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三四卷) 2003/5/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034
諸位同學,請看第八段微妙地世界,我們將經文念一遍:
【諸佛子。此四天下西北方。次有世界。名為妙地。如來於彼。或名普遍。或名光焰。或名摩尼髻。或名可憶念。或名無上義。或名常喜樂。或名性清淨。或名圓滿光。或名修臂。或名住本。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到這裡是一段。這是我們四天下的西北方,世界很多,世尊只是略舉舉一個代表,舉的這個世界『名為妙地』,這個世界叫妙地。我們這個世界叫娑婆,我們現在居住的四天下是南閻浮提洲,就是說我們這個地球,南閻浮提洲的一個地區。我們從世界名號來看,科判裡面講的「微妙地」,從名稱上來說,這個世界肯定比我們這個世界殊勝。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不妙,濁惡怎麼能稱之為妙?五濁惡世。尤其在最近這一個世紀以來,使我們深深感覺到濁惡幾乎到頂點了,再要惡化,這個世界會有嚴重的問題。什麼問題?災難!災難怎麼起來的,一定要知道。
現在地球上災難不少,居住在這地球上的人,無論居住在什麼地方,幾乎都沒有安全感,這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生活再艱難、再困苦,說一生當中沒有安全感,沒聽說過。為什麼今天會變成這個樣子?為什麼古時候沒有這個情形?講濁惡,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這個世間,確切的年代沒有辦法考證。現在全世界大家都能夠承認的,至少兩千五百年以前,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三千零二十幾年。就算是兩千五百年之前,佛說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濁」就是染污,「惡」是十惡,造十惡業。但是世尊那個時代,染污跟造惡確實已經有了,我們在經典上看到,在歷史上也看到,但是造惡的人不多,大多數人(這個大多數超過半數)還能夠守住倫理道德,不造惡業。
在中國,孔夫子到今天兩千五百年,我們在孔老夫子著作裡面看到,他那個時候就是很感嘆世風日下,他羡慕上古時代,尤其是我們看到他常常讚歎的堯舜禹湯,稱他們是聖王。那個時候的社會造惡的人少,有聖賢人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聖賢人用什麼教化?倫理道德。所以倫常道德不是孔子發明的。孔老夫子是老實人,他自己常說他一生沒有創作,他所學的、他所教的,「述而不作」,是前人的教誨,他只是老老實實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夫子真做到了,做到了,他就是聖賢。聖賢人所說的,你真正能做到,那你不是聖賢誰是聖賢?夫子做得非常圓滿,所以後人尊稱為大聖,大成至聖先師。
五倫是講人與人的關係,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人生於世,人與人的關係不外乎這個五大類,這五大類關係你搞清楚了,明白了,這是大智慧;你把這個關係處好了,那就是大德大能。這樁事情無論是理論、事實,都是恆順大自然的法則,在佛法裡面講完全是性德的流露。處事待人接物的標準,八個原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也有另外一個說法,說的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兩個說法都差不多。中國這個教育的宗旨,教育的原則綱領,真的從堯舜禹湯到孔老夫子集大成,把它講得很透徹、很明白,一直到清朝沒有改變。要說中國傳統的精神,道統是什麼?就是這個。
