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一集)  2014/4/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04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一十頁,倒數第五行,我們從念老的註解看起:

  「故知上之兩說,各有所重」,上面兩種說法,重點不一樣,「乙」這一段,他分甲乙丙三段,我們只說了後面這兩段,「讚淨法之普被,首在著眼於凡夫」。淨法是淨土法門,它是普被群機,從上上根等覺菩薩到無間地獄能夠平等得度,這是所有法門裡頭沒有的,所以它著重在凡夫。說這個經,彌陀無盡的慈悲,特地為六道凡夫說的,著眼在普遍,我們凡夫有分。後面這一段,則特別「顯持名之深妙」,就是信願持名這個意思的深妙不是普通人能知道。所以說「徹底承擔唯上根」,就是上上根人,這是讚歎法門的深妙,法身菩薩才知道,法身以下的,菩薩、聲聞、緣覺都不知道。我們在大乘經上常常看到,佛常講上上根,八地以上,《華嚴》將菩薩分為五十二個等級,最高的是佛,下面五十一個階級都稱菩薩。八地以上就是最上面的第四等,從上面往下看的時候,可見得距離佛陀所證的境界很接近。他們這些人了解,這個法門真正不可思議。

  聲聞、緣覺對這個法門懷疑,這個懷疑我們可以能想像得到他為什麼懷疑。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行證果都非常困難,才能向上提升一步,這個法門怎麼可能在一生當中,往生他說還有可能,往生到極樂世界證得的地位跟法身菩薩平等,這他就想不通了。特別是什麼?五逆十惡的眾生,這都是要墮阿鼻地獄的,怎麼可能在遇到這個法門,真正懺悔認錯,後不再做,信願持名,十念都能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就叫人很難相信。要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那真的是八地以上,絕對不是普通人。所以這個法門,說微妙,八地以上菩薩他們知道;說普遍,無間地獄眾生都有分。

  實際上來講,這個法門很難遇到,你要不相信,你就看我們現前,現前全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這麼多佛教徒裡頭,學大乘的人有多少,十分之一都不到。大乘裡頭遇到淨土的有多少,遇到能相信,肯信願持名的人有多少。你一層一層淘汰,到最後沒幾個人了,這叫難信之法,這真難信。能信,難信能信,大乘教裡頭常說,釋迦牟尼佛常說,凡是能信的人,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得無量諸佛威神的加持,他能信。這是佛把這樁祕密給我們揭穿了,原來是這麼回事情。我們就應該好好掌握這一次的緣分,我們無量劫來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菩薩,有這樣深厚的善根,正是跟小本《彌陀經》相應。《彌陀經》上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善根、多福德多到什麼程度,超出我們的想像。佛給我們說出來,過去供養無量諸佛,才遇到。遇到了能相信,能夠理解,能夠發願,喜歡念這句佛號,這真不是容易事情。這兩種說法合起來圓滿了,所以要會通,這兩個說法看起來好像是矛盾,實際上是圓融的。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蓋此法門巧被諸根」,這個被是加被,非常巧妙,加被,諸根就是一切眾生,從上上根到下下根。《彌陀要解》,「如《要解》云」,蕅益大師的,說「上上根不能逾其閫」,這個閫跟下面的域都是講範圍,不能超過它的範圍,「下下根亦能臻其域」,這個域是西方極樂世界,也能往生。所以,這個世界有緣的眾生非常非常之多。一般諸佛剎土,等覺菩薩不多,極樂世界等覺菩薩太多了,數不清,只能說無量無數,只能用這個來形容。從上上根到下下根,只要能信,願意往生,肯念這句佛號,人人都有分。真想去,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要把這個世界放下,好像我們到外國移民,真正想移民,必須把這個地方放下,你才能去得了。往生到極樂世界,要把娑婆世界六道輪迴,還要加上四聖法界,也就是我們常說六道、十法界,統統放下,沒有絲毫留戀,你往生就沒障礙了。如果有留戀就有麻煩,有留戀,不是佛不來接引你,是你障礙佛來接引。

