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七集) 2007/4/2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47
諸位觀眾,大家好!上一集我們講到菩提心,三心,講到深心這段。這集我們接下來講,第三,「迴向發願心」。我們看善導大師的開示:
疏【三者迴向發願心。】
這條是利他,就是至誠心來對人、對事、對物。
疏【言迴向發願心者。過去及以今生。身口意業所修世出世善根。及隨喜他一切凡聖身口意業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實深信心中。迴向願生彼國。故名迴向發願心也。】
這一條實際上就是大慈悲心,欲拔一切眾生之苦,予一切眾生真實之樂,四弘誓願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是屬於『迴向發願心』。具體的修學,大師在此地跟我們說得很明白。過去我們不知道,凡夫都有隔陰之迷,雖然不知道,但是過去生中一定有修善根。凡夫無量劫來,善惡雜修,有善有惡,我們將善根迴向。雖然我們不曉得過去世,要是很冷靜的思惟觀察,還是能夠看得出來。從哪裡看?從習氣上看。習氣不是這一生的,多生多劫。對人、對動物、對植物有愛心,有慈悲心,這就是過去生中的善根,以及這一生當中我們接受佛的教導,接受世間古聖先賢的教訓,知道斷惡修善,身口意三業修的善根。依世間賢聖的教導,所修的是世法的善根;依照佛菩薩的教導,我們所修學的是出世間的善根。這一條是講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所修的。
除了自己修的之外,我們還看到別人所修的。別人所修的,我們也可以拿來自己迴向,這個要懂得。怎麼能夠把別人所修的善變成自己的善?隨喜功德。我們看到別人的善,能生隨喜的心,這樣就把別人的善變成自己的善。隨喜他人,「他」是別人。『一切凡聖』,別人有凡夫、有聖人,聖人是菩薩、阿羅漢;凡夫是世間的聖賢,像中國的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這都是世間聖賢,包括天道二十八層天的天人,這都是世間的聖賢,在六道裡面沒有出三界,依舊屬於凡夫,這是世間聖賢。世間的聖賢他們所修的一切善,我們看到了,我們聽到了,或者我們在書本記載裡面讀到了,能在『真實深信』當中生起歡喜心,對他的善行讚歎,對他的善行隨喜。
隨喜的意義非常深廣。第一,對這個善行必須肯定才能隨喜;第二,要盡心盡力的效法。如果是現前的善行,我們應當盡心盡力去成就這個善行,這是真的隨喜。不是只有歡喜讚歎,我們有力量沒有去幫助他,沒有去助成他的善行,這個隨喜就不圓滿。如果盡心盡力隨喜,他有多大的功德,你就有多大的功德,把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隨喜的功德不可思議,普賢菩薩在十大願王裡面就有「隨喜功德」這一條,這是菩薩行普賢行十大綱領其中之一,後面還有「恆順眾生」。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的心才能達到真正的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心是得生西方最重要的條件。果然得清淨平等,往生到西方世界品位決定是上三輩,九品當中是上三品往生。這迴向要記住要真實深信中,這句非常非常重要。『迴向願生彼國』,這是我們在這一生修學當中,第一個願望,唯一的願望,才能決定得生。這是發願。下面一段開示很重要,我們要特別注意:
疏【又迴向發願願生者。】
你真正願生,真正願意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你要具備下面所說的心理、態度。
疏【必須決定真實心中迴向願作得生想。】
這一句決定我們這一生能不能往生。如果具有這一個條件,那可以說這個人決定得生。他這個『決定真實』到什麼程度?
