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八十五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85

  請掀開經本第六十三面,第六行,從第一個字看起:

  【自然保守。真真潔白。志願無上。淨定安樂。】

  從這裡看起,這個句子,從這以下我們看到很多「自然」,自然的意思,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是自性清淨本然。所以這個裡面含藏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無有窮盡,這是自性本來具足的。佛法教給我們的最後的目的,就是教我們恢復自性的功德;換句話說,經上所講的一切,到最後都變成我們自己現量的境界,真實的受用。

  『自然保守,真真潔白』,這是講的自性,自性本來清淨,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加上「保守」這兩個字,換句話說,本來清淨,現在不清淨了,現在自性被污染了。話雖然是這麼說,是不是真的被污染?如果自性真的會被污染,就不能叫真性,因為真是永遠不變的才叫做真,會被污染,那就變了,那哪裡能叫真?所以我們講污染,是不得已用的名詞,不是真正被污染。雖不是真正被污染,但確確實實障礙了自性清淨心,這是什麼東西?就是佛在大經上常說的「妄想執著」。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妄想,我們有沒有執著?有妄想、有執著就保守不住。我們要想保守自性清淨本然,就決定不能有妄想執著。「真真潔白」,這是講的性德,性德在今天一定要靠修德,我們的性德才能夠恢復;離開修德,性德是不能恢復的。這就是為什麼在《華嚴經》上,不把文殊菩薩排在第一,而將普賢排在第一,道理就在此地,文殊是智慧第一,普賢是修行第一,修行重過智慧。沒有智慧的人,只要老實修行,會開智慧、會證果;有智慧的人不肯修行,照樣墮落,還是搞六道輪迴。由此可知,智與行,還是行重要,有智慧肯修行這是真修;有智慧不肯修行,那很冤枉,那個智慧就不叫真智慧,有真智慧的人一定修行。

  修行,注意這個地方「真真潔白」,這就是經題上講的清淨,要修清淨心,清淨心是在起心動念之處修行。不是說我念佛的時候心清淨,我讀經心也很清淨,拜佛心也很清淨,我對人、對事我就不清淨,這個修行法不管用。到臨命終時,臨命終時佛菩薩沒來,你看到的都是人與事,換句話說,還是不清淨心做主,那麼你依然是六道輪迴。所以諸位一定要記住,處事待人接物就用一個心,不用兩個心,我念佛是什麼心,拜佛是什麼心,我處人對事都用這個心。也許有人說,我用這個心,今天在這個社會上那要處處吃虧、處處上當。沒錯,也許是吃一點虧,是要上當,試問問你能吃多少年虧,你能上多少年當?算你活一百歲!你這幾十年的吃虧上當,將來你作佛、作菩薩;你這個幾十年不肯吃虧、不肯上當,好了,你將來生生世世在三惡道。到底哪個叫吃虧、哪個叫上當,這個要知道。眼光要往遠處看,不要看得太近了,看得太近的人不會有成就的;眼光往深遠處看,吃再大的虧、上再大的當也甘心情願,保持心地的清淨潔白,這個重要,決定不受染污。

  『志願無上』,這一句是勸你發願,也就是勸你發無上菩提心,無上的志願是證究竟圓滿的佛果。如果我們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志願無上」,那是實報土上上品往生,這就真的是無上,這對了。這是我們這一生要把目標定在這裡,你就完全正確,一絲毫錯誤都沒有。

