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智度論大意  (第十三集)  1980/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9-011-0013

  請掀開《大智度論》第十三卷:

  「釋初品中尸羅波羅蜜義」,「尸羅」兩個字在論文裡面小字的註解說「此言性善」,此是此方,指中國,尸羅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性善的意思。

  【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羅。】

  這是尸羅的本意,本來的意思。以後『尸羅』翻作戒,因為戒是善行。

  【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羅。】

  由此可知,『尸羅』的本意就是善行。持戒當然是善行,如果沒有受過戒,他的行為也非常之善,也是「尸羅」的意思。在六度裡面,前面介紹了布施度,這段就是持戒度,持戒度用尸羅這個字意思就更好,可以說戒律裡面沒有包括的一切善行,尸羅兩個字可以包括。所以尸羅的意思比戒律的意思還要來得寬廣,範圍還要廣大。在這一頁裡面很重要的就是律儀裡面的八種,這八種可以講是一切戒裡面的根本。

  【尸羅者。略說身口律儀有八種。不惱害。不劫盜。不邪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飲酒。及淨命。是名戒相。】

  這就是指出八種根本大戒。

  向下是為我們詳細說明,持戒有上中下三品,三品的果報差別不同。這段論文諸位自己可以去研究,論裡面將持戒的戒相、破戒的戒相都說得相當的清楚。在第三頁這首頌我們要把它記熟,最好是能把它背過,第一句說:

  【貴而無智則為衰。】

  『無智』就是愚痴,縱然他富貴,他要是沒有智慧,他的身家一定逐漸的衰敗。我們從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從一個國家,都能夠看得出來。

  【智而驕慢亦為衰。】

  這個人有聰明、有智慧、有才能,可是傲慢、貢高我慢,他必定也衰。我們拿美國來比方,美國的才智在二次大戰之後是世界的領袖,到今天你看一天比一天衰微。美國人在戰後雖然對世界許多國家援助,可是太驕橫跋扈了,幫助別人他瞧不起別人,所以凡是接受過美國援助的國家,對美國人都沒好感。這也就是說,你再能幹,你只要驕一定會衰,大而國家小而個人。

  【持戒之人而毀戒。今世後世一切衰。】

  『持戒』是善行,持戒的人要是把戒律毀掉,就跟前面一樣,不但今世衰,後世更衰。『毀戒』就是把善行捨掉、捨棄了。

  下面則是說明持戒果報決定是真實的,絕不是虛假的,這個道理我們應當要知道,應當要學習。經論裡面雖然說得很多,但是它是散在諸經裡面,像《法苑珠林》這是一部類書,也編得很好,它是把經綸一類一類的統統蒐集起來,尤其是《經律異相》也編了很多。可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最適用的,講到善行,最適用的還是《感應篇》跟《安士全書》,拿尸羅兩個字來講,這是剛剛好適合它的經典。所以《感應篇彙編》、《德育古鑑》、《安士全書》在印度稱呼就是尸羅,我們能夠認真的天天讀誦,照這個去做,我們今生能夠得到興旺,能夠得到富足,能夠得到智慧,來生比這一生更好,這可以斷言之。

  諸位學佛無論學到什麼樣的境界,一定要以尸羅做基礎。印祖示現的是等覺菩薩,他那樣的重視《感應篇》,這裡面就有很深的道理在。就是等覺菩薩如果捨了《感應篇》,就是廢棄《感應篇》裡面所講的這些事理,他必定也要墮地獄。等覺菩薩也不行,這是諸位一定要有這樣的認識,要認真去學習。如果要在學術上真正有成就,在佛法裡面講的成就就是大徹大悟,在教下來講就是大開圓解,這才叫成就。沒有到大徹大悟、大開圓解,都不算成就。要到這樣的成就,必須還要用中國老一套的教學法,新的教學法沒有用,新的教學法就是你可以博學多聞,你不能開悟,念佛得不到一心。老辦法一定要背誦,背誦是真正的修戒定慧,戒定慧三學等運,三學同時修學,比什麼都重要。現在對於古老這種教學的方式,有許多人不了解裡面的道理,有許多人懷疑,所以他得不到真實的利益。

