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五九集)  2004/2/1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59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四十七面「決證極果第二十二」。這品經文對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做一個總結。世尊將極樂世界給我們做的介紹,到這品就告一個段落。下面佛要跟我們講十方諸佛對極樂世界的讚歎,也就是向阿彌陀佛致敬,這個意思我們要懂得。十方一切諸佛向彌陀致敬,這些動作實際上都是表演給我們看的,希望我們聽了看了,對阿彌陀佛、對極樂世界生起仰慕之心,決定在這一生當中求往生,再也不要空過這一生,用意在此地,我們要知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在極樂世界生活、學習以及到他方世界去參學,這些狀況世尊都會在這個經典裡面為我們介紹。現在請看經文:

  【復次阿難。彼佛國土。無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晝夜之象。亦無歲月劫數之名。復無住著家室。於一切處。既無標式名號。亦無取舍分別。唯受清淨最上快樂。】

  這段經文有三個小段,《科會》裡面都把它標示出來。首先我們在這裡看到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有白天、有夜晚,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片光明,它沒有夜晚。那個世界沒有黑暗,即使你是住在房子裡面,這房子裡面決定沒有燈光,你在外面也看不到有日月,日月星辰都看不到。到底它有沒有日月?古大德跟我們講,日月應當是存在的,應當是有的。有,那為什麼看不見?極樂世界的人,不但阿彌陀佛放光,每個人都放光,每一種物質都放光,這個光明把日月的光明隱蔽了,所以雖有日月,看不見。就正如同我們白天看不到星星,其實白天空中的星星跟夜晚是一樣多,為什麼白天看不見?太陽光太強,星星的光見不到了。我們懂這個道理,這經裡頭的意思你就能明瞭。佛菩薩、我們本身放光,所有一切萬物都放光,所以日月的光明顯示不出來。經上常講放光超過日月的光明,真的,這一點都不假。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沒有晝夜,我們這一邊的時間是從晝夜變化而產生的,實際上沒有時間;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晝夜,所以那個世間沒有時間,也沒有年月日時,這些在極樂世界都沒有,極樂世界無量壽!

  我們知道往生到西方世界,這都是化生去的,這四種生態,這是講宇宙之間有胎卵濕化,最高級的是化生,化生沒有苦,胎卵濕生都有苦。有苦就有隔陰之迷,西方世界沒有隔陰之迷,他沒有苦,化生的。他的居住環境,這是福報太大了,這個福報說實在的話不是自己修的,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可是我們要細心去參究、去觀察,彌陀威神加持也可以說是我們自己的福報。為什麼?你自己能求生淨土,你才享這麼大的福報,你要不想往生,這個福報,雖然阿彌陀佛想加持給你也加不上。所以我們對極樂世界能信能願、能求生淨土,這就是你自己的大智慧、大福報。

  沒有真實智慧、真正大福報,極樂世界去不了。為什麼去不了?這一般人常講你有業障,業障就是你不願意去,這就是最大的業障。你對於極樂世界知道得不多,了解得不夠透徹。所以經不但要念,要聽!經裡面的意思很深很廣,許多初學的同學,沒有辦法深解義趣。你多聽,慢慢就明白了,你的信願就真實。現在一般人講信願,正是古大德所謂的露水道心。露水應當你們看過,早晨草地上有露水,太陽出來一會就沒有了,叫露水道心,就說的是你這個道心不堅固,很容易喪失,變化太大。到什麼時候你自己覺得你確確實實有真信、有切願,那一定你對這個經典、對這個法門有相當深厚的理解,你自己會體會得到現在信願是真的,從前信願是靠不住的。現在信願真的,不會再改變了,真正能把世緣佛緣,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都能放下,一心一意只求淨土。

  還有一些同學,這說起來業障還是很重,什麼業障?求多聞。世法他放下了,他求佛法,希望在經教裡面懂得多一些,古大德講希望做通家。通家就是八萬四千法門樣樣都通,希望做通家,不希望八萬四千法門只懂一個法門,其他法門都不懂。這個觀念,諸位想想對不對?你們如果問我,我的答覆說也對也不對。怎麼說也對?你這個願不能沒有。怎麼說不對?你決定辦不到,不但你通不了,你一門都辦不到,這你錯了。通家從哪裡來的?通家從一門深入來的。你要明瞭,要真的明瞭,佛在經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要懂得佛這句話的意思,法門真的是平等,就是念這一句名號,名號只有四個字「阿彌陀佛」,這是一切法門裡頭最簡單的,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的什麼也不知道。幾時你念這個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你就通了,只要你證得一心。證得了事一心,教義通了,那就不是這一部經,與這一部經有關聯的你全部都通了。你再繼續念,念到理一心不亂,那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通了,為什麼?理一心不亂是見性,世出世間法全是自性的德用,你既然見到心性了,心性所現之法哪有不通的道理。世出世間法不要學,全通了。

