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九集)  1993/6  美國加州迪安薩大學  檔名:01-011-0009

  請掀開經本,第十面第六行,從當中看起:

  「不退有四義,一念不退,破無明,顯佛性,徑生實報,分證寂光。」這個以下給我們解釋不退轉的意思。「不退」,通常我們都說三種,三不退。蕅益大師在此地為我們說的有四不退,到底第四是什麼不退?第一種是念。他的順序是從上往下數,這個在大乘法裡面是法身菩薩,圓教是初住以上,別教是初地以上。這一類的菩薩他們在斷證的功夫上已經破一品無明,所以證一分法身,「破無明,顯佛性」;法身跟佛性是一個意思,破一品無明,證得一分法身。在西方四種淨土裡面,他生的是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是理,前面三種土是事相。理可以說無所不在,但是我們在凡聖土、在方便土裡面沒有辦法認識這個理體,也感觸不到,雖有,不知道。到實報土他就能夠覺察到,真的是理事圓融,性相不二,他達到這個境界。像大乘經上常講身土不二,這句話我們經上讀過,古來祖師大德們的著述提到就更多,我們聽了也耳熟,但是這個境界是非常的模糊。原因就是它畢竟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無法體會。但是到實報土的菩薩,他們對這一句話感到是非常的親切,因為是他們親自見到的、親自證得的。

  念不退,此地是說的念,就是正念,念念趣向無上菩提;換句話說,到這個時候,念叫真純,沒有妄念。我們現在念頭,實在講正念少、妄念多,就是念佛,念著念著又想別的事情去了,到圓初住的菩薩才決定沒有雜念。可見得,我們要想念到沒有雜念,那還得有相當的功夫。現前有雜念也不怕,有雜念就更要念佛,沒有雜念也要念佛,為什麼?沒有雜念我們就落在無明裡頭。有念是妄想,無念是無明,總而言之,都是麻煩事情,一定要好好的念佛。

  第二叫「行不退,見思既落,塵沙亦破,生方便土,進趨極果」。行不退是指菩薩,菩薩修六度萬行,這個「行」念去聲,當動詞講,他不會退轉到二乘,這叫不退。由此我們可知,權教菩薩有的時候還會退轉到小乘。他為什麼退轉到小乘?眾生難度,往往叫菩薩退心,菩薩對眾生耐心不夠,就退轉了。必須到大菩薩他才有這個耐心,他就在修菩薩道,能夠與一切眾生相處,他的定力、慧力高,所以決定不會退轉到二乘。這是生方便土。佛在許多經論裡告訴我們,二乘人不能成佛,我們經典涉及多了,對佛這句話我們會同意,我們能夠肯定。為什麼他不能成佛?成佛一定是理事圓融,事事無礙,二乘有障礙,二乘不圓融。二乘自己修持很不錯,但是不能夠跟大眾接觸,跟大眾接觸,他就覺得不耐煩。不耐煩就是障礙,這就不能成佛,所以他不能夠達到圓融自在。因此我們要想成就無上菩提,也就是要證得《華嚴經》上講的無障礙法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換句話說,九法界眾生一定要接觸。

  接觸這些眾生實在講就是修行,修什麼?把自己看不慣的,要修得看得慣;把自己在這裡面起分別、起煩惱的,統統要磨得乾乾淨淨,要把它磨平,這叫修行。所以菩薩修六度法門,度眾生也度自己,幫助別人也成就了自己,把自己一切分別、執著在境界裡頭都磨得乾乾淨淨,這才能成佛道。一個會修行的人,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這個環境是逆境也好、是順境也好,對自己都非常有利益。但是我們從經典的教訓、從事實上來觀察,實在講修行應當先修苦行,就是在逆境裡面鍛鍊自己。一切都看不慣的、一切都看不順眼的,要從這裡面去練,修什麼?修忍辱波羅蜜、修禪定波羅蜜,在這個上真正下工夫,什麼都能忍。最後修順境,順境就是樣樣都稱心如意,順境難,順境比逆境還要難。逆境能淘汰人,淘汰人實在講並不嚴重,順境淘汰人不得了。樣樣都稱心如意,人滿足這個境界,向上奮發的心就沒有了。

