前。不能現前他就懷疑,佛都是勸善的,哪裡會有真的?殊不知,佛菩薩從來沒有一句話是妄語。我學捨是老師教的,老師做了個保證,你一切為佛菩薩,為正法久住,為苦難眾生,你的一生一切佛菩薩照顧你。我就相信這句話,所以能捨得乾乾淨淨,佛菩薩照顧。我所需要的,想用的,它就現前,不用操心,不用去求人,自然它就來,不可思議。五十多年了,我相信,深信不疑。如果處處要去求人,求人很辛苦,看人臉色,那個日子怎麼好過?所以老師教我,有所願求要求佛菩薩,別求人。連我出家受戒,老師都講出家不求人。我要不求老師給我剃度,那我到哪裡出家?章嘉大師就笑著告訴我,你去找這個法師跟他出家,他要不接受,拒絕你,你會不會感覺很難過?我說那當然的。他說那何必?我說那到哪裡去剃度?他就告訴我,求佛菩薩。好,我們就有這個願望,求佛菩薩。果然機緣到了,這個出家師父來找我,請我到他廟裡面去出家,不到兩個月來請了九次,我看他的心很誠,我就答應了。真有這麼回事情。所以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受戒也是的,那時候受戒要繳費用的,費用錢不少,我一文錢都沒有。八堵海會寺傳戒,我的俗家老師周邦道先生通知我,八堵那個地方開戒,你出了家,應該去受戒。我說我還沒有這個想法。他說為什麼?我說那邊要繳費,繳很多,沒錢。周老師告訴我,沒有問題,我們同學大家幫助你。全都是被動的,一生沒有做過主動的事情。被動就是隨緣,主動是攀緣,沒有幹過攀緣的事情,隨緣就自在,攀緣,自己想做些什麼,那就很辛苦。所以相信佛菩薩,相信護法神,相信感應道交,相信因果報應,做出來給人看。辛苦一點,辛苦一點是值得的、是應該的。眾生苦,比我苦多了,我們要教他怎樣離苦得樂,不能從外面,外面不能解決問題,從內心。苦從哪裡來?從迷來的。迷了,他有妄想,他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那叫造業。罪業所感到的,哪裡會有福報?哪有這種道理!

  佛在《十善業道經》上告訴我們,心善、念善、行善,這是菩薩遠離一切世間苦的祕訣,善惡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決定不能有傷害眾生的念頭,為什麼?傷害眾生的念頭是殺業,雖然你沒有做,你那個心裡的殺沒有斷掉。要學到什麼?心裡不起這個念頭,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都不會有傷害眾生的念頭,這才能做到。不偷盜,必須要做到一切境界裡決定沒有佔人便宜的念頭,為什麼?佔別人一點點便宜那是盜心,你雖然沒有偷盜,念頭沒有斷,念頭上斷才行。不淫欲也是這樣的,從念頭上沒有才是真的。凡夫,業力來的,有自私自利的念頭,有傲慢的態度,自以為是,輕慢別人,輕慢眾生,蚊蟲螞蟻沒有看在眼裡。那也是菩薩,那也是未來佛,怎麼可以不恭敬?我們對牠恭敬,牠對我們恭敬。現在確實,跟這些動物、植物相處比跟人相處容易。我們在澳洲院子大,種菜,我們用原始的方法來種植,沒有農藥,沒有化肥。小蟲會吃菜,我們跟牠商量,劃一個小區,那個小區專門供養小蟲,牠就到那邊去吃,隔壁一個蟲也找不到。我們有很多果木樹,也指定幾棵供養鳥的,鳥就在那邊吃,不是指定的,牠都能夠遵守,牠不傷害,留給我們。這動物懂人情,守法,牠能持戒。我們做了這麼多年,連很多鄉下這些農夫到我們菜園去參觀都生歡喜心,都向我們請教,你們是怎麼種植的,養得這麼好?我們給樹木花草聽佛號、聽經文,我們拿這些供養,它回報的好。實在說我們做得還不夠,我們沒有做宣傳,應當要做,讓許多這些農夫看到之後,不要用化肥,不要用農藥,那什麼?傷害小蟲。你傷害牠,牠回過頭來傷害我們,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用善意待牠,與牠共存,共存共榮,我們照顧牠,牠也會照顧我們,牠也懂得報恩。應該要普遍去介紹、去推廣。

  大師這裡的一句話講得好,『眾生妄執』,執著不是真的,是一個錯誤的概念,『不了業體從妄而生』。大乘經裡面講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些經文老同學聽得耳熟,也都能念得出,就是沒做到,不能把它用在日常生活裡面,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六根對待六塵境界,他常常忘掉,所以它不起作用。我們六根對待六塵境界,順著心的就起貪戀,不順心的就起瞋恚,殊不知,這些經文就在這時候起作用。心才起貪戀,想到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個貪戀的心就降溫;逆境惡緣,瞋恚的念頭才起,「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瞋恚就壓下去了,這叫真修行,這叫功夫。用久了,在一切境界裡就變成自然,用清淨心、平等心對待,質直柔和就現前。

  常常想到,我在這個世間,我來幹什麼?我這一生來是提升自己的境界,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我們是人身,能夠提升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做菩薩身,這就太高明、太殊勝。能不能做到?能,不是不能,問題是肯不肯。肯不肯什麼?肯不肯把世緣放下,不再跟人爭,你們所要的全給你,我都不要,我只要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在現前是什麼?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了六字洪名之外什麼都不要,決定得生。我們自己做,做出來給別人看,別人看到了跟著學。誰能跟著學誰就有緣,佛度有緣人,他看到了他感動。我們無論住在什麼地方,無論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不要忘記了,真幹!別人要爭的,名聞利養,我們不要了,那是什麼?那都是六道的事情,搞那個東西脫離不了六道輪迴。

  今天實在說,無量法門,除淨土之外,修學任何一個法門都很難成就。為什麼?你自己細心去觀察,煩惱你能斷得乾淨嗎?你有本事真的能把它斷掉?上上根人那沒有問題,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念佛好。念佛能不能成就,關鍵就是你能不能把這個世緣放下,把五欲六塵放下。對自己來講,財色名食睡這裡頭決定沒有貪瞋痴慢疑,就放下了;外面境界,色聲香味觸法,要知道沒有一樣是真的。人生在這個世間非常短暫,我來到台灣是民國三十八年,我二十三歲,今年民國九十八年,我八十三歲,六十年。想到什麼?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樣,一彈指。當初來的一些朋友,三分之二都不在了。人生苦短,時間過得這麼快,這最後還有幾年?徹底放下,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求生淨土,親近彌陀,現在的話說,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什麼人能去?徹底放下的人就能去,有一絲毫貪戀就去不了。我們懂得這個道理,理事都非常清楚。由此可知,能不能如願以償就在我們肯不肯幹,肯幹,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

  所以菩薩教令修止觀兩門,『心無暫替』,暫替是什麼?暫時夾雜都不可以,一心一意。『因』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十法界的因,『果』是十法界、是六道、是三途。只要我們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十法界六道三途的果報我們就永遠脫離,不但我們不會墮三途,我們真的會生到極樂世界,一生圓滿菩提。那時候像諸佛如來一樣,應化在十法界,眾生有感,就有能力來應,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