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七集) 2014/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3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七十七頁倒數第二行,科題乙一、「正說因地」,在經文第四品到第八品,分為兩科。我們看下面,丙一、「在家聞法」,這一科分三段,第一段「生值佛世」。請看經文:
【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前天有同學問我,他說他小孩問他,阿彌陀佛的老師是什麼人?這個地方說出來了,阿彌陀佛的老師就是『世間自在王如來』。「法藏因地第四」這一品裡面,可以說是極樂世界的歷史,要從源頭來看起,時間太長了,無法想像,也無法能說得清楚。所以我們在經上看到的,無央數劫上面還加上無量不可思議,『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念老的註解,「無央數劫。梵語阿僧祇」,音譯,翻成中國的意思叫「無央數」。「央者,盡也」,就是「無盡數之劫」,沒法子計算,「稱為無央數劫」。括弧裡頭加了個小註,或者說「阿僧祇劫」。劫這個字的意思,「見上品布施累劫」,前面我們說過、學習過。「劫為極長之時間單位,非算數所及之劫」,有限,可以計算的,至於無法計算的就叫無央數,「亦名阿僧祇劫」。「而此阿僧祇劫又復是無有限量」,這是阿僧祇劫裡面的另一個意思,沒有限量,「非思議所能及」,思是想像,議是言語;換句話說,是我們無法想像,無法能說得清楚的。所以叫「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就是很長很長的時間。「指過去之時,久遠無極」,時間太長了,我們無法計算的。
這說時間,過去無量劫又無量劫,這個世間有一尊佛出世,名號叫世間自在王如來,下面為我們解釋。「世間自在王」,這五個字是從唐譯本裡面會集的。這字字句句統統有根據,沒有改動原譯本的經文,說明這是最忠實的會集,我們應當相信。「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盡數之大劫」那個時候,有佛出現於世間,名號稱世間自在王。「是乃古佛別有之名號,稱為別號」。我們知道,大乘經上告訴我們,過去無始,找不到開端,未來也無終,這是時間跟空間。在大乘教裡面佛告訴我們,時間、空間從哪來的?還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能生萬法,萬法裡頭包括有時間跟空間。
相宗入門的課本《百法明門論》,是天親菩薩將彌勒菩薩所造的大論《瑜伽師地論》,裡面將萬法歸納為六百六十種,便於學習。天親菩薩看到,還是不便於初學,對於初機,剛剛入門的,講得太複雜了、太深了,不容易理解,把六百六十法歸納為一百法,便於教學。這一百法裡面分兩大類:一類是有為法,一類是無為法。有為,有生有滅;無為,不生不滅。無為法有六種,六種裡頭只有一種真正的無為,另外五種,有為法不能收它,所以也稱為無為法。像虛空,我們這虛空看不到它生滅,它似乎是不生不滅的,列入無為當中;禪定當中的境界也是沒有生滅。有為分為,心法,起心動念;心所法,起心動念產生的作用;色法,色法是物質,心法是念頭,物質現象都稱為色法。還有一類叫不相應行法,就是它不屬於心、也不屬於心所、也不屬於色,但是與它們都脫不了關係,獨立成一法,叫心不相應。我們現在把它稱為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就是佛經上所說的不相應行法,有二十四種。心所法裡面有善有惡,有善心所、有不善的心所,不善叫煩惱,十一個善法,二十六個煩惱。
這都是把它歸納,歸納到最後成為一百法,學習大乘入門必須要讀的一本論,這個論,文字不多,可是註解很豐富。這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都離不開自性,自性是萬法的本體。時間、空間這抽象一類的也離不開這個本體,離開本體無有一法可得。所以他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一句話說破了。
這個時候有佛出現於世間,真的過去無始,德號世間自在王,所以念老告訴我們,這是古佛別有的名號,稱為別號。「世間自在」,這分開來講的,「常在世間而不為世間所拘礙」。佛經上有句話說「佛照世間相,常住自寂滅」,這就是世間自在的意思。這句話很重要。大乘佛法裡頭,佛常常告訴我們,生佛平等,生佛一如,生是眾生,佛是證得究竟圓滿的境界,回歸自性了,回歸自性就回歸常寂光。常寂光雖然沒有一切物質現象,也沒有一切精神現象,連自然現象都沒有,佛法稱它為空寂,用這兩個字形容它。空寂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遇到緣能現相,就是能大師所說的,它能生萬法。不生萬法的時候是空寂,生萬法的時候就是依正莊嚴。所以這個生跟不生是一不是二,不生不能說它無,生不能說它有,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統統是有生有滅,包括實報土。實報土現的相,它有顯有隱,現的時候我們叫顯,不現的時候叫隱,隱藏了,相不見了。它現的時候有,不現的時候是無,有跟無是一不是二。這是非常難懂的一樁事情,有跟無畫成等號,它是一體。