佛法到中國來,中國朝野為什麼那樣歡迎它?它把中國的道統講得更詳細,更為博大精深。它講得詳細,所以中國人歡迎,不但歡迎,實際上,大乘佛法在兩千年前整個融入中國文化,變成中國人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分割了。都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這是聖人教人,聖人跟凡人差別就在此地。歸納到最後,用一個字來做代表,儒家講的仁、講的孝,佛法裡面講的慈悲、講的方便。
什麼是佛法?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什麼是方便?倫常是方便。本?本就是一個愛心,對整個宇宙虛空法界情與無情一切眾生,一片慈悲,平等的慈悲,清淨的慈悲,真誠的慈悲。慈悲就是現在人講的愛心,所以儒家講「仁者無敵」,這個話什麼意思?儒家講仁,仁是兩個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常常想到,我不喜歡的不可以加之於人,我不希望別人殺我,我不可以殺人;我不希望別人害我,我不可以害人;我不希望別人毀謗我,我不能夠毀謗別人,這叫仁。我喜歡別人對我好,我要對人好;我喜歡要有人幫助我,我應當要幫助別人,這是仁的意思。
仁是二人,想到自己立刻就要想到別人,跟佛法講的慈悲是一個意思。怎樣把仁落實?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叫方便。儒佛從一個根生的,發揚光大了,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世界上這些居民每個人都有仁義,都有道德,這個世界不是極樂世界嗎?人人沒有私心,人人都為別人想、都為社會想,這個世界多麼美好!所以仁者無敵,敵是敵對,沒有對立的。八苦裡面講的怨憎會、愛別離,那是對立。真正明白人、覺悟的人,跟世間所有一切人物沒有對立的,也就是沒有仇敵,沒有怨恨。
世風日下,你看看兩千五百年前,孔子跟世尊就非常感嘆,什麼原因?眾生逐漸對聖賢教誨懷疑,認為聖賢教誨對自己沒有切身的利益,他不相信。聽了聖賢教誨「捨己為人」,這傻瓜幹的,自己以為聰明,聰明人怎麼會幹這個傻事。聰明人怎樣?損人利己,私心做主,主宰,自私自利做為本位,念念無不歸私心。人人都有私心,彼此對立了,這時候是互相利用,有利於我,朋友;無利於我,敵人。現在有利得講現實,現在跟你做好朋友,到你沒有利用價值了,不要你了,除掉你了,殺掉你了。以怨恨心、瞋恚心,嫉妒心,殺害心,這個事情麻煩,災難就來了。
災難為什麼來的?是你自己製造出來的,大聖人告訴我們:自作自受。聖人教我們破迷開悟,這是教學的根本。覺悟之後,你就知道怎麼樣解決問題,而不是去製造問題。迷惑的人,他天天製造問題,他不能解決問題。所有一切災難根源從哪裡來的?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講得多麼清楚,多麼明白。根利的人聽到覺悟了、明白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一大藏教,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說什麼?不就是這麼一句話。儒家、道家、世界上所有宗教家、大聖人,講的什麼?教的什麼?也沒有兩樣,都是說這一樁事情。
楞嚴會上佛說「諸法所生」,這個諸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因心成體」,體就是體相;「一切因果,世界微塵」,世界,大的形象,微塵,極小的形象,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它存在。今天科學裡面講的原子、電子、粒子,都不是肉眼能看見的;細菌、細胞在顯微鏡底下能看到。細菌、細胞是什麼東西?我們現在可以講,微塵的結晶,你們想想是不是?
一切萬物既然因心成體,心是什麼?心是能現能變,虛空也是心變現的。你要問心在哪裡?心是什麼樣子?我們六根所接觸到的就是心,你所感觸的那就是心的樣子。大家這幾年來,我們提倡三時繫念,現在相當普遍了。中峰禪師在開示裡面也講到心有多種,他說了三個。肉團心,肉團心是物質,那是講我們身體裡面的器官,心臟,這是物質。佛法裡面講的心不是說這個,講什麼?緣慮心。什麼是緣慮心?你能夠分辨是非善惡,你對外面的境界會起貪瞋痴慢,這個心叫緣慮心;就是法相宗裡面講的識心,唯識所變,識是緣慮心,不是真心。
