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華嚴寂靜夜神章 (第十七集) 1983 檔名:12-007-0017
第一行末後一句:
【此解脫者猶如影像。隨眾生心而照現故。】
我們從這句繼續往下面看。經文一共是有二十二句,這是第十七句答覆菩薩所行的境界。「寂靜夜神」他代表的是第五地,這個境界就是五地菩薩。這句說菩薩境界,『猶如影像』,「影像」是非有非空。『隨眾生心而照現故』,就是《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有感,菩薩就現相,這個相就是境界,眾生是有心求感應,佛菩薩是無心而應,這個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雖然是說有心求這個感應,我們求佛菩薩的人很多,好像得感應的不太多。這個原因是什麼?其實佛菩薩之應有兩類,一類叫顯應,就是很明顯的,你能夠覺察得出來。另外一類叫冥應,暗中他應了,你似乎覺察不出來。由此可知,眾生有感,佛菩薩幾乎是沒有說不應的,必定有應。為什麼有冥有顯,這個裡頭與因緣有關係,緣熟的時候,這個感應力量很強,很明顯;緣沒有成熟,這個力量就比較薄弱。不是佛菩薩應的力量薄弱,是眾生能感的這個力量薄弱。
因此我們心地清淨求感應,這個感應就特別的明顯;我們這個心很亂,煩惱很多,業障很重,我們求感應,就好像不太容易有很明顯的感應現前,就是這麼個道理。障道的因緣也障感應,這句裡面就說得很清楚。由此可知,佛與大菩薩們,大菩薩我們通常稱法身大士,這個經是圓教,圓教的地上菩薩那不可思議!其實與圓教初住,這法身大士就已經證得解脫,也有這些境界,境界地位愈高,境界愈深,愈顯得廣大不可思議。感應現相這個地方講「照現」,照這個字就是沒有用分別心,像鏡子照外面境界相,一照裡面就現,自自然然就現。為什麼會現?生佛一體,萬法一如,怎麼不現!如果不是一體,不是一如,那我們就得另外研究它到底什麼原因現。它既是一體,既是一如的當然現,心清淨就能照,照見一定現相,這個現相就是大慈大悲。底下一句說:
【此解脫者如大樹王。開敷一切神通華故。】
經典上凡是說到『華』,都是表因行,菩薩在因地裡面的修行,就用「華」來代表。因為開花之後就結果,所以菩提涅槃是無上的果報,先開花後結果,花是代表因地上的修行。這是講菩薩境界比喻作一個大樹,樹能開花,這個意思是說明,菩薩能夠示現無量的神通加持一切眾生,幫助他修行。眾生品類繁多,根性不同,有的現在還沒入門,一叫他學佛他還排斥;有些不排斥,但是他也不學;有些想試探試探,各個不相同,所以要以無量的方便來示現。所謂未種佛種的,在給他種佛種子;已經種了佛種的,要幫助他增長;已經增長的,幫助他成熟;已經成熟的,幫助他解脫,這一生要幫助他成就。因此我們一定會想到,我自己現在是什麼程度?是初信、還是根熟?這樁事情也不必要去問別人,這回過頭來問問自己就明白了。當然這裡面最重要的是根熟的眾生,因為根熟這一生就要結果,就是有成就了。
換句話說,現前這個身在六道輪迴,這一生叫最後身,下一次不會再受輪轉。這是諸佛菩薩最為關懷、最為照顧的一類根機,因為等於說學校這是畢業班,他馬上要畢業,要特別的照顧他。根熟的相,那就是信願行完全具足。嚴格的來說,古來祖師大德們開示我們,這個末法時期,我們所處的環境,確確實實是濁世,五濁濁惡之極,無論在什麼地方你所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都是叫你動心。換句話說,都是破壞你的清淨心,都是破壞你的禪定,成就不容易。過去在古時候人心淳樸,見聞沒有現代這麼方便,這個心它就比較寧靜,為什麼?他見得少,聽得也少,接觸得也少。何況在從前禮制的制度之下,人人要守禮。因為我們中國,自古政治,是禮制比法制還高一級,比法制還高,人人守禮,禮就是大眾的生活規範。