這個境界,就是大乘教裡面常常稱的如來法身。誰有?一切眾生各各都有,不是佛專有,佛證得了,我們都有,各各人都有,我們沒證得,我們迷了,叫迷失了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是一個,沒有兩個,一切法都是真心變的。佛在經上用比喻說,好比大海,這個大海是真心,十法界依正莊嚴就像大海裡面起的水泡。水泡是浪花沖擊產生的,那個現象很短暫,浪花消失了,水泡就沒有了,你就看到大海。可是你在水泡沒有破之前,好比說迷,不知道自己是大海,以為自己是個小水泡;破迷之後恢復到大海,原來是大海。這個比喻非常生動,比喻得好,很恰當。我們看海邊的海浪,就會想起佛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包括佛、菩薩、聲聞、緣覺、六道,這十法界統統是水泡形成的。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實報莊嚴土。
但是,實報土要跟十法界來相比,它有個不同的現象,那就是一真法界裡沒有生滅,十法界有生有滅。譬如說我們現在人法界,我們有生老病死,十法界裡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避免。這是什麼?這是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能不能得到?它不能得到。為什麼?我們從幻相裡面要認識它的真相,真相它是生滅,生滅的頻率,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一秒。有這麼多次的生滅,每一個生滅是一個相,一個幻相,而且沒有兩個幻相是相同的,決定不可能。要從哪裡看?要從整個虛空法界去看,確確實實沒有兩個相同的。所以大乘經上也有說,相似相續;如果說相續,前面一個相跟後面那個相同,這才相續,不同。近處看看不出來,好像是相同,一擴大就看到不同,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就知道不同,小同大異,不是大同小異。
我們在人間,能活一百歲的人不多,這稀有。一百年這個時間在無量劫,過去無量劫、未來無量劫,這個長時間裡面它算什麼,真叫一彈指,一百年。所以,一定要認清它,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包括法身菩薩居住的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怎麼來的,我們現在總算搞清楚了。六道怎麼來的?六道從見思煩惱來的,也就是說,你有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你有貪瞋痴慢疑,這個東西變現出六道輪迴。六道裡頭有善惡,善心善行變現出三善道,惡念惡行變現出三惡道,都在你面前。一真法界沒有生滅,它有隱、它有現,它沒有生滅。我們也可以說,隱是它的滅,現是它的生,它有生滅的相,但是它沒有剎那生滅。
它的生滅怎麼來的,我們現在知道了。要脫離十法界,十法界是無明煩惱變現出來的,無明破了,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出現了。一真法界是怎麼來的?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乾淨,現這個境界。無始無明習氣要多久的時間才能斷得了?經上告訴我們,要三個阿僧祇劫。今天我們正好講到這裡,阿僧祇劫,要三個阿僧祇劫。所以說三大阿僧祇劫就這個意思,煩惱,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乾淨了。斷乾淨之後就回歸常寂光,實報莊嚴土不見了。所以達到究竟圓滿,佛常常用夢境做比喻,夢有三重,夢中有夢,那夢中還有夢。我們六道是第三重,實報莊嚴土是第一重,十法界是第二重,我們六道輪迴是第三重。你看,我們見思煩惱斷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現前;無始無明煩惱斷了,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現前;到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乾淨,實報土也不見了,那時候是什麼境界?常寂光。淨土四土裡面最高的常寂光淨土,常寂光就是自性,常寂光就是本體,回歸到自性。
