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四十八大願  (第四集)  1999/6/2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02-034-0054集)  檔名:29-049-0004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十七面,經文第六行,這是第三章,我們將經文念一段對對地方。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從這一段看起。第六品經文總共有二十四章,裡面一共有四十八願。這是第六「宿命通願」,第七「天眼通願」,第八「天耳通願」,這一章裡面有三願。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這個通是通達,沒有障礙,也正是清涼大師在《華嚴》裡面告訴我們,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佛說我們眼見的能力是盡虛空、遍法界,不但能夠見現在,也能夠見過去,也能夠見未來,這才叫做無障礙的德能。眼見色如是,耳聞聲也如是,六根的能力都是究竟圓滿的。可是我們現在這個能力喪失掉了,我們現在這個見,如果有障礙就不能夠突破。像我們現在這個講堂,講堂四面的牆這是障礙,我們只能夠見到這個障礙之內,障礙之外面我們就見不到。我們現在講堂在五層樓,四層樓下面我們也見不到了。現在見的能量,變成這種樣子。不但見如此,聽也是如此,聽近的聲音,我們能聽得見,遠的就聽不見,大的聲音能聽見,小的聲音就聽不見,都產生了障礙。佛告訴我們,障礙怎麼生起來的?昧於因果,起是非人我,貪瞋無明,我們常講的妄想、分別、執著,於是把我們的本能障礙住。我們不能夠說喪失,現在眼也能見,耳也能聽,範圍太小了,不能達到虛空法界,不能知道過去、未來,這是產生了嚴重的障礙。

  這一段經文講三種能力:宿命,宿命是知道過去、未來;眼是見;耳是聽。通常在佛法裡面叫六通,六種神通,六通就是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足與漏盡通。這六種前面五種,有修得,有報得。像天人、鬼神他們是報得的五通,通的能力大小,也是各個不同。修得的,那看他自己的定慧功夫,發通的狀況也不一樣。只有第六漏盡通,是聖人才有,聖人是指小乘四果羅漢。漏是煩惱的代名詞,這個地方專指見思煩惱,漏盡是煩惱斷盡了。見思煩惱斷盡,這才證阿羅漢果,所以稱為聖者。前面這五種,凡聖都具足。

  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此地所講的能力,這六通的能力,跟一般經論上所講的不一樣。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凡夫宿命通最大,只能夠知八萬劫,超過八萬劫,他就不知道了。這八萬劫,在我們聽起來了不起,天文數字。可是極樂世界的這些人,我們曉得都是十方世界念佛往生到那個地方去的,念佛功夫有淺深不同,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也不一樣。即使功夫最差的下下品往生,諸位要知道,我們念佛不往生則已,要往生決定不是下下品。何以故?經上講得清楚,下下品都是造五逆十惡之業,我們雖然造業,還沒這麼嚴重。五逆十惡罪,懺悔念佛往生,多半是在凡聖同居土的下下品。就是這樣往生,他所得的神通能力,也超過一般菩薩,不但超過一般菩薩,超過一般的大菩薩。甚至於我們可以說,華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三賢位的菩薩,都比不上。

  極樂世界何以有這麼殊勝?這是因為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本願在哪裡?我們現在念的就是他的本願。如果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種能力,阿彌陀佛就不成佛;他現在已經成佛十劫,可見得他每一願都兌現了,這是我們大可以放心。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要記住,決定求生淨土,萬萬不可以發心來生還作人,或者來生就生天,你就大錯特錯了。你發這個願,你會得到,但是很可惜,人天福報有,人天不算是果報,你沒有超越六道輪迴。既不能超越六道輪迴;換句話說,你就不免要墮三惡道,這是肯定的。所以佛經不能不讀、不能不聽,六道輪迴的情形不能不搞清楚,我們今天一個念頭錯了,實在講太可惜了。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好不容易有這麼一個機會,遇到可以脫離輪迴、可以圓成佛道的方法,你遇到了,你要是認識不清楚,念頭錯了,豈不可惜嗎?世出世間再沒有一樁事情,比這個更可惜的。