真心是什麼?真心是靈知心。靈知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其實跟諸位說,靈知心遍虛空法界,緣慮心也遍虛空法界,靈知心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它靈,它知。《楞嚴經》佛說的「常住真心」,它有四個特性,這四個特性是它本來有的,本來就有這個德性。這四個德性是什麼?見、聞、覺、知。見聞覺知,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能現能變一切萬事萬物。一切現象的本體是見聞覺知,它所變現出來的一切萬事萬物包括虛空,試問這個性質它還在不在?就好像古人用比喻用黃金做器皿,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把黃金比作靈知心,現在把黃金做成很多很多樣式,這些器皿,我們去參觀黃金製品的展覽,我曾經去看過,兩萬多件,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都不一樣的,我看過兩萬多種樣子,這個展覽品。金的它的性質有沒有變?沒有變。它做成一個項鍊也好,做成一個戒指也好,做成一個耳環也好,性質沒有變。
我們從這就理解,靈知心變現成一切萬事萬物,這些物體那個靈知的性沒有變,它不生不滅,它永遠不變。它變一粒很小的微塵,微塵有靈知,有見聞覺知;它變成虛空,虛空有見聞覺知。我們現在沒有辦法把它測驗出來。但是在物質,日本的科學家江本勝博士,他們這一批人做了八、九年的實驗,他們用水做實驗,發現了有這個特性,它有見聞覺知。發現水它會看、它會聽,它能接受人的意識,就是它有覺、它有知。人以善意,這個善意對它,好像我們用善意發射,它接收,它接收之後,它這個物質產生變化,變化非常美好。我們看到的照片,照的這個圖,圖案非常美的結晶。他說最好的結晶,最美的,愛、感謝,他提出來的。最不好的結晶,最難看的結晶,那個結晶裡頭現的就像魔鬼一樣,像惡魔一樣,那個結晶是什麼訊息?瞋恨、我要殺你,這個訊息給水,水的結晶是非常非常難看。
他們用米飯做實驗,產生同樣的效應。一鍋煮出來的飯,裝在兩個玻璃瓶裡頭,一個瓶子貼著「愛、感謝你」,一個瓶子貼著「瞋恨、我要殺你」。寫這麼兩個紙條貼在這個玻璃瓶上,過了若干時候再看,「瞋恨、我要殺你」這個瓶子裡面的飯變成黑色的,打開聞那個氣味惡臭,非常難聞;同樣的貼上「愛、感謝你」這個瓶子的飯,它是變成黃色的,像發酵,聞的時候味道很好聞。
從這些實驗,它會看,寫個字貼給它,它會看,你對它講話,它會聽。你祝福它,他們做這個實驗,在東京品川自來水,裝上一杯自來水放在辦公桌上,通知他們所有的會員,五百多個人分布在各個不同的地方,同一個時間讓大家來觀想,祝福這杯水。這杯水我愛你,我把我的愛心跟你連在一起,感謝你,同一個時間發出這個訊號,然後把這杯水放在顯微鏡裡觀察,這個結晶最美。說明什麼?說明我們起心動念不受時空的限制,再遠的地方它能夠接收得到,馬上產生美好的結晶。做過這個實驗,說明在靈知心的境界裡面沒有遠近,沒有遠近就沒有空間,沒有先後就是沒有時間,突破了空間跟時間。這些實驗對於佛經裡面所講的境界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他們在琵琶湖做實驗,琵琶湖有一個小灣,琵琶湖很大,這個水染污,有波浪,很不乾淨。他們有幾十個人,請了個法師做一個小時的祈禱,大家一起來做祈禱,佛教裡面講做法會。祈禱完了之後,馬上感應就現前,這個水面風平浪靜,水顯得很乾淨,染污沒有了,大眾的力量!
這些實驗跟佛經典上我們常常讀到的,使我想到今天現在許許多多地方發生傳染病,SARS的傳染病。我們懂得佛法,懂得事實真相,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對付這個SARS?不能用瞋恨心,不能用「我要殺死你」,為什麼?殺不死的。這個要知道,科學家講到物質不滅、精神不滅,你怎麼能把它殺死?你這種瞋恚心對付它,用不善的手段對付它,它會變得更惡劣,這個事情不就麻煩了!應當用什麼方法?用愛心,問題的解決,化解!就跟那個水一樣,它這個細菌是個物質,不善的心對它,它的結晶就不善,就變成有毒的。你看我們是用毒對他,我們用貪瞋痴,貪瞋痴三毒來對它,它不變成更毒嗎?
