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五O集)  2015/9/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25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零四頁,從第一行看起:

  「第三卷」,念老的集註,它一共分為四卷,這是第三卷的開始,這一卷,「從第十一品至第廿九品」。前面有一段說明,介紹這一卷經的大意。我們看念老的集註,「上卷表彌陀因地大願之發起」,這一句是總結前面第二卷所說的內容,是阿彌陀佛的因地以及四十八願之發起。這一卷是「表彌陀究竟果覺圓滿大願之成就」,這是這一卷經的主要內容,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證得的是究竟的果位,也就是真正的無上菩提,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圓滿四十八願,成就普度眾生事業,都在這一卷裡面包含著。

  「經中備顯極樂依正主伴,清淨莊嚴」,這兩句是說的依報正報,主阿彌陀佛,伴是十方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清淨莊嚴,「微妙奇麗,圓明具德,超逾十方,超情離見,不可思議」。這幾句把極樂世界殊勝微妙都介紹出來了,我們學了之後,對極樂世界自然會生起嚮往之心,堅定自己的信心跟往生的願望。單單看這幾句,這個六句,在我們這個世界找不到。現在交通方便,特別是空中的旅行,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一塊像極樂世界的淨土。清淨莊嚴,微妙奇麗,奇是奇特,我們無法想像極樂世界的美好。除這個之外,它還圓明具德,圓是圓滿,沒有欠缺;明是光明。無論是正報,無論是依報,一花一草,寶蓮、八功德水,沒有一樣東西不是,樣樣都圓明具德。超逾十方,不但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十方諸佛剎土裡頭也沒有,極樂世界獨勝。為什麼?十方諸佛剎土是佛力與眾生的業力合起來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上說得好,「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自性,與一切諸佛共有的;識就不一樣了,識是妄想分別執著,與十方世界六道眾生所共有的,也可以把十法界包括進去,十法界是識變的。唯心所現就是實報莊嚴土,一真法界。超情離見,情,六道眾生有情;見是分別,情是執著,情執。極樂世界,我們就明白了,這個裡面無論是依報正報,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不可思議。超情是清淨心,離見是平等,經題上「清淨平等」在這裡顯示出來了。不可思議是我們無法思惟,也就是我們的第六識、第七識達不到;議是議論,我們的言語文字也無法形容。

  「於第廿四品,標顯本經綱宗」,綱是綱領,宗是宗旨。本經的綱宗是什麼?「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經》的綱宗,也是小本《阿彌陀經》的綱宗,修淨土的人不能不知道;想離開六道輪迴,離開十法界,往生到極樂世界,不能不知道。不但知道,得要落實,落實在哪裡?落實在一切時一切處,菩提心沒有丟失,這一句佛號沒有中斷,這才真正把淨宗的綱宗掌握住了,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

  昨天自了師的一份報告,非常感嘆現前淨宗的同學沒有真正做到。為什麼沒做到?對這個世間的情執太深了,捨不得離開,還想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壽命愈長愈好。壽命長了,晚年沒有人照顧,生活很痛苦。所以這個世界,老人院裡面的老人自殺率很高。為什麼自殺?生不如死,他生起這麼一個觀念。人能有這個觀念,要真正知道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把我們這個地球,身心世界統統放下,這句佛號管用,真能往生。

  早年,十年前了,我初到澳洲的時候,參觀澳洲的老人院,我看了五、六個老人院,規模都很大,辦得非常好。澳洲老人院對於老人物質方面照顧得很周到,它土地大,所以老人院的建築像花園一樣,裡面樹木花草很多,小橋流水,我們看到很滿意。所欠缺的就是精神上的生活,老人住在那沒事,白天曬太陽,好像都痴痴呆呆的,不跟人說話,臉上沒有表情,這曉得他的痛苦。所以我們想的,老人院裡面能夠注意到,充實老人的精神生活,他們需要的要幫助他們。還有一些老人,還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的。這老人院分幾個區域,完全不能自理的,集中住在像醫院的病房一樣,護士隨時可以照顧;能夠自己活動的有單獨的房間,有一個人住的,有兩個人住的,老夫妻兩個一起,兩個人住的,也很方便。三餐有食堂,用的是自助餐。所以我們就想起,中國民間這種說唱藝術表演,如果老人院裡都有這些活動,我相信老人的精神生活提起來了,他有樂趣,讓他們這個生活不至於這樣枯燥。我們看到老人,跟他說話他都歡喜。如果把宗教放進去,他有宗教信仰,他每天默默在做禱告,這對他是莫大的安慰。佛門裡面的梵唄,就是音樂,佛教的音樂,讓人聆聽了斷煩惱、長智慧。可惜,沒有這個條件去幫助他們,我們能想到,做不到,這也是眾生的福報。修福無過於念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好!

