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六十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60
請掀開經本第三十六面,第六行,從第三個字看起:
【阿難聞已。白世尊言。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告阿難。夜摩。兜率。乃至色無色界。一切諸天。依何而住。】
從這一段看起。西方世界是一個不思議的境界,不能用我們觀察一般諸佛世界這個想法、看法,去看西方淨土。因為一切諸佛剎土,都是佛的願力、九法界眾生的業力所成的,換句話說,它這個因就相當複雜;西方世界的因就不一樣,它是彌陀願力所成,也是每一位往生的人,他那個心願都跟阿彌陀佛相同。換句話說,往生西方不是你造善惡業能往生的,那麼不得已說一個淨業,大家都是念這句阿彌陀佛信願持名,這是淨業,與十方世界善惡業都不起感應的作用,所謂善業生三善道,惡業生三惡道,西方世界沒有善惡業。因此實際上來講,西方世界根本就沒有六道,這是我們在四十八願裡面就看到,根本沒有六道。所以世界也特別,也跟我們這個世界不一樣,前面我們所念到的,它那個地方大地是寬廣平正。我們這個地方是坑坎起伏高低都不定的,顯示什麼?我們的人心不平,地也不平;西方人心清淨平等,大地就平正,所以不同,確確實實不同。阿難這個問題是代我們問的,我們凡夫聽了世尊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總免不了有疑惑,因為十方諸佛剎土都有六道,都有三千大千世界。所謂單位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都是這樣組合的,只不過範圍大小不相同,也就是一個大的星系裡面星球多少不相等,但是總不出這麼一個形態。唯獨西方世界很特別,它跟任何一個星系的組成都不相同,這是我們必須要理解的。佛在此地答覆,有些地方是方便說,有些地方是真實說,我們都要能夠理解。佛說法總不出二諦,二諦就是,隨俗諦,就是隨眾生;隨真諦,那是佛親證的境界。
因此阿難聽了佛這麼一說,實在講我們大家聽佛說,也很可能有這個疑問,這就向世尊請教,『若彼國土』,這是假設,假設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這沒有須彌山,那『四天王』住在哪裡?四天王住在須彌山的山腰,這沒有須彌山,四天王沒地方住了;『忉利天』住在須彌山山頂,忉利天也沒得地方住了,這個問題嚴重,所以提出這個問題,『依何而住?』那麼佛沒有正面答覆他,佛的答覆是給他一個啟示,讓他自己去體悟。佛就問了,反過來問他,叫著『阿難』,說『夜摩、兜率』,夜摩天以上叫空居天,就不是住在地面上的,夜摩上去是兜率,到最高色界天、無色界天,這『一切諸天,依何而住』?並不依靠地面,不依靠須彌山嘛。
【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所致。】
實在講他們這個一問一答,這一句才是主題,西方世界是『不可思議業力所致』。佛在經上說,「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免」。這一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人要造業,雖然很久遠,因緣相遇的時候,業報必定會現前,你沒有辦法逃避。西方世界造的這個業,這是不可思議之業!世間人造的善業、惡業,哪有不可思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西方造的這個業是淨業,這個不可思議。我們想,空居天以上的天人,他們所修的是定力,修的定力也叫做不思議業,愈往上面去定力愈深。但是定力不是一得永得,不是的,它有時候的;換句話說,他到一定的時候他定力會退轉、會退失,這一退失,他又墮落下來。所以佛給我們講,世間禪定最高的四禪八定,到第八定生到什麼地方?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他這個定力能夠支持八萬大劫這麼長的時間。八萬大劫在我們看起來很長,這是不可思議的天文數字,諸位要知道,他要跟無量的時空來比較,這個八萬劫的時間很短暫。到八萬劫,他這個定功支持不住,又要往下墮落。要到什麼時候這個定功才可以不會失掉?佛講,在八定再要往上進一級,到第九定,第九定超越三界,就證阿羅漢果,阿羅漢就不會再退轉到三界來。阿羅漢到三界來是乘願再來,是示現而來的,那是來度眾生的,除了度眾生之外,阿羅漢來這個世間幹什麼?沒有必要,所以那是示現。必須到第九定才不會退轉,這個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西方世界這就稱不思議業力,這不思議業力指什麼?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不思議業力,誰知道?這句阿彌陀佛不但超過阿羅漢、超過辟支佛、超過權教菩薩,再跟諸位講真的,超過法身大士!你看經後面不是說嗎,「行超普賢」,普賢是什麼人?等覺菩薩。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此地講的「不可思議業力」。我們再往底下看:
【佛語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