  由此可知,你真的要希望做大通家,諸佛如來是大通家,法身菩薩是大通家,你問問他們是怎麼修的,都是從一門深入修成功的。也許你聽說《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廣學多聞,這又怎麼講法?你要問我這一句話,我告訴你,你學教粗心大意,答在問中,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會下一門深入,他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以後,這什麼都通了。那個通,他用參學做試驗,給我們做樣子。他要不要去研究?你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善財童子跟哪一個善知識學過?只是去訪問,沒有跟他學。何以不需要學?他已經通了。所以一問一答,那是作證明。所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像惠能大師所說的,長智慧,不生煩惱。你看他見五祖,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善財就是常生智慧,不生煩惱,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全是自性的體相德用,這就是五十三參。

  所以五十三參,說實在話,就是我們從早到晚,接觸社會方方面面,接觸社會男女老少,這就是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所以會的人在參學,每一天五十三參,增長智慧;不會的,你天天跟善財一樣,你是天天生煩惱。中國諺語常講「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善財童子他沒有煩惱,他沒有是非,人家長智慧成德行。這樁事情依舊是在會跟不會。所以我們學佛要會。這會的下面再加幾個字,你的意思就更清楚,會什麼?會轉境界,他會轉境界。不會的,不會是被境界轉,被境界轉的人可憐,你就生煩惱,你就生是非。會轉境界的人成德行,生智慧。

  所以他們居住的環境隨心所欲,以我們現在的話來講,隨緣!心裡面念什麼樣的住所,就現什麼樣的住所,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西方世界同居土、方便土,還沒有轉識成智,只是得彌陀威神加持,所以他們居住的環境、生活環境有變化,就像佛在經上跟我們介紹的,我們前面讀過的,你住的房子想大它就大,想小它就小,想在地面就在地面,想在空中它就在空中,那個想就是識,識變。如果是在實報莊嚴土的,就沒有這個現象了,為什麼?實報莊嚴土的人絕對不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所以他們住著的房屋沒有門牌號碼,他們居住的都會也沒有街道的名字,這對我們來講這很不方便,他到底住在哪裡?但是你儘管放心,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乃至於邊地往生,只要生到極樂世界,都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雖然你煩惱沒斷,你的智慧、你的神通、你的道力都現前。

  你認一切人絕對不會認錯,雖然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面貌完全相同。我們這個世界,要是雙胞胎的,有的時候這兩個小孩,哪個是老大,哪個老二,認不出來。西方極樂世界人面貌完全一樣,你決定不會認錯,為什麼?你有神通,你不但認識這個人,你認識這個人過去生中在哪個世界,他從哪裡來的,你都曉得。過去這個人生生世世你都知道,有宿命通,有他心通,所以決定不會認錯。阿彌陀佛跟我們自己的身相完全一樣,這個世界叫平等世界。我們今天畫極樂世界圖,總是把阿彌陀佛畫大一點,畫在當中,我們一般人畫小一點,畫在旁邊,其實到極樂世界不是這樣的,這是完全一樣的,叫平等世界。這都是不思議境界。這是果,他為什麼會有這樣殊勝的果報?下面這一句把因說出來了。

  『亦無取舍分別』,這就是因。我們這個世間為什麼有這麼多差別?就是你有取,你有捨,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分別執著一切眾生都不相同,所以這個世間沒有一個人跟另外一個人是完全一樣、完全平等的,找不到,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平等了。西方世界妄想分別還有沒有?下面二土,方便土、同居土,你的煩惱習氣沒斷,確實還有。還有,為什麼現出平等的境界?就是到那個世界,雖然你有貪瞋痴慢這個念頭,外面沒有貪瞋痴慢的緣,你不起作用。譬如說你貪財,西方極樂世界的財寶無量無邊,你這個念頭雖有,它不再起作用。我們這個世間人把黃金看得很重,這是寶,西方世界黃金是鋪馬路的。你們願不願意到馬路上那個水泥拿幾鏟子放在家裡藏起來?沒這回事情,太多了。這個世界上人貪圖珠寶,價值很高,西方極樂世界的珠寶是建築材料,人家那邊建房子都用這個東西來做建築材料,就是太多了,貪心沒有了。

