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講記—第十一集節要(非禮勿視)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七四集)  2025/2/17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4-0174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講記,第十一集節要六:

  「《弟子規》云: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這一條講改過,首先要能夠避開這些污染(對我們身心的污染)。「非聖書,屏勿視」,這個聖書就是聖賢的經典,如果不是經典、不是這些正知正見的書籍,屏勿視,就不要去看,這個也是前面一條講的「非禮勿視」。現在除了書籍之外,還有電視的節目、電腦的節目,這個不好的節目就不要看,屏就是避開。如果不是看聖賢的書,看邪知邪見的書,看了之後,我們的聰明會受到遮蔽、會蒙蔽,就是「蔽聰明」,你原來的智慧就被蒙蔽了。「壞心志」,你那個心就學壞了,受到污染了,所以改過先要避開這些污染。自己有了定力、有了智慧,別人有需要,你又不被污染,這樣我們才談得上去幫助別人。不然我們好心,最後就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那就麻煩(要幫助別人,自己被拖下水了)。

  我們長期薰修,有了觀照的功夫,遇到一些境緣能夠起觀照發覺問題,進一步反省,然後具體去改正、改過。所以改過是一個過程,它不是一下就可以達到,「理有頓悟,事要漸修」,要一點一滴下功夫去對治煩惱習氣。比方我們都知道貪瞋痴不好,瞋恨尤其傷害自己的身心,也讓別人很痛苦,但是我們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能把這個瞋恨的情緒放下嗎?瞋恨心放下了嗎?理是頓悟了,這個道理我們知道了,知道這個瞋恨心不好,但是遇到境界現前,我們還是起瞋恨心,這個是道理懂了,事情還是要一點一滴的下功夫。

  我們要能夠從這個地方來用功,要下功夫,具體怎麼來對治這個壞脾氣呢?假如我們知道自己脾氣不好,然後都沒有具體去改正,這也是「惡惡而不能去」,知道錯了,還是不趕緊把習氣去掉,還是讓它每天在染污自己。我們怎麼具體去改掉壞脾氣,首先每天讀經,「言語忍,忿自泯」、「將加人,先問己」,理愈明白愈能夠發覺過失。再來,人一急躁就容易發脾氣,平常一言一行要放緩,一急有時候就容易上火。或者具體來講,任何事情一發生,一有不愉快,先提醒自己,我錯在哪裡?一反省那個火氣就會降下來。人火氣下不來就是一直盯著別人不對。別人對不對,首先我先不要去想,先想我有什麼不對,養成遇到事情先反省自己這樣的一個習慣,也是對治瞋恨心的一種方法。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