契入常寂光,這個時候物質現象沒有了,精神現象也沒有了,連精神現象的習氣都斷乾淨了,這是入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常寂光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回歸常寂光,就是證得究竟圓滿,華嚴經上稱他為妙覺如來。在實報土居住的那些修行人,叫法身大士,他們從華嚴圓教初住菩薩就證得,什麼時候離開實報土?到等覺。所以,他有四十一個階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等覺把無始無明習氣斷得乾乾淨淨,絲毫都不留,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現前,他就自自然然融入常寂光。
這是大乘佛法的宇宙觀,這是大乘佛法的緣起。你看迷失自性,變現出這些幻相,一重一重的夢境,這個人在夢中愈來愈深,沉入很甚深的夢境,慢慢再起來,一層一層的破,到最後又回歸常寂光。這是大循環,循環一周,現在科學家講歸零,從零出發的,最後還歸到零位,跟佛經講的很相似、很接近。佛用的是什麼方法?用戒定慧三學。戒定慧妙極了,戒能滅粗重煩惱,幫助你脫離輪迴;再用定,也就是我們經題上所說的平等心,清淨心是戒,平等心是定,用定幫助我們脫離十法界,回歸到一真法界;再用覺,清淨平等覺,再用覺把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照破,然後回歸常寂光,證得究竟圓滿。
世間自在王如來,或者我們稱他作世間自在王佛都可以,這是妙覺位,在等覺之上,他在常寂光。在常寂光裡面得大自在,這個大自在從哪裡表現?從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楞嚴經》上所說的「隨心應量」,隨眾生心,應眾生量,「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大自在,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他應化在世間,就像《普門品》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身得度,是眾生那邊的感,常寂光裡面法身如來的應,沒有起心動念,法爾如是,他是自然的。像我們敲鐘,我們一敲它就響,敲得重聲音就大,響的時間長;輕輕敲它,聲音小,時間短,自然的。它沒有去想一想,我這敲它,它要怎樣來應,它沒有,沒有這個念頭。於是我們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世間,住世八十年,好像跟我們生活是一樣的,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如果起心動念,他不是佛,他是菩薩,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
我們學佛從哪裡學?就從這學,完全正確。眼見色耳聞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這是觀,觀照。觀照裡面就是沒有分別執著,高級的觀照沒有起心動念,佛與法身菩薩沒有起心動念;聲聞、緣覺、三乘菩薩,別教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叫三乘菩薩,他們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真修行在哪裡修?在六根跟六塵之處修。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有覺有觀,覺是不迷,觀是明瞭,知道所有的相是幻相,是高頻率,我們用科學的話來說,高頻率振動產生的幻相。這個幻相包括了心理現象,念頭波動的現象,從念頭波動現象產生物質現象,物質是這麼來的,精神是這麼來的。佛家的術語叫阿賴耶的業相,業相是頻率,從頻率裡面生轉相,轉是能變,物質現象是所變。
所以講緣起,大乘佛法,宇宙從哪裡來的?不是一個神去造的,不是的,是緣起。緣起從哪裡來的?是從自性。自性有沒有從哪裡來?自性沒有,自性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到什麼時候你才真正能徹底明白了?成佛,修到如來的境界,修到妙覺的等級,就全明白了。真相大白是明心見性就知道了,那是實報土裡面四十一個位次最低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初住菩薩,不起心不動念了。不起心不動念,哪來的等級?世尊給我們所說的四十一個等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再加上等覺,四十一個位次,四十一個位次真有嗎?沒有。沒有為什麼說有?說有,因為他們習氣沒斷乾淨,是從習氣厚薄說四十一個位次。