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緇門崇行錄淺述—僧務雜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九集)  2021/7/2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39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緇門崇行錄淺述.嚴正之行第二》,七十一頁倒數第四行:

  【僧務雜術】

  我們看下面的文:

  【僧又有作地理師者,作卜筮師者,作風鑒師者,作醫藥師者,作女科醫藥師者,作符水爐火燒煉師者,末法之弊極矣。或曰:「百丈大師令司馬頭陀擇地可作五百僧道場者而得溈山。是地理家事,既而令擇溈山主人,得大祐禪師。是風鑒家事,則何如?」噫!此古聖賢為傳法利生之大機緣,非世人所測識者,而百丈司馬是何等人品,今之術士,可以藉口也與哉!】

  這一條是蓮池大師講,當時在佛門裡面出家人,『有作地理師者』,就是幫人家看地理風水的;也有『作卜筮』,占卦相命的,也有做這一方面的。做看風水地理師的,做醫藥師的(就是醫生),做女科醫師的,還有『作符水爐火』,就是給人家畫符念咒,「燒鉛煉汞師的」,就是道家的這方面。蓮池大師講,末法時期弊端實在太多了,出家人不做自己出家人本分的事情,做這些跟出家人不相干的事情,這個不是出家人本分應該做的,幫人家看地理風水,出家人不是幹這一行的。這一行有這一行的人,看相算命的、占卜的,這個也是一個行業;做醫師的,醫師有醫師的行業;符水、爐火、燒煉,這個是道教方面的事情,那不是佛教出家人應該做的事。佛教出家人應該做的事,就是學習佛經,學習戒律,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自行化他,弘法利生,這個才是出家人本分的事情。佛法,到了明朝末年弊端就這麼多,現在就更多了,現在有一些出家人,真的做的很多方面,跟出家人身分不相干的事情,現在這個弊端也就更多了。

  下面講,「或有人說:百丈懷海大師令司馬頭陀選擇一個可以作五百僧人修行的道場,而找到了溈山道場。這是地理師的功勞啊!」百丈大師他有請地理師來看地理風水,這個也有看風水。接著又替溈山道場找主持」,找主持的人選不容易,而找到了大祐禪師,這個是不可多得的一個僧材,這是相士的功勞,看相算命的他會看人,所以就幫百丈大師。你看「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百丈大師是中國佛教叢林的創始人,他也有找看地理的,也有找算命看相的。算命看相的他看中了大祐禪師,說這個人將來可以大闡宗風,這種僧材真的也是可遇不可求。這裡提出一個質疑的話,就說這個也是相士的功勞,溈山這個道場是地理師找的,能夠供五百僧人修行,這個話又怎麼說?這是提出一個反問的話。

  蓮池大師說唉,嘆氣了。他說,這是古聖先賢為了弘傳佛法,傳揚佛法,「普利群生而隨順的大機緣和方便啊!不是一般凡夫俗人所能了解和測度的」。我們看到一些大聖大賢他們的做法,好像沒有依照佛法,佛都勸你們不必去看地理、看風水、看相算命,依照佛經來修就可以,這個祖師怎麼去找地理師、找看相算命的算命師呢?提出這樣的一個質疑。這樁事情也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善巧方便,佛門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但是這個善巧方便你要有智慧,你慈悲方便用得才不會有副作用。如果沒有智慧,就是佛門常講的「慈悲多禍害」,你很慈悲,你人很好,但是你會給道場帶來災禍,很多害處,很多損害,那個是濫慈悲造成的。所以你慈悲要有智慧,不是濫慈悲,什麼都好不行,什麼都好,有一些人他就給你胡搞亂搞,所以慈悲多禍害,他慈悲不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是建立在感情用事。「方便出下流」,下流就是很下等的,不是出家人該做的事情,不是出家人本分的事情,你就破壞佛教的形象。

  所以這個是祖師大德他們有大智慧,不是一般凡夫俗人所能了解。我們照他這樣去做,他做得沒有錯,我們不懂裡面的道理,你照著這麼做,我們做就不一定是對的。何況百丈禪師、司馬頭陀這兩個人是何等人物?百丈禪師他是什麼人?不是一般的出家人,他是祖師。你怎麼可以拿一般人來跟祖師相提並論?祖師他有那個眼光,有那個手眼,有那個智慧,一般人他沒有。祖師找這些看地理、看相的,他用得可以弘法利生,一般人沒有那個智慧,你找這些,就破壞佛法,不一樣,所以這不是一般人。司馬頭陀,他看地理風水、看相算命,他也不是一般的地理師。一般的地理師多得是,看相算命也多得是,但是你要真正找到那個高明的,也不容易找。『今之術士』,就是在走江湖的這些術士,就是混一碗飯吃的,那個就叫「術士」,你找那些人,那些人不行。我們看到《了凡四訓》,孔先生給袁了凡算命算得那麼準確,所以孔先生他不是一般人,一般算命的沒有他那種學問,算得不準確,他算得很準確,絲毫都不差,所以袁了凡不得不服,他不是普通人。但是如果你去路邊去找一個看相算命的,你算算看準不準?可能他給你講個百分之二、三十就算不錯了,你很難去找到一個百分之百的他講得像孔先生那麼準。所以蓮池大師在這裡講,司馬頭陀、百丈禪師他是什麼人物?你怎麼可以拿一般的僧人跟一般的看相算命、看地理的,來跟他們相提並論?這個話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你要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你現在這些人是什麼樣的人,你能學他嗎?不行,你還是老老實實的學自己本分該做的事情,這才是正確的。

