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智度論大意  (第十四集)  1980/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9-011-0014

  請掀開《大智度論》第十四卷,在這一卷經裡面繼續介紹持戒波羅蜜,就是尸羅波羅蜜。論文裡面:

  【已知尸羅相。云何為尸羅波羅蜜。】

  持戒的戒相在前一卷已經說過,波羅蜜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圓滿的意思,就是持戒圓滿。六度是六種法門,六種都稱作波羅蜜。換句話說,每一種都必須要修到圓滿才是佛法裡面最高的標準。因此都有圓滿的相,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也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在這一卷一開端,論裡面舉出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修菩薩道的時候,曾經做過大力毒龍,雖然是毒龍但是牠受了佛戒,受了戒之後,持戒圓滿之相在這段公案裡面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段文很長,希望諸位自己去研究,好好的去讀一讀。第二頁倒數第三行:

  【菩薩持戒。為佛道故。作大要誓。必度眾生。不求今世、後世之樂。不為名聞稱譽法故。亦不自為早求涅槃。】

  菩薩為什麼要學戒律?為什麼要執持戒律?不是為自己,也不是為名聞利養,不為今世也不為後世的利益,只有一個目標,為度一切眾生。甚至說求無上菩提,實際上說無上菩提是自己智慧的圓滿、福德的圓滿,諸位要曉得這兩樁很重要,如果你有智慧沒有福德,還是辦不了事情。今天世界上有智慧的人不是沒有,拿美國來說,美國也有有智慧的人,他雖有智慧,他沒有福報,怎麼沒有福報?不在其位。所以眼看國家政策有許多錯誤的地方,他看得清清楚楚,前因後果,可是他無能為力!也只有看著國家一天一天往下坡走,一天一天的衰敗,他救不了。由此可知,要想救自己、要想救眾生,一定要福慧雙修,要有福有慧。單單有福,沒有慧,也辦不了事情。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美國卡特總統有福報,他沒有福報怎麼能做總統?怎麼能做自由世界的盟主?但是他沒有智慧,居在這個位置上把事情辦得一團糟。諸位想想,要想把事情辦好,又要智慧、又要福報。所以佛一再教給我們一定要福慧雙修,不可以偏在一邊,假如要偏,只能夠偏在智慧,不能偏在求福。諸位曉得,有福沒有慧,在享福的時候必定造罪業,福享完了罪報現前,怎麼得了!所以不如有智慧沒有福報,雖然生活很清苦,在世間沒有威勢,但是他有高度的智慧,他不會做壞事情。這一生沒有福,他可以修來生的福報,所以兩者比較,慧還是要勝過福。但是要想能夠真正做到普度眾生、利益眾生,一定要福慧雙修。讀這一節我們就明瞭菩薩持戒的所為,我們應當效法、應當學習。在下面一段,第三面第一行:

  【生善處故見善人。見善人故生善智。生善智故得行六波羅蜜。行六波羅蜜故得佛道。】

  這幾句是教給我們處人處事這個環境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古人說,善人是國之寶。我們要明瞭這個道理,一般中人以下的資稟,都是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親近善知識是在修學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樁事情,要想親近善知識,當然一定要知道善知識所處的環境,就是處所。哪一個處所裡面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居住在那地方,他在那地方教學,我們先曉得處所,然後再親近善人。親近善人自己才能夠開智慧,智慧開了就一切明達,自行化他,自己就明瞭應該怎樣做法、應該怎樣修法,這樣才會有一個成就,才會有一個結果。

