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年早餐開示—大乘佛法對這個時代的重要性 (共一集) 1999/1/2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4-0019
今天這個時候,有許多來自台灣、澳洲的同修,到這個地方來參觀我們網路上的雙向溝通。這種方式對我們修學有很大的幫助,希望海外每一個學會都能有這個裝置,這樣子我們每天就如同面對面的接觸。大家在此地,可以看看這個效果,如果有疑問也可以隨時提出來,我們面對面的答覆討論。現前我們在新加坡,乃至於我在附近地區旅行講演,我們每一場都上網路,諸位同時可以能夠收聽到。如果因為時差的問題,我們所有的資料也都儲存在電腦裡面,隨時可以叫出來看。現場直播最大的好處,就是大家聽了有問題,隨時可以提出來,我們隨時解答,好處在此地。現在電腦的速度,比通訊衛星要稍微慢一點,我相信這個技術,許多科學家還在不斷的改進,可能在三、四年之後,就能像衛星轉播一樣,達到這樣的一個水平。這種技術,將全世界時間、空間,從多元都能夠融合成一元化。我們深深的相信,對於世界的和平,社會的繁榮進步,會有很大的幫助。
今天世人所擔憂的,就是社會安定的問題,天災人禍每年不斷的在增長,次數加多了,災害嚴重了。世間也有不少志士仁人,希求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我也曾經接觸過許多人,都是值得我們非常尊敬的人,他們具有菩薩心腸,深慈大悲。可是想不出一套好的方式,能夠為現在這個世界,每個國家,每個民族,各種不同的族群,都願意接受的。在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說了一句話,他說要解決這個問題,特別是二十一世紀的矛盾、衝突,只有大乘佛法與中國孔孟的學術。這是很有見地、很有智慧的言語,給世人一個訊息。當時在台灣,于斌樞機主教參加這個會議,回到台灣之後提倡祭祖。我們那個時候看到非常驚訝,天主教從來不祭祀祖先的,為什麼天主教會祭祖?而且當時天主教的教廷發出文告,鼓勵神父、修女跟佛教對話。可能也因為這個因緣,當年亞洲主教團,在輔仁大學後面多瑪斯修道院,辦了一個「東亞精神生活研究所」,請我去講學。我在那邊教了一段時間,以後出國弘法,就把這個課程交給悟明法師接替。這些都是非常開明的作法,真正在做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的工作。
一九九六年我到澳洲,認識了昆士蘭「少數民族事務局」的局長尤里先生,他不但有這個理念,而且更積極的、很認真的在落實。我們一見如故,非常歡喜,我們有共同的理念,認真努力在做。當時他辦了一個「論壇」,這個論壇每一個月集會一次,參與的人是當地各個宗教的領袖們,每一個月進行一次研究討論:如何幫助社會和諧?如何幫助社會消除一切歧視、一切誤會、一切隔閡?在今年我又到澳洲去,尤里先生告訴我,現在他升官了,搬到州政府大樓裡面去辦公。告訴我,他的工作現在升級了,澳洲聯邦政府對這個問題非常重視,可以說他們普遍建立了共識。告訴我,在格麗菲斯大學,這是昆士蘭州政府所辦的第二個大學,在學校裡面,建了一個「多元文化活動中心」,土地是學校的,他規畫建築的圖拿給我看,將來就是有固定的一個活動中心。這是所有宗教的大團結,實在是值得讚歎。
這個圖規畫好了,我問他,我說:「你開始建了沒有?」他說:「還沒有,還沒有動工,已經規畫將要動工。」帶我到學校去參觀。我問他,我說:「你建築費用大概多少?」他說:「建築費用,大概要一百五十萬到一百七十萬。」但是裡面還有一些設備,將來開辦的一些費用,他準備籌募三百萬澳幣。我聽了很歡喜,我當時送他十萬澳幣,他也很開心,很高興。學校裡面校長接待我,我們在一起交談,我向他建議:現在你硬體設備有了,逐漸多元文化的思想理念落實,真正要把這個事情做好,需要人才。我建議學校,最好能開一個「多元文化研究所」,最好是用「研習所」,不但要研究,我們要落實,要認真來學習。當然,最理想的是能辦一個多元文化大學。教材用什麼?就照湯恩比這個意思,教材就選用大乘佛法跟孔孟的學術。大乘佛法裡頭,最重要的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孔孟最重要的是《四書》,不必搞得太多,一部《華嚴經》跟一部《四書》就行了。
你看宋朝,宋朝開國趙匡胤的得力助手趙普,以後他作宰相。他向大家說,他以半部《論語》,幫助趙匡胤得天下。得天下,用現在話來說,就是建立政權。另外,他說:我又用半部《論語》,輔助太宗趙光義治理天下。他一生治國平天下,用什麼方法?一部《論語》。我想這樁事情,湯恩比一定很清楚,這一部《論語》能夠平治一個朝代,也就能平治今天整個世界,這是孔孟的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如何能夠達到,一切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協調融合?《大方廣佛華嚴經》最有效果。我們展開經卷,自始至終就能看到,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不同族類的大集合。這個問題,毘盧遮那佛解決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解決了,這是我們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一切諸佛如來對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我們問,他用什麼方法解決的?用教學,教化眾生,讓一切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佛家講人人覺悟,問題解決了。為什麼不同族群,有這麼多的誤會,這麼多的衝突?是因為迷而不覺。