所以他心之所思、意之所念有個範圍,禮就是個範圍,攝心容易得定。像煩惱這些事情,重大傷害的事情,在從前難得聽到,現在哪一天報紙不是殺盜淫妄?在這個社會修禪定很難,這是我們要捫心自問。禪定的功夫不要說高了,色界的初禪已經把欲界裡面五欲伏住了,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確實不動心了。不是說有行為,不動心了,沒有這個念頭了,這才是初禪,並不是什麼很高的功夫。初禪天離開欲界了,我們想一想,我們有沒有這個本事?這個不是做好看的,不是做面子看的。財色名食睡擺在面前,名聞利養擺在面前,真不動心了嗎?心稍稍動一點,還有貪瞋痴慢,這是欲界凡夫,定沒修成。縱然你苦修,你那個定叫什麼?叫未到定,是有點定,功夫不到家,不夠資格到初禪,好難。
過去李老師跟我們說,他在大陸上參了八年禪沒成功,他學東西認真,八年沒能成功。他學密也學了八年,他說他學了一百多個法門也沒成功。他這些老師都是西藏、西康喇嘛,都是些呼圖克圖,著名的這些上師,跟他學沒學成功。他跟我們說,他修了隱身術,咒一念別人就看不見他,他把那個咒念了一遍,你們看到我沒有?大家都看到,這不靈。也認真的學過教,教也認真學過,他說他的成就最後碰到印光法師教給他念佛。他是差不多冤枉花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碰了多少壁都學得沒有成就。遇到印祖之後,教給他把其他的放下,一心一意專修淨土法門。他說他今天這點成就得力在淨土。而淨土法門實實在在是難信之法,那是一點不假的。這個法門要弘揚不容易,為什麼?自己要是真正沒有得到;換句話說,自己對它還半信半疑,你怎麼個弘揚法?自己得到了,那這個說的話語氣就不一樣,才能全程肯定。聽的人還未必能相信,可見得這個實在是不容易。祖師這些註疏好,真好,可是怎麼樣?我們展開來依然是含糊籠統的過去了,沒當作一回事情。
我出家之後,是再回到老師座下,那是民國五十一年。回去之後他教我學《彌陀經要解》,是蕅益大師的(我現在正在講這部東西),給我三個月的期限,我看兩種參考書,一個是圓瑛法師《講義》,一個是寶靜法師的《親聞記》,以圓瑛法師為主學這部東西。學了三個月之後我向他報告,他問我,我說不甚了解。沒想到老師對我讚歎一番,他說你不錯了,很有進步了。不甚了解是很有進步,我說的是真話,老師說的話也是真話。所以他那時候當眾向同學們宣布,如果能把《要解》看懂了,最低限度要讀上半部《大藏經》才能看得懂。那個藏經要認真去讀,要去求解。其實我勸一些同修們,如果他要真正弘揚淨土的話,對於教義一定要透徹。不但教義要透徹,自己還要做真實的功夫,那就是你這句佛號要有力量,縱然不能斷煩惱,要有力量伏煩惱它才能相應。否則的話,不能相應,不能相應不但是煩惱不能斷,經文也無法理解,解都不容易。
學什麼經最好?弘一大師推薦我們的《華嚴經疏鈔》,真好,那是沒話說,清涼大師的《疏鈔》。要能把《華嚴經疏鈔》從頭到尾討論過一遍,真有受用。因為它代表的是整個的佛法,你學其他的經論,都是局部、某一部分,不是全部的。《華嚴》是整個的。但是《華嚴經》經文分量就相當可觀,何況《疏鈔》?我在初出家的時候就發了個願,現在這個願也退了。那個時候想學清涼大師,將來一生弘揚《華嚴經》,《華嚴經》從民國六十年講到現在,一部還沒講圓滿,真難,真正是不容易。這個經嚴格的說,應當在寺院裡面講,或者現在是佛學院裡面講,我估計一天講八個小時,一個星期講六天,一年可以講圓滿。這個經一部講下來,大概總得要有二千五百個小時,二千五百個小時差不多可以能講完。如果一天講四個小時,二年才講完,那是非常的有受用。