疏【此心深信。由若金剛。】
『金剛』是比喻,在礦物裡面「金剛」是最堅固的,能破一切物,一切物不能破壞它。所以佛常用金剛來比喻堅定的意思,心像金剛一樣的堅定。
疏【不為一切異見異學別解別行人等之所動亂破壞。】
『異』是不一樣的,『見』是見地、見解,『學』是修學,『解』是了解,『行』是修行。即使在佛門,其他的宗教我們就不用說,就是在佛門裡面,我們知道大乘佛法在中國就有八個宗派,每一宗裡面又分很多支派。不同的宗派,見解不相同,依據的經論不相同,修行的方法不相同,我們在一生當中常常會遇到。遇到這些人跟我們修學不同的法門,不同的宗派,往往這些人很慈悲,他也很好心(我們講很熱心),遇到你就告訴你: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太簡單了,恐怕不夠用,還是要多學一點比較靠得住。拜一尊佛,萬一阿彌陀佛太忙不能來,怎麼辦?不如多拜幾尊,阿彌陀佛沒來也還有別尊佛會來。這是舉個例子。我們如果聽到他這個說法,好像很有道理,你的信心就動搖了,你的信心就被他破壞。真正決定信心,無論聽到人家怎麼說法,決定不動搖才行,不為他所動,不會被他破壞。
疏【唯是決定一心。】
『唯』是唯一,專誠到了極處,『決定一心』。
疏【投正直進。】
我只向這一條路精進,決定不轉彎,決定不回頭。
疏【不得聞彼人語。即有進退。心生怯弱。迴顧落道。】
『迴顧』是回頭,『落道』是退轉,好像跌倒跌下去,退轉。如果聽到別人所說的,你就退了心,就退轉了:
疏【即失往生之大益也。】
這一生往生的機會,這個大利益你就當面錯過了,真正可惜。這四行文不多,是非常重要的開示,一點都不能夠疏忽。我們現前遇到這個殊勝的機緣,這個機緣確實像古人所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這一生遇到了。不要認為不難,好像很容易就遇到了。如果你出去打聽一下,你去打聽看看,你才知道遇到這個法門還真的不容易。你去問學佛的人,去調查一下,在中國、外國、全世界,沒學佛的人我們就不說,你去調查聞到佛法的人,幾個人聽到淨土法門?全世界學佛的人,知道有淨土法門的人有多少?又有幾個人聽到《觀無量壽佛經》?知道有這部《觀無量壽佛經》?又有幾個人聽到善導大師的開示?你一層一層去調查,你會發現確實不多,人數很少。所以我們今天遇到,諸位大家有緣在我們空中的佛學講座聽到這部經,這是有緣,要珍惜這個因緣,要依照《觀經》佛告訴我們的,善導大師給我們開示的這些理論方法,認真修學,依教奉行,這一生決定可以得生西方淨土。
善導大師為我們解除不少的疑惑,因為在善導大師以前的古大德,比他早的佛門大德,他們註解《觀經》,把這部經的意思講錯了,前面善導大師一樁一樁都給我們辨正過來。古大德認為上三品往生的是大乘的菩薩,凡夫沒分;中三品往生的是小乘聖者,凡夫也沒分;換句話說,凡夫往生只有下三品。他老人家告訴我們,古人這個說法不是佛經的意思,佛的意思,九品往生都是凡夫,他老人家說得太好了。凡夫往生為什麼品位會不一樣?他說遇緣不同而有差別。各人的緣不同,每個人遇到的因緣不同,遇的緣較殊勝,這一生他修學,提升他的境界,品位就高,遇到真善知識。有的人沒有這個因緣,雖然聞到淨土法門,也信願念佛往生到西方,但是他在這一生當中不能提升自己的修學境界,品位就較低。這是在遇緣不同的差別。
我們今天遇到的緣是最殊勝,如果依照善導大師的話來說,我們今天遇到最殊勝的緣,往生應當是上上品,上中品往生都對不起自己。這真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機會,我們遇到了,假如錯過,那多可惜!所以在這個地方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一定要把這個機緣把握住,要認清事實,決定不能退轉,決定不可以疑惑。底下假設這個問答太好了,真的將我們的疑根都拔除掉,建立真實清淨信心。這就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所說的「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我們的信願具足,就決定往生。
