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一切美好,從愛開始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六八集)  2022/1/4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268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我們今天接著學習「積德累功」下面一句,「慈心於物」。這個慈在佛門裡面講慈悲,在儒家講仁慈,在一般宗教講慈愛。「慈心於物」,這個「物」指萬物,就不是只有人,包括人,以及所有的萬物都要以慈悲心來對待。這個講的就跟佛法是一樣,佛法,在佛經上講,慈悲心要對一切眾生,不是只有講到對人。我們讀《弟子規》,也讀到「凡是人,皆須愛」,這個範圍只是針對人,不管中國人、外國人,凡是人,都要有愛心,不管你對什麼樣的人,都要有愛心。這裡講到物,除了人以外,一切動物也都要愛。不但動物,植物也要愛,礦物也要愛,所以後面有「昆蟲草木,猶不可傷」,昆蟲是動物,《無量壽經》講「蜎飛蠕動」,昆蟲。草木是植物,那當然也包括礦物了,這些動物、植物也都生長在這個地球上,所以你要愛護大自然,這個「慈心於物」它就包含一切眾生。

  我們這段時間在雙溪小築做法會,早餐也都跟我們內部來學習《緇門崇行錄》。《緇門崇行錄》現在就學習到「慈物之行」這個單元。緇門就是出家人,歷代這些高僧他們慈悲心對待這些萬物的一個表現,我們現在學習到第六單元「慈物之行」。這個裡面有對動物的慈悲心表現,照顧動物,照顧一隻鵝。還有身體養蚊子,讓蚊子咬。還有對人,我們前天在山上跟大家學習到照顧一個病人,照顧病人,病人全身長瘡,爛了、臭了,人家都不敢接近,他還去幫助他、照顧他,幫他換洗,煮飯菜給他吃,還跟他同桌吃飯,這個就是慈物之行。

  這裡「慈心於物」,那道理是一樣,就是慈悲心對待一切萬物,關鍵在這個慈心。比如說,我們舉出說照顧病人這個例子,現在很多專業看護也都在照顧病人,他們也都是大小便溺都不方便,也是有人在照顧。照顧這個事情是一樣的,但是內心當然就不一定一樣了。內心,只是說這是我的工作,我要賺這個錢,我就必須這麼做,這個是一個心態。如果有慈心,就是你是發自慈悲心的,你的心態不是說我為了生活要賺這個錢,那個就不一樣。雖然同樣是賺這個錢,但心態不一樣。你有慈悲心來照顧,跟沒有慈悲心,那當然是不一樣的。這是舉出一個例子。

  所以這個「慈物之行」,它是很多方面的。總的來講,就是出自於內心的慈悲,包括我們說放生,現在做護生,這些都是一個形式,我們是透過這個形式來啟發我們自性的慈悲心。其實我們自性本來它就是清淨、平等、慈悲,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性德,本性就是這樣。因為現在起了無明,煩惱,變成自私自利,迷了,我們要回歸到我們自性的性德,清淨、平等、慈悲。清淨、平等、慈悲,這是內心,但是也要依照外面這個形式來啟發。剛開始當然大家也知道,只有這個形式,但不知道它的內涵,它核心的內涵不知道。比如說我們去放生,大家去放生,也有很多人很喜歡。縱然他還不懂放生的意義,但是他願意去,多多少少他也是受到這個影響。雖然他未必是真正發自於慈悲心,但是他總有一個念頭,放生是好事,所以他才願意參加。如果他連這個概念都沒有,他也不會來參加。所以願意來參加,就是來湊熱鬧的我們都歡迎,為什麼?因為你要慢慢去引導他,啟發他的慈悲心,你要透過這個方式,是這樣。你要慢慢去教導他、去啟發他。如果你沒有這個形式,這個形式都沒有,他也完全不知道了。

  所以形式當中有它的實質,我們透過這個形式,引導他入這個實質的。所以我們有一些什麼放生活動,包括現在做的一些護生,還有勸人「因果勸」,你看《安士全書》講因果,「萬善先資」。那個勸,教人覺悟、相信因果、明瞭因果,然後他不殺生了,這個是究竟圓滿的慈心於物。你照顧他,那個是救急,那是階段性的,那只是屬於救濟。真正的慈悲,你要幫助他,你要救濟他的急難,救濟他一時的困難,你進一步還要教育他,那才是真正的慈心於物。所以教人放生,也要講因果,他還在六道輪迴,如果造這個業,還是要繼續遭這個報,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所以《地藏菩薩本願經》,我們昨天初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四天王請問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那麼慈悲,發那麼大的願,要把地獄眾生都要度成佛,地獄眾生是最不好度的,剛強難化,從三惡道把他度到人天,沒多久他又回去三惡道了。所以這個四天王就有疑問,請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這些眾生「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佛就講了,「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沒有那麼簡單的。把他從地獄、餓鬼、畜生度到人天,到人天來,好像在監獄被關了幾十年放出來,放出來到社會上他又開始犯罪、造惡業,沒多久又被抓進去了,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所以到人天來逛一下,又造罪業,死了又到地獄去了。所以教化眾生才是解決根本之道,那這個就要靠教育。所以《安士全書》這部書印光大師非常讚歎,他說你教那個人,你就幫助他一時的急難,但是如果你教他不要去造那個業,他不是永遠就沒有這個災患了?如果你是救他一時,但是他也沒有改過來,還是繼續造那個業,那後面他還是有果報,問題沒有解決,這個因果教育就非常重要。

  總之,慈心於物就是我們對人要慈悲心。這個慈悲心層次很多,佛法講的比較詳細,有愛緣慈、生緣慈、法緣慈、無緣慈。無緣慈就是無緣的慈悲,沒有條件的。愛緣慈是一般人都有,愛緣慈,就是我們的親人,我喜歡的人,我對他有愛心;如果不是我的親人,我對他就沒有愛心。所以我們也常常會厭惡這個、厭惡那個,對我們的親人就能夠原諒,那個不是我們家的人,不能原諒。所以我常常勸同修,你把他看作你兒子,你把他看作你女兒,你這樣就會提升,你的慈悲心就會擴大。兒子再不好就是兒子,你對他還是愛心,父母對兒女是無條件的,他犯了滔天大罪,他還是愛他。但是別人,不行!你把那個別人看作他就是我兒子,你這個心態就會從自己家人,推到整個社會了,整個國家,整個世界了。這個愛緣慈它就提升到生緣慈,對一切眾生都慈悲。

  那法緣慈就是菩薩結法緣,提升到法緣慈悲,不只生緣慈,這個有佛法,你去教育他,這是真正的慈悲。成佛了,明心見性,他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了,無任何條件。所以這個慈有四種。我們總是要提升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我們的自性。所以佛憑什麼度眾生?眾生跟我什麼關係,為什麼要度他?因為同一體,他知道是一體的。好像是身體,手跟腳是一體,眼睛、鼻子是一體,那一體還談什麼條件?左手癢了,右手去抓一抓,那還要說你要給我多少錢?不用了,因為同體。大徹大悟,知道這個同體,所以度眾生就沒有任何條件的,這個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現在從這個慈心於物,從我們家人開始。家人從哪裡?從孝順父母,這是原始點,這個是慈悲心的原始點。不愛父母,去愛別人,這「謂之悖理」,沒有這個道理。所以慈心於物這個就是原始點。所以下面一句「忠孝友悌」,這個回歸到這個原始點了。

  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