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四0卷)  2003/5/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040

  諸位同學,請看娑婆世界最後的一段,上方持地世界,如來名號最後一個:

  【或名一道。】

  上一堂課講到第九個名號「持戒」,今天我們看到這兩個字感慨萬千!讀書人不學禮,不講禮,儒就滅亡了;佛弟子不懂戒律,不能夠嚴持戒律,佛就沒有了。我們看看當前的社會現象,儒佛的大道還能不能夠延續?諸位細心去觀察,你就曉得這樁事情不能不叫人擔憂。儒佛要是真的斷絕了,這個世間人苦,做人也沒有意義了。

  世間有史以來,這兩、三千年能夠維繫社會的安定和平,靠聖賢的教誨;在東方有儒、釋、道三家的教誨,在西方有宗教教育。人們一旦背棄了神聖的教誨,自以為是,所謂弱肉強食,不知道後面有冤冤相報。但是今天講這些話,沒有人相信,因果報應就在眼前,他也不相信。他不認為這是因果報應,這是一種偶然的天災、災難,不以為是報應,不知道回頭,不曉得改過。過去李老師往生前一天告訴大家,最後的遺言,他說:這個世間亂了,大亂,即使佛菩薩神仙來也救不了,大家唯一的一條生路就是認真念佛,求生淨土;除這條路之外,沒有路可走。老人臨終最後的遺教。

  名號最後一個『一道』,一道是什麼?一道是佛道,萬法歸一。這個一不是數字,數字裡面的一是相對的,一道沒有相對的,一道是無上道、是一乘。經教裡面常講的一乘法,《法華經》佛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佛真實說呢?真實說只有一佛乘,這是真的。一佛乘在三乘之上,大心凡夫也能夠學習,我在前面說過。「一道」是真如,是自性。一道在哪裡?一道就在現前,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貴在你能夠覺知。在你面前,你自己不覺不知不見不聞,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在有情眾生又名佛性,在無情眾生稱為法性。法性是什麼意思?法爾如是。佛性是什麼意思?佛是覺的意思,覺察到法爾如是。所以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

  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跟我們的差別就是覺察,或者是覺悟。總而言之,他覺了,我們九法界凡夫不覺。覺了之後心是定的,覺了之後念念行行都跟法性相應。不覺呢?不覺跟煩惱習氣相應,起的作用不一樣,這個就是覺與迷。「一道」是究竟覺,如果我們把標準放低一點,不要講得那麼高,明心見性就是一道,在《華嚴》初住菩薩就契入了,這一點不錯。你看法相宗裡面所說的同生性菩薩,什麼叫同生性?跟如來同一道,同用真心。凡夫、九法界眾生,法相宗所說的這些眾生叫異生性,異是不一樣,跟佛不同。異生性是什麼?用八識五十一心所。說得粗一點,他用的是煩惱習氣。同生性、異生性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學佛如何把異生性轉變成同生性?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就為這樁事情幫助眾生。但是怎麼樣轉過來,佛菩薩沒有辦法,要你自己轉過來才行,佛菩薩只能提供你轉變的理論與方法,提供他轉過來的經驗給我們做參考;除此以外,什麼忙都幫不上。所以這個事情要自覺,要自發,要自己會轉,這才能成功。實在你轉不過來,佛菩薩把這個標準降低,要能轉過來,真正轉過來是一道,宗門裡頭常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要見性,這是真功夫。實在不能,那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的,佛要方便說了;方便說三乘,方便說五乘。五乘這是最低的,目標是希望你來世不墮三途,你一定能夠保住人身,修得好的還能生天,這是佛的方便法。根性稍微聰明一點的人,幫助你超越六道,成就你聲聞果、緣覺果、菩薩果,方便說。但是佛他的本意是一道,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一道清淨」,那是純淨純善,沒有一絲毫不淨摻雜。