  在第四面有十句頌,每句四個字,我們也應該把它記住,這就是勉勵我們修戒律的。在第五頁是給我們說明戒德莊嚴,布施最大的利益,舉的例子也很多。在第六面第二行最後一句以下,是說明破戒的罪報真正是不可稱說。讀這一節經文,我們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佛菩薩故意把它說得這麼重來嚇唬我們,勉勵我們不要破戒,如果我們這樣想法就錯了。諸佛菩薩沒有一句話是妄語的,句句都是真實話,所以我們讀這段經文應當要淨信,要勉勵自己認真的去斷惡修善,期望在這一生修學當中,一定要有一個結果、要有一個成就,這樣才不辜負佛菩薩的恩德。

  第八頁這是給我們說明戒相,「釋初品中戒相義」,首先給我們說明的,止息三業過惡,這就是戒相。在這一大段裡面,第八面跟第九面先給我們說明殺生的罪業,在第九面再開示我們不殺生這就是善行,不殺生這是智慧,殺生這是罪。也可以說殺生是惡行,一切惡行裡面最重的惡行,不殺生是善行,一切善裡面的大善。讀了這一篇之後,也許我們同修們會想到一個問題,現在有不少同學已經發心吃素,這很好,這是善行。可是在家裡面家人又反對,譬如自己年歲也還很小,在家裡自己學了佛,知道素食是善行,家裡父母不同意,往往引起父母不歡喜。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諸位必須要顧及到一樁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做兒女對父母一定要盡孝,父母不歡喜的事情,我們要看看他不歡喜的是什麼。總而言之一句話,盡量叫父母生歡喜心,兒女才能盡到孝道。像飲食之間可以隨順父母,你開始學佛能夠隨順父母,父母就不反對你學佛,而且還覺得學佛不錯,很好,慢慢的他也就學佛了。等到他懂得這個道理,應該要吃素,我們全家吃素好,這才能把一家感化。假如你一開始學佛,父母對佛法不懂,你就吃長素,就說殺生的罪過,那就是天天說父母你天天殺生、你天天有罪,說得朋友也不高興,何況父母!他心裡面一定起反抗、起厭惡,認為佛學了之後兒女都學壞了,都不聽話,他心裡產生一種排斥,就反對佛教。他這一反對,他有些朋友之類的告訴人家,「我這小孩學了佛現在壞了,你們的小孩要注意,不要讓他學佛」,這樣就錯了,大錯特錯,這是叫父母毀謗三寶,毀謗三寶的罪業是在阿鼻地獄,我們做子女的怎麼能忍心?

  菩薩發心,我願意代一切眾生受苦,代一切眾生入地獄,絕不叫眾生墮地獄,能夠捨己為人。你就是為了你父母,為了你家親眷屬,吃點肉邊菜也不妨,也不礙事,這是菩薩無盡的悲心。所以時節因緣沒有到,要隨緣,我們自己單獨生活絕不殺生,可以不吃肉,可是跟大眾在一塊,為了要救度一切眾生,要隨緣,這個緣可以隨,可以同事。不要叫人看到你學佛都怪怪的,叫人家心裡上設了一個防線,佛學不得,那就壞了。人家看你學佛很自在、很隨緣,這個佛可以學,這樣就好。所以諸位要明理,要懂得方便,飲食這一道它有開緣,它不是一個死的。但是不殺生應該要守得緊一點,不吃肉可以放寬一點,沒有關係。尤其是佛教給我們可以吃三淨肉、可以吃五淨肉,三淨肉就是沒有看到殺、沒有聽到殺的聲音、不為我殺。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可以隨緣,叫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也是引誘一切眾生來學佛,叫他對學佛的人有一個好印象,不要給他一個壞印象。大家都是學佛的在一起,你要再買三淨肉來吃就不如法,就是貪,那是錯誤的;跟一群不學佛的人,我們就吃三淨肉,看什麼樣的場合。在不殺生這個戒條裡面,最重視的還是不殺。十一面:

  【佛言。莫奪他命。奪他命。世世受諸苦痛。】

  這幾句很重要,『奪他命』就是害他的命,這地方當然重要的是講害人家的身命。但是我們要曉得,慧命比身命還重要,你奪他的身命,這個罪業是墮地獄果報,但是地獄果報還不是到無間地獄,是一種小地獄。地獄出來之後,將來要還命,你還得要被他殺。為什麼佛說『世世受苦痛』?這就是講冤冤相報,你將來變畜生被他殺,你甘不甘心?不甘心,不甘心來生又要報仇,這就是彼此報來報去沒有完,實在是非常的痛苦。這就是殺生殺不得。除這一點意思之外,要是斷人慧命就更不得了,斷人慧命那是生生世世愚痴,那個報就更慘了。什麼叫斷人慧命?慧命就是別人求學,你想方法障礙他,阻礙他、嫉妒他、破壞他,這個罪過不得了,比奪他的身命不知道要重多少億萬倍。這一點有許多人都不曉得,斷人身命他不敢,他曉得這個罪重,今天殺了人,馬上刑警隊要找你,世間法律也要判你刑;某一個人求學,看他會成功,想個方法來破壞他、來障礙他,好像沒有犯什麼罪,沒有什麼了不起。殊不知破壞別人的學業,障礙別人求學這種罪過是破人慧命,這個罪報比破人的身命要重得多,這是我在這裡特別給諸位提出來的。

  【好殺之人。雖復位極人王。亦不自安。】

  這些事實我們從歷史上可以讀到,你看看歷史上那些暴君,確實他的精神不安穩。再看看現前,好殺的人他晚上睡覺都睡不安穩,這是確實的,就是他受良心的責備,所以精神報應。

  【復次。殺生之人。今世後世受種種身心痛苦。】

  這些都是在這一大段頂重要的句子,告訴我們殺生的果報實在太可怕了。所以佛教給我們不惱害一切眾生,「惱」是叫眾生起煩惱,「害」是叫他受損害。於一切眾生要是叫他起煩惱、受損害的事情,我們都不做,何況是殺害眾生的身命!要是反過來,你不惱害眾生、不奪眾生命,這是大善;不但不惱害他,而且我們積極的要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菩薩行。以誠心誠意來幫助一切眾生,他願意接受的,我們全力的幫助他,不願意接受的,我們也慢慢去影響他,自己有這番誠意、有這種敬業之心,我們在在處處身心安穩,自在安樂,這是我們現前所得的果報。我們要求健康、要求愉快、要求法喜充滿,到哪裡去求?就在這當中求,那就是我們處處存善心,成就別人的心、幫助別人的心,你就能夠得到安樂,就能夠得到法喜。成就別人當中要有條件,這個心裡就參雜了,雖然能夠得到一點好的果報,不純。所以頂好我們是純而不雜,根本就是無條件的成就別人。絕不是說我對你有恩,你將來要怎麼樣報答我,你不能忘記我,你不可以背叛我,這都是附帶條件,這就是不純。第十二頁最後一行:

  【若人種種修諸福德。而無不殺生戒。則無所益。】

  這句也非常要緊,這是說一個人他就是修種種福、種種德,但是他沒有持不殺生的戒,就是說他還殺生,這樣他所修的福德沒有太大的利益。由此可知,我們要想修福德,這個福德能夠保持而不失掉,一定要修戒,戒行戒善可以保持功德而不喪失,這是很要緊的一句。十三面第二行:

  【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

  這是說得非常的明顯,一切眾罪當中是『殺罪最重』,一切功德裡面『不殺第一』。這地方我還要把這個意思引申給諸位說說,這裡功德固然是大,剛才講了,能成就人法身慧命的功德比這個又不曉得大多少,這是我們要注意到的。我們要想真正成就自己,沒有別的,就是成就眾生。為自己想,那就完全是在自己福報之內的,你有多大的福報,你能夠享多大的福報,享盡了還是要墮落。你不曉得用你自己的福報再去造大量的福報,人不懂這道理,所以他不會修。會修的人他曉得這個道理,我自己福報雖然一點點,我這一點點是種子,種下去之後它會開花結果,它會生無量無邊的福報。