  在佛門裡面,佛弟子當中有表演給我們看的。在般若會上,《金剛經》大家念的很多,念的人多,須菩提尊者在金剛般若會上,他是代表苦行的,禪宗初祖大迦葉尊者也是代表苦行僧,從逆境裡頭鍛鍊出來的。可是《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他是從順境裡面練出來的。逆境裡頭修什麼?修忍辱、修瞋恚心,就是把瞋恚心斷掉,貪瞋痴,破瞋恚。順境裡面斷貪愛,這個難,比逆境難得多!《華嚴》善財童子,經上講善財童子出生的時候,他們家裡面連草木都變成七寶的,福報多大!在那個裡面能夠不起一點貪愛,這是功夫圓滿成熟,比苦行不曉得要高多少倍。總而言之一句話,都是幫助我們斷貪瞋痴的一種手段,在佛門裡面講善巧方便。

  第三是位不退,這個「位」是講聖人的果位,我們一般講超凡入聖,他是入了聖人這一類,決定不會再退轉到凡夫。這是什麼地位?在一般說是小乘初果,小乘初果就證得位不退。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證得初果之後,他修行的時間是天上人間七次往來,他就證阿羅漢果;換句話說,他證果的時間大致上可以確定,就是差別不會太遠就是了。好比我們讀書一樣,從註冊上學這一天起,譬如上小學,這一天到學校去上課,我們大致上可以確定他念六年,小學就可以畢業,這個時間就可以確定。諸位要知道,佛在經上常說,凡夫從發心修行到成佛要三個阿僧祇劫,這三個阿僧祇劫是從哪一天算起,你要知道。像我們這樣子不算,是從證得初果那天算起,位不退了,從這天算起。如果你沒有達到這個境界,這就不能算,為什麼?你會退到六道去再搞輪迴。

  佛講的三個阿僧祇劫成佛,說實在的話,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是佛在經上說的。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在《楞嚴經》上也看到、在《金剛經》上也看到,佛跟我們說,我們每個人跟佛的緣分都是很久很久。《無量壽經》上講的,時間就更長了,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積的善根,遇到這個法門才能生起歡喜心。無量劫來就不止三個阿僧祇劫,不知道多少個阿僧祇劫,為什麼我們還沒有成佛?原因就是我們無量劫中生生世世修行,從來沒有一次證得初果。好像念書都在念幼稚園,從來就沒有念過一年級,就沒有升到一年級過,所以都不算數。如果要是證得小乘初果須陀洹,從那天開始,就是三個阿僧祇劫成佛,是從這裡算起的,我們要曉得。《華嚴經》上說無量劫才能證得究竟的佛果,它也是從位不退這天算起的,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位不退,證得位不退並沒有離三界,這個諸位要曉得,他還在三界之內修行。我們尊稱他為聖人,他不是凡夫,他在三界裡頭,只在人天裡面來回,決定不墮三惡道。

  要怎樣才能證得這個位次?佛告訴我們,要將見思煩惱裡面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六道輪迴的原因是見跟思,前面跟諸位略略的介紹過,要把見惑斷盡,思惑還存在,所以他出不了三界。必須把思惑也斷了,六道輪迴就沒有,超越六道輪迴了。所以他還在六道之中,換句話說,他不墮三惡道。由此可知,見惑是墮三途的業因,這個東西沒有了,三惡道的緣就斷了,只是在人天兩道往返。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實在講不是在上三土,最殊勝的地方就是在凡聖同居土,換句話說,就是帶業往生。「在同居土,蓮華託質,永離退緣」,這是西方世界跟我們這邊的世界不相同。

  只要一心念佛,乃至十念成功的,這個十念是講臨終的十念,不是講平常,臨終十念都可以往生。但是臨終十念要有條件的,確實不是人人能夠做得到的。第一個,他在臨終的時候神智清楚,不迷惑顛倒,這個條件最重要;第二個條件,臨終的時候有人提醒他,有善知識提醒他;第三個條件,他經別人一提醒,他真的能放下,真的能求願往生。要具足這三個條件,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但是這三個條件,說實在的話是相當不容易,三個條件都難。因此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在平時努力,千萬不要有僥倖的心理,這點非常重要。臨終神智清楚這是最大的福報,我們俗話也講「好死好生」。人會墮落到三惡道,他怎麼去的?他是迷惑顛倒去的,也就是說糊裡糊塗去的;如果他很清楚、很明白,絕對不會去三惡道。可見得臨終神智清楚是人生最大的福報,他來生不墮惡道,來生不受苦。這個福報一定要這一生修,人不修福,福從哪裡來?一定要知道修福。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存心為善、常常存心利益眾生,這就是福德的根基。

