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 (第六集) 1978 台灣華藏大專講座 檔名:19-003-0006
上一次我們講到正文當中,已經可以看到人確確實實是有命運。這在佛法裡面常講到「人生酬業」,這一句話也可以說明了佛法裡面的人生觀。但是世法裡面所說的命運是一種宿命論,你相信它,是如此,你要是不相信它,你還是被命運所約束;換句話說,並不是說你不相信就沒有命運。如果說不相信就不受命運的拘束,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不要相信。不相信,依然受命運的約束,這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不管學佛不學佛,這個問題勢必要求一個正確而適當的解決。換句話說,當前我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樣要扭轉我們的命運,改造我們的命運,不要再受過去業力的牽引,這才是我們修學佛法第一個目標。第一步能做到,將來再進一步修菩薩道才有指望。我們在講堂也曾經講過多少次,《了凡四訓》在佛法裡面是幼稚園的課程、小學課程,如果這個課程都念不好,都學不好,要是學大學、研究所,那根本是沒指望的,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這是我們一定要覺悟。如果再要不覺悟,再要這樣迷惑顛倒的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後依然沒有進步,這個光陰就可惜了,就白過了。
在這一篇裡面,這一共是四篇,第一篇是「立命之學」,這一篇我們要建立信心,我們要相信。剛才說過,佛法不是宿命論,為什麼?佛法可以改造命運,宿命論是不能改造的,可見得這是佛法比一般世法裡面講的宿命實在是要高明得太多了。我們看中外的預言家也不一樣,基督教、天主教可以說他們是宿命論,他們是把命運交代給上帝了,以為是上帝來給你做主宰,實在這是錯誤的,上帝管不了那麼多的事情。所以他們才是十足的宿命論,沒有辦法改造的,只能夠求上帝憐憫,除此以外沒有第二條路子好走。在佛法就不如是,佛法教給我們造命。這個「立命之學」,立是建立的意思,也就是改造的意思。前面這一段,這是真正遇到一個高明之人,給你占卜吉凶,給你算定一生的休咎,就是一生的吉凶禍福。在上一次也給諸位說過,那個街頭上面算命看相的,那是些走江湖的,靠不住,真正講到占卜是要有相當高深的學問。真正有這樣高深的學問,說老實話,他絕不會在街頭賣卜。這樣的人,我們在一生當中,說實在也跟我們親近明師一樣,可遇而不可求。袁了凡居士他遇到,遇到真正有學問的孔先生,給他算定的終生休咎。所算的,不但過去算得很靈驗,算他近來的,這就是他勸他念書,勸他進學,進學之後歷年的考試,考試他能夠得第幾名,都把他算得這麼清楚,他是心服口服,沒有話說,確確實實是如此。
我們讀了這一節就應當要知道,如果我們遇到孔先生,孔先生給我們算算卦、算算命,一定也算得像跟袁了凡一樣的算得非常之準確。但是袁了凡居士畢竟是一個善根深厚的人,怎麼說他善根深厚?就是他知道自己命運之後,曉得一生都是命安排,還求個什麼?他什麼都不求了,心清淨了,心清淨了就是福德現前,這是真正明瞭命運之後,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我們現在雖然沒有給這些高人算一算,不知道自己前途如何,但是你要對這一章真正相信的話,不要算,命安排,袁了凡能夠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我又有什麼放不下?命中有的,到時候就現前;命中無的,求也求不到,這就是前面一段的大意。