  「三輩往生之勝行,復於廿五品更廣明往生之正因」。二十四跟二十五這兩品非常重要,二十四品是三輩往生,二十五品是往生正因。念老在這一開端提醒我們,希望學習的同學們不要輕易看過,對於這些章句「應深尊重,發起淨信」。

  「上卷」,第二卷說明發願,這一卷要說的是這個願成就了,「表願成。故知經中種種超勝獨妙之處,均由於本願之最勝極妙也。且經中再三拈出願字,如第十五品末曰: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特別提出來提醒我們,我們學了之後,也要能發起這樣殊勝的願心,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我們的生活就過得非常充實,非常的圓滿,無論我們的處境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學習《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的大願大德大行,我們能夠落實在生活當中,取而代之,我們現前就過著相似於極樂世界的生活,真的法喜充滿、信心充滿、願心充滿,就等著阿彌陀佛來接引。如果信願還不堅固,還有疑惑,這一卷經文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希望你多讀;把二卷、三卷連起來讀就更好,二卷講因,三卷講果報,因圓果滿,我們的信願才真正能建立。

  「第廿七品曰:此皆無量壽佛,本願加威」,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本願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加持的威德,「及曾供養如來」。我們過去生中有沒有供養諸佛如來?有,如果沒有,你這一生就沒有緣分,遇不到這部經典,遇到之後你發不起歡喜心。自己想想,我們遇到經典,讀了一遍、兩遍,感到非常歡喜,有如獲至寶這樣的感觸,就可以說明你的善根很深厚,你跟淨宗法門特別有緣分,那就是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過去生中為什麼沒去?是有一念的情執,或是一念的妄想,或是一念的疑惑障礙了,你沒能往生。這一生又遇到了,這一生所遇到的比過去生中還殊勝,為什麼?這一生中遇到了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個緣殊勝。

  夏蓮公,我相信那不是普通人,億萬人當中難得找到這麼一個人。中國現前有十四億人口,有沒有能找到一個像夏蓮公那麼樣的慈悲?這個慈悲心是要度脫釋迦牟尼佛往後末法九千年的眾生同歸極樂淨土,這一願就等於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從哪裡下手?為什麼這一千多年來,中國淨宗很少人學《無量壽經》?什麼緣故?因為沒有善本。雖然有五種原譯本,如五種原譯本都讀,有一定的困難。現在比較方便,印刷術發達,經典得到容易。上一個世紀,二次大戰以前,印刷術,那個時候是鉛字排版的時代,算是相當進步了,成本還是高,還是有一定的困難,所以經本流通量少。不是暢銷書,這書店裡面不肯印,他無法收回成本;就是大家喜歡讀的,印這些,不喜歡讀的不印,縱然印,數量很少,流通不廣。今天印刷術發達,書店裡頭,印一部《四庫全書》他都替你印,這多方便。所以我們在今天能夠遇到這樣殊勝的善本,又得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這是古人無法想像的。古人要是今天跟我們見面,我們把今天這個事情告訴他,他無法相信,哪有這麼好的事情?我們遇到了。