  所有一切物質受用都是無盡無量無邊,一切物質隨心所現。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好。人生活在那邊真正叫輕鬆,沒有累贅,為什麼?你的衣服不需要第二件,不需要做好多衣服放在那個地方,累死了。你想穿什麼樣衣服,這衣服就在身上,它就變化在身上,舊的就沒有了,你看這個多自在。舊的不要去洗,不要去找個房子來儲藏,不需要,沒有了。所以到每一個人家裡去,那個房子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什麼都沒有,空空曠曠的,客人來了,來一個人有一個椅子,人走了椅子也沒有了,很奇怪!招待客人的時候,想用什麼東西招待,自自然然現前,客人走了,走了就全都沒有了,無需要收拾。我們這個世間,你看富貴人家伺候用的人很多,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個佣人都沒有,所有一切統統是變化所作,隨心所欲,這是什麼?要記住,無有取捨分別,這個境界就現前了。

  末後一句,這是果報。『唯受清淨最上快樂』。就同經上所說的,唯有無量清淨喜樂。生活環境大致上明瞭了,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瞭因果報應。你看看到極樂世界還離不開這個定律,佛法裡頭才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依舊沒有能離開因果的定律,所以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沒有不重視因果的。業因的生起,要知道在念頭,念要清淨,念要純正。因正行就正,果報就正,因善果就善,善因善果是自性的性德。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本性裡頭本來沒有的,是妄念裡面生的東西,它不是真的,佛法裡面稱之為造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是造業,業所變現出來的果報就是十法界、就是六道、就是三途,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西方極樂世界既然離取捨分別,那我們想一想,我們現前要不要離取捨分別?你要是不能離,你這一生念佛往生就未必有把握;你要是能離,那你就非常有把握。果然能離,你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我們一般講生死自在,想走就走,想住幾年也沒事,真正自己能做得了主。現在做不了主,就是你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取捨分別放不下。到最後臨終一念,臨終最後一念把取捨分別放下了,行,你往生了。前面我們讀過第十八願裡面講,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那一念十念是什麼?是真放下,就是那個念。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身心世界、世出世法統統放下,你就決定得生。但是你要曉得,平常不用功,希望臨終有這個僥倖,這不保險。

  從前李老師告訴我們,他說臨終一念十念往生要具備三個條件。他說你想想這三個條件,你將來臨命終時能夠得到嗎?第一個條件是臨終的時候神智很清楚,一點都不迷惑。他說你仔細看看那個生病病重的人、臨死的人,你看看他走的時候頭腦清不清楚?臨命終時走的時候頭腦還清楚,一萬人當中找不到一個。這個事情太僥倖了,我們能有把握嗎?這是不能不知道的。第二即使臨命終時頭腦很清楚,一點都不迷惑,他要遇到善知識,善知識在這個時候提醒他,勸他念佛求生淨土,要遇這個緣。第三個條件,他聽了之後真能接受,一切放下,這才能往生。我們想想這個事情真不容易,真難!知道真難,這個事情現在就要幹,不能等臨命終時,那是非常僥倖,真的一萬人當中一個成功的都不可能,這個機率都沒有。所以祖師大德勸我們要趁身體還健康的時候,要認真努力學習。學習念佛不難,學習信願也不難,真正難在哪裡?難在放不下,這個東西太難了。這放不下就是自己嚴重的業障,障礙你這一生不能往生。再看下面經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當生。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句意思很深,首先要注意經上的經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你要注意那個「善」字,然後就知道這個話是不是對我們講的,如果我們不是善男子、善女人,這個經不是對我們講的,它是對善男子、善女人講的。這個善有標準,我們在講席裡面不知道講過多少次,還是要時時刻刻提醒。淨宗法門的典籍裡面講善的標準,就是指的「淨業三福」,《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它有三個標準。第一個標準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說這個標準落實在《十善業道經》,換句話說,《十善業道經》我們能夠依教奉行,那就是此地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要把十善業道做到,不是說這個經你會念、你會背、你會講,都沒有用處,你要做到才行。你真正能做到,你真正孝順父母,你真正奉事師長,真正培養你深厚的善根,那就是慈心不殺,準備將來受戒;你沒有這個條件,你將來不能受戒。所以第二福是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礎上。