地位愈低的,習氣重,愈往上面去習氣輕,到妙覺,習氣完全斷乾淨了。無始無明習氣除了障礙你回歸常寂光之外,其他不障礙,所以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究竟果位,就是妙覺如來,沒有兩樣。你有能力分身變化,在十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像觀世音菩薩一樣,自在現身說法。眾生有感你就應,千處祈求千處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無量劫來生生世世跟我們結緣的人,也是阿僧祇數,無量無邊。所以當我們自己證得法身菩薩的果位,肯定不捨眾生,特別是有緣眾生,他歡喜跟你接近,你跟他說話他相信,這有緣;沒有緣的,你教他他不接受,他不相信,那是沒有緣分。法界無量無邊,哪個地方有緣的人遇到苦難了、遇到困難了,你就會有感應,像電腦一樣,你收到了他的信息,自自然然在他面前就化身。時間長的用應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住世八十年,應身。化身辦一樁事情,辦完了就不見了,時間長短不定,有人幾分鐘,有人幾個小時。甚至於像文殊菩薩,變化一個乞丐,叫文吉,照顧虛雲老和尚。受難了,他三步一拜去朝山,中途在曠野病倒了,文殊菩薩去救他,用一個乞丐的身分,讓他一點不懷疑,陪了他兩次,一個多月,化身。一個多月把他病治好了,他可以去朝山,乞丐不見了。這就是沒有障礙,這就是大自在。
王是個形容詞,在一個國家,發號施令的是國王,國王得大自在,所有人民都要聽他的號令,用這個來比喻。佛是法王,於法自在,法就是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法王在萬法當中得大自在,沒有障礙。我們學佛,最上乘法就是依據這個道理來修學。怎麼學?六根接觸六塵修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用佛的目標;菩薩降一個等級,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再降一個等級,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們現在怎麼修法?把大乘、小乘合而為一,學不起心不動念這做不到,我們沒有辦法修,它太高了,我們學不分別不執著。吃飯,不分別菜好吃不好吃,不執著,這真正修行;穿衣服,不必想到什麼樣的款式、什麼樣的料子,不分別不執著。學佛在哪裡學?日常生活當中學。處事待人接物不分別這是好人那是壞人,心目當中一視同仁,怎麼看法?各各都是佛,各各都是阿彌陀佛。你真修到這樣的時候,你就極樂世界修成功了。
海賢老和尚《永思集》一定要多看。你看海慶,他挑了一桶糞,大糞,在路上走路,那個路一定不大,鄉村裡面的小道。有一個人騎了腳踏車,速度很快,把他衝倒了,他挑一桶糞,跌倒之後那個糞潑了自己一身。這個騎腳踏車是個年輕人,罵他,旁邊人來打抱不平,他就勸大家說,不是他的錯,不要怪他,是我的錯。對人、對事、對物真正做到真誠、平等、恭敬。海慶有口吃,說話說不清楚,所以他很少說話,但是念佛字字圓明,就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他念得很清楚,你不感覺得他有口吃。但是不念佛,說話的時候,你就感覺得他口吃很嚴重。
他留給我們什麼啟示?留下金剛不壞身。死了,坐缸六年多的時間,海賢是他的師兄,開缸,如果屍體要是腐爛了就火化,骨灰就入塔。把他缸打開一看,面貌如生,連衣服絲毫損壞都沒有。他修什麼?他給我們表現的忍辱波羅蜜,為我們示現的,一生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八個字他做到了。寺廟裡頭粗活、重活沒有人願意幹的他全包了,而且做得心生歡喜。他修什麼?在物質環境、人事環境裡頭他完全放下了,放下一切分別執著,放下起心動念。因為只有不起心不動念,法身菩薩的境界,他才能留下金剛不壞身,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我們看這個光碟、看這個報告要能體會到。
這個地方我們念到這一句,「佛照世間相,常住自寂滅」,我們不行,海賢老和尚、海慶老和尚做到了,真不容易。只有即相離相,真正見到諸法實相,寂滅,滅的什麼?起心動念沒有了,分別沒有了,執著沒有了,這叫寂滅。常住寂滅,一切時、一切處,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常住自寂滅。世間萬事萬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糊塗,只是一般人見不到。到他走了留了金身,我們回頭再想想他在世的時候,住世那種言行,才發現其中的奧妙。那叫真修,不是一天念多少萬聲佛號、念多少部經,不是。他們一生不認識字,從來一部經也沒念過,一次經也沒聽過,但是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法身菩薩相應。所以這兩句話我們要特別留意,海慶、海賢一生的行誼跟這兩句話相應,相應就是世間自在的意思。
