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三集)  2007/4/1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33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這一集我們接下來看經文,在一百七十五頁,這個文是解釋觀佛,善導大師為我們解釋怎麼樣觀佛像。在一百七十五頁倒數第四行,最後一句看起:

  經【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當想像。】

  這是解釋這一段,教我們觀想的方法。這裡講得很清楚,我們把這個文念一遍,一百八十頁倒數第二行,從第四段念起:

  疏【從是故應當下。至三佛陀已來。】

  就是我們剛才念的這一段經文。

  疏【正明如前所益。】

  『益』是利益。

  疏【專住必成。展轉相教。】

  這兩句是善導大師在本經裡面苦口婆心的勸我們。『專住必成』,你專心依這個方法修行必定成就。我們自己成就了,一定要把這個法門再勸導別人,就是展轉互相去傳播。我們自己得這個好處,要把這個好處教別人。

  疏【勸觀彼佛也。】

  勸導大眾觀阿彌陀佛。觀想的方法在下面,請看這個文:

  疏【從想彼佛者。牒前生後。言先當想像者。定所觀境。】

  從哪裡觀起?從佛像想起。接著看第六段:

  疏【從閉目開目下。至如觀掌中已來。】

  這一段經文。

  疏【正明辯觀成相。】

  教給我們觀想佛像的方法。睜開眼睛,佛像在我們的眼前,眼睛閉下來,這個佛像還是在我們眼前。觀的像,這個佛像最好是自己來選擇,或者是雕塑的佛像,雕刻的,或者泥塑的,或者是彩畫的佛像。彩畫要畫得莊嚴,就是要把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畫出來,我們見到生歡喜心,見到這尊佛像生歡喜心,時時刻刻不要離開。這在以前就相當困難,要請一張佛像不是很簡單,除非自己畫。現在容易,家裡面供的佛像,你要拿照相機照下來洗成相片,佛像的相片可以洗小張一點,隨時放在口袋可以請出來看,隨時都可以看,不會忘記。科技發達對我們有很多方便,對我們修行人來說也帶來很多便利。我們現在佛堂裡供的佛像印了很多,華藏淨宗學會也印過佛像,尤其阿彌陀佛彩畫的佛像,我們也印了不少出來流通;最近還有做出布面的,可以捲起來,你如果出外旅行,攜帶也很方便。所以出門我們帶在身邊,隨時可以看這個佛像,回到家裡也看到這個佛像,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處所,睜開眼睛,眼睛閉上,佛像都能夠現前,一定要這樣觀。下面為我們詳細說明:

  疏【即有其四。】

  這就是說明有四個道理。

  疏【一明身四威儀。眼之開合。見一金像似現目前。常作此想。】

  這是第一條,跟我們說明身四種威儀,行住坐臥,我們眼睛張開、閉上,見到一尊金色佛像在眼前,『常作此想』,就是說我們常常做這個想法,這個觀想。為什麼教我們常常這樣想、常常想佛像?如果你不想佛像,你就會胡思亂想。你不想佛像,你就想別的,想別的事情難免胡思亂想。胡思亂想,你一定會起貪瞋痴慢。胡思亂想是無明,貪瞋痴慢是煩惱。由此可知,常常想佛像是破二障,破無明與煩惱,這個利益就大了。尤其我們煩惱妄念起來了,馬上把念頭轉到佛像上面,就想到佛像上,立刻把煩惱妄想降伏住、控制住,這就叫功夫得力。功夫什麼叫得力?把妄想趕跑,把煩惱伏住,這就得力。由此可知,常常想佛像,就像軍隊練兵、操演一樣。妄念煩惱一起來,立刻念佛觀想就伏住了,這就像是打仗。禪家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是什麼?是煩惱、妄想現前,不用怕,這是正常現象。無始劫的習氣它要不現前,那你就成佛了,你也不用去觀想了。你是凡夫,凡夫妄想當然會現前,一現前立刻功夫用上,馬上就結束、消除了,這就對了,這是真正修行。所以能夠想佛像,雖然不很清楚,先想相似的像,這個相似的像就是彩畫的等等。我們再看下面:

  疏【二明既能觀像。像即須有坐處。即想前華座。想像在上而坐。】

  你『觀像』,一定『有坐處』。如果是站著的,佛站在蓮花上,也有站的處所。『即想前華座,想像在上而坐』,想佛像在花座上面坐著。你觀想佛是站著的像、坐著的像都可以,我們佛堂供的佛像有坐的、有站的,無論是站的還是坐的都在蓮花上,所以叫做觀想花座。觀想花座幫助我們意志集中,心不散亂,想這個。初觀想的時候我們不要想很大,先想小的,為什麼?小的容易。佛像比較小尊,我們初學比較容易觀得成,心容易集中。不需要想很大的像,我們沒有那麼大的心量觀不出來,想小尊的像。想一寸、二寸、三寸,想這個像,整個精神容易集中,然後慢慢再把這個像放大。想蓮花也是如此,先想小的,經上也是這樣教我們,容易成就三昧。換句話說,中國人常講功夫成片,容易得功夫成片。從功夫成片往上提升就是一心不亂。所以要有方法。再看第三條:

  疏【三明想見像坐已。心眼即開。】

  心漸漸定了。『心眼』是智慧,智慧開了。智慧從哪裡開?從清淨心裡面開的。你心裡面妄想少、煩惱少,所以煩惱輕、智慧長,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智慧開了。

  疏【四明心眼既開。即見金像及彼極樂諸莊嚴事。地上虛空了然無礙。】

  可見得像要清清楚楚,西方世界非常複雜莊嚴的環境都真正顯在眼前,是要智慧開才見得到。就像禪家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之後,這個境界漸漸現前了。如果哪一天我們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就像我們睜開眼睛看眼前的事相這麼清楚,那你心裡明白,你見性了。如果不是見性,你看的那個相是相似的,是含含糊糊,並不很清楚。如果看的與我們現在眼睛睜開看眼前的事物這樣清楚,那是見性,是性德現前。所以見不見性不需要問別人,自己清楚,自己明瞭,經讀多了就曉得這個境界。經典的作用在初學是修學的依據,到我們修學真正成就了,經典的功能是給我們作證明。如果我們的境界跟經上講的一樣,我們就知道這個境界跟諸佛如來所證的無二無別,它就給我們作印證的作用。

  疏【又觀像住心之法。一如前說。】

  前面善導大師曾經說過,『觀像住心』修學原理不能忘記,要專要精。最怕就是懷疑、夾雜、間斷,這三樣有一樣就不能成功,決定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下面教給我們觀法,這個觀是相當的微細。

  疏【從頂一一想之。】

  從佛的無見頂相,佛的頭頂,無見頂相,從這個相上面往下面來觀,從上面一直觀下來。

  疏【面眉毫相。眼鼻口耳。】

  『毫相』是白毫,就是一根眉毛捲在一起,就是說我們的眉毛中間有根毫相毛捲起一起,那叫白毫。從那裡再觀下來,觀眼睛、鼻子、嘴、耳朵。

  疏【咽項肩臂手指。】

  『咽』是咽喉,『項』是頸子,肩膀、手臂、手指。觀到手,手指頭。

  疏【又抽心向上。想胸腹臍陰。脛膝踝足。十指千輪等。一一想之。從上向下名順觀。從下千輪向上名逆觀。】

  這是從下半身觀想,往下面觀,一直觀到腳掌,到腳底。『千輪』是腳掌,我們的腳底。這是教我們從上往下觀,這叫『順觀』。反過來我們從下面觀到上面也可以,你要從腳底先觀,一直觀到頭頂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有次第,不能一下想頭,一下想腳,一下想胸膛,跳來跳去,這就不可以,這就錯了。所以一定是次第觀,從上面次第一直觀下來,或是從腳底一直觀上去,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有次第,次第觀就對了。後面講:

  疏【如是逆順住心。不久必得成也。】

  『逆』就是從下面觀上去;『順』就是從上面觀下來。「逆順住心」,不用多久,必定得到成就。這就是剛才跟同修說的,原理就是教我們的心集中在佛像上,細心再觀察,使我們的妄念煩惱不生,《十六觀經》是用這個方法。我們現在修行不採取這個方法,這個方法的確是很微細。我們現在採取的,家師淨空上人教大家讀誦《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他教大家用讀經的方法,效果完全相同。《無量壽經》對現在人來講分量剛好,不太長也不太短,如果出聲念,縱然念得很快,大概也要一小時。你這一天當中一小時不打妄想、不起煩惱,就用這個方法修行。如果你能念二遍、三遍就更好,你念的遍數愈多愈好。

  當然讀經也跟觀像一樣,次第不能夠顛倒,一定要按順序。如果是工作很繁忙,一天確實連讀一部經的時間都沒有,我們早晨選擇《無量壽經》的第六品四十八願,晚上我們晚課選擇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就念這兩段。這兩段是全經的精華,全經最重要的部分,有時間再讀其他的經文,這樣好。現在我們將這兩段編排在課誦本裡面,《淨宗朝暮課本》,這是我們選《無量壽經》。教下多半用讀經的方法,宗門用參究的方法,《十六觀經》是用觀佛像的方法、觀想的方法,方法不一樣,目的完全相同,總而言之,都是修覺正淨。

