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八十七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87
請掀開經本六十五頁,第四行,從第二句看起:
【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身愚神闇。轉受餘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
從這個地方看起。前面一段,佛教給我們要斷惡修善,要知道積功累德,今天這個文字還是接著前面經文而來的。前面四句是告訴我們這個痴,貪瞋痴這個愚痴的禍害很深、很重,果報也非常的可怕。人為什麼會造惡?要追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愚痴。愚痴是對於事理的真相不清楚,拿我們一般的話來講就是感情用事、意氣用事,失去了理性。所以佛在此地給我們講,這世間人什麼叫善、什麼叫惡,自己見不到。我們很冷靜的觀察現前的社會,無論是在中國,或是在外國,確確實實有這個現象存在,往往把是非善惡顛倒了,把惡以為是善,善的以為是惡,這就是愚痴。『吉凶禍福』是說的果報,你作善一定得福報,一定得的是吉、是福;你造作的是惡,一定得的是凶、得的是禍害,這是一定的。可是世間人不明瞭事實真相,就『競各作之』,不但在做,而且在比賽的做,在競爭的去造惡,這個果報就不堪設想。
下面經文再給我們深入一層來說明,是非顛倒、愚痴造罪也不是沒有因緣的,它還是有個根,還是有個根本的。『身愚神闇』,「身愚」是指的造作,最重要的就是「神闇」,神是什麼?是精神,闇是昏暗,就是我們講的愚痴,不聰明。這樣的人點都點不醒,學了佛,學了幾天佛之後又改變主意去學別的教了,『轉受餘教,顛倒相續』,這就是真假、是非沒有能力辨別。佛法在所有教育裡面、所有宗教裡面,確確實實是第一善,有機緣遇到那是大幸。特別是這部經典、這個法門,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如果不是過去生中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這一生遇不到的;縱然遇到了,也不能生起決定的信心。聽聽別人講講,他的念頭就改變了,就轉了,這就是「轉受餘教」。這要追溯到根本的原因還是福薄、善根少,正如同《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少是沒有法子的,我們要認識得很清楚。這就是「顛倒相續,無常根本」,無常是講他剎那剎那他這個思想在變化,一會兒想念佛,一會兒想參禪,一會兒想念咒,甚至於一會兒去想學神通。現在還有氣功,氣功不是佛教的,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很多人不了解,以為氣功是佛教的一個法門,殊不知氣功與佛教不相干。這一點,黃念祖老居士在《淨土資糧谷響集》裡面答覆得很清楚。這一顛倒相續,麻煩就來了,換句話說,愈迷愈深。下面給我們講:
【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
『蒙冥』,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這個人迷糊、糊塗。『抵突』,這就是固執,與佛菩薩聖教牴觸,不但不能接受,還要反其道而行之,不能接受,所以他『不信經法』。這些人不是指我們一般社會上沒有知識的人,往往是受過了高等教育。受高等教育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真的就是經上講的,「身愚神闇,轉受餘教」。餘教包括的範圍非常之廣泛,譬如現在有許多高級的知識分子,念的書念得很多,你給他講佛的經典他不相信,他認為佛經的承傳不可靠,翻譯是更不可靠。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寫書,只是口述,佛入滅之後弟子們記錄下來的,這記錄下來東西可靠嗎,有沒有記錯?所以他的疑問是一大堆,這是自己障礙自己。他不曉得當年結集經典那些人,就是佛的那些弟子許許多多是古佛再來,大菩薩示現那不是凡夫,他怎麼會錯!縱然是佛教傳到中國來,中國當時譯場之謹嚴,就令後人五體投地,令我們讚歎。更何況主持翻譯經的這些大師,都是修行證果之人,在中國歷代傳說都是三果以上的聖人。不但是譯經,古時候講經說法、註經的,都是修行證果的人,沒有證果的人不敢講,怕講錯。所謂是錯下一個字的轉語,這錯了一個字都墮五百世野狐身,這個因果太可怕了,所以你知道從前人是多麼小心謹慎。不像現在人,現在人不念古書,不念聖賢書,把聖賢人統都否定掉了,這就是「蒙冥抵突,不信經法」。他不信他能說得出一番道理出來,教你聽聽也覺得滿有理的,其實那都叫歪理,那不是正理。
『心無遠慮』,遠慮是指的來生,我們人絕對不是只有這一生,如果只有這一生,實在講不需要這樣苦修,用不著,實實在在有來生。這一生的時間短,縱然活到一百歲(活一百歲的人畢竟不多),比起無限的時空,實在是太短暫了。人道之外,其餘的幾道壽命都長,這個很奇怪,六道裡頭只有人道壽命短,其他道的壽命都長。天上,佛在經上跟我們介紹得很清楚,四王天距離我們最近的,從我們地面往上走這第一層就是四王天,佛告訴我們,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也算一年三百六十天,他們那邊的壽命是五百歲。一天是我們五十年,他要活五百歲,你們去算算看這個帳,你看他壽命多長!往上去壽命是倍倍增加,要是生到忉利天那就加一倍,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壽命是一千歲。天上壽命長,人間壽命短!