你曉不曉得?『不思議業』包括的範圍很多,前面這個不思議業,是指名號不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果報不可思議,指這個。佛把這一句意思引申來再問他,這一問,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汝身果報。不可思議。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
這就是講的什麼?為什麼會有無量無邊的世界,為什麼會有六道三途,這裡面的因緣果報,都含在這一句之中。《寶積經》上說,閻羅王告訴這個罪人(凡是見了閻羅王的,那都不是好事,做好事的人不會見閻羅王,見了閻羅王都不是好結果。閻羅王也很慈悲,告訴那些受罪的人),他說我沒有能力加重一點罪,我沒這個能力;同樣,我也沒有能力把你那個罪業減少一點。閻羅王是執法的人,要加一點罪、減一點罪,他自己就犯罪。所以我們應該知道,受罪的人是他自作罪,自己造作罪業,今天自己來見閻羅王,業報自己招感,沒有人能夠代替。這些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不能夠不警惕。下面講:
【眾生善根。不可思議。】
經文到此地,這是這一段裡面最主要的重點,要不是佛為我們說出,前面很容易懂,這一條很難懂。《法華經》上有一個公案,就是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人想出家,舍利弗、目犍連這些都是大阿羅漢有神通的,看看這個人有沒有善根,大家看了之後都搖頭沒有善根,沒有善根不能出家。阿羅漢的能力只能看五百世,五百世當中沒有修積一點善根,這哪能出家?結果佛看到,佛就把他收做徒弟,沒多久,這個人證阿羅漢果了。大家非常奇怪,問佛陀,這到底是一回什麼事情?佛就說,你們的能力有限,這個人在無量劫前(他們的能力只能看五百世,哪能看到無量劫前呢),無量劫前這個人是個樵夫,在山上打柴,遇到一隻老虎,老虎要吃他,他急著沒有法子,爬到樹頂上,叫了一句「南無佛!」就這一句南無佛,經過無量劫之後到今天遇到我,他這個善根成熟。「一稱南無佛,必定成佛道」,何況是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們這個經上講,阿彌陀佛是什麼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這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有機會念一聲,不管他有心無心,他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念了一聲無量壽佛,將來必成佛道,『善根不可思議』。我想我們在座同修不止念一聲,不但今生不止念一聲,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不曉得念了多少聲。怎麼曉得?如果過去生中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我們在這裡講《無量壽經》,這一個半鐘點你坐不住。何況講這部經,從頭到尾,你們每天晚上都來聽,這就證明過去生中善根不可思議,至少也像阿闍王子曾經供養四百億佛,你才喜歡聽這個經,天天來聽這個經,這是「善根不可思議」。
【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
此地講『諸佛聖力』,專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諸佛,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給我們講得很詳細、講得很明白。彌陀聖力是什麼?是令一切眾生往生不退成佛,一生當中圓滿,這個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就是極樂世界,極樂就是華藏世界,極樂就是密嚴世界。這個密嚴世界是密宗裡面所講的,華藏是顯宗所說的,名稱不同,是一個處所,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是華藏、密嚴之精華。密宗的祖師金剛薩埵,金剛手菩薩,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在密宗稱為金剛手菩薩,在顯宗稱為普賢菩薩,一個人、不是兩個人,一個境界、不是兩個境界,是在兩種法門裡面,就是兩種不同的修學方法,所達到的目標是一個,方向也是一致的。普賢在《華嚴》裡面顯示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跟文殊這二大菩薩都發願求生淨土。
