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五七集) 2019/4/28 台灣 檔名:WD20-037-0157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雍也篇」第二十五章。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我們講《論語》,參考許多書,希望能不會錯。怎樣叫不錯?一者,沒有的不說;再者,注解有錯的不採取,但是長久流傳的也必須知道。講者有心得的地方,也可以講,例如力行近乎仁,引證先難而後獲,這樣就不是妄作聰明。歷代注者的毛病,都是先把宰我罵一套,事實上宰我的文字、言語、武功都很好,後人要幫他牽馬都不能夠,所以不可說宰我不懂仁等等,只要實實在在注解,就可以了。」這一章一開頭,雪廬老人就舉出歷代注解一些不可採取的,有注解錯的地方不可採取,而且《論語》裡面沒有的就不說,就是把注解《論語》的態度、原則來做個說明,實實在在注解,這樣就可以。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宰我提這個問題,大家試著猜猜孔子要怎麼答?吾作詩,都要摀住下句,就是用這個辦法。宰我所問,這是假設的比喻語,不是事實。」
「仁者,有仁道的人,或行仁政的人。不做官,也可以行仁道,急公好義,濟困扶危。他既然喜好行仁道,就告訴他說:井有仁焉,井中有仁道的事。」水井當中有可以行仁道的事情。
「仁有人主張作人」,旁邊一個人字旁,再一個二,我們一般講仁愛的仁,有人主張作人,我們人這個字,說主張這個人「講法好講,但是可以不改,不須要當人講」。雪廬老人講,有人主張仁當作我們人這個字來講。雪廬老人講,不需要當這個人字來講。「有一位好行仁者來告訴說有一樁做仁道的事。救人不是仁道嗎?宰我不說人,而人自在其中。」宰我他沒有說井當中有人,沒有說。但是他這麼講,雖然沒有說人,而人自在其中。井中有人掉下去了,掉到井裡面,「人在井中受苦,救人就是仁道的事情」。去井中救人,這個就是行仁道的事情,濟困扶危、急公好義行仁道。
『子曰:何為其然也?』「孔子說,何必啊!孔子所說為真實語。」
「你們學《論語》懂得五乘說法,首先要站住人格,才能往生,若不能站住人格,就是人不人,人哉?人哉?」就是人不像人。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君子可逝也」,流逝的逝,「逝、往、從三個字都不同,由此到那裡去為逝」,從這裡到那裡去這個叫逝,「可以到那裡去,但是不可以就去跳井,不跳井如何救人?」這個地方,雪廬老人講的話,像一個問話,問答語。所以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就是君子可以到那裡去,但是不是說去到那邊就要去跳井。但是不跳井要怎麼去救人?當然就是需要有其他的方法。
『可欺也,不可罔也。』「這個事真假不一定」,就是講的這個事情「或許有人來欺騙你」,有人告訴你這樁事情是真是假不一定,或許是人家來欺騙的。「欺,欺騙,罔也是欺騙。欺是欺騙的人說得有道理。罔是欺騙者說得曲曲折折,說得不圓滿,不合理。」
「《孟子.萬章篇》中說,子產要人把一條魚放生,這個人回去後把魚吃掉了,再來回復子產。辦事無論成不成,都須要回來說明、回復。回復的人說,魚下水時很高興,再倏然而逝,逍遙遊走了。子產聽聞後心裡覺得很快樂。孟子以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來解釋,可說是很得當。而這兩句就是孔子在這一章所答覆的意思。」
「這一章只是假設,不是實有其事,宰我提問,假設仁者一個逗點,這裡有一位行仁道的人,他急公好義,都與人有好處,是一位行仁道的人,見到這樣好行仁道的人,雖告訴他說,井裡有一樁行仁道的事,那人自然就在其中了。講出來若不合道理,必須考慮,不能聽什麼信什麼。」要聽聽這個話有沒有道理,不能隨便聽就相信什麼,聽什麼信什麼往往就偏差、錯誤了。
「這一章的意義是什麼?孔子提倡仁,所以宰我問行仁」,怎麼實行仁道,「有人來欺騙喜歡行仁的人。如同現今的辦慈善事業,學佛法的人,借佛法、慈善圖利的情況很多」。打著做慈善,利用佛法、慈善這個名義圖自己利益的情況很多。「從前吾也上過當,有人來欺騙吾,說他的皮包掉了,無法買票回家,起初吾如數給他,數次以後,有人再來說,吾就給他二十元。我們學佛是學智慧,不可以被非其道罔之。」雪廬老人舉出他自己的例子,以前他也上過當,有人欺騙他,說他皮包掉了,沒有錢買車票回家了,當初以為是真的,他要多少錢就給他了。好幾次碰到這個事情,知道這是騙的,後來再有人來說他沒有錢買車票,他就給他二十塊。這個我們自己也碰到過,常常碰到有人來向我要錢的,實際上那都是假的。特別現在還有冒充出家人,每次辦法會活動都來向人要錢。我每次到香港做法會都有穿出家衣服的人來向我要錢,這個都不是真的。所以我們也不可以被非其道罔之,不能受他欺騙。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