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三八卷)  2003/5/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038

  諸位同學,請看這一大段最後的一段經文,第十此四天下的上方「持地世界」,我們將經文念一遍:

  【諸佛子,此四天下次上方,有世界名曰持地。如來於彼,或名有智慧,或名清淨面,或名覺慧,或名上首,或名行莊嚴,或名發歡喜,或名意成滿,或名如盛火,或名持戒,或名一道。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到這裡是一段。這個世界的名號也很好,『持地』世界。「地」的意思是能生能長,能栽物,一切眾生都要依地才能夠生存,才能夠有所作為。地在中國文化裡面是坤德,天(乾)陽剛,地陰柔,與人合稱為三才。在佛法裡面,以地藏菩薩來表法。地藏,用大地來表一切眾生的心地,藏就是含藏,大地含藏無盡的寶藏,正如同真心自性裡面本來含藏著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它的蘊藏沒有相狀,空無所有,但是這空無所有裡面確實有無盡的德能,它無相,能現一切相。把地表心地,大地含藏是有相的,是有形相的,這個心地的含藏沒有形相。佛經上說,虛空、宇宙、世界、萬物,是從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虛空世界剎土眾生一時頓現。

  現代科學家說,宇宙的發生緣起是大爆炸,一直到現在還不斷的在膨脹,這是科學家他們從觀察當中看到這個現象。這個現象也有少分接近,但是它不是大爆炸,它也不是不斷的在膨脹。真相,現代科學確實也相當高明,我們不能不佩服,他們在數學理論上推測,證明無中能生有,這個無中能生有就是佛經上講的空中有色。這個有是怎麼生出來的?他說是一剎那,同時顯現出來的,時間非常非常之短,億萬分之一秒,這個說法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佛經上講「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所以地之德不可思議。地的大德落實在我們這些有情眾生,特別是六道眾生,要怎樣把它表現出來?表現出來的樣子是什麼?我們中國人常講,心地厚道,這是地藏之德。

  心地厚道,厚道裡頭最顯著的是孝敬,所以孝親尊師是地藏之德,是萬德的根本,修行證果要依這個大德。所以佛教化眾生,基本的教義三條,在《觀無量壽經》上講的淨業三福,這是福業的根基,你看第一句說的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孝親尊師。把孝親尊師擴大,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這幾句經文學佛的同學都熟知,可是我們做到沒有?沒做到。沒有做到,所以你還是凡夫,你要是做到,那就恭喜你,不能稱你凡夫,你是佛菩薩,佛菩薩做到了。決定不是把一切眾生當作我過去父母看待,當作未來諸佛看待,那個當作不可以,為什麼?還隔一層,當下就是,一絲毫的隔礙都沒有。

  你要問:諸佛如來跟凡夫有什麼區別?區別就在此地,這就是覺跟迷,佛菩薩在正覺,眾生痴迷,痴迷不知道事實真相,正覺曉得,曉得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眾生跟自己是一體。儒家講推己及人,跟佛法講的非常貼近,我怎麼樣愛自己,我怎麼樣愛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包括所有的植物、礦物,大自然的現象,所以那個愛心遍法界虛空界,尊敬遍法界虛空界。這是地藏菩薩的課程,大乘佛法入門必修的功課。大乘入門的方法很多很多,但是這個方法實在講第一方便,這裡面難,難在哪裡?難在我們的迷執,嚴重的迷執,不肯認知,不肯承認,事實擺在面前不承認,這是堅固的妄想執著產生的障礙。持地這個世界不錯,就從淺顯的意思上來看,這個世界的居民,居住在這個世界一切眾生,能持有地藏之德,或者我們說是大地之德,殊勝!必然這個地方眾生大乘根性的人多,佛在這裡面教學成果一定是非常的殊勝,那就是說,根熟的眾生多,成就的人多。

  『如來於彼,或名有智慧』。如來在這個世界示現、應化,眾生有感,佛來應,化就是教化,用什麼名號?用『有智慧』。從這個名號我們能夠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居民,歡喜智慧,用我們世俗的話來說,求知欲很強。到哪裡去求?這一尊佛叫有智慧如來,我們要求智慧,當然找他了。所以如來的德號就是他招生的廣告,希求智慧的人都來,佛會教他。智慧從哪裡來的?不是學來的,學來的在佛法裡稱之為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世智辯聰在世間也算是不錯了,但是因為他不是真智慧,因此總免不了有差錯。沒有差錯,他造的是善業,發生差錯他造的是惡業,不論他是有心無心、有意無意,決定感召果報。正是「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諺語常常這樣說,實際是什麼?這不是時辰,是因緣未到,就是因緣還不具足;因種下去,緣要成熟了,果報立刻就現前。這是大乘佛法裡頭常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迷惑,果報現前,恐懼、害怕,菩薩有智慧,知道果報是以前這個業因,緣聚會了不能不受。

