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講記—第九集節要(聖君與虛愚之君)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四八集)  2025/1/2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4-0148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講記,第九集節要十八:

  「茍非其人,道不虛行;茍非其道,治不虛應。是以古之聖君之於其臣也,疾則視之無數,死則臨其大斂小斂,為撤膳不舉樂。豈徒色取仁,而實違之者哉。乃慘怛之心,出於自然,形於顏色。世未有不自然,而能得人自然者也。色取仁而實違之者,謂之虛;不以誠待其臣,而望其臣以誠事己,謂之愚,虛愚之君,未有能得人之死力者也。」

  這一條講,這是說明就是有這樣的人,他真的做出來這個道義的行為,就能感動人民,讓人民也效法他的德行跟行為,就能夠有這樣的一個回應。「是以古之聖君之於其臣也」,所以古代的聖王國君,對於他的臣子,尤其是身邊一些大臣,「疾則視之無數」,生病了無數次去看望他的病情。魏徵丞相在臨終之前,生了一場病,那一段時間唐太宗皇帝就不知道去看了多少次,時時念著這個大臣對他、還有對整個國家的貢獻,念他的恩。唐太宗很多次在宴請群臣都是說到,這個貞觀之治多虧了魏徵這樣的忠臣,都是念恩的。「死則臨其大斂小斂」,這個大臣死去了,還是很不捨,他在辦喪事過程,大斂、小斂都要親自去。「為撤膳不舉樂」,這個大臣離去了,他很懷念、很哀思,吃飯都不奏音樂的,這也是他一種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魏丞相去世的時候,唐太宗皇帝五天沒有辦法上朝,罷朝五日。這種君臣的情義,真是千古絕唱,演到了淋漓盡致。「豈徒色取仁,而實違之者哉」,這樣的情感、情義,怎麼只是表面行仁義而事實上行為違背呢?絕對不是這樣的。「乃慘怛之心」,這個字念「達」,左邊一個心,右邊一個元旦的旦,慘怛就是他的悲痛之心,「出於自然,形於顏色」,是自然的流露,古人特別重情義。

  「世未有不自然,而能得人自然者也」,世間沒有一種自然真情的流露,而不感得人家的真情流露,都是這樣的;決定沒有說,自己不真誠還能感得別人真誠的,也沒這個道理。假如真的是「色取仁而實違之者」,表面仁義,事實上不然,「謂之虛」,這個人的行為是虛偽的。「不以誠待其臣」,不以真誠對待他的臣子,「而望其臣以誠事己,謂之愚」,自己不真誠,還要求臣子對他真誠,這個想法叫愚昧。最直接講就是不明因果,因果都沒搞清楚。沒有種那個因,怎麼可能會得到那個結果?這是不可能的。真誠是因,感得別人對自己真誠是果,所以他不真誠還要得到別人對他真誠,這就是愚昧的認知。「虛愚之君」,虛偽愚昧的君王,「未有能得人之死力者也」,不可能得到臣子、人民拼死來效力於他,他感召不了。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