  疏【又佛身及華座寶地等。必須上下通觀。然十三觀中。此寶地寶華金像等觀最要。若欲教人。即教此法。但此一法成者。餘觀即自然了也。】

  這就是一成一切成。不但是觀想能成就,讀經能成就,甚至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都能夠圓滿成就。我們在現代《往生傳》裡面看到很多,有人一生就受持一句阿彌陀佛也能成就。天台知禮大師曾經說,「作是一心修者乃不思議三觀」。十六觀之總體,一部經的妙宗就在這段經文。由此可知,這段經文實在是十六觀的中心。下面教我們觀觀音、勢至這兩位菩薩。我們看經文,這個經文在一百七十六頁。我們有字幕,如果有字幕就不用看經本。前面經文我們就省略掉,看第三行,從第三個字看起:

  經【見此事已。】

  『見此事』就是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佛像以及依報的莊嚴。見到之後:

  經【復當更作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如前蓮華。等無有異。】

  前面講佛坐的蓮花,菩薩坐的蓮花跟佛坐的蓮花一樣,大小光色都一樣,『等無有異』。

  經【復作一大蓮華。在佛右邊。】

  這是講佛像的左右,在佛的『右邊』。

  經【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華座。亦作金色。如前無異。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華座。】

  這就是佛像觀成之後,再觀阿彌陀佛左右兩大菩薩,觀音菩薩在左,大勢至菩薩在右。

  經【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諸寶樹。】

  佛放光,菩薩也放光。佛菩薩放金色光明,這個光照著『寶樹』。下面這一段經文非常要緊,西方三聖教化眾生,動靜一定是一致的,這是表三法三妙圓融。

  經【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遍滿彼國。】

  許多人懷疑,西方世界那麼大,往生的人那麼多,我們到西方世界哪有機會見到阿彌陀佛?不要說別的,台北市人口並不算很多,地方並不算大,幾個人能天天跟總統見面談話?這樣一想,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口比我們這個世界不曉得多多少倍,沒辦法計算。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菩薩,能應付得來嗎?我們去到西方,什麼時候才能跟佛菩薩見上一面?在我們一般的人,難免有這個疑問。這段經文就將這個疑問解決了,原來佛菩薩無量無邊的化身遍滿其國,每一個人面前都有一個化身,化身跟真身完全一樣。換句話說,天天見面,時時見面,時時刻刻都不離開,這不可思議。

  今天我們這裡科學雖然進步,電視能夠擺在我們的面前,但是我們看電視只能看到他,他看不到我們;他跟我們講話,我們也不能問他,這總是遺憾的事情。西方世界不然,就不是如此,化身跟真身完全一樣,也就是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用懷疑,一到那裡就見阿彌陀佛,就見觀音勢至,人人平等,個個都有緣分。這一段經文非常非常重要!這才真正滿佛普度眾生的大願,也滿眾生念念希望見佛求法的願望,統統圓滿。這是西方世界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

  經【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水流光明。】

  你見到佛菩薩之後,你一定同時見到依報莊嚴,一定接觸到六塵說法。『水流』放光,水流動會說法,不僅音聲微妙。

  經【及諸寶樹。】

  這前面講的『寶樹』莊嚴你也見到了。

  經【鳧鴈鴛鴦。皆說妙法。】

  這是眾鳥,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不是真的畜生,那個地方沒有畜生道。說實在話,人天兩道也沒有。一般說沒有三惡道,有人天兩道,那是方便說。真實說,那個地方是一真法界,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菩薩。我們在大經裡面讀到很多,沒有說下三品往生不是菩薩,它沒有這個說法,是平等的法界。

  不但皆作菩薩,而且皆作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通名,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普賢菩薩,因為「皆修普賢大士之德」。佛在《華嚴》上說,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修普賢行。換句話說,是五十一個位次,十信位的普賢菩薩、十住的普賢菩薩、十行的普賢菩薩、十迴向的普賢菩薩、十地的普賢菩薩、等覺的普賢菩薩,就是這個意思,那個位次不同,都是叫普賢菩薩,都修普賢行,是普賢法界。所以真正不可思議。

  經【出定入定。恆聞妙法。】

  『入定』,當然這個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出定』,這個境界也不失掉,也清清楚楚聽到,也彷彿見到。

  經【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捨。】

  所以念茲在茲,心裡面真的有佛,真的有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古德講的「有淨土」,他真的有。有,哪有不生的道理?心裡真有淨土,決定往生。