學佛要解行並重,為什麼?解與行相輔相成,解能幫助你行,行能幫助你解。有解無行不但你不能證入,你連解都解不透,有行無解也不行。一定是行解相資,彼此互相資助才能成功。其次,這是古人所謂的「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開智慧的《楞嚴》。這兩部經也相當的好,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楞嚴》,我就曾經請教他老人家,我說《楞嚴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它能有多少成分?就整個佛法裡頭,它能代表多少成分?老師跟我說大概十分之三,這就相當可觀了。十分的佛法,這一部經上就代表三分,這比例就相當之大了,《楞嚴》、《法華》都好。如果我們有《楞嚴》、《法華》、《華嚴》這個基礎,再看《彌陀經》眼睛就放光了,才能看出這部經真正的價值,你才相信這個經是難信之法。為什麼?你自己相信,你不會懷疑,而後這句佛號真正叫大總持法門。
就像蕅益大師所說的,「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宗門教下全部都包括了,那是真正大總持法門,到這個時候,你的信心清淨,決定沒有疑惑了,可以說這一生根熟了。到這種境界的時候,可以說那決定往生了,那剩下的就是品位高下的問題,決定往生。現在雖然還沒去,已經就是極樂世界的人,身分就不一樣了,這叫根熟。可是在現前這個三部大經,要想修學都不容易,現在老一輩的老法師年歲都太大,講這種大部經都不可能。年輕一輩法師功力不夠,在解行兩方面都不夠,講了,縱然能講,你聽了不能起信。我們現在是生在這麼個時代,淨土這個法門雖然好,把那個好處真能講出味道出來,不是個簡單事情。講到叫人完全相信,把自己信願行三資糧幫助他建立,這是相當相當不容易,這種殊勝的因緣真正是難得。在現前打佛七的風氣很盛,皆是佛七法會,我這個佛七人多少?二百多人、三百多人非常殊勝,非常熱鬧。佛七打下來之後有幾個人得一心?有幾個人功夫成片?所以佛七打了之後,我們要問問,效果如何?成就如何?為什麼沒有成就?理論沒透徹,方法有問題,病出在這個地方。
所以像《疏鈔》、《要解》,可以說是《彌陀經》重要的註疏,講一遍差不多也跟講《楞嚴》、《法華》相彷彿,也跟我們《四十華嚴》差不多,這一部經講下來總要是五、六百個小時,才把這部《彌陀經》註解講完,得用上三、四年的時間,這個三、四年當中,我們對這個法門真的不懷疑,真的有信心,這一生決定有把握往生了,這個四年值得了,真沒空過。我們總希望將來有這麼一個因緣,能把《楞嚴》、《法華》、《華嚴疏鈔》,真正下一點功夫,能夠有幾個發心的同修在一塊共修,對於佛法理論、方法、境界,都能夠徹底明白,而沒有疑惑,才能做到自利利他。這些我們自己力量做不到的,必得求佛菩薩神力加持,我們有願,眾生有福,那一定是有願必成。菩薩在此地給我們講的境界,我想這個境界不是假的,他一定能夠幫助我們,能夠幫助我們開花結果。
【此解脫者猶如金剛。從本已來不可壞故。】
這是比喻他的境界只會向上提升,不會退轉,像金剛一樣不可破壞。這個境界其實信心建立之後,這個退緣就少了。說實在的話,為什麼會退?信心失掉他就會退。如果他有堅定的信心,他怎麼會退?如果說是我們的道業被境緣所障礙了,那是假的。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外面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障礙我,我不能修行這是假的,這個不是真的。真正能夠障礙你自己的,只有自己,除自己之外,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障礙你。諸位要明瞭,如果人家能障礙你,就能成就你。諸佛菩薩大慈大悲希望我們快快成就,佛都不能成就我們;換句話說,魔也不能破壞我們這顧要相信。魔要破壞你,他用種種方便法來勸你,叫你自己破壞你自己,那有什麼話說?你自己要不肯破壞你自己,魔沒有辦法。譬如常說的火燒功德林,你這一發脾氣、一生氣,瞋恚心一起來,經上常講的「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切障礙就現前了,外頭境界用一種方式叫你生氣;如果你不生氣,那他就沒辦法了,一點法子都沒有。他來惹你,你就生氣,那你很聽話,你還是自己放火燒了你的功德林,與外處、外面的人沒關係,不能夠怨天尤人。自己一定要負責任,換句話,就是你自己的信心不足,你的定力不夠,你沒有智慧。你要不是迷惑顛倒,你怎麼會被外境所轉?清淨心、清淨性『猶如金剛』,本來不壞。
