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九集)  2006/9/2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29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掀開經本一百六十四頁第六行,從當中看起。沒有經本的,我們有打字幕,直接看字幕就可以。

  經【於七寶地上。作蓮華想。令其蓮華。一一葉上。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脈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見。】

  我們先看這段經文。前面韋提希代我們啟請,末法時期的眾生怎麼樣才能夠見到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這二大菩薩?佛說「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把見佛、見菩薩的條件為我們說出來,是想念。我們聯想到《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也是這樣教給我們,他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想就是憶,可見《楞嚴經》上跟此地講的完全相同,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在許多經典裡面看出佛教給我們重要的方法。

  想念,要怎麼想法?怎樣念法?這就說到細節。今天這段經文就是教給我們,想念一定要依照經典的說明。如果與經典所說的不一樣,那就不是正觀,是經上常講的邪觀。你想念有了錯誤、有了差錯,縱然有感應,決定不是西方極樂世界;縱然見佛見菩薩,也決定不是無量壽佛、觀音、勢至。為什麼?你想錯了,想念裡面出了錯誤,感應就不一樣。由這個經典裡面所說的,我們才真正明瞭西方境界確實微細,我們凡夫心粗想不出來。觀想只要一樁觀想成就,其他的境界都會現前。像前面說的任何一觀,觀成就了,其餘種種觀想的境界就不難見到。由此可知,一門深入真的是修行的祕訣。

  首先教給我們『於七寶地上,作蓮華想』,這是教我們想蓮花。這個蓮花跟我們這個世界的蓮花不一樣,蓮花的葉子多,葉子細長。『一一葉上,作百寶色』,這就很不容易觀成。而且每一片花瓣,花的葉就是花瓣,脈絡有多少?有『八萬四千』。真的,如果這個花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不知道要怎麼看法,每一片葉都是這樣的,平常講的千葉寶蓮。脈是非常的明顯,『猶如天畫』。花葉的紋路就是叫脈絡,就像我們人身上的經脈、脈絡,葉子的脈絡就像天畫一樣,天上的圖畫。『脈有八萬四千光』,我們知道西方世界是光明世界,佛身上有光,菩薩身上也有光,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全身都放光明。這個世界裡面樣樣物品都放光,所有的物質都會放光明,蓮花也不例外。通常講放光是籠統來說,也不知道這個光究竟是如何微妙,我們常常聽說放光、放光,這光到底是什麼樣的光?那個光有什麼作用?它的微妙是在哪裡?從這個地方我們稍稍能夠體會到一點。所以《觀經》對這方面講得比較詳細一點。葉有脈絡,就像我們人的經脈,身體裡面的脈絡,就是說這個葉子的紋路像人的脈絡一樣,葉子脈絡又會放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見』。怎樣觀想才算是觀成?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你觀想成就了。

  經【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

  這是花小的。『縱廣』,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假如花擺在平面放著,從上到下是「縱」,兩邊的距離叫「廣」。縱廣都是二百五十由旬,這個花是圓形的,因為距離相等,這花很大很大。台灣從南到北四百多公里,一由旬八十里,二百五十由旬,我們台灣放到花裡面大概就像蓮蓬其中的一顆蓮子那麼大,這是蓮花小的都這麼大,那蓮花比較大的就更加不可思議。

  經【如是蓮華。具有八萬四千葉。】

  我們平常說千葉寶蓮,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是『八萬四千葉』,不止千葉,不是只有一千瓣的葉子,是有八萬四千。給諸位說,「八萬四千」是一個圓滿的數字,它代表圓滿。

  經【一一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

  葉與葉當中的空隙,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數量非常可觀。「百億」是一百億,每一片葉子的當中都有這麼多。我們如果能將這部經說的境界稍稍體會一些,娑婆世界一切珍寶可以放下了,為什麼?不能比。你到那個地方去,蓮花化生,你所擁有的珠寶沒有法子計算。你座下的蓮花,兩片蓮花葉子的空隙,花與花當中的空隙,就有一百億的摩尼寶珠在其中。多少空隙?八萬四千葉,就是八萬四千的空隙,一個空隙就有一百億的摩尼寶珠王。八萬四千的空隙,就是一百億再乘八萬四千,我們整個地球的珍寶拿去那裡塞一個縫都塞不滿,這個世間有什麼希奇,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經【一一摩尼珠。】