「又《甄解》曰」,這日本淨宗大德說的,「以世間配般若,自在即解脫義,王是法身。三一相即」,般若、解脫、法身這三個相即,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不縱不橫,名世自在王」。世間自在王如來圓滿證得法身、般若、解脫。「是從涅槃三德釋佛名號」,《涅槃經》裡面所講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用它來解釋世間自在王佛的名號。「古代一切從屬於王,故以王喻法身德」,古時候政治制度一切聽命於王,所以用它來比喻法身。「一切皆從法身所流現」,一切法自零點能量場出生,我們用今天科學的話來說,一念不覺流現,「又一一還歸於法身,故曰王是法身」。一切法最後都是歸零,從零點能量場流現,還回歸到零點能量場,佛法裡頭稱為自性常寂光。故曰王是法身,生滅同時,不二。
「通達世間,屬般若德」。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通達,要不要學?不要學。只要你見性了,所謂見性就是見到諸法真相。諸法真相是什麼?怎樣才能夠見得?今天科學是用數學去探測,用科學的技術、儀器觀察證實,用的這個方法,是從外來的。外來能發現,像現在科學家把物質現象,確實這個祕密,宇宙的祕密揭穿了。看到物質現象消失了,物質現象現前,看到它的生、看到它的滅。是什麼生滅產生物質現象?原來是念頭,念頭生滅產生物質現象。所以,物質現象是假的,正跟佛經上不謀而合,佛經上講的,物質現象是從心想生的。相由心生、色由心生,這個心是念頭,被現代科學證明了。念頭從哪裡來的?科學家現在還是個謎,還沒有能證得。我們相信再有二、三十年,可能把念頭從哪裡來的,這個祕密也能揭穿。
佛在大乘經上講過,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是思考,我們想問題都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能量很大,它有五十一個心所,圓滿的。八識裡頭起作用它是第一,對外可以能緣到宇宙的邊緣,對內可以緣到第八識,這是佛在經上說的,也就是預言。現在科學家他是用第六意識,用第六意識,佛說了,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阿賴耶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質。也就是三種現象,自然現象、心理現象(就是念頭)、物質現象,科學家可以緣到,但是緣不到自性。所以他還是凡夫,他還是搞六道輪迴。要怎樣才能夠像佛菩薩一樣這麼樣自在?不能用外面那些方法,要用裡面的,裡面是什麼?戒定慧。用戒得清淨心,證阿羅漢果;用定行菩薩道,脫離十法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在這個時候,再等著破無始無明煩惱習氣,這是沒有方法能夠幫你忙的,要時間,時間久了,自自然然沒有了。要多長的時間?三個阿僧祇劫。三個阿僧祇劫,通常也叫無量壽,有量的無量。三個阿僧祇劫滿了,無始無明習氣統統斷得乾乾淨淨,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實報土怎麼來的?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習氣沒有了,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現前。回歸常寂光,這就證得究竟圓滿無上菩提。
所以佛教教育終極的目標是什麼?是幫助我們回歸自性。我們從迷失自性變現出六道,無始劫以來,在六道裡頭搞生死輪迴,不能覺悟,愈迷愈深,愈陷愈苦。六道苦不堪言,最苦的是地獄,但是迷在六道裡頭,肯定在地獄時間最長。只有能聞到佛法,才有這個機會脫離地獄,沒有佛法,永遠不知道事實真相,你怎麼能脫離?大乘佛法裡頭,尤其是淨宗,淨宗的方法跟原理完全相應,這就不是假的,信願持名。信願持名與「佛照世間相,常住自寂滅」相不相應?相應。念佛重要,沒有事情的時候就念佛,念出聲音、金剛持、默念統統可以,一點都不妨礙。要不念佛就是念生死輪迴,你自己不知不覺,這就錯了。要念佛,對一切世間法隨緣不攀緣,這就好。學海賢老和尚、海慶老和尚,看這個世間沒有一樣不好,樣樣都好,一切人事物沒有分別心、沒有執著心。知道,心裡清清楚楚,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哪有不好?又何況《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不能輕視,不能小看他。自己在生活當中養成謙虛,沒有傲慢,好!