再看那惡道,這惡道是餓鬼道,鬼道我們世間一般人都說,人死了就做鬼,其實六道輪迴,哪裡說人死了統統都去做鬼去?世間人這個觀念也不能說沒道理,也有他的道理,什麼道理?人死了之後絕大多數都變餓鬼了。什麼原因?這個餓鬼道貪心重,你們想想哪個人沒有貪心?貪心重的人墮餓鬼道。餓鬼道的壽命,鬼道裡面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我們人間一年在鬼道是十二天。他們的壽命差不多也是一千歲,就是一天是我們一個月,也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們的壽命是一千歲,很少短命的。那個地獄道就更可怕,我們還不講根本地獄,阿鼻地獄那個不談,只是講一般的地獄。你看李老師在從前編的《佛學十四講》,同修們有很多都聽過的,在《十四講》裡面介紹的,地獄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二千七百年。我們中華民族號稱五千年的歷史,在地獄裡不過是兩天而已。地獄的壽命多長?真的是萬歲,墮到阿鼻地獄還不止萬萬歲,你說怎麼得了!三惡道中還有一個畜生道,也許我們覺得,畜生道裡面,有不少畜生壽命很短。壽命雖短,牠不容易離開畜生身,為什麼?畜生愚痴,牠執著那個身體就是牠,死了以後還變這個畜生。像螞蟻死了以後再出生牠又變螞蟻,牠就不會再換一個身,為什麼?堅固的執著,愚痴,這樣就很可怕。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祇樹給孤獨園修理房子的時候,修理房屋在門口就看到一窩螞蟻。釋迦牟尼佛看到螞蟻就笑起來,旁邊這些弟子們問,佛為什麼笑?他說你看到這個螞蟻沒有?大家都看到。他說這個螞蟻愚痴、可憐,七尊佛出世都過去了,牠還沒有脫離螞蟻身。一尊佛算三個阿僧祇劫吧,七尊佛是二十一個阿僧祇劫,牠還在做螞蟻。不是牠有那麼長的壽命,死了以後又投胎還是螞蟻,死了再投胎再做螞蟻,牠始終都沒有想到牠去換個身體,畜生愚痴。這樣你才知道這個前途渺茫,前途太可怕了。
學佛就是要學覺悟,要有遠慮,今天在佛門裡面,我們總算是找到一條生路,那就是西方淨土。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不認真的修學,不能往生淨土,換句話說,三惡道是決定有分,這個太可怕了。雖然是六道輪迴,人、天兩道輪到的機會少,惡道輪到的機會多。佛在經上這麼說,我們就相信嗎?我們要相信佛決定不打妄語。事實上只要我們認真冷靜的反省一下,自己也就明瞭了,我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這就知道了。假如惡念多,惡念就是自私自利,這是惡念。什麼叫善念?捨己為人是善念,自私自利是惡念。惡念多善念少,那就決定到三惡道去;善念多惡念少,這種人不多,那來生可以保住人身,來生得生人天。我們在講三福的時候,給諸位提示到,三福裡面第一條是人天的福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個四句統統做到,而且要做到一定的標準。你把這個四句做到,自己冷靜冷靜跟自己打個分數,看看能不能打到八十分,能夠打到八十分,就有把握我來生不墮三惡道。不能定在六十分,因為什麼?不太可靠,有的時候自己跟自己打分數會打得很寬,不太可靠。你才曉得,真的不容易!
