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智度論大意  (第二十集)  1980/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9-011-0020

  《大智度論》第二十卷,「釋初品中三三昧、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這是小題目,下面經文有一行半:

  經【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八背捨。八勝處。九次第定。十一切處。】

  這當中的一行半所說的八種法,在這一卷裡面只講到四無色定,八背捨以下這四種在第二十一卷。這幾種法,是通於大小乘的,而在小乘裡面說得特別多。大乘裡面所說的境界與小乘當然有所不同,雖然不同,我們講座之中也常常提醒諸位,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因此小乘的理論、小乘的修學我們都必須要懂得。不但要懂得,還要依教修行奠定大乘佛法的基礎,我們在大乘法當中才有成就,這一點千萬不能夠忽略。論裡面按照次序來說明,首先說明三三昧的重要性,就是空、無相、無作,龍樹菩薩在此地是非常清楚的指示給我們看:

  【涅槃城有三門。所謂空、無相、無作。】

  此地講的『涅槃城』是著重在小乘,阿羅漢與辟支佛他們要想證得偏真涅槃,因為小乘人修學的目的就是要證得偏真涅槃。在大乘法裡面也有涅槃,諸位都曉得,大乘佛菩薩所住的叫「無住處涅槃」,跟小乘這個涅槃是不相同的。但是無論是小乘涅槃或者是大乘涅槃,三三昧確實是入涅槃門的門徑。所以龍樹菩薩在此說『涅槃城有三門』,就是有三個門可以進去,這三個門就是『空、無相、無作』。由此可知,這三三昧的重要,我們不能不學。到下面還有詳細的來辯論,三三昧是慧,也是定。

  從四禪、四無量心到十一切處,這七種法是「助開門法」。開什麼門?就是打開這個涅槃門,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打開涅槃門,使我們順利的進入。由此可知,小乘法在修學過程當中實在是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第二頁,文是比較長,諸位自己要好好的去讀。倒數第四行,以下就是講三三昧,三三昧當中空三昧說得比較多、比較詳細,因為無相、無作跟空三昧有密切的關係,一個說清楚、詳細說了,其餘兩條略說就可以。這是佛菩薩在一切經典說法的慣例,許多法彼此都相應,都有連貫的,知道一個,舉一反三,就不必再多說了。在此地菩薩假設的問答:

  【問曰。何等空涅槃門。】

  『等』是等其餘的,重點是提出一個『空涅槃門』,就是空三昧。

  【答曰。觀諸法我、我所空。諸法從因緣和合生。無有作者。無有受者。是名空門。】

  向下都是解釋這句的,解釋空三昧,或者說『空涅槃門』也一樣。這句是總綱,實在這一句明白了,向下一看都明瞭,難就難在這句。『觀諸法』,這個「諸法」是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包括所有的有漏法跟無漏法,或者我們講有為法以及無為法。《百法明門論》前面第一句的題目,「如世尊言,一切法無我」。這就是解釋一切法無我,《百法明門》是「何等一切法,云何而無我?」百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說完之後再說二種無我,人無我跟法無我。此地說得很簡單,「觀諸法」就是觀一切法,在一切法裡面沒有「我」,我都沒有了,哪裡來的我所?「我所」就是我所有的。必須要有我,才有我所有,如果我都沒有了,我所有在何處?諸位要曉得,這是「涅槃門」,這一句諸位要是真正入進去,就是證入大涅槃。證得涅槃你不住涅槃,運用慈悲喜捨普度一切眾生,那就由小乘偏真涅槃變為大乘無住處涅槃,這是究竟圓滿位。

  我們學佛所以不能證得,不要說證得,連個開悟都悟不了,障礙在什麼地方?就是我們觀一切諸法有我、有我所,這就不得其門而入。什麼是我?我是一個主體,是個主宰,我們看一切法都有它的主體、有它的主宰。這是我們看錯了,事實真相裡決定沒有。下面這幾句就是解釋為什麼說一切法我、我所空?因為諸法從因緣和合生,因緣生法,諸法是緣生的;既然是緣生的,它就沒有自性,自性就是我,就是無我。所以說『無有作者』,這一切法是誰作的?沒有,沒有作者。這個話說起來很難懂,為什麼難懂?就是我們的妄見沒有法子破除。我們看現在這一切法都有作者,我們這個大樓有工程師設計、有那些工人造的,你怎麼說無有作者?明明這麼多人用心力、用腦力建的這大樓,怎麼說沒作者?而一個覺悟的人看,實在沒有作者,沒有作者為什麼現這個相?因緣和合而生。諸位要細細去體會這個意思,這個能夠證得解脫,能夠了生死。