袁了凡既然相信了,再進一步的求孔先生為他算一生的吉凶禍福,「終生休咎」,這就是斷定他的一生。這個裡面只是講一生當中最重要的大事,在此地提一提,所以就不像前面那麼詳細的來說了,只說個「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這些都不要細說了,「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就是做個知府。並且告訴他,你在那裡做官,做了三年半就不能再做了,你就得要告老回家了,實際上他年紀還不算很大,五十三歲。為什麼?壽命只有這麼長,「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這是他死的時辰,不但是日期告訴他,連什麼時辰,幾點幾分都告訴他。你看看,幾個人能夠逃得了命運?所以我們學佛不能不認真,不能不好好的幹,只要照這個去做,命運一定能夠改造的。
這個小冊子,在開頭的時候我就給諸位講過,我一學佛就讀這部書,我照這部書學,我也給同修們說,我學得不夠徹底,但是我已經得到效驗了。我過去也是有許許多多算命看相的,看我的命四十五歲。我承認不承認?承認,我很相信。所以我那個時候開始學佛,我學佛的進度表就定到四十五歲。我現在已五十一歲了,四十五歲那一年只害了一個月的病,確確實實可以轉,不是不能轉。袁了凡轉了,我在此地坐在這裡給諸位現身說法,我也轉了。可見得這個東西很靈,不騙人,問題就是你肯不肯老老實實的照做!真正老實,依教奉行,在佛門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多麼自在!連求無上菩提都可以求得到,何況這些世間雞毛蒜皮的小事,哪有求不到的?真正是感應道交。這一段裡面就是要建立信心,毫無懷疑,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今天吃了幾粒米,喝了幾滴水,都是你命裡頭注定,你想改變都改變不了。了凡先生他相信,所以算定終生之後,他就謹記在心,記了幹什麼?看看到那個時候對不對,對一下。到以後每一年他這個流年都跟孔先生算的是一模一樣。唯一有一點懷疑的,就是底下所說的,我們念下去,這種東西不一定要一句一句的講,跟經不一樣,只要曉得大意就好了。
【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於正寢。惜無子。余備錄而謹記之。自此以後。凡遇考校。其名數先後。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獨算余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及食米七十餘石。屠宗師即批准補貢。余竊疑之。】
這就是算得有點不對了,命裡頭要吃九十一石五斗米才能夠出貢,他只吃七十餘石。當時這個米就像現在的薪水一樣,那個時候學校是官立的,入了學之後,公家每個月給你一點米。換句話說,你在學校讀書,不要從事其他的營生事業,你可以安心讀書。所以進了學之後就是公費,這個米是按月發的,九十一石五斗當然是要不少年,他吃了七十餘石的時候,這就是時間沒到,提前了,這個與命裡頭算的不大對。
【後果為署印楊公所駁。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師見余場中備卷。歎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於窗下乎。遂依縣申文准貢。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斗也。】
我們讀了這一節,你就想到這個命運絲毫超越不了。這個關不關人事?不關人事。在我們不了解命運的時候,也許當時這個老師屠宗師給他報上去,准許出貢的時候,被底下一個老師給他駁倒了,那麼那個屠宗師是恩人,這個楊宗師是冤家對頭,是不是要恨他一輩子?不需要,命裡頭注定。所以到那個時候依然遇到貴人,這就是殷秋溟宗師,到那個時候恰到好處就把他報上去,就准了。可見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絲毫勉強不得。諸位要明瞭這個道理,拿現在小孩考學校,考得取考不取,考到第幾名,入哪個學校,統是你命裡頭所定的,你也不必怨天尤人。政府裡面的公務員,各公司行號的職員,在外面招考進來的,多少人去考,也有中的,也有不中的,統是命裡注定的,絕沒有勉強,絕沒有僥倖的。換句話說,你拜託人事關係進去了,那個不拜託人事就沒有去了,如果說你命裡頭沒有,拜託人事還是進不去;命裡頭該有的,不拜託人事還是一樣。這是要真正明理,理明了,心就安了,你看俗語常說「心安理得」,心為什麼安?道理得到了,明白了,明白什麼?明白因果報應的道理,明白一生都是命運注定的道理,你就不怨天、不尤人了,曉得是什麼?我命該如此。那些障礙你的,找你麻煩的,全是你命裡頭注定的。所以我們懂得了這個道理,承認了命運,你就很可以學習了凡先生。底下幾句話非常非常的重要,三句話,希望大家要牢牢的記住。