『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我們在「普賢行願品」裡面,菩薩自念,普賢菩薩自己說,「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這是菩薩回憶過去在因地之中,在沒有學佛之前,和我們這個境界一樣,與我們現前這個境界相同。證果之後,十大願王從「禮敬」、「稱讚」、「供養」、「懺悔」,等覺菩薩還要修懺悔法門,何況我們?等覺菩薩還要「請佛住世」,還要「請轉法輪」。請轉法輪是請別人講經說法,請人很難請,請人人家不答應,那不如請自己。如諸菩薩,自己勸自己發心弘法利生,只要真正發心,必定得三寶加持。不要怕自己沒有智慧,不要怕自己沒有能力,實在講,能力、智慧是三寶加持的,問題呢,你肯不肯發心。這些都是不思議的能力,我們要知道。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其國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地。及佛神力。故能爾耳。】
這一句才是正答阿難尊者的問題,正式答覆他。西方極樂世界那些眾生,這些眾生是什麼?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正助雙修的這些人。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人,他們的『功德善力,住行業地』。這句話怎麼說?見佛,得平等身業。什麼時候見佛?一往生就見佛。為什麼?佛來接引,所以這一見阿彌陀佛,就得平等身業。聞名,得平等口業,我們現前就得到。現前得到,你自己不覺得,你沒有感覺到,實際上真得到了。為什麼?十方世界,上自等覺菩薩,我們要問,他怎麼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他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世界的。我們今天也念南無阿彌陀佛,沒有兩樣,我念的佛號跟他念的佛號一樣,平等!可是諸位要知道,除了這句佛號之外,沒有一樣能夠跟菩薩、羅漢平等的,沒有,只有這句佛號是平等的。所以大勢至菩薩勸我們「淨念相繼」,淨念相繼就是修平等口業。身、語、意三業,我們從這裡下手。我再告訴諸位,如果你能夠讀誦這一部《無量壽經》,念得很熟、經義很清楚,常常念經的意思、常常想經中的境界,你就會得平等意業。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凡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是想念彌陀本願功德、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我們也想這個、也念這個,得平等意業。身業,見了佛就得到;三業當中先修這兩個(口業、意業),這兩個都非常重要。為什麼?平等意業不離口業,離不開口業,口不念阿彌陀佛,心裡胡思亂想,絕對不是想彌陀本願功德、依正莊嚴,不是的。所以,口與心相應,決定得平等的行業地,這個就是入如來家,就是住彌陀行業地。這個住行業地,就是住阿彌陀佛的行業地,我們的心行跟阿彌陀佛相同;業是造作,我們的造作跟阿彌陀佛也相同;『及佛神力』,同時,你跟彌陀心、願、行業都相同了,阿彌陀佛的威神加持你,你統統能夠得到。因為這個緣故,故能自然安住爾耳,他不需要須彌山,不需要這些東西。所以這一句是正答。
我們再看底下經文,阿難把這個真相給我們透露出來,阿難不是不知道,他知道。
【阿難白言。業因果報。不可思議。我於此法。實無所惑。】
他明瞭,他是明知故問。為什麼明知故問?代我們問的。
【但為將來眾生。破除疑網。故發斯問。】
所以他這個問是代我們問的,不是他不知道,他是真正明瞭。所以這章經,顯示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之所以然。依正莊嚴,這個經上說得很多,這章經裡面把這些理論透露,是不思議業力,不思議業力非常非常之廣泛。我們再看底下一章:
【光明遍照第十二。】
這章以及底下一章,第十三章「壽眾無量」,這個兩章都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正報莊嚴,也就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人事環境的美好。
我們這個世間自古以來人就感嘆,處事難,處人更難,人與人之間相處非常非常不容易。古人,人與人當中相處,比我們今天還要好得多,原因在哪裡?有教育。雖然教育沒有現在的普遍、沒有現在的普及,但是古時候的教育踏實。我們現在雖然是普遍;普遍,仔細去觀察教育內容,裡面的毛病太大。古人雖然教育不發達,但是他依然有許許多多補救的方法,因此能夠天下太平,長治久安,這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機會教育。像我們中國的歌舞、戲劇,早年的元曲、崑曲,演變到明清的平劇,乃至於地方戲曲,都負有社會教育的使命。所以你看戲劇所演的內容,它有個重點,也就是它精神之所在,忠孝節義,它演這個,裡面的內容必然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沒有念過書的,常常看看戲、聽聽歌,無形當中統統接受到道德的教育,所以他為人處世、起心動念,他都有個分寸,那讀書的人更不必說了。所以中國教育,自古以來教育的內涵就是教給我們人與人的關係,一個家庭父子的關係、夫婦關係、兄弟關係、朋友關係、君臣關係,分得清清楚楚,自己對人應該要盡什麼樣的義務。所謂五倫十義,義就是義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那就是講你什麼身分要盡什麼義務,你要把你本分事情做好,那個社會怎麼不和諧,天下怎麼不太平!