  第一福是人天善,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是人天善男子、善女人,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如果再提升一級,你能做到第二個善,第二句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二乘善,聲聞緣覺善,你要能夠具足,你將來往生,生方便有餘土,這大幅度提升。我們今天有沒有?我們今天連第一個善我們都不具足,所以難!真不容易。第二福裡面,受持三皈,三皈是覺正淨,你看看《壇經》裡面六祖大師給一般人傳授三皈,他的誓詞裡面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沒有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說皈依覺正淨。然後加以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這樣跟我們解釋的。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實在講我初學佛第一部讀的經就是《六祖壇經》。那個時候不能說學佛,剛剛接觸,我在朋友家裡,度假的時候住在朋友家裡,他書房裡面有一本《六祖壇經箋註》,丁福保的,還是線裝本。我喜歡線裝書,所以拿出來看,看到是《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我花了三天的時間從頭到尾把經文註解都看了一遍,看了很喜歡。到以後學佛的時候,這佛門裡傳授三皈都是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六祖為什麼要這樣講法?我就有了疑惑。有疑惑就想深入的探討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法。六祖大師距離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大概是一千三百多年,將近一千四百年。所以我想古大德傳授三皈都是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沒有講覺正淨的,他為什麼這樣講?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體會到,在那個時代大概三皈有很多人就誤解了,流於形式,沒有實質。就像我們現在傳三皈一樣,只有形式,沒有實質。

  這三皈傳了之後有沒有用處?沒用。也不能說完全沒用,用處是什麼?阿賴耶識裡頭,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只是在阿賴耶識裡面種一個三皈的種子。這個三皈在你這一生當中不起作用,所以沒有實質的用處,只有在阿賴耶識裡頭種三皈依的種子,這我們要知道。如果現前你要是起作用的話,那了不起,真的是無量功德。為什麼?你要是具足三皈,前面的十善業道你圓滿了。就好像三層樓一樣,十善業道是第一層,三皈是第二層,你上到第二層,當然有第一層,這是一定的道理。三皈最重要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覺而不迷,這就是皈依佛;正而不邪,這是皈依法;淨而不染是皈依僧。起心動念都與覺正淨相應,絕對不墮在迷邪染裡面,這是三寶弟子。你們想想看,十善業,十善是正,十善的反面是十惡,十惡是邪、是迷邪染,十善是覺正淨,這很明顯的擺在面前。這個基礎,持戒就容易了,所以「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個不犯威儀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都給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榜樣。

  昨天我們從古晉回來,原本訂的我們從今天起有四天聚會,然後再到印尼去參學。這沒有想到印尼政府今天來了四位官員邀請我,希望我參加他們十八號舉行的多元文化中心落成典禮。這個中心就是印尼有六個宗教,他們宗教團結聯合在一起辦公的一個活動的場所,印尼政府建的,他們非常重視。宗教部長很希望我能參加這個活動,這個活動是十八號上午,所以今天來找我,我明天就得要去,後天上午參加這個活動。實在講非常的希有難得,他們的宗教能團結。新加坡起步做的比他們早,但是新加坡這九個宗教沒有一個活動中心,沒想到他們國家先做了,很難得。所以是部長很誠懇的來邀請,我今天答應他了。

  這一次由於印尼總統臨時有事情訪問伊朗去了,所以我在印尼會多住幾天,等她回來,我們也有個約會。在這幾天當中,他們的宗教部給我安排去訪問各個宗教,這是很好的一樁事情。我們希望世界上宗教團結,族群團結,真正化解衝突、促進世界和平。世出世間無論是什麼樣的事業,都是建立在安定和平的基礎上,如果社會動亂,世界不和平,什麼事業都不能建立。所以這是一樁好事情,我到那邊去跟他們大家談談,我們交換一些意見,這些年我們所做的一些經驗,可以提供他們做參考。

  尤其這一次,我從日本岡山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我有很深的感觸,和平落實在哪裡?要落實在家裡頭。所謂「家和萬事興」,這個萬事包括你的事業,包括社會,包括地區,包括世界,包括宇宙。你的家和,世界和平,宇宙和諧,你看看這關係多大。家要不和,家不和你就破壞宇宙和諧,罪名大了,破壞世界和平。誰有這個意識?誰知道這樁事情?這個事情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使我們想到佛在《地藏經》上講「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真的。什麼罪?破壞社會安定,破壞世界和平,這就是罪。這個罪大極了,每個人都在造,但是自己一點都不知道。

  中國古老的諺語常說「地獄門前僧道多」。所以印光大師一生不給人剃度,不收出家剃度的弟子。為什麼?你幫他剃一個就送一個到地獄去,剃兩個就送兩個到地獄去,他不能不墮地獄。你說為什麼?他破和合僧,他破壞佛教形象,這個罪名就是阿鼻地獄,祖師不忍心!如果諸位要問何以見得?那我們就細心去思惟觀察,你出了家剃了頭,就是剛才我們講的,你三皈做到了沒有?不要說什麼菩薩戒、比丘戒,咱們就問:五戒你做到了沒有?沙彌十戒你做到沒有?五戒、十戒、二十四門威儀都沒有做到,你是不是破壞佛教形象?破壞佛教形象就是破和合僧,《戒經》裡面結罪,大家看看就曉得破和合僧的罪是阿鼻地獄。仔細,你要是深入去觀察,你對三寶不敬、不尊重,有名無實,每天你還是起心動念都是迷邪染,都是自私自利,都是貪瞋痴慢,這還得了!