  這個道理在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功德就是教學,我們看看世出世間這兩個代表的人,世間我們說孔子。諸位想想歷代帝王,你們腦子裡能記得幾個?他們的子孫後代今天又如何?孔老夫子官最大也不過是魯國的司寇,那時候魯國多大?大概也只有台北市這麼大而已,人口還沒有這麼多,是春秋的一個小國。司寇是什麼官?像現在的警察局長一樣,我想他的地位權力大概也就是我們景美分局長差不多,他一生就做過這麼大的官。他的成就就是在教學,就是在希望一切眾生個個都善、個個都比自己好,所以他成功在教育,而學生再教學生,功德無量無邊。所以提到孔子,不但我們中國人尊敬他,連外國人也尊敬他,孔子的子子孫孫到哪個地方人家都尊敬,只要是孔子的子孫,不管誰做皇帝、誰統治這個國家,一定對他都尊重,歷朝歷代都如此。到今天中華民國,你看孔德成先生走到哪裡沒有一個人不尊敬他。這是講我們世間法。出世間法,釋迦牟尼佛也是一世的教學,不附帶任何條件,念念當中都希望成就一切眾生,所以佛為世出世間的導師,為一切眾生所禮敬。我們要學佛,就得要學釋迦牟尼佛、要學孔子,要做一個真正不朽的完人。他們為什麼能成就?就是捨己為人,只知道為別人,不知道為自己。這個道理很深,學問之道也就是明白這個道理,所謂功夫也就是實踐這個道理,所謂德性是推廣這個道理,這才是真正成己成人,成就自己也成就了眾生。

  說到這地方,教學正是像《了凡四訓》裡面所講的,有真的、有假的,有正的、有邪的。要拿佛法來講,有如法的、有不如法的,如法的教學有無量的功德利益,不如法的教學沒有益處,甚至有些不如法的,反而把眾生的慧命給斷掉了。他是不是有意斷的?他不是有意的,他自己無知。無知把眾生的法身慧命斷掉了還是有無量的罪業,不能說我無知,我不是故意的。你不是故意的,害了人家一生,你自己就沒責任嗎?還是要負責任的。無意當中殺一個人的命,可以判罪判得輕,無意之中要是耽誤人家一生的求學,這個罪過太重太重了。無意都很重,何況是有意的。諸位真正要想在佛法成就,第一步要把心量拓開,看到別人學業有成就,自己要發歡喜心,千萬不可以有嫉妒心。看他比我好,我也起嫉妒,我也想什麼方法把他壓下來,他不能超過我,要是動這一念,你就是修像佛一樣的功德,那正是套這句話『則無所益』。「無所益」這話不要看得很輕,無所益要墮阿鼻地獄,這裡所謂是嫉賢害能,這是罪惡裡面第一重罪,比殺害身命這個罪還要重,我們必須要記住。十三面第五行:

  【佛說有五大施。何等五。一者不殺生。是為最大施。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亦復如是。】

  這就是講的五戒。

  【復次。行慈三昧。其福無量。】

  這個『慈』包括四無量心的慈悲喜捨。我們星期天早晨在《六祖壇經》裡頭讀到的,六祖講的那個境界高,雖然高,它不離根本法。

  【水火不害。刀兵不傷。一切惡毒所不能中。以五大施故。所得如是。】

  這段我也不要細細解釋,我只給諸位說個綱領,這是真正消災免難的法門。我們今天處在一個大劫難之中,我們要想免除水火刀兵之劫,應當怎麼修法?修五戒、四無量心,要認真的修學。早晨我們研究討論的時候,我們人數比較少,我也給同修們說明,今日之下成就要靠自己,因為父母不會督促你,老師對你也不做什麼要求。因為時代不一樣,現在的時代是講人權、講自由、講開放,誰也不能夠干涉誰,誰也不能夠約束誰,因此個人的成功失敗完全要自己負責任。我就講到讀書,我非常的感慨,我也很希望真正有這樣的大善根福德之人,能夠做底下一個大時代的導師,拯救國家、拯救全世界苦難的眾生,但是這樣的人一定要自己發無盡的悲心。諸位去念念歐陽竟無的「支那內學院院訓」,你就會了解,發憤自強這種力量是從悲願裡面產生的,就是他真正發了救度一切眾生之心,他這個精進才不會懈怠。精進之法一定要從根本法上去打根基,換句話說,救自己都救不了,還能夠救眾生嗎?

