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二十一集)  1991  台灣電台  檔名:01-009-0021

  【諸佛共讚釋迦,濁世證果度生,能為甚難希有。】

  在本經末後這一段我們深深體會到,諸佛共同稱讚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示現『證果度生』,這確實是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的表現,所以稱之為『能為甚難希有』,這是真的,這也要細心去體會。

  【娑婆世界。】

  『娑婆』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很苦的世界。這個世界上的眾生,生活都相當的痛苦,現象是:

  【五濁惡世。】

  『濁』拿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染污,染污有五大類,因為這五大類的染污,所以這個世界就不是一個好的環境,是個惡的環境,這個我們向下還要詳細跟諸位報告。釋迦牟尼佛在這樣環境之下,他能夠證果:

  【得證無上正等正覺。】

  也就是我們俗話說他能成佛,能夠成無上的正果。

  【為眾說此難信之法。】

  同時他也為眾生『說此難信之法』,這是特別專指這部經。

  【為濁世眾生說,漸法易,頓法難。】

  『為濁世眾生說』,說『漸法』容易,按部修學,像儒家所講的;佛法當中,小乘法裡面所講的,逐漸將自己的煩惱化除,將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這個大家容易接受。說『頓法』就難了,「頓法」必須是有很好的根性才能夠得到利益,中下根性的人沒有辦法接受,沒有辦法修學。

  【為濁世眾生說,餘頓法猶易,淨土橫超頓法尤難。】

  那麼說其他頓法還容易,譬如在中國盛行的禪宗,禪是講頓超,其餘大乘經典裡面要說到「頓」,總比不上禪,這還算是容易。要講『淨土橫超』,一日到七日就成就,這是不可思議,即使教下的大德、禪宗的長老也很難接受,所以稱之為難信之法。

  【淨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已自不易。說此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往生不退,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也。】

  淨土宗講的『橫超』,『頓修頓證』,這個意思是說淨宗法門即佛即心,所以叫「頓修」;即心即佛,所以說「頓證」。這兩句話雖然很簡單,即佛即心,即心即佛,即心即佛是頓證,即佛即心是頓修。這兩句諸位要能夠深入的體會,一定要熟讀《大經》,就是《無量壽經》,《彌陀經》一定要熟讀蕅益大師的《要解》。《要解》如果有困難,可以參考圓瑛法師的《講義》,寶靜法師的《親聞記》,還要深入去研究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我們才真正體會到這個法門是頓修頓證。能念之心就是始覺,所念的佛號即是本覺,所以一心稱念就是始覺合本覺,就是在這一句佛號這一心稱念當中,就是頓修頓證,修證不二,這個是不可思議。

  下面又說『妙觀已自不易。說此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往生不退,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這是真的。能念之心就是《觀經》上講的「一心三觀」,所念之佛就是「一境三諦」,諦觀同在一心,所以叫「妙觀」。

  「妙觀」是《觀無量壽佛經》當中所開演的「觀想念佛」的法門,已經是非常不容易。「觀想念佛」的法門對於宗門教下還比較容易接受。現在我們不用這個方法,就用這一句名號就能「往生不退」,這是「第一方便」,正如古德所說「不勞三祇百劫修福慧」。佛在大乘經上常講,眾生從凡夫位修成佛道需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這三大阿僧祇劫從哪一天算起?如果講從我們今天開始學佛算起,那每一個人早都成佛道了,為什麼?我們在過去生中決定不止三大阿僧祇劫,也許曾經修了無量個三大阿僧祇劫,現在還是這個樣子,為什麼沒有成就?這一點一定要搞清楚。假如不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行,培植了無量的善根、福德,你在這一生當中怎麼可能遇到這樣殊勝的法門?這不是我說的,是佛在《無量壽經》上所講的,諸位讀經自然就明瞭了。