  我們要不想受惡報,菩薩曉得決定不造惡因,無論在什麼樣狀況之下,決定不造惡業。真的像《金剛經》上歌利王割截身體,忍辱仙人一絲毫瞋恚的念頭都沒有,他把這個境界轉過來了。真的是「若能轉物,則同如來」,我們要學這個本事,把不善的境界轉成最善的境界,我們就成就了。忍辱仙人能轉境界,所以他忍辱波羅蜜圓滿。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挫折遇到不少,但是還沒有像忍辱仙人遭遇歌利王那樣的災難,我們還沒有遇到過,如果我們哪一天要是遇到,會不會像忍辱仙人那樣的心平氣和,沒有瞋恚,只有感恩。感什麼恩?成就我忍辱波羅蜜。難!太難太難了。佛菩薩照顧一個修行人,我們細心去觀察,真正是就像慈母照顧嬰兒一樣,無微不至。你能承受多少,給你做個實驗,慢慢再把承受力量增加,效果擴大,總會有一天遇到最嚴重的打擊,就像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這就像什麼?像學校老師對學生的考試,嚴格的考試你通過了,你才能拿到學位,這個學位是無上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入諸佛如來的境界。所以你說哪個事不是好事?哪個人不是好人?

  我學佛五十多年了,親身體驗,我承認肯定佛所講的「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為什麼?我續了兩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就看你用的是什麼心!佛在經教裡面給我們一個總的原理原則,那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我們的心果然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個事好,就是真理。「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如果不是菩提心,這個境界就沒有了。果然是菩提心,好心,這個境界是事實,這就有智慧。

  這幾天許多地方同學打電話傳真給我,大家都被SARS的傳染搞得身心不安,來問我。我不是一個大夫,但是我聽到各個方面傳來的訊息,自己這麼多年來學佛的經驗,我知道,我也非常相信,佛在經典裡面所教導我們的,真實不虛。凡夫到這個世間來,你為什麼來的?佛告訴我們,我們與此時此處,此處是地球,此時是這個年代,在這個地球上所有一切眾生有緣。你要跟他沒有緣,你就不可能跟他在一起,引業引導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到這個世間來了之後,在這一生當中,所有一切的遭遇、受用,一般人叫享受,是苦是樂,你這個受用,滿業。什麼叫滿業?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惡業。過去生中善業做得多,這一生生活不錯,福報!少災少難,少病少惱,你是享福來的。如果過去生中造的是惡業,你這一生當中的遭遇,那真叫是多災多難多病多惱。福報、凶災是平等的,都是好的,事事是好事。凶災是消除我們過去生中造的不善業,不是這樣,你怎麼消得掉?不善業消掉了,我們阿賴耶識裡頭含藏著還有善業,因為不善業的力量太強、太大,它先受報,它報完之後,善業的果報就現前,這完全是從報應上來講。

  可是有智慧的人就不一樣了,有智慧無論是善果還是惡報,都能夠幫助你消業障、增智慧,都能夠幫助你提升境界,尤其是惡的因緣、惡的果報,你真有智慧那是大幅度的提升。就像忍辱仙人有智慧,從菩薩地一提升就如來地,歌利王怎麼不是他的恩人?中國諺語常講,「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湧泉為報」。我成佛之後我要報答,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我的恩人,無論是善待我、是惡待我,為什麼?統統幫助我提升,統統成就我圓滿的佛果,這是智慧,真智慧。我這一生可以說是宿世有一點善根,這一生從小受傳統式的家庭教育,大概有四個月這是最早的私塾教育,種的這個種子。常常懷恩念德,處事待人接物,總沒有辦法脫離恩德、情義,這是我一生為人。年歲愈大,這觀念愈深,不義的事情我做不出來,捨生命也在所不惜,決定不能違背恩德、情義。重大的挫折遇到不少次,但是我沒有違背恩德情義。別人對我有一天的好處,我永遠記住,我知恩報恩。這個人以後對我有誤會,產生許許多多的障礙,或者對我有傷害,我沒有放在心上,永遠念他那一天的好處。他一百天的不是,一千天的不是,我絕不放在心上,我只念他一天的好處,為什麼?佛教我的。