【余因此益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
最重要的就是這四個字『澹然無求』。要知道,命裡面沒有,決定求不到,命裡頭沒有,要能夠求得到,那將命運的定律就推翻了。這個三句就是說,這個小冊子我們縱然不能夠背誦,選裡面最重要的我們應當要背誦。這個三句就很重要,牢牢的記在心裡面,你遇到一切事,順的境界也好,逆的境界也好,你心地坦然了。這個無求就是不再向境界上攀緣了,袁了凡真正學會隨緣而不攀緣,為什麼?攀緣也攀不到,攀得到可以攀,攀不到。從此以後他心定了,沒有妄念了,沒有希求了,這就是我們佛法裡面常講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真正放下了。他這個放下不是悟道而放下,不是修功而放下,他是受命運的支配,無可奈何,不得不放下,不再打妄想了。就憑這一點,這一點是個基礎,才能改造命運,要沒有這一點根基,沒有法子改造命運。
這個裡面最麻煩的,就是命運給人家算定了,說你命運不好,回頭,「這個傢伙不靈,我的命運怎麼不好,我不相信這些。」這是跟命運賭氣,能賭得過它嗎?給諸位說,賭不過。你要勝過它,完全要靠我們後天的修德,修德要能夠勝過業力,佛法裡面常說,我們在道場裡頭也曾經提過不少次,佛菩薩叫乘願再來,假使我們的願力要超過了業力,那個命運就改變了。乘願再來不一定說我死了以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再回到娑婆世界,這叫乘願再來。不錯,這也是一種乘願再來。但是你要懂得,現在我們的願力超過了業力,從現在起就乘願再來了。為什麼?現在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我是願力生在這個世間,雖有業力,我的願力太大了,把那個業力蓋住了。換句話說,現在是願力做主宰,而不是業力來支配,豈不是就在這一生就轉過來了?不必要等來生。這是大經裡面常說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說這個力量是相等的。這三個力量,我們粗淺的來說,心的力量就是指的力量的本體,在佛法裡面講,清淨心,就是真如本性,它是一切萬法的理體,隨緣可以現一切法,這個力量不可思議,佛的力量就是願力,眾生的力量就是業力,這三種力量都不可思議。我們學佛,要把心與佛的力量加起來,三個力量相等,我們結合心佛兩種力量,就超過了業力,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命運是有,命運並不可怕,命運只能夠主宰凡夫,不能夠主宰聰明人,不能主宰修道的人。換句話說,問題在哪裡?我們是不是在修道?不是修道,依舊是枉然;真正在修道,修道就是修心,改變我們的心理,改變我們的願望,改變我們的行持,才能夠創造新生命。我們看看底下的文,你看看他,承認了命運主宰一切,他的生活態度是如何?
【貢入燕都。留京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
一切都是命安排,念書也沒用處,算了,書也不念了,每天什麼妄念都沒有了,在那裡靜坐。我們一看,這種人生態度相當悲哀,為什麼?等於說判了有期徒刑。告訴你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你就死,等於說行刑的時間都告訴你了,你過一天就少一天,這豈不是等於說判了有期徒刑一樣,人生有什麼意思?除了靜坐之外,大概偶爾也訪訪僧道,去聊聊天解解悶。有這麼一個機會。
