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四集) 2016/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38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 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八十八頁,從第一行看起:
這是第三段,「無住生心」,從這個章題我們就曉得,這一段經文很重要。這句話出在《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就成就了,成就無上菩提,也就成佛了。菩薩還做不到,菩薩無住就不能生心,生心就不能無住,生心無住同時,除佛之外只有法身菩薩,生實報莊嚴土才能做到。實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圓教《華嚴經》所說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再加上等覺,他們才真正能做到無住生心是一不是二,權教菩薩做不到,聲聞緣覺就不必說了,凡夫肯定沒分。說到這個地方,我們凡夫很可悲,但是凡夫,有大福德的凡夫不一樣,大福報的凡夫、在家居士、出家的法師,只要能夠遇到淨土法門,深信切願持名,往生淨土,生到淨土,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西方極樂世界也能做到同時無住生心,無住可以生心,生心可以無住,同時,不二,這了不起,所以淨宗法門不可思議。《金剛經》上說的,最精彩的一句,我們這兒有。我們來看經文:
【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虛空無立。淡安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含哀慈愍。禮義都合。苞羅表裏。過度解脫。】
第一句,『咸為道慕』這一句,是在上面經文最後一句,應該要寫到這裡來,就好念了,也好講了,所以這個科判,我們還要認真重新來審查一下,裡面有少數,不多,錯誤的地方把它糾正過來,成為一個完美的本子。念老的註解說,「第一句,心所慕求者皆是至道」。所以,這兩句話很重要。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你看看人家這裡的道風,每個人心所慕求的是什麼?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菩提,所以皆是至道。佛的道達到登峰造極,這是極樂世界。看看那邊修學的環境多麼好,我們這個世間當前修學的環境很難,這個環境是什麼環境?就是方東美先生六十年前所說的,我們想找老師,找不到好老師,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說的人有,依教奉行的人沒見到,太少了,我這一生所見的,只見到兩個人,我相信還有,我沒聽說、沒見過。我自己也做不到,講經備課,還要看一些參考資料,還算是勉強過得去,如果同時學幾部經、學幾部論,那就不是一門深入,一門才能深入,兩門進不去。這個房子有兩個門,你能同時進去嗎?這個道理我們很清楚,我們知道只有從一門能進,絕不同時走兩門。可是為求至道,怎麼可以走兩門?至道有多少門?有八萬四千法門,佛說的,淨土亦有八萬四千法門,再給你說真話,至道無量法門,為什麼?讀過《六祖壇經》的人都知道,惠能大師開悟說了五句話,最後一句他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無量法門就是萬法,萬法是從哪裡來的?從自性來的。所以,一切法沒有一法不通自性,佛菩薩告訴我們,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從一門就進去了。凡夫很麻煩,唯恐一門不太可靠,多學幾門,最後都變成障礙,冤枉!這個理不能不懂,不懂就錯了,我們這一生白來了,一定要懂得一門。
《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記,這個裡面記載許許多多的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給我們做了好榜樣。記載許多瑞相,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有見過,有聽說過,能不相信嗎?能相信,可是能相信裡面還有懷疑,才知道煩惱的根深,如何讓我們真正斷疑生信,這個要靠經教。我們不是再來人,過去修行肯定是有修,功夫不得力,沒有往生,這一生遇到了,再來,我們就應當學習極樂世界的菩薩,心裡面所嚮往、所戀慕的是什麼?都應該是無上菩提,也就是宗門所說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才行,這就是求生淨土的一個念頭。