  三大阿僧祇劫,這個修行起點是圓教的初信菩薩,也就相當於小乘的初果,從證得這一個地位這一天開始算三大阿僧祇劫,這才能成佛,為什麼?這一個地位就是佛法當中常講的位不退,這不退才行。那麼我們無量劫來的修行都沒有達到這個標準,換句話說,是進進退退,進得少,退得多,所以修了無量阿僧祇劫還是今天這個老樣子,這個是要知道。所以這一個法門特別,不需要到這個標準,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修福慧,唯仗六字帶業往生,即生成佛,這是第一方便,沒有比這個方法更方便了,所以這是『難中之難』,我們要明白,要深信。

  經中所講的五濁惡世,在《要解》、《講義》,以及蓮池大師《疏鈔》裡面,都講得很清楚明白,諸位同修可以自己去參考。

  【依持名法門釋五濁惡世。】

  在此地我向諸位報告的,這完全就『持名法門』來說明『五濁惡世』。「五濁」就是五大類的染污,「濁」就是染污的意思。

  【劫濁—非帶業橫出之行,必不能度。】

  第一個就是『劫濁』,「劫」是指時間,指時代。我們這一個時代可以說是染污最嚴重的時代,無論是在精神上、在物質上,都比過去染污嚴重到難以想像的程度,我說這個話,諸位同修應當可以理解。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地區都提倡環境的保護,「環保」這個名詞,過去從來沒有聽說過的,這是近代才有這個名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名詞出現?那就是染污到太嚴重,危害到我們生命生存的安全,大家才覺悟。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給我們講染污,那時候已經開始染污了,不過還沒有危及到生存的安全,所以大家不注意,其實那個時候已經有相當嚴重的染污。這樣一個環境裡面如果不是『帶業橫出』的行門,必定無法度脫,這就是說這部經、這個法門的重要性。換句話說,佛門廣大,佛法無邊,在廣大無邊的法門當中,哪個法門能救得了這個時代的眾生?那就是這個法門,信願持名,往生不退成佛。

  【見濁—五利使增盛,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五利使(見惑):(一)身見—不悟四大假合,虛幻無常。(二)邊見—不悟見解既偏,失乎中道。(三)見取見—非果計果,不悟有漏界中,終非究竟。(四)戒取見—非因計因,不悟蒸沙作飯,塵劫難成。(五)邪見。撥無因果,疑誤眾生。墮入深坑。】

  第二種是『見濁』,「見」是見解,就是見解的染污,見解的錯誤。經上給我們講『五利使增盛』,實在講,「增」是增長,「盛」是熾盛,這五種錯誤的見解,第一個是『身見』,第二個是『邊見』,第三個是『見取見』,第四個是『戒取見』,第五個是『邪見』;這也叫做『見惑』。這五大類錯誤的見解確實是逐日的在增長,不知道這個身是虛妄的,是假的。佛告訴我們,這是『四大假合,虛幻無常』,我們這個身是這麼一樁事情。我們身體是許多的細胞組織集合的,而且這些細胞是剎那剎那新陳代謝,新陳代謝就是無常,所以我們把這個東西執著是自己,這個看法錯了,這是個錯誤的看法,這個錯誤的看法就是染著。不曉得這個身是假的,一切是非、利害、得失就是從這個錯誤觀念上產生,自私自利,利己損人,這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

  第二類,錯誤的見解,是「邊見」,「邊見」就是我們講的偏見,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只見到一面,不知道另一面,換句話說,見解是窄狹的,這是錯誤,他不覺悟。見解既然是偏狹,那就失掉了『中道』,失掉了真實,這是很危險的,所以一切造作行為就有無量的過失與缺陷。