疏【問曰。】
假設有一個人提出問題。
疏【若有解行不同。】
這是在佛門我們修行的法門不一樣,我念佛,他參禪,那個學密,這個學教,大家遇到了,這是個人解行不相同,他理解的,他所修行的行門不同。
疏【邪雜人等。】
『邪』是邪道,不是學佛,學外道,外道也有正、也有邪,這是屬於邪的,不正確的。外道,有佛門以外的外道,其他的宗教,有佛門裡面的外道。佛門以外的外道我們就較好辨別,佛門裡面的外道,有的拿著佛教招牌,但是他的見解、行為不是佛教,跟佛經說的都不相應,是邪法,邪教的佛教,偏差、偏邪了,這是拿著佛教的招牌。實際上他所教人的,他所說的,他自己所做的,都是他自己的,跟佛經都沒有關係,但是他拿著佛的招牌,打著佛教的標誌。這個問題是最麻煩,讓很多人對佛教產生誤會,這在現在社會時有所聞,真是《楞嚴經》上說的「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就是此地說的「邪雜人等」,屬於這一類。前面解行不同還是正法不是邪法,只是見解不同,各人所修的行門不同,但是都是正法。這一類是邪法。所以佛門、外道都有正有邪,這條特別說邪。不管佛門裡面的、佛門外面的,邪雜人等,雜就是很複雜,很多。邪知邪見很複雜的這些人:
疏【來相惑亂。】
來迷惑你,來擾亂你。來的時候說一大堆道理,他也引經據典,迷惑你,擾亂你。
疏【或說種種疑難。】
或者發出許多問題來問你,問到讓你答不出來,最後被他所轉。
疏【導不得往生。】
他最終一個結論就是要說服你,證實你念阿彌陀佛不能往生,必須要改信他的,相信他說的,要改修他那個法門,他的目的在此地。這個情形我自己親自就遇到過。有一次剛好台北華藏淨宗學會成立,新的道場剛成立沒有多久,有一位大概三、四十歲的出家人,穿出家人的衣服,聽說是從外國回來,到學會來看看,剛好遇到我在。他也是有心來的,專程來批評,批評會集本,批評這個法師、批評那個法師,講到最後就是要跟我們說,我們修的都不對,就只有他的才對。所以確實現在這種人很多。善導大師他眼光也看很遠,知道在當時、以後這種情形一定不斷,不管什麼時候都會遇到。下面又引出一條來說,說得聽起來也很有道理,善導大師先假設給我們說出來,現在我們確實就有遇到這種情形。下面說:
疏【或云汝等眾生曠劫已來。及以今生。身口意業。於一切凡聖身上。具造十惡五逆。四重謗法闡提破戒破見等罪。未能除盡。然此等之罪。繫屬三界惡道。】
他也提出這個理由,說我們無始劫以來,身口意三業都造惡業,『破戒、破見』。你這個罪業還不能除盡,這個罪業是屬於在三界裡面的三惡道,說得確實很有道理,也是事實。他提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跟佛經講的沒有兩樣。我們確實無始劫以來以及這一生中造的惡比修的善要多。這個地方講得非常具體,『於一切凡聖身上』,「凡」是凡夫,不但是對人,包括畜生都在其中。我們對人造的罪業實在講還算較輕,我們對於畜生造的罪業就較重了,對於畜生厭惡,殺害牠,吃牠的肉,這個罪業非常重。
『具造十惡五逆』。「五逆」,其中殺父、殺母這兩種大概造的人比較少,我們還不至於造這個重罪。但是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三條比較容易造,雖然不是真造,有等流的罪,等是等於。殺阿羅漢,你要去哪裡找一位阿羅漢讓你殺?你想要殺阿羅漢,阿羅漢都找不到,你要怎麼殺法?阿羅漢是世間的善人,我們世間人德學的榜樣。換句話說,我們對於世間有道德、有學問的人,若輕慢他、藐視他、陷害他,罪過就等於殺阿羅漢,所以稱為等流罪,等於這流的罪。佛是三界導師,人天眼目,當然佛的福報很大,一切護法龍天保護他,沒有人能夠殺害佛的,但是讓佛的身上出一點血,這還是可以做得到。提婆達多出佛身血,這在佛經上的公案,這是顯示他惡心想要害佛,雖然沒有害成,這一念的惡心就犯了五逆的重罪。