這是第一句,咸為道慕。第二句,『曠無他念』,這句話說得好,「曠」是空曠,曠野,這是說他的心空廣沒有妄念,也就是說什麼妄想都放下了,就叫「曠無他念」。我們今天能不能把妄想都放下?這句話,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的,教我看破、放下。真看破了嗎?真放下了嗎?學佛學了六十五年,講經好像也講了五十七、八年,沒有徹底放下。什麼原因?大部分是外面的緣,外面的緣外緣要不能了斷,怎麼能放下?要能同時放下,外緣掌握到了,同時心裡頭無有妄念,這就是無住生心,生心無住,這個修行的功夫到上乘,不是中下,我們努力向這個目標去邁進。
第三句,『無有憂思』,「信心堅定,智慧明了,於世無慮,於法無疑,故無有憂慮之思」。這就說明真正修行,想在這一生有個結果,必須具備的條件,你還有沒有憂慮?還有沒有牽掛?為自己的憂慮沒有了,為佛教還有憂慮,為苦難眾生還有憂慮,行不行?不行。憂慮是煩惱,只要有憂慮,只要有煩惱,決定障礙你往生。這怎麼辦?看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當年住世八十年,他給我們的表法,做的榜樣,我們要學。要不要度眾生?度,普度眾生。有沒有念頭?沒有。這就高明了,他能夠無住生心,生心又無住,生心就是普度眾生、講經說法,沒著相。佛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無說跟說是同時,不是分為兩樁事情,這才叫真實無量功德。我們說著了相,不說也著了相,完全是六道凡夫。
有憂慮、有牽掛,這樣下去,極樂世界還有沒有分?老實說,沒分,怎麼辦?世尊在此地提醒我們,黃念老在註解裡頭勉勵我們、警告我們,我們要能看得懂、要能體會,真正明白了,放下。記住,有一樁事情不能放下,極樂世界就去不成。想不想到極樂世界?想到極樂世界,依教奉行。第三句,信心堅定,智慧明了,於世無慮,於法無疑,故無有憂慮之思。第三句「無有憂思」,沒有牽掛。世間法是假的,佛法緣生,凡是緣生的都不是真的,緣聚它現,緣散就不見了,就好像我們電視的畫面,緣具足現相,緣不具足的時候沒有了。我們按上頻道,這就是緣,它就現相,再按一下的時候它就不見了,這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天天在看,有沒有覺悟到?同時,同時就是畫面現前,它有沒有住?沒有住。
一秒鐘一百次的波動現象,百分之一秒,我們就沒辦法掌控,何況我們六根接觸現前的六塵境界,這個頻率多高?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每一秒鐘有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生滅的現象。它生滅的速度太快,頻率太高,讓我們在這個頻率之下接觸的六塵境界,完全迷失了真相,不知道它是假的,把假的當作真的,造業,受報,變成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形成了,出去難,為什麼難?你認為六道輪迴是真的,殊不知六道輪迴也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我們學佛學這麼多年,對這樁事情有了概念,但是沒落實,為什麼?如果落實就無有憂思。這憂思是妄想,是雜念,就沒了,我們還有妄想,還有雜念,這不行。
這個事情,事實真相,彌勒菩薩為我們說破,我們能夠理解,有一個很淺薄的概念,這已經就很有福報了。我還聽說,這社會上多少人還沒聽說過,真的把它當真。我們現在是不把它當真了,但是疑慮沒斷,對它還有懷疑;對極樂世界相信了,也還有疑惑,這怎麼辦?努力念佛,多多的念經。念《無量壽經》,要念遍數,念上一千遍,小悟,其義自見,就不懷疑了;念上二千遍,大悟;念上三千遍,大概你不會懷疑了。不懷疑就產生能量,這個能量就是送我們到極樂世界去往生,我們有這個能量,阿彌陀佛才來接引,能量不足,他不來接引。為什麼?絲毫現行的煩惱習氣不能帶,帶業往生是沒錯,現行的貪瞋痴慢疑不能帶。對淨土要堅定的信心,沒有絲毫懷疑。
蕅益大師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往生的品位,那是念佛功夫的淺深,那是另一樁事情。所以我們念佛念得少,不要害怕,只要真信,只要絲毫不懷疑,這就是往生的條件,一天念個十聲,念個一百聲、二百聲都行。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不跟人爭,他們要爭名次,要提高自己,我們要下下品往生就可以了。我們到極樂世界去念幼稚園,他們上小學、中學、大學,他的事情,我只要上幼稚園就可以了,容易!遇到人要勸人,為什麼?這是淨業三福的第三福。自己讀誦大乘,還要勸進行者,就是要勸別人,不管他聽得進去聽不進去都勸。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的責任盡到了。能接受,他有善根;不能接受,他沒善根。沒善根你給他種善根,有善根的人幫助他善根增長,淨業三福我們就做到了。