這是教育。看看我們今天,學校林立,看看裡面內容,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統統不講,各種問題來了。現在的社會動亂,國家就想到了,想到倫理重要,倫理已經丟了很多年,現在再想把它拾回來,不是那麼容易的,真是後悔莫及。佛門裡面,真正是佛教的正法,還有那麼一點點樣子在;實際上呢,也都談不上了,世間法倫理破壞了,佛教的倫理同樣也連帶破壞了,這是我們要曉得。世界為什麼會動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災難?這是大家的共業。可是佛告訴我們,共業當中有別業,自己認真的修行,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共業裡頭有別業,這是我們自己努力可以能夠修得到的。
這章經文,是四十八願裡面第十三願「光明無量」、第十四願「觸光安樂願」的成就,「光明遍照」這章經文。我們看經文: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
這個話絕對不是我們修淨土的人偏讚淨土,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這是本師讚歎『阿彌陀佛』的。佛的言語,《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佛所講的話,不會加一點,也不會減少一點,直說,是什麼直截了當說出來,不增不減,這叫如語。我們要相信,那就是真的是『十方諸佛,所不能及』,彌陀的『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讀了這個,還能不相信嗎,還能有疑惑嗎?從彌陀本願上看,第十三願願文是這樣說,「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第十三願;這個一章,就是他的本願兌現了、圓滿了,過去所發的願,現在都成了事實。光明的作用,底下經文說:
【遍照東方恆沙佛剎。】
這先講一方,這不止十萬億,我們娑婆世界距離西方極樂世界國土是十萬億佛國土,『恆沙佛剎』不止十萬億。這是比喻,世尊當年說法在恆河流域時間最多,用恆河當中的沙來做比喻。那個恆河的沙細得就像麵粉一樣,現在有許多人常常到印度去朝聖,最初去的他們回來帶了恆河沙,還送了一瓶給我,那一瓶恆河沙我也不曉得搞哪去了,確實像麵粉一樣很細很細。那一條恆河多少沙?無量無邊!彌陀光明確實不可思議。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這就是彌陀光明遍照十方無量無邊恆沙世界。
【若化頂上圓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萬億由旬。】
這是講佛的『頂上圓光』,我們常常看到佛像頂上畫一個圓光,這個圓光叫常光,不是放光,是常光,平常就有。但是諸佛光明大小不一定,有『一、二、三、四由旬』,有『百、千、萬、億由旬』,這個差別很大。你要問這什麼原因?這也是不可思議業力所致。
【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或照百千佛剎。】
這樣的諸佛如來,在法界當中無量無邊,很多。這個『光明』照一個佛剎,就是他自己教化的這個地區大千世界。更大的能夠照到另外諸佛的剎土,但是數量都有限,少的『一二佛剎』,多的『百千佛剎』。
【惟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
『阿彌陀佛』這個光明遍照,沒有法子計算的。實在的,彌陀光明所照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尊佛剎他沒有照到的。什麼原因?我們在前面第四章、第五章念過,他老人家在因地修學的時候,曾經要求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佛,為他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那個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二百一十億是密宗裡面表法表大圓滿。這個大圓滿,就是法界之中一切諸佛剎土一個也沒有漏掉,才能叫大圓滿。因地修學就是這樣的心量,果地成佛,他的光明當然遍照一切諸佛剎土。所以論其光明,沒有一尊佛能比得上阿彌陀佛,所以說『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
下面佛要把這個所以然給我們說出來,使我們不會疑惑,佛既然成佛了,佛佛道同,為什麼成了佛之後,光明還不平等?應當是平等的。理上是平等,事上不平等。什麼原因?這裡佛給我們說出來:
【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