【此解脫者如如意珠。出生無量自在力故。】
這句是說明在境界裡,他有無盡的能力,有這種能力才能夠幫助眾生,為眾生做增上緣,佛菩薩能夠幫助我們的只到這個程度。今天有個同修,拿了不知道是什麼人送到此地來的,在我們櫃台上擺的有那個咒語,印的,底下好像有註明,我沒仔細看。他告訴我,他說這上面註明,如果人過去了,拿這個咒子放在身上,他就能往生。他問我這是真的是假的?我說我不相信,如果要是往生這麼樣容易的話,我們還修什麼行?不必了,多印幾張發給大家,到臨命終時揣在裡面衣服,別讓它漏掉,這不個個都往生,哪有這種道理?你們諸位想想看,那比信上帝就得救還容易,這個可以不要信,這一張紙放在身上將來就可以往生,哪有那麼簡單?往生是有條件的,不是無條件的。
帶業往生不帶現行,如果說連現行都帶著的話,這個講不通,沒有這個道理。只能夠帶種子,帶習氣,不帶現行。所以你這個念佛的功夫,這個力量要能夠伏現行,比如說貪瞋痴慢有沒有斷?沒斷。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確實沒有貪瞋痴慢,這一句佛號,剛剛那個念頭才起來,阿彌陀佛壓下去了,它不起作用,這叫伏煩惱。最起碼要這個功夫才行,這種功夫實在講還是很淺薄,臨命終時有這個功夫決定往生是沒錯的。但是怎麼樣?不可靠,這是一定要記住的。為什麼?現在人命終多半在醫院,你看,才斷氣不到十分鐘,馬上給你用什麼急救,推、拉,不得了,跟你說:你那個時候一下生起氣,發起脾氣起來,糟糕,惡道去了。
《飭終津梁》裡面一再告訴我們,人命終之後,神識八小時多半都沒有離開,他雖然斷氣了,身體都涼透了,他神識在,你動他的身體他有感覺,他會痛苦,他會發脾氣,這就是幫助他到惡道去了,非常非常可怕。如何能夠說安安靜靜的,叫他放在那裡,八小時不動他?這個緣不容易做到。我在紐約碰到那個向太太(就是江味農居士的女兒),她給我說她父親往生的事情,她說了之後她自己害怕,她說我現在這麼大年紀,七十多歲了,在美國這個醫院這怎麼得了?這是實在沒有法子。唯一的辦法就是你自己確實有把握,這個地方一斷氣就到西方極樂世界,隨他怎麼搞去都不在乎,這才行。這講你輕微的伏煩惱的功夫不夠,最好到什麼程度?這一句佛號見惑能夠伏斷,思惑能夠伏得住,這就不怕了。如果念到這種功夫的話,必定自知時至,自在的往生,那就不在乎了。
修福求個什麼?臨命終時沒有病苦,在我們本省有不少例子,那是真往生。一個月之前,就向親戚朋友辭行,告訴他哪一天要走了,你看這個多自在。他也不長病,說走就走了。咱們要求這個功夫,那些人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沒有理由做不到。這個做到、做不到全都操在自己,你要不肯放下就做不到,你肯放下就做到了,所謂是「萬修萬人去」。你對於這個世界還有所貪戀,對於這個身體四大五蘊假合之幻相,還有所吝惜,那你就有麻煩,你這個障礙就大。你的功夫伏這個煩惱伏的是有限度,這個時候需要助念幫忙。如果自己功夫成熟了,不需要助念,走得非常安詳,非常自在。所以自己要成就自己的力量,首先自己有自度的能力,然後再幫助別人。諸位要記住,佛法只幫助別人是教學,是用這種方式來幫助的。把這個理論、方法、境界,統統告訴你,你自己照這個方法去做。眾生是自己度自己,佛不度眾生,既然佛不能度眾生了,這個一張神咒怎麼就能夠加持?你就憑這個得度了?