「無有憂思者」,念老說「當念即是」。我們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除這一念之外沒有第二念,這就是當念即是。「一聲佛號,萬慮齊消。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這兩句話是禪宗的,黃念老把它放在此地,還有後面,「罄然獨存,何喜何憂,故云無有憂思」。這句你要是真正落實,那就是方東美先生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就得到了,法喜充滿;也就是孔夫子在《論語》裡頭第一句,「學而時習之」,時是時時不間斷,習是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待人接物,結果是什麼?「不亦說乎」,真快樂。孔子這一句話,就是佛所說的法喜充滿。讀書人的快樂是世間人無法想像的,他沒有這個境界,只有真正讀書人。真正讀書人所讀的,統統在身語意上表演出來了,表演出來是什麼樣子?孔子的學生對孔子的讚歎,為別人介紹夫子,夫子是什麼樣的人?夫子表現在外面,溫良恭儉讓,這就是孔老夫子。溫和、善良、恭敬,對什麼人都恭敬,好人恭敬,惡人也恭敬,讚歎你的人恭敬,毀謗你的人也恭敬,一生當中沒有跟人對立,沒有冤親債主,你說他多快樂。裡面,我勸人,裡面要修佛法,斷貪瞋痴慢疑;外面要學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這樣的人生,你想想多幸福,多快樂!與無上菩提相應,跟諸佛法身菩薩相應,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一聲佛號,聲聲佛號,學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不間斷。從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這一句佛號,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就念了九十二年,自在往生。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
下面經文,『自然無為』,「自然二字,亦貫全段,乃因適得其中而自然如是」。關鍵就在「適得其中」,前面所說的,適是恰好,得到什麼?中道,二邊不立,中道不存,這是真的得其中。得其中,自然如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什麼樣子?我剛才講的十個字,內沒有貪瞋痴慢疑,外完全顯現溫良恭儉讓,這是中,適得其中。誰得到?釋迦牟尼佛得到了,孔老夫子得到了。成佛自自然然如是,沒有絲毫勉強,換句話說,自性本來如是,所以叫自然。佛能做到,菩薩能做到,每個人都能做到,只是他不肯做。你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對於冤親債主,毀謗你的人,陷害你的人,你就坦然無事了。為什麼?你適得其中,曉得整個宇宙一切萬法是自性所現。自性所現,不能說它有;自性不現,不能說它無,有無是二邊,二邊都放下就是中道。所以,你會看一切眾生是誰?一切眾生都是佛。佛眼看眾生,眾生全是佛。你要不相信,你去問問惠能大師,你去問問海賢老和尚,是不是?他會給你點頭,是。只是他迷失了自性,現在變成凡夫,將來會不會成佛?肯定成佛。為什麼?他本來是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你能用這種智慧眼睛來觀察,面面都看到,你才能得其中,得其中得大自在,得法喜充滿,得不亦悅乎。
下面說,「自然無為者,不因造作,自然安住於無為法中,此真無為。若因造作,則是有為矣」。無為是真的,有為是假的,有為是什麼?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無為是我們講無心,無心是真心,有心都是妄心,要記住這句話。什麼是真心?心裡什麼都沒有的時候,那時候真心現前,還有一樣,不是真心,還有佛號也不是真心。為什麼要念佛?因為你的心妄想雜念斷不了,用一句佛號幫助你把那些東西統統斷掉,只剩下一個阿彌陀佛。這阿彌陀佛,如果你要是開悟了,你不到極樂世界去,你也成佛了,你要成不了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修行證果,是這麼個意思,千萬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能搞錯,搞錯就落在二邊。不落二邊,不落有為也不落無為,就叫自然無為,這個好。無為是自然的,有意去修個無為,那個無為是假的,那不是真的。這句話說得非常好,自然安住於無為法中,這句說得太好,太妙了!