我們明瞭之後,我們用愛心、用慈悲心。我們這個念頭一起,這個心一起,它就自然產生變化了,這個細菌就變成非常美好的結晶,就沒有毒素了,對身體有益了,有利益了。佛菩薩教我們轉變,我聽過老中醫(這個也是很有名的大夫)他告訴我:中國自古以來,做醫生的差不多家家都供觀世音菩薩。有道理!他給病人治病,用慈悲心、用愛心。你看看一見面,他就把愛的資訊給這個病菌,使這個病菌它就產生變化了,改變它的結晶,跟這個水的道理完全相同。
所以這個病,尤其這種瘟疫,就是現在講的傳染病,很容易治好,一點都不難,愛心。愛心改變它的結晶,我們用日本科學家的名詞,改變它的結晶。你想消滅它是決定不可能的,改變它,非常非常有道理。西醫,相信基督教的,你們可以供養聖母瑪麗亞,一片真誠,一片慈悲。我們跟一切萬物和平共存、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不能說你對我有害,我要把你殺掉,殺不掉的。縱然你把它殺掉了,它換個身體又來了,可能到你家裡來了,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在中國近代最著名的果報,幾乎人所共知的,明朝的方孝孺,清朝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葉赫那拉氏來報仇的。你過去生中修的大福報,在你福報盛的時候,他無可奈何,他不能報復,他在旁邊等待,等待你家道衰的時候,他就來了。你看赫那拉氏能夠等兩百年之後來報復你,還是亡在她手上,怨恨太深了。冤家宜解不宜結,病魔是冤家要化解,不能用仇恨心,不能用把它消滅掉,消滅不掉;它會變,它會變化,愈變愈厲害,那個毒愈變愈劇烈。
我這是偶爾看到大家用這種心態,這個心態不好,這個心態不是解決問題。人與人之間要有不愉快、過節也是要把它化開,從哪裡化?從我們自己本身內心,不要求別人。為什麼?兩個對立,有一邊融化了,那一邊就不起作用了,也很容易感化。學佛的人學什麼?就學這個,這樣的心,這樣的行為,自自然然把五濁惡世轉變成微妙地。
所以,我常講極樂世界、華藏世界跟我們世界無二無別。為什麼他們世界那麼好?人心好,純淨純善。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物質都變成最好的珍寶,它結晶改變了。我們這是泥沙,一捏是山土。西方極樂世界大地是什麼?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琉璃,琉璃為地,綠色的、透明的。最微妙的是什麼?我們這個世間七寶是堅硬,西方極樂七寶是柔軟,大地是平的,可是你在上面走的時候就像走在草地上,走在地毯上一樣,它很軟,踩下去之後,它有彈性,腳離開,它又恢復很平,你說多美。琉璃,我們一般人稱翡翠,我們這邊翡翠是硬的,像玻璃一樣硬的,它是軟的。隨心變化,真正做到了隨心所欲,一切萬物隨著你的心念在起變化,念頭都是純淨純善的,沒有一絲毫的惡念在裡頭。
所以要曉得物質世界自作自受,天堂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去受用,地獄也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去受用,與別人不相干,這是真的。為什麼?從江本勝這個實驗,我們得到啟示,他這個實驗跟經上講的一樣。但這個經是兩千五百多年以前釋迦牟尼佛說的,這個實驗是最近幾年做的實驗。所以我希望他這個實驗是能擴大,對泥沙、對花草樹木你仔細去觀察,你會發現它們能聽、能看、能覺、能知,證明佛在經上講的「因心成體」,證明佛在《華嚴》上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什麼樣的天災、人禍、病菌,統統能化解。
人真的有本能,內心發出的本能,這個能量是無比的巨大,什麼樣能量都不能跟它相比,原子能沒有辦法跟它相比,它能夠改變所有一切物質的結晶。現在時間到了。因為這段期間,大家為了SARS擔心,很多人來問我。我借用這個時間看到微妙地,我們怎麼能如何把我們這個五濁惡世改變成微妙地,都靠我們的心地,一念純淨純善的心。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第八段微妙地的經文:
【如來於彼。或名普遍。】
下面有十個名稱都是略舉的,每一個名稱我們做個簡單的介紹,最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如何學習。『普遍』,意境深廣無際,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為的是什麼?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知道,為的是幫助眾生覺悟,經上常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菩薩在世間就這麼一樁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