五逆罪裡面最容易犯的,實在講就是這兩條,一條是出佛身血。佛不在了,有等流罪。現在佛也不在世了,你要出佛身血也不可能,但是佛不在世,有佛像留下來,這個佛像無論是塑造的像、畫的像,泥塑木雕的,你要是惡心破壞它就是破佛身血。像以前大陸上文化大革命,很多寺廟的佛像都被人破壞了,惡意損壞,這就等於出佛身血,五逆罪之一,這是有意、惡意去破壞。無意損壞就沒有這麼重的罪。所以講是惡意的,瞋恨心來破壞。另外一個就是破和合僧。前面說出佛身血,你惡意破壞佛像等於出佛身血一樣的罪。破壞僧團實在講大部分都是在口業,妄語、兩舌,特別是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這個罪過非常重,使僧團裡面不能和睦相處,壞了僧團的規矩,壞了僧團的制度,使僧團在解行上都發生嚴重的障礙,這是破和合僧,這個是五逆罪,等於破和合僧。佛法的僧團,目的是了生脫死,圓成佛道,無論是哪一宗、哪一派僧團的目的是在此地。所以擾亂的罪過非常之重,是不通懺悔。
即使世間團體的利益,就是說我們世間社會上一般團體的利益,也必定大於個人,一個團體的利益當然比個人還大,你害一個人罪較小,你害一個團體的罪就較大。世間團體之大者莫非國家,損壞國家的制度、秩序,讓一國的人都蒙受災難,這個罪過就重,不遵守國家的制度,這罪過就很重了,佛法裡面講因緣果報、講結罪,是這樣說法。所以學佛必須把心量拓開。人為什麼會造罪業?心量太小,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沒有想到大眾的利益,所以他才會造作罪業。這是五逆罪。
『四重』是破戒,這是講四重戒,就是根本大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受戒犯了,是犯重罪;不受戒犯了,還是重罪。因為四重本身殺、盜、淫、妄就是罪過,只要犯就是罪過,不受戒犯了還是罪過,但是受戒犯了多一層破戒罪,比一般人多了一層的罪。「四重」,受戒的人犯有罪,沒有受戒的犯了還是重罪。
『謗法』是毀謗佛法,這一條也很容易犯,佛門裡面常常有。我修淨土特別讚歎淨土,對於其他法門一律都毀謗,這是「謗法」。自古以來我們就看得很多,自讚毀他。我們說學禪不好,禪是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也是。既然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你毀謗禪,豈不是謗佛、謗法、謗僧嗎?依照那個方法修行的是僧,你不就是毀謗了三寶嗎?毀謗三寶,自己修行,哪有成就的道理?這一定沒有成就。我們一定要認識很清楚、很明白。佛說的法門不管小乘、大乘、顯宗、密教,只要是佛法都不可毀謗。不但佛法裡面,大小乘佛法,顯宗密教,各宗各派不可毀謗,連世間聖賢,他是正法,其他宗教是正法的,我們都不可以毀謗,這才是正確。
所以佛在《華嚴經》末後一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我們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善財參訪的五十三位善知識,每個人所學的法門都不一樣,他們的態度沒有一個是毀謗別人的。每一位善知識都修一個法門,這裡面還有代表其他宗教的善知識,不是佛門的,像婆羅門就不是佛教,代表其他宗教。這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自己謙虛、讚歎別人。《華嚴》是世尊出現在世間所說的第一部大經;換句話說,修學佛法的態度,在第一部經裡面就給我們講得清楚明白了。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跟我們說得很清楚,而且表演給我們看。真正佛弟子,修學跟其他宗派不相同的,佛教就像一所學校,我們念的科系不相同,都是同學,都是成就戒定慧,只是方法不一樣。依據的義理不相同,我們的目的是戒定慧、是覺正淨,這個原則是完全相同,方法不同而已,目的都一樣,所以絕對不可以毀謗。不但佛門裡面不同宗派不可毀謗,其他的宗教,只要它是正法,也不可以毀謗。
