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十三集) 2019/1/24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37-0063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八佾篇」第十四章。
【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這章說政治,儒家的學問,在於政治之學,因為人道敏政,必須求人民公安。」
「文,表面的制度,包括一切制度。凡事不到與過都不行,難得的是中。」中道,不能太過或者不及。「孔子是聖之時者,無過與不及,恰到好處。文,表面;質,本質。質夠了,沒有條理也推不動。文質平衡了,好不容易,例如政平訟理,這好不容易。文高了,質未到,文太複雜,例如今日的會計法,就是文太甚,反而不清楚。」這裡雪廬老人舉出,現在做會計的這些方法就是太複雜,反而讓人家搞不清楚。「賦稅法太複雜,人民不會納稅,漏稅的人自然很多。」這又舉出一個納稅稅法,稅法弄得太複雜,人民搞不懂,也不是故意不納稅,因為不知道要怎麼樣繳稅,就變成漏稅的了,漏稅的人自然就會很多。「質太過,手續不完備也不行。」這個一段就是給我們講文跟質要平衡,這兩方面都要平衡,不能太過或者不及。
『子曰:周監於二代。』「孔子談政治,要文質相平。」文跟質要互相平衡。「秦法繁苛」,舉出秦朝秦始皇定的一些辦法太繁雜、太苛刻,「文太過」。「高祖入關後」,漢高祖入關以後,「約法三章,百姓大悅。若只此三章,不能有四百年的天下,只有質而已,後來蕭何再制律法。」這段是說漢高祖入關,約法三章,百姓很容易明白,大家都很歡喜。但是,這三章是不夠用的,太少。如果只有這個三章,那漢朝不可能有四百年的天下,還是會亂的,是只有質而已。後來蕭何再制定律法,這樣就平衡了。所以「若法律只有三章,一家小店也弄不清楚。」的確是這樣,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六經、十三經都是史」,歷史,「史都有因果報應」。在經典裡面都有提到歷史,歷史都有因果報應這些事例在裡面,這些發生過的事情、例子。
「所以周參考夏商二代而損益之」。周朝建國參考夏朝、商朝這兩代來定這些律法,這個損益就是有增有減,還是根據這個來做一個調整、增減。這是周參考夏商二代,來做增減、損益。「監,考察的意思。」監這個字的意思是考察。所以「子曰:周監於二代」,孔子說,周朝它是考察夏朝、商朝這兩代這些律法來做參考的。
『郁郁乎文哉。』「郁郁乎文哉,文,文化;郁郁,無過與不及」,沒有超過也沒有不及,「到達和的時候」。「所謂文武之政,布在方策,人存政舉,人亡政息,可是文王一完了,也不行了。」文王過世之後,後來慢慢也不行了。
『吾從周。』「孔子說,若我從政,則跟從周的辦法。」這是孔子講,如果我從事政治,那會跟從周朝這個辦法來辦政治。「世間法,可以直報怨,君子不為已甚,過甚了,就會出大毛病。」以直報怨是《論語》裡面講的。就是有仇,這個是孔子的弟子問,是不是以德報怨?孔子回答以直報怨。就是報這個怨也是恰到好處,不能報復得太超過,超過就會出大毛病。所以這是舉出一個例子,凡事方方面面的都是要以這個為原則,不能太過或者不及。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昨天悟道也到台南極樂寺去拜見我們師父上人上淨下空老和尚。我們師父上人交代悟道向大家問好,跟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新春吉祥,事事如意!阿彌陀佛!