  遇到了能不能成就,關鍵完全在自己,如果對這個世界有貪戀,有情執,不能放下,這一生雖然念佛,未必能往生。往生,真的,經教上教導的道理不能不明瞭,經典上所教給我們的方法一定要依教奉行,要真正放下萬緣。一隻腳不能踏兩隻船,要想往生極樂世界,必須把娑婆世界的緣斷掉,沒有絲毫留戀。不要說人間,天上(欲界天、色界天)都不動心,西方極樂世界才有分。如果不能徹底放下,來生還是要搞六道輪迴,等待下一次的緣分。下一次不知道是多長,很可能好幾個劫,不是千年萬歲。如果你想通了,你知道這個緣分太可貴了,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不放棄,一定要真幹。

  我們希望「善根相續」,自己真正覺悟,真正嚮往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太苦了!即使是像海賢老和尚這些人,住世很長久,阿彌陀佛囑咐的,希望他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給念佛人做個好榜樣。我們要問,海賢老和尚念佛九十二年,他對這個世間有沒有留戀?跟諸位說,肯定沒有。為什麼?他在出家之前這個十九年,貧窮飢餓,過得太苦了!他不是生在富貴人家;過去的家庭是個大富人家,到他父親那一代就沒落了,完全沒有了,家破人亡。十二歲那一年遇到一個荒年,他父親做乞丐,到鄰縣去討飯,來照顧這些小孩。你說那個生活多可憐,他對這個世間有什麼留戀?我們是生活過得太富裕了,捨不得離開。所以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他是王子,十九歲出家,放棄王位的繼承權。世人貪圖權力,他有,不要了。放棄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去過什麼生活?要飯,乞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去過這個生活,過了一輩子。往生的時候不在房子裡頭,在樹林裡面。

  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包括淨土,沒有例外的,你想成就,統統要放下;你不肯放下,那你就不能成就,你還繼續搞六道輪迴。過去的社會,每一個縣市至少都有一個城隍廟,如果這個縣市規模大、人口多,可能有二、三個,一個大的市鎮都有一個城隍廟。城隍廟教什麼?城隍廟裡頭有地獄變相圖,它那個圖不是畫的,是塑造的,人看看地獄苦,對六道輪迴不會留戀。再能讀到《無量壽經》,我們這個會集本好,五種原譯本裡面,佛所說的全部包括在其中,一句都沒漏掉,一個字沒有改動,都是五種原譯本的經文,真經。看到極樂世界的殊勝,清淨莊嚴,我們會生起嚮往的心,現在講移民,這地方好,趕快去。到極樂世界什麼都不要帶,那個地方一切現成,不要操一點心,丟得乾乾淨淨的就去了。你想帶去,帶去那是垃圾,人家不要的,你只要有東西帶去的話,那個關口進不去。捨得乾乾淨淨的,那邊人歡迎你。換句話說,我們功夫不得力,都是在沒有完全放下,沒有徹底放下。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對自己警惕的祕訣,就是在佛堂寫了個大字,「死」,天天看到這個「死」,提醒自己。他老人家八十歲過世的。我們要有這麼高的警覺,天天想到死,什麼妄念都沒有了,這個世界才能放得下。一切恩怨都沒有了,統統拋棄了,心裡面只存一尊阿彌陀佛,其他都不要了,這樣才能往生。你看這個地方,「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這個善全是取極樂世界,用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代替五濁惡世,這就對了。

  「卷末第廿九《願力宏深品》」裡面說,「阿彌陀國長久廣大」,長久是時間,無量壽,它永遠存在,長久。這個國土長久,人也長久,人也無量壽,而且人是法性身,不是我們這個血肉之身。這血肉是物質,佛經上講是微塵,微塵就是最小的物質,物質組成的。物質不乾淨,有染污,還都帶著有毒素,有生有滅,法性身就沒有,那真是清淨平等。我們這個血肉之軀天天要營養,身體在消耗,一秒鐘生滅的頻率是二千二百四十兆。什麼力量在推動這個頻率?這就是我們從吸取飲食造成的能量,它在消耗,到時候就要補充。極樂世界沒這個麻煩,不需要,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睡眠是休息。休息頻率是不是降低了?沒有,頻率還是每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的生滅,睡眠也是這個。所以無論是精神現象、心理現象、物質現象,全都是生滅法,這個我們要知道。