我們還要記住《楞嚴經》上的話,《楞嚴經》在第六卷的末後,「四種清淨明誨」這章經文裡頭所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你有什麼能力能夠辨別正法與邪法,那你就有慧眼。所以我那個時候讀《楞嚴》,我覺得《楞嚴》是照妖鏡,你有了《楞嚴經》的基礎,你就能夠辨別什麼是邪、什麼是正。所以釋迦牟尼佛法滅,第一部滅《楞嚴經》當然有道理,你把照妖鏡給它破壞之後,妖魔鬼怪來的時候你不認識了,當然一定先滅這個,這個不滅的時候,佛法決定不會滅的。熟讀《楞嚴》就能夠辨別邪正,能夠辨別真妄。我們更要記住,世尊在滅度之前教給弟子們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菩薩也是人,菩薩說的東西,要跟佛說的東西來比較一下,有沒有違背,如果有違背,我們都可以不相信,為什麼?他知見沒有圓。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智慧沒有到究竟圓滿。一定要以佛所說的經為準,這個經就不能不講求版本了。
同時,我們中國人決定要相信,我們漢文所譯的經典,不要被人欺騙,這個翻譯出入總是很大,一定要找梵文原本去讀,好,你去找梵文去。你就是找到了梵文,那是世間法,不是佛法,諸位要記住這個。怎麼是世間法不是佛法?因為給你講經的這些人,他沒有轉識成智,他還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用八識五十一心所講釋迦牟尼佛的法、毘盧遮那佛的法,都是世間法,世間心。把佛法一轉變就變成世間法了,你幾時能聞到真正佛法?四依法重要。我們中國經典之可靠,玄奘大師給我們做了證明,他當年到印度去,主要就是懷疑,他老人家疑心病很大。看古來祖師大德譯的他都不大相信,怎麼把它翻譯意思能夠保全到一點不完缺?他不相信。他要親自到印度去,去了十七年,回來之後,一句話不說了,沒話好說,完全承認了。你看有什麼話講?完全承認。這是給後世人無比堅定的信心,我們憑什麼相信中文經典?憑玄奘大師。
所以,羅什大師曾經是過去七尊佛的譯經師,生生世世為佛陀翻譯經典,臨命終時,火化的時候舌根不爛給我們做證明,那是現廣長舌相。我們要是聽些外國人、考古家,聽說他們的胡說八道,把我們的信心動搖,那自己毀掉自己這一生的殊勝因緣,自己壞自己的法身慧命。連玄奘大師最得意的弟子窺基大師,註《彌陀經》都選用鳩摩羅什的本子,不用他老師的本子。我們要在這個裡面去看看,這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那就是標準的依法不依人。雖然玄奘大師也翻了《彌陀經》,羅什大師也翻,羅什大師翻在先,他翻在後,翻得一樣好,那個先翻的已經流通了,還是照先翻的。要是在今人的時候,那一定用老師的註解,怎麼會用古人的註解,一定用老師的,他有個親切之感。這個裡頭還有情,你看他們是純智沒有情,如果有情必定是用玄奘法師所譯。師徒都高明,真正不愧為一代高僧。
我們今人怎麼能比得上?某人是我的善知識,某人是我的親教師,某人是我的老師,總得把他捧高一點,別的人比他總還差一點。這怎麼行?就憑這一點就不能往生,就是障礙。所以,我們自己要成就自己的能力,自度度他的能力,要理智,不能用感情。四依法裡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我們要相信經典。後人翻譯的經不可靠,古人,我們中國古人翻經的三藏法師,都是證果的人,不是記問之學,有修有證,才有資格翻經。