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  (第十八集)  1980前  台灣圖書館大專  檔名:04-011-0018

  昨天講到請轉法輪,這一願的大意是弘法利生,自利利他行。佛法是屬於教學,教學在過去無論是世出世間都是最尊重的,不但出世間尊之為三寶,世間法裡也是最尊重的。諸位要讀《禮記》就曉得,從前做皇帝是君臨天下,可是皇帝接待老師可不能擺出皇帝的架子。這個就是表示尊師重道,從帝王本身做起。所以皇帝接見老師絕沒有南面之禮,他接見別人是坐北朝南,是南面接見禮,接見老師他要降階,皇帝站在東面,老師站在西面,西席,表示尊重。因此,教學如果沒有人請,是絕不能自己到某個地方,我來講一部經,我來教個東西,這於理是講不通的。縱然是慈悲心,但是給人家印象,這個道、這種學問不會受人尊重。於是一定要有啟請的。老師在課堂裡教學,這是講過去,學生不發問,老師也不說的,這是諸位要曉得的。

  所以我們看經裡面啟請的人就很重要了。經論裡面許多啟請的菩薩羅漢不是他不知道,他曉得,如果要是不知道,在講堂裡面提不出問題。所以提問題的這些人是明知故問,一問一答好像真的有那麼回事情一樣,實際上問答都是給別人聽的,叫別人得利益,這是大慈大悲。所以請法就非常的重要了。佛在世的時候我們當然請佛說法,所以佛是常常接受四眾弟子的禮請。佛陀在世,他一生的足跡可以說是遍及五印度,哪個地方請他,他就到哪個地方去講經。佛陀不在世了,今天說法的有一些善知識,無論他是出家或是在家,我們要一視同仁,不要有差別的心。他能夠依教修行,如法而說,這就是我們的善知識,我們就應當要禮請他,常常去請他。

  法輪裡面表法的意思也很多,無論在大小乘裡面,都是以八正道為法輪之體;換句話說,不論是大小乘佛法,都是屬於正法。這些意思希望同學們在這個註疏裡頭細細去研究體會。通常講法輪有四個意思,第一個意思輪有圓滿的意思,它有中心,它有輻,它有周,輪的外框古人叫做輞,輞就是現在輪胎的周邊。同時輪表動靜一如,它是動相,但是輪的心是靜的相,所以代表動靜一如。又代表空有不二,諸位想想圓心,圓心確實很抽象,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說它有,找不到痕跡,沒有跡象可尋。所以它是非空非有,空有不二,它代表這個意思,這是圓滿之意。

  同時輪有摧壞的意思。在佛法裡面講輪王有輪寶,輪寶很像我們現在科學裡面講飛碟太空船之類的。經裡面講金輪王他的輪寶,實際上就是飛行工具,交通工具,速度非常大,在一天的當中,太陽出山到太陽落山,他用這個飛行工具已經將四天下都走遍了。現在我們想想看很像這些年發現的飛碟一樣,這個飛碟是不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金輪王、銀輪王的輪寶我們不得而知,可是很像。在佛法裡面講聖道現前可以摧滅煩惱,輪有摧滅的意思。第三種輪有鎮壓的意思,像我們現在有壓路機,路不平,它能把它壓平。這個比喻也是以法輪通過我們內心,可以將我們心裡面的煩惱壓平,煩惱是不平的,聞了佛法心就得清淨,煩惱就平息了,它有這個意思在。

  第四個意思它有不定的意思。這是說我們學佛的人從初發心進入見道位,小乘的見道位是須陀洹初果,證得初果見道了,初果之前,雖然學道,道在哪裡還沒有見到,還不曉得;還不曉得,諸位想想怎麼個修法?見道而後修道,這個道還沒有見到我們修什麼?大乘法裡面,我們要就《華嚴經》,《華嚴經》是圓教,要到初住才見道,所以《華嚴經》裡面只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前面十信位不說,為什麼?十信位沒有見道,見道而後才是修道。從初住到等覺都是屬於修道,初住是見道,到如來地這是證道,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了。小乘法裡面須陀洹是見道,一直到四果向,這個叫做修道,到四果羅漢這是證道。這是必須要曉得的。可是照這個說法,真正不是容易事情,我們不要講大乘法,小乘法都不容易。諸位曉得,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要不能斷盡,你就沒有法子見道。大乘更高了,如果不能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大乘法沒有法子起修。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都沒有例外的,都是這樣子。所以諸位要想想,認真要說到修行,確實不容易。