  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個地方。下面有個總論,我們也順便給它講完。我們再看七十三頁,從第一行:

  【總論】

  這裡看起:

  【或謂六和名僧,又僧行忍辱,宜無取於嚴。不知吾所謂嚴,非嚴厲之嚴,蓋嚴正之嚴也。以嚴正攝心,則心地端;以嚴正持法,則法門立。若夫現奇特以要譽,逞兇暴以示威,與今之嚴正實霄壤焉,衲子不可不辨!】

  「嚴正之行」,到「僧務雜術」這裡就圓滿了。「嚴正之行」這個單元到這裡就圓滿了。每個單元後面他都做一個『總論』,總的來評論。這個單元是「嚴正之行」,這個嚴正之行就是嚴格,很正直。『或謂』,或許有人會提出一個疑問。『六和名僧』,僧團就是要修六和敬,所以修六和敬才是叫做僧,僧是和合眾的意思;如果不修六和,就不叫僧。『又僧行忍辱』,就是說僧應該實行忍辱,不管人家用任何無理的來對待我們,我們都要忍,僧要修忍辱波羅蜜,要修六和。『宜無取於嚴』,就是說你現在這麼嚴正,大家就不和了,恐怕大家都會有意見,如果這麼嚴正,就沒有修忍辱,你沒有修忍。就像我們前面講的孫義買酒要給工人吃,那個出家眾把它打破了,這個沒有修忍辱,那也不和。所以或許有人就問,這樣你能夠去取嚴正嗎?下面蓮池大師就做解釋了,『不知吾所謂嚴,非嚴厲之嚴,蓋嚴正之嚴』,他說明了,他說這個「嚴」不是這個人表現得很嚴格、很厲害,不是那個嚴,是嚴正之嚴,就是他是嚴格、正直的嚴,不是嚴厲。這個叫嚴正之行,所以做一個說明。

  『以嚴正攝心,則心地端。』如果你沒有用這種嚴格、正直來收攝我們的妄心,妄心收攝不住;如果用嚴格、正直之行來收心,我們的心就端了,端是端正,就不會有偏差。『以嚴正持法,則法門立』,你有嚴格、正確的來修持法門,這個法門才能夠建立起來,才能夠成立起來,不然也就很亂。所以有時候,像我們雙溪道場,有一些居士他要來做一些其他修法的事情,我們都拒絕了。我們現在是修淨宗,以這個為主。如果你要修什麼法門,你修禪,你去禪宗道場;修密,到密宗道場,這樣你這個法門才能確立起來。如果說統統好,都是佛講的,可能我們修到最後,每一個人修得很雜很亂,不曉得在修哪一個法門。所以這個不是嚴厲,不是說我們很凶,人家都很怕我們那個嚴厲,不是那個意思,是嚴正,要保持一個正確的,嚴格來遵守一個正確的方向,是嚴正,不是嚴厲那個嚴。

  『若夫現奇特以要譽,逞兇暴以示威,與今之嚴正實霄壤焉。』有些人他現奇特,現得很特殊,他目的在哪裡?他需要的是他的名譽,你看我這邊,我的道場這麼嚴格,大家都很讚歎,「譽」就是讚譽,很讚歎某某道場很嚴格。「逞兇暴以示威」,很凶,凡是來的人,都以凶惡、凶暴的這種態度來對待他們,大家就怕了,用凶暴來顯示自己的威嚴。如果是這樣的,跟這裡講的嚴正,「實霄壤焉」,霄壤就是天差地別,完全不是一回事,不是同樣一回事,好像天地相差太遠,不是那樣的。所以嚴厲跟嚴正分辨清楚,不能把嚴正之行變成嚴厲之行,那就錯了。所以蓮池大師在後面再做一個總論、總結,來討論嚴正之行它的道理。什麼叫嚴正,什麼是嚴厲,分辨清楚,不然怕人家誤會,把嚴正之行弄成嚴厲之行,那個就不對了,不是嚴厲,是嚴正。所以嚴正他還是有修六和,有修忍辱;嚴厲就沒有了,嚴厲就不和,他也沒有忍辱,發脾氣就發脾氣,這個不叫嚴正,是嚴厲。所以『衲子不可不辨』,「衲子」就是出家人,你不能不分辨,這個要分清楚。所以這個方面我們也要分清楚。

  「嚴正之行」這個單元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就是「尊師之行第三」,我們明天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