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對治貪瞋的方法)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20/3/22  台灣台東縣老人會館  檔名:WD20-048-0002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學習《印光大師法語菁華》第一集。

  我們昨天跟大家學習到第一集的第一段,第一段印祖給我們開示,「世之變亂之由奚在乎?」我們這個世界的災變、動亂,種種災難,它的緣由在哪裡?「一言以蔽之,眾生貪瞋之心所致而已。」一句話,就是眾生有貪瞋痴這個心所導致的,災變的緣由、根源就是貪瞋痴。「貪心隨物質享受而激增」,就是貪心隨著追求物質的享受,激烈的增長。不斷的追求物質享受,貪心就不斷的增長,而且是激烈的增長、快速的增長。「稍不遂」,就是你追求這些物質享受,我們現在講經濟,追求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些物質上的享受,如果得不到,競爭就隨之。所以現在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不競爭的。爭,這是亂的根源。在我們中國老祖宗,自古以來都是教我們禮讓,要忍讓、謙讓。一人讓,一國興讓;一人爭,一國就興爭,這個關鍵很大。這些年淨老和尚他常常播放大陸拍的「六尺巷」,「六尺巷」故事發生在安徽,在他們家鄉。這個故事,他常常請同修觀賞這個片子,到國際上也去推廣。這個「六尺巷」,一個宰相跟他的鄰居,他的鄰居就是要跟他爭,爭那個土地。他的管家就寫一封信到京城,他們家的老爺做宰相,肯定鄰居爭不過他的。結果這個宰相回信了,他們以為這個宰相應該會好好來懲罰這個鄰居,沒想到書信一打開,他就講,「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萬里長城現在還在(當年秦始皇造的萬里長城),現在秦始皇不在了,「讓他三尺又何妨」,就讓他三尺,我們讓。所以宰相他讓,隔壁鄰居深受感動,人家當到宰相,以為他會來欺負我們,結果他讓我們。結果他讓三尺,他也讓三尺,一共留六尺,傳為千古美談,六尺巷。這個「六尺巷」現在也是一個旅遊點,我也去過。的確很有教育的意義,教人不要爭,天下就太平;一旦爭,天下就大亂。現在世界交征利,所以世界危矣,災難就不斷出現。

  競爭又得不到,戰爭就隨之。戰爭的結果就死亡流離、疫癘饑饉、瘟疫(傳染病)隨之。這個世界戰爭還是都一直不斷,為了爭取這些石油,中東產石油,大家去爭,所以這個地方戰事連年不斷,造成今天的大災難。現在這個疫癘,疫就是瘟疫(傳染病),現在全世界都非常恐慌,人人自危。癘,災癘,很多災變,很奇怪的事情也都發生。饑饉,現在還有蝗蟲過境,糧食缺乏。現在台灣聽說也有人在搶購這些物品,衛生紙買不到,泡麵也都被買光了,這是心理恐慌,大家有這樣的一個問題出現。大家搶,到最後大家沒得吃了。所以,「饑饉隨之,則一切災禍隨之」,所有天災人禍全都來了,根源就是貪心造成的。「瞋火熾然,世界灰燼矣。」到最後你爭我奪,就戰爭了。現在的戰爭,如果發生核武戰爭,這個世界真的就灰燼了,變成灰了,那是人類毀滅性的戰爭。

  所以印祖給我們開示,這個世界的災難都是眾生貪瞋痴這些心造成的。怎麼化解災難?還是要回歸到人心,你到外面去找化解災難,找不到,心外求法解決不了問題。因為這個都是人心製造出來的,你到人心外面去找化解災難的方法,怎麼能找得到?肯定找不到。你去找科學家,科學家也沒辦法。只有回頭,人回頭反省、改過、懺悔,就是改變心理,把這個貪瞋痴改為不貪、不瞋、不痴,那就不會造這些惡業,不造惡業就沒有災難。這是護國息災根本的方法還是在教育,特別是因果教育。印光祖師一生提倡因果教育,來輔助倫理道德教育。佛法講對治貪瞋痴,講得是最徹底、最詳細、最清楚的。所以我們看第二段,就是要給我們講怎麼來對治貪瞋痴。