  所以真想往生,在這個世間,除了信願念佛之外,要真正用一點功夫,把這個世間看淡。一年比一年淡薄,到真正沒有留戀,你就有把握了,自己就有信心,佛決定來接引你。佛來接引你,一定會提前通知你,或者是你在夢中見佛,或者在定中見佛,阿彌陀佛來了,告訴你,你的緣成熟了,什麼時候來接引你。通常大概都是一個月到三個月,這個時候你見到了,你就很清楚,自己準備後事。

  我們看到來佛寺這三個老人往生,特別是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他這一生,二十歲出家念佛,念了九十二年,我估計他跟阿彌陀佛見面不會少過十次,時間長,九十二年。這麼長的壽命,我認為是佛菩薩給他的,不是他自己的,自己早就應該去了。佛菩薩把他壽命延長,為什麼延長?讓他表法,給現在社會念佛人做個榜樣。一百一十二歲生活自理,不需要人照顧,還在農田裡耕作。往生的這一天,從早到晚在菜園裡頭拔草、種菜、澆水,從早幹到晚。太陽下山了,幾個同修勸他,幹了一天,可以休息了。他回了一句話:快了,馬上就幹完了,幹完了我就不幹了。這是一句平常話,他就那天晚上走的。第二天看到老和尚走了,才知道老和尚話中有話,我幹完了就不幹了,他真走了。

  三個人走都是這麼自在,都是這麼瀟灑,不需要人助念,這是給我們表法最重要的一種。我們自己要決定有把握,不能靠人助念,助念可能還會產生障礙。人多口雜,每個人磁場不一樣,不是好事情。你看人家選擇晚上走,大家都睡覺了,他走了,第二天早晨起來一看,老和尚走了。三天之後全身柔軟,滿面笑容,佛陀給他的任務完成了。

  所以這個法門「聖凡齊收,利鈍悉被」,全有分,利根、鈍根都有分。《彌陀疏鈔》,蓮池大師的,「謂此法門為盡攝利鈍諸根,悉皆度脫」。這個法門就是淨土念佛法門。只要有緣遇到,五經一論當中任何一種,你遇到了、聽到了,你歡喜,你能夠接受,你就是淨宗有緣人。真正發心,你就是淨宗的當機人,佛這個法門就是為你設立的,就是為你建的。真正發願往生,這叫報佛恩。「並云:諸餘法門」,諸餘是淨土以外,通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那些法門確實有高低,「高之則下機絕分」,中下根機修那些法門決定不能成就。

  今天在我們這個時代,不要說是大乘,就是小乘我們也沒分。為什麼?它要斷煩惱,小乘初果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誰有本事能把它斷掉?小乘聖者我看到很多,斷煩惱的一個沒看到,可見得是真難,不是假的。這個法門容易是什麼?不要斷煩惱,只要信願持名。我們才有分,要斷煩惱,我們沒分。我們能夠做的,把煩惱看得淡一點,這是什麼?我們往生的時候沒有障礙。如果煩惱很多、很嚴重,臨命終時怕有障礙,去不成,所以要放下。一定要知道,到極樂世界,這個地方什麼都帶不去,要徹底放下。知道這個世間只有極樂世界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假的都應該放下,真的我們要把它掌握住。

  極樂世界的環境跟我們這裡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還有一切諸佛剎土,大概都差不多,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不出這個範圍。心現的就是一真法界,諸佛實報土,但是阿賴耶把實報土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變質了,這個我們要搞清楚。阿賴耶怎麼變的?妄想、分別。這個祕密被現代量子力學家發現了,換句話說,佛經裡所說的這個東西,現在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科學家在最近這二十多年來發現了,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看的報告是德國普朗克的,普朗克這個人是很有名的科學家,他有個學生,愛因斯坦,是他的學生。他一生專門搞這個物質,我們中國人講皇天不負苦心人,物質的祕密被他揭穿了。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

  他們不斷的分析,找最小的物質現象,八十年前發現原子,當時認為原子是物質最小的單位,不能再分了。這二十年科學進步,特別是儀器,精密的儀器發明了,再用這些觀察,把原子祕密揭開了,原子一打開,有原子核、有中子、有電子。再不斷的分,原子核再給它打開,中子打開,電子打開,才發現了更小的物質,都不是最小的物質現象,發現基本粒子,幾十種。不斷,追根究柢,把它們各別打破,發現還有小的,夸克。夸克再打破,又發現了微中子。這個方法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佛經也是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到最後不能再分,再一分沒有了。佛經上這句話普朗克他們做到了,把微中子再打破,物質沒有了。那微中子就是佛經裡面所說的極微色,它不能再分,它再分也沒有了。所以也叫做鄰虛塵,它跟虛空做鄰居,它一分就變成虛空。這個祕密被發現。