  在第六行以下,有一段很長的經文,這段是講持戒能夠遍攝其餘的五度。由此可知,實在講,任何一個法門它都能夠圓攝一切法門,都能夠包含一切法門,所謂是一即一切,道理在此地。一切法門可以融歸於一個法門,門門都不例外,因此我們在修行一定要曉得一門深入的重要。一個法門裡面得道了,真正是貫通了,所謂是觸類旁通,一切法門都貫通了,不但是出世間學問貫通,世間學問也貫通,中國的學問貫通了,外國的學問也通。怕的是自己不通,為什麼不通?之所以不通是我們的心不專,沒有專一,專一沒有不通的。佛法裡面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為什麼要開這麼多的法門?諸位要曉得,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喜愛不相同,如果佛只有一種法門來教學生,法門對他口味他就來,不合他的口味就掉頭而去,這樣教學的效果、範圍就很狹小。佛要叫一切眾生都得到殊勝的功德利益,所以他一定要講求種種教法,適合一切眾生的根性、欲望。你喜歡學什麼,他就可以教什麼,而且最巧妙的是到了某一個階段之後,彼此都能夠貫通,這就所謂是殊途同歸。雖然講無量法門,最後它是一個目標、一個方向,這叫佛法。第三頁第四行:

  【云何持戒能生於檀。】

  『檀』就是布施,持戒能夠與布施度相通。第四頁第五行:

  【云何持戒生忍辱。云何持戒而生精進。云何持戒生禪。云何持戒能生智慧。】

  持戒裡面能生忍辱波羅蜜,持戒生精進,持戒能夠得禪定,持戒能生般若波羅蜜。這段文希望諸位自己好好的去研究,我在這裡特別給大家提示的一點,我們現在出家在家同修都持戒,你自己再問問自己,你持戒的效果裡面包不包括檀波羅蜜?持戒裡面有沒有忍辱、有沒有精進、有沒有禪定、有沒有般若?如果說我持戒,這裡面除了持戒之外,其他的都沒有,你這個戒行功德就很有限,有限到什麼程度?勉強的說一句,你是世間的好人。這句話對他就已經很讚歎了,為什麼他不能有這麼大的效果?他對於戒律的精神、對於戒律的體相、對於戒律的功德作用他不明瞭,這在戒法裡面,所謂戒體、戒相、戒行、戒法,以及開遮持犯,利益的大小他不明瞭。換句話說,往往有許多人就死在戒條之中,哪裡叫持戒?諸位要曉得戒條是活活潑潑,不是死的,所以戒律有開遮持犯,開就是有開緣,可見它不是死的。

  譬如有一些大專學生,我在大專講座就遇到好多,他們來給我說,我現在皈依三寶,受五戒、受菩薩戒了,現在我要服兵役,服兵役派到前方去,假如敵人來了,我這個槍開不開?一開我就犯了殺戒,破了戒。來問我這一個問題的總不只二、三十次了,我想這些問題普遍的都在大眾腦海之中,實際上這是不是問題?不是問題,可惜他只知道戒條不殺生,對於這條戒的戒體、戒相、戒行、戒法他都不知道,這哪能叫持戒?這又怎麼能叫受戒?每一條戒有開緣,這時候你是擔負著國家防衛的責任,有人來侵犯我們國土、侵犯我們善良的老百姓,你負的是保護的責任。這時候你為了保護善人、保護國土,你開槍射殺敵人不但不犯戒,正是叫持戒;在這時候敵人要是來打你,你不開槍你就犯了戒。可見得戒律不是死的,它是活的。在布施裡面講戒律裡有布施度,這叫無畏布施。

  我們台灣一千七百萬同胞在這裡享受幸福安定的生活,誰布施我們的?諸位要曉得,這是駐守前方的將士他們布施給我們的。有一次一位政府官員跟我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看到我們台灣經濟的繁榮,老百姓生活水準一天比一天高。看看擺攤子做小生意的人,你不要看他擺個菜攤,他家裡樓房有好幾棟。所以這個官員說我們雖然有這麼高的地位,我們不如他,我們靠薪水過日子,人家賣個小菜自己大樓都有好幾棟。我過去一個朋友是台大教授,我認識他是民國四十一年的時候,以後他離開教職去做生意,做了幾年很發財,他有了錢就買房子。我有個朋友告訴我,他買了五十多棟房子,他要是當個教員,他哪有這個力量。也許諸位曉得藝文書局嚴先生,買了五十多棟房子,當然不是整棟的,像公寓房子一間一間的,他買了有五十多間,每個月的租金就相當可觀。可是我就給這位官員說,我說你的功德大,要不是你們替政府做事情,替老百姓服務,老百姓哪有今天這個福報?老百姓享福,你們政府官員在造福。我說我不是恭維你,不是給你說好聽的,我是依事論事。在佛法裡面講確實是如此,奉公守法的公務人員是替老百姓造福的,老百姓生活水準提高,經濟繁榮,造福的人心裡很歡喜。為什麼?我們有了成績,有了成果。今生雖然苦,來生的福報不得了,他聽了我這話也很安慰。但是諸位想想,我不是恭維他,確實是如此。