下面講,『無立』,無立是什麼?「指一法不立」。『淡安』,淡是淡泊,安是安寧、安靜,「又淡安為水流平滿之貌」。淡安兩個字好,那我們就知道了,這是很高的享受。淡泊,人有欲望,這種受用就得不到。所以真正修行人,無論是佛儒道,修行從哪裡修?從無欲修。你要把你的欲望放下,不管什麼欲望都要放下,淨土法門是例外,只許心裡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除這樁事情之外也統統放下。如果我們還夾雜著世間的欲望,那就很難成就。真的,學一輩子不得其門而入,為什麼?你七情五欲沒放下。七情裡面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五欲是指財色名食睡,統統要放下,這東西不是真的。
首先第一關,放下自己的身體,知道身體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裡頭說得好,迷惑的人都把身體稱為我。我,學佛的人他會想想,這個身體、這個我,一秒鐘它的存在真相是什麼。一秒鐘,前面說過,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這個幻相。一秒鐘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幻相,哪一個幻相是你是我?如果你說都是;都是,那我太多了,哪有那麼多的我?這個世界實際情況就像動畫一樣,每個畫面不一樣,沒有兩個畫面是相同的。這個你要知道,所有的畫面統統都在這麼高的頻率之下生滅。所以佛告訴我們,我不生不滅,這個身體是生滅法,念頭也是生滅法,一秒鐘有多少個妄念、多少個念頭?也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所以念頭不是我,身體也不是我,何況身外之物!哪一個是我?真正覺悟了,覓我了不可得。好,那無我了,無我那就自然無為,自然就淡薄了。經上講的淡安無欲,淡安無欲是誰?法身菩薩,不是凡人,超過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我們對於這些事實真相,若不了解,就是疑根不斷,疑根為什麼不能斷?原因在此地。佛慈悲,無說而說、說而無說,幫助我們開悟,幫助我們了解事實真相。
『虛空』,「指心如太空」,這個比喻比喻得好,「開廣無際,離垢無染,不受一塵」。我們的自性,我們的真心,就是這個樣子。佛講經教學,常常用太空做比喻,太空是我們不能離開的,早晨起來睜開眼睛你就看到,有沒有這個警覺性,我們要向虛空去學習,空裡面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妨礙,離垢無染,它也不拒絕垢染。它會不會受你污染?不會,無論你是覺,無論你是迷,你的真如自性、你的法身本體都不受污染,受污染的是什麼?報身、應身、化身,這個受污染,我們的清淨法身不受污染。《華嚴經》上說的,證到初住菩薩的地位,你就入這個境界,這個時候心如太空,開廣無際,心是打開的,不是關閉的。廣是講包容,沒有邊際,什麼都能包容,一點妨礙也沒有,它絕對不染污。
所以惠能大師見性,頭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就是無染,太空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太空,太空是什麼樣子?自性是什麼樣子?太空就是自性的樣子,能現一切法,不受一切法染污,本來如此,我們現在也如此。為什麼被染污?誤會被染污了,這個很嚴重,這個誤會拿不掉了,以為受染污,實際上沒有。慧可和尚見達摩祖師,心不安,沒有見道,向達摩祖師請教,達摩祖師伸出手,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心。他回光一返照,找不到,心在哪裡?找不到,告訴達摩祖師,覓心了不可得,我找心不可得,找不到。達摩祖師說,好了,我把你的心已經安好了,與汝安心竟。把你安好了,他就開悟了,達摩祖師衣缽就傳給他了,就那麼簡單,就那麼容易。