所以佛這句話我們要特別警惕,人真的要想到來生來世。這一生很短暫,不值得去計較,以後的日子長久,我們要把眼光放遠。今天不但是世間人,幾個人想到來生?即使學佛的同修們,真正想到來生來世的又有幾個人?佛在此地這句話是對學佛人說的,是對念佛人講的。如果把這樁事情忘掉了,只圖眼前的享受,那就非常可怕。就像經上講的『各欲快意』,每個人希望能夠稱心如意,稱心如意幹什麼事情?不是幹好事,幹貪瞋痴,『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這個貪瞋痴三毒煩惱在支配你身口造業,永遠沒止境,這個還得了嗎?一天的造作都是地獄果報,那你天天造作、年年造作,這地獄是去定了。我們肉眼凡夫不知道後果的可怕,諸佛菩薩看得很清楚,『哀哉可傷』,佛菩薩在感嘆。佛菩薩有沒有能力救我們?給諸位說,沒有能力,這個要知道。佛菩薩對我們的救護,是我們在沒有墮地獄之前,縱然造地獄罪業也不怕,只要你真正回頭,依照佛的教訓去修學,特別是這個法門,這個法門能度地獄眾生。
但是諸位要知道,你已經墮落在地獄裡面,那佛菩薩度不了你。你們念《地藏經》,地藏菩薩大慈大悲,救度地獄裡苦難眾生,地藏菩薩把他度到什麼地方?給諸位說,最高只能度到忉利天。你們看《地藏經》,只能幫助你到人天兩道來,可是到了人天兩道,你那個三惡道的習氣它又現前,又造業了。所以菩薩看到剛剛出地獄沒有多久,他怎麼又回來了?你們想想,地獄一天是我們人間二千七百年,就算你長壽活一百歲,你們算算這個帳,人間一百年看看地獄裡是幾分鐘,這個人出去,怎麼幾分鐘又回來了。這是《地藏經》上說的,也是事實真相,他不知道悔改。菩薩苦口婆心勸導你,把念頭轉過來好難,一念善心得人天果報,如果不繼續努力修行,轉眼之間又到三途去了。這是地藏菩薩度眾生,累劫也度不盡的一個道理,惡習氣太深了,那個惡念頭不要想,它自己往前面出,這怎麼得了?善念他生不出來,惡念是一天到晚都湧現在面前。所以這是諸佛菩薩看到這個事實,感覺得非常悲傷的一樁事情,菩薩雖然慈悲,也無可奈何。
【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
這是講你最初,沒有遇到真正善知識的教導,你做的許許多多惡事還可以原諒。這個意思,是講我們在沒有遇到正法之前,我們造作了很多罪業,甚至於毀謗佛法,這個可以原諒的,為什麼?不是你故意造作的。縱然是故意造作的也是無知,對於佛法真相沒有能理解,誤會所產生的。在我們佛教史裡面,像淨宗的祖師蕅益大師(你們看看蕅益大師的傳記)、印光大師,年輕的時候念儒書,自以為是孔子的門生,反對佛教,不但口頭上常常誣衊佛教,還得寫文章來批評佛教,都造的是毀謗三寶的罪業。這是『不識道德』,不認識,沒有善知識開導他,沒人教他。『殊無怪也』,這個可以原諒的,可以不必去責怪他。所以像這些人以後遇到善知識,明白佛法了,他真正能夠痛改前非,他認真的懺悔、修學,弘法利生,成為一代祖師。你要問問,他為什麼會成為一代祖師?懺悔的力量,也是一個怕墮地獄的力量在那裡推動他。他曉得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是決墮地獄,為什麼?造作的地獄罪業。你造的這個罪業什麼人都不能夠代替你的,唯一的一條生路就是自己認真修行,決定得生淨土,這是一個力量在推動他,這是真正覺悟了的力量。如果是懵懵懂懂不覺悟的,造作地獄罪業了還不知道,那就非常可怕,不知道努力,不知道改過自新,這個不得了。底下這一段是教我們仔細觀察周邊的環境,從這個裡面覺悟。
【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
這四句承先啟後,是指世間愚痴造罪業的人,以為人死就永遠消失了,這叫斷見,死了什麼都完了,什麼都沒有,這叫斷見;還有一種認為,人死了之後將來還作人,狗死了之後來生還變狗,永遠都不會更換的,這叫常見。這兩種的見解,在佛法裡面講都叫邪見,這不是正知正見,這是錯誤的見解。對於古聖先賢給我們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確確實實是有報應的,可是這些人他不相信。他以為這是古聖先賢騙騙無知的老百姓,教他們不要為非作歹,以為這是一種手段,是一種欺騙愚人的手段,不相信這是事實,這是愚痴,是真正顛倒相續。所以佛教給我們從事實現象裡面去觀察,他講:
【更相瞻視。】
你對於世間的生死,善惡的報應,你很冷靜的去觀察。
【且自見之。】
你冷靜觀察,這些事實擺在你面前,你一定會見到的。下面舉的例子這是生離死別:
【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
這一段教我們觀察這個事實,這些現象,我們在當前這個社會幾乎天天見到,街頭上時時能遇到,殯儀館裡面就更多,一天不曉得有多少家川流不息,你冷靜去觀察。這個生離死別的這種痛苦、哭泣有沒有用處?沒有用。底下說:
【一死一生。迭相顧戀。】
這是在死的時候,要分手、要別離,彼此互相都眷戀,換句話說,彼此都放不下。
【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
這就是說明人在六道輪迴裡面的所以然的道理。前面經文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臨終的時候這種恩愛別離,一別之後,再遇到的時候都不認識,改頭換面。你要真正覺悟了之後,這個事情是一場空,真的人生如夢,不過是一場夢而已。我們平常作夢時間短,這個夢的時間比較長一點,還是一場夢。你過去生中修的有福,你這一生享受的富貴,是做了一場好夢;前生沒有福報,冤家債主很多,是這一生做了一場惡夢。確實是如此,真正要覺悟、要警惕。下面佛再告訴我們說:
【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
這一段是給我們講,你要是不認真修行,你的損失就大了,就太大太大了。佛在經論上一再的讚歎,人身可貴,六道裡面人身最難得,六道裡面得到人身最可貴,原因在哪裡?六道裡頭只有人道修行容易,其餘的五道修行不容易。天上的人壽命長、福報大,把修行這個事情忽略了,你給他談修行,他聽了沒興趣,他天天享樂很自在,何必自己要找苦頭吃?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富貴學道難」,這個天人富貴,勸他學佛不容易。修羅福報也很大,瞋恚心很重,嫉妒心、瞋恚心很重,也不容易接受佛法,佛法教他修慈悲心、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他這個心發不起來。惡道眾生太苦了,「貧窮學道難」,太苦了,你勸他學佛,他三餐飯都吃不飽,他哪有工夫來學佛?唯獨人道就像小康之家一樣,你說富也不太富,說貧日子可以過得去,所以非常容易接受佛法,也真正能修佛法,這是佛特別讚歎人身可貴。所以一切菩薩示現成佛都在人道,六道裡面都在人道示現成佛,沒有在其他道。這個說明得人身之殊勝,得人身的不容易。
我們今天人身難得,我們已經得到;佛法難聞,我們也聞到了,這種殊勝的機緣就很不容易。你看這個世界上,現在世界有四十多億人,這四十多億人當中有多少人聞到佛法?不成比例。聞到佛法的人,其中有多少人是聞到正法呢,就真正的佛法,不是假佛法?像我們台灣假佛法就很多,我有聽同修說,有些人認為什麼,插上令旗擺上那個,那都叫做佛教。那不是的,佛教哪有插令旗的?把這些乩童都算作佛法,那就不是正法了。所以聞到正法的人,又佔幾分之幾?縱然聞到正法,這個正法能保證你在一生當中成就的這是淨土法門,有幾個人在一生當中真正聽到淨土法門?所以諸位這一層一層淘汰下去,這四十億人當中,恐怕連個十萬人都找不到,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十萬人都找不到。這才真正體會到佛所講的,「佛法難聞」。尤其是這部經,這部經確確實實是如來出世所說的第一經。善導大師所講的,「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彌陀本願海就是這部經,這部《無量壽經》自始至終都是說彌陀本願,所以這是如來的正說,我們應當要知道。要『深思』、要『熟計』,「計」是比較,就是你要認真去想,你多想想、多比較比較,然後你才決定你這一生所修學的法門。我們這一生當中,我們有個目標、有個方向,這個人生有意義、有價值,這一生當中沒有空過。