  三寶弟子也不例外,三寶弟子就是為眾生造福的,比公務人員還要造得多,還要造得究竟、造得圓滿,徹底的犧牲自己,為大眾造福。出家的佛弟子,諸位要曉得,他的身分就是一個義務的教師,不拿報酬的教師。雖然接受在家的供養,佛給我們說得清清楚楚,佛在世的時候只接受四事供養。哪四事?飲食,從前出家人托缽,供養他一餐飯;衣服,這是必須,不能少的;害了病的時候,醫藥;再有就是臥具,簡單的晚上睡眠的臥具。只有這四事,除這四事之外一概都不接受。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方式降到最低的限度,這樣才無求於人,無求於社會。但是他不是消極的,他是積極的,把自己的智慧、把自己的精力整個貢獻給社會,不辭勞怨,這是教學的精神。所以經典裡面稱之為天人師,他是站在師的地位上,希望眾生有成就,希望眾生開智慧,希望眾生得福報,而不是希望自己去享福。佛法要興、國家要興、世界要想得到安定和平,就必須要把大乘佛法的精神普遍的弘揚光大,才能夠達到我們理想的願望。

  從第九頁第三行以下,這也有相當長的一段,這一節義理很深,完全講持戒波羅蜜圓滿的境界相。前面所說的我們還可以理解,不至於有疑問產生,但是在這一段裡面就免不了要發生疑問。諸位看第五行:

  【復次。若菩薩於罪不罪不可得。是時。名為尸羅波羅蜜。】

  這句就很難懂,『罪』是罪業,『不罪』是無罪。換句話說,意思就是講於有罪、無罪都不可得,這叫『尸羅波羅蜜』,這就是持戒圓滿之相。這個境界太高了,已經不是普通的戒律,這是什麼樣的戒律?給諸位說,這是見了性的菩薩的戒律,我這樣說法還是把水準降到最低,圓教初住菩薩的戒律是如此。如果嚴格說一點,應當是圓教七地菩薩的戒律,七地以上的,也就是真正證得無生忍的菩薩,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們在《仁王經》裡面講的「五忍菩薩」,這是在第四個位次上,無生法忍。再上一級就是如來位次上,那是寂滅忍,所以這個境界是屬於無生忍菩薩的。我們尺度上放寬一點,也可以說初住菩薩就能夠證得一分,這是指圓教的。這個境界高,我們要曉得有這一樁事情,可是我們在目前決定不能學,假如我們今天說有罪、無罪都不可得,我們會墮到哪裡去?墮到愚痴,你簡直是善惡都不分,是非黑白你都分不清,你這個人糊塗到所以然處,哪裡還是菩薩!所以這是我們曉得深位的菩薩有這境界,但是不是我們現前的境界,我們現前是前面我們可以照學,後頭不能學,學不到的。可是這一節文諸位自己可以好好的研究,為什麼?與《楞嚴經》、《華嚴經》都相通。第十二頁是這一段的總結,第五行:

  【復次。若人不樂殺罪。貪著無罪。是人見破戒罪人則輕慢。見持戒善人則愛敬。如是持戒則是起罪因緣。】

  我只講這幾句,因為這幾句是我們可以學的。這幾句是說一個持戒正行的人,他絕不輕慢破戒的人,這才叫真正的持戒。文字說得很清楚,『若』,假若有這個人,『不樂殺罪』,不喜歡殺生,『貪著無罪』,不殺生沒有罪,不殺生好,「貪著」,這個貪著之心就不好。換句話說,他是厭惡罪而貪求福,因此見了破戒的人,見了殺生破戒的人,他就輕慢他;見了持戒的人,他就恭敬他,歡喜他。我們現在大多數確實是如此,在初學人這是不是不對?對。對於持戒的人恭敬他,對於破戒的人也不輕慢他,那多好!何況剛才說過了,戒律裡面都有開緣,受過三皈、五戒、菩薩戒的年輕人,派他到前方打仗,他很勇敢,殺死很多敵人。回來之後,你們這些學佛人都瞧不起他:你一身的罪業,你破了戒,你殺了那麼多人,你將來要墮地獄。他才不墮地獄,墮地獄的是說他的這個人墮地獄。他怎麼不墮地獄?他救了多少人!

  佛經裡有一段公案,說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修菩薩道的時候,有一次跟五百個商人,好像現在的貿易團體,到海外去貿易,去求寶,滿載而歸回來了。當中有一個人起了個壞心,想把他的同伴都害死,這些寶物他一個人獨佔。別的人都不曉得,釋迦牟尼佛他是個修行人,他有神通,有他心通,他曉得這個人是利欲薰心,決定不能夠勸他,不會回頭轉意。在這時候怎麼辦?只有一個辦法,把他殺掉。他是受大戒的人,為了要救那四百九十九個人,只有開殺戒把他殺掉。殺掉有沒有罪?沒有罪,不但沒有罪,有無量的功德。諸位要曉得,是兩面都救了,這個人起心動念要謀財害命,但是他只有這個意念,他沒有這事實,犯罪未遂罪。他被別人殺了,被人殺了沒有罪,殺人的有罪,被殺的有什麼罪?本來他是要造罪業,結果他被別人殺了。換句話說,本來他要墮地獄,他現在被別人殺了,他自己那個罪業沒有成就,他可以不墮地獄。

  所以釋迦牟尼佛殺了他是救了他,要是不殺他,他造這個罪業要墮阿鼻地獄,殺他是救他,諸位要懂這個意思,又救了那四百九十九個人,又救了這個起惡念的人。你看看菩薩殺生是慈悲、是救人,不殺生也是慈悲、也是救人,所以諸位要曉得只有一個慈悲心。同樣是戰爭,一個是出於惡毒之心、害人之心,一個是出於慈悲之心、救世之心,對於那個惡人還是一片慈悲,這就是大乘菩薩法。殺那個惡人,並不是恨他而殺他,是愛他而殺他,是慈憫他而殺他,這個道理有幾個人懂?能夠懂得這個道理的,這個軍隊真叫是仁者之師、王者之師!於敵人沒有一絲毫惡念,全是一片慈悲。我這是舉一個例子,今天講到戒律舉一個例子,怎麼可以說是破戒?

  人家行菩薩道,我們對他發生誤會,曲解了,過失在我們,人家無量功德。所以講到戒律,是我們佛法的根本法,大家一定要懂得戒律裡面圓攝六度,戒律裡面教我們愛人,教我們愛善人,也教我們愛惡人。愛惡人,殺了個惡人還是愛惡人,你們諸位讀《四十華嚴》甘露火王那一章,甘露火王殺了許多的眾生,都是出於慈悲心,都是出於愛心,沒有一點怨恨心。佛法不但有理論、有方法,甘露火王那一章示現榜樣給我們看,我們再要不覺悟、不開悟的話,那就沒法子了。諸位要懂得這個道理,你才曉得佛門裡面慈悲一切,這裡面並沒有弊病。慈悲裡頭要是出了毛病,是不明理,不是真正的慈悲,那就是俗話所謂「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哪裡有禍害?怎麼會下流?都是不明理,都是沒有智慧,錯用了慈悲,錯用了方便。這種過失是在自己不在佛法,在自己也不在別人。