  佛教我要成就自己的純淨純善,我念他一天的好處,我心善,他對我不好我不能念,念的時候我這個善夾雜著不善,把自己的善心破壞掉了。所以這個破壞不是外來的力量,是你自己,這個要知道。為什麼把自己的良心當作一個垃圾桶,盛一大堆人的不善?這是愚痴,這個人沒有智慧,不聰明。有智慧的人,聰明的人,這個良心裡頭只容許盛一切眾生的真善,決定不夾雜絲毫的不善。佛說他們從凡夫地修行證得無上的佛果,祕訣就在此地。佛菩薩真的大慈大悲,決定不吝嗇,他所得到的好處真正是和盤托出,提供給我們做參考,我們想想這有道理,這是真的。所以聞人之過,要像古人所說的「耳可得聞,口不可言」,聞人之過就好比聞人家說我們父母之過,我們沒法子只好聽,但是口裡頭決定不能說,養自己的德行。當然最好是聽都不要聽,何必聽?有人來說,別人說你怎麼怎麼不好。不要聽,不聽,你不要說。為什麼?我不希望我阿賴耶識裡頭含藏這些不善,我希望含藏都是他的善。永遠記住人的善,不記別人的不善,成就自己的德行。世出世間善人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在這個世間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那你就知道了,善因決定感善果,惡因才會感惡報。善因要感得惡報,惡因要得善果,佛一再講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

  昨天晚上,悟道法師發了一個傳真給我,是台灣中國時報的,有人建議提倡齋戒三天,祈求化解SARS這個災難。傳來給我看,我看了,有道理!在古時候國家發生瘟疫,這是災難裡面的一種,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當時的帝王一定是大赦天下,發動齋戒、禁屠、素食,發揚慈悲心、愛心,來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化解災難。現在一些人迷信科學,認為從前人沒有科學的常識,這些作法都是迷信,這真正是迷信。過去歷代帝王作法不迷信,那是什麼?愛心能解決一切問題。所以我說日本江本勝博士是菩薩再來的,他用科學的方法,證明愛心能夠化解一切的毒素。他用水來做實驗、用米飯來做實驗,做了八、九年,跟他在一起做實驗的人很多,確確實實得到科學的證明,人以愛心這個訊息對一切眾生,眾生的反應是最美好的。昨天從香港也傳來一份資訊,有一位筆名叫夏雨寫了一篇文章,寫得非常好,也是說明SARS這個災難。我們從佛法上說,清淨心不受一切病毒感染,病毒是不清淨的,所以純淨的心、純善的心決定不受感染,慈悲心能夠化解一切的菌毒。細菌帶著有毒素的,細菌是個物體,它有靈知,就跟水一樣,你以愛心、以大慈悲心,它的結晶就改變。

  我聽說SARS的菌毒,現在有人發現好像是第六次的轉變。它本來是一個很普通的感冒病毒,一點都不奇怪,為什麼這個時間不長,它已經有六次的轉變,而變得什麼?一次比一次變得更毒。這個原因我們曉得,是一些眾生以瞋恨心對待它,要把這個病毒殺死,要把這個病毒消滅。他不曉得這個病毒也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是性識所變的,你能殺得掉嗎?殺不掉。科學家早就曉得物質不滅,你怎麼能殺掉?它不滅,但是它會改變。你以惡的念頭對它,它變得更惡,就像江博士實驗水那個情形一樣,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杯水很普通的水,在顯微鏡上照下去,雖然不好看,還可以看得過去。如果你把瞋恨的念頭傳遞給它,殺它、滅它,這個念頭給它,你再從顯微鏡裡去看,它裡頭產生變化,變得非常難看。但是你換一個念頭,以愛心看它,以感謝來看它,它馬上起變化,它變得很美的結晶。它不會消滅,它會變化,這個有道理,這在佛法上講得通。所以要怎麼對它?我們要懺悔,要改過,要自新,要把惡念變成善念,把瞋恚變成慈愛,把厭惡變成感謝,這個細菌它就改變,毒沒有了,它變成對我們最有利益的細菌。