決定法門之後,就要『專精行道』,這一句是我們修行成敗的關鍵,這一句話。你修行能不能成就,就看你是不是能「專精行道」,無論你選擇的是哪個法門。所以有同修告訴我,他從小就念觀音菩薩,念到現在都念成習慣。他說教我念阿彌陀佛,念了幾句不知不覺他就變成觀音菩薩了,他說要不要改變?我給他講,不要改變,你就觀音菩薩一直念到底,不要改變,念《無量壽經》、念觀音菩薩。甚至於你一生當中修學其他大乘經典,念得很熟了,也不要改。有人《金剛經》念得很熟的,有人《普門品》念得很熟的,《地藏經》念得很熟的,都不要改,你一直念下去,要專精行道。我要求生淨土怎麼辦?迴向求生淨土就行了。我念《金剛經》、我念《地藏經》,念完之後,「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就行了,我求生淨土,到臨命終時,還是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這個在本經我們都曾經讀過,「三輩往生」裡面,你看上輩、中輩、下輩那是專修這個法門的,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經》,專念阿彌陀佛往生的。後面還有一段是專門講讀誦大乘的,那就不是專修淨土的,修其他法門,迴向求生淨土,個個都能往生。
你說這個法門真是廣大,阿彌陀佛真是慈悲到了極處,並沒有說,你念我我才來接引你,你不念我我不接引你,那阿彌陀佛的心量就太小了,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阿彌陀佛接引的對象,是你心地清淨,就是心淨則土淨。你念《地藏經》念到心清淨行,歡迎你去,只要你肯去就能接引你往生;念《金剛經》念到心清淨,一樣也接引你往生,這才知道這個法門廣大無邊。所以要專精行道,要專不能雜。你同時修兩個法門、三個法門,你的心思就散亂,就不能集中。換句話說,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標準都是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我們修地藏法門,念《地藏經》、念地藏王菩薩的,也是要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亂,這樣迴向才能往生。念阿彌陀佛、念《無量壽經》,也要念到這個功夫;如果不達到這個功夫,念阿彌陀佛、念《無量壽經》還是不能往生。由此可知,往生的標準是在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是以這個為標準,這是非常非常重要。專精行道很重要、很重要,特別講到行道這兩個字,剛才跟大家講的是專精。什麼叫行道?行是日常生活。現在有許多同修,學佛的同修,把學佛跟生活看作兩樁事情,縱然你能做到專精,你沒有行道,能不能往生?靠不住。為什麼靠不住?臨命終時如果有一些來找你麻煩的,你心一亂就完了,沒有把這個功夫在日常生活裡面去鍛鍊。
所以諸位要曉得,我們所修行的功夫,一定要應用在生活當中。我修清淨心,我修平等心,我修一心不亂,我對人一心不亂、對事一心不亂、對物也一心不亂,這就成功了。所以修行跟生活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不可以分開的。生活就是念佛、就是修行,處事待人接物就是念佛、就是修行,這樣就行了。換句話說,要把經典的教訓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把它去做到。所以我教同修們開始讀經,先把經念熟,讀經這個階段最長不過五年,三年到五年這個時間,這是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我們讀經有兩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把妄想念掉,你不念經就打妄想,我念經,念經妄想就沒有了。所以用這個方法,把我們的妄想把它斷掉,這是一個目的。第二個目的是經文能熟,我們都能夠記住,不必作意去想它,自自然然就記得很熟,這麼兩個目標。到第二個階段這就是修行,第二個階段要把經典裡面的教訓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佛在經上怎麼教給我的,我應該要怎麼做法。所以經文很熟,自然就想得起來;不熟,臨時去查經本這個不行,這個修行就很苦,就不容易,所以經文一定要很熟。第二個階段那不必天天念,一天念一遍就夠了,就不必多念了。念一遍是什麼?檢查自己,我今天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跟佛在經上講的教訓一樣不一樣?依照經典的標準改過自新,這叫行道。