  『淨定安樂』,淨定安樂是現前就得到,一直到成佛,這個淨定安樂的程度愈來愈深、境界愈來愈廣。這是一個學佛人,跟世間人講求享受,不相同的地方,學佛的人的享受是淨定安樂,這是學佛人的享受;世間人享受的是物欲,五欲六塵,享受這個,他不懂得淨定安樂。淨是什麼?淨定就是如如不動,不但在世法不會被誘惑,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出世間法,無量的法門擺在面前,我今天已經選定了《無量壽經》,選定了持名念佛,其他的法門、經論,我也不起心不動念。有人疑惑,這一部經行嗎,靠得住嗎?還是多學幾部比較可靠。不是不能多學,四弘誓願裡面教給我們「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在講席裡面講得很多,也講得很明白,學法門在什麼時候學?煩惱斷了以後學。煩惱沒有斷,你智慧就不開,沒有開智慧學許多法門,學的都是邪知邪見。經上講的還是邪知邪見嗎?經上是正知正見,裝到你頭腦裡面去就變成邪知邪見。為什麼?好像這個醍醐,醍醐是好的,你這個杯子是個裝毒藥的杯子,杯子不乾淨有毒,醍醐裝到你這個杯子就變成毒藥了。這不是佛法有毒,煩惱是毒,貪瞋痴叫三毒煩惱,所以一定是先斷煩惱,然後再接受佛法。煩惱斷了,在佛門裡稱之為叫法器,你才是個法器,有資格接受如來大法。好像我這個杯子洗得很乾淨,確實消過毒,沒有毒了,我現在來盛醍醐,這個醍醐是得到受用,那真的是好東西,道理在此地。

  我們今天選擇一部經、一個法門,主要是斷煩惱的,斷煩惱修學是愈簡單愈好、愈精純愈好,功夫容易得力。因此根性利的同學,有個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煩惱輕、智慧長,可以涉獵一些大乘經典,這一生當中就可以做。如果根性差一點的人,什麼叫根性差?妄想多,習氣很重,這就是根性差的。所以我們自己根性利不利,不要去問別人,自己好好的反省反省就知道了,人貴自知,自己要知道自己、要認識自己。如果我們煩惱習氣很重,那就一門深入,把廣學多聞等到到西方極樂世界再開始,再來學習不遲。有生之年這個短短的時間,把力量集中起來斷煩惱,專修一心不亂,這就對了。一心不亂修不到,至少要做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這個目標可以說是人人都做得到。所以古人以這個目標來衡量,稱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就是功夫成片是人人可以得到的。

  但是功夫成片雖然說人人得得到,為什麼我們得不到?我們念佛念了這麼多年,也沒得到,這個得不到,不是你根性問題,是你的方法上問題。方法哪裡出了差錯?你沒有把萬緣放下。你要想真正做到功夫成片,必須把這個世緣看淡,必須把它放下,你就會得到。世緣放下,給諸位同修說,不是事上放下,事上放下心裡放不下,一點用都沒有。是教你心上放下,事上不放下沒有關係,事不妨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最怕的是心,心裡要放下,事上不必放下,事放下錯了,那給人家毀謗佛法的一個機緣。所以佛弟子做事比一般人更認真、更負責,事情做完了,心裡絕對沒有牽掛,一心一意專念阿彌陀佛,這就對了,這才叫真正的修行。這個是「志願無上,淨定安樂」,心安身就安了,樂是法喜充滿。喜悅是滋養身體最好的養分,我們世俗也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人有喜事,那精神格外的好像興旺的樣子,法喜充滿,精神就飽滿。所以淨定安樂,我們現前就應當要得到。可是這四個字,諸位要曉得,前一個是因,後一個是果,你心不清淨你就得不到定。你看經題上「清淨平等」,定是平等,你心不平等你怎麼可能有定?對於一切萬法你都平等看待,心就定了,心定之後這才安,心安、身也安了,才有快樂。所以這四個字,你要想得到真正快樂,你要從清淨心做起,這是講做功夫。

  你看這個四句話裡頭,前面兩句是講自性,接著這兩句是講功夫。「志願無上」是發菩提心,「淨定安樂」是真實的功夫,是真正的受用。功夫純熟了就開悟,就像大勢至菩薩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底下說:

  【一旦開達明徹。】

  『一旦開達明徹』這一句話,就是禪宗裡頭豁然大悟,這就到了理一心不亂。淨定安樂是功夫成片,到事一心都是這個境界;一下開悟,這入了理一心不亂。「開達」,心開了達,達是通達,「明」是明瞭,心開悟之後就一切通達明瞭。「徹」這個字用得好,有這個字,這個悟才叫圓滿的覺悟,圓覺,這也就是經上講的「無上正等正覺」,因為它有個徹字,明徹;沒有這個徹字,不一定是無上正等正覺,通常是正等正覺。有明徹,這個決定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個時候宇宙人生的真相才完全見到了。下面這幾句話都是描繪的,都是形容的。