  我們先從一個人來觀察,從自己本身來觀察,或者你觀察別人。人從哪裡來的?四大五蘊和合而現的幻相,在這一個幻相裡面就找不到我。四大五蘊你要說這裡頭有我,色是我,還是受是我、想是我?如果說色是我,那受想行識就不是我了?如果說受想行識都是我,那一個人至少變成五個我,哪有這個道理?講不通。諸位曉得,我從哪裡來的?我本來沒有,而是遍計所執法,還不是依他起法。依他起法好像還有一點近似真實,還有個影子,遍計所執性連個影子都沒有;換句話說,完全是一個錯誤的執著,真正是妄想執著。離開妄想執著,在事實上確實沒有我,無我當然無我所,既然我與我所都無,你再看看大樓怎麼成的?你才會明白,佛說因緣和合而生,這個話說得比較合乎道理一點。你說某人建造的,這不是事實真相。一法,如是法法皆然,諸位果然從這裡參透,你才能真正看出一切法是平等相、是寂滅相。這時候就有門可入,正像禪宗裡面所說的,入了門之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也不是水,才入了門。既不是山又不是水,是什麼?是因緣和合,幻相而已!這是真相。我們接著把這幾行文讀下去,這幾行是這一大段裡面很重要的綱領。

  【復次。空門。如忍智品中說。知是無我我所已。】

  這句子是連著的。就是你既然是明白了、覺悟了,曉得無我、無我所,已經曉得了。

  【眾生云何於諸法中心著。】

  確實是沒有我、沒有我所,但是眾生為什麼在這一切法裡執著有我、有我所?再給諸位說得明白一點,就是因為有著,他叫眾生;如果他在一切法裡不執著我與我所,他就不叫眾生,他就叫佛。佛與眾生的差別就在此地,我們要學佛,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了,學佛學什麼東西?去執著。去什麼執著?去我執、去法執,什麼事都沒有了。你要說佛法麻煩,佛法麻煩在哪裡?佛法太容易,太簡單了!千經萬論,釋迦牟尼佛說了四十九年說個什麼?就是教我們放下執著,除這一句以外,佛就沒話好說了。因為我們放不下,所以才從種種方面說。說法的目的就是教我們放下我法二執,我執放下了,證得人我空,入道、入門了;法執放下了,證得法我空,入大乘之門。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放不下?還是要執著,這樣學佛學到三大阿僧祇劫,給諸位說還是在門外,不會入門的。

  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入門,現在放下、現在就入門,明天放下、明天入門,明年放下、明年入門,這一輩子放不下的,下一輩子放下,那你下一輩子再入門,佛法就是這回事情。現在雖然學佛,學佛這個名字好聽,佛是大智大覺,我們學大智大覺,事實上所學的跟佛恰恰相反,我們學的是大愚大迷,哪有智、哪有覺?為什麼說是大愚大迷?學佛增長執著,愈學我執愈重、法執愈重,這不是顛倒嗎?學佛教我們什麼都放下,他不但不放下,還得要想盡方法多多的索取一點,這個麻煩大了!住在廟裡覺得不舒服,想辦法找信徒再幫忙買個房子,我所有;再過幾天,房子不夠大,做個法會人住不了,又要蓋個大道場,大愚痴大迷惑!幹的是這個。掛的招牌在學佛,佛要看到這個招牌會流眼淚,那哪裡叫學佛?

  這樣一說,建寺、建講堂是不是錯了?古人有建,沒錯。寺院庵堂之建立,腦子裡絕對沒有一個觀念「這是我的」,有這一念就錯了。寺院庵堂是誰的?十方的,十方常住物,不是自己的。你現在買的房子或者買個精舍,不是不可以,可以修行,如果你有一念執著,「這個地方是我的,這是我的財產」,你這一輩子不要說證果,開悟的希望沒有了,決定沒有。打第一個念頭要買房子,第一個念頭就是十方常住物,買房子的時候就要把遺囑寫好,自己走了之後,這是十方常住的財產,絕不是我所有。千萬不要存著:這是我的,哪一個徒弟我喜歡他,我這個要傳給他。世間所謂子孫廟,那是什麼?那是成家立業,是世俗凡夫,絕不是修行人。這是我們要明瞭的,千萬著不得!

  不但世間名聞利養、一切財物執著不得,再給諸位說,佛法也執著不得;佛法要是執著了,你也是開不了悟。也許諸位要問,我現在沒有開悟,我需要佛法,我開悟就可以不要了。說得是滿有道理,你那個佛法一天不放下,一天開不了悟,這個東西是障礙!佛在《金剛般若》裡面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也要捨。再給諸位說,小乘的阿羅漢、辟支佛為什麼成就不大?為什麼不能見性?他是我執破了,世間名聞利養他不要了,你給他蓋個精舍、起個大廟送給他,他也不要,他決定不會以為這財產是我的,他不會有這一念,可是怎麼樣?他法捨不掉。法是什麼?理論與方法,這個東西捨不掉,所以他不能明心見性,這是一重障礙。我們現在不但是理論與方法捨不掉,我們連白紙黑字的經書都捨不掉,收集起來藏在那裡寶貝,「這是我的經書,這是我的寶貝,我的大寶!」這事情麻煩大了,諸位要曉得是障礙涅槃門,大乘法裡面障礙了明心見性,在我們念佛人來講就是障礙了一心不亂。我們念佛為什麼念不到一心?為什麼跟阿彌陀佛還沒有感應道交?道理就在此地。

  【行者思惟作是念。】

  行者就是修行人,應當要思惟,作如是之念。

  【諸法從因緣生。無有實法。但有相。】

  這個『相』是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這個相是妄相。

  【而諸眾生取是相。】

  《金剛經》佛教給我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我們要『取是相』,有什麼辦法?