【己巳歸。遊南雍。】
南雍也是太學,國立的大學,在那個時候國家辦的大學只有兩個,北京一個,南京一個,南雍是南京的,南京國子監,這個小註諸位自己去看了。
【未入監。先訪雲谷會禪師。】
這是回到南京來,準備在國子監讀書,還沒有到學校去報到,這個時候他去訪雲谷禪師。這是在南京棲霞山,南京棲霞山這個道場也是我們中國十大道場之一。諸位曉得,中國佛教最著名的四大名山、十大道場,四大名山這是最大的,十大道場這是第二流的,棲霞山算一個,這個裡面出了不少的高僧大德。他就到棲霞山去拜訪當時一位很有道德的高僧,雲谷會禪師,他的名字叫法會,雲谷是他的別號,他去訪問他。從前這些大善知識接眾的手段跟現在不一樣,現在要有這樣的大善知識,我們要去參訪他,可以說是絲毫利益都得不到。為什麼?那些人跟你見面的時候,他不跟你講話的,你到他那裡去參訪,他旁邊拿個蒲團丟給你,叫你在那裡坐,一直坐到你不耐煩了,你自己起來走了,他不給你說一句話的,都是用這樣的手法來接眾。現在要遇到一個善知識,問長問短,盡是些虛妄分別,扯不清的葛藤,說實在話,與道毫不相應。雲谷禪師對待他也不例外,也是老辦法,你來參訪,給你一個蒲團,坐在我旁邊。我們看底下一段文,說:
【於棲霞山中。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這個不太容易了。我們由此也能夠知道雲谷禪師功夫很深,一坐就是三天三夜,並不是坐在那裡睡覺。我在台灣也訪問過幾位參禪的大德,但是我看到,他在那裡一坐是睡覺,坐的那個姿勢,頭低下來頭差不多跟腳碰在一起,所以坐久了背都駝了。真正修道的人不是如此,胸是挺起來的,精神飽滿,絕對沒有倦容,他坐十天、坐一個月,是清醒的,並不是昏沉,這才叫功夫。你看人家是三日夜不瞑目,眼睛沒有閉起來。諸位要懂得,靜坐的時候,所謂是眼觀鼻,鼻觀心,不是叫你眼張得很大,東張西望,不是的,是叫你這個眼只開個三分,看到眼前這個境界,始終是清醒的,絕不是坐在那裡睡覺。坐在那裡睡覺,諸位想想,哪有躺著睡得舒服?何必要坐著在那裡受罪?這是應當要明白的。當然這是要相當的功夫,所謂功夫就是心沒有妄念。心有妄念就坐不住,心裡昏沉也坐不住,昏沉坐下去要打瞌睡,妄念多,坐在那個地方心不安。袁了凡先生命被人家算定了,自己也曉得,很清楚了,所以前面他說過,給我們講,澹然無求。就是因為澹然無求,他心裡頭沒有妄念,坐三天就三天,坐十天就十天,他就有這個本事。這個本事並不是功夫,而是什麼?就是世間一切沒指望了,想也想不到。雲谷禪師不知道他是這個原因。底下雲谷禪師這幾句話我們要記住,很重要。
【雲谷問曰。】
你看坐了三天三夜,才開口跟他講話。一見面就講話,這個要是說大善知識,很有問題。坐上個三天三夜才開口跟你講話,換句話,他就認定了,可以跟你說話了。為什麼?你有這個功夫了,你要沒有這個功夫,根本就不跟你說話。這是一種考驗,凡是沒有耐心的,統統去吧。為什麼?沒有耐心的,教也教不出來。我們看看古人,諸位看《高僧傳》,看看《禪林寶訓》,一個學生跟定老師,十年是最少的時間,差不多都是二十年、三十年。為什麼要跟這麼久?實在說,這麼長久的時間是磨練你的耐心;換句話說,叫你修忍辱波羅蜜。《金剛經》裡面講過,「一切法得成於忍」,沒有忍辱,一事無成,出世間法沒有成就,世間法也沒有成就,小成就要小忍,大成就要大忍。這就是祖師接見你,一進門就是給你考試,看你能不能忍。了凡接近的雲谷禪師是以靜坐來考驗你。
我們在《禪林寶訓》裡面還看到有祖師,用種種毒辣的手段來折磨你,甚至於洗腳的水倒在你頭上,沒有理由說的,無緣無故的,就好像是欺負你。不能忍的那還不賭氣跑掉了?到最後怎麼樣?把那個祖位傳給他了,別人不能忍的他能忍,最後把佛法交給他,他才能夠荷擔如來慧命,做一代祖師。可見得從前種種折磨為什麼?愛護他、成就他,不經這樣的折磨,成不了大器。試問問現在行嗎?現在要這樣一欺負、一侮辱,馬上警察局按鈴告狀了。所以今日之下,縱然有明師,他也無可奈何,沒法子施展他教學的本事。學人自己以為,現在自由了,現在民主了,是的,民主自由之下,福報沒有了。祖師折磨你是看得起你,看到你可以成就。那個看到你不會成就的,對待你都很客氣,絕不會折磨你的。看到你是個英雄豪傑才折磨你,想盡方法來折磨你。