這佛給我們說出來,也提供我們做參考。我們將來成佛怎麼樣,是希望光明照一個佛剎、兩個佛剎,還是像阿彌陀佛盡虛空遍法界遍照?隨各人發願,你這個心量小,你將來成佛你那個國土也小,你的光明也小;你的心量大,你將來成佛你光明也大、國土也大。所以理上講,完全相同;事上講,牽涉到因地的修行、發願,這個不一樣,這是我們一定要記住的。『前世求道』,是沒有成佛之前,從初發心到等覺菩薩都叫前世。心量太小了,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每個人想想,這心量夠大嗎,真的慈悲嗎,真的能幫助人嗎?大陸現在遭了這個水難,遭這麼大的災難,我身上裝的有一千塊錢,布施個十塊錢不錯了,這心量就這麼大嘛!能不能夠把我所有的統統獻出來?這樣心量的人就少了。隨緣隨喜一點點的,這個多,所以所修的小福,就是小光明、小世界,修的這個,還是小的多。現在天文學家知道,不說遠的吧,就是我們近距離太陽系的,太陽系裡面小星球,小星球就有好幾萬,很多;大星球,我們曉得九大行星,比較大的。小的多,小心量的多,大心量的很少。所以我們住這個地球,這地球不算大。還有住的星球,那個星球直徑只有二、三十里的,比我們這個島都小,那是什麼?那裡頭有眾生,我們肉眼看不見,那是什麼?比我們心量更小的人住在那邊,就這麼回事情。愈是大心量,你住的星球愈大,西方極樂世界大得不可思議,都是大心量,清淨心、平等心,所以人家能生到那裡去,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要知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這是真的,到作佛的時候果報就現前了,因與果一定相應。就是『自在所作,不為預計』,沒有人設計,自自然然的感應。並沒有一個人主宰,「你大心量,我給個大的給你」,沒有這個,自自然然的感應,現在所謂無形的力量在主宰著你。無形是什麼?是因果在主宰你。決定有因有果,你種好因一定有好果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真正透徹明瞭這個事實真相,我們為什麼不斷惡修善,為什麼不努力修善?像經典上,佛一再勸勉我們「積功累德」,要真正去做,說得多、做得少,不行,心口要相應。下面我們看看,阿彌陀佛他的因殊勝,所以他的果報就不可思議。
【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對於彌陀讚歎到了極處,彌陀的『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這是比喻。我們這個世間光明最大的,無過於日月。日月的光明,善與好都談不上,為什麼?太陽照的時候太熱,太熱了就不好、就不善;月光,我們現在知道是反射光,它太涼了,也不好,也不善。彌陀光明觸照,那身體就舒服至極,大家要記住,『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
給諸位說,這個十二光就是一個光明。一個光明怎麼有十二個名字?這就是解釋前面講「光明善好」,它善在哪裡,好在哪裡?他的光明無量的,不會衰退的,這是善好之一。
同時,『無量光』裡面這個意思,含有真實的智慧,日月光明只有亮光沒有智慧,佛放出來的光裡面充滿了智慧。換句話說,佛把他自己所修的稱性的般若智慧,就用光明散播到十方,凡是接觸到佛光的,就接觸到佛的般若智慧,就得到佛智慧的加持。『無邊光』,是表解脫平等、萬法一如,這是一般光明裡頭沒有這個好處。『無礙光』是體寂,體,清淨寂滅,妙用自在,無有障礙。所以佛光一照你,身心自在,入解脫之門,得大自在;這個日月光怎麼照,也照不出自在出來,這就是佛光善好之處。『無等光』,這第四句是無等光,是無等無對的勝意,那就是殊勝到極處,沒有能夠跟他平等的,沒有能夠跟他相對比的,顯示出他確確實實是光中極尊。『智慧光』裡面所含的意思,光明能夠除煩惱,能夠將我們心地、精神、思想、見解種種的污染,光一照,都洗得乾乾淨淨,後面經文講「洒心易行」;換句話就是,妄想執著,這一照都沒有了,都照盡了。所以西方世界那些人,一生當中個個圓滿成佛,有道理,時時刻刻沐浴在彌陀光明之中,他怎麼會退轉!『常照光』,就是常講的寂而常照。『清淨光』,是三善根所現的,無貪、無瞋、無痴,這是真正的清淨。所以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必須把貪瞋痴三毒真正捨離,我們才能夠得清淨心,才能夠與經相應,身心清淨。『歡喜光』,是令一切眾生得大安樂。『解脫光』,是離相,平等普遍利益一切眾生。『安隱光』,是離生滅相;生滅心如果不離,生滅相是離不了的,離生滅相實際上就是離生滅心。『超日月光』,這個好懂,日月光明沒有這些功德,佛光才具足圓滿的功德。末後『不思議光』,這一句是總結,圓圓滿滿包含因果不思議功德。這個是十二光,十二光這每一句簡單跟諸位說出來了,綜合它的大意,是顯示彌陀成佛的果德。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裡頭,有一段經文說得非常好。「大勢至圓通章」我們曉得,是淨土宗的心經,不但是淨土宗的心經,可以說是一大藏的心經,決定不能小看了它,它的經文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義理無有窮盡,大勢至菩薩所說的。經文講,「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同倫就是我們今天講志同道合,也就是真正修六和敬,不修六和敬的那就不算是同倫。見同解、戒同修、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利同均。這個利不僅僅是利養,是講什麼?