  西方世界我們能去的,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帶業往生生同居淨土,同居土就證位不退了。我們這個地方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我們今天生在這個同居土裡面,我們沒有證得位不退。可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決定是位不退,這就是西方同居土比我們娑婆世界殊勝了。娑婆世界的四土跟十方諸佛如來的四土差不多,由此我們也明白了,西方世界的同居土超過十方諸佛的同居土。更殊勝的是西方世界一生一切生,一證一切證,生同居土就同時生上三土,證位不退就同時證念不退,圓證三不退。這是真正不可思議!它為什麼會這麼殊勝?它的殊勝有三種理由,第一個,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天天見佛,每天跟佛在一起。第二是時時聞法,西方極樂世界不但佛說法、菩薩說法,六塵都說法,聞法的時間沒有中斷。第三個條件是常常跟大菩薩們在一起。這樣的修學環境,諸位想想他怎麼可能退轉?反過來想想,像我們現前這個世界,我們見不到佛,很難得聽到正法,圍繞我們四周,善知識少,惡知識多,所以很容易退轉。這是兩個世界環境不相同,我們這個地方退墮的緣太多,就是機會太多了;西方極樂世界找退轉的機會找不到,沒有這個機會。

  第四這是蕅益大師說的,有畢竟不退,這段說得非常之好。「畢竟不退,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不解,但彌陀名號,或六方佛名,此經名字,一經於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這一段說得非常之好!這是個事實,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至心是一心,是以真誠心來念佛,散心是散亂心,像我們現在念佛多半都還是散心,因為念佛當中夾雜著妄想。無論是至心、散心,或者是有心念,或者是無意的念,或者是對淨宗法門理解、明瞭,或者是完全不了解。但彌陀名號,就是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或者是六方佛名,六方佛名就是指十方一切諸佛的名號。無論是哪一尊佛,你在這一生曾經聽到一尊佛的名號,無論是哪尊佛都可以。或者是此經名字,經題,我們這個經題是「佛說阿彌陀經」,你曾經聽到這個經典的題目。所以日本人他們念佛號,念經題的很多,我們接觸日本人,日本在此地的教會也不少,他們念的「南無妙法蓮華經」,他念經題,用意也是一樣的,這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也是不管他懂不懂,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就是因這個原因,他能夠入佛門,他能夠修行證果。

  《法華經》上有個故事,說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老人遇到佛,他發心想出家,想跟佛出家。出家一定要有善根,沒有善根是不能出家的。佛的這些弟子都是證到阿羅漢果的,都有神通,也就是都有宿命通、有天眼通。但是阿羅漢的神通的能力只能看五百世,五百世以外的,他的能力就達不到。佛弟子們觀察這個老人,這五百世都沒有善根,你怎麼能出家?這個老人聽了就流眼淚,很悲傷,佛看到把他叫回來,給他剃度。大家覺得奇怪,佛就告訴大家,他說這個人在無量劫之前,阿羅漢當然見不到,太遠了。無量劫之前,他曾經是個樵夫,砍柴的,山上砍柴、賣柴的樵夫。有一天他在山上遇到一隻老虎,老虎要咬他,他爬到樹上,無意當中叫了一聲「南無佛」。就這一句佛號,這個種子今天成熟,他在我這裡可以出家,以後果然證阿羅漢果。這就是「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就是說的這個典故。

  我們知道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你對你的周邊環境的人,家親眷屬,你是很慈悲要脫度他,你就大大的安心。為什麼?他們統統都得度了。不管他有心無心,他看過阿彌陀佛的佛像,聽過阿彌陀佛的名號,可能無意當中也會叫一、兩聲,那不就行了!甚至其他宗教虔誠的教徒也都得度,不但這些人得度,天主教的教宗也得度,為什麼?他也稱了一句「南無佛」。這是不少年前了,教宗下達命令要天主教的這些神父們要跟佛教交談,他心裡頭就有佛了。心裡有佛,這個種子無量劫之後遇到佛,一定像世尊法華會上那個老人一樣,必定得度。這就是叫做「畢竟不退」。