  所以科學家提出一個結論,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物質是幻相,我們以為它有,實際上它沒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擊破之後看到什麼?物質沒有了,看到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才恍然大悟,物質是什麼?是念頭產生的幻相,我們誤以為它是真的。這個幻相在高頻率的速度之下生滅,前念滅後念生,多高的頻率?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彈指,一彈指,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我們把它乘出來,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生滅。每一個生滅就是佛經上講的一個念頭,每一個生滅是一個念頭,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生滅。現在我們用秒做單位,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我年歲很大,體力不夠,可以彈五次,有人告訴我可以彈七次,我相信。如果彈七次,乘七,這一秒鐘,三百二十兆乘七,二千一百兆,三七二十一,二千一百兆,一秒鐘。一秒鐘有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就在眼前,我們毫無感覺,我們以為它真有。你想想看,一秒鐘有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我們誤以為它是真的,太快了,我們的六根跟不上這個速度。我們所看到的,就是許許多多這個現象,物質現象,糾纏在一起,看到好像有東西存在。不知道所有糾纏的這些物質現象全是假的,它們存在就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無法想像,這是事實真相。

  這個事實真相被揭穿,科學家提出一個新的看法,告訴我們,「以心控物」,這是最新的科學。控是控制物質,誰能控制物質?念頭能控制物質。這就是教導我們,我們起心動念要真、要清淨、要善,純淨純善這個念頭好,所有物質現象都好。如果念頭不善,染污的念頭、惡念頭,對我們整個身體會造成疾病,細胞帶著不善,不善就是我們現在講病毒。如果已經有這些細胞,懂得這個道理了,把念頭換過來,不需要用醫藥,你所有帶病毒的細胞很快恢復正常。現在這些科學家就在大量蒐集這些證據,來支持他們的理論,以心控物的理論。我們有理由相信,再過個二、三十年,這個理論會被所有科學家承認。我們這整個地球都會產生變化,人心向善,不能有惡念,惡念傷害自己,讓念頭純淨純善,身體就純淨純善。我們居住的環境,這都是物質現象,我們念頭轉,整個物質現象跟著我們轉。這是佛經上所說的境隨心轉,境是環境,環境是隨著我們念頭轉。我們的念頭純淨純善,可以叫這個環境永遠不會有災難,災難全化解了。

  災難從哪來的?從不正當的念頭來的,這是佛經上告訴我們。貪心所感的,水災;瞋恚所感的,火災,地球溫度上升,火山爆發,與瞋恚有關係;愚痴感來的是風災,我們看到信息報導,美洲有嚴重的龍捲風,風災,損失很大;傲慢感得的是地震;懷疑所感的是山崩地陷,大地突然陷下去,山會倒下來。你看,這佛告訴我們的,貪瞋痴慢疑,這懷疑,懷疑會造成山崩地陷。今天這個世界,貪瞋痴慢疑的現象非常普遍,所以造成地球上許許多多的災難。我們一般人不知道,以為這是天災,其實大自然是最健康的,哪裡會有災難?災難是我們不善的意念、不善的行為所造成的。把這些行為統統改掉,我們就能恢復身心健康,我們居住的地方不受災難。

  科學發現跟佛經上所講的相應,《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現相,物質現象,包括精神現象,還包括自然現象,都不是真的。科學家今天的成就,佛經裡頭也有記載,大乘經裡面有說,我們凡夫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是想像,分別、想像。第六意識的功能非常大,它對外能夠緣到虛空的邊際,對內能緣到阿賴耶,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科學名詞叫能量;轉相,科學的名詞叫信息;境界相,科學家叫物質,這三樣東西都會被發現,第六意識,在它所緣的範圍之內。它就是緣不到自性,明心見性它永遠做不到。佛怎麼會知道這些祕密?佛不用科學,佛不需要儀器,佛用的是禪定。在很深度的禪定裡面,空間維次、時間都不存在,你能看到宇宙的形成。整個宇宙形成,就像剛才所說的,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這個頻率裡頭產生的。沒有祕密,佛說就在當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佛用的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之後全都知道了。