  六道輪迴是生滅法,十法界是生滅法,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之後,生滅法才沒有了。轉八識成四智之後是什麼?法性身出現了,法性土出現了,我們叫它做淨土,一真法界,這個裡頭沒有生滅了,阿賴耶是生滅。所以極樂世界長久廣大,廣大是空間,空間沒有邊際;長久是時間,時間沒有先後,我們的時間觀念、空間觀念都是一種幻覺。佛法裡面,在《百法明門論》有時分、方分,時分就是時間,方分就是指的空間,四方、四維、上下。這些概念,你看看,佛把它分類,分的類別是二十四個不相應的行法,行法不能說它沒有,但是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二十四大類。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實,時間的概念、空間的概念都是抽象概念,最好都放下,不要去理會它,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也就是說,它是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產生的幻相。六道凡夫把它看錯了,以為它是真的,我們以為是真的,欲界天也以為是真的,色界天也以為是真的,全都錯了。

  那個世界「明好快樂」,明是光明,好是沒有缺陷,快樂,快樂是不生煩惱;不但不生煩惱,連念頭都不生,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沒有。「最為獨勝」,獨是法界虛空界裡頭只有這一家,沒有第二家,殊勝,一切諸佛都有實報莊嚴土,沒有極樂世界的殊勝,只有極樂世界獨勝。為什麼說沒有它殊勝?極樂世界同居土、方便土不亞於實報土,這太殊勝了!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諸位要知道,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法身大士,實報土是法身大士,它還有有餘土(方便土)、同居土,也是法身大士,獨勝。這什麼原因?「本其為菩薩時」,這個其是指法藏比丘,法藏比丘作菩薩時候,「求道所願」,他用五劫的時間參訪諸佛剎土,捨人之短,取人之長,總結成四十八願,現在成佛了,四十八願兌現了,「累德所致」。

  「由是可見,上卷是因,本卷是果」,上卷我們看他修因,這一卷裡頭看到阿彌陀佛證果了。「佛國超逾十方」,這個佛國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超越十方一切諸佛的剎土。「唯因佛願宏深,恩德無極」,這一句要特別記住,佛願宏深,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就從這四個字來的。我們今天要怎麼辦?彌陀四十八願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要像他一樣發這四十八願;他的四十八願成就了,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融入他的四十八願。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恩德無極是這個意思。

  「第廿九品末」,這底下有幾句經文,「無量壽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八方上下合起來就是十方,「無窮無極,深大無量,不可勝言」,無法稱說。「故我儕今日,正宜乘阿彌陀佛所施恩德,發願往生,同入彌陀一乘願海」。佛在經上勸我們,我們要聽得懂,我們要能體會到阿彌陀佛的意思,阿彌陀佛的願望。我們對這部經要深信切願,一定要乘阿彌陀佛所施的恩德,這部經上所說的,他所施的恩德就是建立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大道場,接引十方跟他同心同願、同德同行的一切眾生,上自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

  學佛跟不學佛,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看得出來。學佛的人煩惱習氣很重,造作很多罪業,五逆十惡,像彌陀十八願所說的,臨命終時墮到無間地獄,有沒有?有,不但有,很多。地藏王菩薩在地獄裡頭講經教學,普度眾生,度哪些人?就度這些人。為什麼?他阿賴耶識裡頭有佛法的種子,阿賴耶識裡頭有淨土、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只要他一回頭,認真的認錯、懺悔,這一回頭,地藏菩薩就把他送到極樂世界去了,地藏菩薩在這裡送,阿彌陀佛在那邊接,他就去了。如果這一生沒有遇到這個法門,造了地獄罪,墮到地獄裡頭,那就沒救了。為什麼?他沒這個種子。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在現在也不少,我們細心觀察都能看到。用什麼方法幫助他?用阿彌陀佛名號幫助他。他不相信沒關係,我們念阿彌陀佛他聽到了,聽進去了,我們供養阿彌陀佛的形像他看到了,印入他腦海裡面去了;實際上不是腦海,是八識田中,變成種子了,佛種子。因無比殊勝,果報不可思議。所以我們要發心,一定要求生淨土,要親近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就。