  根本法是在哪個地方?世間法的根本法在《禮記》裡面,必須要完全的讀。重要的我過去曾經選過十篇,篇目都告訴諸位過,這十篇要能夠背,其餘的三十九篇,《禮記》一共是四十九篇,除了這十篇需要背誦之外,其餘的要熟讀,這是世間法的根基。出世間法的根基在《沙彌律儀》,諸位可以讀灌頂大師的《沙彌律儀增註》。現在廣定法師出版的《戒律全書》頭一部分就是《沙彌律儀增註》,當中是比丘戒註釋,後一部分是菩薩戒的註解。灌頂法師他對於佛法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貢獻,註得簡要詳明,我們不能夠研究律宗的教義,能夠把他這部書念通了,出家法裡面根基就奠定。諸位千萬不要誤會,我只把它念念背背就行,不是如此的,那個東西是要做出來的,知道一點就要做一點,知道兩點就要做兩點,要把它做在我們行為上,這個根基才奠穩,這是講德行。一個人沒有道德不能自救,這是講德行。

  除德行之外,還要有學問,學問從哪裡求?學問從精進裡面去求,像四書五經這是學問的大根大本,是應當要背誦的。在佛法裡面,各宗重要的經論雖然不叫你都要學,至少你要學一宗。譬如學淨土宗,淨土五經一定要背誦;學《華嚴經》,《華嚴經》縱然不能全部背誦,裡面重要的有好幾品,必須要背誦;研究《法華》,諸位曉得,過去天台一定要背誦三大部,這叫學問的根本。德行的根本,德行與學問都有根有本,才能為天人師,才能夠救度將來全世界苦難的眾生。你做這個時代的導師,做這個世界的導師。我現在是念念祈求同修當中真正有能發這樣的悲心,你只要發這樣的悲心,十方諸佛菩薩都給你頂禮,護法龍天沒有一個不尊重你的。為什麼?你是眾生的救世主,你不是普通人,諸佛菩薩、天龍鬼神焉有不護持的道理!不但要免自己的災難,更應當有悲願免一切眾生的災難。

  從十三頁倒數第三行以下這是說明殺生十種罪,一直到這段論文結束。第十五頁倒數第四行起是不偷盜的戒,可以說律儀戒裡頭最重的就是這兩條,一個是不殺生,一個是不偷盜。我們不殺生,與一切眾生沒有命債;不偷盜,跟眾生沒有財務上的糾紛,這樣就很自在。就是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我們總得要記住,不但是不欠眾生的命,頂好是不要跟眾生結怨,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這一次在高雄講經,高雄有個老居士他告訴我:「我也曉得慈悲心非常好,學佛應當要修慈悲心。我惡念太重,沒有辦法去掉」。這是個很大的障礙,學佛學這麼多年,天天都在做善事,布施修善,惟恐將來還墮落。來問我,我說,是可能,很可能。他說:怎麼修法?教他個方法。我說:哪一個是你的冤家對頭,你平常最恨他的,你家裡有佛堂,你在佛堂面前把他供個長生牌位,每天拜了佛之後就拜這個冤家對頭,你這樣修法。這樣的修法就是慢慢把你的怨恨心給修掉,把你最恨的冤家對頭跟佛平等看待,我怎麼樣拜佛,我也怎麼樣拜你。你能夠這樣修三年,天天這樣拜三年,你的瞋恚心就沒有了,你的心就平等了。這個方法很有效很快,你才能修到怨親平等,這時候慈悲喜捨自然就現前;你要不能這樣修法,瞋恚心不容易斷,換句話說,是你一生的障礙,也可能是你生生世世的障礙。這是他來找我,我教他的方法。