  第三個是「見取見」,第四個「戒取見」,這兩種錯誤的見解,我們中國人常常講成見,「某人成見很深」,這是屬於成見。成見分成兩類,一類是從果上講,一類從因上講,見取見是從果上講的,『非果計果』,不是真正的果報,錯認了,以為是真正的果報。譬如有許多人認為自己有聰明才智,憑自己聰明才智可以蓋人,可以騙人,可以欺人,可以壓人,自己能夠得到榮華富貴。榮華富貴是果報,榮華富貴無常,這不是真的果報。有些人認為天堂一定比人間殊勝,這個沒錯,天人的壽命比我們人間長,福報比我們大,生天一定可以得到圓滿,殊不知『有漏界中,終非究竟』,不但天堂不究竟,即使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他還是有期限,八萬大劫到了,他還是要死墮。實在說,水面上生的蜉蝣朝生暮死,牠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如果以牠來看我們人要活幾十年,活一百年,那不就像我們看天人一樣?諸位細細的想一想,你就曉得天上不是究竟。所以認為生天就是究竟圓滿的果報,這個見解錯誤。

  「戒取見」,這是講因,因錯誤。譬如我剛才所說的,我們用種種不正常的心力手段得來好的果報,殊不知這個果報是別有因緣,絕對不是非法手段所能得來的,那是錯誤的,它不是這個因。世間的財富,佛跟我們講是財布施的因才能得到財富;聰明智慧是果報,它的因是法布施;健康長壽是果報,它的因是無畏布施,所以因正確,果報也正確,如果不是這個因要想求這個果報,決定不可能。所以佛常講,你不覺悟,『蒸沙作飯,塵劫難成』,佛在《楞嚴》上說得很清楚。要把因果認識得清楚,不能錯看了。

  第五種是「邪見」,邪見就是除了前面四種錯誤見解之外,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都歸納在這一類。這一類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不相信因果報應,這是『疑誤眾生,墮入深坑』。這個五種見解的錯誤,如果不是第一方便之行,必定不能夠度脫,也就是說決定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煩惱濁—五鈍使增盛,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無取無捨),必不能度。】

  第三種染污叫『煩惱濁』,這是『五鈍使增盛,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這是說到錯誤的思想,前面是講五種錯誤的見解。為什麼稱之為「使」?「使」是古時候的名詞,相當於現在所講的刑警,常常有刑警在你後面跟著你,這個日子不好過。這就是一個犯罪的人(罪人)常常有一些當差的跟著你,控制你,要把你抓去。「利」是講猛利,這個錯誤的見解,果報是非常猛利,但是容易斷。鈍使沒有前面那麼猛利,可是很不容易斷,經上常常有個比喻,好比藕斷絲連,藕是斷了,絲還連著,可見得斷思惑比斷見惑要難得太多了。

  五種見惑斷掉才叫做「見道位」,就是小乘的初果,圓教的初信菩薩,也就是佛門常講三大阿僧祇劫從這個地方開始算起。五種錯誤的見解都沒有了,這是位不退,從這天算起。

  「煩惱濁」,這是屬於思想,五種錯誤的思想,都是心理上的染污(心理染污),也可以說之為精神的染污。不是佛給我們說出來,我們平常人的粗心大意覺察不出來,都認為這種染污是很正常的,不曉得它是染污,不知道這是病根,這個東西真要命,因為六道輪迴就是見思煩惱所形成的。

  【(一)貪—不能看破,不了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幻。】

  第一個是『貪』,『不能看破,不了一切法如夢幻泡影』。貪心增長,貪心熾盛,這個不得了。他不知道事實真相,事實的真相是什麼?佛在《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真相。如果真正覺察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對於萬事萬物就不會起貪欲之念,為什麼?夢中之境,所謂是鏡花水月,夢幻不實,他怎麼可能會有貪愛的念頭?不可能,所以這個放下是必須看破。世間人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看破是真正的學問,是智慧,放下是功夫。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是嚴重的染污,根本的染污,必須要把它離開、捨棄,我們的心才能恢復到清淨。