  『摩尼』是梵語,印度話,翻成中文意思是如意的意思,就是這些珠寶稱心如意。不但你看到生歡喜,光看到生歡喜心,還不能算真的如意,如意是能夠隨心所欲的變化。你想要什麼東西,想看什麼東西,它都會變現出來,這才叫如意;否則的話,就不能稱之為如意。如意寶珠,這個珠也放光明。

  經【放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寶合成。遍覆地上。釋迦毗楞伽寶。以為其臺。】

  每一個珠都放光。這種光明我們世間沒有,沒有人見過,也沒聽說過,特別是在古代科技還不發達,實在講很難體會。現在借重科學的工具,有些能夠彷彿見到,像現在的雷射光,確實可以把光聚成種種的圖案,呈現在空中,我們看到非常之美。西方極樂世界就像這種境界,這種境界就太多、太殊勝了。『釋迦毗楞伽寶,以為其臺』。蓮花下面有臺,像我們畫的佛像,佛像下面是蓮花,蓮花下面有臺,這個臺也是種種珍寶所聚。

  經【此蓮華臺。八萬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妙真珠網。以為校飾。】

  這是說明寶臺四周的裝飾,裝飾就太多了,說之不盡,這不過是略舉數端而已。由這個地方我們能夠見到花臺的莊嚴,這些莊嚴正如古大德常說的,不讀《華嚴》不知道佛家的富貴。說依報、正報的莊嚴是《華嚴經》說得最詳細,單單講依正莊嚴就講了十一卷經,說得很詳細。我們這裡說得太少、太簡單了。這種富貴的莊嚴是不是浪費?我們看佛菩薩生活這麼富貴,太浪費、太過分了。佛教導我們要修苦行,要將五欲六塵捨棄掉,為什麼他顯示的是這樣的華麗?諸位一定要明瞭一個原則,佛如果教一切眾生受苦,我為什麼要學佛?我學佛的目的不是要受苦的。修學佛法的目標很清楚,離苦得樂,我們看到佛菩薩的生活確實自在快樂。

  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教我們修學要修苦行?諸位要曉得,我們現在所享受的,我們現在所享受的快樂不是真的,我們現在這個世間的樂,佛說那是壞苦。你現在在享受的時候感覺很快樂,但是時間一到,這樂不見了,苦就來了,所以那個樂,它的本質還是苦,是壞苦。好像我們一般說東西很好吃,過去有人賣當歸鴨,很好吃,吃一碗很好吃,兩碗不難吃,吃三碗還不錯,吃四五碗、五六碗,那就痛苦了,一開始很樂,到最後變苦。年輕的人愛跳舞,去找刺激,一開始覺得很快樂,跳通宵,跳到天亮,人很疲勞、很厭倦,精神提不起來,苦就來了。所以我們仔細看,我們這個世間的樂就好像在吃嗎啡,刺激一下,後面的苦無量無邊。所以我們世間的樂,佛告訴我們那是壞苦,絕對不是真的樂。你現在在世間生活過得很豪華,你生活過得很富貴,你在這個世間所得到的,你是怎麼得來的,才能夠享受這些豪華的享受?是你用心思,一切是人為的造作,用你的心、用你的體力去造作,才有這些享受;換句話說,你要享受這一點樂,付出很大的代價。