  娑婆世界十方,略舉十個世界,最後這一方,最後這個名號用「一道」這個意義很深,顯示出諸佛如來出現在世間真實的目的。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在這一生之中,契入一道,圓滿成就無上正等菩提,這是如來大圓滿的悲心流露。我們看後面總結:

  【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這個結的意思是令一切眾生,各個稱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學養,而自知自見,來調伏自己的身心煩惱,提高自己的境界。這一段經文我們就介紹到此地。

  下面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頭有一番問答,《纂要》也把它節錄出來了,我們把這個問答念一念。「問,餘聖教說」,餘聖教,其他經典;其他的佛教經典裡面講「大輪圍內,平布百億,上即諸天,下安地獄,如何此說,上下皆有四洲」。這個疑問提得好,他要不提,我們也疏忽了,我們聽聽他提的問,想想是很有道理。這個地方所講的娑婆世界,娑婆是個三千大千世界,為什麼這個經上只講此四天下?此四天下這是個單位世界,這個大千世界有多少個單位世界?百億,百億四天下。這個世界上面是諸天,二十八層天,下面有餓鬼、有畜生、有地獄,為什麼這個地方所講的統統是講四洲?因為這裡講到上方了,也講到下方。我們看清涼大師為我們開示,「答,此教所說,事隨理融,隨說法處,即是當中」,這幾句話說得好,這是大乘圓頓法門。此教是《華嚴經》。《華嚴經》裡面所說的事隨著理,理是融通的,事雖然個別,事不離理,理事不二,理事一如。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隨說法處,即是當中」。我們知道在真如法性裡面,沒有空間,沒有時間;空間是講的遠近,時間是講的去來,沒有。中在哪裡?什麼地方都是中,這是正義。我們在此地,這是以自己為本位,這就是中。譬如我一個人,我今天坐在此地,我這是中,有些事物在我前面,有些事物在我後面,有些事物在我右面、在我左面、在我上面、在我下面,我是中。你坐在我對面,你是中心,我在你後面,他在你前面。中不是定中,沒有一定的,說中,無處不中,無時不中,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

  我們接著看,「縱極上際,旁至大輪圍山,亦有十方互為主伴,以融為眷屬,本數非多,十方界融,亦準於此」。上面講的這是個原則,現在人講這是個定律。再說,縱然極上際,上面還有上面,到頂了,旁邊呢?周邊大輪圍山,這是娑婆世界。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有十方,都有主伴,主不是定主,伴也不是一定的伴,主伴圓融。好像我們在這個大講堂,今天輪到我在講台上講經,我是主,大家在台下聽講,那是伴。下一個鐘點我下台了,請你上來講,你是主,我在台下我就是伴。所以佛法裡頭人人都是主,人人也都是伴,主伴圓融,主伴不二,主伴平等。所以說無論在哪一方,講大輪圍山這是四方四維,講上際,講到上當然就有下,十方都說到了,無論在哪裡都有十方互為主伴,在哪一方講哪一方就是中。所以互為主伴,融為眷屬,我剛才講的這個意思。「本數非多,十方界融,亦準於此」,娑婆世界如是,他方十方,娑婆世界也有十方,這個地方講的一四天下的十方,娑婆世界也有十方,娑婆世界在華藏世界裡面,華藏世界還有十方。十方界融,重重無盡,這什麼?一道,前面名號講的是一道。

  再往下面看,「因此略說娑婆融通,改非改相,略有其五」。相是講的現象,改是改變,相改不改變?就是我剛才舉的例子,我是中心,你在我前面,我就是你在我前面;如果你是中心,你就說的是我在你後面,改不改是這個意思。他在我右面,他在我左面;他為中心,我在他的左面,我在他的右面。

  佛法裡面有五個說法,我們看清涼大師給我們舉的例子。第一個「約事常定,如小乘說」。就事上說,為了表達意思起見,假設,方位是假設的,時間過去未來也是假設的,不是定法。假設的這是常定,假定的,不能執著。小乘教,小乘教確實智慧淺,分別執著深,在賢首宗始教、小教這兩種跟天台的藏教相同。