哪裡像現在這樣,懂得文字他就開始著手翻。所以沈家楨老居士發的那個心很大,要把這個經典譯成英文。我到他老人家參觀一下,翻的東西一大堆,都堆在那個地方,不敢出版。當年我聽到這個消息,我就覺得這個問題很嚴重,他浪費了很多精神,也浪費了很多金錢,沒有得到成功。如果真正有心做這個工作,要曉得我們中國自古以來翻經,不是某一個人翻的,是開會翻的,會譯的。鳩摩羅什大師的譯場六百多人,玄奘大師的譯場將近一千人,這個怎麼翻過來?是經過大家等於說同意的。不是某個人的意見,梵文、漢文、教理統統通達,每個人都可以提出的意見,文字如何修證。不簡單!
今天是一個人,全憑個人的意見,而且他自己有的時候對佛法不通,他只通文字,懂得中國文、懂得英文,他就拿去翻去。對於佛法意義他不懂,完全翻的是表面上的東西,甚至於佛學字典還是如此。有一次有個外國人到台中去訪問李老師,李老師跟他談的當中透過翻譯,外國人聽了老是搖頭。搖頭搞得沒有辦法,他就問他,你帶的什麼書,他說英文的佛學字典。李老師靈機一動,他說我請教你,那個辭典上,佛法裡頭佛稱為二足尊,這個二足尊什麼意思?他查,查出來之後,二足尊是兩條腿裡面最尊貴的。李老師一聽,咱們不要談了,什麼話都不要談,你去好了。兩條腿裡頭最尊貴的沒錯,二是兩,足是腿,兩條腿裡頭最尊貴的,那有什麼法子?
再問他「實相」,實相是什麼?翻出來查查,真實的外表。李老師只問了這兩個問題,以後不要談,無法好談,為什麼?他拿著那個東西先入為主,李老師解釋跟他字典上所講都不對,他當然不能相信。不容易,從前人是修行證果的。現在人對佛法不通,真有心把佛法介紹到西方,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請高僧大德,集合這些翻譯的人講解佛法,譬如他翻譯這部經,這部經從頭到尾給他講解。他有疑問提出來研究討論,然後再把意思譯成外國文,外國文再加以研究討論,不斷的來修改,來斟酌這個文字,不要叫人錯會意思,這樣才行,才能夠減少誤會。所以像過去我看那個譯經,我覺得問題都很多,雖然我不懂英文,我想像當中那不是一個容易事情。因為我自己有點心得,我自己讀經,遍遍我看的意思不一樣,境界不相同,這怎麼翻法?它這個東西是活的,它不是死的,程度淺的人看得淺,程度深的人看得深,它不是死的,你要是一句話把它說死了,那糟糕了。
尤其是開端這四個字,「如是我聞」不得了。「如是我聞」,我們體會到最淺的,天台大師所講的「百界千如」,那是老人家說出來的。如果把它要翻作如是,指的這部經就是像我所聽到的,那好了,什麼意思就沒有了。所以這個東西一翻成白話文就全都死了,原本這個意思全是活的,字字都是活的,翻成白話文變成死句,死水不藏龍,就不靈了。所以經沒有意思,經有無量義,正是「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所以我們受持、讀誦的時候,要無知;起作用的時候,人家來問的時候無所不知。程度淺的人給他淺講,程度深的人給他深講,有功夫的人長講,沒功夫的人短講,活活潑潑真是大自在。所以我們要尊重中文所譯的經典,決定不能夠隨便把它改動,所以這是版本的講求非常重要。這是講菩薩這個境界,就像『如意珠』一樣,它能夠自在起無量的作用,自受用與他受用。
【此解脫者如離垢藏摩尼寶王。示現一切三世如來諸神變故。】