這樁事情,你說他到底是有心還是無心?有心、無心落在意識上,那是凡夫邊的事情,那就不叫聖人了。聖人跟凡夫不一樣的,聖人離了兩邊。有心、無心是兩邊,六祖惠能大師講那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那才叫真正普遍。這是真心,真心裡面一法不立,一塵不染,《壇經》裡面說得好,「本來無一物」。因為神秀大師那首偈子講「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六祖聽了之後搖頭:他沒有真正搞清楚。所以他的偈子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看他們兩個的境界,一個境界是心如明鏡台,一個是本來無一物。
真心,我們前面講的靈知心,本來無一物,沒有二法。因為本來無一物,它才能應,眾生有感,它就有應,感應道交,法爾如是。你不能問什麼原因,為什麼它會有應,凡夫總要去追究這個原因。這個原因沒有,自然的,它不落在意識裡頭,所以思惟想像達不到,佛經上常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思惟有界限、有範圍,言語範圍、界限就更小,這個言語、思惟達不到它。這個在大乘教裡面經論上常常講,我們的思惟邊際是阿賴耶識,唯識經論裡面講的我們所緣,所緣就是我們能夠達到的境界,阿賴耶識;真如本性不是阿賴耶識,所以我們緣不到,思惟想像達不到。
那要怎樣才能了知?不思惟、不想像,這個境界就現前了,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境界古人有個比喻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自己很清楚、很明白,你也說不出來,你也沒有辦法告訴別人。所以佛教導我們的方法,這是甚深禪定,阿賴耶的界限突破了。大乘教裡面那是什麼階位的菩薩?八地,八地菩薩就是他那麼深的定功。諸位要知道,初住菩薩,這是我們講的圓教《華嚴經》的,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多麼深的禪定。
阿羅漢得的禪定叫九次第定。為什麼稱九?因為是六道裡面有禪定,有四禪、有四空定,合起來叫八定,叫四禪八定,就是四禪四空。四禪定生四禪天,四空定生四無色界天,到第九定,六道裡頭沒有了,超越了,自自然然他出了六道了,他到四聖法界,到聲聞法界,再深一層到緣覺法界,再深一層到菩薩法界。這還不行,還要更深的禪定才能夠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這在我們來講,這個定已經不可思議了,但是他在一真法界是最低級的定,初住。
你看十住十個階級,十行二十個階級,十迴向三十個階級,再從初地到八地八個階級,三十八個層次到八地,佛跟我們講的是他見到阿賴耶識了。這個境界裡面沒有法子說,說不出,真的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但是這是剛剛發現,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習氣種子最微細的波動,現在我們講波動,最微細的波動,一般人決定看不出來。到圓滿,你看八地上面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還有四個位次。這是佛法裡講的常識,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夠得少為足,一定要有大願,佛道無上誓願成。
定功在哪裡修?這部經裡面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修的,在工作裡頭修的,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頭修。修什麼?修平等心,修清淨心。清淨心就是不被外面境界染污,這是修清淨心。平等心沒有高下,決定沒有貢高我慢,有一點點自己覺得很了不起,覺得別人不如我,你這一條你就沒修了。菩提心,發,發容易!發了你有沒有?沒有,那假的不是真的。發了要修,真正修成了,你就超越十法界了。為什麼?菩提心真的要是得到,圓教初住菩薩,初住叫發心住。
由此可知,初信位這十個位次發菩提心,發,發了沒有得到。十信位的菩薩是修菩提心,真正修成了,菩提心現前了,真正得到了,初住菩薩,叫發心住。我們今天我勸大家發,發什麼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五個心如果你得到了,你起心動念都是用這五個心,恭喜你,你是法身菩薩,至少你是圓教初住菩薩,一點都不假。你是不是用這個心生活?是不是用這個心工作待人接物?如果都是的,你是真正初住菩薩。