  日常生活當中隨意批評人,這是最大的過失,無論你每天誦經拜佛,修的那一點福、那一點善,全從口裡頭流出去了,漏失了。怎麼從口業漏失了?隨意批評別人,說是非,批評人,這是最大的過失。人不知道尊敬人,不知道讚歎人,不知道禮敬人,那你天天就在製造是非,就在製造衝突,世界衝突怎麼能化解?天天在破壞和平、破壞和諧。你看現在許許多多出家人心量很小,不能包容,專門看別人毛病,看不到自己毛病。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得非常之好,愈想愈有道理,這什麼話?「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個話說得好,喜歡撥弄是非,這就是是非人,是非人就是在製造社會動亂,就是在破壞世界和平,你說怎麼得了!所以學佛要真學,不能搞假的。你真學,你真有功德,真正是增長福慧、消除業障。你要不是真學,你沒有智慧,天天在增長業障,業力天天增長,你還能出得了六道輪迴嗎?果報都在三途。

  所以經上那個「善」字我們要特別重視,上善,上善就是淨業三福圓滿做到了,那是相當不容易。上善頭一個是「發菩提心」,那是什麼人?法身菩薩。菩提心一發就超越十法界,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菩提心是真心,發心住的菩薩,圓教初住,別教初地。菩提心是什麼?我們這些年來講得很簡單,講得很明白,菩提心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經論上都講三心,我講了五心,其實五心跟三心是一個意思。真誠心是菩提心之體,後面四個是菩提心的起用,有體有用。清淨、平等、正覺是自受用,經論上名字都叫做深心。這個深心不好懂,所以我們用這三個名詞,這三個名詞是《無量壽經》經題上的,這個經題上有「清淨平等覺」,自受用,這深心。慈悲心是他受用。我們今天顛倒了,我們是慈悲對自己,不用慈悲對別人,對別人是不慈悲,對自己很慈悲。深心,深心完全沒有了,這是清淨平等覺完全沒有了,清淨平等覺就是覺正淨。

  所以三福最後一條四句,有自行有化他,頭一個是發心,起心動念決定與清淨平等覺相應,那你的菩提心真發出來了。「讀誦大乘」,這是自利。「深信因果」,這個深信不是講普通的因果,這是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對於這個深信不疑。心是佛心,願是佛願,行是佛行,言是佛言,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所以這一生決定成佛,在《華嚴經》裡面,善財童子就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後面還有一句「勸進行者」,這一句是度他。你看看這淨業三福十一句,前面十句都是自利,最後一句是利他,這個意思很深。就是你自己沒有得到自利,你沒有辦法利他。為什麼?我們也學會了講經說法,天天講給別人聽,別人怎麼樣?別人不信。為什麼不信?講經的人自己沒做到,所以別人聽了都點頭,出去之後想想搖頭。為什麼?聽的時候不錯,出去怎麼搖頭?他又在騙我,他叫我做,他自己不做,所以沒人相信。為什麼諸佛如來、這些大菩薩講經,人相信?他做到了,大家沒話說。

  這樁事情,自古以來世間的行業,你們選擇行業,幹哪個行業好?跟你說世出世間行業,做老師的行業最偉大,就是從事於教學的,從事於教學這個行業超然的。這一生不見得有福報,教書教了一輩子,窮苦一輩子,但是後福無窮!你看看在中國孔子,孔子是到最後逼迫不得已回家去教學,只教了五年。回家去從事教學的時候,他老人家六十八歲了,他活了七十三歲,所以只有五年。他死後,在全中國每一個縣市都給他建一個孔廟,這還得了!哪個皇帝能跟他比?在中國人說,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就是做皇帝也沒辦法跟他相比,你看看多少人尊敬他。從這個地方就能體會教育的工作不得了,這個德太大了。

  孔子何以有這個大德?他老人家所教的全做到了,做到而後教人,人家相信;做不到跟人講,別人不相信,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所以你們年輕的法師發心要將來講經說法,先要把經教裡頭所講的統統做到。譬如你講這個善男子、善女人,你自己有沒有善的標準?如果淨業三福一條都做不到,你講經當然人家不相信,一定要自己做到。既然發心講經,至少也要做到兩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至少要做到兩條,你才能夠感化眾生,兩條做不到不行。三條都做到,這才是個弘法標準的法師,你要三條都做到。