通達世間是般若,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不從外頭來的。所以只要見性了,什麼都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明暸。「於世自在,是解脫德」,在這個世間得大自在了。解脫,念謝是做動詞用,把它解開,解開什麼?煩惱、習氣。脫是脫離,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脫離實報莊嚴土。於世自在,也就是這些世間法,十法界的法,乃至於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的一切法,對自己不產生絲毫的影響,不受它的干擾。極樂世界不會被樂迷了,你在那個世界裡頭生了歡喜心,歡喜心是煩惱,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干擾。逆境裡面生瞋恚,順境裡面生貪戀,全錯了。順逆境界一切都可以受,不起貪戀,不生怨恨,這就對了。完全用一個平常心,平是平等,沒有分別就平等,常是永恆,住在平常裡頭,這大修行人,真修行人!
我們入不了這個境界,怎麼辦?這是如來,法身如來的境界,是佛法裡頭至高無上的境界。而且什麼?人人都有分,個個不無,只是迷悟不同。佛法對一切眾生沒有別的,幫助大家覺悟,覺悟了都是一樣。徹底覺悟、究竟覺悟、圓滿覺悟,就是妙覺如來。他跟眾生有緣,有緣當然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佛出現在世間就為這個,幫助眾生離苦,離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是輪迴。你不出輪迴,那苦樂是暫時的,脫離不了永久,輪迴苦,不能不知道。得樂要得究竟樂,究竟圓滿的樂是西方極樂世界,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實報莊嚴土相比,極樂世界第一殊勝。為什麼?後面我們讀這段歷史就知道了。極樂世界怎麼來的?是世間自在王教法藏比丘,法藏比丘是阿彌陀佛的前身,教他到一切諸佛剎土去參觀、去考察、去學習。一切佛剎土裡面善的、好的,你記住,統統要,還有不善的、不好的統統不要,回來建造你的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怎麼來的?集一切諸佛剎土真善美慧之大成,它變成第一,這麼來的。所以,得究竟樂是往生極樂世界。
一切諸佛如來出現於世間教化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我們就明白了,諸佛如來存的是什麼心,唯一的,第一個念頭,希望幫助他到極樂世界去,為什麼?得究竟樂。這個意思要懂,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為什麼我不念別的佛,我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我不念別的經,念《無量壽經》?就是因為諸佛如來的心願、本懷,幫助我們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就這麼回事情。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的方法,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我們對這個法門不相信,不能接受,好,再用別的方法,用八萬四千法門慢慢幫助你提升,引起你興趣,但是到最後還是歸這個法門。你看《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做為《華嚴經》的圓滿,看到了,《法華經》上,龍女八歲成佛,真的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釋迦牟尼佛的用心,釋迦牟尼佛真實智慧、真實慈悲,我們要感恩。知恩報恩,知道佛恩,如何報恩?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就是報佛恩。我們要抓住這一點,其他全是假的。假的怎麼應付?隨緣就好,為什麼?隨緣皆大歡喜,對我們不起障礙,對別人能生歡喜心,好!我們二六時中,緊緊抱住一句佛號,於諸佛如來,特別是彌陀本願,第六品就是四十八願。
