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九年早餐開示—愛樂信受  (共一集)  1999/1/2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4-0020

  昨天你們聽經,在經文裡面讀到「愛樂信受」這四個字,意思很深很廣,我們怎樣真正能夠契入,愛佛法,喜歡佛法,信受奉行。一個人在一生當中,對佛法的修學有沒有成就,實在講這四個字是關鍵。大家都說佛法好,佛法究竟好在什麼地方,總得要清楚、要明瞭。如果不是真正透徹的明瞭,佛法好只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愛好的心、歡喜心是決定生不起來的。不但佛法,世法亦復如是。就是說到人與人的交往,也是了解愈深刻,友誼才能夠達到深厚。由此可知,一切法都是建立在彼此深刻了解的基礎上。由此可知,我們對於釋迦牟尼佛究竟有多少認識?對於一切諸佛如來、一切菩薩,真正了解多少?然後我們才能談得上學佛,再進一步才能談得上愛樂,到最後才真正做到信受奉行。

  由此可知,世尊當年在世,為什麼一生都從事於講經說法的工作,四十九年從來沒有一天間斷。許多學生在家、出家,出家學生經典上通常有記載,我們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人,這不過是出家眾的一個代表而已,這是常隨弟子。一般的聽眾,來來去去的,就沒有記載在經典當中,這些人人數很多。而且絕大多數的人,只要有空閒,都願意長時間追隨在佛的身旁,親聆教誨。我們讀到這些經文,冷靜的去思惟,想想當時世尊講學教化的狀況,漸漸就會體會到修行證果的祕訣,也就了解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心態,用什麼樣的方法來修學。許許多多同修常常見到我,問我:為什麼我們自己修學,功夫不得力?我聽得太多,也看得太多,我體會很深。修學功夫之所以不得力,是你認識不清楚;認識不清楚,是你讀誦大乘、聽經時間太少了。必須要曉得,我們如果不受佛法的薰陶,決定要接受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薰習,這種煩惱習氣的薰習,從無始劫以來,時間太長久,印象太深刻,所以煩惱習氣這個力量非常強大。我們接受佛法的薰習時間太少,力量不夠,抵不過煩惱習氣,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往往在這一生當中都空過了。

  不但在家學佛如是,出家學佛又何嘗例外?我們發現這個原因,就應當提高警覺,如何把這個因素消除,使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有決定性的成就,這是我們當前的課題。還是一句老話,要讀誦大乘,要聽聞佛法。可是在現前這個時代,講經說法的人少了,每一個地方都缺乏講經的人才,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就比不上古代。古時候學佛,都有真正善知識,真善知識有修有證、有師承,不會害人,不會誤人。現在在這個時代,師承已經斷絕,道德已經崩潰,我們修學想找一個善知識,找一個好老師,已經找不到。過去是難,可遇不可求,現在簡直就是沒有了。唯一的辦法,就是依古人為老師,做古大德的私淑弟子。可是你得有這份德行,有這份智慧,死心塌地依教奉行,你也能有成就;如其不然,成就就難說了。現前科學技術發達,我們可以利用這些高科技,將我們每一場講經,都能利用這個技術,即刻傳播到全世界,我們盡一點綿薄之力,把佛法為大家介紹。

  古人有一句話說,「世間好語佛說盡」,這個話說得沒錯,這個話說得還不夠透徹。不是他說得不透徹,是我們聽了之後,我們理解不夠透徹。古人說話很含蓄,那個味道濃,意味深長。因為當時聽眾多半是士大夫階級,都是有學問、有修養,那種說法他們聽起來很入味。現代人沒有這個修養,那個說法我們就聽不懂,我們體會的意思就非常淺薄,所以必須要多囉嗦幾句。「世間好語佛說盡」,是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盡?你要這樣體會,你體會得很淺薄,不夠味。這一句話真正的意思在哪裡?真正意思是講自性佛。佛給我們說的一切,不是釋迦牟尼佛自己的。如果是釋迦牟尼佛自己的東西,我們依靠他來學習,被他牽著鼻子走,算什麼好漢?釋迦牟尼佛最令人佩服的,就是他所說的沒有一句話是自己的。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佛自己說,他之所說的一切法,皆是過去古佛所說。他老人家講經說法的態度是述而不作,跟中國孔老夫子的態度完全相同,沒有我自己的東西,古聖先賢的東西,我轉述給大家。這是謙虛,也是事實。

