緇門崇行錄淺述—護鴨絕飲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七十七集) 2021/9/26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77
《緇門崇行錄淺述.慈物之行第六》。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緇門崇行錄.慈物之行第六》第一百五十二頁,我們從第六行:
【護鴨絕飲】
這個公案看起。
【晉僧群,清貧守節,庵於羅江縣之霍山。山在海中,有石盂逕數丈,清泉冽然。庵與石隔小澗,獨木為橋,繇之汲水。後一鴨折翅在橋,群欲舉錫撥之,恐傷鴨,還不汲水,絕飲而終。】
這個公案是出自於晉朝霍山僧群法師,清貧而守氣節。『清貧守節』也就是守道的意思,「清貧」就是什麼都沒有。出家人,我們一般講貧僧,貧僧也就是出家人的本色,出家人的本色就是貧。所以我們看演戲的,道士都叫貧道,出家講貧僧,就是修道的人要安貧守道,安住在貧窮,守住他的道業,不會為了貪而不守道。這個「守節」就是守道的意思,就是他的節操、他的氣節,沒有改變出家人的本色。出家人的本色就是佛當年出現在世給我們做模範榜樣的,就是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其他什麼都沒有,那安貧守道最極處了,這個是出家人的本色。僧群法師他就是這樣一個真正的修行人。
『庵於羅江縣之霍山』,「庵」是比較小的一個道場,「在羅江縣」,這個羅江縣是現在的安徽省六安市。以前我們去做百七,我也曾經去過六安市,那邊有很多居士來參加百七。他在羅江縣的霍山當中搭一個小茅棚住。『山在海中』,安徽裡面不是靠沿海,它是算內地,它這個海是內地很大的湖,像海一樣。像青海,它有個青海湖,海拔很高的,三千公尺以上,那個湖你一去看就像海洋,一望無際。這個地方講「山在海中」,就是這座山在海當中,就像一個島一樣,他就在那邊搭茅棚。
『有石盂逕數丈』,「盂」就是容器,裝東西的;「逕」是直徑,有數丈,數丈那很大了。『清泉冽然』,「清泉」就是像我們山上的泉水;「冽」就是寒冷,那個泉水很冷。『庵與石隔小澗』,他住的這個庵,就是說這個小茅棚,跟這個石盂當中有隔一條小澗,山間流下來的溪水,這個我們住在山上都會看到。『獨木為橋』,就做了一個獨木橋,一根木頭跨兩邊,人從上面走過去。『繇之汲水』,就是很自在的,那邊取水很方便,在這個當中取水,僧群法師他就喝那個水。像我們雙溪山上,也都是喝山泉水。『後一鴨折翅在橋』,後來有一隻鴨子,牠斷了一個翅膀,站在那個橋上面,他就不能過去取水了。『群欲舉錫撥之,恐傷鴨』,僧群法師要用他的錫杖去趕走牠,恐怕又傷了那隻鴨子。『還不汲水』,「還」就是他就回去了,就沒有去取水。沒有取水,他就沒水喝了,『絕飲而終』,後來他就不喝水了,一直到他往生,就渴死了,「絕飲而終」。
這個公案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護生。這個不是放生,是護生,「慈物之行」就是護生的。現在我們雙溪,放生款也有一部分做護生,像現在有些流浪狗沒有東西吃,我們就去護持這一塊。所以這個公案,那個鴨子斷了一隻翅膀,他也不忍心傷牠,寧願自己渴死,不傷害那隻鴨子,慈悲到極處了。所以這個公案屬於護生。
下面是蓮池大師的讚歎:
【贊曰:「為物命而忘己身,大慈弘濟於是為至矣!或曰:『全鵝而忍苦,可也;群之滅其生,得無過乎?』噫!至人之視革囊,夢幻泡影耳。苟有利於眾生,則棄如涕唾。餧虎飼鷹,皆以是心也,豈凡夫執吝四大者所測知耶!」】
蓮池大師對這個公案的讚歎,讚歎說,為了保全動物的生命而不顧自己的生命,再沒有比這個僧群法師更慈悲的。為了一隻斷了一隻翅膀的鴨子,他寧願自己渴死,沒有比這個更偉大的救濟了。「或者有人會說:為了保全鵝的生命,忍受挨打的痛苦,還算可以。」這是舉出前面,「慈物之行」第一個公案,那個比丘為了怕那隻鵝被傷害,那隻鵝吞了珍珠,比丘不敢講,然後被老闆打。忍受挨打的痛苦還算可以,就是被挨打一頓,不至於傷害生命,說這個還可以,但像群法師自己犧牲了生命,不是太過分了嗎?為了一隻鴨子,他自己就死了,這個當然不是我們凡夫能做到的。
所以這個地方,『噫』就是一個感嘆詞,我們現在講「唉呀」這個意思。蓮池大師就分析這個公案,蓮池大師說,「聖人看自己的身軀如臭皮囊,人生不過如夢幻泡影而已」。真正有修行、有證果的人,他的確是這樣的,不執著這個身。像小乘初果須陀洹,第一個就要破身見;大乘圓教初信位,見惑八十八品,第一個要破身見,不執著這個身了,這個身就像夢幻泡影。「如果對眾生有利益,則將生命如鼻涕口水一般的丟棄不顧。」他不在乎這個生命,只要他能夠幫助眾生,他犧牲自己都無所畏的。「如佛在因地修菩薩行時以身飼虎,割肉餵鷹,都是捨己為人的心腸所使然啊!」這個在經典有記載,佛菩薩,老虎沒得吃,身體就給老虎吃;老鷹沒得吃,就割自己身體的肉給老鷹吃。當然這個是菩薩的境界,不是我們凡夫能做得到。所以我們看僧群法師,他也是菩薩化現來的,也不是我們一般凡夫能做得到。
「哪是執著貪戀這四大假合之身的凡夫,所能明白的呢?」我們當然不能理解。你說給人家打一頓,這個我們還可以接受;為了一隻鴨子,自己的命都不要了,那這個不是太過分了?在我們凡夫來看,甚至被挨打,我們都感覺過分了,但是這個總是聖賢、高僧大德他們慈悲心的一個表現,真正表現出慈悲心。有慈悲心,連自己的生命也都可以為眾生的利益來犧牲。我們現在這個凡夫地位,我們是學不來,但是護生這一部分,包括我們現在學習這個公案,都可以跟大家分享,就是護生的部分也是需要做的。所以放生、護生同樣都是需要的,這一點我們從這個地方來學習,慢慢把我們的這種慈悲心能夠啟發出來。
這是菩薩的境界,這個是最少要破四相的境界,須陀洹果以上的才做得到,我們凡夫的確是很難做到。我們凡夫,像第一個公案,那個比丘被打,這個還可以。破四相的人,他的確對這個身體看作是夢幻泡影,他一點都不執著。過去古時候有一個禪宗大德,他作夢,夢到一隻老虎要吃他,夢醒過來,原來是南柯一夢。他就想一想,我如果知道是在作夢,夢中就做個人情,就給牠吃了!那是一場夢。我們大家去想想這個味道,我們現在在十法界裡面,六道法界是夢中夢。像這些都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大修行人,的確不是我們現在的境界,的確不是。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放生、護生,慢慢啟發自己,慢慢提升自己,讓我們這個慈悲心不斷的顯露出來,我們現在能學的,先從這裡下手。
好,這條公案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