這些事情,達摩所表現的,他們兩個表現的,還不就天天在我們面前嗎?我們為什麼不覺悟?我們覺悟跟他一樣自在,就如同經上所說的,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虛空無立,你看這個境界多美。學佛,為什麼學佛?要把妄的丟掉,要把真的找回來,就為這個。我們有真心,我們有自性,真心可了不得,為什麼?它能生萬法,不僅能生萬法,能大師告訴我們,它清淨不染,虛空無染,它不生不滅。妄心有生有滅,自性不生不滅,這才是真正自己,生滅不是自己。不生不滅的是自己,那是什麼?自性是自己,自性也叫做法身,法身就是完全的宇宙。不生不滅,現一切相,那是生,不能說它有生;不現相,不能說它滅,它沒有生滅,有緣就生,無緣就滅,就這麼回事情。有緣的時候生,生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無量無邊的法界,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這是現相;不現的時候什麼都沒有,所以不能說它有生滅。它不生不滅,本來就是這樣,自然的。第三個是它本自具足,這一條了不起,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樣樣都無量。你求什麼?你缺什麼?一樣都不缺。智慧不是從外來的,是自性裡本有的,知識亦如是。智慧裡面包括著知識,知識裡頭不包括智慧。
大師又告訴我們自性本定。第四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所以定跟真心接近了。為什麼要修定?修定就是把真心找回來。怎麼找回來?妄心放下,真心現前。妄心是動搖的,真心是不動不搖的,沒有動搖的心,自性本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為什麼要說它平等?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統統是修禪定。教下所謂一門深入,讀書千遍,為什麼?得定開悟,目的在此地。讀佛經可以開悟,基督教聖經能不能開悟?能。四書能不能開悟?能。無論哪個宗教經典,你好好去讀,只要你去讀,不能想意思,為什麼?沒有意思,你才能開悟,你要想意思,一面讀誦一面打妄想,把你修定那個緣全破壞了。讀書千遍是修定,沒有意思。一千遍之後,你把書從頭到尾講一遍我聽,他就能講出來,那是什麼?他自己悟的,他不是哪裡學來的,這是中國人所謂無師自通,真的不是假的。二千遍,大悟;三千遍,大徹大悟。你要不相信可以做實驗,我們同學當中有兩個做實驗,做得很成功,告訴我,真的不是假的。他們兩個,大徹大悟我不敢講,小悟,接近大悟。所以般若無知,起作用無所不知,你要不問他,他什麼都沒有;你要問他,他什麼都懂,沒有一樣不知道。定重要!
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所以讀書千遍是戒,一門深入也是戒,只要你持戒,你老實去念,什麼意思都沒有,一遍一遍念下去,念上一千遍,通了,遍遍都有意思出來,而且隨著你的悟不一樣,你一千遍,小悟;二千遍,大悟,你講得有深度了,比一千遍講得更深、講得更圓。大徹大悟,那是大圓滿,那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所以定要緊,人總得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去修定。怎麼修法?我們修淨土的人修定,一種是念佛,念佛是修定;一種誦經,就是念《無量壽經》,念一遍半個小時,半個小時在修定,初念的時候大概要一個半小時,念熟了,一個小時、半個小時。修定幫助你開智慧,經需不需要聽人講?不需要,自己通了,這叫真的開悟,真懂了。聽別人說的,那不是你自己的東西,總是要隔一層,所以你有疑惑,你不能斷除,自己悟的沒有懷疑。
下面念老引《文選.宋玉.高唐賦》,這裡頭一句話,「潰淡淡而並入」。下面是念老的註解,「水波相繼,相似相續,此喻心離斷常。平滿喻平等圓滿」。這句話的意思好,本來是描寫湖水,在沒有風浪的時候,水波細流很美觀、很好看,人都喜歡看,相似相續。這種景觀小河裡頭有,池塘裡頭有,海邊也有,海邊就非常明顯,你看海浪,一個浪、一個浪從原地走過來,然後衝上沙灘,這個景很壯觀,那個浪也是相似相續,絕對沒有兩個浪波是相同的。這比喻心離斷常二邊,斷見就是生滅,常見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常,有生有滅是斷。斷常都不存在,為什麼?都是幻相,都是妄念,叫妄想雜念,真心裡頭沒有斷見、沒有常見,就是沒有生滅,也沒有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常,生滅是斷,斷、常都是妄心,必須把它永遠放下,真常的心、不生不滅的心就現前。我們今天不能現前,就是你有斷有常。斷常應用在生活上就是對立,就是造業。心離斷常。平等圓滿,平滿是比喻平等的圓滿。
『無欲』,「欲者,《大乘義章》曰:染愛塵境,名之為欲」。染是染污,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體覺觸,跟起心動念,叫意業,會起心動念。這些,佛教用一個名詞叫欲,六根對六塵境界,在六塵境界裡面起了貪念,想佔有,想擁有它,這就是欲望。不知道能緣的六根、所緣的六塵境界統統不可得,都不是真的,統統都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的生滅,相續的幻相,哪裡有真的?你要能用這種眼光去看宇宙,宇宙的真相就被你看出來了。