  我細心看海賢法師的碟片,我前後看了有三十遍,我能體會到他這一句佛號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他的善根福德是一般人所不及,善根最明顯的是老實、聽話、真幹,這樣的人,他念佛不是用妄心,他用的是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這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誠敬。印祖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就得十分利益」。這樣一個人,天性就是真誠、恭敬,他用這個心來念佛。老師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的什麼都沒教,你看他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我們從他的老實、真幹,真誠、恭敬,這句佛號念多久得功夫成片?不出三年;換句話說,他二十歲開始,到二十二、三歲的時候,功夫成片他得到了。得到功夫成片心就清淨,雜念、妄想少了,偶爾有,少了。再三年,雜念就沒有了,妄想也沒有了,那是什麼?事一心不亂。我們這個《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得到了。得到清淨,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你只想往生,佛就來接你。所以他那個壽命是阿彌陀佛要求他的,叫他表法,給末法時期,我們這個時代念佛修淨土的人做榜樣。是大幅度的延長,他的壽命應該在七、八十歲,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他母親往生的時候八十六歲。

  再三年,得到事一心再三年,他就得理一心,理一心就是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跟六祖惠能同一個階層。多大年歲?我估計四十左右,他就大徹大悟了。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我聽到有人問他,他說了一句話,他說「我什麼都知道」,這句話不簡單。什麼都知道,只有大徹大悟的人才可以說什麼都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你要是問他,他全了解,他都會教你。外表上是個非常老實、守本分的農夫,他雖然出家,他耕種。小廟,農村裡頭的,只有四個人住,非常簡陋,一生沒有離開小廟。小廟沒有香火,沒有供養,生活全憑自己耕種。廟裡頭有幾畝田,夠了,但是他有體力,他又非常勤快,日夜不休息,開荒,外面的山地沒主的,開闢,一共開了一百多畝。收成可觀,收的糧食、蔬菜、水果,供養周邊所有的貧民,他照顧。受他照顧的,受他恩惠的,成千上萬的人,這財布施。當地這個地方修橋補路他都幹,有這些工程他就去做義工,建築,替人家蓋房子,找到他,他沒有不喜歡的,而且他很內行。所以那是大菩薩,不是普通人,一百一十二歲看起來像六十歲的人,還上樹,我們看到很受感動。這些都是遇到念佛法門,一生圓滿成就。

  《疏鈔》底下,「並云:諸餘法門,高之則下機絕分,卑之則不被上根。是以《華嚴》如盲,螢光增結」。《華嚴》是大經,是度上上根人,度法身大士。沒有見性的人,讀《華嚴》就是如盲,它的光太強了,螢火蟲在這個光下顯不出來,螢火蟲要在黑夜才顯出牠的光,《華嚴》像太陽一樣。「唯此一法,上下兼收」,《華嚴經》上上上根人,往生極樂世界的不少,上下統收。「可謂萬病愈於阿伽」。阿伽陀藥,古印度,這種藥什麼病都治,只有好處,沒有副作用,所以是一切病遇到阿伽陀藥都能治好。「千器成於巨冶」,這兩個都是比喻,器是器皿,千是指多,都在這個冶爐裡頭成就的。

  「又」,這底下的話還是蓮池大師《疏鈔》裡頭的,「但持佛名,必生彼國,則或高或下,或聖或凡,乃至或信或疑,或讚或毀,知有彼佛,便成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脫」。這是淨土法門不可思議,只要你念這一句佛號,下面這句話非常肯定,你必定會往生極樂世界。不一定是這一生,你聽到這一句佛號,或者自己念一聲佛號,或者看到阿彌陀佛形像,你知道這是叫阿彌陀佛,阿賴耶識裡頭就種下種子,這個種子無論經歷多長的時間,將來再遇到緣,它就起作用。所以大乘佛法裡頭,跟淨土有緣的人太多了。下面說,或高或下,總說,高是上上根人,下是下下根人;或聖或凡,聖是修行證果的人,凡是六道凡夫。乃至或者你相信,或者你懷疑,都沒有關係,信也好、疑也好,只要你心裡頭落了阿彌陀佛這個印象,這叫阿賴耶裡頭有種子。甚至於你讚歎,或者是你毀謗,毀謗也有緣,因為你知道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已經在阿賴耶識變成種子。知有彼佛便成善根,這句話做了總結,知道有一尊阿彌陀佛,這就種了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脫,不一定是在什麼時候,再遇到這個緣,這個緣就起作用。