  【(二)瞋—不能忍辱,不了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

  第二個是『瞋』,「瞋」是瞋恚,『不能忍辱』,不知道『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功德林」是比喻,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戒、定、慧三學。平常修積功德,像我前面跟諸位所說的,無論你是用讀誦,或者是用參禪,或者是用持咒,或者是用種種其他的行門,無非都是修戒、定、慧三學。好不容易天天在積功累德,一但一樁事情不稱心、不如意,發了一頓脾氣大作,你的戒、定、慧三學完全沒有了,所以無明瞋恚之火把你所修學的功德一下就燒光了。所以我們要剋實而論,我所修的功德有多少?那你就想想從什麼時候起到現在沒發過脾氣,功德就是這麼多。昨天發了一場脾氣,那麼從昨天到今天,你的功德累積只有一天,如果前面一、兩個小時又發了一次脾氣,你的功德就完全沒有了,這是諸位一定要知道的。

  福德是燒不掉的,功德一發脾氣就沒有了。功德跟福德不同,福德是感得三界的福報,功德是了生死,超三界,證大菩提的,這是我們要分辨清楚的。我們自己生生世世修行所以不能成就,與這個有密切關係。不但我們不能動氣,不能生氣,心裡面有小小不如意都不可以,也把功德燒掉了。不要說我心裡小小的不高興、不如意沒有什麼大關係,關係很大。諸位要想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三界,往生不退成佛,我勸諸位同修一定要修忍辱波羅蜜,不能忍也得要忍,你不忍就不能往生。所以在不如意的事情發生的時候,自己要很冷靜去想一想,我要不要求生淨土?如果要求生淨土那就算了,不要再起心動念了,保全你的功德。小小瞋恚決定障礙往生。

  【(三)痴—不能明覺,不了諸行無常,畢竟空寂。】

  第三種心裡染污是「愚痴」,『不能明覺』,明瞭覺察,不了解『諸行無常,畢竟空寂』。說老實話,對於宇宙人生的真妄邪正、是非善惡,甚至於利害,都不能夠辨別,這就是愚痴,說得深入一點就是不知道「諸行無常,畢竟空寂」。因為痴,他才貪,才有瞋。如果對於一切萬法通達明瞭,就不可能在一切法裡面起貪心,起瞋恚心。

  【(四)慢—不能謙下,不了眾生,佛性平等。】

  第四種嚴重的染污是「傲慢」,不能夠謙虛,不能夠卑下。我們看世出世間的聖人,世間聖人,你看孔子、孟子,處事待人接物非常謙虛。出世間,你看看諸佛菩薩,特別是看《華嚴經》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等覺菩薩,都是法身大士,他們人人代表一個法門,自己非常謙虛,在無量法門,我只知道一個,只學習一個,其他的法門我都不會,我都不懂,你們去請教那一些善知識,自謙而尊人。所以眾生不知道一切眾生『佛性平等』,所以傲慢是嚴重的染污。

  【(五)疑—不能決斷,不了是善則可親,是道則可進。】

  第五種就是對於聖教的懷疑。煩惱濁當中的第五是「懷疑」,『疑』是不能夠決斷,不了解『是善則可親,是道則可進』,換句話說,他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誨發生嚴重錯誤的想法,認為這些東西是落伍的、是陳舊的,已經被時代所淘汰掉了,更誤會所有一切佛法是迷信的,對社會、對人類是有害而無利益的,這一種的想法、看法是重大的錯誤。殊不知聖賢的教訓確實是超越空間、超越時間,換句話說,他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思想見解最準確的指導者;它在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國家民族,也是最正確的指導方向。因此我們不能夠懷疑,要認真去研究,去發現,你才真正知道它價值之存在,才明瞭它不可思議。所以對於聖教的疑惑是思想上嚴重的染污。

  這五種染污,貪、瞋、痴、慢、疑,諸位想想,在我們現代的社會確實普遍存在,不但存在,真的天天增長,天天熾盛。這樣的環境之下,如果不是即凡心就是佛修行的方法,(佛行簡單說,於一切法無取無捨,真正徹底明瞭覺悟),怎麼能夠得度?那麼我們縱觀前面所講,第一種是時代的染污,第二種是見解的染污,第三種是思想的染污。