所以,念老在這裡提醒我們,「圓攝三德,三即是一,一即是三」,這個三德就是法身、般若、解脫,一而三,三而一。「如∴字三點」,這個三點是梵文,梵文這是一個字母,念伊,伊的音,∴字三點,「不縱不橫,表涅槃真身常樂我淨之無上妙德」。當下一念就是,念念不要丟失阿彌陀佛,念念皆是阿彌陀佛,就對了,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認識名號第一德,怎麼認識?要靠經典,這一部經就夠了。如果在這部經裡頭還有懷疑,再去讀其他的大經,我是個過來人我清楚。我學佛六十三年,早年間,懺雲法師把淨宗介紹給我,我沒有接受。那個時候有個錯誤觀念,這是老太婆教,佛大概是接引沒有知識的人,用這個法門。我們自己認為是知識分子,認為很聰明,不甘心學這個法門,心目當中所嚮往的都是大經大論。這是什麼?受方東美老師的影響。可是方老師到晚年也皈依三寶,也修念佛法門了,那是他往生之前半年的事情,他才回頭,不容易。我是從《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經裡頭回過頭來,真正認識淨土,真正知道這一句名號不可思議。絕不是這些大經,大經理論不錯,方法也好,很難修,太雜了、太多了。
底下一段,『如來,應供……佛,世尊』,這十號是諸佛的通號,每一尊佛都可以稱如來,每一尊佛都可以稱應供,每一尊佛都可以稱為世尊。「一切佛同具此十號,實則諸佛德無量,故德號亦無量,今隨眾生機,節略而稱十號。」《華嚴》用十代表圓滿,這個地方也是這個意思,十代表大圓滿,代表佛德。佛的德就是自性本具的德能,無量無邊,他的德號當然也是無量無邊。娑婆世界,我們地球上的眾生根機不是很高,多了就不願意接受,太煩了,喜歡簡單,簡單就說十種,稱為十號。十種,每一種裡面都包含其他的九種,這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是大圓滿。所以要求證,一門深入,為什麼?要清淨心才能證得,要平等心才能證得,要大徹大悟才能明心見性。於是我們知道,如來傳的是真正的大法,我們必須要真正的心,與他相應才能接受,如果我們的心是妄心、是假心,那就注定這一生不能證得。
真心是什麼?真心沒有念頭,大乘教說真心離念,那個念是什麼?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是真心,起心動念是妄心。妄心裡頭有真心,但是真心不起作用,真心起作用是常寂光,妄心起作用是六道輪迴、是十法界。我們要學大乘,必須要懂得捨妄用真,像《楞嚴經》上佛說的,它才會相應。起心動念就是妄心,現代的人,妄念比過去超過百倍都不止。古人有妄念,妄念少,現在隨著科學的進步,妄念也進步了,愈來愈多。換句話說,跟真如跟心性距離愈來愈遠,現在人怎麼能證得?我們不說別人,問問自己,平心而論,我有這個能量嗎?眼見色是不是真在色裡面不分別好醜,不執著邪正,能不能做到?做不到,一天到晚還是這些雜念,那就是造輪迴業。每天累積的不是淨業,是染業,愈染愈深,為什麼?對於假的當作真的。什麼是假的?身體是假的,我們為身體操多少心。
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榜樣,一百一十二歲,對身體從來沒有操過心。為什麼?他只有一個願望,每天念著往生淨土,除此一念沒有第二念。雖然常常跟阿彌陀佛見面,也常常求阿彌陀佛帶他到極樂世界去,他自己說了,阿彌陀佛不帶我去,說我修得不錯,在世間多住幾年,給世間學佛人做個好樣子。論他往生的資格,早就有了,我細細看這個光碟,我覺得他具足往生的條件應該在二十五歲左右。他二十歲出家,我相信不超過五年,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跟阿彌陀佛就有感應。他有壽命不要了,阿彌陀佛會帶他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要留他在世間做個好榜樣,他到底具足什麼條件?很簡單,他有慈悲心、他有愛心,他能愛護一切眾生,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他真正做到了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他持戒就是這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圓滿一切戒律;不怕苦,願意吃苦。