  「至於當世」,當是講我們現前,現在,「若問何人正是當機」?我們現前在這個世間這些人,哪種人是當機?這一生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叫當機。下面的解答,「則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上智下愚,久修初習,宿根利鈍,善惡差別」,都不分,這都無所謂,「祗要於此法門」,這下面就重要了,對於淨土法門「能生實信」。你真相信它,你對它沒有懷疑,所以真信比什麼都要緊。

  我在年輕的時候,在台中跟李老師學佛,老師苦口婆心勸我。他說你看,歷代多少名人,歷史上留名的,多少大德,他們都相信、都發願,都往生了,我們為什麼不信?看到這些榜樣應該生起信心。縱然如果它不是真的,那些人都上當、都受騙了,我們被它騙一次也不妨。李老師這樣勸我。我相信,感謝老師勸勉,但是我還不想往生,對淨土經典還沒有產生興趣,心目當中都是大經大論。那個時候我學《華嚴》,實在講,在《華嚴》的末後真相信了。為什麼?文殊、普賢這是華嚴的三聖之二,華嚴三聖,毘盧遮那、文殊、普賢,代表華嚴的。文殊、普賢都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這我相信了,看到這個經文相信了,不再懷疑。如果沒有看到《華嚴經》是這麼說,疑沒斷。我在那個時候不毀謗,讀過《印光大師文鈔》,看過《彌陀經》的三大註,就是《要解》、《疏鈔》、《圓中鈔》,對淨土讚歎,但是自己對大乘經教很嚮往,不知道這是大乘經教的精華。老師那個時候教我,沒有像我這樣講得這麼詳細,要像我現在講得這麼透徹的話,我早就相信了。經教要不能契入,沒有真正通達,這種難信之法怎麼教人?

  我信了之後,尤其是晚年,專修專弘,這對於許許多多同學增長信心。我從《華嚴》、從《法華》、從法相、從性宗回到淨土,那些大經大論不是不知道,都曾經涉獵,最後選到這一門,很多人相信了,不再去走彎路。我學佛六十五年,三十多年才回頭,最近十年的時間就專門就在這部經上,對這部經非常歡喜。

  所以,這幾句話很重要,「祇要於此法門,能生實信,因信發願」,信了之後,一定要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從願起行」,行就是念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是之人,正是當機」。這樣的人個個往生,一個都不漏。要把自己日常瑣碎的事情打發得乾乾淨淨,不再操心、不再牽掛,一心一意只求淨土。我來到世間幹什麼?就是到極樂世界去。不放下不行,不放下那是障礙,所有障礙統統放下。發菩提心就是真信、真願,這就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解釋的。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決定生淨土。這一段「所被根機」,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下面是概要第六段,「藏教所攝」。我們看黃念老居士的註解,二百一十一頁倒數第三行。「凡體究經典」,體是體會,究是研究,也就是通常講研究經典,「宜先知此經屬於何藏,說在何時,判屬何教」?這都是祖師研究經教用的一些規矩,很有系統、有次第的給我們介紹,讓初學的人感到很方便,「則有助於理解全經」。下面告訴我們。「夫一代聖教之判分,諸家有異」。自古以來,講經弘教的這些大師,他們見解並不完全相同,志趣也不一樣。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內容太豐富,好比一個完整的大學,裡面什麼科系都有,絕對不是一個人統統能學的,我們只能在這麼多當中選擇幾門。好像念大學,不能把所有科系都念完,只能選擇一、二個科系,佛法亦如是。它這些經教愈分愈細,細心去觀察,佛所講的這一切經教包括今天全世界大學裡頭所有的科系,而所有大學裡頭的內容不能包括佛法,佛法全部能包括它們。海賢和尚這句話說的,「我什麼都知道」,這句話裡頭味道很深。什麼都沒有學過,什麼都知道,這裡頭有深密,不是祕密,深密,太深了。換句話說,上中下根的人都不知道,只有上上根人。佛法沒有祕密,是你的智慧、功夫達不到,這功夫講定力,達不到你不知道。