  人身上不知道有多少細菌,所以有壞的、有好的,好的你怎麼樣叫它更好,壞的都能夠變好,我們身體就健康了,永遠不會生病。問題就看你會不會變,會不會變就看你有沒有智慧,有智慧你就能改變一切環境,改變一切物體,你把一切物體都變得非常美好,所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是要智慧從內心裡頭改變,我以善心善意、善言善行對待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包括這個細菌,我對它這樣,它對我反應都是好的,這才真正叫有智慧,真正叫我們學到了智慧。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持地世界,名號的第二句:

  【或名清淨面。】

  這個名號是從果德上建立的,清淨面、慈悲眼都是果報,我們曉得菩薩修行成佛,在沒有成佛之前,世尊告訴我們,他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修福,福報,所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福相,福德相,修來的。為什麼要修相好?佛菩薩不為自己,眾生貪著相好,如果沒有福相,眾生不喜歡,不願意接近你,不願意聽你的教誨,你有再好的教誨、再真實的法,他不樂意接受,那怎麼辦?這也是世尊這裡教導我們,你要幫助別人,要教化別人,你得投其所好,他好什麼?他喜歡福報,你的福報比他大,他喜歡相好,你的相好比他還要好,他服了,他不能不跟你。楞嚴會上阿難尊者為什麼發心出家?就是看到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世間希有,他心裡想這個相好決不是父母所生的,是他修行修成功的,阿難是希望自己的相好能跟佛一樣,出家修行。所以,相好福報能夠攝受眾生。佛特地為一切眾生作斯示現,我們要想相好,那你就得好好修,修因。

  『清淨面』,是從清淨心修來的,是從清淨語,是從清淨行,換句話說,身口意三業清淨,自自然然清淨面你就得到。三業不淨,怎麼樣想自己的面清淨,他也清淨不了。現在人不懂得修因,他想相好怎麼辦?去美容,我們看過很多。經過美容之後,可能美容的當時看看還不錯,過了幾個月這裡面就產生變化,一兩年之後面孔非常難看,本來是愛美,果報是適得其反,比他本來的相貌還要醜陋。中國諺語有一句話說「相隨心轉」,那個相貌為什麼會愈變愈醜?他惡的念頭、不善的念頭愈來愈多,他懷恨,恨這個美容師,沒有能夠把他的相貌整好,用的手術用的藥物有了問題,怨天尤人,心裡不平,這樣不善的心使你的面貌變得就更不善,相隨心轉。所以你要想美容不要進美容院,到哪裡去美容?佛告訴你,你把心念頭轉變,你的相貌就轉變。你心地清淨,相貌就清淨,心慈悲相貌就慈悲,心善良相貌就善良,心美好相貌就美好。不要進美容院,自己在家裡就能改變,不但能改變你相貌,改變你體質,為什麼?佛在經上講,「境隨心轉」,心是能現能變能轉,境界包括身體,身體是最接近的一個境界,這個境界是所現所變所轉,要懂這個道理!

  台灣最近提倡齋戒三天,非常有道理,一點都不迷信,三天不殺生,三天不吃肉,以善意善行迴向祈求消災免難,不是沒有道理。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境隨心轉,我們這三天反省,改過向善,環境裡面所有一切不善都能夠改善,都能夠轉變。佛菩薩心地純淨純善,惡人遇到他,那個惡念都能暫時停下來,不起惡念。這是外國人講的磁場,他的磁場好,磁場非常強,惡人的磁場沒有他那麼強,所以惡念在他那個磁場裡面它不會起來,這話講的都是有道理。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一趟不容易,佛在經上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然來到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時間短促,活一百歲的人不多,一百歲實在講也真叫一彈指,聰明人、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把握短促的時間裡頭,好好的來修行,把自己妄想習氣,特別是不善的習氣,把它修正變成純淨純善,這一生沒有白來。所有一切冤家對頭,不管他對我們怎樣的傷害,毀謗也好,侮辱也好,傷害也好,我們用真誠、慈悲、智慧把它化解掉,歡喜樂意接受,不生一絲毫瞋恚心,不起一絲毫報復的念頭,這個結化解了,來生後世遇到,不善的緣就變成善緣。

  佛菩薩累劫修行修什麼?化解怨懟而已,別人跟我對立,我不跟人對立。轉敵為友、轉怨為親,這是佛法,佛法是覺悟之法,這是覺悟。不能報復,報復不能解決問題,敵對要是殺他、消滅他,不能解決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問題,會使這個問題搞得愈來愈複雜,愈來愈嚴重,為什麼?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才叫可怕。中國古人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個話乍聽起來好像人生過得太消極,沒有一絲毫進取的精神,但是這兩句話是至理名言,它有道理。生死有命,這就不怕生死,富貴在天,不追求富貴,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只問我起心動念一切言行符不符合道理,什麼是道?倫常是大道,符不符合道德的標準,這個重要,只要能夠符合道德標準,給社會給眾生做正面的好榜樣、好模範,自己的利害得失不放在心上。念念為社會,念念為眾生,消業障,增智慧,果報不問,問果報幹什麼!