  「如聞塗毒鼓,遠近皆喪,食少金剛,決定不消也。」這是有兩個比喻,這兩個比喻都是佛在經上常常用的。第一個叫「塗毒鼓」,這是古時候在戰爭當中用的一個武器。這是鼓,這個鼓不知道它是用什麼樣的藥物製造的,人聽到這個聲音,就不能夠受持了,經上講,嚴重的就會喪命。他自己軍隊裡頭怎麼辦?自己軍隊他有解藥,他配一種解藥。這個在戰爭時候用的,這是作這個比喻。「食少金剛」這是另外一個比喻,比喻不壞的意思。前面是比喻普及、普遍,這個鼓的音聲是聽得很遠的,普遍都能聞得到的。後面是講它不會壞,這個種子不會壞,金剛吃下去之後不會消化的。

  「復次祇帶業生同居淨,證位不退者,皆與補處俱,亦皆一生必補佛位。」大師在此地給我們做個比較。經中所說的「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不退轉,這個不退轉是指念不退。既然念不退,當然一定包括了行不退跟位不退,上面一定包括底下,底下不能包括上面。只要我們真正能夠修到帶業往生,因為帶業往生,說實在的話,是我們這個世間人人可以做得到的。這也是古德常講的「萬修萬人去」,也就是指這個事實,人人可以做得到的。生到西方世界的同居淨土,這是證位不退,「皆與補處俱」,補處是等覺菩薩。西方世界的觀世音、大勢至,我們這個世界的文殊、普賢、彌勒菩薩,都在西方極樂世界。像他們這些果位的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無量無邊,不是我們人間的數字能夠計算得出的,人數太多了。我們跟他們在一起,換句話說,他們是實報莊嚴土,他們是圓滿的念不退,我們能跟他們在一起,就是跟他們同類了;換句話說,你也不知不覺就是圓證三不退了。

  圓證三不退,特別要注意這個「圓」字,假如只是講證三不退,圓教初住菩薩就證三不退,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都是證三不退,沒有到圓滿。圓滿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才是圓滿的三不退。我們今天跟這些補處菩薩,就是等覺菩薩,他們是圓滿三不退,我們天天跟他們在一起,那也就是圓證三不退了。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是西方淨土無比的殊勝,所有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不能跟阿彌陀佛比的就是這一點。如果講世界的莊嚴,佛在經上講得很多,有許多諸佛的淨土比西方世界殊勝得太多太多,西方世界不能跟它相比的。但是一生到那個地方圓證三不退,從這方面來講,那是一切諸佛剎土都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諸佛如來都勸我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道理在此地。這個我們也要明瞭,否則的話,諸位將來讀了許多大乘經,佛講了,其他還有諸佛世界比西方極樂世界還好,為什麼不叫我們去?這裡頭是有道理的。他那個好,那是物質受用環境好,對你修證圓滿,比不上極樂世界,這個諸位要知道。好比學校一樣,你這個學校師資好、設備好,這是第一流的,你的父兄勸你到這兒念書。另外還有學校,它的建築好、校園大,財富比你這個還雄厚,沒有叫你上那個學校。你要曉得,這個學校有這個學校的好處,是那些學校不能相比的。就是師資、設備是第一流的。

  「夫上善一處,是生同居,即已橫生上三土,一生補佛,是位不退,即已圓證三不退。」這一句是非常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把它牢牢的記住,不但自己求生淨土這個願望會真正生起來,也能夠解答不少人的疑惑。十方諸佛都有淨土,我為什麼一定要生西方極樂世界?生西方極樂世界道理就在此地。這個是說到最極圓頓。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事實,就會決心要學,決定要往生。這個利益實在講是無比的殊勝,因為你在任何地方修學,沒有這麼快速。真的就跟大小乘經上所講的,從證得須陀洹果,就是位不退以後,三個阿僧祇劫、無量阿僧祇劫才能達到這個地步,你不可能在一生很短的時間成就。西方世界最殊勝就在此地,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跟這些補處等覺菩薩在一起。所以它真的四土是同時的,一生一切生;三不退是同時證得的,證得位不退,等於同時就證得念不退。在我們這個世界,證位不退是小乘須陀洹,證行不退是大乘菩薩,證念不退是法身大士,這多難,相當不容易!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往生就統統都證得,全都得到。