  我們要曉得,經文字字句句都不可以疏忽。一開端,阿彌陀佛自己說,『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你們想一想,他這一句話什麼意思?這是講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只要有眾生具足信願,要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都能得生。我們今天能信,能發願,這一句話裡面,就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我們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分子。既然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分子,是阿彌陀佛真正的弟子,我們對於這一部經的義理要是不通達、不明白、不相信,不能夠依教奉行,你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阿彌陀佛的弟子,對於經典的義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深信發願,依教奉行,決定往生。這一段經文,是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正報微妙,說的這一部分,你們在「科判」裡面都看到。

  『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這是第六願:「宿命通願」,這一句話不能輕易看過。「自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自己自自然然就知道了。知道什麼?「無量劫時」,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你的生活狀況,你全都知道。過去生中,你也做過天王,你也墮過阿鼻地獄,這每個人都幹過的。現在是忘掉了,這個能力喪失,不知道了。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一願的加持,我們這個能力立刻就恢復。說到這些能力的問題,可以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能力不是修來的,不是修得的,也不同於欲界、色界諸天報得的五通,完全是依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任運生得的果報,這是得大自在。

  古大德跟我們講,佛菩薩與二乘、天人,這些能力有許許多多的不同處。第一個「廣狹不同」。佛在經上講,小乘羅漢他們的能力,能夠達到二千國土。我們一個佛的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說他有能力,五通的能力,他沒有漏盡通,五通的能力,他能夠知道兩個,就是我們講的中千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他有這麼大的能力。緣覺比阿羅漢要高一層,他的能力可以能夠知道三千大千世界。可是我們在這個經裡面所看到,範圍是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這個差別太大太大了。諸位想想,要修成阿羅漢果,要證得辟支佛果,談何容易!憑我們這一生決定做不到。不但這麼高的果位做不到,說老實話,小乘須陀洹,我們盡一生的功力也做不到;不相信,你可以試試看。小乘須陀洹要斷盡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三界總共有八十八品,我們一品都破不了,所以是道道地地的凡夫,哪有能力超越三界?不憑彌陀本願威神,末法時期可以說,沒有一個人得度。億億人修行,沒有一個得度,這說老實話。我們心裡總要清楚、總要明白,今天我們得救,唯有靠阿彌陀佛,你不念阿彌陀佛,你念什麼?生到西方淨土,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個能力幾乎跟阿彌陀佛差不多了,決不是聲聞、緣覺能相比,法身菩薩也比不了。這說真話,法身菩薩要能夠比得上,文殊、普賢為什麼要發願求生淨土?

  第二個不同是「多少不同」。聲聞、緣覺「一心一作,不能眾多」,也就是說他要作意想知道一樁事情,就知道這一樣,不能同時什麼都知道,他做不到。我們今天講就是「注意」,注意你才能明白一樁事情,不注意一樁事情也搞不清楚。佛經裡面也常常講「作意」,作意就是我們講注意這個意思。我們在《地藏經》上看過,婆羅門女、光目女,遇到佛菩薩,遇到阿羅漢;阿羅漢一定要入定,才能看到她親人在什麼地方;佛就不需要作意,顯示出佛的能力比阿羅漢大多了。而且佛菩薩有能力同時現無量無邊身,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真的是「千處祈求千處應」。同時不同的處所,眾生有感,菩薩統統都能應,無量無邊的化身,示現種種不同身。

  《普門品》裡面講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給諸位說,觀世音菩薩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是三十二應。怎麼知道的?我們只要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了。這個世間眾生太多、太複雜,眾生有苦難的時候,心裡有求佛菩薩幫助,觀音菩薩都知道了,眾生起心動念,佛菩薩就曉得了。所以眾生有感,佛立刻就有應,感應非常快速。菩薩現什麼身相?不一定,隨眾生之感現相,不是佛菩薩有意現相,佛菩薩無意,佛菩薩沒有心,沒有念頭,所以能現無量無邊身。《楞嚴》上說得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菩薩心是隨眾生的念頭來現。所以同時隨處以無量無邊身,示現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個能力太大太大。這是「多少不同」。