  末法時期實實在在幸虧有淨土法門,如果沒有淨土法門,說是修行要能成道證果的,可以說太難太難了。如果武斷說一點,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淨土法門它的特別處就是帶業往生,換句話說,不必見道,它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那個地方再見道再去修道。這個就是我們講念佛功夫成片。如果講到一心不亂,跟小乘見道跟大乘見道沒有差別了。它最特別的就是凡聖同居土,就是講的帶業往生,這個不必見道,只要你用一句佛號把你的煩惱能控制得住,不叫它起現行,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學。這個法門真是叫難信之法,實在不可思議,在一般教理上講不通,哪有這種道理?但是這個事情千真萬確,這個理太深了,所以佛常講,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不但我們疑惑,一些菩薩對這個說法、這個事實他都疑惑。你要真正能相信,可以說是大善根大福德,你能遇到這個法門,能依教的修學。

  這個法門是行與解同時並進,絕不是說就叫你念佛,經論可以不必求解了,不是的,要同時並進。假如把經論統統撇開了,單單念佛,老實念佛,二六時中佛號不斷,這也能成就,這個成就是凡聖同居土。如果通達教理,可以幫助你品位增高,教理通達,這一句佛號就念得很得力,可以幫助你達到事一心、理一心。所以學佛的人絕不應該捨棄教理而不聞。我們看看淨土宗歷代的祖師大德,哪一個不是通宗通教的?都是了不起的人,這些人都是我們的典型、都是我們的模範。我們以最近的一位印光大師來看,你們讀讀印光大師《文鈔》,印光大師對世出世間法都通達,《文鈔》裡面所引的經論太多太多了,他要不通怎麼能引用?《文鈔》裡面引用儒家道家諸子的學問,可見得他都通達。這是我們要明瞭的。

  所以輪的不定義是講從初發心到見道、修道、證道,自己證得之後,也幫助別人修證,所以它有這個意思在裡面。轉法輪,轉就是輾轉傳授的意思,法就是指的佛法,或者再擴大一點講就是指一切法,一切法輾轉傳授就像輪一樣,永遠在那裡動,不能讓它停在那個地方,法輪常轉。底下說它的境界相: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遶。】

  這一段文是舉所請的境界。首先說出處所是普遍十方法界,然後舉出所請的人,當然我們是以佛為第一,沒有佛我們請菩薩,菩薩不在,有聲聞,我們可以請二乘人,到今天我們連二乘人也見不到,我們就請對於佛法有修學的、有成就的這一些在家出家的善知識,我們請他。在這個地方我要特別提醒同學們,前面都給諸位講了,現在再給大家提醒,請人轉法輪不如請自己,指望別人很難很難,不甚可靠,一定要期望自己,請別人發心不如請自己發心,從自己做起,這個是可靠的。同學當中又要互相的來幫助,一個人不能夠弘法,譬如你一個人成就了,成就沒有人來請你講經,你不能說拉著人,我給你講一部經,這個佛經太好了,我講給你聽。人家不要聽。所以一定要有請法的人,請法的人功德很大,這個法會的因緣從這生的。