  第二「隨心見異,若身子梵王」。這個例子很多,「身子」是舍利弗,這裡面有個典故,《疏鈔》裡面有引用著(這個我們不必去查它了),著重在「隨心見異」。確確實實兩個人晚上看月亮,各人感觸不同,這是我們很容易體會得到的,在同一個境界裡面,這兩種人的想法、看法、感受都不相同。最明顯的,我們舉一個例子,這是最近我遇到的。這一個惡人使很多人受他的害,遭到很多苦難,現在這個惡人他遭難了,受他害的這些人聽到之後,歡喜!他遭到報應了!這是一種人;還有一種人聽到這個事情,可憐,我們得想什麼方法救他。隨心見異!一個是有怨恨報復的念頭,你讓我們吃苦,現在你也受難了,報應來了。另外一種是我自己受的苦難我知道,現在他也要受,我不希望他受到這個苦難。我們從這個例子(這是事實)就知道一個人覺迷的程度,修行的功夫。前面的人功夫淺,後面的人功夫深,真正做到「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不但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惡人遭了苦難,還有慈悲心去救他。這個境界轉了,確確實實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隨心見異,不一樣!

  第三是「就佛而言,本非淨穢」。前面我講得不少,佛在極樂世界絕對沒有說:這個地方清淨、莊嚴。他不會有這個念頭;在阿鼻地獄,他也不會說:這個地方很苦,這個地方怎麼能住!決定沒有這個念頭。佛到底是什麼念頭?跟諸位說,佛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就從這上面去想去,所以極樂世界跟阿鼻地獄平等。「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法都平等」,不平等是你有分別、有執著,你不平等;離分別執著,法法皆如,法法平等。極樂世界是自性變的,阿鼻地獄也是自性變的,你要是見性不著相,一切法相統統平等;如果你見相不見性,一切法絕對不平等。

  這裡是說就佛而言,這個佛包括法身菩薩。諸位要記住,大乘法裡頭常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換句話說,這個佛包括圓教初住菩薩,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是真佛,天台六即佛裡面,他是分證即佛。江味農居士註解《金剛經》,《金剛經》上講到諸佛,江味農居士說這個諸佛包括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諸佛是說的這個。加上包括等覺、妙覺,四十二個果位,這四十二個位子叫做諸佛。在他們的境界裡面,沒有淨穢,沒有對立的;九法界裡面還有對立,一真法界裡頭沒有對立,所以是平等法。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如何去修平等法,這個非常非常重要。

  第四個是「隨法迴轉如上,主伴互為」。這是圓教的意思,也就是我剛才講的主伴互為。釋迦牟尼佛為主,所有一切諸佛如來都是伴;毘盧遮那佛為主,釋迦牟尼佛也是伴,阿彌陀佛也是伴;阿彌陀佛為主,毘盧遮那、釋迦也是伴。所以主不是一定那個主,不是的,沒有一定。密宗裡面講本尊,本尊就是主,本尊之外的都是伴,所以要曉得互為主伴。佛法裡頭從來沒有定法,這個定法只有小乘有,小乘只承認釋迦牟尼佛一個人是佛,絕不承認還有第二個人是佛,所有一切修行證果的,最高只能證到阿羅漢,他不相信有菩薩。小乘很執著,我們今天講的他思想是保守的,不像大乘,大乘的思想是開放的。