  不偷盜,絕不侵犯別人的財物,這樣一來,我們就跟眾生沒有債務上的往來。諸位要曉得,念佛往生西方,臨命終時最怕的就是這兩個債主,一個是來討命的,一個是來要錢的。你要往生西方,你欠我的債還沒有還,哪有這麼簡單你就去了!那些冤家債主統統都來了,要命的要命、要錢的要錢,你這時候怎麼辦?阿彌陀佛一看到這情形,這不行,你事情還沒有了,算了,以後我再來接你,現在我回去了。阿彌陀佛自己回去了,他沒有辦法把你帶走。所以我們這一生縱然是戒律很清淨,不殺生、不偷盜,過去生中那些冤家債主怎麼辦?生生世世,我們怎麼能保險我生生世世都持戒,所以冤親債主總是免不了的。我們每天念佛、每天誦經拜佛,修種種的功德,為什麼要迴向給冤親債主?就是還。我把我所修的功德都還給你們,欠你命的,過去我錯了,你別找我麻煩了;欠你債的,我功德都給你了,都是為你修的,迴向最重要的一個道理就在此地。我們每天拜佛,拜佛完了之後最後還要拜三拜,迴向給一切冤家債主,替他拜三拜,念念都不忘。我們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們看到也歡歡喜喜,為什麼?他都一筆勾銷了,欠命的他也不找麻煩,欠債的他也不來討債,這樣才能夠走得了。自己成就之後再度他們,他們是列入第一優先救度的,過去的冤親債主是第一個要度的。三世諸佛都不例外,最初度的就是仇恨怨恨最大的第一個得度。所以不偷盜這一條是相當的重要。

  在第十六頁佛教給我們不偷盜的大利益。在第十七頁末後一行這是給我們再說偷盜有十種罪,第十八頁第五行長行是講邪淫戒,第二十面第二行說邪淫的十種罪,這些都希望諸位自己去閱讀。第二十面倒數第四行,這段是講不妄語戒。第二十一面倒數第三行,這段很重要,這是講妄證的一個罪報。

  【妄證人罪。心謂實爾。死墮地獄。】

  這三句特別給諸位念一念,是希望諸位要提高警覺心。別人真正有罪,可以作證;如果懷疑他造罪,我們沒有看到,我們聽別人說的,你要來證他,如果真的是冤枉他了,我們自己要受地獄果報。所以證人入罪是一樁要小心謹慎的事情。他確實有罪,我們親自看到的才能作數;不是親自看到的我們要存疑,人家問某人有罪,我們不該說,我沒有看到。所以不可以妄證,不可以說是我假理想,這太危險,這樣會冤枉人,這個罪過非常重。這一段文很長,在第二十四面這段就是妄語戒,佛說得很多。

  在二十四面佛又舉了一個公案,就說俱伽離,俱伽離他的罪報就像這段所引經中所說的,這是如來的誠實言,我們應當要相信。妄語我們往往也是疏忽掉,認為這是小事情,騙騙人有什麼關係,不曉得過失罪報之重。佛這段所講的幾乎我們都不敢相信,為什麼?果報太重太重!講殺生,這是我們不大敢的,為什麼?曉得。妄語我們不知道它重,所以往往自己造作這些妄語罪業,將來受了果報,自己還不曉得為什麼受的,這真是冤枉。

  第二十六面一開端是講妄語的十種罪,第七行長行是講不飲酒戒。在二十七面的第二行是說酒有三十五種過失,這是佛學常識,諸經裡面也有三十六種過失,這個地方有三十五種過失,這是我們應當把它記住的,將來講到不飲酒戒,可以舉例來說明。舉例諸位要記住,這邊舉三十五種,你把三十五種都說出來,人家嫌囉唆,太多了。我們舉例在習慣上來講不超過十條,十條以上我們就要省略,十條以內的可以具足說,可以一條一條的講,超過十條之後我們就省略。譬如通常講佛的三十二相,我們介紹的時候也舉出二、三條就可以了,不必三十二條都去找來。可是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你講完之後人家私下問你,你要能答得出來,自己要知道,在講席裡頭不必完全說。

  在二十九面第二行「問」以下,這是律儀相以及淨命的說明。前面把五戒都說完了,殺盜淫妄酒都說完了,還有一種叫淨命。淨命怎麼樣解釋?在這段裡面給我們說明戒律的戒相,就是律儀的戒相,所謂有一分優婆塞戒,有多分、有滿分,有種種的差別。怎樣叫一分、怎樣叫少分,怎樣叫半分、滿分,各有說明。在三十面跟三十一面一共有十五首頌,這十五首頌非常好,可以熟讀,因為十五首頌可以說多半的性質屬於重頌,把前面長行所講的這些道理用偈頌的體裁又說了一遍,這裡面說得很詳細,並且有勸勉的言詞。