像這樣的教育,剛才講了,現在是不容易看到。我學人學佛算是沾了一點邊,我在台中親近李老師,李老師這個小班教學的時候,有打有罵。他自己也說了,看你還是一塊料,所以才罵你、才打你。所以那個時候跟他學的學生大家心裡都有數,挨打了,老師看得起我,都希望多挨幾次打;如果老師常常對他笑,完了,不可救藥了,老師再不罵你、再不打你,跟你見了面,點點頭笑笑,就完了,無可救藥了。我們還沾了這點邊。打用什麼東西打?用扇子打。那個打,實在講不痛不癢。不像古人,古人那個打真不得了,打傷,打傷之後用傷藥來敷,不像現在象徵性的。諸位想想,現在連象徵性的都沒有了,咱們到哪裡去學去?現在諸位要再到台中親近李老師,李老師再也不會打人了,為什麼?他已經九十歲了,他不教了,是一塊料他也不教了,年歲不行了。
所以我們要曉得,好的老師、好的善知識想找一個學生,比那個學生去找老師難得多。他要找一個人,把這個道傳授下去,叫他肩負起續佛慧命的重任,談何容易!這個地方你看到雲谷禪師接眾的情形,這在禪宗裡面講,這不過是許多磨練學人的一種方法而已,就是不跟你說話,靜坐,叫你心定下來。雲谷問曰:
【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只為妄念相纏耳。】
這句話是綱領,我們要把它記住。我們為什麼不能轉變我們命運?為什麼不能成菩薩?為什麼不能成佛?你不要問別人,你只想一想你是不是妄念相纏?你要一天到晚都在那裡打妄想,你怎麼能轉你的命運?你就是妄想都無,你也不能轉命運,不過是聽命運安排而已,像袁了凡。再看下面:
【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
這是問他什麼緣故,功夫你是有了,你的功夫從哪得來的?你怎麼學來的?換句話說,得問問他,你來路正不正?
【余曰。】
袁了凡先生答覆他了。
【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死生。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這是把他的功夫來路說出來了,這個功夫的來路不是正路而來的。雖不是正路而來,總算是安分守己,也不容易了,但是不會有成就的。了凡先生他最低限度能夠做到這一點,做到這一點,心裡頭二六時中沒有妄念,心是清淨的,縱然活到五十三歲,他也滿自在,他沒有煩惱,隨著命運走就是了,不再生煩惱了,不再打妄想了。換句話說,比起我們,他是有福報的。為什麼?我們天天還不知足,還要跟命運兩個打一仗,又打不過,成天煩惱重重,又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他是只受報而不造罪業,我們一面受報一面再加重的造罪業,這就是我們不如袁了凡的地方。我們應當要覺悟,現在覺悟還來得及,絕對不能再遲了。
【雲谷笑曰。我待汝是豪傑。原來只是凡夫。】
你在這裡坐了三天三夜不起妄念,我以為你是英雄豪傑。這個地方所說的英雄豪傑,要給諸位說明,先得解釋「英雄」兩個字的定義。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你能做得到,這才叫英雄;換句話說,克服妄念絕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你能做到,你是真正的英雄。世間所講的英雄豪傑那是假的,他依然妄念紛飛。釋迦牟尼佛住的地方,你看我們供奉的叫大雄寶殿,那個大雄就是大英雄寶殿。為什麼稱他大英雄?了生死超三界,證無上菩提,別人辦不到,他能辦得到,這稱之為大英雄。這是說用一番克念的功夫。而袁了凡是不得已,沒有辦法,知道我打妄想也想不到,算了,不想了,是這麼回事情。所以他這個裡面並沒有功夫存在,換句話說,他只有放下而沒有看破。因此他那個放下並不是真正的放下,他何嘗不想求?求不到!那個真正的放下是什麼?求的念頭沒有了,這才叫真正的放下。他是被命運所逼,不得不這麼做,因此,即使三天三夜不起念頭,還是博地凡夫。這到雲谷禪師才給他斷定了,他是凡夫。
【問其故。】
進一步問他什麼緣故?