  【二。惟我如來。闡苦空之諦。以治眾生之貪。宏慈悲之旨。以治眾生之瞋。】

  『惟我如來』,唯有我佛如來,這是講釋迦如來,也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闡苦空之諦』,「闡」是闡揚,闡揚我們這個世界,我們現在住的娑婆世界。在《彌陀經》,我們三時繫念每一時都要念一遍《彌陀經》,《彌陀經》給我們講,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濁是污染,五種污染,很惡,不好的世界。我們現在這個叫五濁惡世,眾生在這個五濁惡世裡面,生活就很苦。佛在《八大人覺經》給我們開示,「第一覺悟」,就是給我們講,「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這是第一覺悟。佛在《八大人覺經》開始講,「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皈依三寶了,做為一個佛弟子,應當常於晝夜,就是晝夜不斷,至心誦念,八大人覺。這個至心是懇切、至誠來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佛告訴我們這個世間無常,世間沒有一樣是永恆的。四大苦空,就這裡印祖講的「闡苦空之諦」,這個諦的意思就是真理,現在話講真理。我們這個世間,事實真相是苦空。在《妙法蓮華經》佛講三界統苦,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只要在三界六道生死輪迴,沒有快樂,實際上只有苦,沒有樂。現在我們有時候也覺得滿快樂的,那個也不是真的快樂,那個叫壞苦,這個樂過去,苦就來了,不是真的。我們內四大,地水火風是苦,我們這個身體,地水火風合成的。我們整個身體堅硬的,有體積物質骨頭、毛髮、筋骨,屬於地大。水,我們人身體有水分,人百分之七十都是水。第三是火,我們身體有溫度,人沒有溫度就是死人,就冰冷了,第三火大。第四風大,我們的呼吸,屬於風大。這個四大常常互相侵擾,所以經典上跟我們講,有「四百四病」,四百四十種病。在我們這個身體,我們大家能感受到的就是生老病死。生很苦,老很苦,人一出生大部分會哭,在母親的胞胎十個月不見天日,母親喝一杯涼水,像寒冰地獄;喝一杯熱水,像八熱地獄。一生出來接觸到外面的冷風,寒風刺骨,所以小孩一出生大多數都會哭,這個說明生苦,出生很苦。在胞胎很苦,佛在經典上形容胎獄,好像在牢獄一樣,不見天日。老了,體力衰了,身體也不如年輕人,眼睛也花了,牙齒也掉了,行動不如年輕人,老就感受到老苦。病,那是更苦,不要說什麼大病,一個小感冒,我們就很不自在,何況大病,那更苦。死,生離死別,非常痛苦。所以我們這個身體,基本上有生老病死這個苦,這個四大和合的身體,生老病死。所以內苦,我們內裡面這個身體是苦。我們世間人顛倒,以為很快樂,所以生日都會學西洋人唱生日快樂,其實生日哪有快樂?生很苦,怎麼會樂?小孩也苦,母親也苦。母親生小孩,生得順利,她一條命保住了;生得難產,一條命就賠上去了,怎麼會有快樂?苦!生老病死,我們身體基本的苦。所以內苦外空,外面四大,地水火風。我們看地球,這個地我們不要認為它很堅固,一個地震、一個風災、一個海嘯,整個都破壞了,房子也倒了。所以古時候,俗話講滄海桑田、桑田滄海,那個滄海也會變桑田,桑田也會變滄海。所以這個地球有很多地方,地殼產生變化,它就沉到海底去了,但有一些地方它又浮上來了。大家如果到屏東、高雄岡山,你看大岡山,我去看過,還有屏東鵝鑾鼻那裡,那個山好像都有珊瑚那樣的,珊瑚是海底才有,說明以前它是在海底的,後來浮上來了。現在在地面的,也會沉到海底,地殼變化,滄海桑田、桑田滄海。所以佛給我們講,「國土危脆」,你不要看這個世界好像很堅固,不是,很危險、很脆弱。這是講我們現在娑婆世界,講我們現在這個地球。所以內苦外空,「闡苦空之諦」。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苦,是空,你到最後什麼也帶不走。古大德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一般俗話也常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在這個世間我們沒有一樣能帶得走,我們自己這個身體都帶不走,何況身外之物。只有什麼能帶得走?我們平生造的善惡業,如影隨形,這個能帶得走。善惡業力牽引我們去投胎受生,修善,牽引我們到三善道去往生;造惡,牽引我們到三惡道去往生,總是沒有脫離六道,在六道總是一個苦,一個空。《般若經》講得最徹底,「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一切萬法都是假相,不是真的,我們得不到。我們現在的一切,我們的家親眷屬,我們的財物、房子、汽車等等,我們實際上也得不到,我們只有暫時有支配權利,使用的權利而已。實在講,我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因為你得不到,怎麼會有所有權?我們說這個土地、房子登記我的名字,這個是我所有的,我所有權。登記我們的名字,我們能得到嗎?我們死了之後,再多的財產登記在我們的名字,那也不屬於我們的,這口氣一斷,跟我們就沒關係了。甚至也不要等死了,在現前還活著,你賺錢買了很多房子,如果虧本,全部賣掉,也沒有了。我們講得再具體一點,實際上我們每天晚上都要小死一次,就是晚上要睡覺。睡覺睡著了,實在講,我們白天這一切,跟我們就沒有關係了。我們的家親眷屬,我們的房子、財產、車子、社會上的地位,包括我們自己這個身體,睡著了,我們也不知道了,這一切就跟我們就沒有關係了,白天這一切跟我們就沒有關係了。所以睡著就像死了一樣,小死,只有差別還在呼吸,還沒斷氣;死了,是斷氣了。所以我們要覺悟,每天小死一次。