  【眾生濁—見思所感、粗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

  再看第四種,『眾生濁』。「眾生濁」是講的身心染污,是講一切眾生。眾生身心染污是離不了思想、見解,思想、見解既然錯誤了,必定影響到我們的生理,所以我們這個生理是很粗弊的『五陰和合』,『假名眾生,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我們也得把「五陰」簡單的跟諸位介紹一下。人的生死輪迴真正的原因就是迷惑,錯誤的思想、見解就是迷惑。迷惑了就妄動,妄動,我們講造業,既然造業必然就受報,就受這個苦報。受苦難當中又迷惑,迷惑再造業,所以每況愈下,實在講一代不如一代,一世不如一世,痛苦萬分,這個事實真相唯有諸佛菩薩看得清楚明白。所以這個火坑跳下去之後是愈來愈深,很不容易從裡面再爬出來。佛家所講的「五陰」就是我們的身心。

  【色—四大(地水火風)物質—色法。】

  五陰第一個是『色』,「色」就是講的『四大』,「四大」用的代表名詞是『地、水、火、風』,這就是現在所講的『物質』,是講最基本的物質,我們今天講原子、電子,現在講到基本粒子,這就是佛法當中講的『色法』。這個基本的物質有四個現象,這就叫「四大」,四大特性,第一個,它是一個物質,我們用「地」來代表,我們能覺察得到它,在高倍顯微鏡之下能夠看出它存在,它是一個物質。它有濕度,它有溫度,濕度就是「水大」,溫度就是「火大」,它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動態的就叫它做「風大」。用現代的話來說,這個物質帶電,它帶有陰電,陰電就是佛經裡面講的水;它帶有陽電,陽電就是佛經上講的火,它是動的,不是靜止的。所以「四大」是說基本物質的特性,所有一切萬物都是這個基本物質所組合的。所以佛在《金剛經》上講,一切萬法是一合相,你要分析到最後,它那個物質是一個,是同樣的東西,所有一切現象就是這一種物質不同組合而成的現象,所以這個世界是一合相,眾生也是一合相,這是佛經裡面所講的物質,今天講的物理,三千年前佛所說的跟今天科學家所發現的無二無別。這是「色法」。

  「色法」之外的就屬於「心法」,就是心理的現象,佛講心理有「受、想、行、識」。

  【受—前五識,領納五境。】

  在唯識學裡面講的「八識」,『前五識』是屬於『受』,「受」是感受。『領納五境』,我們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嚐味,身體對外面的接觸,這是五種不同的境界。

  【想—第六識,分別計度。】

  『想』是屬於『第六識』,「第六識」的特性是『分別』,是『計度』,「計」是計較,「度」是度量,這是第六識的作用,是第六識的功能。

  【行—第七識,恆審思量。】

  『行』是屬於『第七識』,『恆審思量』,要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一種堅固的執著,所以「第七識」的特性是執著。

  【識—第八識,執持不壞。】

  『第八識』就是『識』,是『執持不壞』。它像一個倉庫一樣,含藏種子,我們今天講落印象。我們見到一個人,這個人介紹了,明天見面為什麼還會認識他?就是「阿賴耶識」裡有印象,好像有檔案存到裡面去,再見面,這個檔案馬上把這個資料調出來跟他對照對照,沒錯,就認識了,假如要是完全沒有印象,第二次見面必然是不認識。所以「受、想、行、識」是屬於心理的現象,這是佛初淺跟我們說明身心的真相。

  所以我們物質的肉身以及心理現象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眾緣就是許多的條件,無量無邊的條件,非常複雜。非常複雜,佛說法都把它歸納起來,歸納在這個五大類之下,這就行了,說個色、受、想、行、識就可以了,這是「五陰和合,假名眾生」。「眾」就是眾緣,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我們自己肉身是眾緣和合的,我們生活的環境,小的環境,我們身上穿的衣服、飲食,小環境;大環境,世界、虛空,無一不是眾緣和合而現,這個叫眾生。粗弊的眾生是屬於見解思想錯誤所產生的,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如果沒有「欣厭之行」,欣是欣樂西方極樂世界,厭是厭離娑婆,若不如此,「必不能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