明心見性,性是什麼?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是性。你在所有一切眾生分上,你都能夠看到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見性!見一切有情眾生的佛性,見一切無情眾生的法性,佛性跟法性是平等的,所以這個時候用心才普遍。普遍就是佛經裡面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於一切眾生分上,情與無情再也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了,你的清淨平等現前了,這叫普遍。第二個名號『光焰』。「光焰」好懂,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智慧從哪裡來的?把情識轉變成光焰。迷的時候,智慧就變成情識,它就跟水一樣的,它會變。迷的時候,你看它變什麼結晶,悟的時候變什麼結晶。悟的時候變成光焰,照了一切萬物;迷的時候變成情識,變成了妄想分別執著,變成自私自利,變成貪瞋痴慢,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
佛在經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真的,沒講錯。「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所以我們要有能力轉。用什麼能力?念力,心裡面的念頭。我們一般人的念頭轉不了外面境界,什麼原因?你的念力分散了,沒有力量,因為什麼?你的心是散亂心,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修行人、有功夫的人,他的精神意志是集中的,所以這個能量非常強大,他能夠轉變外面的物象。
這樣你就懂得佛法修行的樞紐關鍵在禪定,淨宗不說禪定,說一心不亂。你們想想看,一心不亂是不是禪定?沒有兩樣,就是禪定。所以世尊在《大集經》裡面講「念佛即是無上深妙禪」,用這種方法來修一心,一心能量集中,這個力量大。像白天我們看到陽光,陽光它是散射的,所以我們沒有什麼感觸。我們用幾個鏡片對著太陽的焦點,把太陽的光線並不太多,你這個鏡子沒有多大,就普通的放大鏡就能夠做實驗。
你把太陽光線集中,集中在一個焦點,很短的時間,你下面放容易燃燒的東西馬上就起火,能量集中,你想想看它就產生力量了。同樣的道理,我們平常是散亂心,如果把心收攏起來,集中在一起,把念頭一念,那個力量很大很大,比太陽那個光集中起來,不知道要大多少倍。所以佛講的「若能轉物,則同如來」,如來能轉變一切境界,把這個境界轉變成最美好的。他不是有意,他沒有意思,如果有意,意就散亂了,他是自然的。
所以大經裡頭有兩句話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這就是講他是住在完全自然的大定之中。為什麼?我們常講,他沒有自私自利,他沒有名聞利養,他沒有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他沒有貪瞋痴慢,一個妄念都沒有,絲毫惡意都沒有,那個心純淨純善,這力量多大!所以他居住的環境,那個境界就是這個力量轉變過來的。他到我們這個地方,跟我們在一起居住,他住他的極樂世界,我們住我們的五濁惡世。為什麼?一切境界從心想生,各人想的各人受。
就如同他們做水結晶的實驗,每一個人去看的,那個結晶各人看的都不相同。為什麼?每一個人心不一樣。心是能感,水結晶是能應,感應自然現出來。所以他們搞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看到兩個結晶完全相同,道理就在此地。為什麼不相同?念頭不一樣。我一個人看,我每一分鐘去看一次,每一分鐘結晶不一樣,大同小異,為什麼?我們念念那個念頭都在變,不是一個念頭。有定功的人,他什麼念頭都放下了,那個念頭意志才集中。凡夫真的妄想紛飛,念念不住,在這個世間確實是無所適從,這就叫不定。
但是真心是常住的,妄心無常,真心常住。所以什麼時候妄心斷了,妄心沒有了,妄心完全轉變成智慧了,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轉成智慧。妄想轉變成根本智,分別執著轉變成後得智,後得智就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不是自受用的,他受用的,幫助一切眾生的。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成就自己的定慧,就是在善巧方便裡面修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清淨重要,決定沒有染污;換句話說,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決定不起自私自利,決定不起貪瞋痴慢。