  第三是「大小不同」。二乘人如果現大身,他那個大身不能入小,他要是現個小身,小身不能容大。可是佛菩薩就不一樣,他能現大身,大身能入小,所謂是須彌比喻大身,能夠入芥菜子裡面,他可以入。菩薩也能夠現小身,小身又能夠包容一切,小能容大,自在無礙,這是二乘人做不到的。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我們學佛學到現在,經論讀多了,也有一點認知。一切法凡是稱性就自在無礙,二乘人沒見性,所以他縱然能現大身、能現小身,他不得自在,不稱性。諸佛菩薩,這個菩薩至少都是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這是見性。見性之後,無有一法不稱性,所以他自在無礙,就是《華嚴》講四無礙的境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這樣才曉得,稱性之可貴,不稱性不能解決問題。禪宗修學是以這個為目標,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修學以這個為目標。宗門如是,教下哪有例外的?教下在名相上說的不一樣,教下叫大開圓解,宗門叫明心見性,我們淨土宗裡面講理一心不亂,密宗裡面講三密相應,名詞講得不一樣,其實一樁事情。我們要學佛,學佛要懂得學什麼?我們的目標在哪裡?決定不能搞錯。見性、圓解、相應,說實在話,連理一心,我們統統辦不到。你要能辦到,不但六道超越,十法界也超越,你就成佛,你就是法身大士,你是佛家所說的大聖,不是小聖。雖然做不到,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向這個方向去走。只要不違背這個方向,我們的修學就正確,思想就純正,正知正見,我們的行持叫正行,那就沒錯了。所以正知、正見、正行,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就決定有把握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的加持,我們能力立刻就恢復。恢復的狀況跟如來果地相彷彿,所以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難信之法。比任何一個法門,都快速,都穩當,修學又方便。

  我們道場有一些同學來自遠方,到此地來參學,加入我們法會來共同學習。可是現代社會,我們要清楚、要明白,古人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諸位同修仔細觀察,你應當明白,今天佛法跟一些外道相比,跟一些魔、魔外相比,遠遠不如別人,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比不上,比不過別人。我們根據經論學習念佛法門,外面破壞的人很多,說念佛不能成就,一定還要修其他什麼法門。他為什麼要這麼作法?不希望你往生淨土,不希望你超越輪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佛在經典裡面講得很清楚,世尊晚年的時候,魔王波旬找過釋迦牟尼佛,佛很慈悲,什麼人都接見。波旬跟釋迦牟尼佛說,他要破壞佛法。佛告訴他,佛所說的一切法是純正之法,沒有任何人能破壞。波旬就講,等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披上你的袈裟來破壞你的佛法。釋迦牟尼佛聽了流眼淚,一句話不說。末法時期,魔子魔孫就很多,專門障礙人修行,專門破壞人信心。

  所以世尊入滅之前,告誡後世弟子四句話,叫「四依法」。你要是能夠依這四句話去做,魔力量再大,也不能破壞你。第一句「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法是經典。我們依照經典裡面所說的去修學,人不管他怎麼講法,他講跟經典上講的不一樣,我們不能聽他的。我們聽他的,你就跟他學了,就不是跟佛學;你換了老師,也換了法門,你怎麼可能在佛法裡有成就?「依法不依人」這句話,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上品上生章」裡面所說的,他舉的例子舉得太多了。《觀無量壽佛經》我們講過,上品上生這一章還特別說過,都有錄音帶流通,諸位可以多聽幾遍,你的信心就不會動搖。

  還有許多人,反對我們現在念的《無量壽經》會集本,極力反對,說這個本子是在家居士會集的,不能相信,一定要叫人去念原譯本。這話說起來,好像也滿有道理,他究竟是什麼用意?諸位想想就曉得,我就不必講了。會集不是夏蓮居開頭,王龍舒居士開頭,魏默深居士後繼,夏蓮居是第三個。為什麼前面兩個不反對,偏偏反對這個?而且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已經入藏,清朝《龍藏》就收入了。你應該跟乾隆皇帝打官司,說乾隆皇帝錯了,清朝初年那些高僧大德都沒有眼睛,你才是真善知識,哪有這種道理?你說這個經不行,這個經這十幾年流通,依這個本子修行念佛的,往生瑞相希有,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有幾十個人之多,這是證據。你今天反對,你表演一下往生給我看看,如果你把他痛罵一頓,批評、駁斥,你站在那裡就走了,我們馬上相信。沒有這個本事,我們看你以後怎麼走法?所以不能夠意氣用事。