  下面一段這是六度裡面第三忍辱度,「釋初品中羼提波羅蜜」,羼提是印度話,翻成中文就是忍辱,它的本意就是忍。我們中國過去的這些大師們把羼提翻作忍辱,這就是善巧,就是方便。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面,什麼都可以忍,辱不可以忍,所謂是「士可殺,不可辱」。這些祖師翻譯經的時候,中國人是辱不能忍,好,就教你要忍辱,辱都能夠忍,還有什麼不能忍的!所以這是譯者的善巧,譯者的方便,告訴我們一切法都要忍受,唯有能忍才能夠有成就。忍在佛法裡分作兩大類,一類叫生忍,一類叫法忍。什麼叫生忍?生是指眾生。什麼叫法忍?法忍指一切方法,就是加害的那些方法,這是屬於法。生忍裡面有法忍,法忍裡面也有生忍,可是這兩種範圍非常的廣泛,我們必須要能夠辨別。

  細的相太多了,我們從粗相上來取一、二條的例子,譬如人為的加害,我們自己雖然是以善心、以善事,在這個社會上要想做一樁事情叫人人都滿意,給諸位說是辦不到的。尤其在今天,今天是一個什麼時代?是有史以來最混亂的一個時代。我們不幸而生在這時代當中,所有的原理原則在今天全部都破壞了,舊的破壞了,新的沒有建立起來,是大混亂!為什麼會有這情形?這是科學帶來的災難。在從前科學不發達的時候,尤其是大眾傳播不發達,交通工具不發達,每個民族都在他自己固定的疆域之內,與外面往來很少,接觸不多,所以他自己形成一個文化,形成一個生活的方式,各個不相同,各個不妨礙,都能夠安居樂業,幾千年來都如此。現在不一樣,大眾傳播工具發達,全世界任何地方發生什麼事情我們立刻就知道,在電視上廣播,馬上就曉得。交通發達,從前從中國到美國坐帆船要三、四個月才能到,現在的噴射機一天就到了。所以人的往來,整個世界各個民族國家往來就跟一家人一樣。諸位想想,以往我們思想不一樣、意識形態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一下突然之間接觸了,必定有格格不入,一定有許多的牴觸。突如其來的這麼一個環境,大家都措手不及,沒有法子應付。我們中國人如此,外國人也不例外,外國人比我們更糟糕。這就是混亂的來源。

  舊的東西被懷疑、被破壞,新的東西沒有建立,所以我們對當前形勢一定要認識清楚。尤其要有高度的智慧,這種智慧必須從我們自己本身,以及世界上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它的歷史文化裡面去尋求,什麼樣的東西才能夠適合將來這個時代,真正能夠為每一個國家民族樂於接受的,這樣一個文化才能夠建立新的文化,才能夠建立世界新的道德標準,而帶給整個世界的幸福和平。我們很不幸的就是,我們中國人對於自己本身的文化不了解,對於本身的東西產生懷疑,這是可悲的現象。我們確實要很冷靜的坐下來想一想,我們中國立國五千年,五千年而不衰一定有大道理。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那三個都亡過國的,埃及亡過國的,今天的埃及不是古埃及,今天的印度不是古印度。可是今天的中國依然是古老的中國,這是什麼原因?從整個歷史的演變,證明我們中國文化道統可以立足於世界,這是禁得起歷史的考驗。不是我們是中國人要誇張我們中國,不是如此的。中國人確實有它寶貴的地方,有它寶貴的一面,我們要把這一面發揚光大。外國人的優點我們要學習他,外國人的缺點可不能學他的。中國的東西優點多,外國的東西缺點多,這是我們必須要認清楚的。我們學外國人十之一、二而已,外國人需要學我們中國人十之七、八。外國人有沒有聰明?有,也有幾個真正覺悟的,對於中國文化非常的讚歎,極力的鼓吹。

  要拿佛法來說,眾生業障深重,看到我們中國最近百年的衰弱,你說中國怎麼好,外國人也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正是我們家道走衰運的時候。要曉得衰運過去,我們還有旺盛之運的時候。今天外國人看到我們的衰相,這個衰相當然是我們後世炎黃子孫不爭氣,所以才到今天這地步。今日世界真正有智慧、有學問的人,他曉得將來能夠真正治世界和平的只有兩種力量,一個是中國文化,一個是大乘佛法。中國文化是我們的根本,大乘佛法也在我們中國,我們今天要是辦外交跟外國人接觸,不要談別的,就談這兩樁東西,他們能不能接受?能接受,你跟他談的時候,他是聞所未聞。你要是碰到外國人,跟他談外國東西,他怎麼會佩服你?我們知道的沒有他多。所以盡量要談我們自己的長處,談我們自己的好東西,激發他敬重之心、信仰之心、效法之心。我們不但是為我們自己,剛才講了,慈憫一切,我們愛護他的國家,希望他好。而我們這個道統,我們的文化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有最好的幫助,可以解決他種種困難的問題。所以行菩薩道一定要修生忍與法忍,要修這兩種忍。這兩種忍在此地差不多也佔一卷的文字,我們把要緊的幾句念一念,諸位看十三頁:

  【菩薩行生忍得無量福德。行法忍得無量智慧。福德智慧二事具足故。得如所願。】

  這句諸位把它記得牢牢的,你這一生當中就事事如意。事事如意是果報,不是說天天拜佛、念佛、吃齋就能做到事事如意,不是的,那是迷信。佛給我們說得很清楚,事事如意是有因的,有因有果。因從哪裡來?就是修忍辱,你能夠忍受一切人為的加害,你一定得福德。這是修什麼?學包容,容量愈大,福德也就愈大。所以我們中國人供祖先牌位,祖先牌位怎麼寫的?天地君親師。我不知道本省同修是怎麼供的,我知道在江南一帶,我在抗戰期間,江南十個省我都走遍,我看人家供的祖先牌位都是供「天地君親師」,這很有道理。

  這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道統,供天不是叫我們去拜天神,不是叫我們去拜玉皇大帝,那就錯了。供天是叫我們效法天,天大無所不包,就是要學天的容量,包容;供地也不是叫你天天去拜土地公、拜城隍爺,不是的,是要效法地的能忍,是這個意思,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根本。這兩個字從哪裡來的?從《易經》裡面來的,《易經》一打開,乾坤二卦,天就是表乾德,地就是說坤德,孕育眾生,所以從忍辱上來講,學天的包容。你看佛門裡面常講佛的心量之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周遍恆河沙諸佛的世界,他有這麼大的肚量。這兩個字是大根大本。我們中國人祭祀天神地祇跟外國人拜上帝完全不一樣,外國人是迷信,真正是諂媚巴結上帝,求上帝贖他的罪,我們中國人祭拜天帝不是如此。中國人就是這個意思,你要不相信,你拿《易經》去看,你再看看佛門裡面表法的,跟西方人不一樣。

  所以說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不迷信,因此迷信的宗教在中國都不能生根。諸位想想基督教,基督教是從唐朝時候傳到中國來的,我們唐朝有景教碑,那個景教碑就是基督教,沒有辦法在中國生存,為什麼?它迷信。佛教能夠跟中國文化融成一個,佛教不迷信,佛教裡面講的諸天鬼神全都是表法,跟我們中國古老對於天地的思想是一樣的,所以都是取法天地自然的德行,充沛福一身,涵養於一身,使我們自己身心就跟整個大宇宙融成一體。自己身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自己身心,這是中國人的思想、大乘佛法的思想。我們找找外國的歷史,看看外國的學術,從來就沒有這個思想過。今天怎樣把我們的文化傳播到西方,用什麼樣方法介紹給他們,能夠在西方發揚光大,這才是解決世界問題根本之道。

  我們自己要求福、求慧,到哪裡求?在忍辱當中求。中國人有個俗話說,宰相的肚子裡頭可以撐船,這就是形容做大事情的人他肚量之大。肚量大福就大,肚量大的智慧也大。你看福德與智慧都可以求得到,不是求不到,必須要從忍辱裡面去修學,別人不能容我那是他的事情,我一定要容他。諸位一定要記住,別人跟我對立,可以,我不跟他對立,我要是跟他對立,就跟他一樣了。