  【自然中自然相。】

  『自然』是自性清淨本然,自性清淨本然當中,自自然然流露出無量無邊的色相,這是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這相從哪來的?相是自性變現的。既然萬相是自性變現的,相原來就是性,性相不二,理事一如,這就是古人所講的「當相即道」。相是什麼?萬相。道是什麼?道是自性。性在哪裡?相就是性。這就是禪家講的明心見性,即事而真,事就是理,哪一法不是!法法皆是,所謂是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可是要真正悟入這個境界才是,不入這個境界,你迷在裡面,十法界苦樂情形是完全不同。悟入這個境界,十法界有沒有?有。苦樂有沒有?沒有,苦樂沒有了。就是這五種受,苦樂憂喜捨是統統沒有了,這個是受的時候,十法界的感受是平等一味,這叫正受。由此可知,沒有入這個境界的,你一切感受是不正常的感受;正常的感受,這受裡頭沒有苦樂喜憂捨,連捨受都沒有,這叫正受。所以這個時候,菩薩境界裡面叫一真法界,我們凡夫眼睛裡面是十法界,他看的是一真法界,十法界跟一真法界不是兩樣,是一樣的。我們覺得十法界就是十種不同的感受,這個苦樂相差太大了。菩薩一真法界,他感受是平等的,沒有苦樂憂喜捨的時候他受是平等的,這是迷悟不相同。所以迷悟在心,不在境界,境界沒有迷悟,性沒有迷悟,相也沒有迷悟,理沒有迷悟,事也沒有迷悟,迷悟在我們一念之間。這是看出「自然中自然相」,看出這一切萬物,十法界依正莊嚴,跟自性的關係,這一句是講它的關係看出來了。

  【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

  這個兩句是說什麼?就是今天科學家在探討的,宇宙的來源,這些萬法從哪來的,人到底是不是猴子變的,這些科學家搞了這麼多年還沒結論。你看佛法裡頭兩句話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面這個『自然』是講的萬法,『根本』是講的真性。這個萬法講自然,不是外道裡面講的自然。外道講的自然,佛法裡講因緣。我們佛法對外道講的時候,外道說一切法是自然生的,我們佛法不講自然,講因緣生的,因緣生法,因緣是破自然的。因緣生法正不正確?也不是真的很正確,這個要知道,這是佛不得已而用的。換句話說,從淺近裡面看,因緣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從深遠一觀察,因緣就不能成立,因緣也講不通。《中觀論》裡面就說得好,跟《楞嚴經》講的一樣,說到真相的時候,「非因緣非自然」。《中觀論》上講「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這給你講真話了,這個真實話就是此地這一句的意思,「自然之有根本」。你了解這個真相,才知道全妄即真,就在妄相、就在一切世法裡面,你就能證得清淨的本性,「根本」就是本心、就是自性。禪宗裡面,禪宗是真正上根利智,他們所入的境界往往就是即事而真,就在大自然現象裡面徹見真心,見到自己本來面目,《楞嚴經》上講的「常住真心」。