這個事情非常非常的重要,一定要認真、要努力去做;如果你要忽略了,忽略了以後你會後悔,為什麼?『年壽旋盡』。這個修行要靠年輕,年輕人有精神、有體力好修行。不要認為年輕現在是應酬,世間事情太多,等到我退休老的時候再修行。想是想得不錯,到老時候體力也衰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聽不見了,想看經看幾行就累了,到那個時候想修都修不成,這是真正會後悔。所以我們看古時候那些高僧大德,諸位要是看看《高僧傳》,你看修行開悟證果的,差不多都是四十歲以前;四十歲以後修行證果的不是沒有,很少很少。大概修行成就的年齡三十歲到四十歲。早的二十幾歲就得道的,那是根性很利,像六祖惠能大師二十四歲得道的,開悟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六祖會下也有幾個年歲很輕的,二十幾歲開悟的,那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是在三十到四十這個年齡,他真正覺悟。所以年老了不好修行,這是我們要警惕到的,還是這樁事情重要。這個世間事得過且過,不要緊,為什麼?我們在這個世間時間都很短促,都不很長。
所以一定要曉得,哪一樁事情是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事?無過於求生淨土,這才是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大。諸位要很冷靜的去想想,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大的。所以到年壽旋盡,『無可奈何』,這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完全無濟於事。所以修行的機會要把握,要能夠掌握住,機會失掉,再想得到這個機會不容易,非常非常的困難。所以真正英雄豪傑、有大智慧的人,他沒有別的長處,他就是能掌握到機緣,凡是掌握到機緣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我們再看下面一段:
【惑道者眾。悟道者少。】
這兩句是總說,這底下是教給我們,就是認真去思考,六道的真相是苦多樂少、苦長樂短,迷惑的人多,太多太多,覺悟的人太少。
【各懷殺毒。】
這是講迷惑的人,心裡面都有瞋恚、都有嫉妒。
【惡氣冥冥。】
這個戾氣,我們一般人看不出來,那個真正練過氣功的人,如法學習練過的人能看得出來。每個人身上都有氣,也都有光,從光與氣的大小、顏色,能分辨出這個人心思的善惡,能夠辨別。惡人他這個光氣的顏色是灰暗的,是灰黑色的,叫『惡氣冥冥』。
【為妄興事。】
『妄』是妄想,『興事』是造作,在造業,天天打妄想在造業。
【違逆天地。恣意罪極。頓奪其壽。下入惡道。無有出期。】
這是說明這些人的下場,這些人的果報,他所想的、他所做的,與『天地』都違背。什麼叫天意?佛在講解三界的時候告訴我們,色界天人除了修四禪八定之外,還要修四無量心。你就曉得,佛經裡面所講的「天地」,就是十善、四無量心,這是天心,這是天人之德。如果從經典的奧義裡面來說,天地之德就是孝敬,《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的孝,這個孝心、孝行包含了虛空法界。所以三福裡面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那是敬,孝敬擺在第一位。換句話說,違背了十善、違背了慈悲喜捨,這是『恣意罪極』,這個人是無所忌憚、為所欲為這個不得了。天地鬼神確確實實有『頓奪其壽』,他造的罪業重,本來壽命很長的,現在變成短命,遭到意外的災難,這是鬼神奪他的命,這個是造惡到極處!