  造作就是造業,業必定有果報。業裡面不盡然都是善業,善業、惡業都有。實在講,善業的比例較少,惡業比例較多。必定有很多損人利己的,造作這些業,損人利己就是惡業。你現在能夠享受是你的福報,以前修的福報,修善業得的福報。你的福報享盡,惡業現前,苦難就來了。所以佛教我們「觀受是苦」。觀受是苦是指我們六道凡夫,我們六道裡面所有的享受沒有快樂,都是苦。所以說三苦:苦苦、壞苦、行苦。我們這個世間的樂是壞苦,包括天人,包括色界天人。欲界苦苦、壞苦、行苦都有;色界天人有壞苦、行苦,他沒有苦苦,但是有壞苦、行苦;無色界天人沒有苦苦、壞苦,但是他有行苦。三界統苦。所以佛教我們在這個世間「觀受是苦」,不管你是享受什麼都是苦,要覺悟。

  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還沒有明心見性的佛,藏教佛、通教佛;這菩薩是權教菩薩,還沒有明心見性的菩薩;聲聞、緣覺是二乘的聖人,這在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我們現在是六凡法界,合起來是十法界。四聖法界,在十法界裡面,他們就比我們六凡還快樂,所以四聖法界觀受是樂,他們的樂比我們還真實,他們享受的是樂。像經上說的這樣殊勝莊嚴,西方極樂世界、華藏世界依報莊嚴正報莊嚴,不是人工去建造的,不是人用心思去營造、去設計,它是自然而然的。性德流露變現出來,不需要我們思惟,用心思去想、去設計,不需要勞力去建造,都不需要,這就自在了。所以它是性德的流露。自性萬德萬能,自性德能自然的流露,不屬於造作;換句話說,本性的德用本來如此,是這麼來的。下面告訴我們這個臺面上還有許多的莊嚴,也是說之不盡,舉出明顯的:

  經【於其臺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幢上寶幔。如夜摩天宮。復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以為映飾。】

  『自然而有』,顯示決定不是人為建造的。有四根柱子,柱子很高,上面有許多珍寶裝飾,叫『寶幢』,「幢」是圓形的。這四根柱子上面有『幔』,這個「幔」就像娑婆世界的夜摩天一樣。『夜摩天』在忉利天之上,忉利天宮的富貴已經說不盡了,何況更高一層的天?忉利天是地居天,這個天人他們的活動還是都在地面上,所以四王天、忉利天還是在地面。夜摩天的天人已經屬於空居天了,他們活動是在空中。『微妙寶珠』就是前面講的摩尼珠,能隨心所欲變化。這些寶珠當然也放光,種種光色裝飾在寶幢之上。

  經【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或為金剛臺。或作真珠網。或作雜華雲。於十方面。隨意變現。施作佛事。】

  我們讀本經一定要跟《無量壽經》四十八願合起來看,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殊勝美好,是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受用的,與我不相干;跟四十八願連起來,就曉得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境界,原來經上說的就是自己的生處、住處。自己性德被無明煩惱蓋覆,流露不出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承蒙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加持,把我們的性德引發出來。藉著阿彌陀佛的性德,開發我們自性的性德,所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受用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在《無量壽經》上顯示出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因此《觀經》上所講的依正莊嚴,就是我們自己往生到那個地方真實的受用。

  有很多人不願意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在說是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是不了解、不知道。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哪個不想去?人人都想去,而且決定能去,穩去得成,這是最可貴了。假如說性德顯露的境界,諸佛剎土都是自性變現,我們能不能去得了?其他諸佛也是一樣像阿彌陀佛這麼莊嚴的世界,也都是性德顯露的,我們是不是能去到那裡?我們現在凡夫這個程度是去不了,必須自己也得要破幾分無明,至少也得要破一品的無明,證一分的法身,才能契入諸佛的報土。那就難了,絕對不是我們凡夫能夠做得到的。唯獨西方淨土,我們人人有分。