  佛還要修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教學,是為一切眾生做示現的,不是真的,這就是佛教導眾生,「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不是佛菩薩賜給你的,也不是上帝神仙賜給你的,不是的,是你自己修因而得的果報,佛菩薩做模範教你怎麼樣修因,然後果報自然現前。諸佛如來在九法界做種種示現,目的不過如是而已。他自己已經回歸到自性,自性裡頭無有一物,本來無一物,所以他的心純淨純善,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回歸到這個地方。所以示現在世間,總是要和光同塵,滿足眾生的希求,滿足眾生的欲望,然後慢慢再幫助他提升,慢慢再幫助他回歸自性。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要懂,然後你才真正體會到佛菩薩的恩德不可思議。果必定不能離因,因不離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第三個名號:

  【或名覺慧。】

  這個名號是從體用上建立的,「慧」是體,「覺」是用,日常生活當中你為什麼覺而不迷?因為有智慧。所以諸佛如來的教學,這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原理原則是相同的,那就是戒定慧三學。所以古大德編纂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經論,把這部書稱作《三藏經典》,現在我們稱為《大藏經》。《大藏經》裡面分三分,三個部門,就是經律論,律講的是戒,經講的是定,論講的是慧,所以叫三學,戒定慧是經律論之所詮。三學是一,一而三,三而一,是分不開的,但是也能分開來講,眾生根性不相同,我們現在講學生程度不一樣,小學生初學,學什麼?學戒學,學規矩。規矩一定從小時候學,從初學的時候學,慢慢養成習慣,這是屬於德行,學規矩。孔老夫子教學他四個科目,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他分四科,德行言語相當於佛法裡面的戒學,政事文學相當佛法裡面的定慧,有體有用。

  世出世間法都是以德行為基礎,沒有德行的學術,對社會對眾生多分是不利的,害多利少;如果是具足德行的學術,那肯定是利多害少,古今中外細心去觀察,我們就明白了。所以古今中外大聖大哲,無不重視道德的教育,尤其是東方人,在古時候印度跟中國周邊這些國家,對於德育看得很重。有戒律,這慢慢再提升,提升到經論,幫助你開智慧,幫助你明瞭宇宙人生的理事、性相、因果,於是你明白了,你心有主宰,心有主宰就是定。你有能力明辨是非,明辨善惡邪正,這是智慧。不為境界所轉,這是定功,不被境界轉就能轉境界。凡夫沒有定慧,很容易被境界轉;有德行的人,他有智慧,不輕易被境界轉。

  這裡頭最明顯的就是聽信謠言。過去我們跟韓館長相處三十年,韓館長有一個過人之處,這是一般人所不及的,無論是什麼樣的人,你在她面前說話,或者批評一個人的是非,她當時聽了笑笑跟你點頭,你走了以後怎麼樣?看這個人說的是不是重要的,如果與我們弘法利生的事業有關聯的,她不是說馬上聽了就相信你,她去查證,這是有智慧。要查證什麼?是不是像他所說的,他說這個話是真的還是假的。她能夠護持佛法三十年,始終如一,有她成功的道理,她不聽信謠言,她會追根究底,然後再研究,你說這些話動機何在,目的何在?自己要怎樣來處置,她有主宰,這個就是覺慧,她不愚,她不迷,不覺就迷,沒有智慧就愚,所以她不愚。有人在她面前說某人怎麼怎麼不是,說了許許多多,說的一文不值。她會找個時間把那個人找來看看,跟他談談,看看他是不是像那個人所說的。在她面前挑撥是非,我們佛法講的是妄語兩舌,不是沒有這種人,有,但是幾乎都不起作用,這是什麼?無論大小團體領導人必須具備的風度。