  印光大師,大家知道,這幾乎沒有人敢反駁,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印光大師對前面兩種會集本,沒有說會集有錯誤,他的批評是會集把原譯本的文字改動了,他指責這一點,沒有說會集有過失。他批評得對,這沒有話說。正因為這麼一個緣故,夏老居士做第三次會集,避免前人的過失。這個會集本,字字句句都是原譯本上的,沒有改動,諸位可以拿五種原譯本去對照著讀。夏老在往生之前跟他的學生說,那個時候講話,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預言,他說對了。他說他會集的《無量壽經》,將來是從海外傳到中國。當時學生聽了,都莫名其妙,怎麼會從海外傳到中國?第二句話說,他會集的本子會傳遍全世界。今天我們看到這個現象,他講的話兌現了,果然沒錯。所以我們要「依法不依人」,人所講的與經教的義趣相應,我們可以相信;他講的與經典所說的不相應,我們不聽就好了,也不必去批評,不必去辨別。為什麼?現在這個時代民主自由開放,每一個人有言論自由,他不犯法,我們管不著。他說他的,我們幹我們的,我們不聽就行了。世尊在三千年前,對於今天社會狀況一清二楚,所以這四句是防止現在的弊病,唯恐破壞我們的道業,慈悲到了極處。

  第二句說「依義不依語」。這一句話重要,這一句話就可以把會集的問題解決了。你說會集得對不對?有世尊這一句話就行了。講解經文,翻譯經文,意思對了就可以,不必照著言語翻,「依義不依語」。同一個梵文原本,在中國有很多人翻譯,翻譯出來的文字當然不一樣,這些本子同樣都流通,都是好本子,文字不一樣,意思相同。像諸位常常念的《金剛經》,《金剛經》就有六種譯本,原來的梵文譯本只有一種。在中國六次翻譯,翻譯的不一樣,諸位在《大藏經》上可以看到。意思一樣,文字大同小異,意思一樣這就可以。不能說這個翻譯得對,那個翻譯得不對,不可以。這是說明翻譯沒有問題,可以翻譯的;會集也沒有問題,可以會集的。

  第三句佛教給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了義、不了義不是從經典上分,是從我們根性上分。我們學了,真正能得利益,就叫了義;學了不得利益,那就是不了義。什麼利益?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適合我,哪一個法門我修學,在這一生當中,可以了生死,可以成佛道,可以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這個法門對我來講是了義,我應當選擇這個法門。世尊真的慈悲到極處,他老人家四十九年說了那麼多經,唯恐我們自己不會選擇,給我們指出一個方向,讓我們循著這個方向去選擇。他老人家講,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世尊給我們指了一個方向。我們今天生在釋迦牟尼佛末法時代,遵循佛陀指示的方向,我們選擇淨土,那就不錯。

  淨土的經論,只有三經一論;三經佛說的,《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這是淨土三經;一論,是天親菩薩造的《往生論》。後來大德、祖師又加了兩種進去,魏默深居士將《行願品》末後一品,附在三經之後,稱為淨土四經。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淨土四經後面,稱為淨土五經。現在我們看到「五經一論」,總共六種。這六種裡面,哪一種適合我們根性,任選一種,一生當中專修專弘,一門深入,鍥而不捨,你決定有成就。我們今天在此地選擇《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現在總共有九個不同的本子,我們選擇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本子?諸位把九個本子展開來看一看,你就了解。這個本子好,文字淺顯容易懂,段落層次分明,讀起來爽口。而且將五種原譯本裡面的教誨,可以說是圓圓滿滿都摘錄在其中,沒有遺失,沒有脫漏。這個本子就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讀這一本,等於五種原譯本全都讀了,你說這個多方便!所以我們選擇這個本子,不是沒有道理。這是個了義的法門,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不退成佛,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是「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世尊第四句的教誨,「依智不依識」。這一句針對我們現前的社會,也就是說破壞我們修學的人太多了。侮辱我們、毀謗我們、糟蹋我們的人,到處皆是,所以佛這一句話叮嚀我們,我們要有智慧。識是什麼?感情用事。我們要依理智,絕不依感情。什麼叫依智?你能夠依前面佛所說的三句,就是智,違背前面三句,你就是感情用事。再多的人來給我說,佛沒有這個說法,我們聽誰的?聽佛的。再多的人說這個法門不能成就,甚至於還有毀謗,這經是偽造的,不是真的,決定沒有西方極樂世界,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出家人法師講的。有些同修聽了來告訴我,他問我: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出在哪個經上?來問我。我說:我不知道,你去請教那位法師,哪個法師講的,他一定知道,請他把經拿出來我們看看。那有什麼法子,現在言論自由,胡說八道也不犯法。所以佛這個「依智不依識」,我們愈想愈有道理,他這四句話針對我們現在學佛同修們說的。我們能夠理解,能夠記住,依教奉行,不會再受外面境緣動搖了,我們才有成就的可能。唯有往生不退成佛,我們才能恢復性德,才能恢復經上講的這許多智慧神通,這個能力我們就都恢復了。