  我們這一次法會是顏同學他來啟請的,兩個多月前他來找我,希望在這個假期當中我們開個講座。有人來請,我們就有這個意思,我們再想想看怎麼個辦法;如果沒有人啟請,這個講座就不會有成就,就沒有這個講座。所以請法的人很重要。今年暑假期間也有人啟請了,啟請的人他這次報了名沒有來,就是伍居士,這個圓覺寺的法會講座他有參加,這次報名可能有事情耽誤了,他本來是一定要來的,沒有來。他請我們在暑假期間到梅山禪林寺辦一次講座,梅山禪林寺的環境非常之好,風景也很美,夏天在那個地方辦講座是一個很理想的地方。所以說沒有人啟請,法會就不能成就。因此同學與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忙,實在沒有人啟請了,同學彼此互相的請。諸佛留給我們榜樣就是如此,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就是這個道理。大家捧場,自己不捧自己的場,誰還來捧你的場?同學們要互相彼此捧場,要勸勉努力精進,自行化他。

  【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

  這個幾句是正式說明請法,請法要三業恭敬,要『殷勤禮請』。有的時候你請他,他還客氣謙虛,實際上是不是客氣謙虛?未必,主要是看看請法的人是不是有誠意。因為有一些請法的人是客氣話,不是真心想請,「請你到我那裡講講經」。你要是真的一答應,他又想種種別的辦法,「我這個時期太忙了,有別的事情,法師你下一次到這來好了」,推卸了!所以必須要謙虛,我這裡不得空,或是自己德學都不夠,不敢去教人。人家再三再四的請,他有誠心,我們可以去。他的客氣話我們要會聽,這個外面交際客氣話很多,千萬不要當真,這是要曉得。所以請的時候要殷勤勸請,誠心誠意的請。註子裡面清涼大師給我們說明有兩種,一種叫隨緣請,一種叫稱性請。隨緣請好懂,我們現在一般請法都是屬於隨緣請。稱性請,那是見了道以後的這些菩薩們才能稱性,小乘人請法都不稱性。為什麼?小乘人沒有見性,唯有見性之後才有稱性請。這是我們曉得這回事,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還到不了這個境界。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過去也有很多人給我說過,為什麼正法不如邪法?用什麼方法來消滅這些邪知邪見?這個問題不但是我們學佛的人很關心,政府也很關心,關心這個事情。實實在在的說,哪一個人不想求正道?我們把這些實際情況了解清楚了,想想有沒有能力撲滅邪教?不可能。如果要想真正做到有效果,那就得處處道場都有常期講經說法,自自然然潛移默化,人心都歸於正道了,邪教不必去撲滅它,自自然然就消失了。可是我們疏忽了,對弘揚佛法的工作做得太少了,我們期望別人去做,人家不肯做。所以這個事情一定要求自己,我們自己盡心盡力去做,大家都能盡心盡力,佛法就興盛了。

  講經說法難不難?這個事情諸位一聽,這一定很難,不敢發心。尤其看到經論所講的,必須要有修有證才有資格講經,這是過去,過去講經說法的人確確實實是有修有證,不是普通人。我們等到自己都做到有修有證的時候,恐怕全世界都已經是邪法了,你就是證了果也是枉然了,也無能為力了。不能夠等到那個時候,現在就幹,我知道多少就講多少,守住這個原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能把佛法講得不錯就能利益眾生。別人問我,這個意思我不曉得的,不曉得就說不知道,你請教別人去,不要強不知以為知,那就有過失了。如果我們真正守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沒有過失。我曉得一句我就講一句,我曉得兩句我就講兩句,我不知道的我不說。縱然是講經也好,我不曉得的我把經文念過去,我不講。人家問了,法師,這一段沒有講。這一段我不曉得,我不懂,我念過去沒有錯,這不算過錯。如果我講,把它講錯,這是過失;我沒講,我念過去,沒有錯。這是正確的修學態度。