  我有一次在東海大學講演,有個學生就帶了一個教授來見我。這個教授是美國人,是東海的客座教授,而且是個基督教的牧師,大概是在東海教英文,他的國語講不好,大概也能夠聽一點,講得不太流利,因為他在中國很久,過去一直就住在香港。他談到佛教,我跟他坐在一個圓桌上,我就做了一個比喻,他問我佛教與基督教我的看法怎麼樣。我就指著桌子上茶杯說:你們基督教就像這個茶杯在這個桌子上,這是茶杯;佛教像桌面,佛教包容了你,你不能包容佛教,但是你還是佛教的一部分,你離不開佛教。如果說你是一個茶杯,我也是個茶杯,兩個就對立了。他聽了我這個比喻很感覺到興趣,他還給我說了一樁事情,說得也很妙。基督教在香港創了一個叫「基督教叢林」,幹什麼事情?專門收容出家人。大陸上逃到香港的那些出家人,我們佛教不能夠容納他,不能夠幫助他,他在香港無法謀生,基督教統統把他收去了。而且裡面還有佛堂,還供的有藏經,他對你非常禮遇,你在他那裡,你天天看經、你天天念佛,他不干擾你,他供給你吃、供給你住,一切照顧得很周到。人都有感情,住上個半年、一年自然就皈依他了,都被他轉過去了,他們就幹這個事情。他告訴我,「我雖然在基督教叢林住了兩年,我沒有做破壞佛教的工作」,他特別聲明他沒有做這個工作。

  他就沒有想到我的反應,我告訴他,我說「你們基督教做這個工作做得太好了,應當多設立幾個叢林,把我們佛教出家人多拉一些去」。他聽了這話摸不著頭腦,他就問那個學生,「法師講這個話是什麼意思?」我說很簡單,我們佛教的垃圾太多了,我們自己沒有辦法清除,你所設的是我們佛教的垃圾站,把我們這垃圾統統清除掉。真正一個心在道的人,至死他也不變節,如果被你們收容去,物質上生活享受能夠稍稍招待一下就變節了,這是垃圾,這不是真正的菩薩,沒有真正的道心。這是一種考驗,所以考不及格的全都被你們收去了,那我們求之不得。這些人就在佛門裡面來說也是佛門的敗類,替佛門做不了事情。我們沒有理由驅逐他,也沒有理由把他趕走,你們基督教做這個事情,莫大的功德。我把他大大的讚歎了一番,叫他回到那個叢林裡面去說說他們的效果。

  以後我們的同學說,法師你沒有罵他,你還在捧他。我說這樣做對我們佛教有好處,對他也有好處,他以後少用這方法來誘惑出家人。告訴他誘惑出家人沒有利益,只能誘惑到壞的去,好的一個也誘惑不了。你們自己好好的想想,你做這工作有什麼意義?沒有意義,沒有價值。就是說於自於他都沒有利益,你何必搞這個工作!如果我們要是很生氣把他罵一頓,他高興。為什麼?他工作做成功了,你看看佛教好多出家人都被我拉來,佛教都生氣了,他回去就會宣傳,就會報告他們上級他工作做成功了。我這麼一說,他回去說他工作沒有做成功,失敗了,縱然以後再要做,他也不積極。所以諸位一定要能夠包容,要能夠容忍。

  在這一節裡面首先他提出「三法印」,諸位要曉得,小乘法佛都是以三法印來印證。第一個就是諸行無常,第二個是諸法無我,第三是涅槃寂靜,佛以這三個原則來印證小乘經為佛所說。這三法印在《大智度論》第二十二卷裡頭有詳細的說明,我們現在還沒讀到,此地是提到。在生忍裡面,諸位看第十四頁:

  【不愛敬養眾生。不瞋加惡眾生。是名生忍。】

  這解釋得非常扼要,又十分清楚。對我們敬仰的眾生為什麼不愛?諸位曉得,這一愛就錯了,愛裡面就有私,愛裡面就有弊病,一有愛就不平等了。加於我們一切惡毒的眾生,我們對他沒有瞋恨心;恭敬供養我們的,我們也沒有特別愛。這就是說明忍辱能夠成就我們的平等心,平等心就是道;忍辱能夠成就我們清淨心,清淨心就是道。喜愛跟瞋恚都是不正常的心理,佛心就是平等心、就是清淨心,平等與清淨是絕對的理智,表現在生活行為裡面就叫慈悲。從表面上就是事相上來看,慈悲跟愛是一不是二。