  菩薩與二乘相比,第四個有「快慢不同」。譬如,二乘聖者、權教菩薩要去參訪諸佛如來,要費很長的時間他才能到達,而且不能同時參訪許許多多諸佛如來,可是佛菩薩一念就能周遍法界,這個能力不能相比。第五「虛實不同」。二乘人能變化,變化的是相似而已,沒有實際的作用,可是佛菩薩所變化的都有實用。第六「所作不同」。諸佛菩薩能同時現無量無邊的形色,就是隨類化身,同時隨類化身,不是一個一個的,同時的。而且所化的這些身,每一個身都有他自己的主張,都有他自己教化眾生一套辦法,都有他們自己的說法,各個不相同。譬如說,同在我們這一個地區,同在佛教裡,菩薩可以化很多很多身,變化成許許多多的法師、居士,有學淨的、有學禪的、有學教的,他能化很多身,各個不相同。不僅是在佛門裡他能這樣示現,他還示現外道,示現其他宗教,乃至於示現社會裡面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各個所做的不相同。這是聲聞、緣覺辦不到的。

  我們曾經在《高僧傳》裡面、《神僧傳》裡面見到,大概是唐朝時代,西域有一位高僧,名字我記不得了,這都是我很年輕初學佛的時候,喜歡看這些書,有這麼個印象。有一個西域的高僧,他要回國去,當時跟他學佛的人很多,聽到老法師要回去了,都是要供養老法師。那個時候的法師不要錢,你供養紅包他不收的,怎麼供養?請他吃飯。到第二天,到十里長亭送法師,每一個人都非常歡喜;昨天法師看得起我,到我家來應供;那個人說不對,昨天明明在我家裡應供。這一傳了之後,才曉得這個法師有分身的本事,同時應五百人家供養。他有分身,但是五百身都是一樣的身,不是各式各樣的。菩薩能現各個不同的身;他不行,他只能現一種身;一種身能夠現很多身,他不能夠變現不同的身分,不能夠變現不同的形相;這是「所現不同」。所作不同,所現不同。

  還有一種能力,《楞嚴經》上講六根互用,佛菩薩行,眼能見,耳也能見,整個身都能見。耳能聽,眼也能聽,手腳都能聽。這是聲聞、緣覺做不到的,所以佛與大菩薩六根互用。第九種「自在不同」,這是有感斯應。雖然做種種應現,幫助一切眾生,教導一切眾生,佛菩薩自己從來沒有起心動念,從來沒有妄想執著,真正是一切時、一切處,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無量壽經》後面所講的「不失定意」,這也是聲聞、緣覺、權教菩薩所不能。所以雖然講神通,從這種種方面來觀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所得的這六種神通的能力,不但超過天人,超過四聖法界,乃至於超過法身大士裡面的三賢位菩薩,真正不可思議!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到哪裡去找?