  《金剛經》講一首偈很有名,「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物質的、精神的,有生滅,有變化的,都叫有為法。我們這個身體有生老病死,我們住的世界有成住壞空,都是有為法;我們心裡這個妄念剎那生滅,都是有為法。精神的、物質的,包括不相應行法,都是有為法。有為法,事實真相是怎麼一回事?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第一個主要是講夢(夢境),後面五個是陪襯的,主要是講夢。作夢,我們大家都有經驗,晚上睡著了,做了一場夢,第二天醒過來,是一場夢,找也找不到,不管是好夢、惡夢,一醒過來,找都找不到,沒有了,不是真的。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看到眼前這一切,就跟作夢一樣,如夢幻泡影。我們晚上睡覺作夢,白天醒過來,昨天做了一場夢。當我們晚上睡覺睡著的時候,那我們白天這一切又何嘗不是一場夢?晚上睡著了,白天這一切跟我們都沒關係了,包括我們這個身體也跟我們沒關係了。所以我們常常這樣去觀察、去觀照,我們才能覺悟,覺悟了叫做看破(看破就是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看破才能放得下。為什麼放不下?因為我們沒看破,對於事實真相認識得不夠,沒看破,因此我們就放不下。

  所以《般若經》,特別《金剛經》,真的幫助我們念佛人看破放下。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因為對這個世界放不下,執著這個世界,情執深重,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不知道這個身心世界都是苦,都是空。《無量壽經》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世人共爭不急之務」,爭這些都不急的、不重要的。什麼是不急、不重要?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爭這個不重要的。什麼是重要的?生死大事,這個重要!解決這個生死的大事才是當務之急。但是我們世間人,有幾個人覺悟了?都是把這個不急的當作很急的,把這個最急的當作不急的,顛倒了,迷惑顛倒。所以佛才大慈大悲出現在世間,就是給我們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勸導眾生要覺悟,不能一直迷惑下去。所以,「闡苦空之諦,以治眾生之貪」。

  下面是,『宏慈悲之旨,以治眾生之瞋』。「瞋」是從貪產生的,貪不到就瞋。以苦空之諦來對治貪心,以慈悲的宗旨來對治瞋恨心。佛在經典講五停心觀,「多貪眾生不淨觀」,貪欲重的眾生修不淨觀,觀身不淨。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察我們這個身體不清淨,我們這個身體惡臭不淨,身是不清淨的,所以第一條要觀身不淨。「觀受是苦」,你所有的享受都是苦。「觀心無常」,心是變來變去,無常的。「觀法無我」,一切法,我們不能主宰,我得不到。五停心觀第一個,多貪眾生不淨觀。「多瞋眾生慈悲觀」,修慈悲觀,有的人瞋恨心比較偏重。這個五停心觀主要是對治偏重你哪一方面的煩惱,特別嚴重,先對治。貪心比較重,先對治,修不淨觀。瞋恨心比較重,先修慈悲觀。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對眾生要有慈悲心、要有憐憫心,要能夠去包容眾生的過失,這個就是慈悲。在儒家講仁,在佛家講慈悲,在其他宗教講愛,那也是慈悲。這個慈悲也是有分層次不同,這個慈悲有愛緣慈、眾生緣慈、法緣慈、無緣慈(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愛緣慈,就是你喜歡他,你愛護他,你對他慈悲;你不喜歡的人,你對他就不慈悲,這叫愛緣慈。好像一般做父母的,都會愛護自己的子女;如果他不是自己的子女,他就對他不愛護,就不慈悲了。他喜歡的人,他對他慈悲;不喜歡的人,對他就不慈悲,那個叫愛緣慈。眾生緣慈,那就不同了,對一切社會大眾他都一樣有慈悲心,關懷。不論自己的親人,或是他人,慈悲心是一樣的,這個慈悲就提升了,從愛緣慈提升到眾生緣慈。法緣慈,這是菩薩。再提升就是無緣慈,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就是無條件的,眾生恭敬佛、護持佛,佛對他大慈大悲;眾生要害佛、要陷害佛、毀謗佛,佛對他還是大慈大悲,怨親平等,還是大慈大悲。