  既然是一不是二,為什麼用兩個名詞?從平等心裡面生出來的愛叫慈悲,不平等心裡面生出來的那個慈悲叫愛。換句話說,愛就是慈悲,慈悲就是愛。平等心裡面叫慈悲,不平等心裡面叫愛。心地清淨不清淨?諸位要曉得,只有平等才清淨,不平等決定不清淨。由此可知,慈悲一定是從清淨心裡生出來的,心不清淨,哪來的慈悲?心不平等,沒有慈悲。可見得平等心是體,清淨心是相,慈悲心是作用。所以慈悲能救護一切眾生,慈悲能成就一切眾生,慈悲能夠成就一切善法。這是很簡單的兩句話把生忍給我們解釋出來。再向後有很長的一段文字,給我們說出忍裡面有一個最難忍的,必須要好好的修學。最難的是什麼?就是色欲。這段文在第十九頁第二行,舉釋迦牟尼佛在行菩薩道的一段例子來說明:

  【復次。若有女人來欲娛樂。誑惑菩薩。菩薩是時當自伏心。忍不令起。】

  底下就是舉釋迦牟尼佛一段故事,給我們做一個榜樣,這段相當的長。

  再往下面,在第二十四頁倒數第五行,從這以下是講逆境生忍,就是事事不如意的環境,我們要處這種環境,這是我們一個人一生當中所免不了的。處逆境的時候一定要能夠忍,逆境能忍不但能夠平平安安的度過,而且有無量的功德福報。如果處逆境要不能忍,很容易帶來大的災難,所謂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處逆境的時候必須要安分守己,萬萬不可以為非作歹,一定要咬緊牙根度過去,要知道福報在後面。佛法裡面常講時節因緣,一個人如此,一家、一國都不例外。我們現在的國家就是走在逆境的時候,諸位要曉得,要認識清楚,如果拿國比作家,我們是世家子弟,我們有久遠的歷史。看看今天美國人只有二百年的歷史,爆發戶。今天人家有財有勢,我們處處受人家氣,實在講他比我們差遠了,我們今天是在衰的時候不得不忍,能不忍嗎?俗話說風水輪流轉,我們衰,將來一定有興的時候。

  我那個時候剛剛學佛就問章嘉大師,我問章嘉大師我們佛教將來能不能興盛?他說一定,沒有問題,決定能夠興盛。佛教能興盛,我們國家一定強盛,這是必然的道理。國運跟法運是一不是二。他說你不要看現在眼前衰,將來必定興盛。如果再拿佛法的因果來看,我們國家民族前途無限的光明,從哪裡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今天台灣有這麼好的果報從哪來的?日本人統治五十年,台灣人沒有造業的機會。為什麼?被他限制得死死的,一切的享受都歸他們,一切的苦難都叫台灣同胞去受,五十年不造罪業,今天開花結果,這是當然之理。大陸上十億同胞都不造業,他將來一定享福。所以從佛法看,我們國家民族前途愈看愈光明,我愈想愈好、愈想愈美。我有一次在台中把我這個想法告訴李老師,李老師把桌子一拍:對,一點都不錯!李老師給我印證,確實是如此。

  所以我們對自己一定要有信心,真正有心人,在我們根本文化裡頭、大乘佛法裡頭下功夫,為什麼?將來我們要起來,要靠文化、要靠大乘佛學。所以諸位今天真正要發心,要發憤努力,為國家民族、為續佛慧命、為一切眾生,好好的求學,將來拿自己所學所修的教化一切眾生,這是行菩薩道。所以逆境要忍。經文意思非常的豐富,一直到這卷的末了,這一卷有好多好句子,我們因為時間限制不能一一介紹。到下禮拜二我們再給諸位介紹法忍,就是忍的兩大綱領,這是第二個綱領,法忍是開智慧,生忍是求福德。由此可知,我們求福,福報不能現前,我們求智慧,智慧不能開,實在是由於我們於生、於法不能忍,這就是障礙,我們的福德智慧之所以不能成就。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