  說到宿命通,這一條實在講也很有意義,也很重要。古德說,這裡面至少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如果不知道宿命通,我們人不知道過去,所以對於善不想修,不願意修;對於惡,也不怕,也不想斷。什麼原因?不知道過去生中,這些業因果報。佛在經上講過,他說有阿羅漢,阿羅漢得漏盡通,他宿命通的能力能知過去五百世,就想到過去生中造作罪業,墮阿鼻地獄受苦受難那個狀況,一想起來還心有餘悸,身上流血汗,恐怖!已經離開很久了,現在已經修行證阿羅漢果,想到那個時候的狀況,恐怖得還流血汗。我們凡夫哪一個人沒有墮過阿鼻地獄?哪一個人沒有變過畜生、變過餓鬼?三惡道裡面,我們時間待得太長太長了,可惜沒有宿命通,不曉得了,忘掉了。所以今天敢作惡,不肯修善,這有什麼法子?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有法師說如果我們能夠知道宿命通,決定不會再有自高自大,你自自然然就謙虛。想想過去跟我們一起修行的人,人家已經修行證果,許許多多的同參道友都已經作佛、作菩薩,我們自己還落得這個狀況,有什麼值得自高自大的?慚愧的心生起來,自卑的心生起來,這是自利,對自己有好處。幫助別人,能夠知道別人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業因果報,你教導他一定會契機。為什麼佛菩薩為人講經說法,話還沒說完,聽的人已經開悟證果,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我們今天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聽的人好像沒聽到一樣,充耳不聞;或者聽到、看到、講到,你們表情不錯,點頭笑一笑,出了大門忘得乾乾淨淨。什麼原因?不知道宿命,所以只是說法,很難契機,道理在此地。宿命通就非常非常重要了,我們自己曉得不是一世、二世,阿羅漢才知道五百世,極樂世界的人「自知無量劫時宿命」,無量劫當中所造的善惡,所受的一切果報,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向下經文,『洞視』是天眼通,『徹聽』是天耳通,『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這是天眼、天耳的功能,這個功能不可思議。「十方」,這個好懂,「去來現在」,去是過去,來是未來,現在。從這一句經文,我們就完全明瞭了,他們對於現代科學家所講的無量時空的維次,全部突破了。空間遍十方,時間盡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他全都能看到,全都能夠聽到。視加個「洞視」,洞是看得很深,看得很清楚,看得很微細。「徹聽」,極其微弱的音波,甚至於我們自己還沒有發現,佛菩薩已經聽到,他已經接收到了。六種神通都有密切連帶的關係,前面宿命裡面講,十方過去無量劫中所做一切善惡,現在自己自性的德能恢復了,過去無量劫看到了,過去無量劫所做的這些音聲聽到了。諸位要想想,阿羅漢對於過去在阿鼻地獄裡面受的一些苦難,如果沒有見到、沒有聽到,他怎麼會恐怖?宿命知道,天眼見到,天耳聽到,所以才有這種反應。

  天眼通也叫做天眼智通,也叫做生死智通。因為他能夠見過去、現在、未來,能夠見一切眾生生死的狀況;實在講,在佛法裡講「死生的狀況」。死了,接著他又生了,生死是一個段落,死生是一個輪迴的現象。你在六道當中,死生輪迴的現象,他統統看到,統統清楚,統統明瞭。所以世間有一些預言家,跟我們講未來的這些狀況。我在早年學佛的時候看到這些書,向李老師請教,這些預言家他們依據的是什麼理論來推測?老師當時告訴我,他說大概不外乎兩大類。第一大類是數學,在中國無論是算命看相、看風水,這些種種都離不開《易經》,《易經》是數學之母。中國古老的這些預言,最著名的像《皇極經世書》,都收在《四庫全書》裡面,都是根據《易經》,根據數學來推算的。

  外國也是如此,外國人講占星術,那是一種高深的數學。在幾百年前,法國諾查丹瑪斯差不多距離我們現在有五百年,他推算今年八月十八日天象,以地球為中心,排成十字架,是從數學上推算出來的。算得很準確,果然這個現象發生了,這是一類。這一類可靠的程度有多少?李老師告訴我,可靠的程度只有百分之七、八十。為什麼?有的時候會算錯了。我們自己給人家算命看相的時候,很多看錯誤的,不是完全準確,那要看他的功夫,還要看我們提供的資料正確不正確。

  另外一種是禪定。諸位要曉得,定能發通,禪定當中天眼、天耳、他心能力恢復了。這個完全準確,為什麼?他親眼見到,叫現量境界,數學裡推算的是比量境界,不一定完全正確。可是從禪定裡面見到的話,那是很準確,但是這種不多。李老師那個時候給我舉出來,像黃檗禪師的預言,但他那個預言,他是用詩歌的方式寫出來的,很難懂,都看不懂。他說那個準確性很高,他們說的話都是奇奇怪怪的,等到事情發生之後,再想想說得沒錯。事情沒有發生之前,怎麼想也想不出來,像謎語一樣,你要有智慧,你才能猜測得到。所以這是通的能力。但是禪定發通是修得,修得的通會不會失掉?會失掉,心一亂就失掉了。所以有很多我們看到修定的人,入定的時候他有境界,出定就沒有了。這是一個很平常的現象,為什麼?定功不夠深,不能保持。