  末後蕅益大師苦口婆心勸勉我們,「如斯力用」,如斯就是如此,這樣的能力、這樣的作用,「乃千經萬論所未曾有」。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你去查一查,沒有一部經上是這樣說過的。經論裡頭沒有說過,十方諸佛世界裡也沒有這回事情,唯獨西方世界特殊,特別。「較彼頓悟正因,僅為出塵階漸,生生不退,始可期於佛階者,不可同日語矣。」這段是拿禪宗做個比較。為什麼不用其他的法門做比較?因為在一切法門裡面,禪宗是最快速的,禪宗是頓教,頓悟,其他各宗是屬於漸修。但是禪宗不容易,禪宗頓悟正因,這講開悟了,悟了以後,悟了並不就成佛,理雖頓悟,事須漸除。理是明白了,煩惱、習氣不是一下就斷得了的,還得慢慢去斷。他斷得比別人快一點就是了,比別人順利一點,這是真的。但是他也不能在一生當中就斷乾淨,那個很困難!所以他要生生不退。

  禪宗徹悟之後,生生不退不容易。在中國佛教史裡面,大徹大悟的人,來生退轉的就太多了。禪宗裡面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叫「三生石」,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說過。這是講的圓澤法師,很了不起,他能知道過去未來,還是免不了來生去投胎。這一投胎,他很難得他沒有隔陰之迷,他前生的事情記得清清楚楚。可是還要輪迴,來生作人也是輪迴,從老再換一個身體,換個小孩的身體,繼續再修。換一個身體,他也沒有機會跟等覺菩薩在一起,也不能圓證三不退。所以禪宗大德到了第二生,因為他前生修持,有福有慧,到第二生享福,大富大貴,聰明才智外洩的非常之多。他再死了之後再一投胎,就愈投愈迷了,每況愈下,逐漸退轉。所以要保持不退,談何容易!這就是佛所說的,要三個阿僧祇劫、要無量劫才能成就。所以它跟淨宗帶業往生不可同日語,不能為比!

  「宗教之士,如何勿思。」宗是講的禪宗,教是講的教下,佛教在中國有十個宗派,這十個宗派裡面,小乘兩個宗,大乘有八個宗,除禪宗之外,那九個宗派都叫做教下。所以說宗門教下,就把整個佛教都包括盡了。也就是說學佛的同修,無論你修哪一宗、哪一派,你應當好好的去想想,千經萬論所未有,一切法門,念佛第一。所以古德讚歎往生經,往生經就是指《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稱為「如來正說第一經」,教給我們要用真實的智慧去選擇。你要是選擇對了,一切諸佛都恭賀你,為什麼?你這一生要成佛了。諸佛他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眾生快快成佛,看到你在一切法門裡面選中了成佛的法門,他怎麼不歡喜?所以說諸佛歡喜。

  論用就介紹到此地,下面第五段是講教相。這一段是說教學的儀式、方法,當然這都是從教學對象上來說的。

  「第五教相,此大乘菩薩藏攝,又是無問自說,徹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徑登不退。」此地蕅益大師明白的告訴我們,世間有些人對於經教沒有深入的研究,以為念佛求生淨土是小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叫自了漢。我們讀了這一段,不但自己不會再受這些言論的影響,也可以幫助他們認清事實的真相。這個法門是一生圓滿成佛的法門,怎麼會是小乘?怎麼會是自了漢?所以,大師開宗明義就給我們指示出來,這是大乘,是菩薩藏攝。佛說法,在一切法裡面分大乘、分小乘,後人判教判得更細的,有判為五乘佛法,這五乘是講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就是五乘。在五乘裡面,這個經典、這個法門是菩薩乘,在大小乘裡面它是屬於大乘。在十二分教裡面,這是佛說法的方式,十二種方式它是屬於無問自說。無問自說那是佛真實徹底的慈悲,這個地方講「徹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有情就是眾生,就是煩惱重的人、障礙多的人,正是我們的處境;換句話說,我們正好是他所說的對象,依這部經就圓證三不退。