【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
這個『陰陽』,底下有個註解,「氣數」。
【安得無數。】
這個數就是命數。命數的根源從哪裡來的?有妄念。袁了凡剛才講,他妄念沒有了,他不是沒有了,妄念依然存在,不過他只是止於這個地方,不再增長而已,妄念沒除。所以他有個數。因為你落在數裡面,才會被人家算定。換句話說,你要幾時做到無心,你就不落在數裡面了,再高明的人也算不到你了,也沒法子算你的命。為什麼?你沒有命,他算什麼?命就是心,就是妄念,就是妄心。所以他的妄想沒除掉。妄想的根源是什麼?我見,人我見、法我見,這是命數的根源。所以佛教給我們破我執,破了我執,超越了命運。袁了凡先生,給諸位說,他是轉命運,轉變而沒有超越,大家要懂這個道理。譬如說,我們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眼前的壽命我們延長了,福報增長了,智慧也開了,但是沒能了生死,沒有出三界,好像跟命運打了一仗,打了一個小勝,但是到最後還是要受命運支配,沒法子跳出。真正的勝仗,那就是《金剛經》裡面講的破四相,幾時我們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才是真正的勝利,永遠超越了命運,不再受命運主宰了;換句話說,你證得不生不滅,在禪家來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已經成佛了。
雲谷禪師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教袁了凡應機說法,袁了凡的程度,剛才講了,跟我們的程度一樣。所以不談高深的理論,也不教給他高深的修學方法,只教他一點小本事,你在命運之前能夠打一個臨時的勝仗就好,第一步的功夫。因此雲谷禪師教給了凡這一套東西我們很適用,而且非常有效。這是說出命數的根源,其來有自。下面又說了:
【但惟凡人有數。】
只有凡人的命才會被人算定。
【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會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這就把稱他是一個凡夫所以然的道理說出來了,不用高深的理論說,就用世間法說。世間法,心地極善之人可以轉命運,那個極凶惡之人也能轉命運,極善的人,惡運轉成好運;極惡之人,好運轉成了壞運。這個在過去古人筆記裡面,講這個因果報應裡頭,說得太多太多了。《坐花誌果》裡面,好像前面一、二段就說了一個故事,說是一個人命運非常好,相貌也莊嚴,星相家算他將來當宰相之命,人極聰明。結果他曉得他的命好,將來要做宰相,於是乎就無惡不作,造作的罪惡太多了,每一年考試,連個舉人都沒有考中,一生以老秀才到死。這就是命運不準了,做宰相的命,怎麼會以一個老秀才潦倒終生?好運轉成了壞運。所以說,『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我們只說這一個例子。《坐花誌果》這本書在我們台灣也翻印了不少次,是一部很好的因果報應之書,但是多說事而少說理,對於我們相信佛法的人,相信因果報應的人,我們看到可以警惕,而對於沒有接受佛教教育的給他看,他很難相信。因此倒不如對初學的人叫他看《了凡四訓》、看《感應篇》的好,為什麼?像《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裡面,是有事有理,能夠叫人起信。
底下講,你二十年來被那個孔先生算定了,這二十年當中,你那個命運沒有一絲毫的改變,不增不減,照著人家批的流年過日子,這有什麼意思?這不是凡夫是什麼?這是十足的凡夫,標準的凡夫。說他是十足標準的凡夫,剛才講過,我們比起袁了凡,我們是加料的凡夫,我們還不如他,他是標準的,我們是加料的。這就是剛才講了,他不造業了,我們還成天打妄想,還成天造罪業。下面這就進入重要的討論了。
【余問曰。然則數可逃乎。】
這就是命運可以改變嗎?算定的這個數能不能逃避?