  下面說,「如第廿三《十方佛讚品》曰」,這裡頭有四句經文,「至心回向,願生彼國,隨願皆生,得不退轉」,至心是真心。我們今天有迴向,天天都做迴向,迴向效果好像不明顯?是的。為什麼?我們沒有做到至心,至心是一心,我們依然是三心二意。三心是什麼?是阿賴耶、末那、意識,這叫三心。阿賴耶裡面的落謝種子,末那的執著,意識的分別,所以叫妄想、分別、執著。阿賴耶是妄想,不斷,相續不斷,這是十法界的因,它變現出來的就是十法界,就是六道輪迴。所以二十四品裡面告訴我們一向專念,那個一就是至心,這個太重要了!其他的全是輪迴心。這個一心是阿彌陀佛,這是超越輪迴的心;我們不是一心,就出不了六道輪迴。

  如果來生還不錯的話,到欲界天去了,欲界天的壽命很長。以忉利天來說,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他的壽命多長?一般是一千歲;也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千年壽命。咱們中國號稱五千年的歷史,在忉利天五十天。往上面去,愈往上面去時間愈長,夜摩天一天是我們人間兩百年,壽命兩千歲;再上去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壽命多長?四千歲,是他那個地方的四千歲,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虛雲老和尚也在兜率天。內院,彌勒菩薩的道場,等到他壽命到了,將來要到這個世間來示現八相成道,龍華三會,普度眾生。他只有三會,規模都很大,辦大活動。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示現是三百餘會,大大小小的,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講經教學三百餘會。

  所以一定要真正迴向,那地方太好了,那是我們的老家。有信心,回老家怎麼會回不去?煩惱習氣是障礙,放下就沒有了。願生彼國,隨願皆生,到極樂世界就三種不退轉,作阿惟越致菩薩,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阿羅漢證得的;行不退,菩薩證得的;念不退,法身菩薩證得的。得不退轉,這一句很重要,你看「隨願皆生,得不退轉」,說明每一個往生的人統統都得不退轉,就是阿惟越致菩薩。

  下面又引「往生正因」,二十五品,這裡面教導我們「晝夜常念,願欲往生阿彌陀佛清淨佛國」,這底下說,「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這一句重要。打個佛七,七天七夜,精進佛七,七天七夜不睡覺、不休息,或是十天十夜,乃至一天一夜,不斷絕者。年歲大的人體力不是太好,七天七夜受不了,就一天一夜,一個月一次,都是好事情,重要的是佛號不間斷。現在方便了,可以用錄音機,把念佛的佛號準備好,一天一夜跟著念佛機念,這個功夫得力了。我們曉得宋朝瑩珂法師,三天三夜,他把阿彌陀佛念來了。當然,他善根深厚,一時迷惑,造了不少罪業,真正回頭,真正懺悔,阿彌陀佛還是不捨棄他,真的現身,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十年好好修,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法師福至心靈,遇到阿彌陀佛是大福報,馬上就向阿彌陀佛要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去。他的話是真話,真想去,這個世界沒有留戀,真放下了。所以阿彌陀佛同意了,告訴他: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他很開心,高興。阿彌陀佛為什麼不當時帶他走,要留三天?三天才能把影響給後世,那度多少人!當時帶走沒人知道,甚至於還有很多人懷疑,瑩珂法師自殺了,會產生懷疑。讓他把這個信息告訴大家,三天他真走了,大家就相信了,他這一往生度多少人!我們今天看到這個記載都受影響,他度多少人!這是佛的智慧,佛希望大家都知道。所以人在臨命終的時候,助念很重要,助念是他的親人,旁邊的親人,特別是在病重,隨時可以走,這個時候,不管他能聽不能聽,耳邊佛號不中斷,這樣子好。如果沒有這個緣分,沒有人幫助助念,就用耳機,耳機助念的方法是兩個耳塞,用一個塞在他耳朵上,那一個助念的人戴在他自己耳朵上,用同樣的聲音、同樣的速度,幫助他,讓他,經上講的,一天一夜不中斷,兩天兩夜不中斷,三天三夜他往生了,這個送往生功德無量。所以念佛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這是第二十五品說的。