  這經上說『若已生,若當生』,這當中少了一個現在往生的。說了一個已經往生的,這是當來往生的,將來往生的。說了過去,說了未來,這現在自然包括在其中。『皆悉住於正定之聚』,這一句話重要。我們想想,我們現在有沒有住在正定之聚?黃念祖居士在這一段註解裡面說,他說這一段經文是「彌陀第二十九住正定聚願,及第十二定成正覺願之成就」。他後面幾句話說得好,「此實為彌陀全部本懷之中心」,全部本懷的綱要,「無量妙行之聖果,智悲方便之極則,度生大願之究竟」。這幾句話講得好。阿彌陀佛為什麼被釋迦牟尼佛讚歎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理由不外此地所說。

  經文裡面這個「正定之聚」,他講了三種,正定、邪定、不定。聚是類聚,這三種說法大小乘經論裡面都有,古大德的解釋很多。解釋是因人因時因事而異,這正是佛在大經上所謂的「佛無有定法可說」。佛說法重要是契機契理。正定,黃老居士在註解裡面就引了許多經論,讓我們看到古大德這不同的說法。首先他舉小乘,《俱舍論》裡面講,初果以上的聖者叫正定聚,造五無間業者,這叫邪定聚,其他的叫不定聚。這是小乘講的,講得很有道理。

  我們自己要細心思惟反省,以小乘的標準,初果須陀洹,小乘稱為聖者,已經入聖流,叫入流,入聖人之流。他怎麼入的?他把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換句話說,我們一般凡夫不但思想錯誤,見解也錯誤,見解是看法,思想是想法,我們對於一切人事物,對於整個宇宙,我們的想法看法全都錯了。自己不承認,自己總以為自己的想法看法是正確的,這危險極了。所以佛在經教裡面教導我們,你在沒有證得阿羅漢之前,你別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證得阿羅漢才叫正覺,正覺的意思就是你的想法看法沒有錯誤。沒有錯誤的標準是什麼?標準是絕對不會墮三惡道,絕對不會墮六道,你不會墮在六道裡頭,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由此可知,在六道裡面這些眾生,就是你的想法看法錯了,你才搞六道輪迴,生生世世永遠不能夠超越,就是你的思想見解錯誤。你現在還要堅持你自己的思想見解是正確的,那就完了,你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這個很可怕,誰知道?只有佛知道,菩薩知道。

  我們今天明瞭是佛菩薩跟我們講的,我們這才明白過來。明白過來怎麼辦?決定要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放下怎麼辦?依靠佛經。我這個話講了幾十年了,經論正知見,戒律正行為。這是三藏經典對我們的好處,那就是它是個標準。我們的行為依律藏、依戒律就不會錯,我們的思想見解依經論,與經論相應的,我們知道我們的想法看法是正確的;與經論相違背的,那就要提高警覺,我的想法看法錯了,錯了要放下,要依佛菩薩的教誨就沒錯。因為我們今天沒有明心見性,明心見性那就容易,那就可以依自己的,沒有明心見性,那就依經論。經論所說就是自己的性德,佛菩薩這從經論裡頭流露出來的言語教誨,是自性性德的流露。諸佛菩薩性德跟我們自己的性德無二無別,所以我們自己雖然沒有明心見性,我們用佛菩薩的教誨就等於是明心見性。在這裡面最重要的,對於經論要有真正的信心,經論是我們自性智慧、德能、相好之流露,不是別的東西,信佛無非就是信性德而已。

  須陀洹頭一個破身見,這是頭一個難關,不再執著身是我。我們六道凡夫,哪一個人不是執著身是我?不但我們執著,欲界天執著,色界天也執著。無色界天,經上講得很詳細他沒有顯色,他有無表色,他還是有色相。什麼叫無表色?我們用現在科學裡面說的話,表色是物質,他的色不是物質,不是物質我們就稱他作無色,他的確有色,他那個色不是物質。你要說這個意思我很不好懂,其實如果我們坐在這個地方想一個人,你想他,他那個形相是不是你很清楚?你自己清楚,坐在你旁邊的人看不見,告訴你這個色就是無表色。從這裡我們就能體會,確實是有,但是不但別人見不到,自己眼睛也看不到。所以無色界天人不是完全無色,諸佛菩薩能看見,我們六道裡面凡夫看不見。所以他還是有執著,還沒有放下,因此他出不了三界六道,就這麼個道理。

  什麼時候真正覺悟過來了,這個身是我所有不是我,這個見解就正確了。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捨身受身一點痛苦都沒有,我們的衣服髒了,很歡喜趕快脫掉換一件新的,哪有什麼痛苦?你看人的生死多痛苦,那是難分難捨,不知道這個衣服不是自己,誤以為把衣服當作自己,衣服脫了就要命,這還得了!所以世間人迷惑就像這個樣子。所以《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能作如是觀,你的見解就正確,就沒有錯誤了。