  你要不相信,你看古人註疏,有時我們看註解,明明這一句話好像很有意思的,但是註解裡頭沒有。這個事情我們過去研究過,我們問李老師,應當這個地方很重要,他怎麼沒有註?李老師給我說,註的人大概這一句沒有把握,所以他就不註了。我們才恍然大悟,這是正確的態度,是對的。所以我們研究一種註解,必須找另外一、二種註解做參考,做幫助。註、講都要有這個態度。當然最好的是我們自己親身能夠體驗到的就更踏實、更真實了。自己沒有證實的,那是別人說過的。別人說過的,說的人我們要注意,他是不是一個有修有證的人,沒有證,是不是一個有修有學的人,這個要注意到。如果他修學都沒有,他所講的就未必可靠了。必須他自己是一個修行的人,他說的就有幾分靠得住。這是我們親近善知識,或者我們選擇註疏,都要小心謹慎。

  當我們自己沒有能力的時候,給諸位說,我們一定要親近善知識,就是要有一個老師。這個老師,給諸位說,不是皈依師,皈依他是給我們做證明我們入佛門的,等於證明我們入佛門的老師。我叫諸位要親近一位善知識,是以這個善知識為我們的親教師;換句話說,在我們整個佛法修學上請他給我們做指導。我們讀書,研究註解,選哪幾種,請他來幫助我們選擇;我現在要讀這部經,這部經有多少種註解,我應該讀哪一家註解比較好,他替你抉擇,這個人就是我們的親教師,就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有所疑難可以請教他,他替我們解釋,這是有必要的。底下一段是第七段,「請佛住世」,這一條也非常的重要,佛要不住世了眾生就失去了光明指引,必定是迷惑顛倒,造作罪業,那就要受苦報了。

  【復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

  這一條註疏裡頭說得很好,就是勸請裡面的別義,佛要不住世,這還能轉法輪嗎?請他講經說法當然要請他住世。住世有很巧妙的方法,我舉一個例子給諸位說。《普賢行願品》我學得很早,我在台中十年,聽李老師大概講了三十部經,我自己的功夫只用在五部上,要是樣樣都學,給諸位說,這是能力辦不到的事情。所以要把力量集中,我在這裡面只選了五種,真正用功的去研究它,深入的研究。第一部就是我剛剛到台中在這個小班學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是小乘經,我們這個地方也有。第二種就是《阿彌陀經》,跟李老師學。第三種就是《普賢行願品》,就是這一部,我給諸位說了,就是朱斐夫婦講,我給他寫講稿,所以費了差不多四個月的時間,給他寫了一部講稿。第四部就是《金剛經》,第五部是《楞嚴經》。這是真正用了功夫,下了功夫。所以《普賢行願品》跟我就很有緣分。

  李老師在台中講完了《楞嚴經》,接著就是講《圓覺經》,《圓覺經》講完之後,講了一部《維摩經》。同學們都來找我商量,唯恐老師要往生西方,說我們大家想一個方法,找一部大經請他講,這樣就把他留住。我說大經最好就是《華嚴經》。我們大家就請他,六七個人聯名禮請李老師講《華嚴》,《華嚴經》大了,他不講完他不能走,怎麼能走?所以他講到現在九十三歲了,《華嚴經》還沒有講到一半,他自己也說了,我現在不能走,為什麼原因?經沒有講完。是哪個人跟我說的,說李老師說話很幽默,他跟大家講經的時候說,他曾經見了一次閻羅王,閻羅王勸他趕緊回去。為什麼?他說你的經沒有講完,你現在不能來。這個話未必是真的。