  第三十三面倒數第五行最後一句,從這個地方以下就是在家同修如果要發心受八關齋戒的,這就是受八關齋戒的方法,受法。八關齋戒,可以自受,沒有老師給你受,可以自己受,就照這個儀規,在佛菩薩形像面前可以自己給自己受戒。八關齋戒的有效期限是二十四小時,是一晝夜。如果一晝夜滿了再要受的話,又要重新受。可以天天受,但是它這個戒的限期只是一天,一日之戒,就是受一日的戒法。八關齋戒的意思,尤其是在家人如果要想得到身心清淨,像出家人一樣的清淨,這是出家的戒法,就是在家人受出家的戒法,它的功德利益是不可思議的。

  在三十四面這是受五戒法,「問曰:云何受五戒?答曰:受五戒法,長跪合掌言。」下面都是講五戒法,照這個方法受也很好。我們在平常律儀裡面,關於受戒法在最原始以及傳到中國來之後,都有所損益,就是有的要補充、有的省略,也是每個時代不相同。現在習慣上我們所用的多半都用寶華山的儀規,寶華山的儀規在清朝時候是適合當時環境的,在今天這個環境又不相同了。怎麼樣再把儀規訂正,能夠適合我們現代時代大眾之所需求,我們大家都能夠歡喜接受,這是必須要通達經律的法師,他們怎樣來修改能夠保持著戒律的精神而不變更,在儀式方面又能夠合乎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我們才能夠歡歡喜喜的來接受。所以從歷代的受戒情形來看,就曉得戒律也是活活潑潑的。這個地方提供我們一個方法,這個方法也不麻煩,也相當簡單,文字也不長,可以照這個來受。受五戒,如果沒有法師的時候,自己也可以受。

  我在最初學佛,那時候還在家,同時還沒有皈依,章嘉大師他老人家教給我,教給我先研究戒,學戒。學戒,沒有受戒的人可不可以學?可以,除了比丘戒、比丘尼戒這是一定要受了之後才可以學,除這個之外,我們在家沒有受過戒的人都可以受。像沙彌戒、菩薩戒、五戒、八關齋戒,沒有受過戒的、沒有皈依過的都可以受,為什麼?它屬於尸羅,是屬於善行。這樣說起來,比丘戒、比丘尼戒為什麼不能學?因為那是出家人的生活規範。不是我們不能看,不是說在家人不能看,佛法裡頭沒有祕密。實在講那是佛的慈悲心,怕你造業、怕你墮落,因為你不懂得,你對比丘、比丘尼很尊敬,尊敬,你得福、你種福;你要是把他那個戒都看了,你看這個比丘尼犯了戒、那個比丘不如法,你心一起這念頭就造罪業。佛是避免你,不讓你造罪業,希望你常常對三寶起恭敬心,所以不叫大家看,用意在此地,沒有什麼神祕。不要好奇騖怪,不叫我看偏偏偷著看,叫你看的你偏偏不看。這是佛的一番苦心,我們要懂得,處處都是愛護我們,不叫我們起惡念,道理在此地。實在是你要看,現在誰也不能禁止,將來你怎麼墮落還是你自己的事情,怪不了別人。在三十五面從第二行問答給我們講「六齋日」的功德利益。三十八頁第一行:

  【復次。若無大心。雖復終身持戒。不如有大心人一日持戒也。】

  『大心』是什麼心?就是菩提心。這個意思就是說明,沒有大心這是小乘人,小乘人一生持戒謹嚴,比不上發菩提心的人一天持戒的功德。為什麼?因為小乘人一生持戒他為自己,大乘菩薩持一天戒為一切眾生,他這個功德不能相比,所以佛法所讚歎的是讚歎大心菩薩。

  向下這一段說明居家戒法的果報,以及持戒得旨歸宗的意思,這就是在戒律上的成就。佛在正法的時候確實是如此,像法、末法畢竟也很不容易。在三十九頁倒數第四行以下,這是說明出家戒戒法以及它的功德,我們雖然不出家,在這些地方我們可以學習,我們應該要知道,應當要學習的。這一段有好幾頁,一直到這一卷的終了,今天我們時間到了,剛剛好把這一卷介紹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