  在最近幾年當中,我也曾經見過,中國大陸在美國訪問,有一些特異功能的人,我也曾經見到過。好像前後見到三位,年齡都不太大,好像都不超過三十歲。他們有天眼通,大陸同胞們稱他們作「X光眼」,他的眼睛能夠透視,能看一個人的內臟,所以你有什麼疾病的話,他能看到。看得確實是相當準確,那倒不是騙人的。我們曾經請教他,你這個能力從哪裡來的?他能力是天生的,也是屬於報得的,非常非常希有。我們問他,你這個能力會不會失掉?會失掉。怎麼會失掉?年齡愈大,能力就愈差。為什麼?在外面看的世面多,聽的東西多,心亂了。所以要保持這個能力,就是要保持清淨心,很有道理。他們並沒有學過佛,跟佛講的原理原則相同,能力是從清淨心裡面發現的,心不清淨決定沒有這個能力。

  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能力是佛菩薩加持的,阿彌陀佛本願加持的。本願給你加持,你本身確實有這個能力,他才能加得上,本身沒有能力,怎麼會加得上?而且一定要跟阿彌陀佛合作,你的能力才不會失掉,才能永遠保持。跟阿彌陀佛合作,就是要跟阿彌陀佛「同心同德,同願同行」,佛的本願威神圓圓滿滿的加得上。我們的心願,我們的解行,跟阿彌陀佛背道而馳,佛是想加也加不上。這種能力如果有,不但對於自己修學有方便,幫助一切眾生,教化眾生,度眾生,便利就太多了,這是本願殊勝的利益。

  經文裡面「徹聽」,它的範圍也是十方未來、現在之事。空間遍十方,時間徹三際,這是天耳通。耳能聞聲,六道眾生的音聲都聽得到,而且都能夠通達無礙。不像我們現在語言有障礙,外國人說話我們聽不懂,如果有了天耳通,不管他說的什麼話,我們聽都能聽得懂。不但人間這些言語不要學,也不需要翻譯,全通達了;鳥獸的言語你也懂,鬼神的言語你也懂得。像佛經上常講,「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個能力就現前。我們在《高僧傳》裡面,曾經讀過安世高的傳記。因為過去講過幾部經,是安世高大師翻譯的,我們要介紹翻譯的人,必須去讀他的傳記。安世高大師就有能力懂得鳥獸的語言,我們只聽到鳥在樹梢上叫,嘰嘰喳喳在叫,其實牠們在談話,我們聽不懂。安世高聽牠們在談話,就告訴同伴;這個鳥牠看得遠,看到遠方有人,有幾個人走過來,挑了些什麼東西;過了一會兒,那邊人來的時候,果然沒錯;鳥說的,鳥在那裡說那邊有人來,他能聽得懂。

  為什麼有這個能力?學,他到哪裡學來的?這個能力,跟諸位講,甚深禪定當中發通。清淨心當中本能恢復,這個能力是本有的,無有障礙的能力。在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天人,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經上講「下至」,我們注意這兩個字,這是魏譯的本子上有。魏譯是康僧鎧的本子,流通最廣,他裡面是四十八願,「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下至」是什麼意思?古人有解釋,是講最低的水平,最低的能力,也能夠聽到百千億那由他佛說。這個範圍多大,決不是六道裡面欲界天、色界天人,四聖法界裡面的聖者,不能比。所以他們的能力,幾乎是完全恢復了,跟如來果地上非常相似。