  到底要怎樣才能夠真正在這一生當中往生見佛?這是許多念佛同修最為關心的一樁事。其實這種修學的方法,佛不但在五經一論裡面跟我們講得很多,在一切大乘經論裡面佛也常常提示。六波羅蜜裡面的「精進」,你做到這兩個字就行了。我們念佛要精進。什麼是精?精是純而不雜,換句話說,夾雜就不精。能做到不懷疑、不夾雜,精這個字做到了;不間斷是進,就成功了。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淨念相繼」,淨念就是精,相繼就是進。一門深入,一門就是精,深入就是進。由此可知,最怕的就是夾雜、就是間斷。我們只要做到不夾雜、不間斷,沒有一個不成功的,而且這個法門成功非常快速。我們對這個原理明白了,方法也懂了,可是修行效果沒有得到,效果為什麼得不到?沒有別的,仔細去想一想,都是精進兩個字出了問題。大概精做得不夠,進也做得不夠,都出在這裡。如果這兩個字真正做到,就像《阿彌陀經》上所說的,若一日、若二日頂多若七日就成功了,你就見佛見菩薩。你願意往生就決定得生,祕訣就在此地。所以一定要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就是念頭放下,這才是真正的精,真正的一門。

  西方世界諸佛菩薩,乃至於六塵都『作佛事』。什麼是「佛事」?佛是覺悟的意思,凡是啟發眾生開悟、幫助眾生開悟,那些事都是佛事。所以佛事這個名詞裡面包含的境界無量無邊。世出世間一切事都能幫助人覺悟,都能夠開顯眾生的智慧,幫他破迷開悟。這是說明西方世界六塵說法,光會說法。

  經【是為華座想。名第七觀。】

  這一句話是總結觀名,這是十六觀裡面『第七觀』,觀花座。

  經【佛告阿難。如此妙華。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

  西方世界蓮花從哪裡來的?蓮花是阿彌陀佛本願變現出來的。彌陀有願接引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生到西方世界蓮花化生。十方世界的眾生,有一個發真實心求生淨土,阿彌陀佛本願就有感應,七寶池裡面就生一朵蓮花,而且這個蓮花還標著你的名字在上面,不會錯的,標有名字。你念佛念得愈勤快,花就愈來愈大。西方世界蓮花大小不一樣,大小怎麼來的?是念佛人功夫的淺深。由此可知,花愈大,品位愈高;花愈小,品位就愈低,因為它是念佛功夫淺深變現出來。如果在中途不念了,改學別的法門,或者不想要往生了,花就沒有了,凋謝掉了。這是阿彌陀佛本願所作,是佛對眾生真正的加持,也是《無量壽經》上所說「惠以真實之利」,這是真正的利益。這說明花從什麼地方來的。

  經【若欲念彼佛者。當先作此華座想。】

  『彼佛』是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是說觀想念佛。要觀佛先觀華座,為什麼?觀華座比較容易,觀佛像比這個還更微細、還更困難。

  經【作此想時。不得雜觀。皆應一一觀之。一一葉。一一珠。】

  你的觀想必須完全符合經典裡面所說的,不能有一點差錯。如果有差錯就不相應,所以不能雜想。前面講的摩尼寶珠。

  經【一一光。一一臺。一一幢。皆令分明。如於鏡中。自見面像。】

  我們一個人照鏡子,看到自己的面孔清清楚楚。觀想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境界跟前面一樣,無論是睜開眼睛,或者是眼睛閉著,這個境界都在眼前,都那樣清楚、那樣明瞭,才能夠算觀成。我們讀到這裡才真正體會到古人所講的「境細心粗」,觀想很難成就,這是真的。所以幸虧末後一招有持名念佛。如果沒有持名,實在講,我們雖然聽到西方世界這樣莊嚴,還是沒有分。有個持名帶業往生,我們都有分。所以《觀經》的理論、方法,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們喜歡讀誦、研究、討論,但是用這個方法修行的人很少,真正有定功的人可以用這個方法修行。因為定境心細,觀想的境界能現前(心要很淨、很定的人,他才能夠修這個觀想);心粗的人,念頭粗的人,很困難。