這個境界就非常非常之深了,如來神變不可思議,如來從理上講就是自己的自性,真如本性,它變化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己真性變化之物!這是從廣義上說。狹義上說,那就是你自己成就圓滿菩提,就是證得圓教的究竟果位,一定要圓教,不是圓教那個如來不究竟,不是圓教的佛不究竟。就是別教的佛只等於圓教二行位的菩薩,四十一品無明他只破十二品,所以他不算究竟。圓教的佛才究竟,這個時候他隨心應量,才能達到究竟圓滿,這個神變不可思議,我們要真正講到神變,十地菩薩所示現的,就跟如來果地上差不多,「十地品」裡面講得很透徹。最後一句說:
【此解脫者猶如喜幢妙摩尼寶。能平等出一切諸佛法輪聲故。】
這個二十二句都是後後深於前前,經裡面佛說話,常常是依這個原則,愈是後面的境界愈高、愈微細。你看末後一句這是講到佛法,佛法一定是從平等心裡面流出來的,這個意思非常非常重要。佛法,佛是覺悟,佛是智慧,覺而不迷,智而不愚,智覺是從平等心裡面,自然流露出來的。換句話說,你修行修什麼?修平等心就好了,這叫從根本修,平等心就是真心。所以只要有我就不平等,你要想修平等心頭一個要去我執。你有法也不平等,所以平等心還得去法執,我法兩種執著都突破了,平等心才現前;換句話說,覺心才現前,這個覺就叫做正等正覺。這是不管哪個法門,這是佛教共同的原理,離開這個就不是佛法。佛法絕對不離開這個原理原則,那就是一定要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破無明煩惱,因為你這個三種東西障礙了你的覺心。一切眾生與佛是平等的,所以佛在本經裡面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句話我們只在《華嚴》裡面看到、《圓覺》裡面看到,其他經裡面佛都沒說過。本來是佛,我們現在為什麼不能起作用,不能起佛的那個大用?就是因為你本性上有三重障礙。所以千經萬論、無量法門,給你講的道理就是講這個地方,給你講方法,怎麼樣把它除掉這個方法,就如此而已。去掉障礙,你本來是如如佛,你還求個什麼!
念佛往生淨土也不例外,你斷了見思惑,這才是事一心不亂,破一品無明才是理一心不亂。所以我們要曉得這個境界,然後你才曉得這句佛號應該怎麼念法?開頭這句佛號一定得把煩惱降伏住,這句佛號裡頭充滿智慧。有慧、有定伏煩惱容易。沒有智慧,單靠定力伏煩惱那就是勉強忍,我們平常一般人講忍耐是有限度的,到時候會爆炸更麻煩。他有智慧怎麼樣?智慧都化解了,那個方法就高明了。所以有智慧的忍辱是無限度的,他能把它化解,它不會起副作用,不會爆炸的。所以對於教理特別是《彌陀經》,或者是淨土的經論,一定要明達,明瞭通達。這句佛號不但是定能伏煩惱,又是慧它能提得起觀照功夫,所以它有力量,有力量破我執,有力量破法執。你對於這個法門,對於這個行法,對於將來往生,甚至於對於品位的增高,你都有決定的信心。這個經中所說的絕不是虛語,句句話都真實。這個法門費時間不多,成就不可思議,它的好處在這個地方。確確實實其他法門,很難跟它相比。諸位如果是仔細去讀蕅益大師的《要解》,自然能夠體會到這個裡面的道理,體會到它的真實義。這是特別強調平等心要斷煩惱,要破我、法二執,才能夠『平等出一切諸佛法輪聲』。我們自己修學要想通達一切法,要用這個方法來學,弘法利生也要用這個方法,自行化他都離不開這個原則。下面這個兩句是總結:
【善男子。我今為汝種種稱讚此解脫門無比希有。真實功德。難解難入。難信難知。汝應思惟。隨順悟入。】