  所以慈悲,一般愛緣慈大家都有,我們要提升,提升到眾生緣慈,提升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自然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顯露了。為什麼?因為他知道眾生跟自己是一體的。像《金剛經》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金剛經》後半部講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那是菩薩。前面小乘、阿羅漢,破四相;菩薩破四相,還破四見。四相、四見破了,人我對立沒有了,知道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他知道這個事實真相,這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他就很自然。我們現在為什麼不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不知道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不知道。我們哪一天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就明白了,徹底明白原來眾生跟自己一體。一體,那要談什麼條件?不需要了,無條件的。這個右手癢了,左手給它抓一抓,左手還要跟右手談條件嗎?我有給你抓一抓,你要給我多少錢。那是不了解事實真相,才會去分別計較。了解事實真相,他很自然的就去幫忙,無條件的。因為明白事實真相,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還沒有達到明心見性,他對於事實真相還不了解,當然他會有分別執著,在這邊起很多鬥爭。所以這個對治貪瞋,「闡苦空之諦」,對治貪;「宏慈悲之旨」,對治瞋。

  《八大人覺經》第二覺知也講,「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你看生死疲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我們無始劫以來在六道生死輪迴,從來沒休息。所以經典形容「生死疲勞」,很疲勞,就是從來沒休息,沒有停止過的。為什麼有生死疲勞?從貪欲起。中峰國師也給我們開示,「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所以貪是一切苦的根源,貪沒有了,所有的苦也都沒有了。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非常重要。我們接著看第三段:

  【復說淨土法門。示眾生以離苦得樂。方便橫超之路。】

  前面一段給我們講世界災變的由來,第二段給我們講對治貪瞋的理論方法。『復說』,就是說佛再給我們講淨土法門。因為照一般通途法門,我們要脫離六道生死輪迴,必須把三界見思惑斷得乾乾淨淨。見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有一絲毫沒斷乾淨,六道出不去。要出十法界,斷見思惑,還要破塵沙惑,無明惑還要破一品,才能夠出離十法界。斷見思惑就到四聖法界。見思、塵沙惑斷了,無明還沒有破,在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的佛還沒有明心見性,在天台宗講相似即佛,還不是真佛;最少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出十法界了,叫分證即佛;四十一品無明破盡了,究竟即佛,究竟成佛了。修通途法門要超越六道,不是那麼容易,我們一生當中很難達到。

  我們生生世世都在修行,這一生遇到佛法,我們能夠來學佛,絕對不是一生一世學的,已經無量劫來都在修,修到今天還是凡夫,還沒有脫離六道。佛在《四十二章經》給我們講,你斷了見惑八十八品,出離生死就有時間表了,雖然還沒有出離六道,但是不會墮三惡道,就是人天兩道七次往返,就證阿羅漢。我們修了這麼長時間還是凡夫,就說明我們每一生、每一世修行,從來沒有一次達到斷見惑這個標準。如果我們有一生修學斷了八十八品見惑,我們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就證阿羅漢,今天起碼我們也是阿羅漢,不會是凡夫了。所以出離六道,第一關見惑最難突破。古大德講,要斷見惑,好像斷四十里瀑布那個流水一樣。你看四十里瀑布這樣沖下來,你一下子要把它截斷,談何容易?所以難度很高。如果我們哪一生修行斷了見惑,突破了,我們證阿羅漢就有時間表,出離六道就有時間表;如果沒有達到斷見惑這個標準,那我們出離六道沒時間表的。可見這個斷惑不容易,大多數人很難達到,只有極少數人他達得到。

  因此釋迦如來,以及十方諸佛、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給我們介紹西方淨土這個法門,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發四十八願。『示眾生以離苦得樂,方便橫超之路』。「方便」,這個法門究竟方便。「橫超」就是帶業往生。見思惑我們一品沒斷,我們只要具足信願念佛,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去斷,分兩個階段來斷。我們現在在這個世界,信願念佛,先伏惑。斷煩惱,有伏斷跟滅斷,滅斷那個難度高。我們現在只要念這句佛號,能夠把我們貪瞋痴壓得住,我們這樣信願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去滅斷,再去那邊斷。我們在這裡先把它控制住,讓它不要發作,這個叫橫超。橫超是古大德一個比喻,比喻一條蟲,牠要到外面去,竹子很長,在這個最底下。如果豎超,牠要竹節一節一節咬,咬到最上面頂端,牠才能出到外面,表示出離六道輪迴,斷見思惑,時間很長、難度很高,很辛苦。所有的法門,條件都一樣,斷見思惑才能出離六道,破塵沙、無明才能出離十法界,這個豎超難度高。橫超就容易,橫超就是這條蟲在最底下,牠要出去外面,牠從旁邊咬一個洞,橫著出去了,這是比喻淨土帶業往生,這個凡夫,我們大家都做得到。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不說淨土法門的,因為佛就是要度眾生,希望眾生也早日成佛,最方便、最快速就是介紹他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習,帶業往生,橫超三界,是最快的、最方便,最究竟、最圓滿的。所以「復說淨土法門,示眾生以離苦得樂,方便橫超之路」,這真的是諸佛如來大慈大悲到極處了。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第三段。第四段,我們下次有因緣,我們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平安吉祥。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