『闡提』,這是梵語音譯的,中文的意思是沒有善根,沒有善根的人叫「闡提」。佛通常在大乘經上常說一闡提不能成佛,沒善根。可是世尊在最後法華會上講的就不一樣,法華會上佛說闡提也有佛性,也能成佛。所以後人就稱《法華經》為「成佛的《法華》」。別的經說不能成佛,為什麼《法華經》說能成佛?《法華經》上承認闡提也能成佛,是這麼一個道理。其他大乘經上,闡提不能成佛,其他眾生都可以成佛。《法華經》講得圓滿,講得究竟。闡提在他還沒有覺悟這個階段,當然他不能成佛,但是他有佛性,所以《法華經》說闡提也能成佛是指他的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他本來就是佛,但是現在是一個迷惑顛倒佛,迷惑顛倒不能接受佛法,他不接受,沒有這個善根。沒有善根,他不接受佛法,沒法子開發他自己的佛性,因為他不接受。雖然有佛性,但是沒有開發,沒法子開發,他拒絕,自己障礙自己。所以說闡提不能成佛是講他現前不能接受佛法這個階段,當然他不能成佛,雖然本來是佛,但是沒法子開發自己本來的佛性。
《法華經》上講得究竟圓滿,就是將來總有一天他會覺悟,但是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我們如果了解這個道理,《法華經》說的跟其他大乘經說的並沒有衝突,一個是從究竟處去看,當然總有一天他會回頭,他會覺悟過來,那時候他就能夠成佛。其他大乘經針對他現前這個階段說的,也沒有錯。現前這個階段,他就不能接受佛法,他就沒有善根,你勸他來學佛,他就聽不進去,說他不能成佛,這也沒有錯。所以說我們要知道,一般大乘經說闡提不能成佛,是以現前他不能接受佛法這個階段來說的。《法華經》是說究竟的,現前不能接受,將來有因緣他也會接受,他能接受他就有成佛的機會。
『破戒』是受了佛的戒律,像在家受五戒、八戒(八關齋戒)、菩薩戒;出家受比丘戒、比丘尼戒,受了佛的戒律不能遵守,毀犯了,稱為「破戒」。這罪的輕重律有明文,破戒的罪有輕有重。戒是禁戒,律就是開遮持犯,如果犯戒、破戒,犯戒的罪是輕是重,這是律來處斷的。
下面說『破見』,「見」是見解、思想,這個問題嚴重,古德常說:破戒有救,懺悔有救,破戒還能懺悔,改過自新,破見就沒救了。破見就是他的見解已經錯誤了,見解錯誤,他沒有覺悟,不知道他自己的見解錯誤,認為他的見解是正確的,這佛也沒有法子救。破戒為什麼說有救?破戒,知道自己這個事情是不對的,做錯了,這樣懺悔還有救。破見,他見解錯誤,他認為是正確的,這佛也無可奈何。破見最嚴重的,邪見,就是不信因果、不信報應,不相信因果報應,對佛所講的話他懷疑不信,這個就沒救了。邪知邪見,這是重罪裡面非常嚴重的。嚴格的說,五逆十惡、四重、謗法、闡提、破戒都有救,在這部經上就講到,下下品往生。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的時候,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立刻就接受,馬上就念佛,一樣還能得生淨土,唯獨破見沒救了。破見是什麼?遇到善知識跟他講,他不相信,那就沒法子,那就沒有救。
我們現前業障也很深重,病痛苦難很多,根本的原因也都是這些罪業。假如我們真正發心懺悔業障,我們身體逐漸會好轉,我們環境逐漸會改善。如果破見就不行了,你怎麼樣勤修都得不到你想要的果報,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樁事。正知見一定要讀誦大乘,要常常思惟佛菩薩的教誡,長時間的薰習,我們明白、理解了,才真正產生信心,建立正知正見,這才能有救。我們凡夫有這麼多的罪業,『未能除盡』,罪業沒斷。『然此等之罪,繫屬三界惡道』。這些罪業果報在哪裡?在三惡道。如果這些罪業的現象現前,換句話說,這個人現在是個人的樣子,一口氣不來就到三惡道去,這是繫屬於三惡道的。
疏【云何一生修福念佛。】
這是問你,怎麼可能你這一生中『修福念佛』,你就不墮三惡道,還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疏【即入彼無漏無生之國。永得證悟不退位也。】
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如果有人拿這個問題來問難你,要怎麼解答?下面善導大師有教我們怎麼來答覆這個問題。這集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