  佛法教學,自古以來多少大德不認識字,像惠能那種人不少。惠能出名了,怎麼出名?因嫉妒而出名。他要不是被人嫉妒的話,誰知道?各人緣不一樣,他必須避免嫉妒障礙,到獵人隊裡頭躲藏了十五年。十五年大家對這樁事情淡化了,大概嫉妒障礙人也有不少,都不在了,他出現了。出現了又巧合遇到印宗法師,印宗法師也不是普通人,應該像舞台表演,能大師唱主角,他來唱配角的,這台戲才演得好。印宗當時在嶺南,現在廣東這一帶,大法師,沒有人不知道,講經教學。惠能知道時節因緣到了,離開獵人隊,到現在的廣州光孝寺。印宗正在講《涅槃經》,他坐在最後一排,聽到有兩個出家人,不好好聽經起妄想,看到外面風吹到外面旗桿上的幡,一個人說你看風動,那個人說,不是風動是幡動,兩個人吵得誰都不肯服輸。惠能大師看到兩個人相爭不下,告訴他:仁者,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把兩個人說服了。

  印宗這堂課講完了下台之後,看到這幾個人後頭說話,問他講什麼?這一問,印宗很聰明,就問,聽說第六代祖惠能隱居了,多少年不知道在哪裡,他就問是不是你?能大師就答應了,是。他說請衣缽出來我們大家看看,這衣缽一打開,就證明了。惠能出家,印宗法師給他剃度,所以印宗是能大師的剃度師,剃度完之後,印宗拜他為師父,傳法師。他們兩個是這樣的關係,互為師徒,說傳法,惠能是師父,他是法子;剃度,印宗是剃度師,他是徒弟。真不容易!能大師在當時,教誨大眾,在他會下明心見性,達到他相同的境界,四十多個人。在過去都是單傳,就傳一個,到他這個地方禪宗真正興旺起來。往後再沒有這個盛況,六祖以後,有法師成就大概二、三個,四、五個,再就沒有了,沒有像他會下四十多個。

  所以佛教傳到中國,我們中國祖師建立的宗派,華嚴(賢首宗)、法華(天台宗)、淨土,這都是中國人自己建立的。從印度傳過來的,法相唯識,玄奘大師傳來的,玄奘的學生窺基,在中國是法相宗的第一代祖師。性宗是印度傳過來的,禪宗也是,達摩傳過來的。所以在教下,判教的這些大德很多,可是最著名的,也就是判得最好、最方便的,大家都認同的,無過於天台跟華嚴。華嚴的五教,十門開啟,華嚴,賢首的;天台智者大師的四教藏通別圓,五重玄義,非常受後代講經教學法師所遵循的。這底下給我們說,藏有三藏、二藏,時有五時,教有二教、有四教、有五教。「凡釋經者,須先判明」。「今本經」,我們《無量壽經》,在三藏當中,它屬於經藏;在二藏當中,屬於菩薩藏。三藏是經律論,現在的《大藏經》是這樣分法,就是分為三部分。二藏是外國傳進來的,就是大乘跟小乘,菩薩藏跟聲聞藏。二藏裡面,這部經是菩薩藏,是大乘,不是小乘。五時當中主要是方等,實際上,後頭我們會學到,它五時都通。二教裡面屬於頓教,四教、五教裡面都屬於圓教。

  我們再看底下為我們細說,首先講三藏。我們看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第四行。「三藏。藏者,《大乘義章》云:包含蘊積名藏。經典能包含蘊積文義」,經文,文裡頭有義,有義理,稱它為藏。三藏,「一經藏,梵語修多羅,此云契經」,我們通常省略,把契字省掉,就稱經。契,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這經典才產生作用,理論正確,不違背真理,也就是事實真相。同時要適合聽眾的程度,下根人,說得太深他聽不懂,上根人,說得淺了他不滿意,所以一定要適合聽眾的程度。