  所以須陀洹見解正確,但是思想還是有問題,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雖然出不了六道輪迴,佛在經上說,他決定不墮三惡道。由此可知,墮三惡道第一個業因是什麼?錯誤的見解墮三惡道。我們要想不墮三惡道,我們一定要把見解轉過來,正見,然後再進一步就是正思惟。正見不墮三惡道,正思惟不墮六道輪迴,超越六道了。正思惟那就是證阿羅漢果,這四果羅漢超越六道輪迴了。所以他說小乘初果以上,這才正定聚,它的標準是不墮三惡道。什麼是邪定聚?造五逆十惡罪業的人,這是邪定聚。為什麼?決定墮三惡道。其他的可上可下,所以叫不定聚。

  大乘當中,《大智度論》裡面所說的,正定聚是必入涅槃,它的標準在大般涅槃,般涅槃是菩薩所證究竟的果位,佛果。入般涅槃就成佛了,決定成佛,這叫正定聚。必定墮惡道,這個惡道是指三惡道,決定墮惡道,這叫邪定聚。其他的叫不定。在這個地方我們要著重這個「定」,著重在這個字,定是堅固的執著。現在世間有一種人,不相信因果,不相信有輪迴,他執著人只有一世,你喜歡做什麼你儘管做,絕對沒有來世,絕對沒有輪迴,這個叫邪定聚;換句話說,他的前途決定在三惡道。因果輪迴絕對不是說信了就有,不信就無,沒有這回事情。你信它,它有,你不信它,它還是有,這不是你信不信的事情。宇宙之間有這一些事相,這些現象從哪裡來的?佛說得很好,是從你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唯識所變,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是這個東西變現出來的。

  正定就是你心安住在正理,安住在諸法實相,宇宙之間這些真實的現象,你通達、你明瞭、你相信、你肯定,所以你能夠斷惡修善。這個裡面範圍很廣很大,大乘教裡面講的標準一定是入般涅槃,入般涅槃這叫正定。這我們就曉得修一切法裡面,修哪一種法能證大般涅槃?一定是大乘。小乘只能證到阿羅漢,不能成菩薩,不能成佛。所以小乘在大乘裡面就屬於不定聚,他不是邪定,他是不定聚,大乘才是正定。

  在大乘裡面又有很多講法,有的說十信之前是邪定聚。十信之前,當然是講信佛的人,不信佛那就不說,不學佛的不說。怎麼叫十信之前?信了佛你還沒有證到初信位,這就是十信之前。我們知道圓教的初信位等於須陀洹,也是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你才證到初信位。你不能夠證到初信位,經論上講這是邪定聚,這話說的沒錯,就是說你的修行不如理、不如法,你對於佛菩薩的教義沒有能夠真正理解。什麼叫做正定聚?正定聚他說得好,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是正定聚。而十信位?十信位叫不定聚,這說得也有道理,十信菩薩他進進退退的,所以他不定,到十住就定了。十住是見性,明心見性,這個說法是說得很好,我們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其他許多的說法,諸位同學可以自己做參考。總而言之,正定聚決定成佛,這也是世尊在入滅之前教我們四依法裡面的一條,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就是正定聚,不了義就是不定聚、邪定聚,話說的不一樣,意思是相同的。

  在我們這個末法時期,像我們這樣的根性,什麼是正定聚(我們今天可以做到的)?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信願行永遠不退,信願行永遠不受外面的干擾,你的心是定的,你就入正定聚。為什麼?你這一生決定往生,往生的人一生決定成佛,這就是正定聚。所以真正發心念佛往生的人,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人不知道你,鬼神知道。為什麼?你這個心一發,我常說,這也是經上說的,境隨心轉。心一發,你的相就變了,變成佛相,你的身體體質也變了,變成佛身,這個相跟身都放光。我們中國人不講光,講氣,練氣功的講看氣,外國人講磁場,這佛法叫光,我們一般人見不到,佛菩薩見到,鬼神見到,所以心一發就變了。你要是一退心,退心就沒有了,你的光就沒有了。你心要動搖了,你的光的大小也變了,顏色也變了。永遠不變、不退,這叫正定聚。所以淨宗經論裡頭所說的,若已生,現在生的,將來應當生的,皆悉住於正定之聚,統統是住正定聚。