多元文化是不是變成一種文化?不是的。我們在經論上看到,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異不礙同,同不礙異,同異不二,這才顯示出文化的多采多姿,共存共榮,美不勝收。決不是強迫你要放棄你的文化,你要被我同化,沒有這個意思。我們在經上,從來沒有看到「同化」這個名詞,而都是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發揮各個文化的特色,讓大家共同來欣賞,共同來享受。從這個地方我們才看到,佛家講的宇宙人生是一個完美的整體。完美整體裡面,有許許多多的部分,每一個部分有每個部分的美,「真、善、美、慧」。我在講經的時候,我用我們一個人身來做比喻。人身是多元文化,頭不是手,手不是足,頭有頭的美,手有手的美;不能說,手的美一定跟我的頭一樣,我頭戴個帽子,手也要戴個帽子,那不成話了。各個部分的美,集合起來就是一個整體的美,這個意思我們在大乘經論上看到了。
所以決定不能用「同化」這兩個字,同化兩個字錯了,等於說把另外一個文化消失,我們這個整體的美就有了缺陷。儒、佛所講的道理,都是講完整的真善美慧。完整的真善美慧,每一個局部,我們現在講是每一個族群,都有它的真善美慧,這樣集合起來,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個總體的真善美慧。儒家有這個理念,佛家有這個理念,儒家過去落實在舊社會裡頭,佛法我們看到落實在華藏世界,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如果有這個認知,就會對任何一個眾生、任何一個人,生起恭敬心。知道每一個眾生,都有他的優點,都有他的長處,都有值得我們尊敬讚歎的地方,我們人人能夠養成尊敬別人、讚歎別人,社會就和諧,許許多多不愉快的事情自然就消失,哪裡還會有天災人禍?
昨天,我收到一封邀請函,是此地伊斯蘭教發給我的。希望我參加他們齋戒節之後一個盛大的宴會,我一定會去參加。一些不了解的人,他有界限,他有分別,他有執著,我們對於任何一個族群,任何一個社團,我們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們很喜歡跟他親近,很喜歡跟他們交流往來,我們決定沒有什麼目的,「你要放棄你那個宗教,要信我的教」,絕對沒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是迷、是錯誤。我們在佛經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對於印度許許多多的宗教團體,世尊都接觸。世尊給他們的是智慧,決定沒有說是,你要捨棄你那個宗教,來信我這個佛教,沒有,從來沒有這種念頭。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佛的學生有婆羅門、有外道,在《四十華嚴》裡面,勝熱婆羅門、遍行外道。那些是什麼人物?那些是其他的宗教家,是其他宗教裡頭的領袖。
佛門當中用什麼眼光看他?菩薩,他們是菩薩。何以說他是菩薩?菩薩不是一定佛教裡頭才有,各行各業裡頭都有,任何宗教裡頭都有。菩薩是說一個覺悟的人,對於宇宙人生真相,真正清楚、真正明白,這個人就稱菩薩。他是天主教的神父,他明白、他了解,神父菩薩;基督教的牧師,他通達、他了解,牧師菩薩。他不必要改變身分才是菩薩,不需要改變身分,不需要改變工作,不需要改變行業。我們在《四十華嚴》裡面看到,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各個都是菩薩,諸位想想,這個多圓滿、多美、多麼融洽?我們今天說「異中求同」,實在講還是隔靴搔癢,沒有真正搔到癢處。真正的大圓滿是「同異不二」,這才達到真正大圓滿。但是確實要對於諸法實相,要有相當的認知。世尊當年在世說法四十九年,單單談「諸法實相」就二十二年,這是智慧,真實智慧。
佛法教學是以智慧為中心,智慧是整個佛法教學裡頭最主要的一門。世尊說法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論,字字句句無不是充滿了圓滿的智慧。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去體會,不但是自己問題解決了,自己過去從哪裡來,將來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這是事實,這是真相。我們自己清楚了、明白了,再把這個事實介紹給別人,大家都了解,大家都明白,這個世界就變成多采多姿的華藏世界,和樂融融的極樂世界。迷悟在一念之間,禍福也在這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了,這是福就不是禍,念頭轉不過來,這個世間的劫難如何能夠避免?這是在現前,非常迫切嚴重的一個問題,有待我們大家共同來努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