成佛修學功德之利,那不可思議。志同道合,再說得淺顯一點,他們這一幫人是專門依照《無量壽經》、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修這個法門,專修專弘的。五十二是指什麼?五十二是指菩薩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個,等覺、妙覺,妙覺就成佛了。每個位次裡頭,那個人數都無量無邊,不知道有多少!你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專依照這本經、專依這個阿彌陀佛名號修行的人有多少!所以大勢至菩薩是我們淨土宗初祖,法界初祖,在法界裡面提倡專依這一部經、專依一個名號,念佛求生淨土,不退成佛的第一人,這是夏蓮居居士稱他為蓮宗初祖,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由這個初祖,我們就會聯想到,普賢菩薩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初祖。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第一部所講的《華嚴經》,在華嚴會上首先提倡念佛求生淨土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是娑婆初祖。在中國提倡專修專弘,也是依《無量壽經》的,是慧遠大師,這是中國的初祖。所以今天我們講淨土宗初祖,再問一問,哪一位初祖,中國的初祖、娑婆初祖、法界初祖?要搞清楚。
在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代表所有專修專弘的這些菩薩們,來答覆佛提出的問題,他就說了,「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他所講的十二如來,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教什麼?教他念佛三昧,念佛成佛,這個是不思議。菩薩說得很好,這個法門「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多簡單、多容易,一點都不麻煩,怕麻煩的人就專修這個法門,這一點不麻煩。有人說,佛教這麼多經典,我們從哪裡下手?經典不多,就這麼多,整個佛教就這麼多,比基督教少多了;你嫌少,有多的,《大藏經》那是,有多的。喜歡少就有少的,喜歡多就有多的,這才能廣度一切眾生。他老人家教給我們的方法就四個字,「淨念相繼」。你要問,這佛怎麼念法?淨念相繼。淨是心清淨,你有懷疑,心不清淨;你有夾雜,心不清淨;你有妄想,心也不清淨;你有執著,心還是不清淨。換句話說,要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相繼就是不間斷,這就是我們常講的老實念佛。一定要做到淨念相繼,才叫做老實念佛。實在講,還是淨念相繼好,比老實念佛好。因為老實念佛,很多人誤會,「我很老實!」自己以為很老實,「我怎麼不老實?我很老實」,自己會發生誤會,各個人都覺得很老實,其實都不老實。所以淨念相繼比老實念佛那個意思要謹嚴多了,真正到淨念才叫老實。你心裡打妄想,不老實;有懷疑,不老實;念佛間斷了,不老實。所以要把老實的定義搞清楚,什麼才叫老實,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老實?那個定義搞清楚了,回來一想,自己是真的不老實。
這個「不思議」也要說一說,說也不能細說,細說太耽誤時間,概略的為諸位介紹一下。古德舉出五種不可思議,第一種,淨土法門所謂橫超三界,它不要斷惑,這個是不可思議。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要斷煩惱才能出離三界,見思煩惱斷了才能出六道輪迴,塵沙、無明破了才能見性,沒有說煩惱不斷,你能證果的,你查遍《大藏經》沒有這個說法。唯獨這個法門叫帶業往生,煩惱統統可以不要斷。不要斷,但是要記住,要有能力控制煩惱,不要教煩惱起現行。什麼叫起現行?起現行是佛經上的術語,就是不要教煩惱起作用,煩惱雖然有,不起作用。我有貪心,但是我對於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我都不沾染,貪心沒斷,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壓住,不起作用,這就行。這叫什麼?這叫做伏煩惱,沒斷。諸位要知道,在其他法門,你有這個功夫伏煩惱,伏煩惱叫定,不能出三界。四禪八定,生到非想非非想天,那個定功很深,把煩惱伏住,可以伏到八萬大劫。八萬大劫到了,定功失掉,漸漸伏不住,伏不住煩惱起現行,又要搞輪迴、搞生死。所以到第九定,九定是什麼?煩惱斷掉了,阿羅漢斷掉了,出了三界,阿羅漢不是伏煩惱,是斷煩惱,斷見思煩惱。由此可知,三果以下都是伏煩惱,四禪八定也是伏煩惱,伏煩惱不能出三界。這個法門伏煩惱就出三界,這不可思議!特別是,我們用什麼方法來伏煩惱?用這一句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我這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煩惱插不進來,用這個方法來伏煩惱。所以這是第一樁不可思議的事情。