  我們聽到他是祖述古聖先賢,已經深一層了,還不夠味。真正的義趣是什麼?是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的佛法,哪裡是外頭來的?佛講《華嚴經》,《華嚴經》從哪裡來?每一位同修自性裡面的「大方廣佛華嚴經」。你的自性寶藏沒有開顯,是因為你有障礙。佛菩薩把這些障礙去掉了,自性的智慧德能透出來,為我們敘說,所說的是一切眾生自性裡面的無上法寶,這個味就濃了。這才曉得我們非學不可,我們學的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東西,不是十方諸佛如來的東西,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你看這多親切!所以釋迦世尊、諸佛如來,我們對他敬佩,那就是說,他永遠不會說是牽著人鼻子走,他教人個個頂天立地,這才叫正說,這個法才叫正法。

  佛很慈悲為我們說出來,道破了,我們幾時才能覺悟?幾時才能體會得?為什麼不能?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太重,造成我們的障礙。有覺悟的人,過來的人,跟我們提醒,我們還是不能覺悟。由此可知,煩惱積習的深厚,障礙的嚴重。那用什麼方法?只有一個辦法,不斷的薰修。天天聽,一年不開悟,再來一年,十年不開悟,再來十年,這個樣子密集的薰修,就造成強大的力量。根性利的,所謂根性利就是你煩惱障礙薄,有個三年、五年就開悟了;煩惱習氣深重,二十年、三十年開悟,我們也看到不少人。這才知道,一門深入,長時間薰習的重要性。

  古時候的道場,佛教傳到中國,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一千年之後的事情,那些道場每天講經。道場就是學校,是以教學為中心,大家在一起共修,這是很晚的事情。世尊當年在世,沒有大眾在一起共修的,修行是個人的事情,佛不問。佛的工作只是為大家開示,講經說法,這是佛的能事。所說之法皆稱為妙法,妙在哪裡?無論說什麼法,真的是字字句句裡面,都具足「教、理、行、果」這四意思,稱之為妙。學生如何接受?必須要具足「信、解、行、證」,你才能真的接受到。所以「行」跟「證」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佛也幫不上忙,佛只是教學。過去的人,都非常自愛、自重,都能夠發憤努力去修學,可是到了後代,眾生習氣很重,學還可以,喜歡聽聽,做就做不到了。放逸、懶散,不肯認真修學,祖師大德看這個情形,這才提倡我們共修,確實幫助了不少人。共修的好處在哪裡?依眾靠眾。看看大家都很用功,自己不好意思懈怠,這樣才提倡共修的。

  我們看到在中國歷史上,大概提倡共修最早的是慧遠大師,在廬山建一個蓮社,有一百二十三個人,大家在一起念佛共修。這是我們在中國歷史上看到,大家在一起共修第一個例子,那個時候不多。共修真正推廣提倡普遍的推行是唐朝中葉,馬祖道一和尚跟百丈大師兩個人提倡叢林,所以叢林制度是中國佛教的特色,不但共學也要共修。於是這個制度以後逐漸普遍推行,我們共同在一塊學習,共同在一塊修行,依眾靠眾,這個方式在中國建立起來了。所以講經的法師多,領眾修行的法師多,得利益的成就的人就多了。

  現在我們要是找一個真正發心修行的人,難!找不到了,所以我們依靠古人。我過去在台中求學,李炳南老居士就介紹我,叫我學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不在世了,《文鈔》在世,依照《文鈔》去修學,就是印光大師的學生,做印光大師真正的弟子,依教奉行,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一個人可以用這個辦法修學,如果我們有個小團體,大家也可以一起來共修,都不失是一個好辦法。但是要天天在一塊讀誦,天天研究討論,天天認真的依教奉行,才能得到結果,決定不能鬆懈。

  我們現前在新加坡這個地區,藉著科技的設備,每一堂講演都上網路,即使我在有一些比較近一點的地區,做一些短暫的講演,也都同時上網路。諸位如果要歡喜聽,現在電腦設備很簡單,也很容易,你家裡有這個設備,你每天都可以聽到。在台灣、在中國、在香港這個地區,我們沒有時差,我們早晨跟同學們在一起談話,八點鐘到八點半,你每天都可以聽到,晚上講經八點鐘到十點鐘,你在家裡頭也可以收看;如果人多,將電腦連線到電視螢幕上,把畫面放大,全家人都可以看得到。如果你有一個道場,就模仿我們這種投影機,可以把這個影像放大。我們現在放大,大概有一百多吋的樣子,所以你們看得很清楚,這個是美國達拉斯傳來的。我們看到他們這些形像,跟我們現在的人,可以說是一樣大,看得很清楚。我們這邊說話,他聽得見,他看得到,他們說話我們也聽得到,所以有問題當時就可以能夠解答。但是必須要做成雙向,雙向比較麻煩一點。諸位在家庭裡面,有一個電腦設備就可以了,不必用雙向。如果是道場,也可以用雙向跟我們連線,每天我們都可以見面,這個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所以我們特別強調,要修學功夫得力,一定要天天讀經,天天聽經,研究討論,決定不能夠鬆懈。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