  「故知深信切願,持佛名號,乃我等唯一直出生死之寶筏」,筏是船,我們唯一能夠脫離六道輪迴,永遠擺脫六道輪迴,還脫離十法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佛果覺,作我因心」,阿彌陀佛是佛的果覺,做為我們今天因地心。「直趨究竟」,極樂世界常寂光土,妙覺如來就是究竟,往生到極樂世界,無論你生在哪一土,無論你是什麼樣的品位,總而言之,你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直趨究竟,不轉彎的。所以極樂世界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實質上它是平等的,智慧平等、道力平等、神通平等,沒有一樣不平等。跟誰平等?跟等覺菩薩平等,這還得了嗎?所以經上這一句「直趨究竟」說得好!不像他方諸佛剎土,一個階段一個階段要很長時間去學習、去證得,極樂世界沒有這麼麻煩,等級雖然有,他橫超,超越了。「自覺覺他,唯此普施真實之利」,真實利益就是自覺覺他,到極樂世界,自覺覺他就得到了。自己沒成佛,沒成佛也能夠覺他,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化身、分身;化多少?分多少?無量無邊。這麼多分身去幹什麼?去十方世界,十方剎土無量無邊,所以分無量無邊身,到每個剎土裡面去拜佛供佛。為什麼?修福。供完之後,聽佛講經說法,修慧,福慧雙修。十方如來所說一切經教,你同時就學完了,就畢業了。這個本事只有極樂世界人有,別人沒有。別的菩薩有,沒想到,甚至於想到,沒有得到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他辦不到;極樂世界每個人都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所以他能做到。以佛果覺,作我因心,這個便宜佔大了。因果如如,直趨究竟。自覺覺他,唯此普施真實之利,真實之利就是這部經,就是這個法門。這意思是什麼?我們也用這部經,也用這個法門,教化無量無邊有緣眾生,讓他們統統都在一生當中證得圓滿成就,這是真實的利益。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又經中從第十一《國界嚴淨品》至第卅二《壽樂無極品》」,第十一「國界嚴淨」,第卅二「壽樂無極」,「廣說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主伴種種清淨莊嚴,事事無礙之相」。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詳細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是環境,生活環境、學習環境,自行化他,上求下化,都給我們做詳細的介紹,特別是事事無礙之相,佛讓我們聽到,讓我們看到。「如是無量無邊、微妙奇麗、不可思議之事相,悉因阿彌陀佛殊勝大願之所成」,阿彌陀佛殊勝大願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核心,淨土法門的核心,在本經是第六品,我們也特別將這一品講過幾次,單單介紹這一品,認真學習。「亦即極樂導師」,阿彌陀佛,「本淨明心之所現」。四十八願,阿彌陀佛從自性清淨心裡面現出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故經中所宣妙相,悉是實際理體」,就是真實之際,本經所說的三個真實統統具足,真實智慧、真實利益、真實之際。

  底下說,「復以事事無礙故,彼國一毛一塵,無不圓明具德」。一毛是毛端,我們的汗毛毛端,尖端,一塵是一粒微塵,一毛一塵裡面有十方世界諸佛剎土在裡頭。極樂世界大小不二,毛端、微塵裡面有諸佛國土,整個宇宙在一毛之中,在一塵之內,塵毛沒有放大,大千世界沒有縮小,它能容,真看得很清楚。一切諸法無不圓滿圓明具德,德是什麼?德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本性本善;把它分開來說,我們老祖宗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在大乘經上所說的具德,那就是無量無邊的法門,大乘裡面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小乘所說的三千威儀,再展開無量無邊。統統都在一塵一毛裡頭,每一粒微塵裡都有,每一個毛端都有,這個境界不可思議。「事事無礙乃《華嚴經》所專擅」,事事無礙,《大方廣佛華嚴經》,「今經復廣顯事事無礙,故知今經何異《華嚴》,極樂不離華藏」。所以古人講,《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裡面所說的內容沒有兩樣,統統是講的圓明具德,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不修淨土的人證得無上菩提,他在哪裡?都在華藏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華藏世界跟極樂世界是一不是二。