第二樁是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一切生。西方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一切諸佛都有四土,但是四土不能同時統統得到的。像我們現在,在釋迦牟尼佛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在哪裡,不曉得,方便有餘土是阿羅漢、辟支佛所住的,我們不曉得在哪裡,找也找不到,不在這六道裡頭,六道裡頭沒有,六道是凡聖同居土。這十法界,六道再上去聲聞、緣覺、菩薩、佛,我們沒分!西方世界,你只要生到那裡去,像我們去往生的,帶業往生當然是生凡聖同居土,可是生到凡聖同居土,同時等於說方便土、實報土、常寂光土統統都得到了,所謂一生一切生,這個很不可思議,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所以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他們住的是實報莊嚴土,我們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看到他們,天天跟他們同學,平起平坐,那不一樣。現在我們見到菩薩要頂禮,到那兒是同學,他是學長而已,這個不一樣。所以這是第二種不可思議。
第三,但持名號,不需要再用任何法門來幫助,不必修禪、不必修觀、也不必持咒,什麼都用不上,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保證你成功。這麼簡單、這麼容易,這是不可思議的。這是第三種,就是方法不可思議,沒有比這個更簡單的了。
第四種不可思議,修行的時間短,不要很長。本經與《彌陀經》上都告訴我們,是一七為期,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七天就成功,不需要很多的時間。其他的法門修多少年、修多少劫,那個太難了;這個法門七天就成功。我說這個話,也許很多同修懷疑,我們參加不少次的佛七,我們念佛也不止七年,連個消息都沒有,怎麼說七天就成功?說實在話,你念了這麼多年,你參加那麼多佛七,沒有一次是如法的,不如法。不如理不如法,所以不能成功;如果是如理如法,一個佛七決定成功。不過話說回來,真正有個如理如法的佛七,我想沒有一個人敢參加,為什麼?這七天就要死了,誰敢去?沒人參加了,所以還是馬虎一點好。認真修行,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去看,真的,確確實實有不少人七天當中念佛往生的,七天當中得一心不亂的。得一心不亂就是成就,得到一心,那往生自在了,隨時可以去,喜歡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也不礙事。不過說老實話,真有能力去,沒有一個不喜歡去,為什麼?那世界太美好了,誰願意在這受罪!實在是因為什麼?去不了,沒法子。要真去得了,哪個願意在這受這些罪?不想去的,愚痴!這事實真相沒搞清楚,在這個地方受苦受難,跟這些人相處,天天勾心鬥角,累死了,哪有到西方極樂世界跟諸佛菩薩在一塊那麼自在!所以這事實真相一定要搞清楚。
第五種殊勝,就是你念一尊佛,就能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護念;換句話說,等於念一切諸佛,一尊佛都沒有漏掉,這個不可思議。為什麼?因為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沒有一尊佛不勸人念佛求生淨土,諸佛也念阿彌陀佛,這個不可思議!所以簡單的講,這個不可思議裡頭,概括起來這五種就夠了。這些都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的成就,所以說「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古人又有講,信願持名,完全是把阿彌陀佛的功德,不知不覺的變成自己的功德。我們想想,怎麼會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我們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也一樣,我們的業跟阿彌陀佛的業也一樣,我們的行跟阿彌陀佛的行也一樣;試問問,我們的功德跟阿彌陀佛的功德一樣不一樣?不要那麼辛辛苦苦修,阿彌陀佛無量劫中修的,我們一下就拿來了。憑什麼?心、願、業、行完全與阿彌陀佛相同。怎麼達到這個地步?我常常跟諸位同修說,我們依照這一本經的教訓去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跟經上講的一模一樣,阿彌陀佛無量劫中所修的功德,你統統都拿到,就變成你自己的了,不難!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就問你肯不肯做了。你要問我,我天天在做,所以我有無量無邊的功德,我把阿彌陀佛的功德統統拿來變成我自己的功德;你們各個都可以辦得到。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