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六四集) 2019/5/5 馬六甲 檔名:WD20-037-0164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述而篇」第三章。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徙古作從,跟著學。」徙這個字,古代作隨從的從,是跟著學習的意思。「徙,遷移過來」,遷徙,「兩義相同」,兩個意思是一樣的。
『子曰:德之不修』,「孔子對教學也有患愁的事」,也有憂慮,「孔子教人成聖成賢,教不出來,所以憂愁」。
「德之不修,教人德,大家不去做,德,悳,往外推動就變質。德有凶德、正德,所以必須修,省察修治,不可離道,志於道。率性之謂道,不變樣。修道之謂教,教你德卻不肯修治,不知從何學,有方法就必須學。」這是講德之不修。
『學之不講』,「學之不講,學指老師教給學生的方法」。「學術必須講解才明瞭」,如果教學不講解,學生就不明瞭這些理論方法,所以學必須要講。學了不講,例如我們學習講經,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新加坡淨宗學會也辦過弘法培訓班,有的法師學了回來繼續講,有的回來他就沒有再講了,沒有再講就學不出來。所以學了要講,教了學了之後不講,是不能明瞭的,自己不明瞭當然也不能幫助別人明瞭。
『聞義不能徙』,「聞義不能徙,講解聽了對的要守住,不對的要趕快遷到義」。遷徙就是趕快改變,義是合理的、對的。如果不能遷徙到這個義,聽明白了,這個也不行。
『不善不能改』,「不善不能改,不學孔子及佛的十善業,就不懂善、聞義」。沒有學孔子、學儒家,比如說學《論語》,那就不懂得什麼叫聞義,什麼是義、什麼是不義,這個就不懂。沒有學佛的十善業,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那也不懂,善不知道標準在哪裡。所以必須學孔子、學儒、學佛的十善業,才知道聞義、善的標準。「若是知道善、不善,有過就算不善了」,過是比較小的,叫過失,罪就比較大了。知道善、不善,有過就算不善,「不必說到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昨天有過,今天一下改過來,一改當時就成好人。不僅善,而是大焉。人非聖賢,誰能無過」。所以改過,孔子及佛都讚歎,孔子讚歎改過,佛讚歎懺悔,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四願懺悔業障就是改過。
『是吾憂也』,「孔子教人,這四條都辦不到,這是孔子為師的憂慮,人才教不出來,是孔子他的心事」。他教學,學生這四條辦不到,是孔子他為師的一個憂慮,因為這樣人教不出來。
好,這一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