  第五「潛入微塵,如前會說」。這個太深了,微塵裡頭有世界,跟外面十方世界沒有兩樣。誰能夠潛入?前一會我們讀到,普賢菩薩能入微塵裡面的世界。我們曉得微塵世界裡面還有微塵,那個微塵裡頭又有世界,所以世界是重重無盡,佛在經上講不可思議。這是什麼道理?這是怎麼回事情?佛說這是性德,本來就是這樣的,法爾如是。今天科學技術再發達,我看充其量也只能看到平面的大千世界,微塵裡面的世界沒法子看到,再精密的儀器也沒有辦法發現微塵裡面有無量無邊的大千世界。一一微塵,一一毛孔,一一毛端,無不如是。這一樁事情,世尊在一般講經不說,《華嚴經》裡面他說出來了。為什麼?《華嚴經》的對象,法身菩薩,這裡面法身菩薩幾乎都是修普賢行的。

  下面說,「若通論餘淨土,更有五義,謂諸剎相入義」。這是圓融,一佛剎即一切佛剎,不要說一佛剎,一微塵裡面就現一切佛剎,微塵都能現,哪有佛剎不相入的道理!諸剎相入相即,第二是「相即」,第三「一具一切」,第四「廣狹自在」,第五「帝網重疊,並如前後諸文所說」。《華嚴》給我們顯示無盡的莊嚴,這後面五個意思完全是《華嚴經》上的,圓融無礙,自在融通,相即相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清涼大師在這個經裡面給我們說出,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才真正是大自在。現在時間到了,這一段經文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看下面第三段總結娑婆,請看經文: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有百億四天下,如來於中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這一段文字是決定不能少的,為什麼?前面只是舉個例子說,讓我們了解佛的名號不可思議。諸佛菩薩、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沒有一定的名號,名號的意義,全是為了教化眾生、教學方便而建立的,這個意思一定要懂得。古時候在中國,其他國家我不很熟悉,在中國歷史上我們了解,父母為兒女命名,我們現在講起個名字,名字的用意是對於這個小孩一生的期望。希望他將來長大了,看到自己的名字,聽到別人稱這個名字,就要想到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能做到名副其實,你看這個意思多深。

  不像現在,現在這個小孩起名字已經不存在這個意思了,而且現代年輕人也不尊重父母給他起的名字,他覺得這個名字不好,他要改。在中國古時候名不可以改的,改名是什麼?是大不孝,違背父母的意思。佛菩薩的名號是教化眾生的,肯定是觀察所謂此時此處一切眾生的需要,做為教學的總綱領,總的方針。我們看到名號就知道佛在此地教的是什麼,這個地方眾生迫切需要學的是什麼,名字表法。

  如來在這一個大千世界,這個大千世界裡面有百億單位世界,每一個世界眾生不一樣,根性不相同,這就是《易經》裡面所講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人投胎到這個世界上來,他為什麼不投胎到別的星球上去,他要到你這個地方來?在佛法裡面講「共業所感」,這是佛教的名詞,中國儒家所講的「人以群分」。他跟這一群人有相同的愛好,自然就來了。在這個世間,這種現象我們很顯然的能看得出來,這個地方是佛教的一個小道場,喜歡到這邊來的都是學佛的,興趣相投!我們教堂前面那邊是天主教堂,信仰天主的,你看看都到那邊去了。所以在這個地球上許許多多不同的小團體,何止千萬,人的愛好不一樣,這是小的。

  大的世界亦復如是,娑婆世界裡面『有百億四天下』,這個四天下是單位世界,每一個單位世界大的也不相同,因此佛在每一個團體教的東西不一樣。你看在我們這個學院,我們每天在這個地方,大家在一塊共同學習研究講解的,佛經;對面的教堂裡面講的是《新舊約》,名字不一樣,內容也不相同。這個道理事實真相不可以不懂。它的目的,這經上講得很清楚,『令諸眾生,各別知見』。這個就是普賢菩薩十願裡面所說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真的沒有定法可說,也沒有一定的形相,沒有一定的名字,千變萬化。但是不管怎麼變化,不管多少,它的方向目標是一致的,總是希望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作佛。作佛就是做一個真正明白人,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瞭,稱之為佛。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個大段,「彰娑婆鄰近十方,亦為十段」。第一段密訓世界。前面所說的是娑婆世界本土,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四天下的十方,娑婆世界之內的,沒有離開娑婆世界。現在這第二個大段,世尊要跟我們講我們娑婆世界鄰近的十方,這個十方這是大世界。前面所講的世界是一四天下,這個地方所講的世界就跟我們娑婆世界一樣,範圍愈來愈大,介紹還是簡單扼要,略舉幾個做代表。十方那就有十段,這是百億四天下之外的,第一段「密訓」,密訓世界。請看經文: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東。】