講清淨,修清淨心決定沒有貪瞋痴,平等心裡頭決定沒有我慢,那是修平等心,都在生活上,都在處事待人接物。你看看,平常看到這個人我們很喜歡他,看到那個人我們很討厭他,這不行!歡喜討厭,你的心染污了、不清淨了。覺得自己很不錯,別人都不如我,這是我慢,不平等了。你想想看,你不清淨、不平等,哪來的真誠?所以真功夫真修行,說實在的話,從哪裡下手?從清淨平等下手,真幹!還會被染污,起心動念裡頭還有好惡、還有美醜,這是沒有辦法脫離妄想分別執著;換句話說,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面的事情。
我們要問,要怎樣才能夠擺脫這樣的煩惱?佛教給我們的方法好,你跟人往來,你看他的佛性,佛性是平等的;你跟一切萬事萬物接觸,你觀察它的法性,法性是平等的。這是一個好辦法。古大德教導我們的「見性不著相,著相就不見性」。但是我們凡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著相,完全迷在形相裡頭,迷在色相裡頭,他不見性。如果見性,不一樣了,你超凡入聖了。儒家講性本善,他雖然只是講一個人,「人之初,性本善」,六道裡頭講人道,十法界裡頭講人法界。佛講的範圍比他大,佛說的十法界的法性都是本善,本淨本善。記住,本覺,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本覺本有,不覺本無」。由此可知,本淨、本善、本覺是不生不滅的,是性德。
既然所有一切的現象都是性變現出來的,這所有一切形象裡面,都是本善、本淨、本覺。我們從這個地方去觀察,萬法平等,沒有什麼值得再驕傲,為什麼?你的本覺跟佛的本覺是平等的,在佛沒有比你大一點,在你的分上,你也沒有比佛小一點,不增不減。回過頭來再看,我的本覺也一樣,大家平等。可是這種觀照的功夫不能間斷,就在生活上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面去培養,佛法裡頭叫修行、叫修正,我們現在人講培養,中國儒家講涵養、修養,一個意思。所以我們要學佛光照大千、光照法界,法法平等,無有一法不平等。
世尊在《十善業道經》裡面教我們,「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我們就把這個世界轉變成極樂世界,就把五濁惡世轉變成華藏世界。要靠自己轉,別人轉了我們受用不到,他是他的境界,我是我的境界,我受用不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偶爾示現一下,把他的境界用神力示現給大家看,很短暫的時間,看了之後就消失了、沒有了,佛住的那個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在一起。
佛那個示現依正莊嚴,真的跟極樂世界講的沒什麼兩樣,極樂世界琉璃為地,釋迦牟尼佛也是琉璃為地;極樂世界眾寶莊嚴,釋迦牟尼佛這裡也是眾寶莊嚴,哪有兩樣!但是釋迦牟尼佛的世界偶爾要示現讓你看一下,你享受不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個世界,你能夠享受得到。可是你要記住,老老實實記住一句話,「心淨則佛土淨」,這個告訴你,心不清淨念佛不能往生。念佛的用意在哪裡?用這一句佛號把自己的真誠平等覺念出來,是這個意思。
《彌陀經》上講得很好,「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就這個八個字。一心不亂是定,心不顛倒是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才能往生,所以說念佛的功夫得力了。如果是「口念彌陀心散亂」,什麼散亂?心裡頭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六根為外面六塵境界所轉。就是說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跟著就起來了,貪瞋痴慢跟著就來了,這就叫為境界所轉,這樣的人不能往生。往生的人心是定的,六塵境界他都放下了,他眼也看,耳也聽,一絲毫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他放下了。所以,好的他不會貪,不好的他也不會瞋恨,他的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功夫得力了。更進一步,從一心不亂提升,心不顛倒,智慧開了。