《大乘義章》說:染愛塵境,名之為欲。「又曰:於緣欲受,稱欲」。緣是外緣,就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你在這些塵境現前的時候欲受,這就叫做欲,就叫欲。《俱舍論》裡頭也說,小乘經,「欲,謂希求所作事業」。我們今天講理想、希望,來做個什麼事業,這都是欲望。一般人的欲望是為自己,諸佛菩薩好像也有欲望,為苦難眾生,不一樣,為自己的,為你一家人的,甚至於為一個國家的,這個欲都不是善因;為苦難眾生,為全世界,為一切眾生,這個欲望是善欲。不為自己,為自己就錯了。為自己就是六道輪迴,自己在製造六道輪迴,準備將來去受,受報,善業感善報、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幹這個去了,不能不知道。菩薩所造的業,祖師大德所造的業,他適得其中,他二邊不著,他造作,既不是自己,不為自己,為別人,為別人的念頭也沒有,妙!我們為別人還有這個念頭,還希望別人報恩,對我們好一點。佛菩薩沒有,佛菩薩救眾生,眾生掉過頭還要殺他,佛菩薩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說你忘恩負義,我救你,你對不起我,沒有這個念頭,高就高在這裡。何況是有緣、無緣,有緣、無緣都有,毀謗一個人,毀謗一樁事情,破壞一樁事情,這樁事情對自己是有利是無利,統統叫惡業,惡業所感的當然是惡報,決定避免不了的。
江逸子老師,前幾年畫的地獄變相圖,根據道教典籍裡面畫出來,功德無量,《玉曆寶鈔》裡頭的東西。人要真正懂得因果報應,不敢做壞事。這部書,在中國幾千年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從小接觸到,現在小孩接觸不到。我們在民國十幾年這個時代出生,小時候家裡的親人會帶我們去遊覽城隍廟,城隍廟有十殿閻王,多半都是塑像塑出來,造得非常活潑,讓你看到。一邊看一邊大人就講,這是幹什麼壞事,受這個果報,小孩印象特別深。一年去看個一次兩次,三年、五年,這個印象落在阿賴耶識裡頭,就管用。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不敢違背因果,知道因果可怕。佛在經典裡講得更多,我們也把它找出來,編成一本書,諸經,從二十五部經典裡面抄出來的,《諸經佛說地獄集要》,內容比《玉曆寶鈔》還要豐富。我聽說大陸有一位畫家,他要發心來畫這個圖,好,非常難得!將來一個是佛說的,一個是道說的。釋迦牟尼佛跟老子沒見過面,沒有商量過,你看他們所說的居然是相同,肯定有這樁事情。老子看到了,釋迦牟尼佛也看到了,為我們說出。
我們再往下面看這個註解,「據此」,根據上面所說的,「則經中捨諸愛著,與亦無希求、不希求想等,均無欲也」。這些話,統統都包括在無欲這句裡面。「此上三句,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這句話也是禪宗的,禪宗的語言很簡單,意思很深。實際理地是什麼?實際是真實的,不是假的,整個宇宙現象是假的,不是真實的,所以說實際,理是道理,地是個比喻,給你講真實的,就這個意思。講真話,決定不是假的,這就叫實際理地。實際理地不受一塵,為什麼不受一塵?實際理地,不能說有,不能說無,你說它沒有,它能生萬法;你說它有,萬法皆空,了不可得。確確實實就像我們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實際理地是屏幕,它現相是頻道,頻道一打開,畫面就出來,畫面跟屏幕融成一體。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現象,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妄,都被現前東西迷惑了。其實,能現的是實際理地,所現的是幻相。這個幻相就是前面所說的,一秒鐘它有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我們現在知道,電視屏幕上畫面的生滅是一秒鐘一百次,一秒鐘一百次就把我們迷惑了,我們好像看到是真的,現在實際上的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一秒鐘,根本就不存在,是真的不是假的。