  這兩種能力很重要,為什麼?有這種能力現前,我們修學,自己修學就會很認真、很努力。為什麼?親眼看到地獄、餓鬼之苦;你看到這些狀況,你聽到他們痛苦的、悽慘的呼叫,不敢不發憤,不敢不努力,幫助我們斷惡修善,幫助我們看破、放下,一心一意專求淨土。為什麼?對於淨土裡面狀況,你也看到了,你也聽到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能力幾乎完全恢復,十方世界諸佛說法,菩薩們在一起研究討論,你統統見到,統統聽到。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最完備、最完善的佛教大學;諸佛剎土都是佛教大學,而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善。因為他們德能恢復得最快,恢復得最究竟、最徹底、最圓滿,他方世界諸佛剎土所不及的。再看底下這段經文,這第四章只有一願,「他心通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很重要,他心通也叫『他心智通』,就是知道別人心裡的念頭。過去李炳老講,「知己知彼,才能契機」。所以度眾生,也可以取作觀摩。經文一開端,我們都有分,只要深信發願,求願往生,這裡面就有我們。因為『所有眾生』,包括我們在內,『生我國者』,『皆得』是平等的,沒有一個不得到的。「通」的能力,是『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眾生心念』。今天我們讀這一段經文,讀了以後,不知做何感想?敢不敢想?西方極樂世界人數之多,沒有法子計算的,不是算術能夠計算得出來。這在本經後面講得很清楚,每一個人都有這個能力,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我們在這個地方一舉一動,人家都看得清楚,我們說悄悄話,人家聽得清清楚楚,我們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了,你有什麼能瞞過人的?

  早年我讀這一段經文寒毛直豎,極微細的一個念頭,西方極樂世界的佛菩薩早就知道。我們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今天這種念頭、這種行為,他會不會點頭?我們相信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我們情願往生,可是你的心行,恐怕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人都搖頭,不會點頭。大家都搖頭,阿彌陀佛就不能來接你了。我們要真正希望生到極樂世界,真正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你不乖乖的學怎麼行?祖師大德教給我們「老實念佛」,起心動念違背了佛陀的教誨,就是不老實。不老實的人,「喊破喉嚨也枉然」,不能往生。

  這一段經文,如果用現代人的話來講,這屬於心理學,懂得人的心理。一般心理學,揣測、觀摩,揣測、推測,這是完全知道,特殊的能力,不需要觀摩,不需要推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這幾天在早餐裡面跟諸位報告過,正好念到《感應篇》勸導我們「積德累功」。註解裡頭教導我們,存心是德,力行是功。我們存一個什麼心?你想一想諸佛如來,諸佛如來很清楚、很明白,認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我們不知道,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佛在大乘經上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自己,是自己的真身。禪宗裡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就是講清淨法身。

  基於這個認知、這個事實,所以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現種種身,說種種法,只是為一樁事情,佛家的術語說「普度眾生」,用現在的話說,為一切眾生服務;度就是服務的意思,為一切眾生服務。佛存的什麼心?真誠利益一切眾生心,平等愛護一切眾生心,清淨布施一切眾生心,這是佛心。這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大菩提心」,這是阿彌陀佛的佛心,我們有沒有?沒有,趕緊發,發出來之後,念念不捨。利益、愛護、布施落實,就是功德。你發的這個心,這個心要落實、要兌現,於一切眾生決定沒有分別,不分族類,九法界一切有情眾生,我們為他服務,還有無情的眾生也要為它服務。為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同一個法性,這樣才是真正學佛,與佛的「心願解行」才相應;不如是學,就不相應。我們讀到這個經文,就要知道,就要能體會得到,我們的心願解行與佛不相應,不能往生;心願解行與佛相應,真的就念佛了。佛是心,我們平常念佛,是把這一句佛號,把佛心給念出來;「真誠利益眾生心,平等愛護眾生心,清淨布施一切心」,我這三句大家好記。清淨布施,是布施裡面絕不夾雜名聞利養,決不是說布施還要報酬,沒有的,這是清淨布施。常存這樣的心,常行這些事,真念佛人。你有願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臨命終時佛一定來接引。所以這個經文,我們要記住。

  「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包括我們娑婆佛剎在內,眾生心念包括我們自己起心動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所有眾生統統知道,都有這個能力,何況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我們今天遇到苦難,有求於觀音菩薩,還用得著求嗎?還用得著去禱告嗎?不用了,他都知道;我們起心動念,他都曉得。所以只要如教修行,決定得諸佛護念,菩薩善神擁護,再大的災難,你也能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度過。我們讀這一段經文,有信心,不要怕,「我做這麼多好事,佛菩薩都不知道,我天天禱告,不曉得他聽到沒有?」現在我們才明瞭,不但他看到、聽到,我們心裡動個念頭,自己還沒有注意到,他們都統統清楚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