  經【令與脩多羅合。若不合者。名為妄想。若與合者。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

  這段經文是給我們辨別邪正。『脩多羅』是經典,你所觀想見到的這個境界一定要跟經上所講的完全相合,那就沒有錯,你是正觀;如果跟經典上所講的不合,那就是『妄想』,那是邪觀。因此在修行之前,經不熟不行,經要不熟一定打妄想,經一定要很熟,你才不會觀錯誤。如果觀像,我們造一尊佛像,對於佛像每一個部位,心裡清清楚楚,記得很仔細,一點也不會錯亂,這觀想才有幫助。否則的話,觀想觀成與這個佛像一定不相應。

  而佛像的造法,說到我們現在造佛像的方法,現代有一些藝術家,家師淨空上人過去曾經見過,他要造這個佛像,但是這藝術家他有他的看法,他覺得古人造的佛像跟我們人的像不一樣,人耳朵哪有那麼長,快到肩膀?頭髮哪有捲起來的?所以有一些造佛像的藝術家,他們就將佛像塑造成一般人的樣子,這個想法就錯誤,那就不是佛像,那是人像。古人造佛像,依據《造像量度經》,《大藏經》有這部經,是佛說的。就是我們要雕刻或者彩畫,泥塑木雕的佛像都好,要照這部經講的規格、標準去造。這才有標準。目的是要把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造出來,教人見到佛像,就像是見到果報,想到我怎樣修因。所以佛像是表法的,不能造一個像世間美男子的像,那就錯了。一定要懂得它表法的意義,要跟佛在經典上講的相應、相合才對。如果與經典講的不合,那你所造的不是佛像,不標準,我們要知道。以前造像跟現在人造的像不一樣,造像雖然是高度的藝術,在古代當時真的有高僧大德在旁邊指導,甚至許多佛像是有修持證果的出家人造的,這是真正內行,真正懂得教義,與經教一定相合。如果不合,這是妄想,不合這就打妄想。『若與合者,名為粗見極樂世界』。

  經【是為像想。名第八觀。】

  這是第八觀。這一句總結這一觀的名稱,這一觀叫「像觀」,觀佛像。再看下面經文:

  經【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末後一句經文是講觀想的利益。這些利益都是真實的,前面講的滅罪,滅『生死之罪』,都是說多少大劫,這個地方是無量劫,可見得愈往後面,滅罪的功效愈是超過前面。所以前清慈雲灌頂大師說:所有一切罪業,一切經法都不能消滅的,有一個方法能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第十六觀,最後一個。愈往後面去,滅罪的效果愈殊勝,愈大。大家輕視念佛法門,輕視這句阿彌陀佛,是大錯特錯。所以他雖然念,效果不彰,為什麼?信心不足。如果真正明瞭事實的真相,這一句阿彌陀佛的效果確實不可思議,能滅一切罪。我們再看經本一百八十三頁,倒數第二行的經文看起:

  經【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

  這是十六觀的第九觀。前面是觀像,這個地方是觀佛的真身。前面是教我們觀佛像,佛像觀成是相似的,還不是真身,第九觀開始就是教我們觀真身,再提升進一步。請看下面經文:

  經【阿難當知。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諸毛孔。演出光明。如須彌山。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於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

  我們先念這一段。真身跟前面的佛像差別很大,這是說阿彌陀佛的報身。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讀過,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身相都是依照阿彌陀佛的模樣化現的,那個地方都是化生。看到阿彌陀佛的身相,就看到凡是去往生西方大眾的身相。一般講這種身相一定是圓滿菩提才能夠證得,菩薩以下絕對不能為比。何以西方世界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能夠得到平等的依正莊嚴?正報是身體,依報就是生活環境,依正跟佛都平等,這是難信之法!許多菩薩都不敢相信。這個難信之法也是西方第一殊勝之處,是他方一切諸佛世界裡面所沒有的。我們遇到這個法門實在值得慶幸,不必要費很長的時間,不必要受許多辛苦,一生修學便能證得,這是這個法門的殊勝,所以十方讚歎。

  從經文裡面,第一看到佛身上的顏色是金色。實在講,金色不是我們能夠想得出來的。我們今天看到金是這個世間的黃金,佛在此地告訴我們,他那個金色有一點類似夜摩天宮的『閻浮檀金』,那決定不是我們世間的黃金光色能夠相比。我們這個金類似,有一點像,但是如果跟夜摩天的黃金一比,這個顏色就太差了,大概就像黃金跟黃銅在一起,沒有辦法相比,可能這個比喻還比喻不到。

  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