  這個幾句話,給諸位說明白,就是密宗裡面所說的無上的灌頂。灌頂不是用一點水在你頭上滴幾滴,你就開悟、你就證果了,不是那回事情,一定要搞清楚。「灌」就是慈悲的加持,此地講徹底大慈之所加持,這是灌;「頂」是最好的法門,「依斯徑登不退」,這是頂法。這是叫你圓證三不退,一生成佛的法門,沒有比這個法門更高了,所以這是無上的灌頂。你們在家裡頭把《阿彌陀經》從頭念一遍,就是十方一切諸佛給你灌頂一次,你都不知道。你看多可憐,還要去找什麼喇嘛、找什麼仁波切,給你弄點水灑灑頭,你認為那個很滿意。你看你冤枉不冤枉!一切諸佛給你灌頂你不知道感謝,可憐!叫可憐憫者。

  「故當來經法滅盡,特留此經住世百年,廣度含識。」從這個地方我們能夠體會到,這部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它的地位、它的重要性。佛的法運總共一萬二千年,這個運,人有運,看相算命常說一般人的命運五年一轉,五年有個轉變,運是五年一轉。一生當中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不好的五年。人有妄想,有妄想就有數,就落在數量裡頭,那就是命運。所以命運是自己製造的,不是別人主宰的。國家有國運,世界,整個世界有世運,在大世界裡講有世運。佛示現在這個世間,從跡象上來說,佛也不能脫離數量,所以佛也有法運,有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根據中國歷史的記載,釋迦牟尼佛是周朝穆王五十三年圓寂的,我們中國的記載。如果按照這個記載,算到我們今年是三千零二十年,這跟西方人的說法不一樣,西方人說法今年是二千五百多年。不管是按中國、是按西方的,總而言之,都是末法了,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都過去了,現在確實是末法的時代。佛法逐漸衰了,衰微了,將來經典也逐漸在世間消失掉。

  曾經有人問我,他說在古時候由於沒有印刷術,經典都是手寫流傳的,是很可能消失、滅掉的,失傳的,很可能失傳的。現在印刷術這麼發達,成本這樣低廉,科技這麼發達,經典怎麼會消失?真的,現在要是經典在世間消失,除非地球毀滅;地球不毀滅,經典不可能消失。為什麼?它已經藏在全世界每個角落都有,怎麼可能會消失!那麼佛講「法滅盡」,這個話應該怎麼解釋?經典雖然存在,沒有人相信,那就消失了。這是真的,沒有人相信它,沒有人以為它是真的,而且還用現代人自己的思想、意見去批評它,這經典就完了,這就叫滅了。佛在《法滅盡經》,這是一部小經,在《大藏經》的經集部裡面,經文不長,佛說得很清楚,他說將來佛法消滅,第一部消滅的是《楞嚴經》。我們看看現代社會,對《楞嚴》抱著懷疑的態度就很多了,也有很多的著作批評《楞嚴》,說《楞嚴》非佛說,批評《大乘起信論》的、批評《楞嚴經》的很多。認為《楞嚴經》是偽造的,不是佛說的,《楞嚴》就失掉了。所以佛經將來的消失是這樣消失的,所有一切經沒有人相信,也沒有人認真去研究、修學。

  這一切經消失掉,到最後就是《阿彌陀經》,換句話說,還有一些有善根、有福德的人聽到念佛往生,他能夠相信、他能夠接受。我們要問,為什麼他能夠接受?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己的善根、福德,另外一個是看到依這個方法修行的人,他真的往生了。這是個令人生起信心很大的一個因素,對我們鼓勵不少。在這些年當中,在中國、在台灣、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在香港,這是我經常所接觸到的這些地方,甚至於在美國,時時聽到念佛往生有種種瑞相。有不少是預知時至,這是最難得、最可相信的,他不生病,曉得哪天走,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走的這麼自在,這個一點都不假。我們臺北蓮友念佛團李濟華老居士往生,舊金山的甘老太太親眼看見的,他那天的念佛會甘老居士參加的。李老居士那天晚上跟大家講經,講了一個半鐘點,講完之後告訴大家我要回家去了。下了講台,在小客廳的沙發上一坐就走了。那麼自在!他往生的時候,甘老居士跟我說,他們念佛送他往生,她敲引磬,甘老居士敲引磬,親自在場見到的。那個老居士八十多歲,沒有生病,身體非常好,講經的時候聲音宏亮,說走就走了。所以,不必要懂得很多的理論,你看到這些事實,他能做得到,我為什麼做不到?