  這個要注意,前面是此四天下東,現在是『娑婆世界東』。

  【次有世界,名為密訓。如來於彼,或名平等,或名殊勝,或名安慰,或名開曉意,或名聞慧,或名真實語,或名得自在,或名最勝身,或名大勇猛,或名無等智。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經文上每一個字都不能疏忽,你才真正能夠體會到佛的義趣,開經偈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密訓』,我們這個世界叫娑婆,娑婆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堪忍,這個名詞不好,堪忍的意思,你真正能忍受得了,可見得這裡頭日子不好過。這個世界裡面的眾生,絕大多數可以說,惡多善少,所以感得的這個世界叫五濁惡世,生活在這裡真是難過。我們許多人,自古至今都有很深很深的感受,在這個世間煎熬,苦難太多了,安樂的時日很短。縱然你長壽活到一百歲,這一百歲當中,有幾年你能夠稱心如意?多少時間不順心不如意?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冷靜想想都清楚,都明瞭。

  「密訓」這個名號不錯,最低限度讓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的,這個世界的眾生能夠接受佛菩薩的教訓,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願意接受聖賢人教誨,真的不多,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這個世界不太平,願意接受的人太少了。全世界信仰宗教,願意依照宗教教學去做的,恐怕百分之一都不到,一百個人當中能找到一個人嗎?難了。信仰宗教的人很多,他不如法,他不肯去做,得不到實際上的效果。

  訓,訓加個密,這個密不是神祕,不是祕密,是什麼密?深密。所以我看到這個名詞,我就想到抗戰勝利之後,我在南京讀書。那個時候,我們的班主任他是學校的訓導主任,兼我們的班主任,他提倡身化訓導,跟這個很有意思。我的老師上一個星期過世了,這是親身教我的老師,最後就剩這一個,他也走了,非常遺憾,我沒有能去看他。往年,每一次我到南京一定先去看他,身化訓導。由此可知,學生都好,願意接受。身化,那就不是在表面上,真正在學生心地上下功夫,這個最重要的老師要做榜樣。老師自己不能做個好樣子,要讓學生去做,學生不服,學生不會接受,頂多在那個時代,表面上不敢違背,總是陽奉陰違,你就收不到效果。要收到效果,你必須老師帶頭,以身作則,學生對老師尊敬,不能不佩服,跟著學。所以這個名稱使我們想到這個世界的居民,善根深厚的人多,能接受如來身化的訓導。

  請看如來在這個地方他用的名號,名號我們知道,就是他教學的綱領、方針。『如來於彼,或名平等』,第一個名號叫平等。真的,我們從這裡看出來了,平等心、平等性的教導,這不是一般初學,這就是我們前面讀的「一道」,你們想想對不對?一道才平等,不平等決定不是一道,第一個名號。我們學佛,學大乘,尤其是學淨土,淨土法門古大德常說「心淨則佛土淨,心平則佛土平」。西方世界大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地平如掌」,為什麼?人心平等,人心清淨,所以那個世界沒有染污的。

  中國人,古時候中國人,現在中國人不能說了,對於居住的環境非常重視,所謂什麼?重視風水。居住的地要平,不能有高下,房舍的建築要整整齊齊,方方正正;方的一定是四方,圓的一定是代表圓滿。諸位有機會到北京觀光旅遊,大家可以參觀故宮,故宮裡面的建築是中國的標準建築。你看看不論是大院子,小院子,方方正正;在外國,外國人喜歡高,尖尖的,居住的房子稜角很多,這跟我們中國人完全不相同。