智慧表現在哪裡?表現在慈悲。慈悲心是從智慧裡頭生的,一般世間人的愛是從情識裡頭生的。慈悲是愛,根源不一樣,慈悲的根源是智慧,智慧裡面起的愛叫做慈悲,永恆不變。你侮辱我、害我、殺我,對你的愛心一絲毫沒有減一分,這是慈悲。世間人,你愛我,我愛你,你恨我,我恨你,這不是慈悲,這是感情在作祟。所以世間人沒有慈悲,他喜怒哀樂變化無常,他是意識心在做主。妄心,妄心是不定的,妄心是無常的,所以它起的作用不定,但是它起用是造業,業感果報,因此他有苦受,有樂受。善心善行他得的是樂受,惡心惡行他所感得的是苦受。這些原理原則你真正通達明瞭,宇宙之間這些事,理事因果你就都明白了。明白是智慧,明白你才知道怎麼樣解決,你解決的方法是正確的、是有效的。
世間人情識非常嚴重,堅固的執著。縱然有覺悟的人給他建議,告訴他,他迷得深,情執很重,他不能接受,總以為自己所想的、所思所做的是正確的。這些事情我們從歷史上看得很多。再回頭看看我們現實環境,我們的周邊甚至於包括自己,又何嘗不如是。如何能夠學得諸佛菩薩那麼樣活活潑潑,遊戲神通,得大自在。這個大自在要大智慧,沒有大智慧就沒有大自在,情識裡頭絕對不會有自在。
【或名摩尼髻。】
『髻』在經論裡面表法很普遍,我們在前面讀了很多,髻比高顯,頭髮梳這個結都在頭頂上,表高顯。『摩尼』是梵語,意思是如意寶。在或髻這個表法的意思我們就懂了,用現在來講,高度的自在如意,或者我們講:圓滿的自在如意。這個在世間有這麼一種名詞,沒有事實,真的是有名無實。什麼人能夠得到圓滿的自在如意,沒有一絲毫缺陷的自在如意?只有如來果地。除了如來果地,你們想想看誰能夠得到?這一種大自在,就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講的無障礙的法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才是『摩尼髻』。所以如來的稱號,這是果報,究竟圓滿的果德,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我們迷了,現在要怎麼樣學?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放下你就自在了,這話正確。
障礙從哪裡來的?放不下,你就產生障礙了。放不下的是什麼?煩惱習氣。煩惱習氣裡面頭一個我執,我執的相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發展,貪而無厭,你哪裡得自在?你怎麼可能會有圓滿?貪而無厭!所以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知足常樂。菩薩要成佛,為什麼先要去住兜率天?兜率是梵語,意思就是知足,菩薩知足了就成佛了。不知足,等覺菩薩還不足,為什麼不足?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一品生相無明破了之後,再也沒有動心,到此為止了;止就足了,足就止了。儒家講知止,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安。我們今天求平安、求安定,這是果。安定前面是什麼因?知足。你不知足,頭一個你心不安,攀緣,念念都在攀緣,希望得到,實在講那是一場空。人就這麼迷惑,就這麼顛倒,到死都不覺悟,真是貪而無厭。
今天這個世間人為什麼身心不安,一生都生活在動盪憂慮不安之中?原因不知足。知足心就定了,有人說:人人都知足了,這個世界還會有進步嗎?沒錯,人人都知足了,五濁惡世這個世界不會進步了,為什麼?濁惡衰退了。這個東西衰退了,會有一個東西冒出來,那是什麼?安定、繁榮、極樂的世界出現了,有什麼不好?不知足造的是什麼世界?濁惡的世界。現在人很擔心唯恐濁惡不進步,濁惡再要進步的時候,這地球就毀滅了,世界走到末日了。
記住,佛在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算命看相常常講:相隨心轉、福隨心轉。世出世間沒有一樣東西不是隨心轉,心是主宰,能轉,所有一切萬物包括自己身體都是境界,都是所轉。掌握了能轉,一切都變成所轉,你才能得大自在;不然的話,那的確太難了。我們學佛要學佛菩薩這個本事,要學佛菩薩這樣的智慧,能不能學得成功?我們有信心,我們的本性,性德,智慧、德能、相好,本來與諸佛菩薩沒有兩樣。正是馬鳴菩薩所講的,「本覺本有」,一定會恢復,「不覺本無」,一定會轉過來。一般人講斷掉,其實不是斷掉,斷不掉的,轉變。
煩惱轉變成智慧,轉變成菩提,生死轉變成涅槃,這兩個大的都能轉,其他的雞毛蒜皮怎麼不能轉?SARS的病毒轉成最好的菌體,對人身體最有滋養,可以轉過來!不能殺掉它,殺掉它,好壞統統都滅掉了,哪有這個道理!果然你能夠滅掉,那你也是本事,佛沒有這個能力。佛只能轉變,而決定不能夠消滅,正是科學家所講的物質不滅、精神不滅,你沒有辦法消滅它。所以佛都是用轉變,用能量加給它,它自然轉變。這個方法把世出世間所有一切疑難雜症統統解決了。好,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