  館長這一點大家都要學習,要做一個有覺有慧的人,不要做愚迷的人,受別人擺佈,受別人愚弄,到最後受害的損失的是自己,不是別人。好人他就是好人,絕對不是說你挑撥之後這人就變成壞人,沒有這個道理,你不能接受他,還有別的人接受他。然後我們明白了,古人所講的「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你為什麼批評那個人?那個人跟你不是一類,不是同類的,你就排斥。那個人是好人,他跟好人是一類的,你跟他不同類,你跟他那個團體也不同類。古人選擇朋友擇交,我們想交一個朋友,要多方面觀察,細心去選擇,怎樣知道這個人?觀友而知其人。你仔細觀察他跟哪些人往來,這些往來的是什麼人?然後你就知道這個人是什麼人,這也是很科學的方法。這個人往來的都是善人,都是大善知識,這人還能錯得了嗎?值得我們細心去思惟。

  我們自己也一樣,多少人在看我們。如果我們哪一天,惡劣的行為被人看穿了,一文不值。我們所迫害的人,社會上一些大眾一定是要重新去考量。我們說哪個人是好人,他會想想這人真的是好人嗎?我們說某人是壞人,他也會想想這人真的是壞人嗎?重新仔細觀察考量。夫子說得好,真正有道德有學問,在這一生當中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個人一生當中遇到一個知己不容易。在古今歷史當中來看,你一生當中有一個忠心的朋友,永遠能記得你,永遠能關懷你,你有困難的時候永遠他會來幫助你,千載難逢。我們現在曉得,這種人只有佛菩薩,除佛菩薩之外靠不住。現在就連父子兄弟都靠不住,古時候這還是真正可靠的,現在沒有了。為什麼?倫理道德破產了。現在人只有利害,他說你好,你跟他有利。他毀謗你、說你不好,你跟他沒有利,比什麼都可怕!

  所以我們讀聖賢書,這是人生當中最大的幸福、幸運。這個思想我在沒有學佛之前就已經根深蒂固,我在十幾二十歲的時候,常常想尚友古人,這尚是高尚的尚,跟什麼人做朋友?跟古人做朋友。讀古書,這是最靠得住的朋友。我在年輕時,確實想想年輕人有些狂妄,我求學的態度,師天地,法自然,友古今聖哲,我在文章裡頭寫過這幾句話,那個時候二十一、二歲。我不迷信,我不追求功名富貴,雖然生活非常貧困,我不追求物質生活,我所嚮往的是精神生活,我真正的喜愛是像古人一樣一生隱居在山林,讀書念佛。何必讓人知道?但是每個人機遇不相同,根性不一樣,總是過去生中大乘的根性,已經生了根,所以看到眾生有苦有難,自自然然自動自發的會盡心盡力幫助,會伸出援手,不求一切的果報。

  所以這一生我非常感謝章嘉大師,我這個行業是他老人家替我選擇的,我非常聽話,依教奉行。這幾十年當中,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諸位想想一個人生在世,這兩點很不容易得到,我能得到,承蒙老師的指教。到了晚年,深深體會到孔老夫子的教導,夫子說,他曾經一天不吃飯,一夜不睡覺,想來想去,想的事情多,都沒有真正的利益,不如學也。最後想想看,不如學,學什麼?學聖學賢。在我們來講,學佛學菩薩,不如學也。「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真的是快樂無比,「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所以古來的祖師大德,為什麼覺悟之後住在深山就不再出來?天下知道他的、想跟他學的,你來,真的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你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親切的招待你,把自己學習的心得提供給你參考,自己修學的喜悅可以跟你分享,不下山。

  修道、養道,最後成道,無不是做出最好的修行證果的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後人有幾個人體會到這樁事情?又有幾個人學到這些方法功夫?古時候人有,現在不能說沒有,世界之大,我們孤陋寡聞,我相信真有,他們不出來,他們在深山裡面修學,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心永遠是定的,永遠是清淨的,真正是清淨平等覺,不是覺悟的人做不到。心定,他才能定得住,他住在一個地方他才能不動;心是浮動的,你叫他住在一個地方他住不下來,他要到處亂跑。

  所以一切法,心是主宰。我們要求覺求慧,最重要的是在戒、定,戒是守法、守規矩,特別是守聖賢人教導我們的規矩。心要定,要定不能不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心才能得定,然後才能成就覺慧。這個地方的覺慧是佛陀的名號,成就覺慧也就是我們一般講成佛,真正是功德圓滿,到這個時候與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有應,他雖然應,應現在九法界,他依然是如如不動;他在迷,他心裡稍稍有一點動搖,他就不能應。為什麼?心一動是凡夫,凡夫沒有這個能力。聖人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不動心,這是我們要知道,要學習的。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