  『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前面這個地方講「自然之有根本」,是講真性能現萬相,能現,現的十法界依正莊嚴,能現;但是現了之後它起變化,千變萬化,這就是「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性能現,識能變,能現是性,能變的是識,好像我們電視螢幕一樣,能現相的這是一種能力,現出相裡面起變化的那又是一個能力,兩種都屬於本能。你了解這個道理,才知道佛法修學,給你講修學用功有理論基礎,這個理論基礎就是此地講的「轉變最勝」。什麼動力教他轉變?念頭。所以大乘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曉得這個原理,我天天想佛,那人怎麼不成佛!轉變最勝,他就變成佛境界,你想菩薩就變菩薩,想什麼變什麼。這不是諸佛菩薩主宰的,也不是上帝主宰的,也不是閻羅王主宰的,是你自己念頭在主宰。六道輪迴、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佛心清淨沒有雜念,他看十法界都是佛法界,隨心變;凡夫妄念紛飛,看到諸佛菩薩也是凡夫。一個心地純善之人,看到這個世間人個個都是善人,沒有一個不是善人;心胸險惡的人,看這個世界沒有一個是好人,就是一樣道理。佛教給我們修行,理論的基礎就建立在此地,所以這才教你「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為什麼不想佛,為什麼不念佛?常常想人的好處,這個人將來一定生三善道;常常看別人的壞處,這個人將來一定墮三惡道,善惡兩道從心想生。所以你明白事實真相,我善惡兩道我都不想要,就一個目標想成佛,志願無上!這不是做不到,這有理論基礎在,人人做得到,就怕你不做。勸你念佛好,你也不知道怎麼個好處,你也未必能相信,什麼原因?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不曉得這個道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沒有懷疑了,斷疑生信,這信心才建立。

  所以這一句裡面,不但包括外面自然事相上千變萬化,一切有情眾生的心念變化轉變是更快。佛經上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外面的事相、環境,正報是人心。今天我們曉得,這個世界人心變了,尤其這些年變化太大太大了,不是向善的方面變,是向惡的方面變,這後果不堪設想。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實在說這是教育上的問題,我們這幾十年的教育,把德行、人文、人本這些教育疏忽掉,人活在這個世界不知道是來做什麼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曉得,這就不得了。這才造成這個社會上,所謂是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人民要受苦難。如果要恢復孔孟的教育,我們從今天再來做起,要能收到教育的效果,至少三十年之後,不是一下就能見效的。而效果可以說是最快速、最有效的,無過於佛法,所以佛弟子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曉得現實的狀況,努力自己修行,再能把佛法介紹給你的親戚朋友,普遍的去推廣,就能救這個地區的劫難。在一切法門裡面,效果最殊勝、最快速的,無過於《無量壽經》,我們今天讀的這個經本。因為這個本子字數不多,在分量上來講非常適中,不太長,也不算短,裡面對於性相、事理、因果,都說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這是難得的一部好經。所以古德讚歎這個經是「《華嚴》奧藏,《法華》祕髓」,講得不過分。這是佛的大乘經、一乘經的精華、精髓,我們這一生能夠得到這是有福,真正有福。沒有得到這麼一個法寶,這是大的劫難度不過去。底下兩句先從比喻上說:

  【鬱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

  當然它這個地方講的,全是講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真正圓滿達到止於至善,但是它的理能夠貫穿一切法、能夠通達盡虛空遍法界,都不出這個理論。這兩句是講萬物都成於自然性德裡面流出來的,『鬱單成七寶』。鬱單是北俱盧洲的名字,佛講我們這個世界當中是須彌山,須彌山的東南西北有四大部洲,鬱單越就是北俱盧洲,我們翻成北俱盧洲。北俱盧洲的人福報很大,人不要工作,衣食自然,所以他們很幸福。而且壽命很長,也不生病,也沒有短命的、夭折的,都沒有,那個地方七寶是自然生長。經上舉這個例子,那個一切萬物成就的自然,就像北俱盧洲一樣。我們這個地方的生活要很勤苦的去耕耘,吃的五穀雜糧要去種。北俱盧洲不需要,甚至於說樹上都結麵包,拿下來就可以吃,用不著去處理的,人家那個福報多大!幾乎跟西方極樂世界一樣。西方極樂世界真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吃什麼,東西都擺在面前,不需要經營,不需要去做的。北俱盧洲人的福報也是這樣大,當然比起西方世界還差得遠。這是佛在此地舉這個例子。『橫攬成萬物』,這是講的一切萬物,依正莊嚴統統是從自性裡面自然流露出來。