【曰。】
這就是雲谷禪師講的。
【命由我作。】
『作』就是造,命是自己造的。
【福自己求。】
『福』是由自己求得的。
【詩書所稱。的為明訓。】
袁了凡是一個念孔子公書的人,儒學之士,所以跟他講話常常用他自己常讀的這些書來做為引證,這對他來說是特別的親切。
【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
『我教』,雲谷禪師說的,就是我們佛教,佛教裡面講有求必應,講『求富貴得富貴』,可見得你命裡頭沒有富貴,命裡有富貴不叫求,命裡頭沒有富貴,你求富貴,求得到求不到?求得到。『求男女得男女』,男女是兒女,孔先生給他算命,他沒有兒女,他命中沒有兒女,沒有兒女可以能夠求得到的。我們同修當中我好像也聽說不少,想求個兒子,偏偏生女兒,生一個是女兒,生兩個又是女兒,生三個還是女兒。為什麼不學學袁了凡?這真叫沒有辦法。佛菩薩神廟裡面燒香許願,給諸位說,都叫做盲修瞎練,求不到的。怎麼樣才能求到?你看看雲谷禪師教給你,你照這個方法你才能求得到,決定不是假的。『求長壽得長壽』,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袁了凡先生活到七十多歲,後來的壽命那都是他自己求的。
【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誑語欺人。】
這三句是叫袁了凡要相信,要生清淨信心,信什麼?信命是自己造的,福是自己求的,你要相信這兩句話。相信了,自己才肯改造命運,你要不相信你自己有這個能力改造命運,你就沒有辦法了,佛菩薩來了,不能夠代你改造。剛才講過,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力量是均等的,誰也代不了誰。這是雲谷禪師給他的一段開示,他聽了之後,他還有疑惑,還不敢相信。
【余進曰。】
進一步再問他。
【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問得好!儒家所講『求則得之』,是講什麼?求做賢人,求做聖人,求之在我,那是講道德仁義,講學問、講品德,是講這個,這個我們容易相信。說求功名、求富貴,這是求外在的東西,也能求得到嗎?這就是佛法裡面跟儒家所講的不相同的所在,儒家講求則得之範圍小,佛法裡面講求則得之範圍大。諸位如果要問,外面的東西我們有求也能得到,有什麼理論可以做依據?這種道理在大乘經論裡面已經說得太多了,依報隨著正報轉,大經裡面又說,《華嚴》上講的,「一切唯心造」,心轉萬物,都是說理論的依據,不是沒道理的。問題就是這個理你能不能會得過來,理與事能不能夠圓融得過來,而後在事相上才能夠做到事事無礙,那個事事無礙豈不是有求必應嗎?如果求也求不到,怎麼能叫事事無礙?所以佛菩薩的境界叫做無障礙的法界,比儒家確實講得究竟,講得深遠,講得徹底。換句話說,這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講,我們才真正的感到慶幸,我們能夠遇到這樣好的法門,能夠獲得真實的道果,而功不唐捐。我們再看底下雲谷禪師的答覆。
【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了。】
這就是說,你自己的境界高了,你所看古人的東西,看世間法的東西,也跟世間人看的不一樣。那個境界高的講境界低的東西好講,講得頭頭是道。記得過去李炳老在中興大學講《大學》、《中庸》,我去聽了幾次,課堂上用的本子是《大學》、《中庸》,《四書》,他所講的是大乘佛法。下了課我就跟李老師說,很了不起,學生學了佛法都不知道。你要叫他學佛,他不高興,實際上他已經道道地地學了佛,他還不知道他怎麼學的,從頭到尾都是用經義來解釋。諸位要懂這個意思,儒家的經典可以用佛教經典來解釋,道教的經典也可以用佛教來解釋,《文昌帝君陰騭文》、《太上感應篇》都是道教的,你看看我們印的這個註解,全是佛教的,一解釋它就變成佛經了。
所以我們對於外教,基督教、天主教,不要跟它對立,那是異教徒、外道,這種念頭,拒人千里,不是菩薩。菩薩怎麼樣?要度化他,怎麼度化他?要叫他生歡喜心,不要拒絕他,稱讚他的上帝,稱讚他的《聖經》,有興趣了,還請你去證個道,你拿到《聖經》講佛法,他學了佛他還不知道,我上帝有這麼好的道理給我聽,這不就度了他嗎?到他教堂,拿他的經典來說佛法,這才叫菩薩,這才叫普度眾生。我們看一點,所謂是舉一隅要以三隅反,一點就得要通。所以我們有很多佛教徒反對這些外教,外教看到你也不順眼。我跟一切外道都是好朋友,他們對我有親切感,為什麼?我從來不罵他,我一直都是尊敬他,都是稱讚他,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這幾句話就是教給我們怎麼樣求,這是講求的方法,太重要了。我們現在因為不懂方法,所以我們天天求佛菩薩,結果怎麼樣?內外雙失,求了幾十年,一點利益沒有得到,因此學佛愈學愈疑惑,半信半疑,疑的成分比信還要重,這就是學佛愈學愈轉去了,愈退步了。為什麼我們求不得?沒有得到方法,沒有得到要領。這一段很重要,今天時間到了,我們留著下次再細說,這是講求的方法,大家要會了,以後你就有求必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