所以人的壽命,在一般人來講,你的善惡的造作都不太大,也沒什麼大善,也沒什麼大惡,都是一些小善小惡,每天雖然都有一點加減乘除,但是他還不離譜,距離它這個標準相差幅度都不太大,這個命就能算定。如果造大善、大惡,那個加減乘除太大,遠遠脫離你的標準,這就算不準。所以短命會得長壽的,他積的有大的陰功,做了大陰德。陰德是什麼?做了好事沒有人知道,這個叫陰德,報得深,報得也大。做了些好事,大家都知道,馬上表揚,個個稱讚、個個誇獎,都報掉了,馬上就報掉,就沒有了。所以我們這個善事,為善不要人知道,造惡希望知道的人愈多愈好,為什麼?這個人罵你一句,那個人哼你一聲,這都報掉,我這個罪都報掉。所以罪希望暴露出來統統報掉,善不要報,善要把它積起來,所謂積善,累功積德。做錯、做壞事情,有壞念頭,人家知道得愈多愈好。千萬不要顛倒,自己好的事情處處表揚,壞的事情隱瞞著不讓人知道,這個將來果報都在三途。所以『下入惡道,無有出期』,這是講三惡道墮落很容易,出來非常非常困難。
【若曹當熟思計。】
底下這是佛勸勉我們的話,『若曹』,就是你們大家。這個俗語是漢朝時候的,漢朝時候講大家就是「若曹」,若曹就是大家。你們大家應當『熟思』、熟計,就是認真的多思考、多比較比較,這個善惡的果報多做做比較,然後你才有所選擇,你才真正會覺悟。
【遠離眾惡。】
『眾惡』,歸納起來就是十惡業,十惡一定要『遠離』。十惡是身殺、盜、淫;口妄語、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綺語(是花言巧語)、惡口(是說話粗魯、很難聽);意是貪、瞋、痴,這是意三惡。這是一切惡業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十大類,佛教給我們要遠離,「遠離眾惡」。
【擇其善者。勤而行之。】
十惡反過來就是十善,不殺、不盜、不淫,身三善,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是口四善,不貪、不瞋、不痴是意三善。佛教給我們要認真去修十善業道,認真去修。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這個世間人所貪圖的、所爭取的,就是『愛欲榮華』。能不能得到?給諸位說,決定得不到,他所得到的實在講那叫曇花一現,轉眼就成空。我相信如果我們頭腦清楚一點、冷靜一點,看看我們這個世間,看看我們熟悉的這些人,這一生幾十年當中他的興衰,你就看清楚了,就明瞭了,不能常保。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自己的生活,物質的享受水平愈低愈好,不造業,不跟人去比賽,心安理得,你這一生會過得很平安。現在是亂世,亂世之中平安就是福,真正的福報!所以要曉得這是『皆當別離』,只看這個別離的早晚。『無可樂者』,得到的時候好像是樂,離別的時候苦就來了。我不得的時候我沒有這個樂,我也不會有苦,苦樂都沒有,這個事實真相要看清楚。
【當勤精進。生安樂國。】
這是佛在此地認真在勸勉我們,我們應當要勤奮、要精進求生西方淨土。『安樂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到那個地方真正得到安穩,真正得到快樂。換句話說,極樂世界之外沒有安樂處,我們要曉得。
【智慧明達。功德殊勝。】
這兩句是讚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些大眾們,生到西方世界『智慧明達』,「明」是明顯,「達」是通達無礙。換句話說,這個智慧不是小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通達的範圍是盡虛空遍法界無有一事不通達,無有一事不明瞭,這樣殊勝的智慧。『功德』包括你生活之種種,『殊勝』無比,在這裡不必一樁一樁說,前面已經說得太多了。這是佛勸勉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
【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
這是提出警誡,教導我們不要隨著現在這個妄想的心,隨著現在這個貪圖五欲六塵這些享受,你把佛給你講的經,許許多多這些教誡,你把它捨棄掉,不能認真的修學,那你就落在別人後面。雖然我們這一生當中也種下了善根,這一生不能往生,將來多生多劫之後再遇到緣,還能繼續不斷去努力,縱然那個時候往生了,跟現前我們的同學往生,那是落後太多太多了。可能人家到西方極樂世界已經成大菩薩,已經到他方世界去作佛了,我們這才去,這就是『在人後也』。佛在此地這是極力的勉勵我們,往生要把握這個機緣,這一生就要成就,決定不落在別人的後面。人家能去,我們為什麼不能去?人家為什麼能去?人家能專精行道。我們為什麼落在人後?我們沒有能做到專經行道這一句。這是我們自己要記住的,不要辜負世尊跟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教誨、對我們的期望,一定要認真努力。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