  『光精明俱出』,光是光明,精是精美,明是明淨,我們這個世間講真善美。真善美有沒有?有,真有。但是我們這個世界沒有,我們這個世界是有名無實,沒有真善美。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是真善美,「光精明」三個字,可以用真善美來解釋。『善好殊無比』,殊是殊勝,十方世界都不能為比的,這是極讚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之樂,這一品的標題「壽樂無極」。

  『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這兩句是講的理,前面一句是講如如之理,理是自性的性體;智是自性起用,叫「洞達無邊際」。上下也可以把它看成時間,也可以把它看成空間,「著於無上下」,就是超越時空,這個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無古今、無來去。「洞達無邊際」,是六根的能力統統恢復了,我們一般講六通,六種神通已經恢復到圓圓滿滿,一點欠缺沒有,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沒有邊際。此地講的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雖然講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實在就是說我們自己個個都有分,你想不想去?你要想去你就有分。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有多好?你能把這章經給人家介紹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差不多了。所以說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分,經上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入這個境界,這是不可思議的一真法界。大經上常講「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究竟是什麼樣子,講也講不清楚,這個地方給你講清楚了,這是一真法界的樣子。到這個地方,是把西方世界菩薩們在那裡自在快樂的享受、受用,大致介紹了一下。下面佛是勸我們:

  【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

  這是佛在此地苦口婆心的勸我們要求生淨土,為什麼求生淨土?淨土太好了,我們這個世界怎麼能比!何必在這個世界上受罪,為什麼不發心去?『宜』是應該,『各』是各個人,每一個人都應該勤奮的『精進』,『努力自求之』。求得到嗎?下面佛是給我們做了保證,這是保證書,『必得超絕去』。你看看這個語氣多麼肯定,教你聽了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你只要肯努力自求,必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跟諸大菩薩,像前面所講的一樣的享受,同等的待遇。我們知道這個法門,諸位同修總要記住,一個人都要勸,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不要以為很多人,我出錢出力還值得;一、二個人,不值得。一、兩個人要能往生,就一、兩個成佛,那還得了嗎?不得了!一個、兩個也要認真的勸請,也不能捨棄。這是勸我們往生,往生最殊勝的功德利益,底下給我們說明:

  【橫截於五趣。惡道自閉塞。】

  這個兩句話重要,換句話說,如果你不能往生西方世界,這個『五趣』就是六道輪迴。通常講五趣,就是不講阿修羅,天、人、畜生、餓鬼、地獄叫五趣;講六道,加個阿修羅。阿修羅加不加無所謂,因為阿修羅,除了地獄道沒有之外,其他四道都有阿修羅,天上有阿修羅,人間有阿修羅,畜生有阿修羅,餓鬼道有阿修羅。講六道裡面單單講阿修羅,是專講天道上的阿修羅,其他幾道不講,專講天道的阿修羅,五趣跟六道是一個意思。如果不能往生,決定是六道輪迴,你決定逃不過的。而六道輪迴裡面,再說一句老實話,墮三惡道的機會,比三善道的機會要大得太多太多。何以見得?只要我們自己冷靜去想想就知道,不要想很遠,就想今天,從早晨到現在,我起心動念是惡念多還是善念多,這兩個做個比較就曉得。如果是惡念多過善念,惡念力量強,善念力量弱,換句話說,強者先牽,你就一定到惡道去。所以古時候這些老人勸我們多做善事,存好心、做好事,養成這個習慣,就是我們的善念善行比惡念惡行多,來生不墮三惡道。如果不是認真在這裡下功夫,我們惡念多過善念,惡的力量超過善的力量,是准墮無疑,這個不得了!