  早年我在美國,夏景山居士,他是看風水的先生,看得很好,虔誠的佛教徒,人豪爽好客,我在洛杉磯在他家住過,他畫畫得好,畫佛像。他告訴我,房屋的建築稜角太多,這裡頭住的人都是奇奇怪怪的人。這個房間如果不是四方形,長方形也行,決定不能有多角形。這個房間,我們看到很多外國房間五角,他告訴我,這樣的房間,多角形的房間,人在那裡住滿一百天會胡思亂想。有道理!

  前幾年,我們到澳洲來,澳洲淨宗學會,我們山下諸位都很熟悉,旁邊我買了幾棟房子做為宿舍。後面有一棟房子也要賣,我去看過,看過什麼?它的房間都是五角形的。只有一個房間主臥室好一點,是個長方形的,不是完全正方,還像個樣子,其他的房間都是五角形。他有幾個小孩住在那個房子,我就問他,我說:你們的小孩在這邊住,他們是不是會胡思亂想?他眼睛瞪得很大,他說:法師,你怎麼知道?我就是從前夏老告訴我的,住這個多角形的住一百天以上會胡思亂想,我問他,他說是的。然後我就告訴他:這個樣的房間住客人沒有問題,你作客房沒問題,長住的時候,一百天以上會胡思亂想。我看了之後,那房子我不要了,他本來想賣給我,不要了。因為那要改的時候很麻煩,不好改。當然長住用來作客房沒問題,可以。這個不能不注意,這個東西不是迷信。

  我們在台北,台北有很多人曾經去過華藏圖書館,華藏圖書館那個大樓的建築,稜角太多,那是八層樓的建築。夏景山居士去看過,那個時候館長在,告訴館長:這個大樓裡頭奇奇怪怪的人很多。館長點點頭:對,你怎麼知道的?他就說:這種建築的方式,裡面的人都是奇奇怪怪的。幸虧我們那個地方,這個大樓裡頭五樓,我們華藏圖書館在裡面,每天講經、說法、念佛、誦經,有佛菩薩、護法神。如果要沒有圖書館,這個大樓那就很難說了。這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地理風水先生,規規矩矩的、方方正正的,平等重要。功夫不到家,不能轉境界,你肯定受環境影響,那對於居住的地方不能不選擇,一定要方方正正。

  所以也有不少人問,我到澳洲來,為什麼會選擇圖文巴這個地方?為什麼會選擇我現在住的HIGHFIELDS這個地方?許多人問我。這是偶然的一個機緣,有一位越南同修,他在這山裡面有一塊地,五個ACRES(英畝),沒有建築,非常想送給我。從圖文巴開車還要五十分鐘,我去看過,那真正是鄉下,交通相當不方便,居民不多,在馬路旁邊。我去看,路過HIGHFIELDS這個地方,我看到這棟建築很像中國人的建築。為什麼?它方方正正的,沒有稜角,我們東方人一看就生歡喜心。那個時候有幾個同學跟我一道去看,吳月桂居士也跟著我,我就讓他去問,我說:這個房子不錯,你問他要不要賣?他去問的時候,果然他們想賣。我就跟吳居士講:你跟他談,我們決定把它買下來。沒有稜角,以後看看附近這些居民的房子也都沒有稜角,這一棟它是兩層樓,其他的都是平房,那我們知道那一帶的居民心地厚道,好鄰居。修行、居家這些事情不能不留意,尤其是在家同學,你有兒女,兒女還小,那關係就更大。

  中國的文化至少有四、五千年,不可以用「迷信」兩個字就把它否定了。這麼長的時間當中,中國沒有聰明人嗎?沒有有智慧的人嗎?都不如你嗎?不能這樣說,它有它的道理在,這個文化確實博大精深。祖宗聖賢留下來的這些經書,這是他們智慧、經驗結晶的寶藏。乾隆皇帝也是相當不容易,把這些典籍做了一番整理,編輯成一部大型的叢書,叫《四庫全書》。現在人很可惜,不學文言文,這些東西變成看不懂。