實際理地就是真如自性,不受一塵。六祖惠能大師說「本自清淨」,它根本不會被一粒塵土污染。為什麼它不受一塵?這一塵立刻就沒有了。這一塵存在的時間多久?它的壽命多長?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就是這一粒微塵的壽命。一秒鐘它生滅多少次?已經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不是萬,不是億,是兆,你怎麼能說它真有?你也不能說它無,一秒鐘累積二千二百四十兆,你就看清楚了。不是佛門講的一彈指,我們今天講一秒鐘,一秒鐘生滅多少次?整個宇宙所有現象,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嗅到的,舌所嘗的,身體的動作,存在的時間總不超越,不是千分之一秒、萬分之一秒,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是佛法裡頭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事實真相。現代的科學家,我相信三十年、五十年之後,會證明、會發現。到那個時候,科學家肯定佛教是科學,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最高的科學,我們要明瞭。
佛門裡頭還有一句話,就在底下,「但萬行門中不捨一法」。講到修行的法門,這個萬就是佛家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不捨一法,為什麼不捨?這個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沒有這個假的,你不能見真的,為什麼?怎樣見真?你把假的慢慢淘汰掉,放下,真的就出來。現在就是假的把真的障礙、遮住,我們只看到假的,看不到真的。你慢慢把假的都丟掉,叫你放下,叫你看破,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像爬樓梯一樣,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修什麼?就是修這個。看破放下,放下看破,隨便哪一法都能成無上道。
不捨一法,這一法裡包含得廣大,不僅是佛法。要說佛法,真正給你講究竟圓滿,哪一法不是佛法?你要問一個法師,法師可能給你說基督教不是佛法,伊斯蘭教不是佛法,《聖經》不是佛法,《古蘭經》不是佛法,那個法師沒有功夫,沒有入門。真正入門的法師,你去問他,哪一法不是佛法?他給你說,一切法都是佛法。為什麼?惠能大師不是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所生的,不都是佛法嗎?基督教也是自性生的,天主教也是自性生的,整個地球,地球上一切萬物都是自性生的。他方世界,現在地球上的人動腦筋,想登陸土星、登陸火星,這是現在太陽系,然後慢慢想去遊歷銀河系,都是萬法,都沒有離開萬法。是不是佛法?都是佛法。任何一法都能幫助你悟無上道,只要你守規矩,什麼規矩?戒定慧。戒,佛教給你方法是戒;依教奉行是修定,定到一定的成就,豁然大悟,開悟了。佛門廣大,沒有邊際。
底下接著說,作得善願,萬行門中不捨一法,故續云『作得善願,盡心求索』。你要用真心,要去求,能不能求到?決定可以求到。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道理就這麼簡單。你要不是佛你成不了佛,有情眾生有佛性能成佛,無情的眾生,花草樹木能不能成佛?山河大地能不能成佛?能,為什麼能?樹有樹神,草有草神,花有花神,山有山神,土地有土地神,那些神都會成佛。我們好像在前兩年,還是三年前,我記不清楚。我們澳洲的淨宗學院,停車場裡頭有兩棵枇杷樹,很多年了,這個枇杷樹枯了,枯死了,枇杷樹神託夢給我們家裡的比丘尼,我們那裡住了有十幾個人,託夢給她。告訴她,這個枇杷樹神感恩,十年,說你們到這個地方十年,每天聽經念佛做課誦,這些神都參加,他們現在修行功德圓滿,要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所以樹枯死了。我聽到之後,我很感嘆,我們這些出家人沒有一個往生,樹神聽經念佛往生了,我們這些出家人要不要慚愧?我告訴他們,樹枯死了,樹留在那個地方做一個紀念,它傳遞著信息,不要把這個樹挖掉,放在這個地方,這是很好的教誨,樹神來勉勵我們,來教我們。我們相信,這個故事不是編出來的,真有其事,可以度化眾生。
作得善願,盡心求索。「正顯事理無礙、圓融自在之妙義。如《德遵普賢品》」,第二品裡面,「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但諸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正與此處無為、無立、無欲,而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念老在此地,把經文前面的拿到此地來作證,說明這個地方佛所說的無為、無立、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一個意思。這個法會自始至終,它貫穿的,換句話說,句句意思是圓滿的,字字意思也是圓滿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華嚴境界。