  這個教學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它跟學校不一樣,學校學生程度是整齊的,所以好教。佛講經,聽眾是四面八方來的,有程度很高的,有很低的,佛有本事,「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每個人都聽得歡喜,每個人都聽懂,深的人聽得講很深,淺的人聽說很淺,這是本事,一般人做不到。什麼人能做到?開悟的人就能做到。換句話說,古時候講經,給經做註解,這個註解能流傳到後世,到現在還被人尊敬。什麼原因?他開悟了,他要不開悟說不出來,他要不開悟寫不出來。他寫的東西流傳到現在,你看,深程度人看得有味道,他看得深;淺程度也有味道,他不寂寞,他能看得懂,妙在此地。

  中國文學名著,四大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大小說。能攝受人,可以讓人看幾遍?頂多十遍,叫你看十遍之後再不想看了。那就很難得了,能叫你看十遍。這一部佛經,真的,你從開始學習,到你活到一百歲老死,還津津有味,還天天不斷,這個攝受力量多強大。為什麼?愈看愈有味,遍遍不一樣,活的。祖師當年講經講活了,用文字來寫寫活了,為什麼?他們真正懂得自性,自性無一物。從自性流出來的就是無一物,起作用,一切法都在裡頭,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佛四十九年無說,無所不說,這是一般人很難體會的。所以佛慈悲,佛法傳給你不是有言有說的,有言有說是有盡的、是有侷限的,那不算慈悲。佛傳給我們的是無言無說的《無量壽經》,那是什麼?是自性的「無量壽經」。這個東西可以把自性「無量壽經」引發出來,讓我們自性「無量壽經」跟這個經本融合成一體,妙!

  這種教學的理念跟方法,全世界沒有,沒有第二個人。佛傳到中國,中國人很聰明,儒接受了,就是戒定慧,道也接受了。湯恩比過去有讚歎,中國古人心量很大,能包容異族文化,就是指的佛法,印度的,中國人能接受,中國人喜歡學習。而佛法大幅度把中國傳統文化提升了,我們用大乘理論、方法來講四書五經,它真有味道,可以把四書五經講得像《華嚴經》一樣的精彩。意境不一樣。所以,經論裡頭的義趣無有窮盡,不要說一輩子學不完,生生世世都學不完。為什麼?自性是沒有邊際的,自性沒有限量,到明心見性就明白了,沒有限量。自己的心清淨平等覺,裡頭沒有一念,沒有一個念頭,更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能解一切法,能說一切法,能修一切法。

  經藏,這契經。「二律藏,梵語毘奈耶,此云調伏」。「三論藏,梵語阿毘達磨」,翻成中國意思是「對治」。「本經在經律論三藏中,屬經藏」。

  「二藏」,就是聲聞、菩薩。「《智度論》曰:雖俱求一解脫門,而有自利利人之異,故有大小乘差別」。世尊當年在世,求解脫是共同的目標,解是解除煩惱、習氣,脫是脫離六道輪迴,脫離生死,這是學佛的人共同追求的。但是這裡面,有些人自利,完全是顧自己,沒有顧及到別人;有些人心地慈悲,他顧及到別人。所以有大小乘之分,小乘顧自己,大乘是顧眾生。「為是二種人,故佛口所說,以文字語言分為二種」,就叫聲聞藏跟菩薩藏。「聖教雖眾」,釋迦牟尼佛一生講得很多,不出於這二大類。這有個括弧,緣覺包括在聲聞裡頭,所以只有二藏,沒有說三藏,就是聲聞藏與菩薩藏。

  《淨影疏》裡頭說,「龍樹云」,龍樹菩薩,佛滅度後七百年出現在印度。龍樹菩薩說,「佛滅度後,迦葉、阿難,於王舍城,結集法藏,為聲聞藏」,也就是小乘法。「文殊、阿難於鐵圍山,集摩訶衍為菩薩藏」。經是阿難複講出來的,阿難在佛的弟子當中記憶力最好,我們中國人講一聞千悟,他有這個能力。聽一遍,一生都不會忘記,能夠原原本本把它宣說出來,所以結集經藏的時候他變成主要的一個人。在小乘,結集小乘也是他說出來,迦葉尊者跟五百阿羅漢為他作證。五百阿羅漢、大迦葉尊者在聽,沒有一個反對,這才把阿難所說的寫出來,變成經本。如果有一個阿羅漢提出意見,說這個我不清楚,我沒聽說過,就得刪掉。所以把關非常之嚴,小乘結集。文殊、阿難在鐵圍山,這是大乘的結集,文殊菩薩與法身大士給他做證明。像華嚴這一會,是釋迦在定中所說的,不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沒有資格參加這個法會,凡是參加這個法會的,全是法身大士。阿難,阿難是法身菩薩示現的,他不是真正的阿羅漢,真正阿羅漢他就入不了大乘。