看到享受他不滿意,一生從來沒有看到他有不高興的時候,只有一次你看到他板著面孔。那是為什麼事情?一百一十二歲的生日,這些在家居士們在來佛寺為老人慶生,做了一桌菜。他看到很不滿意,一口也沒吃,板著面孔,這是從來沒見過的。最後他還是吃一點什麼芝麻拌麵條,很簡單。那個不願意、不希望他們這麼做法,這是持戒,以苦為師。苦在他來說歡喜,他不以為苦,看到眾生每天大吃大喝,他起他的慈悲心,那真苦,那是造業。你看他看人在一起吃飯,看到人家碗裡菜、米飯掉到地下,把它撿上來吃掉,老和尚歡喜。他說你曉得嗎?你這一粒米不願意糟蹋,一滴水不願意糟蹋,這是積多大的福德。福從哪來的?福從這來的,節儉來的,一點都不浪費。農村裡頭沒有自來水,對用水很節省,不浪費,洗臉都是用小盆,不用大臉盆。惜福,真的要學。《無量壽經》所說的他全做到了,全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細心去觀察。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留意,要給人做好樣子,掉到地上不要怕髒,老和尚就這麼吃掉的。
我們知道,自性是真正的無量光、無量壽,無量無邊的德能統統不在外面,智慧不在外面,福報不在外面。德能都是自己自性本來具足的,所以是平等的,沒有哪高哪低的;顯示出不平等,那是我們迷失自性有厚有薄。羅漢、菩薩他們迷得薄,所以看起來有智慧、有德行;佛是證得圓滿。六道輪迴的眾生迷得深,不知道因果、不知道聖教,自以為是,天天造業自己不曉得。這叫可憐憫者,世間可憐沒有比這更可憐的,我們一定要知道。
人有生決定有死,不要怕死,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這是個大問題,這比什麼都重要,這才是人生第一樁大事。我們今天有緣遇到淨宗,遇到阿彌陀佛,這個緣無比殊勝。縱然我們造了五逆十惡的罪業,必定墮地獄,遇到這個法門還有救,只要真信切願,一心專念,分秒必爭,你的業障全消掉了,極樂世界成就了。身體是假的,當然不能糟蹋它,但是也無需要過分的去愛惜它;愛惜它,養成這個習慣,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增長身見。身見是五種見惑裡頭第一個,你這個身丟不掉,丟不掉是什麼?脫離不了輪迴,麻煩在這裡。身體不要了,不去想它,證須陀洹果。須陀洹果是小乘初果,雖然是初果,他是聖人,他不是凡人,為什麼?他決定不墮三惡道,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就超越六道輪迴了。凡夫身見沒破,在六道裡頭沒有超越的時間,無期徒刑,這個無期是無量劫,多可怕!
那我們怎麼辦?像我這個年歲了,住這個世間不會長久,應當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念念求生淨土,沒有別的念頭,沒有別的擔心,統統能放下。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放下。決定沒有一樁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這一句佛號,其他的不聞不問,只要把這一句佛號抓住就行了、就對了。其他的,《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佛法都捨掉了,非法是世間法,更要放下。
下面這一段說,「又此十號在諸經中之開合,頗有不同,例如《淨影疏》依《成實論》合無上士與調御丈夫為一號。開佛世尊為兩號」。「今依」,現在這個會集本依《涅槃經》、《瓔珞經》、《大智度論》,無上士與調御丈夫分別為兩個號。至於佛跟世尊,《涅槃經》則合之為第十號。採取《涅槃經》,「今依《涅槃》之說」。這是開合不一樣,意思沒有兩樣,這是說法的善巧方便。
今天時間到了,下面,下一堂我們接著來學習十種德號細說。這是以十種德號說明我們自性本具無量無邊的德能,對自己要有信心,這一生遇到成佛的機會,不要輕易放過。好,今天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