  「如日弘法大師《秘藏記》」裡面有一段話說,「華藏世界義。華者,理也。理遍法界,藏諸法於其中。故曰華藏」。藏是藏的意思,諸法是一切法,一切法當然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剎土,一切諸佛所修所證、所弘所教的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在其中,理遍法界,事也遍法界,所以叫華藏。「是華藏世界者,最上妙樂在其中,故曰極樂。當知極樂與華藏,雖名異而非異處」。名字不一樣,是一個地方,什麼地方?是自性的本體,自性的本體在淨宗叫常寂光。我們想想這個名號,「常」,永恆不變,不生不滅叫常;「寂」是寂靜,沒有染污,沒有波動現象,是寂;「光」是光明,它的相是光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常寂光遍照法界,是法界的本體,法界沒有離常寂光,離開常寂光它就沒有了,沒有這個道理。所以常寂光有隱現不同,沒有緣的時候隱了,隱就沒有了,我們雖然在常寂光中,對常寂光沒有感覺到。真有,不是假的。有緣它就現相,現什麼相?現極樂,現華藏,現一真法界,現實報莊嚴土,它就現相。它不是生滅,它沒有生滅,它有隱現。所以最上妙樂在其中,故曰極樂。

  下面又引的《秘藏記鈔》第六卷說,「天親《淨土論》」,《淨土論》就是《往生論》,天親菩薩造的《往生論》,「極樂世界名華藏世界。是其證也」,天親菩薩給我們做證明,華藏跟極樂,兩個名字,一個地方。我記得,我過去在新加坡講《華嚴經》,有同修問我,華藏世界跟極樂世界差別在哪裡?我舉例子說,我說華藏世界好比是新加坡,極樂世界是新加坡的一條街道,叫烏節路,烏節路就是極樂世界,新加坡就是華藏世界,是一不是二。「以蓮華成國土,故云華藏」,華藏是這麼來的,是用蓮花做比喻。蓮花清淨,你看,它的根生在池底裡頭,它的莖在水當中,花開在水上面。蓮花池的底代表十法界六道輪迴,染污,清水代表清淨,你看染淨,離開染得淨,淨是菩薩,花開在水上面,染淨二邊都擺脫了,法身菩薩。所以那個泥代表六道輪迴,清水代表四聖法界,就是方便有餘土,泥是凡聖同居土,水是方便有餘土,上面是實報莊嚴土,這樣大家就清楚了。「受最上妙樂,故曰極樂。是一處異名也」,這句很重要。所以不管你修哪個法門,真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句話要記住,無有高下。我們到極樂世界了,那個人修別的法門,到華藏世界去了,以後一見面,怎麼你也在此地?他也在此地。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到華藏也就到了極樂,他不知道;到極樂世界知道華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極樂裡頭的殊勝,是華藏裡頭最精最妙的,華藏世界最精華的地方、最美妙的地方,那就是極樂世界,那就是阿彌陀佛的淨土。所以不相信淨土,相信別的法門,我們統統讚歎,勸他認真修學。

  能不能向上提升全在你放不放下,你能放下就向上提升,不肯放下你就升不上去,不管修哪個法門,你還原地踏步,沒有進步,放下太重要了!看破,了解事實真相是看破。我們今天了解事實真相,佛說的,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整個宇宙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科學家在尋找真理,能不能找到?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他們能找到八識,阿賴耶識這三細相他能找到,業相、轉相、境界相他能找到,他找不到自性。為什麼?自性不能用心去找,永遠找不到。那用什麼?把那個心放下就找到了。不能用心去找,因為心就是自性,怎麼可以用心去找?徹底放下,完了之後就現前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科學的究竟、哲學的究竟。這就是科學跟哲學,跟佛法差別之所在,我們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