  下面念老又給我們舉例,說《地持經》上也說,有這個經文,「佛為聲聞、菩薩行出苦道,說修多羅」。這是先把說法的目的說出來,佛出現在世間講經教學只有一個目的,幫助苦難眾生離苦得樂,沒有別的,就為這個。什麼是苦?六道輪迴苦,十法界雖好一點,不究竟。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對佛感恩的心就生起來了。他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為,完全是看到眾生苦,他來幫助你離苦得樂。所有一切方法都是為這一個目標,身給我們做榜樣,他把他所說的統統做出來。像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我看他的光碟,他把《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理論、修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當中全都做到了。那個光碟是一部活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生活化了。

  他生活雖然艱苦、貧窮,他活得多快樂,活得多幸福,活得多麼圓滿,天天歡喜,叫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許許多多人學《無量壽經》,是在經本上、是在口頭上,沒有變成生活、沒有變成工作、沒有變成處事待人接物,老和尚全給我們表演到了。所以我說這個光碟,是我們《無量壽經》的總結,要把它當作經來讀。他的光碟五十多分鐘,不到一個小時,一天看三遍,看一年就一千遍。一千遍你要是用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去看,你就成就了。你再回頭來看《無量壽經》,字字句句就放光,然後你對老和尚佩服,五體投地,對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無量壽經》也佩服得五體投地。真得受用,一年時間。每天只要三個小時,一年別中斷,一年之後超凡入聖。

  我們在這裡看到,就是阿難,你看結集聲聞藏的時候他參加,結集菩薩藏的時候他也參加。結集聲聞藏沒有問題,結集菩薩藏,這法身大士,那阿難的本地我們就明白了。在世尊法會裡頭,他示現的身分是初果聲聞,實際上?實際上他是法身大士再來的。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就成佛了,這一次是來表演的,不是真的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做給我們看,鼓勵我們的,你看我也是個凡夫,一生能成佛,成就,你們也能成就,是表這個意思的。

  下面說,「以說聲聞所行,為聲聞藏。說菩薩行,為菩薩藏。今本經中,廣演大乘」,這部經說的完全說大乘。「詳陳」,陳是陳說,「信願往生,殊勝因果,淨佛國土,依正莊嚴,彌陀無邊願海,普度眾生之道。故為菩薩藏攝」。說明這部經的內容,把極樂世界詳細介紹給我們。極樂世界緣起,為什麼會有極樂世界出現?阿彌陀佛沒有成佛之前,出家修道,看到眾生苦,悲心發出來。他向他的老師自在王如來陳說自己有這麼個願望,希望幫助一切諸佛剎土裡頭六道眾生。六道是最苦的,幫助他們都能夠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這一句很重要,一生當中圓滿成就。

  那用什麼方法?諸佛如來都沒想到,被他想到了。老師沒教他,也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老師只教他用一個方法。你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去參學,像現在講的考察,去觀察,取長捨短。每個佛國土都有它的優點、也有缺點,取人之長,捨人之短,提供你參考資料,你再建一個佛國土,就能滿你的願,這非常合乎邏輯。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是一切諸佛剎土真善美慧的集大成。他用了五劫的時間,做了總結,總結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是他參訪總結的報告。極樂世界成就之後,跟四十八願完全相應,統統落實了。殊勝因果,清淨的佛國土,阿彌陀佛無邊願海就是四十八願,普度眾生,道就是理論跟方法。

  所以這部經,是全部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大小乘經典裡頭,咱們講《群書治要》,這是治要,精華的精華。特別是今天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海賢老和尚的表法就表這個法。所以他必須要活到一百一十二歲,這個問題端上檯面了,他來表法給大家做證明,真的不是假的,表完他走了。我們有幸遇到會集本,遇到黃念祖的集註,他這個註解也是集大成,裡面用了八十三部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來解釋這部經。經是會集,註解也是會集,確實能度世尊往後九千年的末法眾生。所以佛找海賢來表法,慈悲到極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