這不但是總結前面答覆他四個問題,而且在此地勸勉善財童子,要認真的去修學,菩薩境界實實在在是『難解難入』,為什麼「難解」?因為它超越我們的常識。換句話說,實實在在的像經上所講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古人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難,實在是難在這個地方,所以佛菩薩說法不得不講求方便。我們從諸佛菩薩方便法這當中要悟入真實,這是他教化的本意。如果止在方便上你就不能悟入,所以你要懂得方便。禪宗講「指月」,實際上指月也是出在《楞嚴經》上,月亮在哪裡?你要是看到手指當作月亮,那糟糕了。這個「指」是什麼?佛的言教,佛的經典,是個指頭。指的什麼?指的是真如本性,那你得要悟入。真如本性不在經本上,也不在言語上,好像月亮不在指頭上,你要是認作指頭那就壞了,永遠見不到月亮。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你就悟入了你就會大徹大悟,你就會入佛的境界。就在言說裡頭,馬上就離言說,就在這些名字裡面就離名字。心緣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這個心完全是清淨平等,一塵不染,這個時候就是你悟入的時候。有不少的同修希望要開悟,我要到什麼時候才開悟?如果你到這個時候,這就是你開悟的機緣。你的功夫不到這個時候,你的開悟的機緣沒到,為什麼?你有障礙。悟門上有障礙,必須把這些障礙拔除才能真正大徹大悟。
這末後兩句我們不可以把它誤會了,『汝應思惟,隨順悟入』。那就是思惟、隨順,「思惟」不能用心意識,這是八正道裡面所講的正思惟。因為落在心意識裡頭就不會開悟,心意識是你開悟的障礙,不能用這個東西。「隨順」是順性,不是順心意識,禪家著重的「離心意識參」,教下也不例外,也得離心意識才能大開圓解。用心意識怎麼行?宗門教下都如此,念佛人也一樣,也得離心意識,念這句佛號才能到理一心不亂。不過念佛所謂是易行道,就是你不離心意識也行,不離心意識什麼?功夫成片沒離心意識,事一心不亂沒離心意識,他能成就,能往生。其他的法門不行,其他的法門沒離心意識,決定不能見性,不能算成就。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就算成就,它的便宜就佔在這個地方。只要你往生,頭一個你得的是無量壽,壽命長。今天學不會,還有明天,有的是活光陰,這個便宜就佔大了。再有,西方極樂世界是修學的好環境,十方諸佛菩薩都在那邊教學,無論想學個什麼東西,有最好的老師在教你,決定是善知識正知正見。那個地方沒外道,沒邪知邪見,沒有亂七八糟東西摻雜的。這個因緣難得殊勝,意思在此地。
我們懂得這個原理,我們盡可能不用心意識,這樣把我們自己的功夫把它提升。功夫提升;換句話,就是品位就增長,這是一定道理。隨順是隨性,隨法性,不是隨心意識,更不是隨貪瞋痴,那就不得了,那麻煩就大了。所以這個地方不能錯會意思,要隨順清淨心。隨順離言說、離文字、離心緣相,這樣的隨順自自然然就悟入了。只要悟入境界就好,必然是一天比一天好,因為你有智慧,你有信心,你有法喜不容易退轉。退轉都是失掉信心,失掉法喜,沒有信心,厭煩了他就退了。所以有信心,有法喜,有智慧,只有精進,沒有退轉。好,到這個地方是一個段落。底下菩薩要給我們說明他為什麼得到這個解脫,這個很重要的,前面我們看到他的境界,看到受用,這種種不可思議我們很嚮往、很羨慕,他怎麼修的?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向下經文他要告訴我們他是怎麼修的。我們雖然不是地上菩薩,他這個修行的理論、方法,可以供給我們做參考。好,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