  所以修淨土的人,不問是大乘小乘,也不問你修行的功夫等次,或者是功夫成片的,事一心不亂的,理一心不亂的,都可以不必問,只要有堅定的信願,這比什麼都重要。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是不是真信?你是不是真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善導大師教我們,這個法門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只要你是真實心,你就決定有成就,不能有絲毫虛假。什麼叫虛假?摻雜著雜念在裡頭,你的心不純,夾雜。夾雜是修淨土嚴重的傷害,不但世法不能夾雜,佛法也不能夾雜。

  你們大家聽我講《華嚴經》,我每天跟大家講四個小時,我告訴諸位,講之前我不知道,我沒有看過這個經,講了之後也不知道,我也不曉得我講些什麼,我只一心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怎麼講出來的?真的是不知道。現在有錄相,有時候錄相我自己聽聽,講得還不錯。所以講經這樁事情,真的叫一門深入,決定不要夾雜,你入了這個境界之後,這很重要,不需要準備。準備的只是看看最重要的,經裡面的生字總不能念錯,這個沒法子,這一定要去查字典的。另外一個就是經的段落把它勾起來。我準備只準備這兩樣東西,生字要查字典,段落勾出來就可以了,決定要專心。如果你們找我講《華嚴》,我把功夫精力都用在《華嚴》經文註疏上去,這個念佛就要打閒岔了,那就有傷害,這個道理要懂。如果不入這個境界,講其他經論對我的念佛功夫還有妨礙,寧可不講,這個重要。為什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成了佛、成了菩薩,倒駕慈航再來講不遲,何必著急現在講。現在講,把自己念佛功夫破壞了,這一生不能往生,這個傷害就太大太大,沒有法子彌補,所以利害得失不能不知道。

  這今天講到的是正定聚。黃念祖老居士引用古大德說我們這個世間,「一切善惡凡夫,乘佛願力,生彼國者,處不退故,是名正定」。惡人往生,《往生傳》裡頭不少,古德引用最多的張善和。張善和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屠戶,一生殺牛為業。這個行業不好,天天殺牛,這一生不曉得殺多少頭,臨命終時,他看到很多牛頭人來問他討命,他大叫看到許多牛頭人來索命。所以這就是李老師講的他運氣好,他臨走的時候神智清楚,他不迷惑。正在大叫的時候,看到牛頭人要命,剛好就有一個出家人從他門口走過,你看就被他聽到了,聽到。這個出家人趕緊進來,點了一把香叫他拿著,說趕緊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就照辦,他就真的念阿彌陀佛,念了幾聲之後告訴大家:牛頭人沒有了,阿彌陀佛來接我了。這就是臨終一念十念往生,他條件好。這真正是千萬人當中難得有這麼一個。

  惡人往生,臨終地獄相現前,這牛頭人出現是地獄相現前。他能遇到善知識,又能聽話,決定沒有懷疑,沒有問問為什麼、為什麼,沒有問,馬上就跟著念佛。這一念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這就是乘佛願力往生淨土。這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這是我們要記住,圓證三不退。世尊一生講經說法三百餘會,四十九年,從來沒有說過這種話,圓證三不退。你要曉得通常講圓教初住以上,證三不退,沒有講圓。圓證三不退是什麼地位?圓教七地以上才可以說圓證三不退,圓是圓滿。由此可知,三賢位的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從一地到七地,證三不退不可以加圓,他雖證三不退,他不圓滿,要到七地菩薩才可以勉強說他證得圓滿。那麼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造極重罪業的人,只要他能得生,他就是圓證三不退。經上是這麼說,四十八願也這麼說,「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圓證三不退,所以這還得了!這種殊勝的利益,千經萬論裡頭都找不到。

  我們這一生得人身,能遇到佛法,希有難逢。前清彭際清居士,這個人也是乘願再來的,以居士身來度化眾生。他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這個話是他說的。從前黃念老說彭際清,用現在的話來說是高幹子弟,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兵部尚書就是現在的國防部長。他很年輕考中進士,他一生沒做官,學佛,一生學佛,佛法裡面成就了。《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所以蓮池大師註解《阿彌陀經》,《彌陀經疏鈔》是蓮池大師著作的,《彌陀經疏鈔》裡面全是《華嚴》教義,《彌陀經》好像不難懂,《疏鈔》可不容易懂。所以淨宗三經一論要是真正通達明瞭,《華嚴》真的有幫助。

  發心講《無量壽經》,講《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最好能把《華嚴經疏鈔》多念幾遍,為什麼?你就會講了,那是大本《無量壽經》。換句話說,《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註解,是《無量壽經》的細說。多看幾遍,對這個經典裡面所說的依正莊嚴,你就真正有體會。我們修這個法門的人,要看自己有沒有時間,如果有時間,不很忙,讀讀《華嚴經疏鈔》對這個有幫助,對淨宗經論的深入理解會有幫助。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