  這就是請佛住世有妙辦法,這樣的人,他自己已經成就了以後,生死自在,說什麼時候走,他就能走得了,願意多住一些時候,他也可以多住;換句話說,法緣盡了他就走了,沒有人請他說法他就走了,他在這個地方沒有事情做了,還有他方世界,到別的地方講經說法,這個地方沒有人請他。所以說一定要請佛住世,我們用種種方法請他住世,讓他走不了。我想他那個《華嚴經》要講圓滿至少還要三十年,李老師得要活一百二十歲,我們從他精神上來看很有可能。他身體非常好,九十三歲看起來跟給我的那張照片一樣,就是頭髮白了一點,那張照片是八十歲照的,今年九十三歲。這就是提醒怎麼個請佛住世,真正大善知識,你請他住世有辦法,不是沒有辦法。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眾生心淨見佛常住,眾生心垢見佛捨命」。佛沒有生滅,我們眾生凡夫所見到佛是佛的應化身,應化身是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就現前,眾生感盡了佛就不現了。所以是屬於感應道交。一類眾生,業障深重的人,不知道求佛聞法,我們一定要在旁邊幫助他。譬如說我們這個地方一般講信佛的人一定都很多,台灣到處都有寺院,凡是有寺廟燒香拜拜,他都說是學佛的,都說是信佛的。當然我們不能這樣籠統的說。既然他說一個佛,心裡有佛,與佛就有緣。一生沒有聞到正法的、沒有聽到講經的這種人太多太多了,我們就有責任,我們一定要請法師或是居士大德在這個地方講經。在哪個地方?第一個要想到的我們出生的地方,這是我們的故鄉,我們講上報四重恩,先要報根本的恩,這個地方是我們出生的所在,於我們有恩,我們生長的地方於我們有恩德。

  報恩裡面最殊勝的方法莫過於弘法講經,這個是真正的報恩。在台灣,如果我們真正有這個心,做這個報恩的法會,在台灣確確實實機緣殊勝,講經說法的法師居士還不少。同時更希望說諸位自己能夠發心,你學了之後就要去講,或者是你有這個機緣能代替大眾請法,這個是很要緊。譬如學校裡面你們社團常常請人說法,這個是利益同學,也是報學校之恩,這是很好的。可是我們不能疏忽還有故鄉,還有親戚朋友,還有父母眷屬,這是不能夠疏忽的。縱然我們力量還沒有到,心要到,不能沒有這個心。如果有這個心,存這個心,有機會你一定會去做。下面境界: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於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為欲利樂一切眾生。】

  在這一段經文裡面諸位看到了,不但我們要請佛不要那麼快的入涅槃,就是連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一直到人間的善知識,我們沒有遇到那就不必說了,如果要遇到了就要請他住世。當然他也有能力住世。說到這個地方,生死我們一般講有兩種,一種是業力,就是我們凡夫,你有一定的壽命,壽命到了,你想延長一天也不可能,壽命是有一定的,這是屬於果報。第二種是乘願再來的人,他的壽命就不定了,就不是一定的,可長可短,他是自在的。諸佛菩薩乘願再來的,乘願再來,有一些過去世早就證了果了,證了羅漢,這是再來人,那這沒有話說。還有一些人現在修成的,這是我們要注意到。譬如我們現在是生死凡夫,我們這一次受生是業力來的,可是我們在佛法裡面能精進不懈依教奉行,不要說得太多了,就是講念佛,我們拿念佛來做比喻,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不要說到一心,功夫成片裡面也有功夫淺深不同,到相當的深度生死也自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去就去,要多住幾年可以多住幾年。可見得生死自在我們是能夠辦得到的,不是辦不到。

  李老師今天的壽命確實是把他留住的,如果照他本來,本來他沒有這麼大的壽命。我也給諸位說過了,我們在佛門裡面修,或者世間法裡修善,可以延長自己的壽命。這個不但在佛法,在道家儒家都可以延年益壽,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壽命自在只有佛法裡頭,世間法可延壽,但是不能自在,佛法可以能夠到壽命自在。就怕你不如法,你不曉得道理,不知道方法。你是如理如法的修學,確實能夠到自在。到自在,給諸位說,就沒有生死了,不自在才有生死,自在哪有生死?所以了生死、超三界是實實在在的話,不是誇大的,不是騙人的,是真話,確實能夠做得到,而且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你們看《了凡四訓》,修《感應篇》可以延壽,還到不了自在,自在必須要煩惱伏住之後,因為生死的業因就是煩惱,煩惱不起作用了,當然就沒有生死了。曉得這個道理,我們好好的修學。到這個時候請他住世就是經上的意思,這些善知識們我們請他住世,他確實能住世,你不請他,他就走了。好,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