  【著我我所。】

  眾生毛病就是生在此地。

  【我今當觀是相有實可得不。】

  修行人要仔細觀察,要以智慧去觀照,這一切萬相是不是真實的?能不能夠得到?

  【諦審觀之。都不可得。】

  諦審觀察,你才曉得萬法無常,諸法無我,無常無我,所以說之為空,空三昧。下面細節諸位自己去看。第六頁長行裡面是解釋三三昧稱為涅槃門的所以,為什麼它稱為涅槃城之門?

  【以是故。三解脫門佛說名為三昧。問曰。今何以故名解脫門。】

  三三昧前面說過了。為什麼三三昧叫做解脫門?解脫門就是涅槃門。

  【答曰。行是法得解脫。到無餘涅槃。以是故名解脫門。】

  『解脫』,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自在,所謂自在你就可想而知,於一切法都通達、都明瞭,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才叫解脫。我們現在得不到解脫、得不到自在,樣樣都有障礙,展開經本、展開註疏看不懂,看不懂就是障礙,就是不自在。我們求善知識給我們講解、給我們開導,善知識把舌頭都說破了,嘴唇都說爛了,我們還是不開悟,還是不自在。原因在什麼地方?我們的執著沒有去,善知識說個空,我們就執著空,說個有,我們就執著有,說什麼執著什麼。這樣聽經,我們不只在現前聽這幾年,咱們多生多劫以來不曉得親近了多少佛菩薩,我們之所以不能開悟、不能了生死,就是用這個老辦法聽經,執著。所以我們連悟都悟不了,連個解悟都悟不了,還能說解脫嗎?這一生很難得,又得個人身,實在是不容易!得到人身又能聞到正法,如果不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講不過去。《金剛經》裡面世尊給我們授記、給我們印證,我們遇到大乘經典、遇到般若法門,能夠不驚不怖,絕非三四五佛所種善根,而是在過去生中已經在千萬億佛所種善根。由此可知,我們善根確實是深厚,我們這一生要想成佛作祖怎麼會是難事!難在什麼地方?我過去也曾經說過,諸位雖然有深厚的善根,在這一生當中要是不精進,過去的善根還是不能起現行。善根雖然深厚,要是懈怠懶惰,這一生又空過了。假如我們能夠勇猛精進,把我們多生多劫的善根又引發出來,才能起作用,這一生當中決定可以證得三解脫門,可以成佛作祖,決定沒有疑惑。所以這裡答:行是法時,修行這個法門可以得解脫,到無餘涅槃,以是故名解脫門。無餘涅槃是真解脫。

  【此三法雖非涅槃。涅槃因故名為涅槃。】

  空、無相、無作,這三法不是涅槃,但是修這三法可以證得涅槃,所以它也可以稱為涅槃門。

  第十一面,龍樹菩薩開示我們三門對治,這對我們目前的修學很有利益,我們應當要知道。第十一面第三行:

  【見多者。為說空解脫門。】

  『見』就是邪見。邪見多的人用『空解脫門』來對治。第四行:

  【愛多者。為說無作解脫門。】

  『愛』是指貪愛,用這個方法可以對治。第五行:

  【愛見等者。為說無相解脫門。】

  『愛見等者』就是它們二個分量一樣多,邪見跟貪愛都重,你應該修什麼?要修『無相』門,兩者都可以對治。這是講眾生的大病,一個是見病、一個是愛病,看哪一個重,用什麼方法對治,兩者都重就用『無相』對治,諸位要真正會用。要是用這個,諸位要記住,這個書叫《大智度論》,所以空、無相、無作是屬於智慧,是大智慧觀,觀一切法空、一切法無相無作,由觀而入定,所以也叫做三三昧。三三昧的大意就介紹到此地。下面講四禪,十一面倒數第三行:

  【四禪有二種。一者淨禪。二者無漏禪。】

  『四禪』就是與色界天相應的四種禪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是講這個。「禪」這個字是梵語音譯過來的,最通常的解釋是翻作靜慮,或者翻作止觀。靜就是靜止,靜止是屬於定,所以我們中國也常常底下加一個字「禪定」,用這個定來翻。但是用定來翻,不能把禪的意思完全翻出來,因為我們中國定是有止、有靜的意思,但是沒有慮、沒有觀這兩個意思。為什麼我們翻作禪定?因為它是以定為主,雖然裡面有慮有觀,慮與觀都是達到定的,它是以定為主,所以我們通常稱之為禪定。修這四種禪定修成功,才能夠生到色界四禪天,在這一節裡面說得很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