  所以有很多人常常來問我,這個西方極樂世界信心生不起來,願心生不起來怎麼辦?他不曉得事實狀況;曉得事實狀況,這一害怕,信心就生起來。換句話就是,兩條路好選,一個是西方極樂世界,一個是阿鼻地獄,兩條路,你要走哪一條?這擺在你面前,這是事實,而且很快就到。不要以為這個時間還很長,我現在很年輕。沒那回事情,年輕短命的人太多了。我們台北善導寺那個大殿底下放的是骨灰,你到那裡去看看,多少年輕人?一半以上是年輕人。人命無常,要時時刻刻提起警覺,生死輪迴可怕,只要想到這一點,我們的信心、願心就建立。只要一生到西方世界,你就永遠不會再墮三惡道,不要說三惡道,六道輪迴永遠也不會墮落。你再到這個世間來,是菩薩乘願再來的,你沒有一樣不自在的,你是來度化眾生的,你不是來受報的,你是來示現的,是來唱戲的、演戲的,演給別人看的,那完全不一樣。不能往生西方世界,那你就五趣輪迴,惡道是決定不能避免,這在此地特別提醒我們,這是事實。下面這是讚歎:

  【無極之勝道。易往而無人。】

  『無極』是讚歎到了極處,『勝』是殊勝,『道』就是指念佛往生的法門。念佛往生這個法門,在無量法門裡面、無量佛道裡,真的是第一殊勝,所以一切諸佛讚歎。可惜的,『易往』,很容易往生,萬修萬人去,沒人想去,釋迦牟尼佛講這個話很感嘆。不知道的人他不去,那不能怪他,他不知道。這是對什麼人講的?對這些念佛人講的,你們有福,接觸到這個法門而且還修學,接觸修學,到最後還不想去,你說這是可惜,這真正是值得可惜了。要問為什麼到最後不想去?對這個世界貪戀,捨不得、放不下,所以你去不了。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佛是感嘆這樁事情。

  【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

  這一句經文意思雙關,第一句說,『其國』是西方極樂世界,『不逆違』是說很容易去、很容易往生。為什麼?與我們的心意並不違背,我們也很希望到那裡去,稱心如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接引眾生,而且是沒有任何條件的,造作五逆惡業將墮地獄了,你能夠回頭,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見得這個事情真的不難。為什麼又「易往而無人」?就是『自然所牽隨』。此地「自然」又是一個講法,這個經上好多自然,意思都不同。這個自然是什麼?你習氣,你的習慣成自然,你對你的家業、對你的親人、對你的兒孫放不下,貪戀,捨不得分開。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這個地方難分難捨,阿彌陀佛看這個樣子,只好走了,這是障礙。我剛才跟你講,這一句意思是雙關,這是一個意思,這是一個什麼?念佛到臨終不能往生,這是一個意思。另外一個說法跟這個恰相反,到臨命終時「自然所牽隨」,你的願力成就了,阿彌陀佛願力他來接引你,自自然然跟阿彌陀佛去,這又是一個講法。所以它這個句子雙關語,都能講得通,隨念滿願,佛來接引。

  所以我們念佛決定不要懷疑,經上講西方你就相信西方,你不要去找西方在哪裡,你到哪兒找得到,西方太大了到什麼地方去找?為什麼不要去找?到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所以我們不要認識方向,也不要認識路,有人來接。我常常到國外去旅遊,走了十幾年,你問我哪個地方方向、街道,我統統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都有人接送,我用不著去記那個方向,也用不著去記街道,無需要。我們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態度就很好,不要管,到時候阿彌陀佛來接我去,迎接我去,方向、目標他知道就行,我不需要知道,就可以了。只要一心一意去念,念到功夫成片就決定有把握往生。平時念佛要注意一點,就是要把習氣給念掉,這就是古人講的,古人說的也是個祕訣,叫「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什麼叫生處?念佛很生疏,念念,佛號就忘掉、跑掉了;妄想很熟,不要去作意打妄想,妄想就來了,所以妄想很熟。現在祖師教給我們方法,把那個熟的妄想習氣把它變生,念佛這個生疏,想辦法把它變熟。你要想辦法變熟你就天天念,加緊的念、不斷的念,把這句佛號念熟,熟到就跟打妄想一樣,隨時隨地佛號都冒出來,這樣就好,妄想漸漸生疏了、漸漸少了,這個功夫就得力了。能夠真正這樣一轉變,這就是功夫成片。下面這個幾句話的勸勉也非常重要,句句都是抓到我們的病根。