  經【此想成者。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界。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這一句是說滅罪。觀想的功德可以消業障、滅罪業。滅罪的功能非常殊勝,能『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這是什麼道理我們必須明瞭,罪業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你一心修觀的時候,整個心都在三昧之中,都在定境裡面,你的分別妄想執著都不生,你的罪業就消除了。觀的境界微細,你觀的那個心就愈細,換句話說,定功愈深,滅罪的能力也就愈強。我們從第一觀日觀,一直到這一觀,後後超過前前,為什麼?愈是往後面心愈細,也就是定功愈深,滅罪的能力愈大,這一點要清楚。

  我們自己學佛,學了這麼多年,自己的業障有沒有消掉?這個事情不用問別人,問別人沒有用處。現在問人,跟你說實話的人不多,說假話的人很多,為什麼?因為你喜歡聽假話。說幾句好聽的安慰安慰你,你心裡歡喜,說真的你就不高興,誰肯跟你說真話?業障有沒有消除?自己細心去反省一下,我妄念是不是比以前少了?如果比較少,那你的業障就有消了。煩惱,貪瞋痴慢是不是比以前輕了?果然輕了,你功夫得力,你的業障逐漸在消除。如果功夫真正達到綿綿密密,就是剛才講的精進,這個功夫不夾雜、不間斷,消業障的力量就大!你的妄想、煩惱決定不生,縱然沒有斷,決定不起現行,這個境界就決定往生。達到這個境界就是經上常講的念佛三昧,你已經得到念佛三昧,也就是一心不亂的功夫。一心不亂有淺深許多等級的差別,功夫淺的一心不亂,我們常講功夫成片,這就是成片的境界,功夫成片決定往生。

  『必定當生極樂世界』。後面一句是將來的利益,前面滅罪是現在的利益。罪障消除了,人就自在、就快樂,所謂煩惱輕、智慧長,這是滅罪的相。我們凡夫一天到晚起心動念都是煩惱、都是分別執著,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都是罪業。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只看到有一個人,惠能大師見五祖時說「弟子自心,常生智慧」。只看到這樣一個特殊的人物,他不生煩惱,他生智慧。他的心中念念生智慧,我們念念生煩惱,什麼時候能夠像他那樣念念生智慧?我們應當要向這個方向、向這個目標去精進。

  在念佛人來說,這個功夫比修學其他法門真的來得容易。其他法門,如果不是煩惱斷掉了,這個境界不能現前。但是念佛人不需要斷煩惱,只要把煩惱伏住,這個境界就起現行,這是什麼原因?因為這個法門是二力法門,我們自己用這一分力量,佛相等的加持一分力量,所以感應特別殊勝、特別快速。善導大師在這句註解裡面有一段重要的開示,我們把它翻出來念一念,一百七十一頁第五行,從中間看起:

  疏【無問日夜。行住坐臥。身口意業。常與定合。唯萬事俱捨。由如失意聾盲痴人者。此定必即易得。若不如是。三業隨緣轉。定想逐波飛。縱盡千年壽。法眼未曾開。】

  這個開示是真修行最重要的警策、警惕。要怎樣用功夫?要日夜不間斷。所以一切法門裡面持名念佛是第一方便。日夜不間斷,容易!『行住坐臥』都用得到,都可以用功。走路也可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邊走邊念;站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坐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躺在床上睡覺也可以阿彌陀佛,不要出聲,心裡默念,能不間斷。『身』常常禮敬阿彌陀佛,我們每天早晚拜佛就拜阿彌陀佛。『口』稱阿彌陀佛,稱念。『意』是心裡想阿彌陀佛。我們的心粗,《觀經》上講的這個微細相,我們想不出來。要怎麼想法?我們家裡供養阿彌陀佛的像,我們就想這個像。你天天看,看得很熟,將來我們往生那一剎那,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所現的相就跟你想的像完全一樣,決定不會錯,就是這尊像來接引你。這尊像,你已經想了很久,這一天真的想到了,把阿彌陀佛想來了,這樣想就容易太多了。

  這一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段。善導大師這段還沒講完,我們下一集再繼續跟大家報告善導大師這段的開示。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