「故知極樂聖眾,皆師法彌陀,結成大願,精勤修習,住真實慧,以求成就也。」這一句話,我們要把它記住,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從同居土下下品,一直到實報土法身菩薩,都是以阿彌陀佛做榜樣,向阿彌陀佛學習,極樂聖眾。我們現在在這個世界,嚮往極樂世界,還沒消息,但是我們可以跟他們一樣,師法彌陀。彌陀在哪裡?這部經就是阿彌陀佛,再把它縮小一點,第六品四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詳細講過,還單獨講過四十八願,我在日本講的,要效法阿彌陀佛,無盡的大行大願,做出學習的榜樣。諸佛菩薩常在世間做種種示現,凡夫肉眼不認識,在中國歷史上記載的,善導大師,阿彌陀佛再來的,現祖師的身分,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示現為禪宗大德,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回歸淨土,成為淨土宗第六代祖師。還有許許多多沒有露出來的,我相信更多,我們要認真學習,學習《彌陀經》可以,《彌陀經》分量小一點,學習《無量壽經》更好,我們這三年來,二O一四、二O一五、二O一六,學習這部經,我們是細說,重點就是這些經文,我們怎麼去理解它,怎樣去把它落實,我們著重在這點,真幹,真有成就。
念老在此地也給我們提出來,這個難得,時時刻刻在勉勵我們,結成大願,要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彌陀成就了,我們跟進,精勤修習,這一句話很重要,要精進,要勤奮,要認真來學習,修習就是學習,修是修正,習是練習,不斷重複,就是說把經典裡面的教誨,理論放在心上,破除迷惑,增長信心,所有的教誨要認真做到,這就是準備到極樂世界去,要做出準備的模樣。讓大家看到,增長信心,往生極樂世界,都能夠預知時至,自在往生,做榜樣給念佛人看。住真實慧,真實慧簡單的講是什麼?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真正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這就是真實慧。不是真實慧,怎麼能往生到極樂世界?真實智慧才沒有懷疑,真相信,真不懷疑,他成就了。
『含哀慈愍』,「含哀,大悲心也。又慈愍者,大慈心也。以大慈悲故,雖明知實無眾生可度,而度生之行願無有窮盡。故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這我們要學,佛菩薩應化在人間幹什麼?這幾句話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他是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萌是迷惑、顛倒、愚痴。教廷駐聯合國的大使,梵蒂岡的,我們今年有緣碰在一塊,他就坐在我旁邊,跟大家講話,他說,今天社會亂成這個樣子,根本的原因在哪裡?在無知。無知就是群萌,群萌就是無知。說得好,要有真智慧,哪裡會變成這樣?沒有真智慧。我對這個主教很尊敬,他說出來之後我贊成,講得好,一針見血,一點都不錯。那怎麼辦?要幫助眾生開悟,這才能解決問題。無知是知道了,如何幫助這些無知的人變成智慧?那就要所有的宗教,要認真出來講經、出來教學,不能只在教堂裡做祈禱,這人家說你是迷信,必須把經典講清楚、講明白,這才行。
所以,我們要認真去結得彌陀的大願,然後我們幫助眾生,自自然然就「契理契機,照真達俗,契理照真」。這有個很好的例子,海賢老和尚,他做出來了,自然契理契機,照真達俗。這底下還有,「故其大願,實相為體,究竟了義,力用無量。契機達俗,故善契機宜」。我們認真去看老和尚的《永思集》,看老和尚留下來的光碟,以及他的弟子們把他一生的事蹟整理成一本書,《來佛寺三聖永思集》。這個三聖是海賢和尚,海賢的師弟海慶,海賢的媽媽,統統都是預知時至自在往生,他們三個在來佛寺共修。來佛寺是很小的廟,原來的大,大的寺廟,文化大革命被毀掉,以後是蓋個茅蓬,他們就在這裡面修行,個個成就,如理如法,《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他們全都做到了。我們要努力精進,迎頭趕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