  文言文,是祖宗了不起的發明。因為他們知道,語言會隨著時代變化,如果文字跟語言平行的話,幾百年之後,後人就看不懂從前人的文字,自然就產生了障礙。所以中國這些老祖宗們,他把語言跟文字分開,語言隨便怎麼變,文字決定不變,所以叫文言,它不變,傳得再久,前人的意思都能夠完完整整的保存給後人。全世界的文字都沒有,這中國文字的特色,幾千年來不更改。所以從前讀書人對於這些典籍,他沒有困難,他沒有障礙。現代人捨棄了文言文,麻煩來了,你的知識是平面的,縱深的你就沒有了,你不能夠接受古人的智慧、經驗、教誨。

  文言文的學習不難,從前李老師常常教導我們,熟讀五十篇古文,這個標準能背,能夠理解、能夠背誦,你就有能力讀文言文。所以現在人真正肯發心一年的時間,一個星期讀一篇,一年五十個星期,花上一年的時間,這個《四庫全書》你就有能力閱讀。如果能夠熟讀兩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了。一百篇,兩年的時間,確確實實中國古時候私塾先生教學,學生上學兩、三年,他就能寫文章,文言文寫的。我在過去保留著大概有七本民國初年小學生的作文,這些年來常常搬家,這些書籍散失了,好像現在還有兩本。看看民國初年十歲左右小朋友寫的文章,現在大學中文系的學生寫不出來,國文程度一落千丈,這是我們感到非常遺憾的一樁事情。

  在經典裡面,佛告訴我們十法界果報不一樣,那是因行造成的,因不一樣。講到因緣非常非常複雜,無量因緣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什麼?佛給我們說出,佛法界平等心,你要想成佛,那你就修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唯有心平,諸法才能夠等同,諸法就不二,十法界不二。十法界、無量無邊法界,怎麼來的?從不平裡頭變現出來的。所以佛是平等心,菩薩六度心,聲聞四諦心,天人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人道是倫常心,佛法裡面講是五戒心;惡道,餓鬼是貪心、地獄是瞋恚心、畜生是愚痴心。

  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你用什麼心,在將來果報你感哪一道。你真的明白這個道理,修平等心重要。用平等心來念佛,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在同居土,也不是在方便土,生實報莊嚴土。往生到實報莊嚴土,你一去花開見佛,功德真正不可思議。平等心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學習,怎樣學平等?離妄想分別執著就平等了。如果對人對事對物還有妄想分別執著,平等不能現前。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面對著複雜的人事物,不能不分別,不能不執著。你要不分別不執著,在這個社會你不能生存,怎麼辦?學佛,分別就是不分別,執著就是不執著,這是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善巧方便。這什麼意思?分別,隨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自己沒有分別,這就是佛菩薩。執著,隨著眾生的執著而執著,自己沒有執著。自己確確實實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平等心現前,清淨心現前;平等清淨裡面生智慧、生慈悲,真的不是假的。要在這個地方用真功夫。

  一切分別、一切執著是眾生的,隨順眾生的,這些分別執著決定對眾生有利,不是對自己有利。自己離妄想分別執著,決定像《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我見,四相四見都沒有了。這個四相四見是妄想分別執著裡頭生的,離妄想分別執著,哪有四相?哪有四見?生在世間跟諸佛菩薩應化沒有兩樣。有妄想分別執著,你要知道這個身是業報身,「起心動念無不是罪」,《地藏經》上講的。離妄想分別執著,起心動念無不是功德,連功德的相都不著了,真平等;還執著功德的相,那還不是平等,沒有入這個境界。我們果然明白了、清楚了,就要認真學習,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這叫真正學佛。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