  【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

  『志』是什麼?是對於世間的願望,世間人在這個世間有志去做大官的,有志去發大財的,那個志很多。佛在此地教給我們統統捨棄掉,全部都捨棄掉,捨得乾乾淨淨,像虛空一樣,一法不立,一法不存,捨得乾乾淨淨。所謂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即使在佛門裡面,我們講弘法利生這個事情也要放下。真的志在弘法利生,你也決定不能往生,你也得不到清淨心,麻煩大。弘法利生要不要做?做,隨緣做,不攀緣。所以說有機會我就做,沒有機會我才不找著去做,這就對了。做,做等於沒有做一樣,也不要居功我做了多少多少事,做了多少好事,沒有必要,三輪體空,心裡面一心一意念佛。『勤行求道』,求『德』,「道」是指你修行的功夫、方法,「德」是收穫。在此地「道德」兩個字,跟普通道德又不能一個講法,這個地方的道是什麼?是持名念佛;德是什麼?是往生不退,我們得到的是往生不退。這個德,跟那個得失的得是一樣的意思,你修道,你一定就有得。我們今天修的是持名念佛之道,必得往生不退之果,佛是教我們這樣去用功、去精進、去努力。

  【可得極長生。】

  世間人實在講最大的一個欲望,就是求長壽,長壽好不好?未必好。長壽的人身體健康好,身體不健康需要人照顧,那就不好了。長壽又健康的這世間有幾個人?像李炳南老居士那個長壽,那個可以,九十五歲了還不需要人照顧,還自己燒飯,還自己洗衣服,不需要人照顧,那個行,那真的健康,他的體力不衰,跟年輕人一樣。如果體力衰退了,樣樣都要人照顧,走路還要人扶著,那還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好吧。說老實話,愈早去愈好,這裡有什麼值得可留戀的?早去早享福。

  【壽樂無有極。】

  佛在這經上,真正是億萬分才說了一分而已,那個裡面真正的狀況,諸佛菩薩窮劫也說不盡,那是真的說不盡,這不過是舉幾個例子來給我們講而已。那個地方無量壽,無量壽最大的好處,那個地方的人不老,這個無量壽就好,我們這邊無量壽老了,他們不老,他們不生病,生老病死,三苦、八苦,人家統統都沒有,連名字都聽不到,所以稱之為極樂世界。這些話都是佛極力的勸導我們,要發願認真求生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自己得好處,不是釋迦牟尼佛得好處,這個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絕對不會說是多勸幾個人往生,他就有很大的功勞,他沒有,那個地方也沒有記功、也沒記過的。而是佛憐憫我們在三途六道生生世世受無量苦,這是看到生起大憐憫心,指出我們一條生路,指出我們一條無限光明的大道,是我們在一生當中確確實實可以得到、可以完成的。末後兩句是警策,也是勸勉:

  【何為著世事。譊譊憂無常。】

  『何為』就是問話,為什麼你還貪著這個世間事?世間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為什麼還貪著這些?『譊譊憂無常』。這兩句話是把六道裡面的這些眾生心情一語統統說破,六道眾生就幹這個事情,患得患失。這兩句話在此地是提出一個綱領,哪些是『世事』,哪些是「無常」,是教你一天到晚操心、在憂慮的。下面一章就講得很詳細,就把這些世事、無常,跟我們做一個詳盡的分析,勸告我們,搞這些東西,你就是搞生死輪迴,你就是在那裡製造六道、製造三途,自作自受。記住前面所講的這些原理,理論真實的基礎,就是「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這幾句話,跟《楞嚴經》上所講的「原是菩提妙淨明體」,意思完全相同。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從自性自然流出來,也就是佛在唯識經論裡面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不離心識,心是本體,我們要緊,要控制這個識,識是能變,這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佛在此地是極力勸勉我們,不要去想世間事,不要把世間事放在心裡,要把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放在心裡,這就正確了,你一生就圓滿成就,佛度眾生真正到了圓滿。你到不了西方,說老實話,佛是無盡的悲憫,不管你在哪一道,還是常常來勸你。

  今天我們的經文就講到此地。好,我們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