  所以學佛的人,非常重要,心要清淨,心清淨,身清淨,身心清淨,百病不生。縱然有病,不需要治療,不多久統統都好了。為什麼會好?你自己本身有這個能力,你要讓你的能力完全恢復,你有一個非常好的、健康的身心。我到這個世間,來從哪裡來,去從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世間第一等人,這是世間真正有福報之人。在一切法裡面,唯有佛法真實,一切佛法裡面,唯有淨宗效果最為顯著,確實人人都能夠學,人人都可以得到。這部經典、這個法門,一直要延續到佛法滅盡了,它還住世一百年,到最後!這在佛教裡頭的分量、重要性,我們看到了。經典還有說,將來《阿彌陀經》也沒有了,最後還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還存在,能念這六個字的也都能往生,顯示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法滅盡經》上這樣說,《無量壽經》我們現在用的本子,就是夏老居士的會集本,在第四十五品裡面也說到這樁事情。

  「阿伽陀藥,萬病總持」,這是個比喻。阿伽陀是梵語,它的意思是說,這種藥能夠普遍治一切病。藥到病除,不管什麼病,用這個藥統統都能治,所以萬病總持。比喻這部經典、比喻這個法門,這個比喻非常之好!因為佛說一切經、一切法門都有特定的對象,不是對一切根性的,它有特定的對象,如果不是它的對象,用它那個法門很難得利益。但是這個法門,就對了,這個法門,無論是什麼樣的根性統統都適合。「絕待圓融,不可思議。」絕待就是絕對,圓是圓滿,融是融通,一絲毫的障礙都沒有。「華嚴奧藏,法華祕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佛教一切經裡面,古今中外這些大德,幾乎公認《法華》、《華嚴》是佛法的代表。尤其是《華嚴經》,中國自古以來,可以說是各宗的大德們都稱它是根本法輪,稱一切經叫華嚴眷屬。好比一棵樹,《華嚴》是這棵樹的根,是這棵樹的本,本就是它主幹,其他的經典都是這個樹上的枝枝葉葉,所有枝葉都離不開根本。所以《華嚴》叫根本法輪,一切經都歸《華嚴》。我們這部經是「華嚴奧藏」,奧是最奧妙的,也就是《華嚴經》的精華。「法華祕髓」,《法華》是經天台宗把它發揚光大的,天台大師是從《法華經》開悟的。天台宗不但在中國普遍的弘揚,在日本也是將它發揚光大。所以在顯教裡面,天台之盛超過了華嚴,華嚴比不上天台,天台的人才輩出。《法華經》也被尊稱一乘了義,這部經是在一切大乘經之上。《法華》跟本經來做個比較,本經也是《法華》的祕髓,髓是精髓,祕是深密。

  「一切諸佛之心要」,一切諸佛共同一個願望,希望一切眾生圓成佛道。用什麼方法能幫一切眾生真正能達到圓滿成佛?唯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能令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平等成佛,這個就難得。其他法門可以幫助眾生成佛,不是在一生,要生生世世不退才行,不是一生能做得到的。這個法門是一生成佛。華藏會上,法身大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我們這個世界的大眾念佛往生,也是一生成佛;乃至於地獄眾生,要有緣分遇到這個法門,肯念阿彌陀佛,也是一生成佛。它是九法界平等的一生成佛,這個難得,這是非常不容易,所以叫一切諸佛心要。

  「菩薩萬行之司南」,菩薩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佛道,就是希望自己能早一天圓滿成佛;下化眾生是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用什麼方法?也是這個方法。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此」就是指這部經、這個法門,持名念佛的法門,都不出於這個。這部經典,我在黃念祖老居士《無量壽經》註解序文裡頭曾經說過。我說《無量壽經》跟《彌陀經》是完全相同的,這兩部經是一部,只是大本、小本而已。我曾經說,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這是我這麼多年來自己修學體會領略到的,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過去曾經有人問我,他說法師,像《大藏經》裡如果說只准許你取一部,你取哪一部?我就說我取《阿彌陀經》,我知道這部經是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欲廣歎述,窮劫莫盡」,要細說,那是無量劫都說不盡,這個話也是真的,「智者自當知之」,有智慧的人自己應當要明白,應當要知道的。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正好我們將玄義綱要這部分講完,向下就是經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